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达拉奉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小红 魏荣龙 +1 位作者 范辉 胡江鸿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44-549,共6页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00只雄性远交系大鼠随机分为10组:正常对照6h组、48h组,SAP6h组、48h组,依达拉奉处理6h组、48h组,乌司他丁处理6h组、48h组,依达拉奉联合乌司他...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00只雄性远交系大鼠随机分为10组:正常对照6h组、48h组,SAP6h组、48h组,依达拉奉处理6h组、48h组,乌司他丁处理6h组、48h组,依达拉奉联合乌司他丁处理6h组、48h组;每组各10只。分别在术后第6h、48h观察神经功能评分。采集血液、胰腺组织、脑组织标本,观察血清淀粉酶水平、脑组织伊文蓝含量、脑组织含水量、胰腺组织及脑组织镜下病理学变化。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脑组织TNF-α信使核糖核酸(mRN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核因子(NF)-κBp65活性。结果依达拉奉联合乌司他丁处理48h组血清淀粉酶水平、脑组织EB含量、脑组织含水量、胰腺组织及脑组织镜下病理学评分、血清TNF-α含量、脑组织TNF-αmRNA含量及脑组织NF-κBp65活性均较依达拉奉48h组、乌司他丁48h组及SAP48h组显著降低,而神经功能评分则显著升高(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乌司他丁对SAP大鼠脑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乌司他丁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脑损伤
原文传递
醒脑静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小红 胡江鸿 沈云志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9-352,I0002,共5页
目的研究醒脑静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20只雄性远交系大鼠随机分为12组:正常对照6h组、24h组,SAP 6h组、24h组,醒脑静处理6h组、24h组,乌司他丁处理6h组、24h组,醒脑静联合乌司他丁处理6h组、... 目的研究醒脑静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20只雄性远交系大鼠随机分为12组:正常对照6h组、24h组,SAP 6h组、24h组,醒脑静处理6h组、24h组,乌司他丁处理6h组、24h组,醒脑静联合乌司他丁处理6h组、24h组及阳性对照6h组、24h组;每组10只。分别在术后第6h、24h观察神经功能评分。采集血液、胰腺组织、脑组织标本,观察血清淀粉酶水平、脑组织伊文蓝(EB)含量、胰腺组织及脑组织镜下病理学变化。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脑组织TNF-α信使核糖核酸(mRNA)及IL-1β mRNA的表达。结果醒脑静联合乌司他丁处理24h组血清淀粉酶水平、脑组织EB含量、胰腺组织及脑组织镜下病理学评分、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脑组织TNF-α mRNA及IL-1β mRNA的表达水平均比SAP 24h组显著降低,而神经功能评分则显著升高(P<0.01)。醒脑静联合乌司他丁处理24h组与阳性对照24h组的上述各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乌司他丁对SAP大鼠脑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危重病 脑损伤 血脑屏障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疾病模型 动物 醒脑静 乌司他丁
下载PDF
上消化道多发癌及重复癌78例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魏荣龙 曹锁玉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2004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多发癌和重复癌的临床特点及生物学起源。方法 :回顾分析 78例上消化道多发癌和重复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上消化道多发癌和重复癌的发生率为 2 .16% ,男女比例接近 ,5 1~ 70岁为发病高峰。食管多发癌多位于中段 ,中...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多发癌和重复癌的临床特点及生物学起源。方法 :回顾分析 78例上消化道多发癌和重复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上消化道多发癌和重复癌的发生率为 2 .16% ,男女比例接近 ,5 1~ 70岁为发病高峰。食管多发癌多位于中段 ,中、上段多为早期癌 ,病理为鳞癌。胃多发癌以贲门 -体角部好发 ,癌灶多为进展期 ,但早期癌多位于贲门部 ,病理多为腺癌。重复癌中食管癌多位于中段 ,胃癌多位于贲门部 ,病理与原位癌基本一致。结论 :上消化道多发癌和重复癌的起源是多中心的、多时相性的 ,内镜检查有助于提高上消化道多发癌和重复癌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多发癌 上消化道重复癌 诊断 临床特点 组织学类型
下载PDF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魏荣龙 吴孟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20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DKA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痊愈17例,占94.4%,1例患者因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病情危重,转上级医院治疗,后随访,经抢救无效死亡。...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DKA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痊愈17例,占94.4%,1例患者因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病情危重,转上级医院治疗,后随访,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因DKA与急性胰腺炎合并发生时,病情较为严重,有较高误诊、漏诊率,且处理复杂,涉及多学科,需引起临床广泛重视,积极诊断,并选取针对性方案治疗,确保患者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急性胰腺炎 临床特点
下载PDF
