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学遥感与InSAR结合的金沙江白格滑坡上下游滑坡隐患早期识别 被引量:132
1
作者 陆会燕 李为乐 +3 位作者 许强 董秀军 代聪 王栋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42-1354,共13页
2018-10-11和2018-11-03,金沙江上游西藏自治区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附近先后发生两次大规模高位滑坡堵江。虽经人工干预处置后进行泄流,但还是对下游居民和交通设施造成了严重损失,其上下游是否还存在类似的大规模滑坡隐患,成为白格滑坡... 2018-10-11和2018-11-03,金沙江上游西藏自治区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附近先后发生两次大规模高位滑坡堵江。虽经人工干预处置后进行泄流,但还是对下游居民和交通设施造成了严重损失,其上下游是否还存在类似的大规模滑坡隐患,成为白格滑坡灾害发生后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首先利用高精度光学卫星影像对白格滑坡上游30 km和下游100 km范围内的滑坡隐患进行人工目视解译和定性评价,共识别出滑坡隐患51处,其中下游70~100 km范围内有10处具有堵江风险的滑坡隐患。在此基础上,对具有堵江风险的重点区域(白格滑坡下游70~100 km范围内)收集存档ALOS PALSAR-1和Sentinel-1A雷达卫星数据,利用短基线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开展滑坡隐患地表形变定量探测和分析评价,共探测出7处具有较显著形变的滑坡隐患,其中3处堵江风险较大,为白格滑坡上下游地质灾害防治和川藏铁路选线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白格滑坡 光学遥感 短基线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早期识别
原文传递
铁路选线理念的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129
2
作者 朱颖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共5页
研究目的:铁路选线是铁路设计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工作,是影响全局性的总体工作。随着铁路技术标准的提高和高桥、长隧修建技术的提高,铁路选线理念发生了较大变化,高速路选线设计更加注重工程安全、更加注重环境,城镇规划,资源开发、交... 研究目的:铁路选线是铁路设计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工作,是影响全局性的总体工作。随着铁路技术标准的提高和高桥、长隧修建技术的提高,铁路选线理念发生了较大变化,高速路选线设计更加注重工程安全、更加注重环境,城镇规划,资源开发、交通、农田、水利设施间的协调,要求总体上相互配合,全局上经济合理,更多地采用高新技术,这也是世界一流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总体设计要求,为此,线路选线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铁路工程建设的可靠性、安全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及社会接纳性,关系到铁路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因而它是高速铁路建设应重视的首要问题,只有树立正确的选线理念,才能建设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研究结论:本文简述了高速铁路选线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坚持地质选线、重大工程优先选址、环保选线、规划选线、资源选线、横断面选线,六位一体的选线原则理念,并强调在确定线路走向时要做到失小得大,对重点线路与非重点线路区别对待,做到合理配置资源,避免浪费。在线路方案比选中,要高度重视投资控制,但不能把投资作为唯一的要素考虑。只有投资合理、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线路方案才是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选线设计 理念原则
下载PDF
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探讨 被引量:118
3
作者 郑颖人 叶海林 +2 位作者 黄润秋 李安洪 许江波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3-180,共8页
