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年新版《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的解读与思考——以循证医学指南指导临床实践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云霞 翟振国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年第1期10-12,共3页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医疗问题。近年来PTE领域相关研究发展迅速,已有的指南不能完全满足中国临床医师的诊治需要。鉴此,为更好地指导我国医...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医疗问题。近年来PTE领域相关研究发展迅速,已有的指南不能完全满足中国临床医师的诊治需要。鉴此,为更好地指导我国医师的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基于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该文将对新版指南进行详尽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肺血管病 指南
下载PDF
微小RN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辰 徐霞 杨汀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0-395,共6页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其通过与靶mRNA结合,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对miRNA与慢阻肺发生、...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其通过与靶mRNA结合,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对miRNA与慢阻肺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研究慢阻肺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阻肺 微小RNA 发病机制 靶mRNA MIRNA 非编码 诊断及治疗
原文传递
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黄可 杨汀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年第1期18-21,共4页
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中的作用近年来备受关注。研究发现在部分慢阻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循环血、气道、肺组织中均可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近期的研究显示嗜酸性粒细胞与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风险升高... 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中的作用近年来备受关注。研究发现在部分慢阻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循环血、气道、肺组织中均可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近期的研究显示嗜酸性粒细胞与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风险升高、病死率升高、肺功能下降有关,并可预测慢阻肺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该文主要综述嗜酸性粒细胞在慢阻肺患者中作为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重视肺动脉高压的多学科甄别与综合处理
4
作者 翟振国 王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233-1235,共3页
肺动脉高压病因涉及多个学科,要求临床医师应该具备多学科的知识与灵活的鉴别诊断思维。对于一个肺动脉高压患者,规范的病因筛查流程非常重要,呼吸科医师应该考虑到心血管疾病因素,心脏科医师也不可忘记缺氧与肺部疾病的原因,结缔... 肺动脉高压病因涉及多个学科,要求临床医师应该具备多学科的知识与灵活的鉴别诊断思维。对于一个肺动脉高压患者,规范的病因筛查流程非常重要,呼吸科医师应该考虑到心血管疾病因素,心脏科医师也不可忘记缺氧与肺部疾病的原因,结缔组织和其他相关疾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更不应被忽视。临床医师要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综合处理 临床医师 疾病因素 呼吸科医师 诊断思维 肺部疾病 相关疾病
原文传递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65
5
作者 曹孟淑 +6 位作者 蔡后荣 代华平 徐作军 李惠萍 朱元珏 康健 李振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6期2014-2023,共10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展性纤维化肺疾病,组织病理学和(或)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特征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1].IPF患者从诊断开始中位生存期仅2~3年[1-5].部分患者在短期内可出现急性呼吸功能恶化,称之为IPF急...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展性纤维化肺疾病,组织病理学和(或)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特征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1].IPF患者从诊断开始中位生存期仅2~3年[1-5].部分患者在短期内可出现急性呼吸功能恶化,称之为IPF急性加重(AE-IPF),是IPF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2].由于AE-IPF患者病情危重,进展迅速,预后差,近年来对其研究和认识不断深入,国际上对AE-IPF的定义及诊断标准也不断更新.为了规范国内AE-IPF的诊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病学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专家,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参考和借鉴国际AE-IPF诊治指南,制定了本共识,旨在规范我国AE-IPF的诊断流程和治疗策略,提高我国AE-IPF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中国医师协会 诊断流程 急性加重 专家 治疗 普通型间质性肺炎 间质性肺疾病
原文传递
经鼻高流量氧疗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正东 詹庆元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年第1期5-9,共5页
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oxygen,HFNO)是一种新型的氧疗技术,近年来开始逐步在临床普及应用。经过临床研究的不断探索,发现HFNO相较于传统氧疗具有诸多优势,并且在部分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无创通气相似,这为呼吸衰竭患... 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oxygen,HFNO)是一种新型的氧疗技术,近年来开始逐步在临床普及应用。经过临床研究的不断探索,发现HFNO相较于传统氧疗具有诸多优势,并且在部分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无创通气相似,这为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支持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思路。但其临床具体适应证仍不明确,因此现阶段应重视HFNO的临床使用规范,而其适用范围仍需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探索。该文就其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流量氧疗 氧疗 呼吸衰竭 呼吸支持
下载PDF
