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5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226
1
作者 朱伟林 张功成 高乐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共9页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新生代盆地都经历了早第三纪裂谷断陷阶段和晚第三纪裂后沉降阶段,但各盆地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分成拉分型和伸展型两大类,其中伸展型又可分成断陷型和断坳叠加型两亚类。烃源岩主要有湖相泥岩、海陆过渡相泥岩和海...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新生代盆地都经历了早第三纪裂谷断陷阶段和晚第三纪裂后沉降阶段,但各盆地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分成拉分型和伸展型两大类,其中伸展型又可分成断陷型和断坳叠加型两亚类。烃源岩主要有湖相泥岩、海陆过渡相泥岩和海相泥岩。储集层包括海相砂岩、生物礁和陆相砂岩。该区生储盖组合主要包括陆生海储型、陆生陆储型和海生海储型。二级构造带包括隆(凸)起带披覆构造、凹陷陡坡断裂构造带、凹内断裂构造带、凹内底辟构造带、缓坡带以及隆起带生物礁等,各个盆地优势油气二级构造带各具特色。勘探领域包括已证实富生烃凹陷的精细勘探、新区勘探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南海北部地区油气分布受富生烃凹(洼)陷控制,已证实的富烃凹陷仍有很大潜力,是近期勘探的重点;高温高压地区的天然气勘探、深水区勘探是下一步储量增长的接替区。积极开辟和探索新区、新领域是中国南海地区勘探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储层的高温高压、低孔低渗,低阻油层和非烃气的识别,以及特殊地质条件下地球物理资料的采集处理是勘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油气地质特征 成藏模式 勘探潜力 深水区勘探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地热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19
2
作者 米立军 袁玉松 +3 位作者 张功成 胡圣标 何丽娟 杨树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2,共6页
对392个地温梯度数据和234个大地热流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南海北部深水区地温梯度为2.94~5.22℃/hm,平均为3.91±0.74℃/hm;大地热流值为24.2~121mW/m2,平均为77.5±14.8mW/m2。南海北部地区现今地温场具"热盆"属性... 对392个地温梯度数据和234个大地热流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南海北部深水区地温梯度为2.94~5.22℃/hm,平均为3.91±0.74℃/hm;大地热流值为24.2~121mW/m2,平均为77.5±14.8mW/m2。南海北部地区现今地温场具"热盆"属性,且深水区比浅水区更"热"。大地热流总体变化趋势为:从陆架到陆坡(从北到南)逐渐增高,且增高趋势与地壳减薄趋势一致,同时,平面上存在显著的局部异常点。新生代岩石圈拉张减薄以及新构造运动引发的岩浆、断裂活动是南海北部深水区具"热盆"特征的根本原因,南北向岩石圈减薄程度控制了大地热流总体变化趋势,新构造运动引发的岩浆与断裂活动则是局部热流异常形成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水区 地温梯度 大地热流值 岩石圈 岩浆活动 断裂活动
下载PDF
深水浅层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试采技术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113
3
作者 周守为 陈伟 +2 位作者 李清平 周建良 施和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共8页
基于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样储层具有埋深浅、无致密盖层、非成岩、弱胶结、易于碎化等特点,提出了针对深水浅层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试采方案,其核心思想是将深水浅层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矿体通过机械破碎流化转移到密闭的... 