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盘星藻热模拟生油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开发 张玉兰 +3 位作者 吴国瑄 李宜垠 何承全 张惠之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84-191,共8页
盘星藻是单细胞淡水生藻类,其化石在我国许多油田的第三纪地层中有广泛分布.通过对盘星藻的热模拟生油试验获得:(1)热模拟试验是研究单细胞藻类生成油气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2)盘星藻是良好的生油母质,相当于Ⅰ—Ⅱ类干酪根... 盘星藻是单细胞淡水生藻类,其化石在我国许多油田的第三纪地层中有广泛分布.通过对盘星藻的热模拟生油试验获得:(1)热模拟试验是研究单细胞藻类生成油气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2)盘星藻是良好的生油母质,相当于Ⅰ—Ⅱ类干酪根,自然界盘星藻数量很多,是地质年代里提供有效生油的重要原始物质之一;(3)从各项测试的初步数据看出300℃时是盘星藻主要的产烃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星藻 热模拟 生油
下载PDF
黏结性银汞合金修复体界面的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勤波 茅永强 +1 位作者 刘美英 齐玉林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1期594-596,共3页
目的 :了解增益型银汞合金黏结剂 (SuperBondDLinerPlus,SBDLP)修复时银汞合金黏结剂(简称A界面 )和牙本质黏结剂 (简称D界面 )界面的黏结性能 ,以及前者的黏结机制。方法 :以拉力试验机测试剪切黏结强度 ;扫描电镜 (SEM)和能谱分析 (E... 目的 :了解增益型银汞合金黏结剂 (SuperBondDLinerPlus,SBDLP)修复时银汞合金黏结剂(简称A界面 )和牙本质黏结剂 (简称D界面 )界面的黏结性能 ,以及前者的黏结机制。方法 :以拉力试验机测试剪切黏结强度 ;扫描电镜 (SEM)和能谱分析 (EDS)观察二界面有效黏结面积、密合度和微观结构。结果 :剪切黏结强度平均为 2 6.70± 9.5 3MPa ,最大值 3 8.78MPa ;A界面与D界面平均有效黏结面积比为 1.2 3∶ 1。电镜显示纵剖面标本黏结银汞二界面均无微间隙 ,A界面银汞合金与黏结剂形成相互混杂结构带。能谱分析也证实此结构带中二类物质的元素分布态势。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结性银汞合金 修复体 界面 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
下载PDF
盘星藻的热效应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国瑄 王开发 何承全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3-56,共4页
实验室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现代盘星藻(Pediastrum)的颜色、反射率和荧光性发生变化。将现代盘星藻与现代袍粉的热效应作比较,结果表明,现代盘星藻的颜色和反射率变化与现代孢粉的同类变化相似,而两者的荧光性变化稍... 实验室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现代盘星藻(Pediastrum)的颜色、反射率和荧光性发生变化。将现代盘星藻与现代袍粉的热效应作比较,结果表明,现代盘星藻的颜色和反射率变化与现代孢粉的同类变化相似,而两者的荧光性变化稍有不同。盘星藻随温度升高出现的荧光性变化比施粉灵敏。本文的结论是,盘星藻化石的颜色、反躬率和荧光性能够用于确定烃源岩的有机质成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 热效应 盘星藻
下载PDF
辽西北票一些中侏罗世植物
4
作者 曹正尧 商平 《福建果树》 CAS 1990年第2期45-61,共17页
本文报道了辽宁西部北皋长皋蛇不歹附近的植物化石5属14种,其中对5个新种(北票锥叶蕨、常氏锥叶蕨、假微尖堆叶蕨、简单异羽叶、稀脉篦羽叶)进行了描述,据产出的植物化石特征及同相关地层中的植物化石对比,认为该区植物化石所产出地层... 本文报道了辽宁西部北皋长皋蛇不歹附近的植物化石5属14种,其中对5个新种(北票锥叶蕨、常氏锥叶蕨、假微尖堆叶蕨、简单异羽叶、稀脉篦羽叶)进行了描述,据产出的植物化石特征及同相关地层中的植物化石对比,认为该区植物化石所产出地层时代为中侏罗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侏罗世 植物 化石 辽宁 北票
下载PDF
鼠舌神经损伤后菌状乳头变化的扫描电镜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宁 杨筱荣 +1 位作者 万林忠 袁馏平 《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72-173,共2页