传统的拟静力法和安全系数时程分析法在评价边坡地震稳定性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提出准确的评价边坡地震稳定性必需因素的基础上,建议对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重新进行分类。根据动力分析得到的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制和破裂面... 传统的拟静力法和安全系数时程分析法在评价边坡地震稳定性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提出准确的评价边坡地震稳定性必需因素的基础上,建议对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重新进行分类。根据动力分析得到的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制和破裂面的性质和位置,提出基于拉-剪破坏的动力时程分析法和强度折减动力分析法。第一种方法将FLAC计算得到破坏时刻的动应力施加到静力情况下边坡上,采用动力分析得到的拉-剪破裂面,结合极限平衡法求解边坡地震安全系数,是一种改进的动力有限元时程分析法;第二种方法考虑了拉-剪破坏的FLAC强度折减动力分析法,是完全动力的方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新方法的可行性,为边坡地震安全系数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地震 安全系数 动力时程分析法 FLAC强度折减动力分析法
下载PDF
川藏铁路主要地质灾害特征及地质选线探析 被引量:104
4
作者 宋章 张广泽 +1 位作者 蒋良文 吴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9,共6页
拟建川藏铁路横穿三山,跨越五水;沿线地形起伏大、构造活动强烈、地层岩性及气候复杂多变;大型崩滑体、高位危岩落石、泥石流、碎屑坡、水毁、雪崩、冰害及生长期高陡岩质边坡等山地灾害发育,其具有规模大、破坏力强、灾害发生频繁且难... 拟建川藏铁路横穿三山,跨越五水;沿线地形起伏大、构造活动强烈、地层岩性及气候复杂多变;大型崩滑体、高位危岩落石、泥石流、碎屑坡、水毁、雪崩、冰害及生长期高陡岩质边坡等山地灾害发育,其具有规模大、破坏力强、灾害发生频繁且难于治理等特点。在调查拟建川藏铁路沿线主要地质灾害及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从地质角度研究其选线原则。研究认为:拟建川藏铁路高山峡谷地貌段选线首先应遵循线位服从桥位、桥位服从地质及线位服从车站、车站服从地质的两大总体选线原则;对于高山峡谷地貌段,铁路选线宜应先确定桥位,再以越岭的长隧方案或以傍山的长隧短打方案展线为宜,尽可能地绕避大型不良地质体;对于藏东南宽广的高山峡谷地貌段,铁路选线宜外移绕避大型滑坡、岩屑坡或展线于对岸避开泥石流,主要以路基或桥的方式、局部可辅以隧道绕避大型不良地质体通过为佳;而针对迫龙藏布峡谷段,铁路选线宜以傍山的长隧短打的方案通过为佳,尽可能减少线位露头以绕避地质灾害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铁路 地质灾害 傍山隧道 长隧短打 地质选线
下载PDF
软土深开挖致地铁车站基坑及邻近建筑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100
5
作者 刘念武 陈奕天 +1 位作者 龚晓南 俞济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15-1525,1576,共12页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软土深开挖引起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围护结构及邻近建筑的变形特性,结合深厚软黏土地区某个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进行了系统性监测及结果分析。结果分析表明:地连墙成槽会引起邻近土体侧向位移,最大土体侧向位移值占基坑...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软土深开挖引起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围护结构及邻近建筑的变形特性,结合深厚软黏土地区某个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进行了系统性监测及结果分析。结果分析表明:地连墙成槽会引起邻近土体侧向位移,最大土体侧向位移值占基坑开挖期间土体侧向位移值20%左右;土体开挖期间南侧(桩基础建筑一侧)、北侧(浅基础建筑一侧)围护结构邻近土体最大侧向位移平均值分别为0.091%H_e和0.120%H_e;y/H_e值(y为垂直连续墙方向上与连续墙的距离,H_e为开挖深度)小于0.92时,基坑开挖引起土体沉降值及沉降差较大;地表变形与浅基础变形较为接近,桩基础建筑变形值明显小于浅基础建筑变形值且嵌岩桩基础建筑变形值最小;邻近浅基础建筑及桩基础建筑均受到空间效应影响,在x/H_e值(x为平行连续墙方向上与端部的距离)小于1.5时,空间效应较为明显,x/H_e值大于2.0时,邻近建筑及围护结构邻近土体变形接近平面应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深基坑 建筑 沉降 空间效应
下载PDF
川藏铁路沿线及邻区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概论 被引量:97
6
作者 郭长宝 张永双 +4 位作者 蒋良文 石菊松 孟文 杜宇本 马春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7-889,共13页
