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古岩溶地貌恢复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56
1
作者 肖笛 谭秀成 +5 位作者 山述娇 陈韵骐 夏吉文 杨坚 周涛 程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92-2002,共11页
中二叠统茅口组是四川盆地南部重要的天然气产层之一。在中二叠世末期由东吴运动引起的地层暴露和风化淋滤的影响下,茅口组海相碳酸盐岩发育了风化壳岩溶型储层,但其岩溶古地貌迄今未得到准确恢复,影响了对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分布的正... 中二叠统茅口组是四川盆地南部重要的天然气产层之一。在中二叠世末期由东吴运动引起的地层暴露和风化淋滤的影响下,茅口组海相碳酸盐岩发育了风化壳岩溶型储层,但其岩溶古地貌迄今未得到准确恢复,影响了对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分布的正确认识。本文以录井、测井及岩心等资料的综合分析为依托,通过地层精确划分、对比以及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在茅口组顶部侵蚀面上、下地层中优选并确定了长一段顶面和茅三段底面两个全区稳定分布的、近等时的地层界面作为恢复岩溶古地貌的基准面。在分别编制研究区残余地层等厚图和印模地层等厚图的基础上,采用残余地层厚度法和印模地层厚度法,运用Surfer软件分别恢复了研究区龙潭组沉积前的岩溶古地貌和长一段沉积后茅口组顶部潜山地貌。这两种方法恢复的茅口组顶部古地貌所反映的地形起伏变化和总体格局基本一致,可以划分出岩溶台地、岩溶斜坡和岩溶盆地3个二级地貌单元以及溶丘、残丘、丘丛、浅洼、浅谷等次一级地貌单元。指出岩溶台地主要以泸州古隆起为核心向四周展布,整体地势较平缓,山体多呈圆丘状,低矮坡缓,不发育峰丛地貌;岩溶斜坡分布于岩溶台地外围,其中的岩溶缓坡主要展布于研究区北部和东部,岩溶台地西缘则表现出岩溶陡坡地貌;岩溶盆地分布于研究区西南部的宜宾、沐川、绥江等地区,地势平坦,以平原地貌为主。茅口组岩溶古地貌单元与大型储集空间及油气产出状况关系的分析表明,岩溶古地貌控制了岩溶型储层的发育与分布,进而控制了天然气产量的分布。指出岩溶缝洞型储层在岩溶台地和岩溶斜坡上基本同等发育,岩溶台地为重点勘探的有利区带,岩溶陡坡带则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恢复 风化壳岩溶 岩溶储层 茅口组 四川盆地南部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滩相白云岩多重成因机理及叠加效应 被引量:49
2
作者 田景春 林小兵 +4 位作者 张翔 彭顺风 杨辰雨 罗寿兵 徐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79-686,共8页
本文以四川盆地二叠系栖霞组滩相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野外剖面资料、钻井资料、测试分析资料,对栖霞组滩相白云岩成因机理及其叠加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栖霞组白云岩的规模变化较大,从不到1米至几十米不等,区域... 本文以四川盆地二叠系栖霞组滩相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野外剖面资料、钻井资料、测试分析资料,对栖霞组滩相白云岩成因机理及其叠加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栖霞组白云岩的规模变化较大,从不到1米至几十米不等,区域上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盆内其它地区零星发育。白云岩的发育与沉积背景关系密切,其中分布于盆地西部的白云岩为台地边缘滩相沉积背景,而盆地内零星分布主要为台内滩沉积背景。栖霞组白云岩成因包括三种类型:(1)高能滩混合水白云岩化形成的白云岩;(2)埋藏白云岩化形成的白云岩;(3)热液白云岩化形成的白云岩。其中,高能滩混合水白云岩化形和热液白云岩化为主要的白云岩化作用。现今无论是在野外剖面还是钻井岩心中所看到的白云岩为多种白云岩化作用的叠加结果,叠加效应体现在白云石晶体形态上、碳氧同位素和包裹体温度上。在白云岩形成过程中,滩相沉积是白云岩化的基础;不同类型的白云岩化作用是关键;裂缝的发育为白云岩化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栖霞组 白云岩 成因机理 叠加效应
下载PDF
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39
