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水自然循环不稳定性起始点判定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栋梁 周涛 +1 位作者 李兵 黄彦平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57-1562,共6页
准确判定自然循环不稳定性起始点,对于超临界水堆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运用神经网络方法,对超临界水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起始点的判定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到了在不同管径、高度差和入口温度条件下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起始点的相关... 准确判定自然循环不稳定性起始点,对于超临界水堆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运用神经网络方法,对超临界水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起始点的判定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到了在不同管径、高度差和入口温度条件下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起始点的相关特征关系图。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高度差的增大,自然循环的峰值流量是增大的;随着管径的增大,自然循环的峰值流量也是增大的;随着入口温度的降低,自然循环的峰值流量是增大的;当入口温度较低时,随着管径的变小,稳定阈值的功率下降比较缓慢;当入口温度较高时,随着管径的变小,稳定阈值的功率下降非常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 自然循环 不稳定起始点 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超临界水自然循环特性影响参数研究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栋梁 周涛 +1 位作者 齐实 肖泽军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9-366,共8页
运用ANSYS平台下的CFX软件,对超临界水自然循环回路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出超临界水自然循环流量和换热系数随功率的变化趋势。在研究范围内,随着功率的增加,自然循环流量和换热系数先逐渐增大,然后达到一个最大循环流量和换热系数。... 运用ANSYS平台下的CFX软件,对超临界水自然循环回路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出超临界水自然循环流量和换热系数随功率的变化趋势。在研究范围内,随着功率的增加,自然循环流量和换热系数先逐渐增大,然后达到一个最大循环流量和换热系数。此后随着功率的继续增加,自然循环流量和换热系数将逐渐减小。流动换热进入密度波不稳定状态。在最大循环流量和换热系数附近时,加热器的出口温度接近拟临界温度点附近。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国内已有的实验结果的比较,两者对比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 自然循环 数值模拟 换热系数 不稳定性 密度波
下载PDF
超临界水在平行通道中不对称加热的计算分析
3
作者 马栋梁 周涛 黄彦平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8-895,共8页
超临界水在平行的加热通道中流动时,受到管道尺寸等参数的影响,在管道间的流动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如果这种差异较大时,则会使得在管道间这种流动的差异变得十分明显。通过对超临界水在平行通道中的流动计算研究,得出了在通道... 超临界水在平行的加热通道中流动时,受到管道尺寸等参数的影响,在管道间的流动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如果这种差异较大时,则会使得在管道间这种流动的差异变得十分明显。通过对超临界水在平行通道中的流动计算研究,得出了在通道间加热功率不对称时,管道间流动的差异变化规律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出口达到拟临界温度点之后,热阻力效应较为明显;在入口温度较高,入口的流速较低时,较热管道中流动受阻进而管道流量向较冷管道中转移的现象更容易出现;在系统压力较低时,平行管道中的流量重新分配现象更容易发生。通过平行通道间不对称加热的计算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不对称加热对流量重新分配影响的机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 平行通道 不对称加热 热阻力
下载PDF
超临界水自然循环流量信号降噪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马栋梁 周涛 +1 位作者 冯祥 黄彦平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5-160,共6页