血清CA72-4预测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胡江鸿 倪国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100-110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糖链抗原72-4(CA72-4)水平在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动态监测71例胃癌患者根治术术前、术后至复发的血清CA72-4水平,分别记录复发前血清CA72-4高于正常组(A组)首次出现CA72-4升高值及其距手术时间和距复发... 目的探讨血清糖链抗原72-4(CA72-4)水平在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动态监测71例胃癌患者根治术术前、术后至复发的血清CA72-4水平,分别记录复发前血清CA72-4高于正常组(A组)首次出现CA72-4升高值及其距手术时间和距复发时间,以及A组与复发前血清CA72-4正常组(B组)的无病生存期(DF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A组患者6个月内复发的血清CA72-4阈值。结果 71例复发患者中A组为43例,B组为28例,两组的中位DFS分别为18.4个月和26.9个月(P=0.000)。A组患者首次出现CA72-4升高值及其距手术时间和距复发时间分别为(57.7±26.8)U/ml、12.4个月和5.2个月。在A组中,首次出现CA72-4升高的6个月内复发者为26例,中位距复发时间为4.5个月;6个月以上复发者17例,中位距复发时间为9.5个月,经ROC计算6个月内复发的血清CA72-4阈值为56.8U/ml(Az=0.941)。71例患者复发前首次出现血清CA72-4≥56.8U/ml组的中位DFS为17.0个月,低于复发前首次出现血清CA72-4升高且﹤56.8U/ml组的21.1个月和B组的26.9个月(P=0.000)。结论动态监测血清CA72-4水平对胃癌根治术后复发具有早期预测作用,尤其当首次检测血清CA72-4升高且≥56.8U/ml时能够较好地预测胃癌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糖链抗原72-4 肿瘤标志物 复发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周祥军 王小红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837-838,共2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50例NSAIDs相关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Hp感染分为H西阳性组及Hp阴性组,每组25例。采用ELISA法测定胃黏膜表皮生长因...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50例NSAIDs相关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Hp感染分为H西阳性组及Hp阴性组,每组25例。采用ELISA法测定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8(IL-8),放射免疫法检测胃黏膜前列腺素E2(PGE2)。结果Hp阳性患者与Hp阴性患者比较,EGF、PGE2均明显降低,而IL-8含量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Hp感染致NSAIDs相关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对于NSAIDs相关性胃炎感染Hp者,须行Hp根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 胃炎 幽门螺杆菌 表皮生长因子 前列腺素E2 白细胞介素8
下载PDF
雪莲注射液对大鼠急性实验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小红 吴孟杰 +4 位作者 马文元 魏荣龙 缪青 庄勋 薛祥龙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70-675,共6页
目的 研究雪莲注射液对大鼠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作用.方法 80只健康远交系SD大鼠分为SAP 3 h、48 h组、雪莲处理3h、48 h组、乌司他丁对照3h、48 h组、假手术3h、48 h组,每组10只.造模后SAP组常规饲养,其他3组分别予雪莲注射液... 目的 研究雪莲注射液对大鼠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作用.方法 80只健康远交系SD大鼠分为SAP 3 h、48 h组、雪莲处理3h、48 h组、乌司他丁对照3h、48 h组、假手术3h、48 h组,每组10只.造模后SAP组常规饲养,其他3组分别予雪莲注射液(1.04 mL/kg)腹腔注射、乌司他丁10 000 U/L尾静脉注射、0.9% NaCl溶液股静脉穿刺注射,均为每12 h注射1次.分别在术后第3小时、48小时采集大鼠血液、胰腺组织标本.观察各组死亡率、血清淀粉酶水平和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NF-α、IL-6和IL-10含量,化学比色法测定胰腺组织丙二醛含量,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TNF-α mRNA、IL-6 mRNA和IL-10 mRNA含量,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胰腺组织NF-κB p65活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比较,组间多重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LSD)法.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雪莲处理48 h组、SAP 48 h组和乌司他丁48 h组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雪莲处理48 h组胰腺组织的病理组织学评分(8.13±0.64)、血清淀粉酶水平[(2 597.0±214.0)U/L]、TNF-α[(254.4±11.6) ng/L]、IL-6水平[(441.4±14.6) ng/L]、胰腺组织丙二醛含量[(311.0±10.6) mmol/L]、TNF-a mRNA表达水平(2.04±0.08)、IL-6mRNA表达水平(1.77±0.04)、NF-κB p65活性[(25.90±2.90)%]均比SAP组48 h[分别为11.40±0.89、(4 780.0±101.0) U/L、(396.0±7.4) ng/L、(664.4±7.6) ng/L、(418.0±10.6) mmol/L、2.94±0.03、2.63±0.08、(51.60±5.27)%]显著降低(F=235.07、441.63、489.40、2 465.00、196.65、477.89、562.79、131.70,P均<0.01),而血清IL-10水平[(133.5±6.9) ng/L比(95.1±5.2) ng/L]和胰腺组织IL-10 mRNA表达水平(1.38±0.06比0.85±0.03)则显著升高(F=560.18、570.04,P均<0.01);但与乌司他丁48 h组相比[7.56±0.88、(2 607.0±239.0) U/L、(252.2±9.2) n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莲注射液 乌司他丁 重度急性胰腺炎