基于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样储层具有埋深浅、无致密盖层、非成岩、弱胶结、易于碎化等特点,提出了针对深水浅层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试采方案,其核心思想是将深水浅层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矿体通过机械破碎流化转移到密闭的气、液、固多相举升管道内,利用举升过程中海水温度升高、静水压力降低的自然规律使水合物逐步气化,变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分解过程的不可控为可控,实现深水浅层天然气水合物安全试采;其工程实施策略为目标勘探确定井位、随钻测井证实水合物层位、钻探取样及分析作为试采实施依据,即在钻探取样获取岩心后确定水合物有效层位,依托深水工程勘察船、采用无隔水管钻杆钻进至水合物层后固井并建立井口,采用自主的井下喷射工艺使含水合物沉积物在举升过程中自然分解,利用密度差实现部分砂回填,其余气、液、固流化物返回地面测试流程,经过高效分离、气体储集、放喷等技术实现快速点火测试。2017年5月,中国海油在南海北部荔湾3站位依托深水工程勘察船"海洋石油708",利用完全自主研制技术、工艺和装备,在水深1 310 m、水合物矿体埋深117~196 m处,在全球首次成功实施海洋浅层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试采作业,标志着我国已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上取得历史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浅层 非成岩 天然气水合物 固态流化 试采方案 试采作业
下载PDF
渤中凹陷深层渤中19-6构造大型凝析气田的发现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105
4
作者 施和生 王清斌 +4 位作者 王军 刘晓健 冯冲 郝轶伟 潘文静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45,共10页
渤海海域渤中凹陷深层具有大型天然气田形成的良好地质条件,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是渤海湾盆地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天然气田,储量超千亿立方米。利用大量岩心、薄片、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对渤中19-6构造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 渤海海域渤中凹陷深层具有大型天然气田形成的良好地质条件,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是渤海湾盆地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天然气田,储量超千亿立方米。利用大量岩心、薄片、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对渤中19-6构造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渤中凹陷深层具有巨大的生气潜力,是大型凝析气田形成的物质基础;区域性稳定分布的东营组和沙河街组巨厚超压泥岩为大型凝析气田的保存提供了良好的封盖条件;首次在渤海湾盆地古近系孔店组发现巨厚裂缝—孔隙型砂砾岩储层,突破了在凹陷区深部寻找厚层砂砾岩储层的禁区,大大拓展了古近系油气勘探领域;通过对太古宇深埋变质岩潜山优质储层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提出多期次动力破碎作用使潜山内幕发育大规模裂缝体系和动力破碎带,是变质岩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这些认识指导了渤中19-6构造大型凝析气田的发现,实现了渤海海域天然气勘探的突破,对渤海湾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渤中凹陷 渤中19-6凝析气田 砂砾岩 变质岩 天然气勘探
下载PDF
储层预测的地震属性优选技术研究 被引量:74
5
作者 鲍祥生 尹成 +2 位作者 赵伟 张金淼 刘志斌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1期28-33,共6页
地震属性分析的关键是地震属性的优选问题。目前主要用来优选属性的方法有4种,即①专家经验法;②数学理论法;③专家经验与数学理论结合法;④正演模拟确定法。其中,数学理论法具有灵活性强、工作量低、效率较高等优点,是目前进行属性... 地震属性分析的关键是地震属性的优选问题。目前主要用来优选属性的方法有4种,即①专家经验法;②数学理论法;③专家经验与数学理论结合法;④正演模拟确定法。其中,数学理论法具有灵活性强、工作量低、效率较高等优点,是目前进行属性优选的主流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学理论的地震属性优选方法。该属性优选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选择有效性大的属性;然后选择符合率大的属性,并对有效性大的属性和符合率大的属性进行交集运算,获得灵敏属性;最后对灵敏属性进行压缩处理,得到用来进行储层预测的属性。给出了各类属性的选择方法和原则,并用检验井对预测效果进行了误差分析。将该方法应用于绥中36-1油田某一储层的含油气性预测,并与单纯利用有效性或符合率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和检验井验证结果均表明,该方法的预测效果好,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分析 地震属性的优选 有效性 符合率 压缩处理