川藏铁路是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重要铁路干线之一,是西部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铁路线横跨扬子板块、川滇地块、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等大地构造单元,在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条件下,川藏铁路沿线活动断裂、地震和地质灾害极为发育,严重制... 川藏铁路是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重要铁路干线之一,是西部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铁路线横跨扬子板块、川滇地块、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等大地构造单元,在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条件下,川藏铁路沿线活动断裂、地震和地质灾害极为发育,严重制约着川藏铁路的规划建设。在野外地质调查、钻探、地应力测量和室内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川藏铁路规划建设中可能遇到的活动断裂、高地应力、高地温、岩爆和地质灾害等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论述分析,认为:川藏铁路沿线及邻区发育有54条区域活动断裂,其中对铁路有直接重要影响的全新世活动断裂有17条;研究区内地震活动频繁,约有50%的规划线路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 g地区,部分地段>0.4 g,潜在地震风险大;铁路沿线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受活动断裂影响强烈,部分地段发育有高速远程滑坡;川藏铁路沿线构造应力场和地热场复杂,深埋隧道工程建设时容易发生岩爆、软岩大变形和高温热害等工程地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铁路 活动断裂 工程地质问题 地质灾害 地质选线
下载PDF
川藏铁路隧道工程 被引量:91
7
作者 郑宗溪 孙其清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49-1054,共6页
1工程意义川藏铁路作为我国藏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西藏综合交通运输能力,推动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增强民族团结,逐步完善进出西藏铁路通道,改善区域铁路路网布局,加快西藏改革开放步伐,提升西藏发展能力,加... 1工程意义川藏铁路作为我国藏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西藏综合交通运输能力,推动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增强民族团结,逐步完善进出西藏铁路通道,改善区域铁路路网布局,加快西藏改革开放步伐,提升西藏发展能力,加快西藏经济发展,提高沿线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铁路 铁路通道 跨越式发展 隧道工程 泥石流沟 综合交通运输 路网布局 伯舒拉岭 活动断裂 经济发展
下载PDF
机制砂级配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与作用效应 被引量:83
8
作者 艾长发 彭浩 +2 位作者 胡超 周永武 屠凌波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3-76,共4页
为揭示机制砂级配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与作用效应,以1.18 mm筛孔为分界点,将机制砂颗粒组成分成(I粒径≥1.18 mm颗粒)、I(I粒径<1.18 mm颗粒)组分,设计并进行了6种不同级配类型机制砂及其混凝土性能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细度... 为揭示机制砂级配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与作用效应,以1.18 mm筛孔为分界点,将机制砂颗粒组成分成(I粒径≥1.18 mm颗粒)、I(I粒径<1.18 mm颗粒)组分,设计并进行了6种不同级配类型机制砂及其混凝土性能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细度模数仅是表征机制砂的粗细程度的宏观指标,无法反映颗粒级配的真实情况,决定机制砂品质好坏的内在因素是颗粒级配,生产时应得到严格控制,为提高混凝土强度及工作性能,应尽量使颗粒级配曲线具有骨架密实特征;②机制砂I组分主要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性,II组分主要影响混凝土的保水性及黏聚性,为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应使I、II组分的含量比例保持在1∶2左右,并有效控制I组分颗粒组成比例;③为充分发挥I组分的填充密实与次骨架结构作用效应,以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宜将1.18 mm筛档累计筛余百分率控制在级配中值附近,且4.75、2.36、1.18 mm三筛档累计筛余百分率按2∶3∶1进行控制。研究成果为机制砂颗粒级配的控制及混凝土性能的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机制砂 级配 颗粒组分 抗压强度 工作性 作用效应
