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驱油剂聚表剂的特性及驱油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闫丽萍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4年第9期110-112,5,共4页
聚表剂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三次采油驱替剂,具有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双重特性,同时具备流度控制能力和乳化增溶能力,对于低渗透油田及高含水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系统阐述了聚表剂的分子结构特点、理化特性及驱... 聚表剂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三次采油驱替剂,具有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双重特性,同时具备流度控制能力和乳化增溶能力,对于低渗透油田及高含水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系统阐述了聚表剂的分子结构特点、理化特性及驱油机理,总结了聚表剂作为一种新型驱替剂的独特优势,结合现场实际应用,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表剂 驱油机理 聚合物 三次采油
下载PDF
劳伦兹方法在储层非均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马玉玲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3年第4期90-91,96,共3页
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油气藏中油、气、水渗流及油气采收率的主要内因。进行储层非均质研究,对查明油藏剩余油分布、采取合理注采措施、提高采收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储层非均质评价参数较多,但都存在着一定的缺点。通过多种方法对... 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油气藏中油、气、水渗流及油气采收率的主要内因。进行储层非均质研究,对查明油藏剩余油分布、采取合理注采措施、提高采收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储层非均质评价参数较多,但都存在着一定的缺点。通过多种方法对比,结合油田实际,利用劳伦兹方法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评价,能够比较客观、真实的反映储层的非均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系数 级差 突进系数 地层系数 劳伦兹方法
下载PDF
塔南凹陷下白垩统南屯组一段沉积体系及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宗堡 张云峰 刘云燕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30-34,55,共6页
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海塔盆地塔南凹陷下白垩统南屯组一段(K1n1)层序格架和沉积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1n1内部可以识别出3个不整合面和2个湖泛面,最终将其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K1n1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3种相类型,... 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海塔盆地塔南凹陷下白垩统南屯组一段(K1n1)层序格架和沉积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1n1内部可以识别出3个不整合面和2个湖泛面,最终将其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K1n1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3种相类型,南一段下亚段(K1nL1)与南一段中亚段(K1nm1)沉积时期受盆地初始裂陷期影响,主要发育西部缓坡物源控制下的长轴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南一段上亚段(K1nu1)沉积时期受盆地强裂陷期影响,主要发育湖泊沉积体系,此时盆内次级控陷断层受拉张作用发生翘倾而形成大规模反向断层。源储互层的生储组合特征、反向断层下盘的构造高部位、"翘-储"形成的扇三角洲前缘优质储层和"断-壳-扇"组成的油气优势输导通道共同决定了研究区西部次级凹陷中洼槽反向断层下盘为油气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格架 沉积体系 油气富集区 南屯组一段 塔南凹陷 海塔盆地
下载PDF
基于脉冲试井的低渗透油藏井间连通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聂晶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3年第4期136-137,共2页
脉冲试井是井组(至少2口井)间开展的一种试井技术,其测试的难度远高于常规、稳定或不稳定试井。进行脉冲试井能检验井间是否连通、检验井间断层是否密封、求取不同方向的渗透率、对于裂缝性地层或水力压裂地层,可大致确定裂缝的走向、... 脉冲试井是井组(至少2口井)间开展的一种试井技术,其测试的难度远高于常规、稳定或不稳定试井。进行脉冲试井能检验井间是否连通、检验井间断层是否密封、求取不同方向的渗透率、对于裂缝性地层或水力压裂地层,可大致确定裂缝的走向、评价工艺措施后的效果。以ZZ油田Z70-X断块为例,利用脉冲试井对其井间连通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试井 低渗透 连通性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三肇地区宋芳屯油田扶余油层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方庆 王宝清 +1 位作者 雷友忠 熊霄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1-46,165-166,共6页