基因导向的华法林精准化用药方案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新旺 赵莉 +2 位作者 孙艺红 施举红 翟振国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2期3350-3353,共4页
华法林作为经典的口服抗凝药物,常用于肺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房颤等抗凝治疗。多种基因影响华法林代谢及作用,以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1(VKORC1)、肝脏细胞色素P4502C9酶(CYP2C9)基因对其稳定剂量影响最大。
关键词 基因导向 华法林 用药方案 细胞色素P4502C9 深静脉血栓形成 口服抗凝药物 肺血栓栓塞症 酶复合体
原文传递
华法林个体化基因检测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钱正月 翟振国 赵莉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9年第3期433-436,共4页
华法林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且疗效确切的抗凝药物,但由于其受食物、药物、基因等因素影响,个体差异大,需频繁监测。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华法林个体化基因检测可一定程度上平衡栓塞和出血风险,有望结合基因检测实现个体化治疗。但在临... 华法林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且疗效确切的抗凝药物,但由于其受食物、药物、基因等因素影响,个体差异大,需频繁监测。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华法林个体化基因检测可一定程度上平衡栓塞和出血风险,有望结合基因检测实现个体化治疗。但在临床使用中,哪些患者行基因检测获益更大仍存在争议。通过查阅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患者因素、药物相互作用、基因分型、经济效益性等方面就华法林个体化基因检测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基因检测 个体化用药 老年患者
下载PDF
终末期结节病患者肺移植时机及预后
9
作者 马小茜 代华平 王辰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69-772,共4页
结节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累及多系统的肉芽肿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非干酪性上皮样肉芽肿,90%以上累及双肺门淋巴结及肺实质,其他易受累的器官为心脏、肝、脾、眼及皮肤等.结节病的预后相对较好,50%的患者可在发病2年内自愈,病程超过5年... 结节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累及多系统的肉芽肿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非干酪性上皮样肉芽肿,90%以上累及双肺门淋巴结及肺实质,其他易受累的器官为心脏、肝、脾、眼及皮肤等.结节病的预后相对较好,50%的患者可在发病2年内自愈,病程超过5年者自愈的可能性较小,20%的患者因不可逆的纤维化而有持续临床症状.结节病患者的病死率为7.6%,主要死亡原因为肺纤维化所致的呼吸衰竭及肺动脉高压.目前结节病的病因不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糖皮质激素(激素)是治疗结节病的经典药物,经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者可尝试加用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约有10%的终末期结节病患者经积极药物治疗后疾病仍呈持续进展,严重危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1].对于药物及常规治疗不能控制肺纤维化进展的终末期结节病患者,肺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2],然而由于结节病是一种多系统受累、转归多变的疾病,且在肺移植之后还有复发的可能,较其他肺疾病有一定特殊性,因此充分把握其肺移植的时机及适应证非常重要.现就终末期结节病肺移植的时机及预后综述如下,从而帮助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及时且合理地进行肺移植相关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终末期 肺实质 患者 预后 移植时机 肉芽肿性疾病 特异性治疗
原文传递
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 被引量:478
10
作者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 +7 位作者 全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防治协作组 全国肺动脉高压标准化体系建设项目专家组 翟振国 王辰 马壮 胡成平 陈耀龙 万钧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51,共41页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指由多种异源性疾病(病因)和不同发病机制所致肺血管结构或功能改变,引起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升高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继而发展成右心衰竭甚至死亡。近年来PH领域诊断及治疗策略不断更新...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指由多种异源性疾病(病因)和不同发病机制所致肺血管结构或功能改变,引起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升高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继而发展成右心衰竭甚至死亡。近年来PH领域诊断及治疗策略不断更新,国内外在不同领域发表了PH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为更好指导我国医师的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基于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本指南系统评价了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PH领域系列指南和相关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增加了基于国人循证医学研究的数据,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PH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肺动脉高压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建议(试行) 被引量:33
11
作者 翟振国 +7 位作者 李承红 王辰 万钧 谢万木 刘先胜 陈虹 季颖群 陈耀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08-813,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是一种新型的呼吸道传染病。2019年12月以来,我国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NCP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陆续发现了此类病例。在一线临床医师的实践中,发现将近20%的NC...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是一种新型的呼吸道传染病。2019年12月以来,我国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NCP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陆续发现了此类病例。在一线临床医师的实践中,发现将近20%的NCP患者会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几乎所有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均存在凝血功能紊乱[1 2]。重症感染或脓毒血症所导致的急性炎症反应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凝血和纤溶系统,包括循环蛋白C和抗凝血酶 Ⅲ水平下降,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水平的上调等因素,最终导致凝血级联反应的活化和纤溶过程的抑制,从而促进血栓形成。部分NCP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病情突然恶化,D 二聚体显著升高,甚至出现猝死,对此尤其要关注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脱落后发生肺血栓栓塞症(P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静脉血栓栓塞症 急性炎症反应 脓毒血症 凝血功能异常 重症感染 危重型 临床医师
