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萨南油田南六区三元复合驱见效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孔宪政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4年第7期116-117,124,5,共4页
根据大庆萨南油田南六区实际开发状况,分析了该区块三元复合驱见效特征,包括视吸水能力下降幅度大、三元复合驱产液能力下降幅度大、中心井区增油降水效果明显但各站见效差异较大,详细阐述了三元复合驱见效影响因素,即空白水驱阶段、表... 根据大庆萨南油田南六区实际开发状况,分析了该区块三元复合驱见效特征,包括视吸水能力下降幅度大、三元复合驱产液能力下降幅度大、中心井区增油降水效果明显但各站见效差异较大,详细阐述了三元复合驱见效影响因素,即空白水驱阶段、表面活性剂、连通状况和层间非均质性,上述研究结论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开发该区块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南油田 三元复合驱 见效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岭坳陷区域断裂与构造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林乐宵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18-22,共5页
长岭地区坳陷层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区内共发育4种断裂平面组合样式,中央坳陷区的乾安、黑帝庙等地区主要发育羽状直线型断裂组合;西部阶地可发育走滑断裂系形成的羽状对称型断裂组合;西部斜坡区和东部腰英台地区主要发育&qu... 长岭地区坳陷层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区内共发育4种断裂平面组合样式,中央坳陷区的乾安、黑帝庙等地区主要发育羽状直线型断裂组合;西部阶地可发育走滑断裂系形成的羽状对称型断裂组合;西部斜坡区和东部腰英台地区主要发育"入"字型、"S"字型等断裂组合。坳陷层总体发育有利的低幅度断块构造圈闭,断块圈闭又分为西部斜坡圈闭带和东部斜坡圈闭带2种类型,其圈闭演化特征是"形式相似、特征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岭地区 坳陷层 断裂组合样式 平面分布 有利圈闭
下载PDF
剩余油量化的多学科有效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巍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4年第6期78-80,共3页
当前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只能整体给出含油饱和度分布,由于无法准确描述剩余油富集部位,无法量化单井的剩余油潜力,不能满足目前措施挖潜方案编制的需要。通过对剩余油量化方法的深入研究,实现单井剩余油潜力的定量化,在给出目前剩余油富... 当前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只能整体给出含油饱和度分布,由于无法准确描述剩余油富集部位,无法量化单井的剩余油潜力,不能满足目前措施挖潜方案编制的需要。通过对剩余油量化方法的深入研究,实现单井剩余油潜力的定量化,在给出目前剩余油富集部位和单井控制储量的同时,结合动态措施潜力分析结果,明确潜力方向,提高剩余油量化水平。该方法在萨南开发区内大部分数值模拟区块中推广应用,计算结果精度达到了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量化方法 单井控制储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稠油降黏菌的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乐世豪 范振中 +1 位作者 刘庆旺 刘雪莲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5期128-131,8,共4页
筛选了2株稠油降黏菌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TY1)和枯草芽孢杆菌(TY2),分别对其作用稠油前后的降黏效果、蜡和胶质的质量分数、族组成、烃组分等参数进行了性能评价。检测结果表明,经2种微生物作用后稠油运动黏度分别下降46.81%和60.1... 筛选了2株稠油降黏菌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TY1)和枯草芽孢杆菌(TY2),分别对其作用稠油前后的降黏效果、蜡和胶质的质量分数、族组成、烃组分等参数进行了性能评价。检测结果表明,经2种微生物作用后稠油运动黏度分别下降46.81%和60.13%;密度值下降,平均分子质量由作用前的752.3g/mol分别下降到617.5g/mol和641.5g/mol;凝固点下降了2℃;蜡的质量分数平均增加3.5%,胶质的质量分数平均增加4.3%;族组成中饱和烃质量分数分别增加4.4%和2.5%,沥青质的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0.5%和1.3%;初馏点分别降低到140℃和160℃。通过现场3口井应用,平均单井增油达到117t,有效期为50~120d,投入产出比大于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降黏菌 稠油开采 性能评价 现场应用
