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0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稠油多元热流体吞吐工艺研究及现场试验 被引量:180
1
作者 唐晓旭 马跃 孙永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5-188,共4页
为突破海上稠油热采技术瓶颈,开展了多元热流体吞吐工艺研究,改造了多元热流体设备和热采井井口设备、改进了井筒隔热工艺、优化了多元热流体注采参数。该工艺已在渤海南堡35-2油田成功进行了现场试验,增产效果显著,从而为稠油热采技术... 为突破海上稠油热采技术瓶颈,开展了多元热流体吞吐工艺研究,改造了多元热流体设备和热采井井口设备、改进了井筒隔热工艺、优化了多元热流体注采参数。该工艺已在渤海南堡35-2油田成功进行了现场试验,增产效果显著,从而为稠油热采技术在我国海上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稠油 多元热流体 吞吐工艺 现场试验
下载PDF
渤海海域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形成条件与成藏特征 被引量:153
2
作者 徐长贵 于海波 +1 位作者 王军 刘晓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38,共14页
深入分析渤中凹陷天然气资源基础、低潜山圈闭形成机制、优质储集层控制因素和天然气保存条件,总结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的形成条件与成藏特征。研究表明,渤中凹陷多套巨厚的腐殖-腐泥型烃源岩在高演化阶段大量生气是大型气田形成的物... 深入分析渤中凹陷天然气资源基础、低潜山圈闭形成机制、优质储集层控制因素和天然气保存条件,总结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的形成条件与成藏特征。研究表明,渤中凹陷多套巨厚的腐殖-腐泥型烃源岩在高演化阶段大量生气是大型气田形成的物质基础,印支期以来多期次构造演化形成了大规模的深埋低潜山圈闭,郯庐断裂活动形成了多类型储集层,潜山太古界变质岩和古近系孔店组砂砾岩是本区优质储集层。巨厚的超压湖相泥岩与较弱的新构造运动配置形成了良好的保存条件。渤中19-6气田属于大型特高含凝析油凝析气藏,天然气成因类型为腐殖-腐泥气和干酪根降解气,具有气层厚度大、气柱高度大、成藏过程先油后气的特征,潜山为块状气藏,孔店组砂砾岩为层状气藏,气藏具有超压源岩多途径强充注、多套常压—弱超压储集层汇聚、厚层超压泥岩盖层保存、天然气超晚期快速成藏的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渤中19-6气田 凝析气 低潜山 变质岩储集层 成藏特征 太古界
下载PDF
渤海油田稠油油藏开发现状和技术发展方向 被引量:150
3
作者 郭太现 苏彦春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30,35,共6页
总结了渤海油田稠油资源特点,对目前主要开发方式及开采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不同类型稠油油藏开发所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所应对的措施对策和技术发展方向,对今后高效开发渤海油田稠油油藏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渤海油田稠油 开发现状技术发展方向
下载PDF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综述 被引量:143
4
作者 霍凤财 迟金 +3 位作者 黄梓健 任璐 孙勤江 陈建玲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18年第6期639-647,共9页
为提高机器人路径规划的搜索速度,缩短搜索时间,总结归纳移动机器人在路径规划问题上的算法及其特点。首先回顾移动机器人发展历史,并对路径规划技术进行概述;其次对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进行分类总结,并从移动机器人对环境掌握情况的角... 为提高机器人路径规划的搜索速度,缩短搜索时间,总结归纳移动机器人在路径规划问题上的算法及其特点。首先回顾移动机器人发展历史,并对路径规划技术进行概述;其次对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进行分类总结,并从移动机器人对环境掌握情况的角度出发,将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分成全局规划和局部规划两类,然后对全局规划和局部规划的相关算法进行综述,同时对相关算法发展现状及优缺点进行总结。最后指出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在改进算法、混合算法、多机器人协作、复杂环境以及多维环境下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路径规划 全局路径规划 局部路径规划
下载PDF
环渤中地区新构造运动期断裂活动与油气成藏关系 被引量:129
5
作者 周心怀 牛成民 滕长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9-475,482,共8页