3
作者 文龙 王文之 +1 位作者 张健 罗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85-1294,共10页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震旦系气藏储量规模大,储层分布面积广。在Folk(1959)碳酸盐岩分类方案与张荫本等(1996)对粘结岩分类方案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的具体情况,提出新的划分方案。研究表明:(1)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震旦系气藏储量规模大,储层分布面积广。在Folk(1959)碳酸盐岩分类方案与张荫本等(1996)对粘结岩分类方案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的具体情况,提出新的划分方案。研究表明:(1)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可分为3个亚类,10个微类。该方案不同之处在于把凝块(石)云岩归位颗粒岩,同时根据藻的形态把藻云岩进一步细分;(2)沉积岩类的发育和分布受沉积层序的控制。海侵体系域(TST)沉积阶段,以泥-粉晶云岩、微生物岩等正化学岩沉积为主。高位体系域(HST)沉积阶段,以凝块云岩、砂屑云岩等异化颗粒岩沉积为主。纵向上,岩性具有从暗色泥晶云岩→藻云岩→颗粒云岩→浅色泥晶云岩演化的特征,即泻湖亚相→藻丘亚相→颗粒滩亚相→台坪亚相的规律;(3)凝块云岩、砂屑云岩等颗粒岩是主要的储集岩类;(4)灯影组碳酸盐岩不同岩类的发育和分布对储层的发育起到控制作用。对灯影组的油气勘探,除了对岩溶作用的研究之外,还需要重视沉积古地貌、岩相展布特征的分析,有助于有效的预测灯影组储层"甜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 震旦系 灯影组 岩类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大型低渗致密含水气藏渗流机理及开发对策 被引量:32
4
作者 高树生 叶礼友 +5 位作者 熊伟 钟兵 杨洪志 胡志明 刘华勋 薛蕙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7期93-99,3+2,共7页
低渗致密砂岩含水气藏具有大面积分布、低构造、低孔渗、强非均质性,次生孔隙发育,孔喉细小,毛细管压力高,无明显的气/水界面,气水关系复杂,含水饱和度高等储层特征。储层渗流机理复杂:储层水相对气相渗流能力影响显著;在气水互封状态下... 低渗致密砂岩含水气藏具有大面积分布、低构造、低孔渗、强非均质性,次生孔隙发育,孔喉细小,毛细管压力高,无明显的气/水界面,气水关系复杂,含水饱和度高等储层特征。储层渗流机理复杂:储层水相对气相渗流能力影响显著;在气水互封状态下,气体弹性膨胀导致部分束缚水转化为可动水;气、水两相渗流能力受压力梯度影响,压力梯度增大,气相渗流能力降低,水相渗流能力升高。基于储层特征及渗流机理认识,提出了针对性的开发对策:①加强富集区优选,从储量大小、储量动用性和动用速度三个角度出发,结合储层静、动态特征,形成相应的储层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特征,优选富集区,实现有序、滚动开发;②根据储层可动水饱和度分布,优选井位、射孔层位,降低产水风险;③依据临界储层厚度图版,选择合适井型;④采用密井网开发;⑤控压开采;⑥根据储层性质,合理配产;⑦提升压裂酸化增产改造水平,开发低伤害压裂液;⑧采用空气钻井或负压钻井,降低地层伤害;⑨对于产水气藏,强化排水采气,建立"要采气,先排水"的开发思路;⑩增压开采,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致密气藏 渗流机理 富集区优选 合理配产 排水采气 增压开采 开发对策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碳酸盐台地巨型浅滩化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谭秀成 李凌 +4 位作者 刘宏 曹剑 吴小庆 周素彦 石学文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7-471,共15页