下载PDF
全球深水盆地群分布格局与油气特征 被引量:75
6
作者 张功成 米立军 +2 位作者 屈红军 冯杨伟 范玉海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9-378,共10页
全球深水盆地呈"两横两竖"格局分布。"两竖"是指近南北走向的滨大西洋深水盆地群和滨西太平洋深水盆地群:前者包括巴西东部陆缘深水区7大盆地、墨西哥湾深水盆地、西非陆缘深水区11个盆地、挪威中部陆架以及北海盆... 全球深水盆地呈"两横两竖"格局分布。"两竖"是指近南北走向的滨大西洋深水盆地群和滨西太平洋深水盆地群:前者包括巴西东部陆缘深水区7大盆地、墨西哥湾深水盆地、西非陆缘深水区11个盆地、挪威中部陆架以及北海盆地等;后者主要包括日本海盆地、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吉普斯兰盆地等。"两横"是指近东西走向的新特提斯构造域深水盆地群与环北极深水盆地群:前者包括澳大利亚西北陆架深水区4大盆地、孟加拉湾、阿拉伯湾等;后者包括巴伦支海盆地、喀拉海盆地、拉普捷夫海盆地等。深水盆地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俯冲边缘、陆—陆碰撞边缘、弧—陆碰撞边缘、转换边缘、大陆裂谷等威尔逊板块旋回的所有阶段,但以被动大陆边缘为主。滨大西洋与特提斯构造域盆地群分别受中生代以来地球东西向伸展与南北向聚敛双重因素控制。全球已发现深水油、气呈"一横一竖"分布格局,油主要分布在南北走向的滨大西洋深水盆地群,天然气主要分布在近东西走向的新特提斯构造域盆地群,二者分别受"南湖北海南北向断陷群"与"东西向海陆过渡断陷群"影响。全球深水油气勘探存在4个新领域,包括盐下和超深水区等深层新领域,以及环北极深水盆地群和滨西太平洋深水盆地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盆地 两竖两横 大西洋 新特提斯构造域 新领域
下载PDF
中国海油近期国内勘探进展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66
7
作者 谢玉洪 高阳东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30,共11页
近两年,中国海油为实现海上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大力提升国内海上勘探投入力度,积极探索新区新领域,在三大领域取得了重要勘探突破。通过深化渤海湾海域大型气田成藏条件研究,持续攻关深层钻井和地震采集处理关键技术,实现了渤海湾盆地... 近两年,中国海油为实现海上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大力提升国内海上勘探投入力度,积极探索新区新领域,在三大领域取得了重要勘探突破。通过深化渤海湾海域大型气田成藏条件研究,持续攻关深层钻井和地震采集处理关键技术,实现了渤海湾盆地潜山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通过对琼东南深水区松南—宝岛凹陷资源潜力和成藏条件研究,转变勘探方向和勘探层系,获得了我国首个深水潜山天然气勘探突破。通过改善资料品质、加深基础研究,实现了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的勘探突破。中国海油在今后一段时期将继续大力提升勘探投入力度,持续攻关深层、深水、高温高压勘探领域,探索潜在富生烃凹陷,不断拓展勘探领域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油 渤海湾 潜山 深水 高温高压 领域 突破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运动及其意义 被引量:64
8
作者 施和生 杜家元 +5 位作者 梅廉夫 张向涛 郝世豪 刘培 邓棚 张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7-461,共15页
惠州运动指发生在珠江口盆地中始新世早、晚文昌期(距今43 Ma)之间的构造运动。基于地震、测井、地质、钻井等资料,综合运用断裂特征分析、剥蚀厚度恢复、岩浆作用统计、区域构造动力学比对等方法,揭示惠州运动的特征、属性及动力学机... 惠州运动指发生在珠江口盆地中始新世早、晚文昌期(距今43 Ma)之间的构造运动。基于地震、测井、地质、钻井等资料,综合运用断裂特征分析、剥蚀厚度恢复、岩浆作用统计、区域构造动力学比对等方法,揭示惠州运动的特征、属性及动力学机制。惠州运动主要表现为裂陷作用的南北转变和沿断裂走向的迁移、基底隆升、岩浆底辟以及地层剥蚀等。研究认为惠州运动是珠江口盆地周缘板块相互作用和岩石圈减薄过程的综合反映,特别是与岩石圈由初始张裂到快速减薄的变化、以及印度—欧亚大陆开始硬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的变化有紧密的动力学成因联系。惠州运动对珠江口盆地古近系富生烃凹陷和烃源岩发育、沉积体系和深部优质储集层形成、油气成藏等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州运动 油气成藏 始新世 古近系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近源晚期优势成藏模式 被引量:60
9
