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6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银花中酚酸类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179
1
作者 宋亚玲 王红梅 +5 位作者 倪付勇 王雪晶 赵祎武 黄文哲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0-495,共6页
目的研究金银花Lonicerae Japonicae Flos中酚酸类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模型,考察金... 目的研究金银花Lonicerae Japonicae Flos中酚酸类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模型,考察金银花中酚酸类成分对巨噬细胞经LPS刺激后产生的炎症因子[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从金银花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包括8个酚酸、3个环烯醚萜苷和1个黄酮类成分,分别鉴定为新绿原酸(1)、隐绿原酸(2)、3,5-二咖啡酰奎宁酸(3)、3,4-二咖啡酰奎宁酸(4)、4,5-二咖啡酰奎宁酸(5)、绿原酸(6)、咖啡酸(7)、咖啡酸甲酯(8)、断氧化马钱子苷(9)、裂环马钱苷(10)、獐芽菜苷(11)和木犀草素(12)。对其中的酚酸类化合物1~8进行了体外抗炎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8对LPS刺激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酚酸类成分是金银花的主要抗炎活性成分之一,其中化合物7活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酚酸类 抗炎活性 3 5-二咖啡酰奎宁酸 绿原酸 咖啡酸 裂环马钱苷
原文传递
桂枝茯苓胶囊主要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9
2
作者 苏真真 李娜 +5 位作者 曹亮 王团结 章晨峰 丁岗 王振中 萧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89-992,共4页
桂枝茯苓胶囊是由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白芍5味药材采用现代化技术制成的复方中药制剂。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桂枝茯苓胶囊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调节平滑肌、调节内分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子宫肌瘤、盆腔炎、... 桂枝茯苓胶囊是由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白芍5味药材采用现代化技术制成的复方中药制剂。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桂枝茯苓胶囊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调节平滑肌、调节内分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子宫肌瘤、盆腔炎、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乳腺增生等妇科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文针对近10年来桂枝茯苓胶囊在治疗子宫肌瘤、盆腔炎、痛经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主要新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述,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胶囊 药理作用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金银花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82
3
作者 宋亚玲 倪付勇 +4 位作者 赵祎武 谢雪 黄文哲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656-3664,共9页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为常用中药。金银花的化学成分按结构主要包括黄酮类、环烯醚萜类、三萜及三萜皂苷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等多种类型。对近20年来国内外金银花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行总结,为...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为常用中药。金银花的化学成分按结构主要包括黄酮类、环烯醚萜类、三萜及三萜皂苷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等多种类型。对近20年来国内外金银花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行总结,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忍冬 黄酮类 环烯醚萜类 三萜皂苷类
原文传递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性评价 被引量:81
4
作者 韩兆忠 刘茜 +3 位作者 郑伟然 孟晓璞 王振中 萧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3期543-551,共9页
目的:考察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文献出版总库(CNKI)、维普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所有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 目的:考察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文献出版总库(CNKI)、维普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所有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报道,对符合入排标准的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予以质量评价,利用Revman 5.3对纳入研究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247篇相关文献,筛选后共纳入19个试验,共2 06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 B超下子宫肌瘤体积:治疗组优于对照组[SMD=-0.69,95%CI(-1.12,-0.58)],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2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OR=3.46,95%CI(2.05,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3血清激素水平结果:FSH:SMD=-0.78,95%CI(-1.11,-0.46),P<0.000 01;LH:SMD=-0.59,95%CI(-0.91,-0.28),P<0.001;E2:SMD=-0.58,95%CI(-0.87,-0.30),P<0.000 1;P:SMD=-0.84,95%CI(-1.11,-0.56),P<0.000 01。这表明试验组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4 3或6个月复发人数,治疗组显著少于对照组OR=0.25,95%CI(0.13,0.50),P<0.000 1。5 6个研究报道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其中治疗组304个病人发生36例(11.84%),对照组298个病人发生60例(20.13%),治疗组显著少于对照组[OR=0.54,95%CI(0.34,0.84),P<0.01]。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未见报道。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对治疗子宫肌瘤有协同作用,具有远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优点,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胶囊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系统性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青蒿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6