碳酸盐台地演化过程中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沉积现象,即浅滩化,并通常认为其连续性较差.本文报道了最近在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新发现的一种罕见的碳酸盐台地"巨型浅滩化(mega-shoaling)"现象.研究区于中三叠世雷口坡期在干... 碳酸盐台地演化过程中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沉积现象,即浅滩化,并通常认为其连续性较差.本文报道了最近在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新发现的一种罕见的碳酸盐台地"巨型浅滩化(mega-shoaling)"现象.研究区于中三叠世雷口坡期在干旱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发育了受限的陆表海型碳酸盐台地,其中的雷-1-1亚段B层沉积了一套几乎遍及全盆地的滩相颗粒岩,形成所谓的巨型(盆地规模)浅滩化特征.根据岩芯精细描述和薄片镜下鉴定,发现这套滩相颗粒岩以砂屑云岩(灰岩)为主,其次为鲕粒云岩(灰岩),以发育局限泻湖-台内滩、局限泻湖-台内滩-台坪和潮坪-潮缘滩这3种向上变粗、变浅的沉积序列为特征;多旋回小层划分与对比研究发现,这套滩相颗粒岩在横向上具有良好的可追踪对比性和等时性;基于岩芯刻度测井方法建立的测井相模板,对全盆地235口井进行了逐井解释,发现滩相颗粒岩的累计厚度一般在10~40 m,连续分布面积超过1.5×105 km2,这充分说明了当时的碳酸盐台地确实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型浅滩化作用.重点从古构造与古地貌、古气候、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和古水动力等成滩条件角度分析了这种巨型浅滩化的成因,认为多种地质因素的有机结合为巨型浅滩化创造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包括平静的古构造环境、相对平坦的古地貌和蒸发岩的填平补齐作用;在稳定沉降的碳酸盐台地上,具有快速海侵到缓慢海退的多旋回高频海平面升降变化,这既有利于颗粒滩在垂向上的多旋回连续叠加发育,也有利于颗粒滩的横向迁移、连片和叠置,从而形成大面积连续分布的巨型颗粒滩沉积,形成巨型浅滩化.对这种碳酸盐台地具有现今盆地尺度的巨型浅滩化研究,有助于丰富完善对碳酸盐台地滩相沉积的认识,还因滩相沉积通常发育优质油气储层,所以还具有重要的储层地质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台地 台内滩 颗粒岩 巨型浅滩化 雷口坡组 中三叠统 四川盆地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早寒武世龙王庙期沉积特征与古地理 被引量:25
6
作者 马腾 谭秀成 +5 位作者 李凌 曾伟 金民东 罗冰 洪海涛 胡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48,共16页
基于盆内及其周缘钻孔取芯和露头剖面资料,结合区域背景和龙王庙组地层充填厚度分析认为,四川盆地周缘龙王庙期北邻摩天岭微古陆和汉南古陆、西接康滇古陆,东南和东北分别为威信—黔江、石阡—秀山—龙山和镇巴—巫溪—巴东水下古隆起环... 基于盆内及其周缘钻孔取芯和露头剖面资料,结合区域背景和龙王庙组地层充填厚度分析认为,四川盆地周缘龙王庙期北邻摩天岭微古陆和汉南古陆、西接康滇古陆,东南和东北分别为威信—黔江、石阡—秀山—龙山和镇巴—巫溪—巴东水下古隆起环抱;盆内呈近北东向展布的川中古隆起和阆中—通江坳陷、江津—奉节坳陷构成"一隆两坳",南部泸州—筠连—昭通继承性坳陷依然存在;盆地及周缘向东北隅和东南隅分别接入秦岭洋和江南盆地。受此影响,龙王庙期发育连陆碳酸盐岩台地—斜坡—盆地沉积体系,连陆碳酸盐岩台地构成沉积主体,可识别出混积潮坪、局限—蒸发台地、半局限—局限台地和台地边缘沉积相类型;进一步通过碎屑岩含量与陆源方向、石灰岩、白云岩和膏盐岩含量与海域局限性和台地边缘相对位置、颗粒岩含量等分析,阐明了龙王庙期岩相古地理展布样式并建立了沉积模式。结果表明潮坪向海侧、水下古隆起、泸州—筠连—昭通坳陷周缘是颗粒滩有利发育区,乐山和资阳地区经由早寒武世早期的充填拼合作用已形成统一古隆起,震旦纪末期—早寒武世的南北向桐梓—筠连裂陷槽演变为泸州—筠连—昭通台内坳陷,研究成果对拓宽龙王庙组滩控岩溶型储层的勘探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滩 古隆起 连陆碳酸盐岩台地 台地边缘 相模式 古地理格局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砂糖状白云岩特征及成因机制--以广元上寺剖面为例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明隆 谭秀成 +4 位作者 苏成鹏 芦飞凡 张本健 潘政屹 肖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1-610,共20页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砂糖状白云岩储层勘探获得重大突破,但钻探结果表明此类砂糖状白云岩发育层位和规模变化极大,因而对其成因的把握是这类白云岩储层分布预测的关键。