作者 彭文绪 孙和风 +2 位作者 张如才 余宏忠 张新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0-518,共9页
黄河口凹陷是渤海南部海域一个富生烃凹陷,已经发现的油气藏具有中-浅埋深(1200~1800m)、原油密度中等、产能高(新近系最高455.3m3/d)等特点。油气成藏以近源垂向运移为主,主要成藏时间为5.1Ma以来,主力油层明显受层序控制,油层主要分... 黄河口凹陷是渤海南部海域一个富生烃凹陷,已经发现的油气藏具有中-浅埋深(1200~1800m)、原油密度中等、产能高(新近系最高455.3m3/d)等特点。油气成藏以近源垂向运移为主,主要成藏时间为5.1Ma以来,主力油层明显受层序控制,油层主要分布于最大湖泛面以下,成藏模式可以归纳为"近源晚期优势"。5年来(2004—2008年),该凹陷勘探地质成功率为85%,平均单井发现三级石油地质储量713×104m3,至2008年已经钻探近100口探井。在20世纪80—90年代初发现渤中25-1/S、渤中34-2/4、渤中28-1和渤中26-2等油田的基础上,近几年相继发现了渤中34-1、渤中28-2S、渤中29-4、渤中26-3等中、浅层中型油气田,形成了渤海南部海域油气发现的新高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油气 晚期成藏 黄河口凹陷 渤海海域
下载PDF
中国煤储层渗透率主控因素和煤层气开发对策 被引量:50
10
作者 康永尚 孙良忠 +5 位作者 张兵 顾娇杨 叶建平 姜杉钰 王金 毛得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01-1418,共18页
我国煤储层渗透率比美国煤储层渗透率低1~2个数量级,低渗透率是制约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煤储层渗透率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煤储层的渗透率主要受煤体结构、宏观裂隙以及割理/裂隙系统充填状况和现今... 我国煤储层渗透率比美国煤储层渗透率低1~2个数量级,低渗透率是制约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煤储层渗透率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煤储层的渗透率主要受煤体结构、宏观裂隙以及割理/裂隙系统充填状况和现今地应力等因素的控制,适度构造变形产生的碎裂煤中因宏观裂隙发育导致其渗透率高于原生结构煤的渗透率,但强烈构造变形形成的碎粒煤和糜棱煤则使渗透率降低;割理/裂隙系统矿物充填和高应力不利于渗透率保存。在不同地区,控制煤储层渗透率的关键因素不同,针对性对策是煤层气开发的关键:针对复杂煤体结构,在压裂井层优选时要在煤体结构测井解释的基础上考虑避开糜棱煤;针对我国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层割理/裂隙普遍以方解石充填为主的煤储层低渗透成因,建议探索和开发酸化压裂一体化储层增透技术;针对高应力和地应力类型在垂向上的转换,在压前搞清应力强度和类型的基础上,控制水力压裂隙高度以避免沟通煤层围岩含水层;针对煤储层的应力敏感性和高应力状态,建议采用逐级降压制度,以提高单井的累计产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渗透率 煤阶 煤体结构 割理/裂隙 地应力 开发对策
下载PDF
低铬X65管线钢CO2腐蚀产物膜的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49
11
作者 孙建波 柳伟 +4 位作者 常炜 张忠铧 李忠涛 于湉 路民旭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90,共7页
利用高温高压CO_2腐蚀模拟实验以及ESEM,EDS,XPS和SEM等分析技术,研究了4种不同含Cr量的X65管线钢的腐蚀速率、腐蚀形态和腐蚀产物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含Cr量高的钢平均腐蚀速率小,无Cr和含1%Cr的钢的腐蚀形态为局部腐蚀,含3%和5%Cr的... 利用高温高压CO_2腐蚀模拟实验以及ESEM,EDS,XPS和SEM等分析技术,研究了4种不同含Cr量的X65管线钢的腐蚀速率、腐蚀形态和腐蚀产物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含Cr量高的钢平均腐蚀速率小,无Cr和含1%Cr的钢的腐蚀形态为局部腐蚀,含3%和5%Cr的钢的腐蚀形态为全面腐蚀.在高温高压CO_2腐蚀环境中,含Cr钢的腐蚀产物膜为FeCO_3和Cr(OH)_3竞争沉积形成的多层结构,其中1Cr-X65和3Cr-X65的腐蚀膜具有3层结构,5Cr-X65的腐蚀膜是双层结构.Cr在腐蚀产物膜层中出现局部富集,远高于基体中的Cr含量.高含Cr量使腐蚀产物膜中的Cr(OH)_3含量高,并提高了腐蚀膜的保护性能,从而引起腐蚀形态发生转变,腐蚀速率降低.FeCO_3和Cr(OH)_3共沉积层膜对低铬钢的抗CO_2腐蚀性能具有关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铬X65钢 腐蚀产物膜 腐蚀速率 腐蚀形态 CO2腐蚀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新领域勘探重大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43
12