用常规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常规物性、粒度分析、压汞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对宋芳屯油田扶余油层储集岩的成岩作用进行了综合研究。储集岩主要为高泥岩岩屑含量的细-极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缩小的原生粒间孔... 用常规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常规物性、粒度分析、压汞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对宋芳屯油田扶余油层储集岩的成岩作用进行了综合研究。储集岩主要为高泥岩岩屑含量的细-极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缩小的原生粒间孔,具有低孔、低渗,变化大的排驱压力、孔喉半径和最大进汞饱和度,低的退出效率特征。对储层起破坏性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起建设性的成岩作用主要是溶蚀作用。高的地温梯度、细的碎屑粒度和高的泥岩岩屑含量是压实作用下沉积物(岩)孔隙大大降低的关键因素。方解石的胶结作用是次于压实作用对储层起重要的破坏作用。长石和中基性火山岩岩屑的溶蚀对储层是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成岩作用早期的少量碳酸盐胶结物,可以抵抗压实作用;成岩作用早期沉淀的微晶石英、绿泥石包壳均有利于抵抗石英加大,两者均使得孔隙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肇凹陷 扶余油层 低孔渗 压实作用 胶结作用
下载PDF
等压降连续气举优化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军亮 廖锐全 郭新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7期140-143,8-9,共4页
等压降气举设计是一种主要的连续气举设计方法。在油井生产系统里,产液量是守恒的,所以在气举设计中,布阀设计、注气点深度、注气压力必须满足系统的平衡。提出了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方法,考虑了转移油压的选择、卸载液量和卸载注气量的... 等压降气举设计是一种主要的连续气举设计方法。在油井生产系统里,产液量是守恒的,所以在气举设计中,布阀设计、注气点深度、注气压力必须满足系统的平衡。提出了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方法,考虑了转移油压的选择、卸载液量和卸载注气量的确定,保证卸载阀安全关闭。采用系统分析的原理,确立了合理的布阀方式、注气点深度以及产液量。最后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气举 系统分析 转移油压 注气深度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典型浅水三角洲成因对比与沉积模式——以大庆长垣萨尔图油层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文龙 朱孔学 +3 位作者 陈奋 褚松杰 迟海涛 李磊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9期1-7,共7页
通过对大庆长垣统层对比发现,各区块间存在着对比界限不统一问题,原因是对浅水三角洲地层沉积成因认识不清,造成了区块间沉积相带图无法衔接,储层得不到合理分类评价。以该区块萨尔图油层(S)为例,通过密井网资料进行浅水三角洲整体解剖... 通过对大庆长垣统层对比发现,各区块间存在着对比界限不统一问题,原因是对浅水三角洲地层沉积成因认识不清,造成了区块间沉积相带图无法衔接,储层得不到合理分类评价。以该区块萨尔图油层(S)为例,通过密井网资料进行浅水三角洲整体解剖,研究该沉积类型成因对比方法,完善其沉积模式。在地层发育模式方面,分沉积单元级、沉积单元内,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将例层SⅡ3单元沉积演化划分为可追溯的6个时期,明确其沉积成因,指导成因对比;在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方面,通过多个单元的精细解剖,分经典的3个亚相带类型和4种特殊沉积区域完善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指导储层的合理预测,加深了对陆相浅水三角洲的认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地层发育模式 小层沉积演化 储层沉积模式
下载PDF
气水交替改善CO2驱开发效果与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熊霄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2016年第6期35-37,共3页
特低渗透扶杨油层储量在常规注水开发难以实现有效驱动,采用CO_2能够建立起有效驱动体系,见到驱油效果。但CO_2本身存在流度低、易窜等特征。在非混相驱区块,气相的存在和储层非均质性的双重作用,导致CO_2突破后气油比大幅度上升,出现... 特低渗透扶杨油层储量在常规注水开发难以实现有效驱动,采用CO_2能够建立起有效驱动体系,见到驱油效果。但CO_2本身存在流度低、易窜等特征。在非混相驱区块,气相的存在和储层非均质性的双重作用,导致CO_2突破后气油比大幅度上升,出现出气不出油的局面。通过室内岩心驱油试验对比分析,进行水气交替注入,其采收率均高于一直气驱注入,且注入压力越高,提高采收率幅度越大。在该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不同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周期注入0.015HCPV,日注水量8m^3/d,日注气量7876.8m^3/d,水气注入强度比1∶3,水气地下段塞体积比1∶1。实施后,气窜得到明显抑制,单井产量上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研究成果有助于特低渗透CO_2驱的研究,对非混相驱改善开发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 CO2非混相驱 水气交替 现场试验