5
作者 李海波 秦大鹏 +5 位作者 葛雯 王振中 曹亮 肖伟 于洋 姚新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3461-3470,共10页
青蒿为常用中药,主要含有倍半萜、二萜、黄酮、苯丙酸、香豆素、黄酮和挥发油等多种类型化学成分,具有抗疟疾、抗肿瘤、抑菌杀虫、解热抗炎、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显著的抗疟活性使青蒿较早就用于疟疾的治疗。对近年来有关青蒿的化学成... 青蒿为常用中药,主要含有倍半萜、二萜、黄酮、苯丙酸、香豆素、黄酮和挥发油等多种类型化学成分,具有抗疟疾、抗肿瘤、抑菌杀虫、解热抗炎、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显著的抗疟活性使青蒿较早就用于疟疾的治疗。对近年来有关青蒿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的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 倍半萜类 黄酮类 抗疟疾 解热 抗炎
原文传递
地龙及其复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3
6
作者 李璐 王永香 +2 位作者 王秀海 毕宇安 吴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7-234,共8页
系统收集地龙及其复方的相关文献,并对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理作用和机制进行整理。文献研究发现地龙及其复方可以修复高糖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并通过抗凝,溶栓和调节纤溶系统平衡等机制抑制血栓的形成,从而改善糖尿... 系统收集地龙及其复方的相关文献,并对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理作用和机制进行整理。文献研究发现地龙及其复方可以修复高糖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并通过抗凝,溶栓和调节纤溶系统平衡等机制抑制血栓的形成,从而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栓前状态;其次,在糖尿病初期,地龙即可通过纠正血液流变学异常,降低全血及血浆黏度,降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抑制血沉和红细胞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从而改善组织供血,抑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此外,地龙调节血脂代谢紊乱状态,抑制糖尿病肾病导致的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下降,从而改善微循环,抑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更重要的是,地龙及其复方还能通过抗氧化和调节糖尿病肾病相关的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途径,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降解细胞外基质,防止肾小球硬化发生和发展。地龙作为一种潜在的糖尿病肾病治疗药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 复方 糖尿病肾病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热毒宁注射液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3
7
作者 王振中 鲍琳琳 +3 位作者 孙兰 毕宇安 周军 萧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研究热毒宁注射液体内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滴鼻感染BALB/c小鼠制备肺炎模型,观察热毒宁注射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平均存活时间、存活率、肺指数、病毒载量及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 目的研究热毒宁注射液体内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滴鼻感染BALB/c小鼠制备肺炎模型,观察热毒宁注射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平均存活时间、存活率、肺指数、病毒载量及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热毒宁注射液显著提高病毒感染小鼠的存活率、延长小鼠平均存活时间(P<0.05、0.01);显著降低病毒感染小鼠肺指数、肺组织病毒载量(P<0.05、0.01);提高肺组织γ干扰素(IFN-γ)水平,降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IFN-γ水平,降低IL-6、TNF-α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宁注射液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病毒载量 肺指数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抗炎镇痛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53
8
作者 马毅敏 李娜 +4 位作者 刘承伟 曹亮 丁岗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517-2521,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板蓝根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检测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考察其抗炎活性;采用醋酸扭体法及热水缩尾法2种动物模型... 目的比较不同板蓝根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检测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考察其抗炎活性;采用醋酸扭体法及热水缩尾法2种动物模型考察板蓝根提取物的镇痛活性。结果板蓝根水洗及30%、50%、70%乙醇提取4个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活性,其中抗炎的有效部位集中在50%、70%乙醇提取部位;镇痛的有效部位集中在水洗部位以及70%乙醇提取部位。结论板蓝根的不同提取部位均具有抗炎、镇痛活性,板蓝根70%乙醇提取部位在抗炎、镇痛活性上均显示出较强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PGE2及TNF-α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抗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前列腺素E2 镇痛
原文传递
热毒宁注射液抗病毒活性成分研究(Ⅰ) 被引量:51
9
作者 李海波 于洋 +2 位作者 王振中 萧伟 姚新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82-1688,共7页
