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氮平联合焦点解决式健康指导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及社会认知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宋籽良 宋清海 郑昌江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608-1612,共5页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焦点解决式健康指导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及社会认知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病情控制稳定并在社区进行维持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使...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焦点解决式健康指导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及社会认知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病情控制稳定并在社区进行维持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使用长期服用奥氮平联合常规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管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干预方法基础上给予焦点解决式健康指导。对两组患者出院时(T1)、出院后6个月(T2)、出院后1年(T3)3个时间点的简明精神评定量表(BPR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出院1年内的病情复发情况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1年的生存质量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干预后,观察组BPRS、SDSS、MRSS评分的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在出院1年内的复发率33.33%(14/42),高于观察组患者的9.52%(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1,P<0.05),在出院后1年,观察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61.1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61.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8,P<0.05),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z=-3.307,P<0.05)。结论利用奥氮平联合焦点解决式健康指导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提升社会认知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焦点解决式健康指导 精神分裂症 社会认知
下载PDF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中青年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及对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彭述珊 宋籽良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26-128,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中青年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及对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20例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奥氮平组,每组6... 目的对比研究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中青年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及对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20例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奥氮平组,每组60例。齐拉西酮组予以齐拉西酮治疗,奥氮平组予以奥氮平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分别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相关代谢指标[空腹血糖(GLU)、空腹胰岛素(FINS)、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胰岛素抵抗指数(IRI)]、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齐拉西酮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奥氮平组(P<0.05)。齐拉西酮组治疗后体重及BMI无明显变化(均P>0.05),奥氮平组治疗后体重及BMI均明显增高(均P<0.05)。治疗前,两组相关代谢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齐拉西酮组治疗后相关代谢指标变化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奥氮平组治疗后除HDL外,GLU、FINS、LDL、TC、TG、IRI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后,齐拉西酮组GLU、FINS、LDL、TC、TG、IRI水平均明显低于奥氮平组(均P<0.05),而两组H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组与奥氮平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67%(10/60),28.33%(1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奥氮平相比,齐拉西酮治疗中青年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取得更为满意的疗效,对患者的糖脂代谢影响更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齐拉西酮 奥氮平
原文传递
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单胺类递质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静 陈洁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69-772,共4页
目的 探究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单胺类递质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从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选择符合条件的2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目的 探究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单胺类递质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从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选择符合条件的2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标准分为焦虑抑郁共病组(25例)、单纯抑郁组(31例)、单纯焦虑组(33例)和非抑郁/焦虑组(183例)。对比四组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等炎症因子水平以及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盐酸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等单胺类递质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高血压焦虑抑郁共病状态患者的HAMA、HAMD评分与血清炎症因子、单胺类递质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焦虑抑郁共病组、单纯焦虑组、单纯抑郁组TNF-α、IL-1β、IL-6水平高于非焦虑/抑郁组,焦虑抑郁共病组高于单纯焦虑组、单纯抑郁组[TNF-α:(58.57±17.26)比(52.03±14.44)比(51.32±14.57)比(46.04±10.23)ng/L,F=9.794,P<0.001;IL-1β:(53.65±10.11)比(47.06±8.56)比(46.73±8.90)比(39.17±6.03)ng/L,F=41.262,P<0.001;IL-6:(71.65±11.10)比(64.22±8.66)比(64.34±8.78)比(55.43±8.23)ng/L,F=36.261,P<0.001]。焦虑抑郁共病组、单纯焦虑组、单纯抑郁组IL-10水平低于非焦虑/抑郁组,焦虑抑郁共病组低于单纯焦虑组、单纯抑郁组。焦虑抑郁共病组、单纯焦虑组、单纯抑郁组的NE、DA和5-HT水平明显低于非焦虑/抑郁组;焦虑抑郁共病组的NE、DA和5-HT水平明显低于单纯焦虑组、单纯抑郁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的HAMA、HAMD评分与血清TNF-α、IL-1β、IL-6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6、0.452、0.461和0.401、0.438、0.446,均P<0.001),与血清IL-10、NE、DA和5-HT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89、-0.523、-0.448、-0.401和-0.491、-0.511、-0.431、-0.411,均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F-α、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焦虑抑郁共病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 单胺类递质