下载PDF
控制产能建设投资的开发调整技术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冯耀国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4年第5期106-108,6,共3页
为了降低能耗,控制产能建设投资,对大庆油田老油区控制产能建设投资的开发调整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区块开发历程,进一步优化开发次序、布井方式、完井方案设计等关键环节,实现了井网的有效衔接,提高井网的利用率,降低了产能建设投... 为了降低能耗,控制产能建设投资,对大庆油田老油区控制产能建设投资的开发调整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区块开发历程,进一步优化开发次序、布井方式、完井方案设计等关键环节,实现了井网的有效衔接,提高井网的利用率,降低了产能建设投资,达到了一次投资、多次利用的目的,从而为油田持续高效稳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建设投资 开发调整技术 井网衔接 布井 完井
下载PDF
杏一区薄差油层层系重组及开发效果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周羽佳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4年第5期112-114,6,共3页
针对水驱三类油层层数多、层系划分粗、开采井段长、层间动用差异大的实际,在杏一区开展层系细分重组改善薄差油层开发效果的方法研究。项目立足现有井网,结合三次加密缓钻井的投产和油水井的补孔封堵,对不同开采层系的各套井网重组方... 针对水驱三类油层层数多、层系划分粗、开采井段长、层间动用差异大的实际,在杏一区开展层系细分重组改善薄差油层开发效果的方法研究。项目立足现有井网,结合三次加密缓钻井的投产和油水井的补孔封堵,对不同开采层系的各套井网重组方式进行优化设计,从根本上减小层间差异,完善注采关系,大大改善了薄差油层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一区 薄差油层 层系重组 井网重组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XY地区长6~长8油层组油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宝来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7期22-26,90,共6页
以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及综合评价技术方法为指导,分析鄂尔多斯盆地XY地区长6~长8油层组油藏特征,总结成藏模式,为明确该区油气勘探潜力,预测有利区带提供理论支持。研究表明,区内长6~长8油层组油藏总体上具有中低密度、黏度、凝固点的特... 以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及综合评价技术方法为指导,分析鄂尔多斯盆地XY地区长6~长8油层组油藏特征,总结成藏模式,为明确该区油气勘探潜力,预测有利区带提供理论支持。研究表明,区内长6~长8油层组油藏总体上具有中低密度、黏度、凝固点的特征,部分较高;地层水矿化度总体较高,变化较大;地温梯度正常,地层压力差较大;成藏期主要为早白垩世。成藏期次、成藏动力和成藏条件分析表明,区内主要是以长7烃源岩为生烃源,存在上生下储、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3种油气成藏模式,而上生下储式是该区最有利的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模式 油藏特征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测录井工程质量管理创新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1
8
作者 石元会 朱睿恒 +1 位作者 李玉红 S.C.Yang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100-102,共3页
为了加强测录井工程质量管理,持续推动工程质量提升,江汉测录井公司主要做法是:促进牵引器射孔服务质量创新,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推动页岩气测录井服务升级,不断刷新行业施工纪录;重视测录井新技术推广,助力油田开发服务质量提升等。... 为了加强测录井工程质量管理,持续推动工程质量提升,江汉测录井公司主要做法是:促进牵引器射孔服务质量创新,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推动页岩气测录井服务升级,不断刷新行业施工纪录;重视测录井新技术推广,助力油田开发服务质量提升等。实践结果表明,测录井工程质量指标稳定,且均有较大提高,测录井资料优等率、测井一次作业成功率、录井剖面符合率等主要质量指标平均每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以上,连续数年实现盈利,效益排名走在同行前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工程 测录井 质量管理 新技术推广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油井精细挖潜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侯书扬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3年第6期108-110,6,共3页