当自然循环流量的时间序列信号存在噪声时,在计算分析时可能产生错误结论。为了避免错误的产生,在超临界水自然循环流动实验数据信号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各种不同的小波基函数,对实验流量信号进行信号去噪分析。通过指标计算对比分析,结... 当自然循环流量的时间序列信号存在噪声时,在计算分析时可能产生错误结论。为了避免错误的产生,在超临界水自然循环流动实验数据信号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各种不同的小波基函数,对实验流量信号进行信号去噪分析。通过指标计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Dmey小波基函数变换后的自然循环流量去噪信号值,其标准偏差和均方根误差(RMSE)最小、相关系数最大、信噪比较高。因此,Dmey小波基函数适用于超临界水自然循环流量实验数据的信号降噪分析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信号降噪 超临界水 小波基函数
原文传递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超临界水自然循环换热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娟 马栋梁 +2 位作者 周涛 齐实 肖泽军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3,共5页
在严重事故评价中,超临界水冷反应堆将充分利用自然循环的驱动力在循环中带走堆芯余热。影响超临界水换热系数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而定量地确定各个因素之间对换热系数的影响的大小,对于改善超临界水冷反应堆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 在严重事故评价中,超临界水冷反应堆将充分利用自然循环的驱动力在循环中带走堆芯余热。影响超临界水换热系数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而定量地确定各个因素之间对换热系数的影响的大小,对于改善超临界水冷反应堆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通过提取超临界水自然循环的实验数据点,选取加热段功率、管径、系统压力、入口温度、出口温度、出口壁温和系统循环流量等7个因素,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这些因素对换热系数的关联程度的大小。不同的分辨率对计算关联度的大小有较大影响。选取的分辨率越小时,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度区分的越大。通过超临界水自然循环换热系数的灰色关联度大小的分析,可以为换热系数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 超临界水 换热系数 分辨率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常压条件下的小口径浸没式蒸汽直接接触冷凝流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都宇 闫晓 +4 位作者 臧金光 张妍 胡强 张君毅 昝元锋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04-108,共5页
针对常压条件下的小口径浸没式蒸汽直接接触冷凝开展了试验,并针对流型开展了研究,试验工况范围为:喷嘴直径约10 mm,蒸汽质量流量为28~630 kg/(m2·s),池水温度为25℃~85℃。本文对小口径下浸没式直接接触冷凝的各流型特征进行了识... 针对常压条件下的小口径浸没式蒸汽直接接触冷凝开展了试验,并针对流型开展了研究,试验工况范围为:喷嘴直径约10 mm,蒸汽质量流量为28~630 kg/(m2·s),池水温度为25℃~85℃。本文对小口径下浸没式直接接触冷凝的各流型特征进行了识别,获得了包括嚓嘎、泡状振荡、短锥射流、半球形射流、常变射流、珠状射流、长锥射流和发散型射流等典型流型,对各典型的流型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各流型之间的转变机理进行了讨论,得出了影响流型形成和转变的主要因素是蒸汽质量流量、池水过冷度和蒸汽雷诺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没式 小口径 直接接触冷凝 流型
原文传递
基于机器学习的超临界水传热恶化判定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马栋梁 周涛 黄彦平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1-95,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超临界水堆的安全稳定性,避免超临界水传热恶化的发生,在已有的超临界水传热实验数据基础之上,利用几种主要的机器学习算法,对超临界水的实验参数状态点是否发生了传热恶化进行分类判断和预测精度分析。研究表明:随机森... 为了进一步提高超临界水堆的安全稳定性,避免超临界水传热恶化的发生,在已有的超临界水传热实验数据基础之上,利用几种主要的机器学习算法,对超临界水的实验参数状态点是否发生了传热恶化进行分类判断和预测精度分析。研究表明:随机森林算法对于测试数据的平均预测精度最高,达到了97.8%左右;K近邻(KNN)分类算法的平均预测精度最低,但是也达到了90%以上。同时对各种不同的影响参数对传热恶化的选取重要度的分析可知,与传热恶化判定关系最重要的参数是比焓,其次为传热系数;与传热恶化重要度选择关系最小的是管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 传热恶化 机器学习 随机森林 K近邻
原文传递
并联通道内超临界水流动不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臧金光 闫晓 黄彦平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2-76,共5页