目的 :了解舌神经损伤后菌状乳头的变化和再生能力。方法 :将成年SD大鼠的一侧舌神经模拟临床损伤后 ,用体视显微镜结合扫描电镜 ,定量观察大鼠舌菌状乳头的变化。结果 :(1)舌神经被钳夹或切断后 ,同侧的菌状乳头萎缩 ,消失 ,数目明显减... 目的 :了解舌神经损伤后菌状乳头的变化和再生能力。方法 :将成年SD大鼠的一侧舌神经模拟临床损伤后 ,用体视显微镜结合扫描电镜 ,定量观察大鼠舌菌状乳头的变化。结果 :(1)舌神经被钳夹或切断后 ,同侧的菌状乳头萎缩 ,消失 ,数目明显减少 ,味孔消失。 (2 )舌神经被钳夹后 6 5天 ,萎缩消失的菌状乳头明显再生 ,形态和数目恢复正常 ;(3)舌神经被切断后90天 ,萎缩消失的菌状乳头仍然没有再生迹象。结论 :(1)菌状乳头及其味蕾对舌神经具有依赖性 ;(2 )菌状乳头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能否再生与舌神经的损伤程度和修复有关 ;(3)舌神经不仅有支配和营养菌状乳头及其味蕾的作用 ,而且还有抑制菌状乳头向丝状乳头异化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神经损伤 萄状乳头变化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二叠纪末期的全球淹没事件 被引量:24
6
作者 陈中强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4-39,共6页
本文根据华南层序地层学分析,着重研究了晚二叠世的淹没事件。研究表明,晚二叠世海平面变化曲线不同于C.A.Ross和J.R.Ross(1987)的海平面变化曲线。根据华南地区和世界其它地区的古生物分析和层序地层分析,晚... 本文根据华南层序地层学分析,着重研究了晚二叠世的淹没事件。研究表明,晚二叠世海平面变化曲线不同于C.A.Ross和J.R.Ross(1987)的海平面变化曲线。根据华南地区和世界其它地区的古生物分析和层序地层分析,晚二叠世海平面变化结论如下:(1)二叠纪末期,全球发生海泛淹没事件,海平面急剧上升,而不是下降;(2)晚二叠世晚期的海进开始于吴家坪末期,至长兴期末期(二叠纪末期)达到高峰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二叠世 淹没事件 海平面变化
下载PDF
南海南部第四纪表层海水古生产力变化的钙质超微化石证据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传联 祝幼华 成鑫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1-66,共6页
深海沉积中的钙质超微化石是古海洋表层生产力的替代性标志之一。通过对南海南部 ODP1143站第四纪沉积中超微化石分析 ,从绝对丰度和堆积速率、Florisphaera profunda百分含量及碳同位素三个方面探讨了该区第四纪表层海水古生产力的变... 深海沉积中的钙质超微化石是古海洋表层生产力的替代性标志之一。通过对南海南部 ODP1143站第四纪沉积中超微化石分析 ,从绝对丰度和堆积速率、Florisphaera profunda百分含量及碳同位素三个方面探讨了该区第四纪表层海水古生产力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 ,1.5 6 Ma以来南海南部表层海水古生产力呈现两种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一是随冰期 -间冰期旋回而变化 ,间冰期时 ,表层海水生产力高 ,而冰期时则降低 ;另一种则是大约 40万年的长周期变化 ,自 1.5 6 Ma以来 ,可以分成四个大的旋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超微化石 古生产力 第四纪 南海 海水 海洋生产力
下载PDF
复方高良姜糊剂牙本质小管堵塞作用的实验研究(I)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卫斌 袁留平 +1 位作者 俞未一 丁玉兰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1996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高良姜糊剂对牙本质小管能否堵塞。方法: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结果:作用5min后可出现堵塞,10min后可形成比较完善的堵塞作用,20min后堵塞完全。结论:临床应用本制剂时,应延长使用时间,才能达到...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高良姜糊剂对牙本质小管能否堵塞。方法: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结果:作用5min后可出现堵塞,10min后可形成比较完善的堵塞作用,20min后堵塞完全。结论:临床应用本制剂时,应延长使用时间,才能达到比较满意的脱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复方高良姜糊剂 牙本质过敏 药理学
下载PDF
博物馆教育功能的社会心理学探析——基于蔡元培的博物馆教育思想 被引量:8
9
作者 何琦 王军 尹雁 《科普研究》 2010年第4期80-84,共5页