原文传递
高危妊娠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艳丽 吴星梅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1年第11期2623-2626,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的产后抑郁患者其人格特征、社会支持评估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产后抑郁的预防和诊断治疗提供。方法选取在2017年6月-2019年6月间进行产前检查并生产的112例高危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产妇一般资料调研分...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的产后抑郁患者其人格特征、社会支持评估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产后抑郁的预防和诊断治疗提供。方法选取在2017年6月-2019年6月间进行产前检查并生产的112例高危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产妇一般资料调研分析,选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作为调查工具,于产后28 d围生期检查时对参与研究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完成后,分析比较高危妊娠产妇中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比较非抑郁产妇和抑郁产妇的人格特征、社会支持情况并分析产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112份问卷,问卷回收率为(100.00%),经计算,112例高危妊娠产妇当中,共48例产妇EPDS得分≥9分,故研究中高危妊娠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2.86%)。按照EPDS得分情况将112例产妇分为抑郁组(48例)和非抑郁组(64例)。经计算,抑郁组产妇在内倾向(E)维度和掩饰倾向(L)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5);而抑郁组产妇在神经质倾向(N)维度和精神质倾向(P)维度上的得分则显著高于非抑郁组(P<0.05)。抑郁组产妇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上均显著低于非抑郁组产妇(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收入、产次、家族遗传史、夫妻关系满意度及生育知识了解程度是高危妊娠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的相关风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产次及生育知识了解程度是高危妊娠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危妊娠产妇的人格特征表现出明显内倾和神经质的特点,同时其各方面社会支持程度较低。文化程度较低、多产次及生育相关知识缺乏是高危妊娠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妊娠 产妇 产后抑郁症 人格特征 社会支持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障碍失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静 胡艳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75-1277,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障碍失眠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从而可为临床患者规范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72例抑郁障碍失眠患者分组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 目的:通过观察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障碍失眠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从而可为临床患者规范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72例抑郁障碍失眠患者分组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米氮平治疗;观察组采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HAMD、WHOQOL-BREF、PSQI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A、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除周围环境评分外,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理状态和生理健康及社会关系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睡眠效率和睡眠质量及日间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日间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睡眠效率和睡眠质量及日间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者17例,总有效率为47.2%明显高于对照组4例,占11.1%,P<0.05。观察组嗜睡发生者为1例,发生率为2.8%明显低于对照组10例,占27.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纯采用米氮平治疗抑郁障碍失眠患者来说,应用米氮平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因此更具安全性,值得作为临床抑郁障碍失眠患者治疗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失眠 米氮平 舒肝解郁胶囊
下载PDF
文拉法辛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叶小芳 王静 邓君霞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20期3829-3831,共3页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绝经期抑郁症患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就诊的76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绝经期抑郁症患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就诊的76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文拉法辛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比较治疗后效果,记录治疗前、治疗6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BDNF、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变化,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者HAMD、HAMA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DNF、NE、5-HT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拉法辛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疗效确切,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调节BDNF、NE、5-HT水平,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抑郁症 文拉法辛 帕罗西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丽水地区女性围绝经期抑郁和焦虑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王静 胡艳丽 邓君霞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1年第12期2851-2854,共4页
目的调查丽水地区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以此制定针对性防治对策来更好地应对女性围绝经期不良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整群结合随机抽样法对丽水地区2017年6月-2019年6月1300例女性围绝经期者进行调查,... 目的调查丽水地区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以此制定针对性防治对策来更好地应对女性围绝经期不良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整群结合随机抽样法对丽水地区2017年6月-2019年6月1300例女性围绝经期者进行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一般资料调查表对调查对象展开调查。调查期间先对调查者进行培训,且调查人员均为医院在职医生。结果1300例女性围绝经期中,抑郁症状发生率为6.77%,其中轻度为81例、中度为7例;焦虑发生率为5.23%,均为轻度。单因素分析发现,夫妻关系、与子女关系、慢性疾病、家族疾病史、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状况、运动情况及体质指数为女性围绝经期焦虑、抑郁影响因素(P<0.05)。运动情况、存在慢性疾病、婚姻状况及夫妻关系差为女性围绝经期焦虑、抑郁症状影响独立性高危因素(P<0.05)。结论丽水地区女性围绝经期焦虑、抑郁症状依然存在,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应根据女性围绝经期焦虑、抑郁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密切关注女性围绝经期心理健康,加强宣传和引导,有效预防焦虑、抑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围绝经期 焦虑 抑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40例原发性失眠对患者的睡眠改善效果及不良反应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静 胡艳丽 +1 位作者 徐伟杰 沈文婧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4期583-584,628,共3页