超临界水的流动不稳定性特征研究是超临界水冷堆热工水力设计的重点,为进一步获得超临界水流动不稳定性发生的内部机理,采用系统分析程序RELAP5对已有实验本体进行建模,并基于已有超临界水不稳定性实验数据开展了计算方法的验证;系统研... 超临界水的流动不稳定性特征研究是超临界水冷堆热工水力设计的重点,为进一步获得超临界水流动不稳定性发生的内部机理,采用系统分析程序RELAP5对已有实验本体进行建模,并基于已有超临界水不稳定性实验数据开展了计算方法的验证;系统研究了并联通道内超临界水的流动不稳定性规律,并对比研究了超临界水与亚临界水的不稳定边界。结果表明,超临界水的流动不稳定界限功率随入口温度的增加存在变化拐点;相同入口温度下,随压力上升,不稳定界限功率增加,超临界水相比亚临界气-液两相流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无量纲准则数在超临界条件下具有适用性,超临界水不稳定性变化规律与亚临界水具有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 并联通道 密度波不稳定性 系统程序
原文传递
福清核电厂止回阀所在管线振动原因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1
9
作者 梁聪聪 宋明亮 曾小康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154-156,共3页
福清核电厂2号机组辅助蒸汽转换器(STR)疏水冷却器至除氧器在正常功率运行期间管线及阀门发生剧烈振动,管线的剧烈振动对核电厂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带来潜在的隐患。针对此管线振动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正常功率运行期间疏水量进行理... 福清核电厂2号机组辅助蒸汽转换器(STR)疏水冷却器至除氧器在正常功率运行期间管线及阀门发生剧烈振动,管线的剧烈振动对核电厂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带来潜在的隐患。针对此管线振动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正常功率运行期间疏水量进行理论分析,查找出分析管线剧烈振动的根本原因,并根据分析以及国内外振动处理经验制定了相应的专项处理措施,最终彻底消除了管线及阀门振动,使系统达到了安全可靠运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辅助蒸汽转换器(STR) 主给水除氧器 调节阀 旁路
原文传递
超临界流体密度波不稳定性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臧金光 李永亮 +2 位作者 曾小康 闫晓 黄彦平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09-112,共4页
超临界水的流动不稳定性是超临界水冷堆热工水力设计的重要准则之一。本文基于亚临界并联通道密度波不稳定性的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结合超临界流体二级相变的定义方式,提出用于超临界流体密度波不稳定性分析的理论方法。该方法经与试验... 超临界水的流动不稳定性是超临界水冷堆热工水力设计的重要准则之一。本文基于亚临界并联通道密度波不稳定性的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结合超临界流体二级相变的定义方式,提出用于超临界流体密度波不稳定性分析的理论方法。该方法经与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表明该方法的预测合理性;该方法可用于分析进出口阻力系数、入口温度、运行压力等参数对于不稳定边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纯增加进口阻力系数或降低出口阻力系数会增加系统稳定性;超临界条件相比亚临界条件更不容易发生流动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 密度波不稳定性 线性稳定性
原文传递
超临界水圆管传热实验的偏差敏感性分析
11
作者 臧金光 闫晓 +2 位作者 李永亮 黄志刚 黄彦平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17,共3页
从敏感性的角度分析超临界水在拟临界区特殊的物性变化对于壁温偏差的放大作用。首先以超临界传热公式为例讨论换热系数对热工参数的敏感性,然后以超临界圆管实验为例,讨论对称布置的热电偶测量到的壁温偏差在拟临界区的放大效果。分析... 从敏感性的角度分析超临界水在拟临界区特殊的物性变化对于壁温偏差的放大作用。首先以超临界传热公式为例讨论换热系数对热工参数的敏感性,然后以超临界圆管实验为例,讨论对称布置的热电偶测量到的壁温偏差在拟临界区的放大效果。分析表明:拟临界区的物性因素可能使圆管的周向均匀性特征不再满足,这是造成传热公式分散性的可能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传热 偏差 敏感性
原文传递
小型模块化超临界水冷堆研发
12
作者 臧金光 黄彦平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76,共5页
小型模块化超临界水冷堆(SCW-SMR)是超临界水冷堆(SCWR)与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的有机融合,可兼具二者的优势,既具有独立的市场需求,也为大型百万千瓦级超临界水冷堆的工程实践提供了基础。本文介绍了SCW-SMR的研发背景、国际主要研发... 小型模块化超临界水冷堆(SCW-SMR)是超临界水冷堆(SCWR)与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的有机融合,可兼具二者的优势,既具有独立的市场需求,也为大型百万千瓦级超临界水冷堆的工程实践提供了基础。本文介绍了SCW-SMR的研发背景、国际主要研发动态、技术特点和优势,提出了研发过程的一些思考,包括总体设计原则、主要设计要求、具体设计考虑和研发阶段建议,供后续研发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 超临界水冷堆(SCWR) 研发阶段 技术考虑
原文传递
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郗昭 熊万玉 +3 位作者 谢峰 宫厚军 卓文彬 李朋洲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共3页