原文传递
舒血宁联合奥曲肽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小红 魏荣龙 +2 位作者 储磊 胡江鸿 沈云志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00-203,共4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脑损伤,又称胰性脑病(pancreatic encephalopathy,PE),是SAP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定向力障碍、意识模糊、幻觉等精神状态异常。临床SAP并发PE约占同期患者的18.2%,病死率达67.0%。
关键词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脑损伤 保护作用 奥曲肽对 舒血宁 重症急性胰腺炎 大鼠 精神状态异常
原文传递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一线治疗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的分类及回归树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江鸿 倪国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639-643,共5页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L-OHP)联合卡培他滨(CAP)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临床疗效的预测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 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共80例mCRC患者采用L-OHP联合CAP方案一线治疗,具体为:L-OHP130mg/m2静滴2h,d1;CAP 2000mg/m2分2次口...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L-OHP)联合卡培他滨(CAP)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临床疗效的预测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 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共80例mCRC患者采用L-OHP联合CAP方案一线治疗,具体为:L-OHP130mg/m2静滴2h,d1;CAP 2000mg/m2分2次口服,d2~d15,21天为1周期。采用分类及回归树(CART)分析该方案的客观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预测因素。结果 80例mCRC患者共完成化疗368个周期,平均4.6个周期。全组均可评价疗效,获CR 12例,PR 25例,SD 27例,PD 16例,有效率(RR)为46.2%,中位PFS为9.6个月(95%CI:8.2~11.0个月)。客观疗效的CART分析将组织分化情况作为第一级划分位点,术后肝转移和无瘤间期作为次级划分位点,逐级获得4个终末亚组,其中高、中分化且无瘤间期>12个月组的RR最高,为77.8%,低、未分化且肝转移组最低,仅为8.0%。PFS的CART分析将客观疗效作为第一级划分位点,术后肝转移作为次级划分位点,逐级获得3个终末亚组,其中获有效组的PFS均数最大,为11.1个月,未获有效且术后肝转移组最小,仅为8.0个月;经Log-rank检验显示,获有效组的中位PFS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L-OHP联合CAP一线治疗mCRC的客观疗效可能与患者术后是否肝转移和无瘤间期长短有关,其PFS则与客观疗效和术后肝转移关系密切,精确的临床疗效关联预测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疗效 预测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分类及回归树
下载PDF
内镜下治疗Dieulafoy病25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祥龙 《东南国防医药》 2013年第6期568-568,572,共2页
Dieulafoy病(Dieulafoy disease,DD)简称杜氏病,又称胃黏膜下恒径小动脉破裂出血,是一种少见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出血部位隐匿,出血量大且易反复,诊断困难,病死率高.国外报道此病占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率的20%左右[1],本文收集... Dieulafoy病(Dieulafoy disease,DD)简称杜氏病,又称胃黏膜下恒径小动脉破裂出血,是一种少见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出血部位隐匿,出血量大且易反复,诊断困难,病死率高.国外报道此病占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率的20%左右[1],本文收集了我院2009-2012年的Dieulafoy病25例,其中13例行采用内镜下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ULAFOY病 上消化道出血 硬化剂注射
下载PDF
胆管引流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8例疗效观察
11
作者 张锁林 薛祥龙 曹锁玉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疗效观察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胆管引流 治疗
下载PDF
421例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锁林 缪林 +5 位作者 范志宁 季国忠 文卫 王翔 蒋国斌 吴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2期1164-1166,共3页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7月~2006年6月421例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临床资料(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112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09例). 结果 421例ERCP全部成功,其中27例深插管困难者...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7月~2006年6月421例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临床资料(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112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09例). 