面对特高含水期油井压裂对象逐渐变差、压前含水逐年升高、增油效果逐渐下降的不利形势,在深化潜力研究,搞清现阶段剩余油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优选压裂挖潜井、层,并根据措施目的层段油层条件不同,利用目前成熟的压裂工艺,优化压裂方式、... 面对特高含水期油井压裂对象逐渐变差、压前含水逐年升高、增油效果逐渐下降的不利形势,在深化潜力研究,搞清现阶段剩余油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优选压裂挖潜井、层,并根据措施目的层段油层条件不同,利用目前成熟的压裂工艺,优化压裂方式、层段组合方法以及施工参数,探索提高特高含水期油井压裂效果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挖潜 井层优选 压裂方式优化 层段组合方法
下载PDF
XW断陷YC组火山岩识别与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立国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3年第7期12-15,39,共5页
基于XW断陷地区近年重新采集的三维地震勘探成果并综合应用钻井、露头、以往地震资料等,应用全三维解释技术,对YC组火山岩储层进行识别,通过地震反射结构、连续性、振幅强弱和地震相单元的外型几何形态四类地震相要素的研究,结合属性分... 基于XW断陷地区近年重新采集的三维地震勘探成果并综合应用钻井、露头、以往地震资料等,应用全三维解释技术,对YC组火山岩储层进行识别,通过地震反射结构、连续性、振幅强弱和地震相单元的外型几何形态四类地震相要素的研究,结合属性分析,开展地震相分析工作,最终建立地震相与火山岩相带的对应关系。另外,通过岩性和岩相来判断火山岩储层的特征,有利区爆发相火山岩和近火山口溢流相火山岩区域,相对不利区基本是远火山口的区域,储层薄,物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W断陷 YC组 火山岩 地震反射特征 火山机构
下载PDF
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成大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6年第6期105-106,共2页
根据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固有特点,以油井流入动态分析为基础,将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划分成若干节点,建立了螺杆泵采油系统节点分析方法。针对螺杆泵采油系统工作原理,建立了抽油杆柱轴向力和扭矩的计算模型,根据扭矩平衡关系,建... 根据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固有特点,以油井流入动态分析为基础,将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划分成若干节点,建立了螺杆泵采油系统节点分析方法。针对螺杆泵采油系统工作原理,建立了抽油杆柱轴向力和扭矩的计算模型,根据扭矩平衡关系,建立了基于波动方程的抽油杆柱运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抽油杆柱设计方法,为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泵 采油 节点分析 杆柱设计
下载PDF
大庆萨南油田西部过渡带四条带外扩及加密方式研究
12
作者 王泽东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3期66-69,共4页
大庆萨南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油田开发面临储采失衡的矛盾日趋严重。为保证可持续开发,应用井震联合技术搞清过渡带四条带外扩区域构造储集层发育状况,进一步落实外扩区开发潜力。根据过渡带地区储集层发育特点,优选适合油水过... 大庆萨南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油田开发面临储采失衡的矛盾日趋严重。为保证可持续开发,应用井震联合技术搞清过渡带四条带外扩区域构造储集层发育状况,进一步落实外扩区开发潜力。根据过渡带地区储集层发育特点,优选适合油水过渡带的合理注采井距、加密调整布井方式。在典型区块实施加密调整,增加可采储量19.6×10~4t,按照研究区开发模式,可在萨南油田西部过渡带四条带及外扩区3.98km^2推广应用,为过渡带外扩挖潜提供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南油田 油水过渡带 外扩 井震联合 储量 加密调整
下载PDF
Ⅱ类油层不同注聚阶段注入参数调整方法研究
13
作者 付良璧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4年第11期173-174,177,11,共4页