本文以四川盆地西北部上寺剖面栖霞组为例,通过宏微观岩...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砂糖状白云岩储层勘探获得重大突破,但钻探结果表明此类砂糖状白云岩发育层位和规模变化极大,因而对其成因的把握是这类白云岩储层分布预测的关键。本文以四川盆地西北部上寺剖面栖霞组为例,通过宏微观岩石学、碳氧同位素和电子探针分析发现砂糖状白云岩具有如下特征:①主要分为层状白云岩与斑块状白云岩两类,其中层状白云岩主要位于栖二段中部,斑状白云岩则分布较为广泛,位于栖一段底部和栖二段层状白云岩上部与下部;②层状白云岩由中-粗晶白云石构成,呈砂糖状,阴极射线下发红光,MgO/CaO为0.68,δ13CPDB和δ18OPDB均值为2.42‰与-6.18‰;③栖一段底部白云质灰岩内的白云石化斑块由细-粉晶白云石构成,阴极射线下多不发光,MgO/CaO为0.54,δ13CPDB和δ18OPDB均值为1.69‰与-1.23‰;④栖二段顶部与底部斑块均呈砂糖状,阴极射线下顶部为具有不发光的核心与发红光环带的细晶白云石组成,而底部为发暗红光的中粗晶白云石组成,MgO/CaO分别为0.59和0.68,δ13CPDB和δ18OPDB均值分别为2.16‰、-6.50‰和3.32‰、-3.75‰。基于以上野外工作与室内分析结果认为,①栖霞组底部发育两个准同生暴露面,其下为斑状岩溶系统,岩溶系统多被白云石化;②栖霞组顶部发育早成岩期暴露面,岩溶分带清晰可见,岩溶系统均被白云石化;③砂糖状白云岩是由于重卤水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与热液白云石化叠合形成,但由于岩溶发育的位置与程度的不同导致两期白云石化叠合的结果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北部 中二叠统栖霞组 白云岩成因 岩溶 回流渗透白云石化 热液白云石化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二段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肖笛 谭秀成 +5 位作者 山述娇 彭浩 陈虹宇 万伟超 熊鹰 李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82-1191,共10页
四川盆地南部钻揭茅口组的井数众多,但时间跨度大、资料品质差,可用的取芯资料少,难以满足沉积微相研究的需要。论文以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二段为例,通过仅有的10口井的岩芯观察和薄片分析发现,茅二段A、B、C亚段均存在一套层位... 四川盆地南部钻揭茅口组的井数众多,但时间跨度大、资料品质差,可用的取芯资料少,难以满足沉积微相研究的需要。论文以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二段为例,通过仅有的10口井的岩芯观察和薄片分析发现,茅二段A、B、C亚段均存在一套层位稳定的薄层至块状的浅灰—灰色亮晶生屑灰岩构成的生屑滩,并具有多个向上变浅和变粗序列的薄滩体垂向上频繁叠置、单滩体厚度一般较小(小于3 m)、少见同生期暴露等典型特征;伽马测井响应上,该套多旋回叠置的薄滩体呈现总体高背景下的低值的综合响应,因而难以利用测录井资料准确识别和统计颗粒滩的厚度。进一步分析发现,碳酸盐岩台地内部的非暴露浅滩发育时期,颗粒滩发育于微地貌高地、并具有相对更大的沉积速率,因而颗粒滩发育期形成的等时地质体厚度可近似反演沉积期微地貌的相对高低,并在分析等时地质体厚度或沉积微地貌与风化壳岩溶储层发育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区内高能生屑滩主要在泸州—江津、自贡—大足以及青神—资中一线呈带状分布,受控于泸州古隆起雏形和乐山—龙女寺继承性古隆起。结果表明沉积期微地貌恢复对于钻探程度高、资料品质差的盆地老区的沉积微相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储层预测和深化老层的开发潜力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台地 沉积微相 颗粒滩 茅口组 中二叠统 四川盆地南部
下载PDF
四川盆地磨溪-高石梯地区加里东-海西期龙王庙组构造古地貌恢复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9
作者 金民东 谭秀成 +5 位作者 曾伟 李凌 李宗银 罗冰 张静蕾 洪海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4-644,共11页