原文传递
重症支气管哮喘糖皮质激素敏感性降低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24
12
作者 王圆方 林江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453-1456,共4页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的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疾病。近20年来,儿童和成人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以每10年20%-50%的增长速率持续上升。
关键词 重症支气管哮喘 敏感性降低 糖皮质激素 治疗 炎症疾病 病死率 发病率
原文传递
医院相关性静脉血栓栓塞症 被引量:17
13
作者 邵翔 翟振国 王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6期3792-3794,共3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是住院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造成住院患者医疗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1]。因其发病隐匿且症状无特异性,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漏诊率、高误诊率的特...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是住院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造成住院患者医疗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1]。因其发病隐匿且症状无特异性,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漏诊率、高误诊率的特点,是住院患者非预期死亡和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不论是在低、中、高收入国家,VTE都被认为是住院相关死亡和残疾最常见的可预防原因[2]。因此,对于住院患者进行VTE预防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相关性 深静脉血栓形成 住院患者 医院 肺血栓栓塞症 常见并发症 医疗费用
原文传递
我国城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死亡及危险因素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林江涛 邢斌 +27 位作者 唐华平 杨岚 袁雅冬 顾玉海 陈萍 刘晓菊 张捷 刘辉国 王长征 周玮 孙德俊 陈一强 陈卓昌 黄茂 林其昌 胡成平 杨晓红 霍建民 叶贤伟 周新 蒋萍 张伟 黄奕江 戴路明 刘荣玉 蔡绍曦 许建英 周建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4期2760-2763,共4页
目的 调查分析我国城区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的死亡及危险因素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并分析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家医院2013—2014年间因哮喘急性发作入院的患者.搜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时间、合并症情况、急性发作的严重程... 目的 调查分析我国城区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的死亡及危险因素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并分析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家医院2013—2014年间因哮喘急性发作入院的患者.搜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时间、合并症情况、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死亡危险因素、是否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否应用机械通气以及转归情况等信息.计算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的病死率,统计死亡患者的基本信息及死因,并据此分组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的并发症及死亡危险因素分布情况.结果共纳入患者3240例,中位年龄57.0岁,共有8例患者死亡,中位年龄68.5岁,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的病死率为0.25%.死亡组入院时间均为冬春季.死亡原因:急性心肌梗死1例,心源性休克1例,张力性气胸1例,猝死1例,呼吸衰竭1例,死因不详3例.死亡组平均合并症数高于存活组(1.10比0.83项),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血压的比例(均为2/8)也均高于存活组的7.6%(246/3232)、7.6%(246/3232)及22.6%(731/323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我国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住院病死率较低.死亡患者年龄较大,冬春季入院比例高,合并症数较多,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血压者比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急性发作 死亡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气道维护 被引量:12
15
作者 夏金根 王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54-957,共4页
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治疗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常用和惯用的一种呼吸支持方式,通过鼻罩、口鼻面罩或全脸面罩等无创性连接方式为患者提供正压通气辅助。因无人工气道闭合呼吸回路,NPPV本质上是一种“漏气”的通气方式。为达到理... 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治疗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常用和惯用的一种呼吸支持方式,通过鼻罩、口鼻面罩或全脸面罩等无创性连接方式为患者提供正压通气辅助。因无人工气道闭合呼吸回路,NPPV本质上是一种“漏气”的通气方式。为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一方面,要求NPPV呼吸机能够解决如何在回路漏气情况下实现良好的人机同步和有效的肺泡通气,即要求“气儿吹得好”;另一方面,在无人工气道情况下,如何维持自然气道的通畅并实施有效的气道维护则是确保NPPV治疗成功的基础、条件和前提,即要求“气儿喘得通”。现针对NPPV患者的气道维护问题阐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患者 无创正压通气 人工气道 维护 NPPV 呼吸支持方式 治疗效果 口鼻面罩
原文传递
修改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带来的争议及其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熊长明 翟振国 王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684-1687,共4页
2018年第六届世界肺动脉高压大会上专家提出了修改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广泛争议。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国内专家也有困惑。本文详细解析了肺动脉高压的定义、诊断标准的变迁、修改诊断标准的必要性及其带来的... 2018年第六届世界肺动脉高压大会上专家提出了修改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广泛争议。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国内专家也有困惑。本文详细解析了肺动脉高压的定义、诊断标准的变迁、修改诊断标准的必要性及其带来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应对修改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诊断标准