环渤中地区是渤海海域重要的含油气区,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期断裂活动对油气的输导与保存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断裂活动速率法,通过分析主干断裂沿其走向活动性的变化以及区带内不同活动速率断裂的搭配,综合研究了环渤中地区断裂的活动性... 环渤中地区是渤海海域重要的含油气区,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期断裂活动对油气的输导与保存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断裂活动速率法,通过分析主干断裂沿其走向活动性的变化以及区带内不同活动速率断裂的搭配,综合研究了环渤中地区断裂的活动性与油气聚集保存之间的关系,并从溢出点的位置、断裂输导与保存活动速率的界定、断距与区域性盖层厚度关系对其控藏机制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环渤中地区新近系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中等或微弱活动断裂附近(活动速率小于25m/Ma);而强烈活动断裂(活动速率大于25m/Ma)主要起垂向输导作用,难以形成浅层的油气聚集,只有在其活动相对微弱的部位才可以使油气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断层活动速率 油气成藏 环渤中地区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源-汇时空耦合控砂原理:基本思想、概念体系及控砂模式 被引量:128
6
作者 徐长贵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21,共12页
以渤海海域为例,首次尝试将从"源"到"汇"的研究思路应用到断陷湖盆沉积体系研究中来,提出将沉积物从剥蚀到搬运、堆积的整个沉积动力学过程看成一个完整的源-汇系统来探讨砂岩的富集机理。在复杂的陆相断陷盆地,一... 以渤海海域为例,首次尝试将从"源"到"汇"的研究思路应用到断陷湖盆沉积体系研究中来,提出将沉积物从剥蚀到搬运、堆积的整个沉积动力学过程看成一个完整的源-汇系统来探讨砂岩的富集机理。在复杂的陆相断陷盆地,一个砂岩富集区常常都对应一个完整的源-汇时空耦合系统。源-汇时空耦合体系包括有效物源体系、高效汇聚体系和基准面转换体系,其中有效物源体系包括显性物源体系和隐蔽性物源体系,隐蔽性物源体系包含时间上的隐蔽性物源体系和空间上的隐蔽性物源体系,识别隐蔽性物源体系对陆相断陷盆地储层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效汇聚体系由输砂通道、坡折带、碎屑物质的可容纳空间共同构成;基准面转换体系主要控制了一个层序内砂体发育的时期。渤海海域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了盆缘断裂墙角式源-汇体系、盆缘断裂走向斜坡式源-汇体系、盆缘断裂相向消减式源-汇体系、盆缘断裂沟谷式源-汇体系、盆缘走滑断裂源-汇体系、凸起轴向源-汇体系及缓坡沟谷式源-汇体系等7种常见的源-汇时空耦合控砂模式;勘探实践证明,在源-汇时空耦合控砂体系这一认识指导下,大大提高了渤海古近系储层预测成功率,为推动渤海古近系勘探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对其他类似盆地沉积体系分析和储层预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探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对其他类似盆地沉积体系分析和储层预测具
下载PDF
渤海海域新生代盆地中的郯庐断裂带构造 被引量:123
7
作者 漆家福 邓荣敬 +1 位作者 周心怀 张克鑫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9-29,共11页
郯庐断裂带从渤海海域新生代盆地东部边缘穿过,在盆地新生代盖层中主要表现为NNE向的右旋走滑断裂带,切割了控制古近纪盆地形成的NE-NNE向伸展断层.近年来的油气勘探成果表明,郯庐断裂带新生代构造活动对渤海海域的油气藏分布有直接或... 郯庐断裂带从渤海海域新生代盆地东部边缘穿过,在盆地新生代盖层中主要表现为NNE向的右旋走滑断裂带,切割了控制古近纪盆地形成的NE-NNE向伸展断层.近年来的油气勘探成果表明,郯庐断裂带新生代构造活动对渤海海域的油气藏分布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为深断裂带的一部分,渤海海域新生代盆地中的郯庐断裂带的主要活动时期为渐新世以后,对渤海海域盆地渐新世以来的构造演化有明显的影响.然而郯庐深断裂带在晚中生代就已经存在,渤海海域古近纪裂陷盆地的形成利用了先存的郯庐断裂带中的构造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构造 伸展构造 郯庐断裂带 渤海湾盆地
原文传递
渤海海域深层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大型凝析气田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6
8
作者 薛永安 李慧勇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共9页
渤海湾盆地是我国东部典型的油型盆地,已发现天然气田储量规模较小。近几年渤海油田通过勘探研究思路转变和地质认识创新,在渤中凹陷西南部渤中19-6构造深层太古界变质岩潜山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通过重新认识凹陷生排烃能力,提出... 渤海湾盆地是我国东部典型的油型盆地,已发现天然气田储量规模较小。近几年渤海油田通过勘探研究思路转变和地质认识创新,在渤中凹陷西南部渤中19-6构造深层太古界变质岩潜山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通过重新认识凹陷生排烃能力,提出渤中凹陷巨大生气潜力是大型凝析气田形成的基础;完善深层优质盖层"被子"封闭模式,提出区域性稳定分布的高压异常泥岩控制大型天然气田的形成;明确变质岩储层成因机理,提出构造-风化作用主导下的裂缝型储层形成机制,运用地球物理多属性融合技术实现了优质裂缝型储层预测;提出渤中19-6构造区具有"优质烃源岩深埋生气、变质岩潜山多期构造运动控储、厚层超压泥岩‘被子’控制油气汇聚运移和保存"的天然气成藏模式。这些创新成果指导了渤中19-6构造大型凝析气田的发现,实现了渤海海域天然气勘探的领域性突破,所取得的理论认识突破和勘探实践经验对于推动渤海湾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渤中凹陷 天然气勘探 变质岩潜山 渤中19-6凝析气田 成藏模式 地质认识创新
