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D油田高倍数水驱油效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金宜 罗宪波 +3 位作者 刘英宪 刘宗宾 冯海潮 陈科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42-49,共8页
为探索介于热采开发界限的高孔高渗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在大液量提液冷采模式下的水驱油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以渤海辽东矿区LD油田样品为例,在实验流速分别为1.0、7.5、15.0 mL/min的情况下,开展了2000 PV高倍数水驱油效率的实验研究,同时结... 为探索介于热采开发界限的高孔高渗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在大液量提液冷采模式下的水驱油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以渤海辽东矿区LD油田样品为例,在实验流速分别为1.0、7.5、15.0 mL/min的情况下,开展了2000 PV高倍数水驱油效率的实验研究,同时结合压汞、X衍射全岩和气测渗透率等实验数据对提液方式进行优化,分析各因素对此类型稠油油藏提液后的水驱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观孔喉结构、填隙物体积分数、渗透率等储层地质特征差异对提液后的驱替特征具有较大影响,微观孔喉结构越差、填隙物体积分数越高、渗透率越低,高倍数水驱油效率越低;相比于直接提液方式,分步提液方式能取得更高的水驱油效率。对处于热采界限内的该类型稠油油藏进行水驱冷采开发,为避免造成前缘突进、降低微观波及,提液幅度控制在7.5倍为宜。实验结果可以有效指导该类型稠油油藏在矿场利用水平井规模化大幅提高生产井产液量进行剩余油挖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疏松砂岩 高倍数 水驱油效率 提液 特高含水
下载PDF
渤海石臼坨凸起沙河街组深埋藏混积岩成岩作用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齐玉民 章顺利 +1 位作者 吴家洋 吕正祥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69,共7页
渤海石臼坨凸起沙河街组发育一套湖相混积岩岩性段,呈现出良好的油气显示。利用显微岩石与矿物学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气液包裹体温度分析等方法技术,研究总结了渤海石臼坨凸起古近系沙河街组混积岩的成岩作... 渤海石臼坨凸起沙河街组发育一套湖相混积岩岩性段,呈现出良好的油气显示。利用显微岩石与矿物学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气液包裹体温度分析等方法技术,研究总结了渤海石臼坨凸起古近系沙河街组混积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特征。沙河街组混积岩储层主要为陆源碎屑质-碳酸盐混积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原生粒间孔和生物体腔孔,为高孔高渗储层。储层中发育的成岩作用主要有:①压实作用;②胶结作用,主要为颗粒包壳、孔隙衬垫与充填和交代白云石等自生白云石胶结作用,自生白云石具有典型的多期生长特征;③溶蚀作用,主要为陆源碎屑中的长石、岩屑等的溶蚀,其次是早期衬垫白云石的溶蚀。伴随成岩演化,储层孔隙度由初始的40%演变到现今的22%。早期孔隙衬垫白云石、长石溶蚀对古近系沙河街组混积岩中的有利储层发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混积岩 沙河街组 石臼坨凸起 渤海
下载PDF
疏松砂岩密闭取芯井新鲜样品和洗油样品相对渗透率曲线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金宜 陈丹磬 +3 位作者 周凤军 朱文森 信召玲 张旭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46,共8页
基于渤海某典型高孔高渗疏松砂岩稀油油藏密闭取岩心,对同一样品先后分别完成新鲜样品相渗实验和洗油样品相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中水淹层段样品在洗油后油水相渗曲线与新鲜状态下相渗曲线各关键参数均非常接近;未水淹层段样品在洗油... 基于渤海某典型高孔高渗疏松砂岩稀油油藏密闭取岩心,对同一样品先后分别完成新鲜样品相渗实验和洗油样品相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中水淹层段样品在洗油后油水相渗曲线与新鲜状态下相渗曲线各关键参数均非常接近;未水淹层段样品在洗油后状态下完成的油水相渗曲线与新鲜状态下相渗曲线相比,束缚水饱和度较高,残余油饱和度较低,两相区范围接近,最终驱油效率较高。未水淹层段岩心若采用洗油后的柱塞进行油水相渗实验,其结果将偏离真实储层渗流规律。根据水淹程度对油水相渗曲线影响的认识,重构了考虑水淹影响的"全寿命"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矿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考虑水淹影响的重构相渗曲线的模型,在相同采出程度下,其含水率更低;在相同含水率情况下,其采出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 密闭取芯井 水淹程度 油水相对渗透率