下载PDF
永乐油田A区块射孔优化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霍丽然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3年第5期62-64,共3页
永乐油田A区块断层频度大,平面上断层起到切割遮挡作用,使得现有加密井网部分井区不完善,出现有采无注的现象;受到隔层厚度的限制,堵水和压裂层位优选困难;层间矛盾突出,主力层含水上升快;受注水和席状砂泄压慢等原因,出现异常高压层。... 永乐油田A区块断层频度大,平面上断层起到切割遮挡作用,使得现有加密井网部分井区不完善,出现有采无注的现象;受到隔层厚度的限制,堵水和压裂层位优选困难;层间矛盾突出,主力层含水上升快;受注水和席状砂泄压慢等原因,出现异常高压层。针对该区块地质特征和表现出的开发矛盾,就新井射孔进行了优化研究,针对4种矛盾提出了5种优化方法。该优化研究可以指导油田以后的新井射孔,为油田开发打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加密井 射孔 优化
下载PDF
PR-PC/QLC-I堵水调剖剂室内评价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永辉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2016年第4期30-32,51,共4页
从药剂组成、药剂成胶及调剖机理等方面对PR-PC/QLC-I堵水调剖剂的性能及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优选调剖药剂配方,并进行了室内试验评价。结果表明,该调剖剂对注入清水和地层条件有较好适应性,能够通过调节配方调节成胶时间、黏度。国内... 从药剂组成、药剂成胶及调剖机理等方面对PR-PC/QLC-I堵水调剖剂的性能及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优选调剖药剂配方,并进行了室内试验评价。结果表明,该调剖剂对注入清水和地层条件有较好适应性,能够通过调节配方调节成胶时间、黏度。国内某高含水油田实际堵水调剖结果表明,区块整体受效,平均单井日产油由0.4t上升到1.3t,含水下降7.4%,提高采收率0.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调剖剂 高含水 室内评价 配方优选 堵水率
下载PDF
直井-压裂井混合井网渗流理论研究
11
作者 孟宝锋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4年第11期181-184,共4页
直井-压裂井混合布井方案优化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方案优化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投产后产能情况,要进行直井-压裂井井网混合布井方案的优化,必须首先从机理上深入研究直井-压裂井网渗流理论,通过稳态流理论获得井网的压力场,... 直井-压裂井混合布井方案优化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方案优化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投产后产能情况,要进行直井-压裂井井网混合布井方案的优化,必须首先从机理上深入研究直井-压裂井网渗流理论,通过稳态流理论获得井网的压力场,根据压力变化运用迭代追踪方法获得井网单元的流场,进而确定井网见水时间、驱替效率以及见水后含水上升规律,为直井-压裂井混合布井方案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网渗流 驱替效率 流线追踪
下载PDF
X地区A区块油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雷亚妮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3年第11期150-152,共3页
统计了X地区A区块已投产的96口直井的实际生产情况,其中出水井有26口,开发效果较差,以X地区A区块的油气成藏规律为基础,结合投产后高中低含水井平面分布,分析了X地区油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断层是主导油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断层... 统计了X地区A区块已投产的96口直井的实际生产情况,其中出水井有26口,开发效果较差,以X地区A区块的油气成藏规律为基础,结合投产后高中低含水井平面分布,分析了X地区油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断层是主导油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断层-岩性油藏或岩性油藏影响局部油水分布;单一断块内构造是控制油水分布的主要因素。建议X地区其他区块井别和射孔方案编制时,要认真分析区块的地质背景,搞清油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准确识别油水层。在油水认识不清的情况下,前期采取一定措施,搞清油水分布,控制油井投产初期含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布 断层 岩性油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低丰度油田水平井压裂效果及影响因素
13
作者 王利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7期86-87,96,共3页
某油田为典型低丰度油藏,目前18口水平井实施压裂增油措施,压裂增产效果较好,但井间差异明显,部分井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为搞清影响压裂效果的因素,针对某油田18口水平井老井,采用压裂效果分类研究的方法,分析各因素对压裂效果的影响。... 某油田为典型低丰度油藏,目前18口水平井实施压裂增油措施,压裂增产效果较好,但井间差异明显,部分井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为搞清影响压裂效果的因素,针对某油田18口水平井老井,采用压裂效果分类研究的方法,分析各因素对压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增控制储量大、连通方向多、裂缝布局合理、地层能量充足的水平井通常有较好的压裂效果,这为下一步水平井措施治理和精细挖潜提供了依据,对实现水平井的二次高产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丰度油藏 水平井 阶段增油量保持水平 压裂效果