结果 421例ERCP全部成功,其中27例深插管困难者采用十二指肠乳头剥脱开窗术而成功.所有病人均显示有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46例),其中单发结石266例,2枚结石107例,3枚以上结石48例;取石网篮直接取石283例,碎石后取石122例,应急碎石10例,未取结石直接于胆总管放置塑料支架6例.一次取尽结石392例,放置鼻胆管引流后二次取石23例.20例术中乳头括约肌电切时渗血,经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素、局部黏膜下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或局部电针电凝后出血停止;6例术后48 h十二指肠乳头切口出血,4例黏膜下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2例钛夹止血.34例术后出现一过性淀粉酶升高而无腹痛,10例发生术后轻症胰腺炎,均给予禁食、抑制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抗炎补液等治疗.4例并发胆管炎,抗炎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对其中342例随访6~12个月,4例(1.2%)结石再发而再次内镜治疗,3例(0.9%)发生胆管炎而抗炎治疗,6例放置塑料支架者,半年后有2例结石消失. 结论 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胆总管结石 内镜
下载PDF
肝癌组织中TGF-β1、TGF-β1 RⅡ和NF-κB的表达 被引量:3
13
作者 缪林 张锁林 +4 位作者 季国忠 范志宁 刘政 张平 杨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663-1666,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Ⅱ型受体(TGF-β1R Ⅱ)、核转录因子-κB(NF-κB) 在肝细胞癌(HCC)中表达. 方法:在30例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TGF-β1 TGF-β1R Ⅱ及NF-κB蛋白的表达;用...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Ⅱ型受体(TGF-β1R Ⅱ)、核转录因子-κB(NF-κB) 在肝细胞癌(HCC)中表达. 方法:在30例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TGF-β1 TGF-β1R Ⅱ及NF-κB蛋白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TGF—β1mRNA的表达, 以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观察TGF-β1及TGF—β1R Ⅱ蛋白与微血管密度(MVD)、TGF-β1蛋白与TGF- β1mRNA、NF-κB与TGF-β1的关系. 结果:肝癌组织TGF-β1mRNA平均光密度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1 043±0.035 vs 0.0 620±0.0 225,P<0.01)、TGF—β1蛋白平均光密度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0725±0.0102 vs 0.0442±0.0 103,P<0.01);肝癌组织TGF-β1RⅡ蛋白平均光密度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0.0 402±0.0 113 vs 0.0 669±0.0 157,P<0.01); 肝癌组织NF-κB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0 723±0.0 210vs 0.0 305±0.0 116,P<0.01),肝癌组织MVD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1.23±9.25 vs 4.24±2.10.P<0.01),肝癌组织TGF-β1蛋白阳性表达与MVD 呈正相关(t=3.25,P<0.01);TGF-β1 mRNA与TGF-β1 蛋白呈正相关(X2=8.21,P<0.01);NF-κB蛋白阳性表达与TGF-β1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X2=9.075,P<0.01); 而TGF-βⅡ蛋白与MVI)呈负相关. 结论:肝癌组织中TGF-β1基因的变化发生在多个水平,肝癌细胞中TGF-β1RⅡ、NF-κB蛋白表达异常,并与MVD相关,提示他们在肝细胞癌血管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NF-κB可能在介导TGF-β1的活化或产生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癌组织 TGF-Β1 TGF-β1RⅡ NF-ΚB 表达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神经细胞缺血缺氧损伤修复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昌龙 周文勤 +2 位作者 葛璐 樊永忠 王鹏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34-940,共7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hucMSC-ex)对缺血缺氧神经细胞增殖、迁移、凋亡、自噬等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原代神经胶质细胞,建立氧糖剥夺(oxygen-glucos...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hucMSC-ex)对缺血缺氧神经细胞增殖、迁移、凋亡、自噬等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原代神经胶质细胞,建立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hucMSC-ex孵育之后,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凋亡基因mRNA表达水平及Western blot检测其对凋亡蛋白、自噬蛋白及PI3K/AKT信号表达变化。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OGD可抑制细胞增殖,hucMSC-ex孵育2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较对照组下降(P<0.05);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hucMSC-ex孵育之后可以减少细胞凋亡(P<0.05);细胞迁移实验显示OGD可降低细胞迁移能力(P<0.01),外泌体孵育之后细胞迁移能力增强(P<0.05)。