下载PDF
渤海河流相底水稠油油藏特高含水期极限驱油效率认识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金宜 何逸凡 +3 位作者 刘博伟 张运来 胡治华 洪鑫 《海洋石油》 CAS 2022年第4期24-30,共7页
围绕渤海底水稠油油藏在特高含水阶段剩余油挖潜机理认识不清、渗流特征认识不深的难点问题,以典型河流相Q油田主力砂体为例,开展不同类型储层样品在2000 PV高倍数水驱下的极限水驱油效率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经过2000 PV高倍数水... 围绕渤海底水稠油油藏在特高含水阶段剩余油挖潜机理认识不清、渗流特征认识不深的难点问题,以典型河流相Q油田主力砂体为例,开展不同类型储层样品在2000 PV高倍数水驱下的极限水驱油效率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经过2000 PV高倍数水驱后,稀油、普1类稠油和普2类稠油的极限驱油效率分别为76.5%、75.5%和72.5%。在相同的高倍数水驱条件下,稀油样品驱油效率在100 PV处出现拐点,普1类稠油样品在300 PV处出现拐点,普2类稠油样品驱油效率在1000 PV处出现拐点。地层原油黏度越大,拐点出现的时机越晚,揭示水驱至残余油状态的废弃时机越晚。普2类稠油样品在100~1000 PV的高倍数驱替过程中,单位PV数下驱油效率要高于稀油样品和普1类稠油样品,在2000 PV的高倍数水驱条件下驱油效率最终可高达72.5%。实验结论可为底水稠油特高含水期大液量提液挖潜提供机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极限驱油效率 剩余油挖潜 稠油油藏
下载PDF
五氯酚群落水平水生态风险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佟玉洁 聂云 丁侃 《口岸卫生控制》 2015年第2期31-35,共5页
本研究通过案例提出群落水平水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以初步筛选出对环境有高风险的污染物。首先依据逸度模型预测出五氯酚在水体的浓度为0.092μg/L,选择代表食物链关系的多物种以表示群落水平的生物效应,包括:初级生产者(藻类)、初级消费... 本研究通过案例提出群落水平水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以初步筛选出对环境有高风险的污染物。首先依据逸度模型预测出五氯酚在水体的浓度为0.092μg/L,选择代表食物链关系的多物种以表示群落水平的生物效应,包括:初级生产者(藻类)、初级消费者(浮游动物)和捕食者(鱼),应用欧盟评价因子风险评价方法计算风险商值为1.642,表明五氯酚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值为高风险。流行病学资料表明五氯酚对人体正常的内分泌功能有着一定的影响,应用健康风险度法评价五氯酚对人群的健康风险,人群超额危风险度分别为2.30×10-7/a,此风险是可接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价 健康风险评价 水生生态系统 五氯酚
下载PDF
N-(3-十八烷氧基-2-羟丙基)-N,N-二甲基甜菜碱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6
作者 方芳 陈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5-399,共5页
以正十八醇和表氯醇、二甲胺等合成N-(3-十八烷氧基-2-羟丙基)-N,N-二甲基甜菜碱(JHD-18),并对其表面活性以及与OP-10的复配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JHD-18在25℃的临界胶束浓度为500 mg/L,临界表面张力为28.94 mN/m,JHD-18与OP-10的... 以正十八醇和表氯醇、二甲胺等合成N-(3-十八烷氧基-2-羟丙基)-N,N-二甲基甜菜碱(JHD-18),并对其表面活性以及与OP-10的复配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JHD-18在25℃的临界胶束浓度为500 mg/L,临界表面张力为28.94 mN/m,JHD-18与OP-10的摩尔比为3∶7时表现出最佳的复配效果,该复配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为450 mg/L,临界表面张力为20.47 mN/m,并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超低(10-3mN/m)数量级。复配体系与地层水配伍性好,抗盐能力较强,当Ca2+浓度高达16000 mg/L时,该体系与原油仍可达到超低界面张力(10-3mN/m);在不同渗透率(0.32×10-3率3.14×10-3μm2)岩心的驱替实验中,水驱后注入0.3 PV、质量浓度为1500 mg/L的复配体系(JHD-18与OP-10的摩尔比为3∶7)最大可提高驱油效率15.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 临界胶束浓度 油水界面张力 复配体系