下载PDF
顺层岩质路堑边坡破坏模式及设计对策 被引量:77
9
作者 李安洪 周德培 冯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2915-2921,共7页
在对大量顺层边坡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基础上,总结提出顺层岩质路堑边坡的分类及8种顺层边坡破坏模式,并对较为常见的滑移–拉裂和滑移–弯曲破坏模式的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讨论。指出在实际工程中,对于滑移–拉裂型顺层边坡,其稳定性分析... 在对大量顺层边坡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基础上,总结提出顺层岩质路堑边坡的分类及8种顺层边坡破坏模式,并对较为常见的滑移–拉裂和滑移–弯曲破坏模式的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讨论。指出在实际工程中,对于滑移–拉裂型顺层边坡,其稳定性分析可通过计算失稳岩层临界长度进行,为避免开挖过程中边坡出现顺层滑动,宜先加固后开挖或边开挖边加固;对顺层清方边坡,可能出现滑移–弯曲破坏,宜采用弹性受压板稳定理论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后,确定分级高度和加固措施。水是诱发顺层边坡失稳的主导因素,设计中应加强防排水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顺层岩质边坡 稳定性 破坏模式 设计原则
下载PDF
汶川M_S8.0级大震前后的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量 被引量:77
10
作者 郭啟良 王成虎 +1 位作者 马洪生 王崇艮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95-1401,共7页
在汶川M_s8.0级大震发生前一周,采用水压致裂技术在龙门山发震断裂带±400 m深度上测得的最大水平主应力值为21~22 MPa,与其附近下盘之差高达8~10 MPa.大震后的原地重复测量结果表明,发震断裂带上的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值分别降... 在汶川M_s8.0级大震发生前一周,采用水压致裂技术在龙门山发震断裂带±400 m深度上测得的最大水平主应力值为21~22 MPa,与其附近下盘之差高达8~10 MPa.大震后的原地重复测量结果表明,发震断裂带上的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值分别降低了29%和23%,而在下盘大震前后的地应力作用状况并无变化.测量结果分析表明,活动断裂带的地应力高值异常是圈定地震危险区的可靠依据,是强震孕育和发生的警示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震前 震后 龙门山断裂带 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量
下载PDF
基于BIM理念的铁路隧道三维设计技术研究 被引量:71
11
作者 李君君 李俊松 王海彦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0,51,共6页
在对BIM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文章首次提出了BIM在铁路隧道工程中的定义,阐述了三维设计的理念以及BIM模型的特点。以宝兰客专石鼓山高风险隧道为工程依托,以达索平台为技术支持,研究了BIM技术应用于铁路隧道三维设计中的技术... 在对BIM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文章首次提出了BIM在铁路隧道工程中的定义,阐述了三维设计的理念以及BIM模型的特点。以宝兰客专石鼓山高风险隧道为工程依托,以达索平台为技术支持,研究了BIM技术应用于铁路隧道三维设计中的技术路线,解决了如何将BIM技术应用于铁路隧道三维设计中的问题。实践表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可有效解决三维设计中模型建立、信息附加、工程量计算和二维出图等问题,真正将BIM技术运用于设计阶段,使信息得到有效利用与管理,达到优化设计方案、严控设计质量、提高设计精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索系统 BIM 铁路隧道 三维设计 技术路线
下载PDF
中国铁路隧道40年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65