下载PDF
成像测井资料在裂缝和地应力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0
9
作者 黄继新 彭仕宓 +1 位作者 王小军 肖昆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69,共5页
对岩心分析与成像测井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裂缝识别和参数定量计算,建立起应用成像测井资料进行地应力分析的方法。并通过该方法确定了准噶尔盆地二叠系地层的水平地应力方向。对后期水平应力对高角度缝的改造作用的研究表明,后期... 对岩心分析与成像测井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裂缝识别和参数定量计算,建立起应用成像测井资料进行地应力分析的方法。并通过该方法确定了准噶尔盆地二叠系地层的水平地应力方向。对后期水平应力对高角度缝的改造作用的研究表明,后期最大水平地应力的方向为近东—西向,与裂缝的走向一致。后期水平应力对高角度裂缝有改造作用。当高角度缝的走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的方向一致时,后期水平应力对原生裂缝有保持作用;反之,具有破坏和闭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测井 裂缝识别 裂缝参数计算 水平应力 地应力
下载PDF
古地貌分析在渤海古近系储集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4
10
作者 徐长贵 赖维成 +2 位作者 薛永安 于水 程建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56,共4页
近几年来,渤海海域新近系勘探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古近系中深层勘探没有获得大的突破,关键原因之一在于中深层储集层预测困难。古近纪的古地貌作为层序发育的背景,不仅对层序的发育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对沉积体系成因及其展布同样也有... 近几年来,渤海海域新近系勘探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古近系中深层勘探没有获得大的突破,关键原因之一在于中深层储集层预测困难。古近纪的古地貌作为层序发育的背景,不仅对层序的发育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对沉积体系成因及其展布同样也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古地貌分析是准确预测中深部储集层的关键和基础。阐述渤海海域古沟谷和古构造坡折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并以渤海海域两个区块为例,分别阐述了古沟谷即残留可容纳空间和古坡折理论在渤海古近系储集层预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古沟谷 构造坡折 残留可容纳空间 储集层预测 古近系 渤海海域
下载PDF
渤中凹陷深层渤中19-6构造大型凝析气田的发现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105
11
作者 施和生 王清斌 +4 位作者 王军 刘晓健 冯冲 郝轶伟 潘文静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45,共10页
渤海海域渤中凹陷深层具有大型天然气田形成的良好地质条件,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是渤海湾盆地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天然气田,储量超千亿立方米。利用大量岩心、薄片、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对渤中19-6构造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 渤海海域渤中凹陷深层具有大型天然气田形成的良好地质条件,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是渤海湾盆地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天然气田,储量超千亿立方米。利用大量岩心、薄片、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对渤中19-6构造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渤中凹陷深层具有巨大的生气潜力,是大型凝析气田形成的物质基础;区域性稳定分布的东营组和沙河街组巨厚超压泥岩为大型凝析气田的保存提供了良好的封盖条件;首次在渤海湾盆地古近系孔店组发现巨厚裂缝—孔隙型砂砾岩储层,突破了在凹陷区深部寻找厚层砂砾岩储层的禁区,大大拓展了古近系油气勘探领域;通过对太古宇深埋变质岩潜山优质储层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提出多期次动力破碎作用使潜山内幕发育大规模裂缝体系和动力破碎带,是变质岩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这些认识指导了渤中19-6构造大型凝析气田的发现,实现了渤海海域天然气勘探的突破,对渤海湾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渤中凹陷 渤中19-6凝析气田 砂砾岩 变质岩 天然气勘探