下载PDF
一种“安全环保自动化”重矿物前处理新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岩岩 王渝 +1 位作者 周富春 贺银军 《非常规油气》 2018年第4期34-37,共4页
为了提高重矿物分离质量及效率,改善实验人员的工作环境,采用一种"环保自动化"重矿物前处理新方法,利用中、高速螺旋桨机械转子对泥沙样品的快速抽打使泥沙松动、分散,再通过超声波震荡使泥沙分离,同时借助水循环将分离出的... 为了提高重矿物分离质量及效率,改善实验人员的工作环境,采用一种"环保自动化"重矿物前处理新方法,利用中、高速螺旋桨机械转子对泥沙样品的快速抽打使泥沙松动、分散,再通过超声波震荡使泥沙分离,同时借助水循环将分离出的泥质除去。新方法将处理2块样品的时间由800 min降至140min,较传统手工,重矿物分离效率提高了5倍,且解决了其轻矿物杂质含量高的弊端。此外,新方法采用凝固点相对较低且无毒的无机重液多钨酸钠(密度2.9g/cm3)来代替凝固点较高且毒性较大的三溴甲烷等重液(密度2.92g/cm3),提高了实验室环境质量,攻克了冬季因三溴甲烷凝固而无法作业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全自动泥沙分离仪 三溴甲烷 多钨酸钠
下载PDF
天然河水及底泥对NPEO的生物降解试验
8
作者 佟玉洁 刘炳光 丁侃 《盐业与化工》 CAS 2015年第8期14-18,共5页
为掌握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在自然环境的生物降解性,以进一步研究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文章模拟自然环境进行其在天然河水和底泥的生物降解性试验。用河水配制初始浓度为100 mg/L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溶液(水样1),同时加入底泥(500 mg/L... 为掌握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在自然环境的生物降解性,以进一步研究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文章模拟自然环境进行其在天然河水和底泥的生物降解性试验。用河水配制初始浓度为100 mg/L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溶液(水样1),同时加入底泥(500 mg/L)为水样2。用生物耗氧量法每天测定BOD,试验时间为10 d。结果为初始浓度100 mg/L的NPEO在河水和底泥的生物降解速率分别0.154 1 d-1和0.047 8 d-1,半衰期分别为4.50 d和14.50 d。同时,测定了水样溶解氧并绘制溶解氧日变化曲线,结果为河水溶解氧在1 d^10 d内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符合河水耗氧曲线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降解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生物降解速率 耗氧曲线
下载PDF
渤海西部海域某区块油田注水过程储层伤害机理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旭东 陈科 +2 位作者 何伟 张铜耀 陈毅雯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基于海上油田高效开发的理念,如何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降低储层伤害成为高效开发海上油田的关键。针对渤海油田某区块注水过程中注入压力偏高、地层欠注等问题,进行了储层敏感性分析,以及悬浮物、垢样的扫描电镜分析等。实验发现:储层具有... 基于海上油田高效开发的理念,如何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降低储层伤害成为高效开发海上油田的关键。针对渤海油田某区块注水过程中注入压力偏高、地层欠注等问题,进行了储层敏感性分析,以及悬浮物、垢样的扫描电镜分析等。实验发现:储层具有中等偏强的水敏伤害,黏土矿物蒙皂石以及伊/蒙间层不同程度地发生膨胀、分散,造成储层堵塞。注入水中的悬浮物含量高达16.7mg/L,严重超出平台标准要求;注入水中的颗粒粒径大约集中在30μm,容易造成储层堵塞。储层经过注水冲刷,孔喉中零星分布着大量的碳酸盐颗粒,使得储层渗透率降低。在明确了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伤害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加药方式、酸化等保护措施。施工后注水井井口注入压力下降了7MPa,日注水量增加了6倍,酸化解堵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西部海域 注水 伤害机理 酸化
下载PDF