目的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研究艾司西酞普兰对患者的睡眠的改善情况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接受治疗的80例睡眠有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初期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 目的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研究艾司西酞普兰对患者的睡眠的改善情况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接受治疗的80例睡眠有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初期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的初始剂量为5 mg/d,在早饭之后服用,根据患者病情的加重逐步增到20 mg/d,唑吡坦片初始剂量为5-10 mg/d,睡前服用,疗程为8周。对照组仅采用唑吡坦片初始剂量为5-10 mg/d,睡前服用,疗程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周末、第4周末、第8周末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的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末、第4周末、第8周末的PSQI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P〈0.05)。在第8周末,观察组患者的PSQI总分比对照组低(P〈0.05)。2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末、第4周末、第8周末的PHQ-9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P〈0.05)。在第8周末,观察组患者的PHQ-9总分比对照组低(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都不严重,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2.5%,对照组为27.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得到有效改善,但是震颤、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要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 唑吡坦片 原发性失眠 疗效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乌灵胶囊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临床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静 胡艳丽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12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乌灵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乌灵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73.47%(P<0.05)。治疗后,2组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TNF-α及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TNF-α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血清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灵胶囊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抑制血清TNF-α、IL-6水平,提高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心肾不交证 乌灵胶囊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及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王静 胡艳丽 +4 位作者 朱书渊 彭述珊 叶小芳 曹江 王铁虎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7期1196-1198,共3页
目的对偏头痛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认知功能障碍与焦虑和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身科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65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下降组(MoCA... 目的对偏头痛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认知功能障碍与焦虑和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身科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65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下降组(MoCA评分<26分)42例和认知功能正常组(MoCA评分≥26分)123例。比较2组认知功能状况及焦虑、抑郁程度,并分析认知功能障碍与焦虑、抑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65例患者中出现认知功能下降共42例,占25.45%。认知功能下降组MoCA评分明显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23.52±2.16)分vs.(27.79±2.85)分,t=8.872,P<0.001],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头痛影响测评量表-6(HIT-6)评分均明显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oCA评分与SAS评分、SDS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468、0.492,均P<0.001)。结论偏头痛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比例较高,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其头痛程度更明显,且对日常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更大。偏头痛认知功能障碍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认知功能 焦虑 抑郁 相关性
原文传递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艳 戴数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18期59-62,共4页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文拉法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舒肝解郁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文拉法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舒肝解郁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及神经递质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7.33%(P<0.05)。治疗后,2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hs-CRP、IL-2、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血清DA、NE、5-H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炎性因子及神经递质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舒肝解郁胶囊 文拉法辛 炎性因子 神经递质
原文传递
枣仁安神颗粒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小芳 林丽红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8期81-84,共4页