下载PDF
渤海海域渤中19-6构造带深层潜山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97
12
作者 侯明才 曹海洋 +6 位作者 李慧勇 陈安清 韦阿娟 陈扬 王粤川 周雪威 叶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44,共12页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部的渤中19-6深层潜山构造带是新近勘探发现的特大型含油气区,该区的储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储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为此,基于对钻井岩心、井壁岩心、岩石薄片的观察和描述,结合区域构造...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部的渤中19-6深层潜山构造带是新近勘探发现的特大型含油气区,该区的储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储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为此,基于对钻井岩心、井壁岩心、岩石薄片的观察和描述,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录井及测井等资料,对该区潜山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等进行分析,探讨控制储层发育的内在因素,研究储层展布规律。结果表明:(1)渤中19-6构造带深层潜山储层是由太古界潜山变质花岗岩主体及上覆的古近系古新统—始新统孔店组砂砾岩组成的泛潜山储集系统,形成砂砾岩孔隙带+风化壳溶蚀裂缝带+内幕裂缝带的多层次储层结构,储层成因复杂、类型多样;(2)太古界变质花岗岩潜山储集体内部在垂向上可划分为风化壳、内幕裂缝带和致密带,具有孔隙型和裂缝型的双重特性;(3)潜山风化壳主要受到强烈的溶蚀淋滤作用叠加断裂作用的影响,形成裂缝—孔隙型储集空间,内幕裂缝带储层的发育规模与分布受控于3期裂缝的叠加作用,燕山期以来是潜山裂缝的主要发育时期;(4)孔店组砂砾岩为典型的筛积沉积,后期溶蚀作用为其主要的控制因素;(5)混合岩化作用及超临界流体隐爆作用对储层发育起到了建设性作用。结论认为,渤中19-6构造带发育砂砾岩+变质岩潜山储集系统的认识,有助于确定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目标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渤海海域 渤中19-6潜山构造带 太古代 深层变质花岗岩储层 古近纪 砂砾岩储层 溶蚀作用 构造裂缝
下载PDF
渤海变质岩潜山油藏储集层综合评价与裂缝表征 被引量:94
13
作者 童凯军 赵春明 +5 位作者 吕坐彬 张迎春 郑浩 许赛男 王建立 潘玲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63,共8页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对渤海JZ25-1S油田变质岩潜山油藏进行了储集层评价和裂缝表征研究。将JZ25-1S潜山储集层纵向上划分为风化壳、半风化壳和基岩3段以及裂缝-孔隙型、孔隙-裂缝型和微裂缝-致密型3种储集层,并利用原...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对渤海JZ25-1S油田变质岩潜山油藏进行了储集层评价和裂缝表征研究。将JZ25-1S潜山储集层纵向上划分为风化壳、半风化壳和基岩3段以及裂缝-孔隙型、孔隙-裂缝型和微裂缝-致密型3种储集层,并利用原油包裹体检测技术、区域地应力方向及声波全波列测井资料评价了裂缝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半风化壳储集层最为发育,孔隙-裂缝型储集层为主要产层,裂缝的主要走向与潜山主断层走向大致平行,以与现今最大地应力方向基本保持一致的晚期开启的倾斜裂缝最为有效。最后综合成像测井精细解释与生产实际应用,确定出定性-半定量的储集层划分标准,将潜山储集层划分为Ⅰ、Ⅱ、Ⅲ3个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潜山油藏 成像测井 储集层评价 裂缝有效性
下载PDF
渤海走滑转换带及其对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89
14
作者 徐长贵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48-1560,共13页