目的对中药复方热毒宁注射液抗病毒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流感病毒致应激负荷小鼠模型进行热毒宁注射液抗病毒活性部位的筛选,综合应用各种现代色谱技术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采... 目的对中药复方热毒宁注射液抗病毒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流感病毒致应激负荷小鼠模型进行热毒宁注射液抗病毒活性部位的筛选,综合应用各种现代色谱技术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采用检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的方法,对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的活性测试。结果热毒宁注射液经大孔吸附树脂95%乙醇洗脱部位为抗病毒活性部位,从中分离鉴定了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酸(1)、阿魏酸(2)、苯甲酸(3)、咖啡酸(4)、对羟基苯甲醛(5)、香草醛(6)、4-羟基-3-甲氧基苯丙酸(7)、反式对羟基桂皮酸(8)、反式邻羟基桂皮酸(9)、反式桂皮酸(10)、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11)、7-羟基-6,8-二甲氧基-香豆素(12)、香豆素(13)、3-羟基-1,2-双(4-羟基-3-甲氧基苯基)-1-丙酮(14)、异鼠李素(15)、槲皮素(16)、木犀草素(17)、芦丁(18)、金丝桃苷(19)、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0);其中木犀草素对流感病毒的EC50值小于50μmol/L,选择指数(SI)值大于10,具有较强的抗甲型流感病毒活性。结论化合物1~20均为首次从热毒宁注射液中分离得到,木犀草素为热毒宁注射液抗病毒活性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宁注射液 丁香酸 咖啡酸 香草醛 异鼠李素 槲皮素 木犀草素 抗病毒活性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与中药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0
作者 汤齐 高霞 +3 位作者 耿婷 黄文哲 刘丽芳 王振中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3629-3635,共7页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庞大的微生态系统,与人体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关联。其特点是数量大、种类多,一旦失调,将会引发各种疾病。中药对肠道菌群的稳态具有调节作用,同时肠道菌群对中药成分具有代谢转化作用,中药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研究...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庞大的微生态系统,与人体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关联。其特点是数量大、种类多,一旦失调,将会引发各种疾病。中药对肠道菌群的稳态具有调节作用,同时肠道菌群对中药成分具有代谢转化作用,中药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研究对实现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对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与中药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为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药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中药 相互作用 微生态系统 代谢综合征
原文传递
从细胞因子风暴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抗大鼠急性肺损伤作用机制 被引量:49
11
作者 常秀娟 张帅 +7 位作者 江益平 陈春苗 陈健 刘冰洁 周军 李威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6-239,共4页
目的通过细胞因子风暴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对脂多糖(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LPS按6 mg/kg对SD大鼠气管内滴注制备ALI模型,观察热毒宁注射液3个剂量(10.16、5.08、2.54 g/kg)组和阳性对照药地塞米松注射液(0.5... 目的通过细胞因子风暴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对脂多糖(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LPS按6 mg/kg对SD大鼠气管内滴注制备ALI模型,观察热毒宁注射液3个剂量(10.16、5.08、2.54 g/kg)组和阳性对照药地塞米松注射液(0.5 mg/kg)iv给药后对大鼠肺组织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IL-6、IL-8、IL-10、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及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热毒宁注射液能够降低ALI模型大鼠肺脏IL-1β、TNF-α、IL-4、IL-6、IL-8、IL-10、ICAM-1、NF-κB水平,改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可改善肺组织病理变化,减轻LPS致ALI过程中炎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可能是治疗ALI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风暴 热毒宁注射液 急性肺损伤 脂多糖 炎性介质
原文传递
热毒宁注射液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2
作者 孙兰 周军 王振中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第12期2247-2249,共3页
热毒宁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50217)具有清热、疏风、解毒之功效.用于外感风热所致感冒、咳嗽,症见高热、微恶风寒、头痛身痛、咳嗽、痰黄;也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现就其近10年来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热毒宁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50217)具有清热、疏风、解毒之功效.用于外感风热所致感冒、咳嗽,症见高热、微恶风寒、头痛身痛、咳嗽、痰黄;也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现就其近10年来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药理作用与机制研究1.1 解热作用与机制 王开富等[1]用细菌内毒素制作家兔发热模型,注射内毒素后家兔肛温明显上升.结果显示,热毒宁注射液对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内皮素-1 (ET-1)、前列腺素E2(PGE2)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解热机理可能与拮抗IL-1、ET-1、IL-6、PGE2等炎性介质、调节内源性致热源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宁注射液 药理作用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选人参多糖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41
13
作者 宋利华 萧伟 +4 位作者 鹿丽丽 王振中 姜华 张怡 朱克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287,共5页
目的优选人参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多糖提取率、糖醛酸提取率和相对分子质量为指标,比较3种不同提取方法(水提、酸提和碱提)的提取效果,并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人参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5倍量水,100℃水浴提取3次... 目的优选人参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多糖提取率、糖醛酸提取率和相对分子质量为指标,比较3种不同提取方法(水提、酸提和碱提)的提取效果,并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人参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5倍量水,100℃水浴提取3次,每次3 h。结论该工艺操作简单、稳定性好,可用于产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多糖 糖醛酸 相对分子质量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原文传递