目的:观察枣仁安神颗粒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2例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枣仁安神颗粒治疗,2组均连... 目的:观察枣仁安神颗粒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2例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枣仁安神颗粒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入睡时间、觉醒次数及入睡潜伏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1%,高于对照组84.3%(P<0.05)。治疗后,2组日间功能、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日间功能、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睡眠时间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觉醒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入睡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观察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觉醒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入睡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9%,低于对照组19.6%(P<0.05)。结论:枣仁安神颗粒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右佐匹克隆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阴虚火旺 枣仁安神颗粒 右佐匹克隆 睡眠质量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混合性抑郁和焦虑情绪障碍35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静 胡艳丽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1年第7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混合性抑郁和焦虑情绪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混合性抑郁和焦虑情绪障碍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给予对照组...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混合性抑郁和焦虑情绪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混合性抑郁和焦虑情绪障碍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4周后比较患者生活质量、焦虑及抑郁评分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34/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1%(2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理卫生、躯体功能、健康程度、情绪角色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心理卫生、躯体功能、健康程度、情绪角色评分均提高(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982、5.130、5.232、4.829,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8.465、9.290,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3/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64%(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8,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混合性抑郁和焦虑情绪障碍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障碍 抑郁 焦虑 经颅磁刺激 生活质量 社会适应 安全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心理干预联合放松训练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中的价值研析
14
作者 吴惠玲 周秀娟 胡艳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79-82,共4页
分析评价广泛性焦虑障碍疾病的医疗工作中采取心理干预策略及放松训练方案联合手段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研究选取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60例为样本,均在我院心身病房接受医疗干预,选取时间即2020.10-2023.6,行分组对照研究,即通过随机法划... 分析评价广泛性焦虑障碍疾病的医疗工作中采取心理干预策略及放松训练方案联合手段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研究选取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60例为样本,均在我院心身病房接受医疗干预,选取时间即2020.10-2023.6,行分组对照研究,即通过随机法划分为实验、对照2组,各组由30例患者组成,医疗方案均是药物疗法,在此期间,以心理干预法照护对照组,以对照组干预法为前提,再通过放松训练法照护实验组,围绕疗效展开讨论。结果 干预之前,实验组、对照组评价焦虑情绪结果相近,P>0.05,实施干预之后,两组评价焦虑情绪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干预前社会功能、睡眠情况评估结果比较P>0.05,干预后,实验组社会功能评分、睡眠情况评分低,对照组不及实验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二组临床依从性间差异明显,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心理干预缓解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时,再结合放松训练方案,能够保障患者获得理想疗效,焦虑情绪改善,睡眠情况好转,社会功能提高,是可以保障患者临床依从性、促进疗效的联合干预措施,推广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功能 广泛性焦虑障碍 睡眠情况 放松训练 心理干预
下载PDF
基于智谋理论的心理教育课程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胡艳丽 王静 +1 位作者 吴惠玲 王敏超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14期1889-1893,共5页
目的探讨智谋理论的心理教育课程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 目的探讨智谋理论的心理教育课程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智谋理论的心理教育课程。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的HAMD-17、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PSQI量表各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基于智谋理论的心理教育课程应用于抑郁症患者中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社会功能缺陷,改善应对方式、睡眠质量与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智谋理论 心理教育课程
原文传递
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和心理防御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蓝利明 吴绍长 +2 位作者 吴素琴 汤亚男 王静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11期998-1000,共3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应激事件、家庭功能和心理防御方式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防御方式量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46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试,并与4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1)抑郁症组生活事件总刺激量[(42.12±32.12)...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应激事件、家庭功能和心理防御方式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防御方式量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46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试,并与4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1)抑郁症组生活事件总刺激量[(42.12±32.12)分]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负性事件刺激量[(33.96±10.26)分]、家庭有关问题[(23.14±12.58)分],工作学习中问题[(16.58±3.20)分]因子分均明高于正常组(P<0.001);(2)抑郁症组家庭环境状况中亲密度[(5.83±2.32)分]、情感表达[(5.04±2.33)分]、矛盾性[(1.37±0.19)分]、独立性[(5.00±2.00)分]、成功性[(5.29±2.07)分]等与常模组对照因子分均明显较低(P<0.05或P<0.001);(3)抑郁症组不成熟型因子分[(4.99±0.91)分],中间型防御因子分[(5.05±2.31)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成熟型因子分[(3.89±1.99)分]明显较正常组低(P<0.01)。结论生活事件尤其是负性事件与抑郁症状发生有密切关系,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支持系统不良,心理防御方式存在明显的中间型和不成熟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家庭功能 心理防御 心理动力学 心理治疗
下载PDF