聚驱开发具有"阶段性,时效性"特点,不同注聚时期,对注入参数有着不同的要求,合理把握注聚阶段,优化注入参数,可以提高聚合物利用率。注入参数的确定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重点论述Ⅱ类油层不同注聚阶段注聚参数的优化,包括... 聚驱开发具有"阶段性,时效性"特点,不同注聚时期,对注入参数有着不同的要求,合理把握注聚阶段,优化注入参数,可以提高聚合物利用率。注入参数的确定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重点论述Ⅱ类油层不同注聚阶段注聚参数的优化,包括如何确定注入浓度与油层的匹配关系,合理优化注入浓度和注入速度。通过及时、有效、个性化调整,在提高Ⅱ类油层聚驱效果的同时节约干粉用量,降低聚驱开发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取得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聚阶段 注入参数 匹配关系
下载PDF
富油凹陷斜坡带石油富集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东部斜坡带葡萄花油层为例
14
作者 刘轶英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3-16,共4页
针对三肇凹陷东部斜坡带葡萄花油层石油富集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认识不清的现状,通过对已发现的油藏类型及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葡萄花油层以各种断层一岩性油藏和岩性油藏为主,主要分布在尚家鼻状构造和尚南鼻状构造向凹陷倾末的斜坡带... 针对三肇凹陷东部斜坡带葡萄花油层石油富集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认识不清的现状,通过对已发现的油藏类型及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葡萄花油层以各种断层一岩性油藏和岩性油藏为主,主要分布在尚家鼻状构造和尚南鼻状构造向凹陷倾末的斜坡带,临凹的斜坡带油气尤为富集,呈连片分布;鼻状构造的轴部及两翼石油不富集,油藏呈零星分布。断层一岩性油藏在鼻状构造及其临凹斜坡带均有发现,岩性油藏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临凹斜坡带。鼻状构造及其演化特征、成熟烃源岩分布范围、断层、砂体与断层的组合方式为该区石油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模式 三肇凹陷 葡萄花油层 鼻状构造 油气运移
下载PDF
有杆泵抽油杆柱偏磨原因分析及对策
15
作者 张成大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6年第9期73-74,共2页
有杆泵抽油杆柱偏磨是造成抽油杆柱和油管柱失效的最主要因素,针对有杆泵抽油杆柱面临的偏磨问题,从抽油杆柱、油管、井身结构等因素出发,开展抽油杆柱偏磨原因分析。得出井身结构、封隔器坐封力、生产参数、油管弯曲和抽油杆柱弯曲是... 有杆泵抽油杆柱偏磨是造成抽油杆柱和油管柱失效的最主要因素,针对有杆泵抽油杆柱面临的偏磨问题,从抽油杆柱、油管、井身结构等因素出发,开展抽油杆柱偏磨原因分析。得出井身结构、封隔器坐封力、生产参数、油管弯曲和抽油杆柱弯曲是造成有杆泵采油井抽油杆柱偏磨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偏磨杆柱设计方法,并提出了抽油杆柱扶正器配置方法,通过优化抽油杆柱组合、合理配置扶正器等措施来防止或减少抽油杆柱偏磨,有效保障了有杆抽油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杆泵 抽油杆 偏磨 管柱设计 扶正器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井网重组方法研究
16
作者 侯书扬 刁望庆 +1 位作者 张揆 伊莎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3年第7期103-105,162,共3页
为充分挖掘水驱储量潜力,实现油田持续稳产,通过剖析开发现状,评价现井网、层系注采适应性,进一步落实各区块储量潜力,明确挖潜方向,并结合区块开发实际,研究井网、层系模式优化调整的方式方法,探索高含水后期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新途径,... 为充分挖掘水驱储量潜力,实现油田持续稳产,通过剖析开发现状,评价现井网、层系注采适应性,进一步落实各区块储量潜力,明确挖潜方向,并结合区块开发实际,研究井网、层系模式优化调整的方式方法,探索高含水后期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新途径,最大限度提高油田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井网 层系 剩余油潜力
下载PDF
压裂水平井裂缝与井筒成任意角度时的产能预测模型 被引量:23
17
作者 王立军 张晓红 +2 位作者 马宁 路宗满 蔡萍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75,共3页
