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西三部曲》是歌更是药
1
作者 和文军 《广播歌选》 2012年第5期50-51,共2页
一首《纳西三部曲》让我的形象被人记得。今天,新的《丽江三部曲》如同当年一样又开始在丽江流行。我怀揣着感恩和快乐的心情迫切地想带给所有人新的感动,希望我的音乐能够带给所有人快乐。唱着纳西新民谣,为每一个听到我歌声的人带去... 一首《纳西三部曲》让我的形象被人记得。今天,新的《丽江三部曲》如同当年一样又开始在丽江流行。我怀揣着感恩和快乐的心情迫切地想带给所有人新的感动,希望我的音乐能够带给所有人快乐。唱着纳西新民谣,为每一个听到我歌声的人带去温暖。我想,家乡丽江,就是这样一个能让人内心安静下来的地方,所有带着忧伤、失落的人来到这里寻找自己最真实的内心,让自己的灵魂在丽江的阳光下、丽江音乐文化中得到洗礼,我的歌主要描写丽江这片热土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那些平凡人的生活和爱情。从2007年的《丽江礼物》专辑到2010年的《你丽江了吗》专辑,在丽江的正版销量已超过了36000张。春节期间我随央视《开心辞典》节目组作为西南地区的一名队员参加了其特别策划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 三部曲 音乐创作 纳西族 辞典 家乡 栏目 节目录制 西南地区 央视
下载PDF
舌尖上的乐器——纳西口弦 被引量:2
2
作者 木诚 《民族音乐》 2016年第3期53-54,共2页
口弦是一种气(弹)鸣类单簧乐器。亦称口琴、口簧、响篾等,在云南的彝、纳西、傈僳、拉祜、傣、哈尼、景颇、佤等民族中广为流传。制作原料分金属、竹两种。纳西族的口弦均为竹制。原台湾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先生编著的《麽些象形文字... 口弦是一种气(弹)鸣类单簧乐器。亦称口琴、口簧、响篾等,在云南的彝、纳西、傈僳、拉祜、傣、哈尼、景颇、佤等民族中广为流传。制作原料分金属、竹两种。纳西族的口弦均为竹制。原台湾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先生编著的《麽些象形文字字典》中对口弦的象形文字注释为:"口弦也。以竹片拕成,长三寸许,中留竹簧,有一片、三片两种,执嘴边以手弹之成音,变化口腔形态而成歌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簧乐器 口弦 象形文字 制作原料 副院长 博物院 歌曲
下载PDF
民族历史与民族性格的艺术表现——纳西族歌曲《东巴吉日经》赏析
3
作者 杨永爱 《民族音乐》 2013年第3期17-18,共2页
《东巴经》被誉为纳西族的百科全书,其内容囊括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等等方面,它们是用古老的纳西族象形文字书写记录,由纳西族的祭师东巴念诵吟唱的形式流传下来的,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目前《东巴经》已列入《世界记... 《东巴经》被誉为纳西族的百科全书,其内容囊括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等等方面,它们是用古老的纳西族象形文字书写记录,由纳西族的祭师东巴念诵吟唱的形式流传下来的,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目前《东巴经》已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历史 艺术表现 民族性格 纳西族 东巴经 赏析 吉日 歌曲
下载PDF
纳西文创制60年
4
作者 木诚 《今日民族》 2018年第8期51-54,共4页
宝贵的文化遗产外界知道最多的是纳西“东巴文”.东巴文有1400多个符号,创制年代大约在12世纪下半叶至13世纪上半叶之间,流传至今还保留着比较原始的面貌,被誉为至今仍然活着的象形文字.
关键词 西文 文化遗产 13世纪 12世纪 象形文字 东巴文 上半叶 符号
下载PDF
魅力丽江
5
作者 李之典 张桂华 《广播歌选》 2012年第5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丽江 茶马古道 世外桃源 高原 云台 原水 组合 南园 激情 水乡
下载PDF
纳西三部曲之打跳歌
6
作者 和文军 《广播歌选》 2012年第5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纳西语 三部曲 鲁香 学会 快乐 丽江 幸福 生活
下载PDF
谈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7
作者 李淑仙 《神州》 2018年第12期35-35,共1页
千余年的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程表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也是社会发展、治国安邦的重要基础和动力。学校教育应正确、客观的看待优秀民族文化在我国以及世界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当今社会发展中... 千余年的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程表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也是社会发展、治国安邦的重要基础和动力。学校教育应正确、客观的看待优秀民族文化在我国以及世界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保持和传承各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才能具备无穷的原动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一部分民族文化正逐渐消逝于人们的视野中。当昔日的辉煌成为今日的悲歌,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便成为了一项时代课题。这是对先贤圣哲智慧结晶的守候,也是坚持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