渤海海域郯庐走滑断裂带是重要的油气富集带,但是长期以来,该带对大中型油气田控制作用不明确.利用覆盖渤海郯庐断裂带的三维地震资料和400多口钻井资料对渤海海域走滑转换带特征及其与大中型油田形成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新... 渤海海域郯庐走滑断裂带是重要的油气富集带,但是长期以来,该带对大中型油气田控制作用不明确.利用覆盖渤海郯庐断裂带的三维地震资料和400多口钻井资料对渤海海域走滑转换带特征及其与大中型油田形成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新生代以来,渤海海域发育了多类型、多成因、多级次、多期次的走滑转换带;根据转换带在走滑断裂带中发育的位置,可以将渤海海域走滑转换带划分为断边转换带、断间转换、断梢转换带三大类,进一步根据断层的相互作用以及转换带的形态,可以将渤海海域转换带分为S型转换带、叠覆型转换带、双重型转换带、帚状转换带、叠瓦扇型转换带、共轭转换带以及复合转换带7种类型;根据局部应力状态可以分为增压型转换带和释压型转换带;根据转换带的规模,渤海海域走滑转换带可以分为一级转换带、二级转换带和三级转换带;增压型转换带控制了大型有效圈闭的发育、运移条件通畅等大中型油田基本成藏要素,进而控制了大中型油气田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增压型转换带 释压型转换带 大中型油田 渤海海域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沉积盆地“源-汇”系统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88
15
作者 徐长贵 杜晓峰 +1 位作者 徐伟 赵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共11页
近年来,"源-汇"研究已逐渐成为沉积学领域颇为关注的重要课题。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源-汇"系统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分析总结了沉积体系"源-汇"研究思路与多方法综合分析技术,并指出了"源-汇"系统... 近年来,"源-汇"研究已逐渐成为沉积学领域颇为关注的重要课题。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源-汇"系统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分析总结了沉积体系"源-汇"研究思路与多方法综合分析技术,并指出了"源-汇"系统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大陆边缘盆地沉积体系的"源-汇"研究集中于沉积事件的触发机制和沉积物的搬运过程,复杂陆相断陷盆地在储层预测方面创新形成了"源-汇"时空耦合控砂原理及相应的控砂模式。"源-汇"研究将多方法物源示踪分析应用于古源区恢复与古水系重建中。针对陆相断陷盆地局部物源背景下的"源-汇"系统,潜在剥蚀区的层序地层学精细研究恢复了隐伏物源区地质历史时期的真实面貌。"源-汇"系统要素的定量化表征与储层的定量预测正在逐步探索之中,建立从源到汇的定量响应关系是最终目的,而在"源-汇"系统定量化约束下的沉积过程模拟,为少井条件下储层预测提供了有力支持。重视物源体系研究、定量化储层预测、多学科、多方法融合、过程化与机制化研究,形成工业化应用标准是未来沉积体系"源-汇"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 物源示踪 时空耦合控砂原理 局部物源 定量化 沉积模拟 大陆边缘盆地 陆相断陷盆地
下载PDF
渤海海域新生代盆地结构与构造单元划分 被引量:84
16
作者 周心怀 余一欣 +2 位作者 汤良杰 吕丁友 王应斌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85-289,共5页
在对渤海海域13条区域地震剖面进行精细解释的基础上,解剖新生代盆地结构特征,确定构造单元划分标准,并进行一、二级构造单元划分。渤海海域不同地区新生代盆地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沉积地层时代和厚度也有所不同。根据地质结构和沉积地层... 在对渤海海域13条区域地震剖面进行精细解释的基础上,解剖新生代盆地结构特征,确定构造单元划分标准,并进行一、二级构造单元划分。渤海海域不同地区新生代盆地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沉积地层时代和厚度也有所不同。根据地质结构和沉积地层的差异,渤海海域可分为辽东湾坳陷(海域)、渤中坳陷、济阳坳陷(海域)、黄骅坳陷(海域)和埕宁隆起(海域)等5个一级构造单元,进一步可划分出二级构造单元35个,其中凸起13个、低凸起4个、凹陷18个。渤海海域新生代盆地地质结构的精细解剖和构造单元划分对优选有利油气勘探区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新生代盆地 盆地结构 构造单元
下载PDF
辽东湾辽东带中南部古近纪古地貌恢复和演化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 被引量:82
17
作者 加东辉 徐长贵 +5 位作者 杨波 杨香华 吴小红 周心怀 滕玉波 赖维成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5-166,共12页
采用井—震联合地层恢复法,对辽东湾辽东带中南部的古近纪进行了古地貌恢复。在此基础上拓宽了坡折带研究,将古地貌(包括古坡折带、古沟谷、古凸起等)纳入古物源供给系统的框架内探讨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分析表明:在构建完整物源... 采用井—震联合地层恢复法,对辽东湾辽东带中南部的古近纪进行了古地貌恢复。在此基础上拓宽了坡折带研究,将古地貌(包括古坡折带、古沟谷、古凸起等)纳入古物源供给系统的框架内探讨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分析表明:在构建完整物源供给系统的前提下,古地貌诸单元及其组合样式对沉积体系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不同级次的物源体系导致沉积体类型和规模存在差异;物源区沟谷的分布及其赋存时期制约着砂体的主要分布位置、时期及规模;坡折带样式决定砂体的类型、规模及分布;古地貌组合样式控制储集体的成因、富集位置和规模大小。因此,古地貌分析对储层的预测和识别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勘探实践证明,将其与常规储层预测方法联用,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辽东带中南部 古近纪 古地貌 物源供给系统 沉积体系 储层预测