原文传递
肺移植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7
作者 范立 吴波 +7 位作者 王红梅 杨航 刘东 张稷 卫栋 周敏 翟振国 陈静瑜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848-1852,共5页
目的 分析肺移植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无锡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肺移植患者37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VTE将患者分为VTE组和非VTE组,比较两组年龄、手术方式等基本资料以及VTE预防及... 目的 分析肺移植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无锡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肺移植患者37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VTE将患者分为VTE组和非VTE组,比较两组年龄、手术方式等基本资料以及VTE预防及治疗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关因素对术后发生VTE的影响.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应用血管彩超确诊,肺血栓栓塞症(PTE)应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或肺动脉造影确诊.结果 共纳入肺移植患者316例,其中19例(6.0%)在围手术期及随访过程中发生VTE.VTE组年龄显著高于非VTE组(63.4±11.9比54.3±13.0,P=0.003),单肺移植比例显著高于非VTE组(78.9%比48.5%,P=0.010).术后未预防者VTE发生率显著高于预防者(15.0%比1.9%,P<0.001).单肺移植(OR=4.425,P=0.018)、住ICU时间(OR=1.396,P=0.001)、年龄(OR=1.080,P=0.005)是肺移植术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TE在肺移植术后发生率高,单肺移植、住ICU时间延长、高龄增加肺移植术后发生VTE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疾病特征
原文传递
静脉血栓栓塞症遗传与获得性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雷洁萍 张竹 +1 位作者 翟振国 王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24-627,共4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由遗传易感因素和获得性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复杂疾病。在欧美人群中发现,凝血因子Ⅴ Leiden和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是与VTE发生密切相关的特征易感基因。目前已知的VTE获得性危险因素很多。研究发现,遗传与获...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由遗传易感因素和获得性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复杂疾病。在欧美人群中发现,凝血因子Ⅴ Leiden和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是与VTE发生密切相关的特征易感基因。目前已知的VTE获得性危险因素很多。研究发现,遗传与获得性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可增大VTE的发生风险,但结果缺乏一致性。中国VTE相关易感基因研究起步较晚,仍处于零散化、小样本阶段,并且遗传与获得性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中国人群VTE发生风险的影响还有待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奥马珠单抗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一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崔晓阳 苏楠 +1 位作者 段振娅 王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22-623,共2页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是真菌致敏IgE介导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血清总IgE增高是其主要的临床特点,针对抗IgE的靶向治疗成为新的治疗热点。国外研究显示,奥马珠单抗治疗ABPA可显著减轻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降低全身激素需求,减少...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是真菌致敏IgE介导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血清总IgE增高是其主要的临床特点,针对抗IgE的靶向治疗成为新的治疗热点。国外研究显示,奥马珠单抗治疗ABPA可显著减轻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降低全身激素需求,减少急性加重风险。参考国外研究结果,在本例患者的治疗中叠加了奥马珠单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奥马珠单抗
原文传递
二甲双胍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的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慧娟 黄骁舾 +5 位作者 刘正 董润 宋定云 张欣 王诗尧 代华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951-1955,共5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3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博来霉素组、二甲双胍组3组各10只。博来霉素组和二甲双胍组以1.75 μl/g气管内注射浓度为2 mg/ml的博来霉素以制造肺纤维化模型,...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3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博来霉素组、二甲双胍组3组各10只。博来霉素组和二甲双胍组以1.75 μl/g气管内注射浓度为2 mg/ml的博来霉素以制造肺纤维化模型,正常对照组气管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造模前一天,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溶液(200 mg/kg)灌胃,1次/d,连续14 d。观察各组用药期间小鼠生存状态,于造模后第14天取材并对肺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及纤维连接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根据Ashcroft评分评价肺纤维化程度;通过碱水解法测定肺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以及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博来霉素组、二甲双胍组小鼠第14天存活率分别为10/10、4/10、7/10;二甲双胍组肺组织Ashcroft评分显著低于博来霉素组[(3.82±0.58)比(7.79±0.06)分,P〈0.05];二甲双胍组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博来霉素组[(0.40±0.05)比(0.73±0.10)μg/mg,P〈0.05];二甲双胍组血浆、BALF、肺组织中TGF-β1含量均显著低于博来霉素组[(2.32±0.68)比(4.59±0.45)ng/ml、(0.81±0.09)比(1.40±0.06)ng/ml、(17.12±0.83)比(21.25±0.69)ng/mg,均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减轻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二甲双胍 博来霉素 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