桂枝茯苓胶囊及其活性成分组合物抗炎作用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39
14
作者 张珍珍 张新庄 +4 位作者 李娜 曹亮 丁岗 王振中 萧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3-998,共6页
该研究旨在脂多糖(LPS)刺激RAW264.7细胞模型上,对桂枝茯苓胶囊及活性成分组合物(15个成分组成)进行体外抗炎活性量效评价,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索。采用MTT法检测桂枝茯苓胶囊及活性成分组合物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ELISA法检... 该研究旨在脂多糖(LPS)刺激RAW264.7细胞模型上,对桂枝茯苓胶囊及活性成分组合物(15个成分组成)进行体外抗炎活性量效评价,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索。采用MTT法检测桂枝茯苓胶囊及活性成分组合物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桂枝茯苓胶囊及活性成分组合物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IL-1β,TNF-α和PGE2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桂枝茯苓胶囊及活性成分组合物对IL-1β和m PGES-1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测定浓度下,桂枝茯苓胶囊及活性成分组合物对RAW264.7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ELISA检测结果表明桂枝茯苓胶囊及活性成分组合物能有效抑制IL-1β,TNF-α和PGE2的释放,且均呈现一定的浓度-效应依赖关系;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桂枝茯苓胶囊及活性成分组合物能有效降低IL-1β与m PGES-1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桂枝茯苓胶囊及活性成分组合物能有效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释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1β与m PGES-1的表达有关。该研究为阐明桂枝茯苓胶囊的抗炎活性和相关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同时对桂枝茯苓胶囊的效应物质基础解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胶囊 脂多糖 抗炎
原文传递
我国常见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7
15
作者 杨林勇 刘新社 +1 位作者 萧伟 王振中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743-2747,共5页
近年来,儿童临床用药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由于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和儿童用药现状,临床上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在儿童中较成人更高。该文简要介绍了儿童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原因,并就减少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出... 近年来,儿童临床用药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由于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和儿童用药现状,临床上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在儿童中较成人更高。该文简要介绍了儿童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原因,并就减少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药物不良反应 安全性
原文传递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Ⅲ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37
16
作者 赵宾江 王振中 +13 位作者 凌娅 周慎 吴松鹰 董少龙 谢裕华 李玲 孙远征 王健 吉海旺 闫咏梅 李妍 郭家奎 田恬 萧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525-3530,共6页
目的 确证评价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卒中恢复期之痰瘀阻络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尤其是改善语言、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分层区组随机(41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按3∶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盲法、舒血... 目的 确证评价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卒中恢复期之痰瘀阻络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尤其是改善语言、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分层区组随机(41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按3∶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盲法、舒血宁注射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试验方法。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25 mg(5 mL/支),或舒血宁注射液1支(5 mL),均加于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首次滴注时控制滴速10~15滴/min。疗程为14 d。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评分减少率的变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生活能力状态评分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综合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85.39%,对照组总有效率73.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62.99%、对照组40.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单项神经功能指标肩臂运动、手运动、下肢运动、步行能力及中医证候上肢不遂、下肢不遂、口舌喎斜、言謇或失语、感觉减退或缺失、头晕目眩、痰多而黏及异常舌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的治疗安全、有效。同时提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在改善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总评分、神经功能指标、中医证候总积分及上肢不遂、口舌喎斜、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苔白腻、脉弦滑等指标,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痰瘀阻络证 神经功能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热毒宁注射液金银花和青蒿(金青)的醇沉工艺研究 被引量:37