下载PDF
葡萄花油层水平井初期含水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郭新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05X期257-259,共3页
针对部分水平井初期含水较高、影响开发效果的情况,以渗流理论为基础,结合测井曲线特征,推导出了葡萄花油层水平井初期含水率理论公式;针对水平井钻遇多层,各层岩性、流体特征差异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水平井视平均含水饱和度的概... 针对部分水平井初期含水较高、影响开发效果的情况,以渗流理论为基础,结合测井曲线特征,推导出了葡萄花油层水平井初期含水率理论公式;针对水平井钻遇多层,各层岩性、流体特征差异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水平井视平均含水饱和度的概念。明确了水平井钻遇储集层含水饱和度是影响葡萄花油层水平井开采初期含水率的关键因素:钻遇含油性差、同层发育储层时水平井初期含水率较高;构造对储集层流体分布特征影响较大,随着构造位置变低,储集层含水饱和度呈逐渐增加趋势。应在砂体发育较好且稳定、含油性好的区域布水平井;对于钻遇含油性较差或油水分布复杂区域的水平井时,应优化投产方式,控制水平井初期含水,确保较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花油层 水平井 视平均含水饱和度 含水率
下载PDF
二元复合驱流度控制作用效果及其合理流度比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牛丽伟 卢祥国 +2 位作者 杨怀军 张杰 李建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8-154,共7页
针对大港油田港西三区油藏,研究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流度控制作用对驱替效果的影响,考察二元复合驱合理流度(黏度)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油藏原油黏度、储层平均渗透率和渗透率变异系数增大,流度控制作用对二元复合驱... 针对大港油田港西三区油藏,研究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流度控制作用对驱替效果的影响,考察二元复合驱合理流度(黏度)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油藏原油黏度、储层平均渗透率和渗透率变异系数增大,流度控制作用对二元复合驱采收率的贡献率增加;与聚合物溶液相比较,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度控制作用效果较差,它在储层内仍沿原水流通道流动,仅靠降低通道内剩余油含油饱和度提高采收率,增油效果较差;流度控制作用对二元复合驱采收率的贡献率超过65%,大港油田港西三区合理黏度比为0.81 ~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驱 流度控制 洗油效率 采收率 黏度比 流度比 物理模拟
下载PDF
松辽盆地榆树林—肇州地区葡萄花油层沉积相类型及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付宪弟 王胜男 +2 位作者 张亮 赵庆海 丛琳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2期26-30,35,共6页
运用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岩心观察、测井分析和物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松辽盆地榆树林—肇州地区葡萄花油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测井相类型、物性特征及含油性特征等。结果表明:榆树林—肇州地区葡萄花油层为河控三角洲沉积,... 运用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岩心观察、测井分析和物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松辽盆地榆树林—肇州地区葡萄花油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测井相类型、物性特征及含油性特征等。结果表明:榆树林—肇州地区葡萄花油层为河控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间湾、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前缘席状砂及前三角洲泥等8种沉积微相类型。通过单井垂向层序、平面沉积微相及储层含油性与沉积微相类型关系的分析,认为葡萄花油层经历了早期基准面下降后期基准面上升的沉积演化过程,且沉积微相类型控制了储层的含油性。研究成果对该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沉积演化 葡萄花油层 榆树林—肇州地区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向斜区白垩系姚家组葡萄花油层油水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1
17