RT-PCT技术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OGD可以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与自噬,hucMSC-ex可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Bax与Caspase-3蛋白(P<0.05)及mRNA(P<0.01)表达水平,促进Bcl-2蛋白(P<0.05)及mRNA(P<0.01)表达水平;同时,hucMSC-ex可抑制Beclin-1、Atg3和LC3-Ⅱ蛋白表达水平(P<0.05)及Beclin-1、Atg3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P<0.01)。结论hucMSC-ex可促进OGD神经胶质细胞的增殖、迁移,抑制其凋亡及自噬水平,对缺血缺氧损伤性神经胶质细胞具有修复能力,其保护机制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缺血缺氧损伤 外泌体 凋亡 PI3K/ AKT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用生长抑素联合PPI治疗老年性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疗效研究
15
作者 魏荣龙 庄勋 吴孟杰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6期159-160,160,共2页
目的:探讨用生长抑素联合PPI治疗老年性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5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老年性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16例患者... 目的:探讨用生长抑素联合PPI治疗老年性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5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老年性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16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泮托拉唑(PPI)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生长抑素)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止血的时间及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止血的时间平均为37.9±6.6h,观察组患者止血的时间平均为17.5±6.0h。观察组患者止血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为18.8%,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为56.3%,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8%。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生长抑素联合PPI治疗老年性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显著,患者止血的时间快。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PPI 老年性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效果
下载PDF
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16
作者 徐月芬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9年第6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本科室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本科室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肠功能障碍评分、肠鸣音评分、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腹胀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全身并发症及局部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急性胰腺炎 肠道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乳果糖氢呼气试验在顽固性腹泻患者诊治中的应用
17
作者 胡江鸿 魏云龙 +1 位作者 曹锁玉 姜爱萍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1396-1398,共3页
目的探讨乳果糖氢呼气试验([A2]LHBT)在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顽固性腹泻患者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丹阳市人民医院2010年7月至2013年5月89例胃切除术后腹泻患者,经临床诊断顽固性腹泻行LHBT检测,分析LHBT检测值与腹泻症状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乳果糖氢呼气试验([A2]LHBT)在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顽固性腹泻患者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丹阳市人民医院2010年7月至2013年5月89例胃切除术后腹泻患者,经临床诊断顽固性腹泻行LHBT检测,分析LHBT检测值与腹泻症状的相关性;对LHBT阳性腹泻患者给予利福昔明治疗1周,之后应用培菲康治疗3周,观察LHBT阴转率及其与消化道症状改善的关系。结果在8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顽固性腹泻患者中,LHBT阳性率为60.7%(54/89),高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无腹泻组的15%(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HBT阳性组与LHBT阴性组的腹泻症状积分分别为13.6±2.8和10.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4例LHBT阳性者中,18例经序贯治疗LHBT阴转;36例仍为LHBT阳性,治疗后LHBT阳性与阴性两组患者的腹泻症状积分和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顽固性腹泻患者肠道中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比例较高,通过检测LHBT不仅可以反映小肠细菌的生长情况,同时也能判断发生腹痛、腹泻的程度,并可预测短疗程抗菌治疗对缓解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相关症状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大部切除术 顽固性腹泻 乳果糖氢呼气试验
原文传递
食道良恶性狭窄支架术后并发症分析