在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中,有关博物馆教育的论述具有独到见解和超前认识,特别是他对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和美育功能的研究和推行,对于现代博物馆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政治经济逐步全球化的今天,博物馆教育已经超越了科技传... 在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中,有关博物馆教育的论述具有独到见解和超前认识,特别是他对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和美育功能的研究和推行,对于现代博物馆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政治经济逐步全球化的今天,博物馆教育已经超越了科技传播的层面,在让国民分享人类智慧成果的同时,也肩负着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对个人而言,博物馆是学习知识、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它为人的继续社会化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场所,促进了美好情感的构建和发展。基于蔡元培先生的博物馆教育思想,我们试图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探索现代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并使之不断丰富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教育功能 社会心理学 蔡元培
原文传递
湘鄂地区晚寒武世末至早奥陶世特马道克期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俊明 孙晓文 +3 位作者 李国祥 袁文伟 张允白 周传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5-26,共12页
从寒武纪末至早奥陶世特马道克期 (牙形类Cordylodusintermedius带至Serratognathus带 ) ,地处扬子陆块的湘鄂地区分为 3个沉积区 :浅水碳酸盐台地沉积区、台地东南缘碳酸盐岩与泥质岩混合沉积区和较深水细碎屑岩沉积区。前两个沉积区... 从寒武纪末至早奥陶世特马道克期 (牙形类Cordylodusintermedius带至Serratognathus带 ) ,地处扬子陆块的湘鄂地区分为 3个沉积区 :浅水碳酸盐台地沉积区、台地东南缘碳酸盐岩与泥质岩混合沉积区和较深水细碎屑岩沉积区。前两个沉积区的层序地层分为 4个正层序 ,在同一陆块内不同沉积区这 4个三级层序相互可对比 ,代表了 4次三级海侵、海退旋回。其中牙形类Paltodusdeltifer带中、下部是特马道克期最大的海侵时期。特马道克早期 (Glyptoconusquadraplicatus带 )和晚期(Serratognathus带中、上部 )分别发生过大的海退事件。各正层序的体系域岩相古地理格局能更客观地反映该地区特马道克期古地理演化特征。特马道克初期 (C .lindstromi带至C .angulatus带下部 )自鄂西北至湘中地区依次为潮坪、潮间湖白云岩相、开阔碳酸盐台地、台地边缘浅滩、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斜坡、黑色碳质页岩盆地的古地理格局。特马道克早期 (Glyptoconusquadraplicatus带 )缓慢海退时期海水普遍变浅 ,自北向南依次为潮坪、潮间湖白云岩相、局限台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和较深水碳酸盐外陆架。特马道克中期海进时期 ,生屑灰岩和页岩沉积向北超覆 ,扩展至青峰襄广断裂。湘鄂浅水碳酸盐沉积区为开阔碳酸盐台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地区 寒武世 奥陶世 岩相古地理演化 层序地层
下载PDF
国外孢粉学研究动态──孢粉相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伟平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4年第3期365-370,共6页
全文介绍了国外在近几十年中对抱粉相研究的发起、深入和逐步趋向完善。通过研究薄片中各抱粉有机物质的百分含量、保存状况以及一些具特殊指相意义的孢粉类别,利用图示法将它们表示出来,最终与几种海相页岩沉积相分别对应起来。这方... 全文介绍了国外在近几十年中对抱粉相研究的发起、深入和逐步趋向完善。通过研究薄片中各抱粉有机物质的百分含量、保存状况以及一些具特殊指相意义的孢粉类别,利用图示法将它们表示出来,最终与几种海相页岩沉积相分别对应起来。这方面的工作无疑会推动地质学领域内其它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有机物质 孢粉相 石油地质
下载PDF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秋萍 《煤炭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管理问题 固定资产 财政管理体制 财政拨款 节约支出 政府部门 办公设备 科研设备 使用本
下载PDF