17
作者 王永香 米慧娟 +5 位作者 张传力 胡杨 施静 毕宇安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1-678,共8页
目的优化热毒宁注射液金银花和青蒿(金青)的醇沉工艺,并获得关键工艺参数与质量属性的关系方程,为醇沉过程自动化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断氧化马钱子苷转移率及醇沉液中固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 目的优化热毒宁注射液金银花和青蒿(金青)的醇沉工艺,并获得关键工艺参数与质量属性的关系方程,为醇沉过程自动化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断氧化马钱子苷转移率及醇沉液中固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考察醇沉前液相对密度、醇沉前液温度、醇沉终点乙醇体积分数、醇沉搅拌速度、加醇速度、静置温度、静置时间7个因素对醇沉工艺的影响趋势,同时通过方差分析确定影响醇沉工艺的关键因素。再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关键因素的参数范围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结果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研究得到金青醇沉的最佳工艺参数:搅拌速度为550 r/min、加醇体积流量为4.0 m L/s、醇沉终点乙醇体积分数75%、静置温度30℃、静置时间24 h、醇沉前液相对密度1.10 g/m L(25℃)、醇沉前液温度25℃,在此条件下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断氧化马钱子苷转移率分别为94.8%、97.6%、97.4%、97.2%、96.1%,醇沉液中固含量为4.2%。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热毒宁注射液金青的醇沉工艺,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金青醇沉工艺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宁注射液 金银花 青蒿 醇沉工艺 响应面法 新绿原酸 绿原酸 隐绿原酸 咖啡酸 断氧化马钱子苷
原文传递
信息熵理论在热毒宁口服制剂中金银花与栀子提取工艺优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18
作者 王仁杰 李淼 +3 位作者 闫明 杨素德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3-687,共5页
目的应用信息熵理论优选热毒宁口服制剂中金银花与栀子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绿原酸、栀子苷、木犀草苷提取率及浸膏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选取提取时间、加水量及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采用信息熵赋权法确定各指标的客观权重,实现对提取工艺... 目的应用信息熵理论优选热毒宁口服制剂中金银花与栀子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绿原酸、栀子苷、木犀草苷提取率及浸膏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选取提取时间、加水量及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采用信息熵赋权法确定各指标的客观权重,实现对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优选。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信息熵理论可用于热毒宁口服制剂中金银花与栀子提取工艺的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熵 热毒宁口服制剂 金银花 栀子 提取工艺 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山银花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6
19
作者 温建辉 倪付勇 +3 位作者 赵祎武 黄文哲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883-1886,共4页
目的 研究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干燥花蕾(山银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 目的 研究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干燥花蕾(山银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绿原酸(1)、槲皮素(2)、木犀草素(3)、木犀草素-3′-O-α-L-鼠李糖苷(4)、芹菜素-7-O-α-L-鼠李糖苷(5)、反式桂皮酸(6)、对羟基苯甲醛(7)、2,5-二羟基苯甲酸-5-O-β-D-吡喃葡萄糖苷(8)、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9)、脱落酸(10)。结论 化合物4-10首次从山银花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银花 木犀草素-3′-O-α-L-鼠李糖苷 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 对羟基苯甲醛 脱落酸
原文传递
人参多糖的分级及其免疫活性初探 被引量:34
20
作者 宋利华 王红梅 萧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62-166,共5页
目的:采用柱分离对人参多糖进行分级,并考察各级分对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找出活性部位。方法:用快流速Q-琼脂糖凝胶(Q-Sepharose FF)色谱将人参多糖进行分级,先用水和0.4 mol.L-1NaCl溶液洗脱,将人参多糖分成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 目的:采用柱分离对人参多糖进行分级,并考察各级分对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找出活性部位。方法:用快流速Q-琼脂糖凝胶(Q-Sepharose FF)色谱将人参多糖进行分级,先用水和0.4 mol.L-1NaCl溶液洗脱,将人参多糖分成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再将酸性糖依次用0~0.4 mol.L-1NaCl溶液洗脱,得到不同的级分。取小鼠脾脏制备脾淋巴细胞,调整小鼠脾淋巴细胞密度至3.0×106/mL,加样品混合均匀,孵育48 h,考察每个级分不同浓度(25,50,100,200,400 mg.L-1)对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结果:从GP中分级得到GPN和GPA,GPA分级后得到GPA-1,GPA-2,GPA-3和GPA-4。GP,GPA,GPN,GPA-2,GPA-3和GPA-4对脾淋巴细胞增殖都具有促进作用,其最大刺激指数分别为1.073,1.082,1.119,1.101,1.102和1.296。GPA,GPA-2,GPA-3和GPA-4的刺激作用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GPN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在大于100 mg.L-1时呈现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GPA-1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结论:Q-Sepharose FF色谱可将酸性不同的人参多糖逐级分离。人参多糖各级分对脾淋巴细胞增殖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以GPA-4的刺激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多糖 快流速Q-琼脂糖凝胶 脾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