二元复合体系组分对乳状液类型及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文祥 董雯婷 吴鹏 《当代化工》 CAS 2015年第12期2733-2735,共3页
试验模拟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及地层中原油形成乳状液条件,通过对室内模拟形成的乳状液。通过单一变量法改变形成乳状液所需的二元复合体系及原油的浓度,分别研究各变量对乳状液的稳定性及乳状液类型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形成乳状... 试验模拟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及地层中原油形成乳状液条件,通过对室内模拟形成的乳状液。通过单一变量法改变形成乳状液所需的二元复合体系及原油的浓度,分别研究各变量对乳状液的稳定性及乳状液类型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形成乳状液类型影响最大的是油水比。对于乳状液稳定性,O/W型乳状液中聚合物对乳状液体系稳定起到积极作用,活性剂浓度高于50 mg/L时起到消极作用;W/O型乳状液中聚合物不利于乳状液稳定性,活性剂随着浓度的增加对乳状液稳定性由消极作用转变为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类型 乳状液稳定性 二元复合体系
下载PDF
渤海油田凝析气藏相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旭东 唐磊 +2 位作者 李宝刚 张若冰 陆科洁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2016年第11期79-81,共3页
针对渤海油田凝析气藏的相态特征,采用流体组成分析、恒质膨胀和定容衰竭进行了实验研究,并采用实验结果对相图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渤海油田凝析气藏最大反凝析露点压力为43.50MPa,最大反凝析露点温度为344.51℃;临界压力为39.68M... 针对渤海油田凝析气藏的相态特征,采用流体组成分析、恒质膨胀和定容衰竭进行了实验研究,并采用实验结果对相图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渤海油田凝析气藏最大反凝析露点压力为43.50MPa,最大反凝析露点温度为344.51℃;临界压力为39.68MPa,临界温度为26.71℃;地层温度114.4℃处于临界温度和最大反凝析露点温度之间,属于富凝析气藏;地层压力为42.44MPa,近似等于露点压力,说明为饱和凝析气藏。相态研究为渤海油田凝析气藏开发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凝析气藏 相态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
下载PDF
乌干达油田注水配伍性及储层保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铜耀 陈科 +2 位作者 唐磊 何伟 张旭东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5年第4期82-86,共5页
本文针对乌干达某油田注水过程中注入压力上升较快、酸化施工频繁这一问题,在室内开展了储层粘土矿物、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含油污水以及悬浮物对岩心的损害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粘土矿物含量较高,其中高岭石含量为53.52%,伊/... 本文针对乌干达某油田注水过程中注入压力上升较快、酸化施工频繁这一问题,在室内开展了储层粘土矿物、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含油污水以及悬浮物对岩心的损害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粘土矿物含量较高,其中高岭石含量为53.52%,伊/蒙间层矿物含量为10.5%,粘土易水化膨胀造成注水压力偏高;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较差,注入水:地层水=6:4时,结垢量为115mg/L;质量浓度为2%的FP-6防膨剂的防膨率高达96.52%,质量浓度为30%的阻垢剂BHF-12A的阻垢率为96.2%。注入200PV含油量为20 mg/L的溶液对岩心的损害率高达46.88%;注入100PV粒径中值为5μm、浓度为11mg/L的悬浮物溶液对岩心的伤害率为28.83%。措施液驱替实验中,段塞式注入、连续式注入(120PV溶液)时对岩心伤害率分别为26.15%、14.49%,建议在施工过程中采取连续式驱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配伍性 储层保护 技术研究
下载PDF
渤海油田清污混注室内评价实验技术研究
13
作者 唐磊 《内江科技》 2016年第8期29-31,共3页