作者 孙雨 于利民 +3 位作者 闫百泉 刘云燕 丛琳 马世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0-1130,1236,共12页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向斜区具有数量可观的油气资源,但葡萄花油层的油水分布十分复杂,其主控因素尚不清楚。利用成熟开发区详实的静态资料和开发动态资料,研究了已发现的油藏类型和分布特征,分析了石油成藏的控制因素,并探讨了富油凹陷向...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向斜区具有数量可观的油气资源,但葡萄花油层的油水分布十分复杂,其主控因素尚不清楚。利用成熟开发区详实的静态资料和开发动态资料,研究了已发现的油藏类型和分布特征,分析了石油成藏的控制因素,并探讨了富油凹陷向斜区油水分布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三肇凹陷向斜区葡萄花油层的油水分布受控于由局部构造和单砂体组成的单一圈闭,在单一圈闭内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相邻的不同单一圈闭具有不同的油水分布规律; 2)单一圈闭的聚油模式及其叠加样式控制了向斜区的油气成藏与油水分布,已成藏的单一圈闭和未成藏的单一圈闭在空间上的复杂叠置最终造成了向斜区石油聚集与分布的复杂性; 3)垂向多层、平面多支的单砂体和复杂的局部构造组合形成的圈闭以及非圈闭的叠置关系是向斜区油水分布特征的主控因素。由此可见,向斜区的油藏预测需从控制油气成藏的不规则空间体的构成要素出发,即分析断裂、单砂体及二者空间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斜成藏 单一圈闭 油水分布 成藏模式 葡萄花油层 松辽盆地
下载PDF
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在SZ36-1油田油藏储层条件下静吸附和解吸附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云 谢坤 +3 位作者 康晓东 李强 姜晓磊 邓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8-471,476,共5页
为进一步研究疏水缔合聚合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以SZ36-1油田储层油砂、注入水和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聚合物浓度、聚合物类型、调节剂浓度和油砂粒径对吸附和解吸附规律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疏水缔合聚合物静吸... 为进一步研究疏水缔合聚合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以SZ36-1油田储层油砂、注入水和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聚合物浓度、聚合物类型、调节剂浓度和油砂粒径对吸附和解吸附规律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疏水缔合聚合物静吸附和解吸附量与聚合物分子间缔合程度、聚合物分子吸附方式以及油砂比表面积密切相关。当AP-P4浓度在500数2500 mg/L时,吸附量为0.758数1.278 mg/g,解吸附量为0.122数0.653mg/g,其中,当聚合物浓度高于1200 mg/L时,"多分子层"吸附量增加。与"单分子层"吸附相比,"多分子层"吸附时聚合物分子聚集体与油砂表面间结合力较弱,吸附稳定性较差,更容易发生脱附。加入β-环糊精可以抑制疏水缔合聚合物疏水基团间的缔合作用,导致聚合物分子聚集体尺寸减小。随着聚合物分子聚集体尺寸和油砂粒径减小,聚合物分子吸附量增大,以"单分子层"吸附方式附着于油砂颗粒表面的聚合物分子数增多,吸附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静吸附 解吸附 聚合物分子聚集体尺寸 Β-环糊精 渤海油田
下载PDF
动静结合识别储层高渗条带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6
19
作者 惠钢 张国良 李凡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20期4745-4749,共5页
大庆肇州油田州57区块位于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三肇凹陷内,为多条断层切割的非均质砂岩油藏。主要含油层位是葡萄花油层,沉积时期处于松辽盆地北部大型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前缘相带到湖相的过渡带上。截止2010年12月,采油井综合含水48.... 大庆肇州油田州57区块位于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三肇凹陷内,为多条断层切割的非均质砂岩油藏。主要含油层位是葡萄花油层,沉积时期处于松辽盆地北部大型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前缘相带到湖相的过渡带上。截止2010年12月,采油井综合含水48.4%,有23口井含水已达90%以上,占采油井总数的23.4%。分析认为,储层的高渗条带是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了高深条带的形成机理,并从岩心及测井资料入手,结合沉积相及生产动态对高渗条带进行了识别及分布预测,为高渗条带的治理及注采井网的调整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条带 生产动态 地质研究
下载PDF
提升井下作业管理质量的探索 被引量:7
20
作者 于海山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8年第7期13-17,共5页
大庆油田第八采油厂针对井下作业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牢牢抓住"降本增效、效率提高、质量提升、指标控制"这条主线,进行了井下作业管理质量提升的探索。通过井下作业管理质量的提升,使作业流程制度得到规范、管理效率得到提... 大庆油田第八采油厂针对井下作业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牢牢抓住"降本增效、效率提高、质量提升、指标控制"这条主线,进行了井下作业管理质量提升的探索。通过井下作业管理质量的提升,使作业流程制度得到规范、管理效率得到提升、施工质量得到保障、作业指标得到控制、技术措施得到加强、作业效益得到提高。成功地应用质量管理方法解决井下作业管理面临的困难,体现了科学应用质量管理方法对管理质量提升的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作业 质量管理 降本增效 指标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