18
作者 薛祥龙 张锁林 +1 位作者 曹锁玉 魏荣龙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年第11期88-89,共2页
目的分析食道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可能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120例患者中恶性狭窄94例,其中放疗后10例;食道、贲门癌术后良性吻合口狭窄26例,共置入各种支架153枚。随访观察5~36个月。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72例,包括胸痛58例、食团阻塞... 目的分析食道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可能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120例患者中恶性狭窄94例,其中放疗后10例;食道、贲门癌术后良性吻合口狭窄26例,共置入各种支架153枚。随访观察5~36个月。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72例,包括胸痛58例、食团阻塞8例、肿瘤生长阻塞支架移位26例、反流性食道炎42例、消化道大出血2例、支架移位3例。经过相应的治疗,除2例患者死亡外,其余并发症均得到纠正。结论食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食道良、恶性狭窄可出现多种并发症,经适当治疗可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道内支架 食道良恶性狭窄 并发症
下载PDF
结直肠腺癌组织中tiRNA-1_33-Gly-GCC-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翟晨 王会月 +1 位作者 严雪冰 王成海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075-1083,共9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腺癌(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CAC)组织中tiRNA-1_33-Gly-GCC-1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tRF&tiRNA芯片分析5对CAC组织中tRFs&tiRNAs差异性表达谱并用qRT-PCR实验在82对CAC组织中对tiRNA-1_33-Gly... 目的:研究结直肠腺癌(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CAC)组织中tiRNA-1_33-Gly-GCC-1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tRF&tiRNA芯片分析5对CAC组织中tRFs&tiRNAs差异性表达谱并用qRT-PCR实验在82对CAC组织中对tiRNA-1_33-Gly-GCC-1的表达水平进行验证。采用RNA原位杂交技术(RISH)检测CAC组织中tiRNA-1_33-Gly-GCC-1的阳性表达,并分析与患者临床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CCK-8实验检测tiRNA-1_33-Gly-GCC-1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生物信息学预测并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tiRNA-1_33-Gly-GCC-1如何调控TP53I11。回复实验验证tiRNA-1_33-Gly-GCC-1/TP53I11信号轴对CAC细胞增殖的影响。裸鼠荷瘤实验验证tiRNA-1_33-Gly-GCC-1对移植瘤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tiRNA-1_33-Gly-GCC-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并呈阳性表达,阳性例数54/82(65.85%)明显高于邻近正常组织11/82(13.41%),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5.475,P=0.019<0.05)。tiRNA-1_33-Gly-GCC-1的阳性表达与CAC患者肿瘤直径(χ^(2)=11.699)、分化程度(χ^(2)=13.081)和患者生存预后(χ^(2)=15.621)密切相关(均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tiRNA-1_33-Gly-GCC-1促进CAC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生物信息学预测TP53I11是tiRNA-1_33-Gly-GCC-1的下游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提示tiRNA-1_33-Gly-GCC-1与TP53I113'UTR结合从而抑制其蛋白质合成。Rescue回复实验进一步验证了tiRNA-1_33-Gly-GCC-1抑制TP53I1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也提示tiRNA-1_33-Gly-GCC-1促进了生长和增殖。结论:tiRNA-1_33-Gly-GCC-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上调,可能是一个新的促癌基因;机制上tiRNA-1_33-Gly-GCC-1能抑制TP53I11的表达而促进CAC细胞的增殖生长。本研究为今后结直肠腺癌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癌 tiRNA-1_33-Gly-GCC-1 TP53I11 细胞增殖
下载PDF
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超声与CT诊断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锁林 杨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23-423,共1页
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超声与CT诊断对比研究张锁林①杨斌②1资料和方法本组51例住院病人,男36例,女15例,平均年龄42岁(27~68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疼痛,饱胀,有明显压痛不适。51例均作B超检查,其中21例作... 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超声与CT诊断对比研究张锁林①杨斌②1资料和方法本组51例住院病人,男36例,女15例,平均年龄42岁(27~68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疼痛,饱胀,有明显压痛不适。51例均作B超检查,其中21例作CT检查,51例均行胆囊切除术。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隆起性病变 胆囊肿瘤 CT 诊断 超声波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