利用三代核电非能动余热排出实验装置(ESPRIT),开展了华龙1号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PRS)自然循环特性实验。对PRS系统稳态特性实验研究和72 h长期自然循环特性的实验装置、实验工况和实验结果进行了介绍。实验结果表明,PRS系统和冷却器0.5... 利用三代核电非能动余热排出实验装置(ESPRIT),开展了华龙1号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PRS)自然循环特性实验。对PRS系统稳态特性实验研究和72 h长期自然循环特性的实验装置、实验工况和实验结果进行了介绍。实验结果表明,PRS系统和冷却器0.5%FP的设计能力是可以达到的,且系统还具有稳定带出0.8%FP堆芯热量的能力,PRS系统能够在无人员干预的条件下安全带出全厂断电事故发生后72 h堆芯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能动 余热排出系统 三代核电非能动余热排出实验装置 华龙1号
原文传递
矩形通道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娟 周涛 +2 位作者 齐实 马栋梁 肖泽军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55,共5页
分别对40×5 mm和40×10 mm矩形通道内自然循环不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自然循环流量随加热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系统流量与压差的周期是相同并且反相;在矩形通道内,边角位置及二次流的存在,矩形通道会使流体的扰动加强... 分别对40×5 mm和40×10 mm矩形通道内自然循环不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自然循环流量随加热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系统流量与压差的周期是相同并且反相;在矩形通道内,边角位置及二次流的存在,矩形通道会使流体的扰动加强,换热系数增加,特别是在饱和区域内,气泡与流体之间的扰动增强,容易形成搅拌流;5 mm通道与10 mm通道相比,由于其通道更窄阻力更大,在过冷区域更不容易形成稳定自然循环,且流动不稳定性的脉动更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循环 矩形通道 流动不稳定性 过冷沸腾
原文传递
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对叶片端壁综合传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祝培源 陶志 +2 位作者 姚韵嘉 宋立明 李军 《风机技术》 2019年第6期48-55,共8页
结合双控制型线端壁造型方法,建立了带有槽缝射流和非轴对称端壁造型的燃气透平叶片端壁的数值研究模型。在验证数值方法正确性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非轴对称端壁设计对叶片端壁综合传热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非轴对称端壁造... 结合双控制型线端壁造型方法,建立了带有槽缝射流和非轴对称端壁造型的燃气透平叶片端壁的数值研究模型。在验证数值方法正确性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非轴对称端壁设计对叶片端壁综合传热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非轴对称端壁造型会对所研究的大转折角叶片的二次流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叶栅通道前部造型会降低槽缝射流对端壁前部的气膜冷却作用,而叶栅通道后部的端壁造型能够有效提高整个端壁的气膜冷却作用。对传热特性而言,在叶栅通道前部进行端壁造型能够有效降低通道前部的端壁传热强度,在端壁后部造型可以减小通道中后部的端壁传热强度。综合考虑冷却和传热特性,在叶栅通道后部进行非轴对称端壁造型能够有效提高端壁的综合传热性能,降低热负荷,更加有利于叶片端壁的热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轴对称端壁 槽缝射流 气膜冷却 端壁传热
下载PDF
窄矩形通道自然循环流动停滞与临界热流密度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盛程 周涛 +2 位作者 张蕾 肖泽军 黄彦平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75,共11页
在华北电力大学自然循环实验室进行了自然循环条件下窄矩形通道内的临界热流密度(CHF)实验,对实验中出现的流动停滞及传热恶化现象进行了观察。提出自然循环饱和沸腾条件下,窄矩形通道内的流动停滞-传热恶化发生机理。即自然循环流量漂... 在华北电力大学自然循环实验室进行了自然循环条件下窄矩形通道内的临界热流密度(CHF)实验,对实验中出现的流动停滞及传热恶化现象进行了观察。提出自然循环饱和沸腾条件下,窄矩形通道内的流动停滞-传热恶化发生机理。即自然循环流量漂移发生后会产生流型变迁不稳定,继而造成流量的持续波动,并导致停滞现象,从而使出口附近的液膜层在一定的热流密度下被完全蒸发并引起CHF现象。而窄矩形通道内,由于受间隙尺寸的限制,蒸汽流对加热面上的液膜层产生挤压作用,加热面上液膜层厚度因此会变得较薄,在较小的加热量下便能发生传热恶化。基于机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模型。引入了考虑窄通道间隙尺寸效应的无量纲约束数Nconf和反映自然循环流动特点的特征因子C,分别对模型进行了修正。根据实验结果,对计算模型进行了多元回归拟合,并对其准确性进行了验证。通过对实验结果与模型计算值的比较发现,随着通道入口流速和系统压力的增大,CHF均增大;而随着出口干度的增大,CHF会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矩形通道 自然循环 流动停滞 临界热流密度
下载PDF