渤海油田开展清污混注工作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清污混注室内评价技术在油田增产、产出污水有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文对渤海油田清污混注室内评价技术作了简单的介绍,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储层特性研究、注入水水质研... 渤海油田开展清污混注工作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清污混注室内评价技术在油田增产、产出污水有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文对渤海油田清污混注室内评价技术作了简单的介绍,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储层特性研究、注入水水质研究、注人水与储层流体的配伍性研究、注人水与储层岩石的配伍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室内评价 储层岩石 储层流体 储层特性 地层水 配伍性 油田水 粘土矿物 孔喉
下载PDF
锦州9-3油田东区储层保护室内评价实验研究
14
作者 张旭东 唐磊 陆科洁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6年第14期68-71,共4页
本文主要从储层敏感性评价和钻井液对油气层伤害的角度出发,对锦州9-3油田东区储层保护的情况做以室内评价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储层特性研究、储层敏感性研究和钻井液评价,研究成果对锦州9-3油田储层保护工作提供对策,并为油田开发方... 本文主要从储层敏感性评价和钻井液对油气层伤害的角度出发,对锦州9-3油田东区储层保护的情况做以室内评价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储层特性研究、储层敏感性研究和钻井液评价,研究成果对锦州9-3油田储层保护工作提供对策,并为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写提供技术支持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保护 渗透率恢复 泥饼 配伍性
原文传递
一种低伤害增效压裂液体系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15
作者 张铜耀 陈科 何伟 《内江科技》 2015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前,我国大多数油气田在压裂施工时所采用的压裂液是水基胍胶压裂液体系。但是,由于胍胶价格的急剧上涨,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压裂施工的费用也大幅上升,而且现阶段,又没能研制出技术上成熟、而且价格上又为合理的胍胶替代品,胍胶体系仍不... 目前,我国大多数油气田在压裂施工时所采用的压裂液是水基胍胶压裂液体系。但是,由于胍胶价格的急剧上涨,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压裂施工的费用也大幅上升,而且现阶段,又没能研制出技术上成熟、而且价格上又为合理的胍胶替代品,胍胶体系仍不能被彻底取代。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从提高压裂液添加剂性能入手,研制出一种高效添加剂AM,降低压裂施工成本。室内对比评价实验发现加入添加剂AM的冻胶压裂液破胶后残渣含量得以有效降低,表面张力为23.15 mN/m,油水界面张力为0.362 mN/m,岩心伤害实验发现其伤害率仅为14.29%。在未影响冻胶性能的情况下,压裂液成本以及地层伤害得以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体系 压裂施工 压裂液添加剂 油水界面张力 岩心分析 交联体系 性能评价 地层伤害 黏土防膨剂 破胶机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组分协同效应分析
16
作者 唐磊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6年第4期20-23,共4页
本文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者浓度变化对界面张力、三元体系粘度、吸附量的影响规律和影响机理。研究表明,碱浓度的增加可以有效降低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随着碱浓度的不断增大,界面张力呈现出先增大后减... 本文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者浓度变化对界面张力、三元体系粘度、吸附量的影响规律和影响机理。研究表明,碱浓度的增加可以有效降低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随着碱浓度的不断增大,界面张力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碱浓度的增大,聚合物粘度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会使聚合物粘度不断增大,但两者对于溶液粘度的影响十分微小,基本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界面张力 粘度 吸附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