通常采用裂缝与水平井垂直时的产能公式预测低渗透油田压裂水平井产量,而对于裂缝与水平井成任意角度时的产量预测并没有针对性的计算公式,若采用垂直裂缝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公式则使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结果偏差较大。为了使压裂水平井... 通常采用裂缝与水平井垂直时的产能公式预测低渗透油田压裂水平井产量,而对于裂缝与水平井成任意角度时的产量预测并没有针对性的计算公式,若采用垂直裂缝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公式则使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结果偏差较大。为了使压裂水平井产量的预测更加符合实际,综合考虑水平井压裂时的有效缝长及裂缝与水平井所成角度两方面的因素,引用了缝长因子,应用位势理论和叠加原理基本渗流理论,建立了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对S油田某一口水力压裂水平井的产量进行了预测,该井在2008年6月的产液量为4.2t/d,根据该模型预测的产液量为4.5t/d,相对误差为7.1%,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水力压裂 裂缝 产能预测
下载PDF
穿越多条裂缝水平井的井底压力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振宇 方亮 +1 位作者 安艳明 翟云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研究了水平井在穿越多条裂缝条件下的渗流规律。在假设各裂缝流量不相等的条件下,给出了地层及裂缝内的压力分布公式,在假设各裂缝流量相等的条件下,绘制了井底压力理论曲线。理论曲线表现出3个流动时期的流动特点,即,早期裂缝线性流,... 研究了水平井在穿越多条裂缝条件下的渗流规律。在假设各裂缝流量不相等的条件下,给出了地层及裂缝内的压力分布公式,在假设各裂缝流量相等的条件下,绘制了井底压力理论曲线。理论曲线表现出3个流动时期的流动特点,即,早期裂缝线性流,地层向裂缝和裂缝向井筒的不稳定流和系统趋向于平衡的稳定流,同时表明了裂缝长度和间距对压力的影响。研究还表明,穿越多条裂缝的水平井在早期的井底压力特征与垂直裂缝直井的情况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水平井 井底压力 渗流 低渗透油田
下载PDF
稠油油田开发中后期储层非均质性评价与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施尚明 房晓萌 +2 位作者 关帅 马艳平 甘宁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5期627-630,共4页
井楼油田一区核三段Ⅲ油组经过多年的蒸汽吞吐开发,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储层非均质性导致剩余油呈现总体分散但局部富集的特点,文中得用SPSS因子分析法,确定了用于描述储层质量及几何形态的关键参数,在此基础上引入储层综合评价参数... 井楼油田一区核三段Ⅲ油组经过多年的蒸汽吞吐开发,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储层非均质性导致剩余油呈现总体分散但局部富集的特点,文中得用SPSS因子分析法,确定了用于描述储层质量及几何形态的关键参数,在此基础上引入储层综合评价参数,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综合、定量描述,揭示了储层非均质性对油田开发的影响。研究表明,针对评价指数超过0.6的层位进行封堵,控制其汽窜影响,能有效启动潜力层;评价指数为0.3~0.7的区域具有较好的地质条件,水淹程度较低,是剩余油进一步挖潜的主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评价指数 剩余油 井楼油田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后关键储层特征参数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凤兰 李子豪 +2 位作者 李国桥 宋兆杰 侯吉瑞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7-164,共8页
确定三元复合驱对储层关键物性特征参数变化的影响程度是保证三元复合驱应用效果的重要前提。利用岩芯驱替及原子力显微镜探测等实验,对大庆油田某区块三元复合驱前后岩芯润湿性、敏感性、孔隙度与渗透率等物性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系统... 确定三元复合驱对储层关键物性特征参数变化的影响程度是保证三元复合驱应用效果的重要前提。利用岩芯驱替及原子力显微镜探测等实验,对大庆油田某区块三元复合驱前后岩芯润湿性、敏感性、孔隙度与渗透率等物性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相对渗透率测定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后储层岩石润湿性会发生改变,亲油性储层岩芯可反转为亲水润湿性;敏感性实验表明,三元复合体系对储层不同敏感性造成不同影响,主要表现在驱后水敏性增加但速敏性、酸敏性、碱敏性等有所降低。对储层孔渗统计分析表明,三元复合驱后岩芯孔隙度和渗透率绝对值均有所增加,且二者相关性较好;结合原子力显微镜对岩芯微观孔隙结构的观测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孔渗改善的相关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润湿性 敏感性 孔隙度 渗透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