瞬变运动条件对竖直管内搅混流向环状流转变边界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马文慧 曹夏昕 谢添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8-704,共7页
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处于海洋瞬变运动环境,两相流动常处于瞬变运动状态,两相流型可能与陆基条件时不同,进而影响流动传热特性,准确判别瞬变运动条件下两相流型对两相阻力和传热的计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摇摆和升潜两种典型海洋运动条... 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处于海洋瞬变运动环境,两相流动常处于瞬变运动状态,两相流型可能与陆基条件时不同,进而影响流动传热特性,准确判别瞬变运动条件下两相流型对两相阻力和传热的计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摇摆和升潜两种典型海洋运动条件,引入运动产生的瞬变外力场,构建了瞬变运动条件下搅混流-环状流转变准则,该准则也可适用于竖直向上和倾斜流动。通过静止和瞬变运动条件下实验数据对转变准则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通过对转变准则进行分析,绘制了搅混流-环状流转变曲线,获得了运动参数对流型转变边界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运动 升潜条件 搅混流 环状流 转变准则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在反应堆流体力学试验的应用探索
18
作者 杨峻 黄彦平 +1 位作者 赵玲 曾小康 《电子技术应用》 2024年第S01期216-222,共7页
以模拟燃料组件水力特性试验的模型研发与试验过程为对象,针对反应堆试验研发的共性问题,探索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方法在反应堆流体力学试验领域的应用。基于国产核反应堆统一建模与分析平台NUMAP,开展流体力学试验模型搭建和流... 以模拟燃料组件水力特性试验的模型研发与试验过程为对象,针对反应堆试验研发的共性问题,探索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方法在反应堆流体力学试验领域的应用。基于国产核反应堆统一建模与分析平台NUMAP,开展流体力学试验模型搭建和流程模板化梳理,开发了模拟燃料组件协同设计仿真系统,实现参数化地试验系统设计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协同设计仿真系统模型驱动的设计结果与传统文档驱动的结果相近,涵盖了试验设计实施的全流程,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方式,显著提高了设计分析效率且拥有较高精度,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为未来反应堆数字化试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SE 协同设计仿真 燃料组件水力试验 MODELICA NUMAP
下载PDF
旋叶式分离器叶片区液滴动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牛茂芝 黄振 +1 位作者 王均 闫晓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55,共5页
对旋叶式汽水分离器叶片区域液滴受力进行合理简化,得到旋叶式分离器叶片区域液滴动力学方程。利用数值模拟对比不同液滴直径、空气入口流速和叶片升角时,液滴通过叶片区、液滴撞击叶片和液滴撞击筒壁份额的变化。当液滴尺寸增大、空气... 对旋叶式汽水分离器叶片区域液滴受力进行合理简化,得到旋叶式分离器叶片区域液滴动力学方程。利用数值模拟对比不同液滴直径、空气入口流速和叶片升角时,液滴通过叶片区、液滴撞击叶片和液滴撞击筒壁份额的变化。当液滴尺寸增大、空气入口流速增大或叶片升角减小时,液滴撞击叶片份额呈现增加的趋势,叶片升角对结果的影响不大。液滴曳力与惯性力的比值在时间上的积累越大,液滴越不容易撞击到叶片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水分离器 叶片区 液滴 动力学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竖直圆形通道周向均匀和非均匀加热临界热流密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彭劲枫 徐建军 +3 位作者 黄彦平 刘文兴 黄洪文 彭述明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2,共5页
以混合堆次临界包层为研究对象,开展对竖直圆形通道的均匀加热和非均匀加热条件下的临界热流密度实验。基于均匀加热实验获得实验关系式,并通过数据统计规律的分析和与现有关系式的比较,验证本实验关系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该实验关... 以混合堆次临界包层为研究对象,开展对竖直圆形通道的均匀加热和非均匀加热条件下的临界热流密度实验。基于均匀加热实验获得实验关系式,并通过数据统计规律的分析和与现有关系式的比较,验证本实验关系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该实验关系式作为基础,比较周向非均匀加热效应对临界热流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偏心管形式的周向非均匀加热的临界热流密度受质量流速的影响不大,在低含汽率下低于均匀加热的预测结果,在高含汽率下高于均匀加热的预测结果;二者比值随含汽率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能源系统 周向非均匀加热 临界热流密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