本文基于磨溪—高石梯地区三维地震和钻孔资料,选择地震层位易于追踪的二叠底—龙王庙底厚度变化趋势来表征龙王庙组底界构造古地貌。分析发现高台组沉积是对龙王庙末期的填平补齐,而二叠底—龙王庙底厚度与高台组地层厚度具明显的正相... 本文基于磨溪—高石梯地区三维地震和钻孔资料,选择地震层位易于追踪的二叠底—龙王庙底厚度变化趋势来表征龙王庙组底界构造古地貌。分析发现高台组沉积是对龙王庙末期的填平补齐,而二叠底—龙王庙底厚度与高台组地层厚度具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而恢复的龙王庙组底界构造古地貌可以近似代表高台组沉积前的龙王庙组沉积古地貌;同时,该古地貌高地南缘的相对低地是龙王庙组颗粒滩最发育的地区,表明龙王庙沉积期古地貌特征具有类似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认为:在加里东—海西期,经侵蚀窗补给的岩溶水顺层流动的活动规律受控于该古地貌,古地貌对岩溶储层的差异发育和质量变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即在古地貌斜坡带和岩溶水汇聚的沟谷地带,岩溶改造作用最强,所形成的储层质量最好;在孤立古地貌高地,岩溶改造作用相对较弱,所形成的岩溶型储层质量相对变差。结果表明该古地貌是龙王庙期沉积古地貌长期继承性发展的结果,其对沉积、储层的控制作用也为后期新钻井和开发井所验证。该研究方法和思路可供相似地质背景的同类工作对比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古地貌 沉积古地貌 龙王庙组 磨溪—高石梯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岩相古地理与富钾卤水预测 被引量:16
10
作者 徐国盛 陈美玲 +6 位作者 刘为 孟昱璋 杨朋 胡永宏 彭敬成 王宪刚 黄小琼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9-322,共14页
利用测井、录井、岩芯、薄片、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资料,综合研究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岩相古地理、分析富钾卤水成因并预测有利分布区带。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发育蒸发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开阔台地相。地层年代从古到新可分为雷一... 利用测井、录井、岩芯、薄片、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资料,综合研究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岩相古地理、分析富钾卤水成因并预测有利分布区带。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发育蒸发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开阔台地相。地层年代从古到新可分为雷一至雷五共5期,海平面经历了2次变浅→加深的旋回,雷四1期由于快速海退,广泛发育蒸发台地相,其中成都地区膏盆内发育平落坝、盐井沟及大兴场3个盐盆。认为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富钾卤水是由海水蒸发浓缩而成的海相原生沉积含钾卤水,在晶间卤水、钾盐类溶滤水和陆相径流来源卤水的掺合下,发生高度变质作用而形成的混合型水。富钾卤水遵循"膏盆-盐盆控区、褶皱-断层定带、裂缝-孔隙储卤"的分布特征。在沉积相、岩相古地理、富钾卤水来源与分布特征等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卤水聚钾中心"和"储卤中心"的概念,结合单井卤水层水化学分析数据与富钾卤水的工业开采指标,在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圈定并预测出1个卤水聚钾中心和3个储卤中心;卤水聚钾中心位于平落坝构造区,储卤中心分别位于江油中坝、丹棱大兴场以及彭山盐井沟构造区,可为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富钾卤水的勘探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岩相古地理 富钾卤水 卤水聚钾中心 储卤中心 中三叠统 雷口坡组 川西地区
下载PDF
国内外储气库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吴建发 钟兵 罗涛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共3页
