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某构造富钾卤水成因及分析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淑彬 徐廷谅 +1 位作者 徐恩孝 肖成文 《中国井矿盐》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26,共4页
川西某构造雷四段所产富钾卤水,综合品质居全国地下卤水之冠,为发生了高度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复合型富钾硼卤水。文章就富钾卤水成因及分布规律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关键词 富钾卤水 成因 分布规律 资源开发
下载PDF
洛带气田上沙溪庙组沉积相与天然气富集的砂体类型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亮国 何鲤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3年第2期19-28,共10页
为了在洛带气田上沙溪庙组气藏达到增储上产的目的,本项研究采用钻井、测井、岩芯综合研究与三维地震资料桥式联结的方法,得出油气富集的砂体类型是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及水下河道砂体。并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一致性,将前述砂体延展到全区,... 为了在洛带气田上沙溪庙组气藏达到增储上产的目的,本项研究采用钻井、测井、岩芯综合研究与三维地震资料桥式联结的方法,得出油气富集的砂体类型是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及水下河道砂体。并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一致性,将前述砂体延展到全区,进而提出了勘探方向及选层选区建议,对该区油气勘探开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带气田 上沙溪庙组 沉积相 天然气富集 砂体类型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初探川西地区岩性圈闭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凯歌 何志国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3年第2期12-19,共8页
岩性圈闭是一种重要的非构造圈闭,广泛分布于川西地区浅、中地层,是今后的勘探重点之一。本文通过对川西岩性圈闭特征、形成机理、成藏机制的研究,指出了沉积作用是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其形态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带的展布,在多期次的构造运... 岩性圈闭是一种重要的非构造圈闭,广泛分布于川西地区浅、中地层,是今后的勘探重点之一。本文通过对川西岩性圈闭特征、形成机理、成藏机制的研究,指出了沉积作用是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其形态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带的展布,在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和复杂的地层沉积、成岩演化过程中,岩性圈闭也必须配置上一定的岩相条件、古今构造、裂缝等才能富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西部 岩性圈闭 油气勘探 沉积作用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中段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易识别含气砂体地震响应特征
4
作者 王传忠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3年第2期36-42,共7页
本区自印支期以来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沉积厚度为西厚东薄。储层沉积微相主要为:河道、河口坝、远砂坝等沉积微相。测井信息反映储层具有二高三低特征,即高声波、相对高电阻、低自然伽玛、低中子、低密度。当地层中含气时,将使地震剖... 本区自印支期以来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沉积厚度为西厚东薄。储层沉积微相主要为:河道、河口坝、远砂坝等沉积微相。测井信息反映储层具有二高三低特征,即高声波、相对高电阻、低自然伽玛、低中子、低密度。当地层中含气时,将使地震剖面上反射波的振幅、频率、相位、极性、速度以及波阻抗等参数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多年的勘探实践表明,川西坳陷中段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易于识别的含气地震响应特征主要有两种:“低波阻抗、低频率、强波谷、强波峰”模式和“低波阻抗、中频率、中强波谷、强波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西部 坳陷 侏罗系 上统蓬莱镇组 含气砂体层 地震响应
下载PDF
绵阳市永兴—吴家坝地区蓬莱镇组油气勘探前景评估
5
作者 何志国 杨凯歌 陈忠富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3年第3期43-48,共6页