12
作者 田四明 王伟 +5 位作者 杨昌宇 刘赪 王明年 王克金 马志富 吕刚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03-1930,I0091-I0118,共56页
简要介绍中国铁路隧道建设发展概况,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铁路隧道建设取得的长足进步,在已建成运营的16798座(总长约19630 km)铁路隧道中,于近40年建成的就有12412座(总长约17621 km),占中国铁路隧道总长度的近90%。从隧道设计理... 简要介绍中国铁路隧道建设发展概况,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铁路隧道建设取得的长足进步,在已建成运营的16798座(总长约19630 km)铁路隧道中,于近40年建成的就有12412座(总长约17621 km),占中国铁路隧道总长度的近90%。从隧道设计理论与方法、标准体系、支护结构体系、特殊岩土和不良地质隧道修建技术体系、风险管理体系、运营防灾疏散救援体系、隧道建造技术等方面总结中国铁路隧道取得的系列成就。通过列举标志性重点隧道工程,阐述中国铁路隧道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和技术特点。结合当前铁路隧道工程面临的技术难题和挑战,提出主动支护协同控制理念及技术、数字化勘察设计、智能建造和智能运维等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设计方法 标准体系 结构体系 风险管理 防灾救援 建造技术 山岭隧道 水下隧道 黄土隧道 岩溶隧道 城市隧道 主动支护 智能建造 智能运维
下载PDF
基于现场监测数据的隧道围岩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65
13
作者 房倩 粟威 +1 位作者 张顶立 于富才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84-1897,共14页
隧道变形是衡量隧道结构体系稳定性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可以科学、及时、可靠、便捷地反映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在收集、整理我国103座山岭隧道836个拱顶沉降数据、806个水平收敛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围岩变形量、围岩变形稳定时间与围岩... 隧道变形是衡量隧道结构体系稳定性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可以科学、及时、可靠、便捷地反映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在收集、整理我国103座山岭隧道836个拱顶沉降数据、806个水平收敛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围岩变形量、围岩变形稳定时间与围岩级别、隧道开挖面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隧道围岩变形数据主要集中在低值区间,中高值区间数据较少但分布范围较广,随着围岩级别增大,围岩变形值增大,数据集中区间增大,变形分布区间增大;隧道断面面积对隧道围岩变形影响较大,随着隧道断面面积的增大,变形值增大;实测数据表明,隧道围岩变形与隧道埋深并没有明显的联系;隧道围岩变形稳定时间主要集中在中低值区间,高值区间的数据相对较少,随着围岩级别增大,围岩变形稳定时间增大,分布区间增大。根据统计结果,提出不同围岩级别下,隧道变形的建议控制值以及变形稳定时间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拱顶沉降 水平收敛 现场监测 统计分析
原文传递
铁路站场及枢纽设计理念和方法探讨 被引量:65
14
作者 杨健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2-108,共7页
研究目的:跨越式发展形势下铁路建设理念已发生重大变革。铁路站场设计如何适应新的建设要求成为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多年铁路站场设计咨询、规程规范编制、技术管理的实践,从较宏观的角度总结新形势下铁路车站及枢纽的规划建设理念和特... 研究目的:跨越式发展形势下铁路建设理念已发生重大变革。铁路站场设计如何适应新的建设要求成为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多年铁路站场设计咨询、规程规范编制、技术管理的实践,从较宏观的角度总结新形势下铁路车站及枢纽的规划建设理念和特点,为设计人员提供设计借鉴参考。研究结论:运营便利与工程节省历来有一定的对立性。铁路站场设计在理念上应以运营条件、能力最大化为第一要素,对生产力布局调整、整合;客货运设备配备应以服务地方、利于发展为目标;在枢纽及地区站场设计中应贯彻客货分站(分线)、客内货外;任何情况下都要高度重视运营安全的理念。在具体工程设计上,要因地制宜地优化工程设计,达到最优的工程及运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站场 枢纽 理念 探讨
下载PDF
BIM在铁路行业的应用及其风险分析 被引量:65