介绍了国外地下储气库建设技术的发展方向,认为在地下储气库设计中必须采用标准化的工艺设计,以减少各设计部门之间的协调、简化工艺方案选择、缩短建库周期和提高建库质量。分析了我国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现状,并针对西气东输管道建设规划... 介绍了国外地下储气库建设技术的发展方向,认为在地下储气库设计中必须采用标准化的工艺设计,以减少各设计部门之间的协调、简化工艺方案选择、缩短建库周期和提高建库质量。分析了我国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现状,并针对西气东输管道建设规划,提出了在地下储气库建设方面应有计划地开展近期和中远期的调峰量、库址的选择、储备库的设计与施工、储气库的故障诊断与检测以及水平钻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建设 技术 发展方向
下载PDF
计算水驱气藏水侵量及动态地质储量的集成方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杜凌云 王怒涛 +2 位作者 陈晖 张梦丽 李舫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03-1808,共6页
气藏动态地质储量及水侵量是水驱气藏开发设计的重要参数,目前常使用气藏物质平衡法进行计算,但是运用常规物质平衡法计算水驱气藏水侵量和动态地质储量时,由于人工选取回归点、识别图版等过程会产生较大误差,常出现不同方法地质储量及... 气藏动态地质储量及水侵量是水驱气藏开发设计的重要参数,目前常使用气藏物质平衡法进行计算,但是运用常规物质平衡法计算水驱气藏水侵量和动态地质储量时,由于人工选取回归点、识别图版等过程会产生较大误差,常出现不同方法地质储量及水侵量计算结果不同的情况。针对以上问题,对水侵量计算物质平衡法中的差值法、图版法、视地质储量法进行分析,建立3种方法之间的约束条件,形成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实例计算。通过实例分析了常规物质平衡法误差来源,并验证新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新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可以推广运用到有水气藏动态储量及水侵量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侵量 物质平衡 气藏 水驱 地质储量
原文传递
预弯曲动力学防斜技术在空气钻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邓柯 张宇 王怡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7,共2页
针对高陡构造地层自然造斜能力强、空气钻井井斜控制难度大的难题,文章基于空气钻井条件下的钻具组合动力学特征研究,将预弯曲动力学防斜技术应用于空气钻井中,利用带预弯曲结构的特种钻具组合空气钻井时在井眼内形成特定的涡动轨迹,引... 针对高陡构造地层自然造斜能力强、空气钻井井斜控制难度大的难题,文章基于空气钻井条件下的钻具组合动力学特征研究,将预弯曲动力学防斜技术应用于空气钻井中,利用带预弯曲结构的特种钻具组合空气钻井时在井眼内形成特定的涡动轨迹,引起钻具组合的统计质心向下井壁方向震动,从而实现向下井壁的冲击力。预弯曲防斜钻具组合在A井试验表明,该方法纠斜防斜效果明显,最大井斜仅1.14°,满足钻井设计要求,与邻井相比机械钻速提高了2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钻井 预弯曲 动力学 涡动轨迹 钻具组合
下载PDF
低渗气藏多层合采技术界限图版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向祖平 曾焱 +1 位作者 卜淘 陈中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8-92,共5页
中国西部的气藏大多为低渗致密的多层气藏,由于其自身复杂的地质特征,采用单层开采效果差,而采用多层合采开采方式能有效地提高气井产能,延长稳产期。但多层合采使得气藏及井底渗流特征复杂化,层间干扰现象将影响气井的开采效果,... 中国西部的气藏大多为低渗致密的多层气藏,由于其自身复杂的地质特征,采用单层开采效果差,而采用多层合采开采方式能有效地提高气井产能,延长稳产期。但多层合采使得气藏及井底渗流特征复杂化,层间干扰现象将影响气井的开采效果,而对于气井多层合采的技术界限目前却鲜有研究。在建立层间无窜流的单井多层气藏双孔介质模型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从气藏压力和储层物性参数方面进行大量的计算分析,获得了低渗气藏多层合采的技术界限图版。分析表明多层合采的有利区域为近似菱形的狭窄区域,合采产层的压力系数比和渗透率比必须处于合采有利区域才能进行合层开采,并通过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对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单井采气方式的确定以及气井开采后期实施调转层措施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气藏 多层合采 技术界限 图版法 压力系数比 渗透率比