作者 田立新 施和生 +3 位作者 刘杰 张向涛 刘军 代一丁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30,共9页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是南海东部石油工业的摇篮,也是珠江口盆地(东部)最早取得中深层古近系油气突破的地区。近10年惠州凹陷勘探遭遇瓶颈,为了寻找新的大中型油气田,开展研讨和加强石油地质条件再评价工作。通过转变思路,坚定“老油区新...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是南海东部石油工业的摇篮,也是珠江口盆地(东部)最早取得中深层古近系油气突破的地区。近10年惠州凹陷勘探遭遇瓶颈,为了寻找新的大中型油气田,开展研讨和加强石油地质条件再评价工作。通过转变思路,坚定“老油区新作为”的勘探信心,提出“立足富洼、聚焦古近系—古潜山、拓展新领域”的勘探理念;加强研究攻关,提出富油洼陷找气新认识,惠州26洼湖相混合型母质“油气兼生,晚期快速生气”,具有较大天然气资源潜力;提出环惠州26洼“古近系—古潜山”圈闭群具有“近源强势供烃、立体网状输导”成藏模式,是勘探转型、新领域突破的首选区带。近期该区带惠州26-6“古近系—古潜山”大中型油气田勘探突破证实了高成熟富油洼陷找气新方向,揭开了惠州凹陷“古近系—古潜山”勘探新篇章,极大拓展了珠江口盆地(东部)古潜山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州凹陷 大中型油气田 勘探转型 富油洼陷找气 “古近系—古潜山”新领域突破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对深水钻采的潜在风险及对应性措施 被引量:43
13
作者 白玉湖 李清平 +1 位作者 周建良 刘莹辉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21,共5页
随着深水油气田开发的不断深入,钻遇天然气水合物几乎成了深水油气钻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而且一些矿场实践已经证明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潜在风险。较为系统地从理论上和现场实践方面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对油气钻采(如井控、钻井液性能... 随着深水油气田开发的不断深入,钻遇天然气水合物几乎成了深水油气钻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而且一些矿场实践已经证明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潜在风险。较为系统地从理论上和现场实践方面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对油气钻采(如井控、钻井液性能、井壁稳定和固井等)存在的潜在风险,并提出了对应性措施。分析了在水合物区域钻进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以期为未来在水合物区域进行油气钻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钻井 开采 风险分析 预防措施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13.8Ma陆架边缘三角洲与陆坡深水扇的“源汇”关系 被引量:42
14
作者 祝彦贺 朱伟林 +1 位作者 徐强 吴景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827-3834,共8页
揭示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浅海陆架与深水陆坡之间的沉积响应关系,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对陆架三角洲、上陆坡复合水道和陆坡重力流沉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海平面变化、陆架多级坡折演化、陆源碎屑供给强度以及陆架海洋水... 揭示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浅海陆架与深水陆坡之间的沉积响应关系,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对陆架三角洲、上陆坡复合水道和陆坡重力流沉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海平面变化、陆架多级坡折演化、陆源碎屑供给强度以及陆架海洋水动力作用等四大因素控制着陆架陆坡体系的发育;珠江口盆地中新统韩江组13.8 Ma形成的界面为三级层序界面,该时期低位域晚期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带主体分布在白云凹陷北坡的陆架坡折处,随着物源供给,前缘带不断进积,陆架向陆坡方向生长,在多级坡折、坡度变化以及沉积物自身重力影响下,前缘带沉积物由牵引流搬运向重力流搬运转化,在陆坡复合水道搬运通道的作用下向白云凹陷深水区内再沉积,形成低位域晚期多坡度控制的滑塌体、碎屑流浊流深水扇沉积,构成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特殊的陆架陆坡"源汇"响应系统;该沉积响应具有短暂性、突发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韩江组 陆架边缘三角洲 陆坡深水扇 “源汇”响应关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发育特征 被引量:36