酒石酸唑吡坦片联合1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妙 周海云 夏朝云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6期80-83,共4页
目的分析酒石酸唑吡坦片联合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10月在我院治疗的失眠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酒石酸唑吡坦片治疗;对照组给予酒石... 目的分析酒石酸唑吡坦片联合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10月在我院治疗的失眠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酒石酸唑吡坦片治疗;对照组给予酒石酸唑吡坦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A及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AMA及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石酸唑吡坦片联合1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症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失眠症 酒石酸唑吡坦片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下载PDF
帕罗西汀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双相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火荣 赖根祥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4期562-564,共3页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联合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及其临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双相抑郁症患者单盲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阿米替林,2粒/d顿服;观察组30例在阿米替林的基础上给予帕罗西汀,1粒/d顿服;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联合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及其临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双相抑郁症患者单盲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阿米替林,2粒/d顿服;观察组30例在阿米替林的基础上给予帕罗西汀,1粒/d顿服;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3、6周进行HAMD、TESS量表评分,比较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并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以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各期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含量。所得数据经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有效率比较行Fisher检验,HAMD、TESS量表评分、Hcy含量的比较行t检验。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0.0%(27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20例)()(2=4.812,P=0.029);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观察组治疗后3周和6周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167~5.841,P=0.015—0.001)。治疗期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7%(9例),显著小于对照组的70.0%(19例),x2=6.695,P=0.010;且TESS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8.599~10.67,P=0.000)。此外,治疗后各时段观察组Hcy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2.447~4.014,P=0.035~0.015)。结论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联合治疗双相抑郁症在起效速度和临床疗效方面均具有较高优势,且能够减少阿米替林单药应用时的毒副作用,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罗西汀 阿米替林 同型半胱氨酸 双相抑郁症
原文传递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变化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
19
作者 夏花 谭孝琴 +2 位作者 叶小芳 邹德宇 吴秋萍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5期93-98,共6页
目的探究产后抑郁症(PPD)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P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PPD组。另随... 目的探究产后抑郁症(PPD)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P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PPD组。另随机选取同期96例正常产妇设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基线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FGF2和BDNF水平,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价PPD病情严重程度。采用Pearson法分析PPD患者血清FGF2、BDNF水平与EPD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PD发生的可能因素。结果PPD组产前抑郁比例、妊娠期抑郁比例、EP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PD组血清FGF2和BDN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PD患者血清FGF2水平与EPDS评分呈负相关(r=-0.564,P<0.05),血清BDNF水平与EPDS评分呈负相关(r=-0.493,P<0.05);FGF2、BDNF是产妇发生PPD的保护因素(P<0.05),产前抑郁及妊娠期抑郁是产妇发生PP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FGF2、BDNF在PPD患者血清中低表达,二者均与EPDS评分呈负相关,在PPD的病情缓解方面可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奥氮平致代谢紊乱改药后代谢变化和复发影响因素
20
作者 原搏 李博 周必芬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2期781-785,共5页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奥氮平致代谢紊乱改药后代谢变化和复发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使用奥氮平后代谢紊乱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17例,收集并比较不同药物治疗组基线时以及改药3个月后的胰岛...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奥氮平致代谢紊乱改药后代谢变化和复发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使用奥氮平后代谢紊乱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17例,收集并比较不同药物治疗组基线时以及改药3个月后的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变化,记录改药后6个月内的复发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与同组基线时比较,改药3个月后改用利培酮组体质量指数增高[基线时为(23.89±2.40)kg/m^(2),3个月后为(24.67±1.73)kg/m^(2)],改用阿立哌唑组IRI降低[基线时为(4.70±2.28),3个月后为(3.68±1.84)],改用氨磺必利组总胆固醇以及LDL-C水平降低[基线时分别为(5.25±1.74)mmol/L、(3.3±1.2)mmol/L,3个月后分别为(4.24±1.08)mmol/L、(2.7±0.8)mmol/L],改用利培酮组总胆固醇水平增高[基线时为(4.84±1.37)mmol/L,3个月后为(5.33±1.3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发现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得分为疾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10,P<0.05),改药前病情稳定时长、改用药物为利培酮、布南色林以及氨磺必利为保护因素(OR=0.826、0.339、0.477、0.490,P<0.05)。结论为精神分裂症使用奥氮平后代谢紊乱患者更换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方案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特别是患者基线临床状况以及该药的疾病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奥氮平 代谢紊乱 抗精神病药 复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