下载PDF
改进的模糊神经网络优选压裂井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建发 赵金洲 郭建春 《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 2006年第1期19-21,1,共3页
影响压裂选井因素多,影响因素本身具有模糊性,且压裂效果与各影响参数之间大多呈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这种关系难以用传统的数学表达式来描述,各因素对压裂效果的影响程度不同,某些因素之间存在交叉影响现象。传统的选井方法依据经验,具有... 影响压裂选井因素多,影响因素本身具有模糊性,且压裂效果与各影响参数之间大多呈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这种关系难以用传统的数学表达式来描述,各因素对压裂效果的影响程度不同,某些因素之间存在交叉影响现象。传统的选井方法依据经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盲目性。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类高度复杂的非线性问题。但是,普通的神经网络计算速度慢,难以收敛。本文运用改进的模糊神经网络,权重实现自动调整,运用遗传算法搜索出最优的压裂施工参数,提高了计算速度,并且可以保证收敛,同时,采用了模糊专家系统,结合了现场专家多年在特定油田的工作经验,保证计算结果符合现场实际。该方法计算结果正确,符合现场施工实际;计算简单、方便,具有一定的现场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 改进的神经网络 压裂 选井
下载PDF
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天然气开发项目后评价研究
16
作者 郭卓函 张黎 +3 位作者 程晓雯 陈加旭 刘军 徐强 《中国能源》 2024年第7期49-58,共10页
为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天然气开发项目后评价方法,进一步提升项目投资管理能力。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天然气开发项目后评价特点与基本要求,从前期准备、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物元可拓后评价模型。以Y项目为... 为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天然气开发项目后评价方法,进一步提升项目投资管理能力。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天然气开发项目后评价特点与基本要求,从前期准备、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物元可拓后评价模型。以Y项目为例,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物元可拓模型在天然气开发项目后评价中具有操作性强、计算简便、结果精准等优势,可为后续天然气开发项目后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开发项目 后评价 物元可拓模型 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关联度
下载PDF
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机制研究
17
作者 刘光耀 朱林 廖奇 《区域治理》 2024年第7期114-116,共3页