15
作者 吴时国 袁圣强 +2 位作者 董冬冬 米立军 张功成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基于近些年南海北部深水区采集的地震资料,对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发育特点进行分析、对比和研究,认为西沙隆起地区发育典型的生物礁,具有丘状反射、强振幅、中频、中连和杂乱地震相,发现琼东南盆地北礁地区在中新世梅山组也有似... 基于近些年南海北部深水区采集的地震资料,对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发育特点进行分析、对比和研究,认为西沙隆起地区发育典型的生物礁,具有丘状反射、强振幅、中频、中连和杂乱地震相,发现琼东南盆地北礁地区在中新世梅山组也有似礁相发育。通过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层序地层学分析,认为生物礁在中新世梅山组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发育。从对北礁地区典型生物礁剖面进行的波阻抗反演来看,其与LH11-1生物礁油田的波阻非常相似,波阻抗值为8×106—9×106kg/(m2·s)。古地理分析认为,中新世西沙隆起区与北礁地区处于滨、浅海沉积环境,梅山组时期的陆缘碎屑供给量比较少,适于生物礁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水区 生物礁 层序
下载PDF
中国海上风电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被引量:39
16
作者 李志川 胡鹏 +5 位作者 马佳星 高敏 黄海龙 刘小燕 齐磊 孙兆恒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9-236,共8页
海上风电是我国清洁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能源转型和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国风资源的分布与储量、海上风电总体概况、风机发展现状、中国沿海主要省份海上风电基础类型、水深与离岸距离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海上风电是我国清洁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能源转型和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国风资源的分布与储量、海上风电总体概况、风机发展现状、中国沿海主要省份海上风电基础类型、水深与离岸距离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对中国海上风电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中国海上风电机组将持续大型化,预计到2025年,中国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将达到13~17 MW,2030年达到20 MW;半直驱技术可以同时实现风电机组“大兆瓦、小体积”的目标,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技术;由近浅海到深远海,由固定式基础到浮式基础将是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结果可为中国海上风能资源的有效利用及未来风电场选址、设计、建造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机组容量 基础结构 水深 离岸距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地质认识创新与深水领域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 被引量:39
17
作者 施和生 杨计海 +2 位作者 张迎朝 甘军 杨金海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1-698,共8页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是南海北部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区带之一,也是大中型气田储量持续增长的主战场.在上中新统中央峡谷L17大气田等发现后,类似中央峡谷气田的浅层目标日益减少,深水勘探面临转型,新的大中型气田领域研究、勘探迫在眉睫.近5年...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是南海北部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区带之一,也是大中型气田储量持续增长的主战场.在上中新统中央峡谷L17大气田等发现后,类似中央峡谷气田的浅层目标日益减少,深水勘探面临转型,新的大中型气田领域研究、勘探迫在眉睫.近5年来,通过思路创新、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强盆地区域构造、石油地质条件研究,深化凹陷生烃和油气优势运聚区带规律认识,引领深水勘探转型.研究表明,处于琼东南盆地东部超深水区的松南低凸起中生界潜山及古近系圈闭群具备“多凹环抱、大型输导脊侧向运移及厚层深海泥岩封盖”的优势运聚成藏条件,资源潜力大,是勘探转型、新领域突破的首选方向.近期该区带的天然气勘探突破证实了中生界潜山天然气新领域,拉开了深水区潜山千亿立方米气田发现的序幕,也极大拓展了南海西部海域特提斯构造域中生界潜山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深水 大中型气田 勘探转型 中生界潜山 新领域突破