假希瓦格■(Pseudoschwagerina)若干种(亚种)分类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蘅 杨湘宁 周建平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80-294,共15页
本文研究了Pseudoschwagerinauddeni,P.vulgaris,P.fusiformis,P.bedei和P.parabeedei的123个标本的薄片和照片,对这5个种及其所含亚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 本文研究了Pseudoschwagerinauddeni,P.vulgaris,P.fusiformis,P.bedei和P.parabeedei的123个标本的薄片和照片,对这5个种及其所含亚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度量,并采用多元判别分析方法对各种、亚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对比。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的结果表明,P.uddenirusiensis和P.vulgarisashensis,P.vulgarisaktjubensis以及P.fusiformiscrasa,P.fusiformisplicata等亚种定义中的主要形态特征实际上仅仅反映了P.uddeni,P.vulgaris,P.fusiformis种内的个体变异,P.bedeiuralensis和P.parabedei与P.bedei的形态特征在统计上非常相似。建议废除P.uddeni,P.vulgaris,P.fusiformis和P.bedei种内的亚种名称,并将P.parabedei视为P.bedei的晚出同义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schwager TING类化石 分类 假希瓦格Ting
下载PDF
京西早白垩世丸甲(昆虫纲,鞘翅目)化石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迪颖 张海春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4期562-570,共9页
根据北京西山下白垩统卢尚坟组的甲虫化石,建立化石丸甲二新属三新种:Mesobyrrhustanaegen.etsp.nov,Mesobyrrhusparvusgen.etnov.和Fangshanelastolida... 根据北京西山下白垩统卢尚坟组的甲虫化石,建立化石丸甲二新属三新种:Mesobyrrhustanaegen.etsp.nov,Mesobyrrhusparvusgen.etnov.和Fangshanelastolidagen.etsp.nov..初步探讨了丸甲科昆虫的演化,认为丸甲科是鞘翅目中很古老的一类,和其它科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丸甲化石 昆虫纲 鞘翅目
下载PDF
沈北煤田孢粉组合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德伟 张一勇 +2 位作者 任德贻 杜美利 隋广仁 《中国煤田地质》 1998年第4期29-31,共3页
对沈北煤田3个井田刻槽煤样的孢粉分析表明:(1)沈北煤田的孢粉以被子植物花粉为主,孢粉组合称为水龙骨单缝孢(Polypodiaceaesporites)~杉科粉(Taxodiaceaepollenites hiatus)~栎粉(Quercoidites)组合;(2)煤田的古植被是暖温带至亚热... 对沈北煤田3个井田刻槽煤样的孢粉分析表明:(1)沈北煤田的孢粉以被子植物花粉为主,孢粉组合称为水龙骨单缝孢(Polypodiaceaesporites)~杉科粉(Taxodiaceaepollenites hiatus)~栎粉(Quercoidites)组合;(2)煤田的古植被是暖温带至亚热带的针阔叶混交林;(3)前屯矿的湿度要大于其它两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古植被 古气候 煤田 地质
下载PDF
构建数据矩阵的方法之三项情形分析初探
16
作者 袁文伟 《地质学刊》 CAS 2009年第2期184-186,共3页
三项情形分析是分支分析中一种构建数据矩阵的方法。介绍了这种数据矩阵的构建、执行及其与传统的标准数据矩阵的区别,讨论了三项情形分析的优点和存在的争议。
关键词 三项情形分析 分支分析 数据矩阵 构建
下载PDF
南京附近宁镇山脉下石炭统层序地层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中强 张海春 李建国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6年第5期38-46,共9页
本文从南京附近宁镇山脉的下石炭统中识别出7种沉积相,并在高骊山组中识别出5个底栖生态群落。据沉积相和群落生态分析,本文对该区早石炭世层序地层进行了分析,识别出5个沉积层序,并恢复了南京地区早石炭世海平面变化特征。这一... 本文从南京附近宁镇山脉的下石炭统中识别出7种沉积相,并在高骊山组中识别出5个底栖生态群落。据沉积相和群落生态分析,本文对该区早石炭世层序地层进行了分析,识别出5个沉积层序,并恢复了南京地区早石炭世海平面变化特征。这一时期该地区的海平面变化特征与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并不完全一致,其原因在于该区当时特殊的古地理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宁镇山脉 下石炭世 南京