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机制在实践当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地方党委和基层党委积极探索解决巡视巡察还不够平衡、机构队伍还不够规范、制度建设还不够系统、联动载体还不够健全等问题,必须把握政治导向,夯实联动基点;完善机构队伍,提升联动能... 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机制在实践当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地方党委和基层党委积极探索解决巡视巡察还不够平衡、机构队伍还不够规范、制度建设还不够系统、联动载体还不够健全等问题,必须把握政治导向,夯实联动基点;完善机构队伍,提升联动能力;创新方式方法,强化联动质量;综合成果运用,深化联动实效;充分调动各级巡视巡察资源和力量,发挥巡视巡察系统作用和组织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视 巡察 上下联动 机制
下载PDF
中位数计算公式及数学性质的新认识 被引量:5
18
作者 何文胜 陈武 陈尘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4-76,共3页
文章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按照变量数列在数轴上的有序排列,给出中位数的位置及中位数,再讨论比中位数大的位置和比中位数小的位置对应的变量值,通过数学推导,得到组距式数列计算中位数的另外两个计算公式,以及得到变量数列各个... 文章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按照变量数列在数轴上的有序排列,给出中位数的位置及中位数,再讨论比中位数大的位置和比中位数小的位置对应的变量值,通过数学推导,得到组距式数列计算中位数的另外两个计算公式,以及得到变量数列各个变量值与中位数离差绝对值的总和为最小这一数学性质。在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中,需要对中位数的研究和运用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指标 中位数 数学性质
下载PDF
渝东北双家坝气田黄龙组沉积微相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永生 郑荣才 +3 位作者 汪莉彬 罗韧 文华国 陈智雍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08-516,共9页
上石炭统黄龙组是渝东北双家坝气田天然气藏的主力产层。依据钻井、岩心、薄片、测井资料,并结合岩石学及古生物等的综合研究,建立了研究区石炭系黄龙组沉积模式。认为双家坝气田黄龙组沉积发育有萨勃哈、海湾陆棚2个沉积相带,具水体逐... 上石炭统黄龙组是渝东北双家坝气田天然气藏的主力产层。依据钻井、岩心、薄片、测井资料,并结合岩石学及古生物等的综合研究,建立了研究区石炭系黄龙组沉积模式。认为双家坝气田黄龙组沉积发育有萨勃哈、海湾陆棚2个沉积相带,具水体逐渐加深和范围向陆上超与扩大的海侵序列。根据沉积相标志又可进一步划分出6个亚相带和8个微相带。依据单井的沉积相研究成果进一步编制了黄龙组一段(C2hl1)、黄龙组二段(C2hl2)、黄龙组三段(C2hl3)沉积微相展布图,其中黄龙组二段的复合颗粒滩、砂屑滩、生屑滩微相是本区的有利沉积相带,为双家坝气田石炭系主力产气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黄龙组 沉积微相 有利储层预测 双家坝气田 渝东北地区
下载PDF
裂缝性气藏气井产能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谭晓华 李乾 +2 位作者 李晓平 徐伟 邓慧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1期124-128,共5页
裂缝性气藏储层中的裂缝是其气井产能的主要贡献者,裂缝的形态与位置对气井产能影响较大。传统裂缝性气藏气井产能模型多基于等效连续介质理论模型提出,未考虑储层裂缝的形态与位置。基于等值渗流阻力法,充分考虑裂缝性气藏裂缝形态与... 裂缝性气藏储层中的裂缝是其气井产能的主要贡献者,裂缝的形态与位置对气井产能影响较大。传统裂缝性气藏气井产能模型多基于等效连续介质理论模型提出,未考虑储层裂缝的形态与位置。基于等值渗流阻力法,充分考虑裂缝性气藏裂缝形态与位置对气井产能的影响,利用裂缝微元段的径向渗透率表征裂缝对气井产能的贡献,推导了裂缝性气藏产能计算新方法。通过实例计算发现所提新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气井产能。裂缝性气藏的裂缝长度对气井产能的影响较小,而裂缝偏转角度、裂缝与气井距离对气井产能影响较大,随着裂缝偏转角度、裂缝与气井距离的逐渐增大,气井无阻流量逐渐减小,且减小幅度不断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气藏 气井产能 等值渗流阻力法 流入动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