下载PDF
凸起及其倾没端——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大中型油气田有利勘探方向 被引量:40
18
作者 张功成 米立军 +3 位作者 吴景富 沈怀磊 杨东升 宋双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60-368,共9页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存在陵南低凸起、松南低凸起和北礁凸起,其上及其倾没端圈闭非常发育,这些(低)凸起被长昌凹陷、松南-宝岛凹陷、乐东-陵水凹陷、华光凹陷和北礁凹陷包围,呈典型的凹间凸构造格局。深水区烃源岩主要是下渐新统崖城组,其...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存在陵南低凸起、松南低凸起和北礁凸起,其上及其倾没端圈闭非常发育,这些(低)凸起被长昌凹陷、松南-宝岛凹陷、乐东-陵水凹陷、华光凹陷和北礁凹陷包围,呈典型的凹间凸构造格局。深水区烃源岩主要是下渐新统崖城组,其次是上渐新统陵水组和始新统,沉积相-岩性类型主要是潮坪和泻湖相暗色泥岩、煤层、碳质泥岩,中深湖相和浅海相泥岩,具"早期生油、晚期生气"特征。深水区北部的长昌凹陷、松南-宝岛凹陷和乐东-陵水凹陷南侧缓坡带古近系输导体发育好,其上覆新近系岩性以半深海相泥岩为主,断裂不发育且地层超压,凹陷内生成的油气主要沿古近系输导层侧向向松南低凸起、陵南低凸起聚集;深水区南部的华光凹陷和北礁凹陷结构均呈南断北超,凹陷内生成的油气也主要向松南低凸起、陵南低凸起运移。因此,松南低凸起、陵南低凸起及其倾没端为周缘凹陷所生成油气汇聚的主要方向,是深水区寻找大中型油气田最有利的成藏单元和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深水区 烃源岩 输导体 凸起及其倾没端 大中型油气田 勘探方向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裂陷期构造及演化特征 被引量:40
19
作者 张智武 刘志峰 +2 位作者 张功成 赵志刚 徐建永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期6-10,172,共5页
北部湾盆地经历了古近纪裂陷阶段和新近纪张裂后热沉降阶段,其中裂陷期是盆地内各凹陷形成的主要时期,亦为断裂最为活跃的时期。裂陷期内,由于控凹断裂活动的差异性,使得北部湾盆地在不同时期沉降中心有所不同,各凹陷在裂陷期所沉积的... 北部湾盆地经历了古近纪裂陷阶段和新近纪张裂后热沉降阶段,其中裂陷期是盆地内各凹陷形成的主要时期,亦为断裂最为活跃的时期。裂陷期内,由于控凹断裂活动的差异性,使得北部湾盆地在不同时期沉降中心有所不同,各凹陷在裂陷期所沉积的地层厚度差别较大,根据地层相对厚度关系,可将凹陷划分为厚长流薄流沙港型、厚流沙港型和厚涠洲薄流沙港型。北部湾盆地的断裂按走向可分为NE向、NEE向和近EW向3种类型,其中NE向断裂是盆地内最为重要的断裂,控制了盆地的沉积、局部构造形态及构造类型。北部湾盆地裂陷期的构造演化经历了古新世的初始断陷阶段、始新世的断陷鼎盛阶段、渐新世的断-坳转换阶段,不同阶段在区域构造应力场、断裂走向、形成的局部构造、沉积沉降中心展布、沉积充填特征等方面均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裂陷期 构造演化 控凹断裂 沉降中心
下载PDF
海底电缆地震技术优势及在中国近海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0
20
作者 王守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2,35,共5页
海上拖缆地震采集方式存在地震检波点位置不准、检波点鬼波对高频的陷波作用及三维地震是窄方位数据采集等问题,导致地震数据精度下降。而中国近海油气富集区往往是断层复杂、构造破碎、储层变化大、圈闭类型多的区域,其油气勘探开发需... 海上拖缆地震采集方式存在地震检波点位置不准、检波点鬼波对高频的陷波作用及三维地震是窄方位数据采集等问题,导致地震数据精度下降。而中国近海油气富集区往往是断层复杂、构造破碎、储层变化大、圈闭类型多的区域,其油气勘探开发需要高精度的地震资料,必须发挥海底电缆地震技术具有的观测点定位准确,可以消除电缆鬼波影响,方便地实施宽方位、多方位、全方位的地震数据采集等优势。应用效果表明,通过对中国近海海底电缆地震数据的有效处理,可以得到高精度的地震数据,从而满足油气富集区油气勘探开发的资料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电缆地震 技术优势 应用效果 中国近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