下载PDF
渤海南部海域莱州湾凹陷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81
18
作者 牛成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4-431,共8页
莱州湾凹陷位于渤海南部海域,勘探程度较低,油气成藏特征复杂。在近期勘探获得亿吨级油气发现的基础上,通过凹陷构造特征分析,揭示莱州湾凹陷同时具有断陷和走滑反转的双重构造特点;根据断裂活动特点和强度,将凹陷内断层划分为3类,它们... 莱州湾凹陷位于渤海南部海域,勘探程度较低,油气成藏特征复杂。在近期勘探获得亿吨级油气发现的基础上,通过凹陷构造特征分析,揭示莱州湾凹陷同时具有断陷和走滑反转的双重构造特点;根据断裂活动特点和强度,将凹陷内断层划分为3类,它们分别对凹陷格局形成、沉积体系与输导系统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并将莱州湾凹陷演化进一步划分为3个阶段:孔店组(Ek)至沙河街组三段(Es3)的早期断陷、沙河街组一、二段(Es1+2)至东营组(Ed)的中期走滑和晚期活化阶段(新近纪以来)。构造演化对凹陷内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构造演化控制了各种类型圈闭的形成;控制了凹陷沉积充填、沉降中心迁移以及烃源岩形成演化;另外,由于晚期强烈的构造和火山活动,对莱州湾凹陷的晚期成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中心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莱州湾凹陷 渤海海域
下载PDF
渤海海域S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河流相复合砂体叠置样式分析 被引量:80
19
作者 胡光义 陈飞 +5 位作者 范廷恩 孙立春 赵春明 高云峰 王晖 宋来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6-592,共7页
河流相砂体是我国陆相盆地最主要的油气储集层之一,随着90年代渤海海域浅层河流相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使得河流相储层成为当前海上油田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野外露头、现代沉积和岩芯以及钻测井等资料,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 河流相砂体是我国陆相盆地最主要的油气储集层之一,随着90年代渤海海域浅层河流相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使得河流相储层成为当前海上油田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野外露头、现代沉积和岩芯以及钻测井等资料,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在精细的层序地层格架基础上,分析S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明下段河流相层序格架和砂体结构的沉积特征,总结砂体的发育规模特征。建立河流相砂体的沉积模式,将明下段划分为38个五级层序、13个四级层序和4个三级层序;在层序格架内把河流相砂体叠置样式划分为3种类型共7类样式,分别为堆叠型、侧叠型和孤立型,和紧密接触侧叠型、疏散接触侧叠型、离散接触侧叠型、下切侵蚀河道孤立型、决口扇孤立型、孤立河道和堆叠构型7类样式。河流相砂体叠置样式的建立推动了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复合砂体 叠置样式 明化镇组 渤海S油田
下载PDF
渤海海域新生代断裂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75
20
作者 余一欣 周心怀 +3 位作者 徐长贵 吕丁友 魏刚 王桂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3-279,共7页
断裂是渤海海域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之一,利用地震剖面解释和构造编图成果,对渤海海域新生代断裂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渤海海域主要发育伸展断裂和走滑断裂,局部地区发育反转断裂。在平面上主要呈NE,NW和近EW向展布,其中NE向... 断裂是渤海海域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之一,利用地震剖面解释和构造编图成果,对渤海海域新生代断裂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渤海海域主要发育伸展断裂和走滑断裂,局部地区发育反转断裂。在平面上主要呈NE,NW和近EW向展布,其中NE向断裂多属于郯庐走滑断裂带的组成部分,在剖面上表现出花状构造特征。NW向断裂主要与张家口-蓬莱走滑断裂带有关,并与NE向断裂发生了相互剪切作用,共同构成了渤海地区新构造期的共轭剪切破裂系统。近EW向断裂可分为两类:大型近EW向断裂带多构成南部地区凸起和凹陷的分界断裂,经历了早期伸展和晚期走滑作用的叠加,在剖面上多表现为铲式主干正断层和浅层走滑分支断层相组合的似花状特征;浅层密集发育的小型近EW向断裂多是受郯庐断裂带走滑作用影响而形成的派生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机制 伸展断裂 走滑断裂 新生代 渤海海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