充分利用该区地震普查、详查资料及少量钻井、化探资料,研究蓬莱镇组的地质、构造、沉积环境及生储盖组合条件,并与邻区勘探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绵阳永兴—吴家坝地区蓬莱镇组油气成藏条件配置良好,具备形成中—小型气... 充分利用该区地震普查、详查资料及少量钻井、化探资料,研究蓬莱镇组的地质、构造、沉积环境及生储盖组合条件,并与邻区勘探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绵阳永兴—吴家坝地区蓬莱镇组油气成藏条件配置良好,具备形成中—小型气藏的潜力,是一值得勘探的重点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阳市 蓬莱镇组 油气勘探 油气资源评价 气藏 成藏条件
下载PDF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控制因素及储层类型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黎平 陈景山 王振宇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3年第1期37-42,共6页
多种成因类型优质储层的广泛发育是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奥陶系油气勘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大量现场岩心观察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 ,从沉积相、构造作用、白云化作用和溶蚀作用四个方面对本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形... 多种成因类型优质储层的广泛发育是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奥陶系油气勘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大量现场岩心观察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 ,从沉积相、构造作用、白云化作用和溶蚀作用四个方面对本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进行了阐述 ,并在此基础上对本区奥陶系储层的类型进行了分类。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对本地区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对其它地区碳酸盐岩地层的油气勘探亦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地区 奥陶系 碳酸盐岩 储层形成 控制因素 储层类型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川西坳陷沙溪庙组气藏成藏主控因素探讨 被引量:15
7
作者 邓莉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5期26-28,共3页
川西坳陷金马、聚源、新场、马井侏罗系沙溪庙组气藏属于远源次生气藏 ,均为构造岩性叠合型。其油气成藏既具有共同点 ,又存在差异。油气富集的高部位多在古、今构造叠合处。研究认为 ,成藏的主控因素为 :①低势区控制油气运移的方向 ;... 川西坳陷金马、聚源、新场、马井侏罗系沙溪庙组气藏属于远源次生气藏 ,均为构造岩性叠合型。其油气成藏既具有共同点 ,又存在差异。油气富集的高部位多在古、今构造叠合处。研究认为 ,成藏的主控因素为 :①低势区控制油气运移的方向 ;②有利岩相带是油气储集空间和气藏规模的必要条件 ;③圈闭的有效性及裂缝发育程度是气井高产的关键 ;④封盖保存条件是油气存在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沙溪庙组气藏 成藏模式 地质条件 油气运移
下载PDF
对中坝须二段气藏圈闭分析的思考 被引量:20
8
作者 安凤山 王信 叶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12,共5页
拥有压降法储量 10 0× 10 8m3 的中坝须二段气藏发现于 1972年 ,虽然地质研究在勘探初期提出过该气藏为印支期古构造圈闭的认识 ,但随后在整个勘探开发进程中 ,圈闭被视为构造或断封圈闭。笔者通过圈闭分析认为 ,中坝须二段气藏为... 拥有压降法储量 10 0× 10 8m3 的中坝须二段气藏发现于 1972年 ,虽然地质研究在勘探初期提出过该气藏为印支期古构造圈闭的认识 ,但随后在整个勘探开发进程中 ,圈闭被视为构造或断封圈闭。笔者通过圈闭分析认为 ,中坝须二段气藏为古构造—成岩圈闭 ,成藏关键时刻是晚侏罗世早期。随着油气对燕山期古构造的充注 ,成岩作用出现差异 ,胶结和充填作用在含油气部位受到抑制甚至停顿 ,而在气水过渡带以外则持续进行 ,大量碳酸盐胶结物使岩石孔渗性急剧降低 ,形成沿古构造边界的环状致密岩带 ,进而封堵已聚集的油气 ,展现了古构造基础上的成岩圈闭特征。统计表明 ,中坝须二段气藏勘探成功率为 5 3% ,工业气井集中于古今构造叠合部位的相对高孔渗带 ,圈闭以外的钻井 ,即使构造位置高 ,也基本失利。因此认为 ,聚集期古构造是形成油气藏的最佳部位 ,由于差异成岩作用将油气“冻结”定位 ,故晚期构造的改造调整作用有限。进而提出 ,圈闭分析是成藏研究的基础 ,为提高气井命中率 ,在勘探布井工作中 ,圈闭分析应列为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坝须二段气藏 圈闭分析 气田勘探 古构造圈闭 环状致密岩带 差异成岩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