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1
作者 戎国祥 陈锁成 潘忠军 《江苏医药》 CAS 2017年第14期1048-1049,共2页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41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后口服胺碘酮3~6个月,观察转复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1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死亡病例,29...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41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后口服胺碘酮3~6个月,观察转复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1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死亡病例,29例行二尖瓣置换,12例行联合瓣膜置换,20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型,3例同期行左心房血栓清除术。手术当日恢复为窦性心律31例(75.6%),出现心房扑动5例(12.2%),仍为心房颤动5例(12.2%),出院前35例(85.4%)恢复窦性心律,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安全、有效,利于术后患者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瓣膜置换术 双极射频消融 体外循环
原文传递
胸腔镜下食管癌手术治疗的近期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戎国祥 陈锁成 潘忠军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02-404,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食管癌手术治疗的近期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及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胸腔镜手术组45例(作为观察组),常规开胸...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食管癌手术治疗的近期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及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胸腔镜手术组45例(作为观察组),常规开胸组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住院时间、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及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声音嘶哑、肺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75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均成功,未出现大出血,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淋巴结清扫数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腔镜辅助下行食管癌根治术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胸腔镜 切除
下载PDF
覆膜支架治疗37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戎国祥 陈锁成 潘忠军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14-316,共3页
目的:分析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7例因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9例,女性8例。术前诊断依据临床... 目的:分析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7例因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9例,女性8例。术前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CT血管造影(CTA),术中造影再次评估病变部位及解剖位置,切开股动脉,行覆膜内支架置入,封堵原发破口,手术成功后再次造影检查。结果:37例患者共置入支架37枚,全部获得成功。术中造影见少量内漏4例,3例经支架近端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1例无需特殊处理。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明显扩大。结论:采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安全、创伤小、恢复快,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覆膜支架修复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人工气胸的应用效果分析
4
作者 殷优宏 戎国祥 张帆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579-583,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人工气胸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23年3月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3),对照组行双腔管单肺通气,观察组行单腔管双肺通气联合人...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人工气胸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23年3月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3),对照组行双腔管单肺通气,观察组行单腔管双肺通气联合人工气胸;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清醒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人工气胸或单肺通气前(T_(1))、人工气胸或单肺通气30 min(T_(2))、人工气胸或单肺通气60 min(T_(3))、术后30 min(T4)的PaCO_(2)、PaO_(2)、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T_(2)、T_(3)时,观察组PaCO_(2)水平高于T_(1)时;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T_(2)、T_(3)、T4时,两组PaO_(2)水平均低于T_(1)时,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T_(2)时,两组平均动脉压水平均高于T_(1)时,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T_(2)、T_(3)时,两组心率均高于T_(1)时,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8.60%(8/43)vs.39.53%(17/43),P=0.033]。结论: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人工气胸对术中呼吸、血流动力学均有影响,术后并发症更少,康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切除术 胸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 气胸 人工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经食管床路径全胸腔镜食管癌手术对食管癌患者胃肠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殷优宏 戎国祥 张帆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0期2252-2255,共4页
目的探讨经食管床路径全胸腔镜食管癌手术对食管癌患者胃肠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依据手术路径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胸手术,研究组患者行经食管床路径全胸腔镜食管癌手术。... 目的探讨经食管床路径全胸腔镜食管癌手术对食管癌患者胃肠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依据手术路径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胸手术,研究组患者行经食管床路径全胸腔镜食管癌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第一次下床时间、第一次排气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第一次进流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4.50±3.55)h、(7.96±1.03)d、(3.73±0.68)d、(5.05±0.64)d、(12.82±0.86)d,分别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26.18±3.77)h、(8.59±1.15)d、(4.16±0.81)d、(6.14±0.72)d、(15.59±0.6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两组患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患者PCT、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两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食管床路径行全胸腔镜食管癌手术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应激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食管癌手术 经食管床路径 胃肠功能 应激反应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