下载PDF
全球寒武-奥陶系界线划分对比的标志和纽带——中国北方小阳桥剖面的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啸风 STOUGE Svend +5 位作者 王传尚 MALETZ Jörg 阎春波 BAGNOLI Gabriella 祁玉平 RAEVSKAYA Elena G 《华南地质》 CAS 2022年第1期1-26,共26页
根据对中国小阳桥剖面高精度生物、层序、化学和磁性地层学综合研究的新成果及其与绿岬全球界线层型剖面(GSSP)的详细对比,进一步厘定了加拿大绿岬“金钉子”剖面所定义的奥陶系底界划分与对比的标志,并指出:(1)与所定义的全球标准奥陶... 根据对中国小阳桥剖面高精度生物、层序、化学和磁性地层学综合研究的新成果及其与绿岬全球界线层型剖面(GSSP)的详细对比,进一步厘定了加拿大绿岬“金钉子”剖面所定义的奥陶系底界划分与对比的标志,并指出:(1)与所定义的全球标准奥陶系底界相当的界线位于小阳桥剖面块状叠层石灰岩之上19.9 m处的薄层纹层灰岩中(BD-24层的底部),即Cordylodus intermedius牙形石带的上部,其上1 m则出现世界上最早的浮游笔石Rhabdinopora proparabola,其上1.5 m则是牙形石Cordylodus lindstromi的首现层位;(2)所定义的奥陶系底界位于两次全球海平面升降事件(全球巴萨尔屋(Basal House)低位和弓头虫(Acerocare)低位事件)之间;(3)奥陶纪初期最大的δ_(13)C_(carb)同位素正偏移出现在Rhabdinopora parabola笔石带的底部;(4)Cordylodus intermedius牙形石生物带内记录的、被称之为Hirsutodontus simplex峰(=HSS,简单多刺牙形石峰)的显著δ_(13)C_(carb)碳同位素正偏移和稀土元素(REE)异常,均位于这两个剖面寒武-奥陶系界线之下。以上所有这些事件记录均可作为全球不同大陆和相区识别与划分对比寒武系-奥陶系界线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奥陶系界线 牙形石 笔石 高精度综合研究
下载PDF
南京附近高骊山组的群落生态和层序地层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中强 邵国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4-40,共7页
本文认为南京附近的高骊山组主要为海相沉积,共识别出5个生态群落及3个沉积层序,着重阐述群落生态分析在层序地层学中的应用,恢复了维完早中期下扬子区海平面化的特征。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相比,下扬子区的海平面升降旋回有所不同,有... 本文认为南京附近的高骊山组主要为海相沉积,共识别出5个生态群落及3个沉积层序,着重阐述群落生态分析在层序地层学中的应用,恢复了维完早中期下扬子区海平面化的特征。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相比,下扬子区的海平面升降旋回有所不同,有其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生态 层序地层 高骊山组 南京地区 石油
下载PDF
解读哲学语境下的“植物庞贝城”
20
作者 何琦 尹雁 王军 《科普研究》 2014年第1期89-91,94,共4页
2012年2月21日,《美国科学院院报》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内蒙古二叠纪植物庞贝的发现及其对华夏区陆地景观的古生态和古生物地理区系的意义”的研究论文,该文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植物... 2012年2月21日,《美国科学院院报》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内蒙古二叠纪植物庞贝的发现及其对华夏区陆地景观的古生态和古生物地理区系的意义”的研究论文,该文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植物庞贝城位于贺兰山西北角,内蒙古乌达矿区内,保存面积大约20平方公里,这片距今约三亿年的成煤沼泽森林,被火山喷发所埋藏,植被由石松类、有节类、瓢叶类、蕨类、原始松柏类、苏铁类等六大植物类群组成,森林群落结构保存完美,其保存方式与古罗马庞贝城十分相似,是地球生物界的“植物庞贝城”。在十多年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先后对约1100平方米面积的森林面貌进行了三维重建,实现了世界上迄今为止对地史时期陆地景观最大面积的植被实际复原,成功绘制了远古森林的实际复原图。该项研究揭示了二叠纪初期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对探测现代植被随气候变换的趋势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庞贝城 哲学语境 解读 保存方式 最大面积 生态特征 生物研究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