15
作者 徐骏 李安洪 +2 位作者 刘厚强 叶明珠 张洁茹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9-133,共5页
研究目的:软、硬件及信息化水平的发展为BIM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条件。基于BIM技术和铁路行业的特点,以及BIM在铁路中的应用现状,阐述铁路全生命周期中BIM技术的可能应用场合,并从政策、经济、技术、人力资源、管理等五... 研究目的:软、硬件及信息化水平的发展为BIM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条件。基于BIM技术和铁路行业的特点,以及BIM在铁路中的应用现状,阐述铁路全生命周期中BIM技术的可能应用场合,并从政策、经济、技术、人力资源、管理等五大方面进行风险与对策分析,为铁路行业BIM应用、信息化铁路建设及相关标准制定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BIM技术的出现给铁路行业生产及管理效率提升带来新的驱动力,可以应用于铁路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全过程,帮助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建设成本;(2)在实际应用中面临政策不完善、经济效益不显著、核心技术不足、人力资源短缺、管理制度不明确等风险,导致其应用主要侧重三维建模,尚未完成全生命周期应用,相关技术、标准、政策及管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信息化铁路 全生命周期 风险分析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逆冲构造深部电性结构特征 被引量:63
16
作者 王绪本 朱迎堂 +4 位作者 赵锡奎 余年 李坤 高树全 胡清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64-571,共8页
通过对汶川地震前观测的碌曲—若尔盖—北川—中江大地电磁剖面的数据处理和反演解释,揭示了沿剖面的松潘—甘孜地块、川西前陆盆地、龙门山构造带及秦岭构造带50 km深度的电性结构特征及相互关系,表明青藏高原东缘向东挤压,迫使向东流... 通过对汶川地震前观测的碌曲—若尔盖—北川—中江大地电磁剖面的数据处理和反演解释,揭示了沿剖面的松潘—甘孜地块、川西前陆盆地、龙门山构造带及秦岭构造带50 km深度的电性结构特征及相互关系,表明青藏高原东缘向东挤压,迫使向东流动的地壳物质沿高原东缘堆积,并向扬子陆块逆冲推覆.龙门山恰好位于松潘—甘孜地块与扬子陆块对挤部位,主要受松潘—甘孜地块壳内高导层滑脱和四川盆地基底高阻体阻挡的约束,地壳深部存在着西倾且连续展布的壳内低阻层,表明龙门山深部确实存在着逆冲推覆构造,其逆冲断裂系中的三条断裂不仅以不同的倾角向西北倾斜,并且向深部逐渐汇集,但茂县—汶川断裂可能在深部与北川—映秀断裂是分离的.龙门山两翼的四川盆地和松潘甘孜褶皱带的电性结构既具有明显差异性,又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四川盆地显示巨厚的低阻沉积盖层和连续稳定的高阻基底的二元电性结构,而松潘—甘孜地块则表现为反向二元结构,即上部大套高阻褶皱带,下部整体为低阻的变化带,龙门山逆冲构造带本身又表现为松潘地块逆冲上覆在四川盆地之上,构成上部高阻褶皱带、中部低阻逆冲断裂带和底部盆地高阻基底的三层电性结构.对比龙门山逆冲构造断裂带的西倾延伸上下盘两侧的两个反对称的二元电性结构,松潘区块深部推断的结晶基底与龙门山断裂带下盘推断的下伏盆地结晶基底又存在某种内在对应关系,推断可能存在一个西延至若尔盖地块的泛扬子陆块.因此,龙门山构造带地壳电性结构研究对于揭示青藏高原东缘陆内造山动力过程,探索汶川大地震的深部生成机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构造 大地电磁测深 四川盆地 龙门山构造带 青藏高原 汶川地震
下载PDF
高速铁路大断面黄土隧道深浅埋分界深度研究 被引量:60
17
作者 王明年 郭军 +3 位作者 罗禄森 喻渝 杨建民 谭忠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57-1162,共6页
郑州-西安铁路客运专线穿越西部黄土分布的主要地区,该线含大量单洞双线隧道,其开挖面积大于160m2,跨度大于15m,属于超大断面隧道。由于黄土的特殊性质以及开挖跨度与断面的增大,隧道围岩压力随埋深的变化尚不清楚,目前对该类型隧道的... 郑州-西安铁路客运专线穿越西部黄土分布的主要地区,该线含大量单洞双线隧道,其开挖面积大于160m2,跨度大于15m,属于超大断面隧道。由于黄土的特殊性质以及开挖跨度与断面的增大,隧道围岩压力随埋深的变化尚不清楚,目前对该类型隧道的深、浅埋分界深度界定认识不统一。通过郑西线12座隧道地表裂缝与埋深关系的现场调查,初步确定了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深、浅埋分界范围,指出小于11m可作为超浅埋,40~60m为浅埋与深埋分界深度,大于60m为深埋;基于裂缝调查,按剪切滑移破坏极限状态理论对以上分界范围进行了理论分析与验证;精心设计现场试验,在浅、深埋等地段布置17个量测断面进行围岩-初期支护间接触压力的量测,发现实测围岩压力与界定的深浅埋计算结果吻合良好,表明所给深、浅埋界定范围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 黄土隧道 深浅埋 破坏形式 分界深度
下载PDF
大断面黄土隧道变形规律及预留变形量研究 被引量:62
18
作者 赵东平 喻渝 +1 位作者 王明年 杨建民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69,共6页
文章统计分析了大断面黄土隧道初期支护变形量,研究了大断面黄土隧道变形规律及预留变形量合理取值范围。大断面黄土隧道变形规律表现为:隧道拱顶、拱脚下沉差异小,隧道开挖后拱部将产生一定程度的整体下沉;隧道拱顶下沉量均大于水平收... 文章统计分析了大断面黄土隧道初期支护变形量,研究了大断面黄土隧道变形规律及预留变形量合理取值范围。大断面黄土隧道变形规律表现为:隧道拱顶、拱脚下沉差异小,隧道开挖后拱部将产生一定程度的整体下沉;隧道拱顶下沉量均大于水平收敛;初期支护封闭后,隧道周边位移基本上不再发展;当隧道埋深小于40m时,隧道变形量较大且规律不明显;当隧道埋深大于40m时,隧道变形量分布相对集中。经过对现场量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可知:在Ⅳ级围岩条件下,大断面黄土隧道预留变形量可取10~15cm;在Ⅴ级围岩条件下,大断面黄土隧道预留变形量可取25~28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黄土隧道 变形规律 预留变形量
下载PDF
高速铁路大断面深埋黄土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57
19
作者 王明年 郭军 +3 位作者 罗禄森 杨建民 喻渝 谭忠盛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58,共6页
依托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大断面深埋黄土隧道洞群,进行现场围岩压力量测试验,得到不同黄土地层的围岩压力,发现围岩压力沿隧道全断面分布相对较为均匀。采用太沙基松散体围岩压力理论、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深埋围岩压力公式、普氏理论、卡柯理... 依托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大断面深埋黄土隧道洞群,进行现场围岩压力量测试验,得到不同黄土地层的围岩压力,发现围岩压力沿隧道全断面分布相对较为均匀。采用太沙基松散体围岩压力理论、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深埋围岩压力公式、普氏理论、卡柯理论4种方法分别计算围岩压力,并与实测值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太沙基理论的计算值最接近实测值,且具有一定的安全余量,因此推荐采用太沙基理论计算大断面深埋黄土隧道的围岩压力量值。依据实测围岩压力的垂直与水平分量沿隧道跨度与高度方向的统计规律,确定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围岩压力的计算图式。分析指出,垂直方向围岩压力计算图式可采用均匀分布或"尖峰"形分布,水平方向围岩压力计算图式可采用"鼓肚子"形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隧道 大断面 围岩压力 计算方法
下载PDF
悬挂式单轨交通在国内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59
20
作者 余浩伟 徐银光 +2 位作者 李涛 肖杰 罗圆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74,共5页
研究目的:悬挂式单轨是一种新型的轨道交通系统,为合理确定其功能定位及应用场景,本文从空轨列车的特点出发,结合国内轨道交通发展需要,对空轨在国内的适应性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论:(1)从经济性角度出发,空轨适用的单向高峰小时客运量... 研究目的:悬挂式单轨是一种新型的轨道交通系统,为合理确定其功能定位及应用场景,本文从空轨列车的特点出发,结合国内轨道交通发展需要,对空轨在国内的适应性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论:(1)从经济性角度出发,空轨适用的单向高峰小时客运量为1万人左右,属于小运量轨道交通,特别适用于地面道路资源紧张的城市公共交通、旅游景区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轨道交通;(2)若受相关条件限制必须采用空轨,但运量为中大运量时,应对车辆及工程方案重新进行比选研究,根据相关成果确定系统主要技术参数;(3)建设过程中,应着重解决空轨车辆与线路匹配性、车辆稳定性、应急疏散和梁体变形等重点问题;(4)本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空轨交通项目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为空轨列车的研发提供方向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轨 适应性 小运量 城市公共交通 旅游景区 特殊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