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江涛 陈永勤 +1 位作者 陈俊合 陈喜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2期151-157,共7页
概括介绍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研究的现状与进展.从研究方法、气候变化情 景生成和水文模拟技术等3个方面,阐述未来全球变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及其成 果,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 水文水资源 气候变化情景 水文模拟
下载PDF
支撑向量机及其遥感影像空间特征提取和分类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7
2
作者 骆剑承 周成虎 +1 位作者 梁怡 马江洪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0-55,共6页
提出了基于支撑向量机 (SVM)的遥感影像空间特征提取的新方法 ,并以SPOT全色波段影像上城市特征信息的提取为应用实例 ,并与人工神经网络 (ANN)等特征提取方法进行综合比较 ,认为SVM方法不但能够获得比较高的分类精度 ,而且在学习速度... 提出了基于支撑向量机 (SVM)的遥感影像空间特征提取的新方法 ,并以SPOT全色波段影像上城市特征信息的提取为应用实例 ,并与人工神经网络 (ANN)等特征提取方法进行综合比较 ,认为SVM方法不但能够获得比较高的分类精度 ,而且在学习速度、自适应能力、特征空间高维不限制、可表达性等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向量机 遥感影像 空间特征 提取 分类
下载PDF
地学可视化探讨 被引量:75
3
作者 龚建华 林珲 +1 位作者 肖乐斌 谢传节 《遥感学报》 EI CSCD 1999年第3期236-244,共9页
提出了关于地学可视化的研究框架。地学可视化包括地图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 G I S) 可视化及其在专业应用领域的可视化。地图可视化与 G I S可视化是地学可视化理论和技术的2 个基础部分。地学多维图解是从非可视化角度提出... 提出了关于地学可视化的研究框架。地学可视化包括地图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 G I S) 可视化及其在专业应用领域的可视化。地图可视化与 G I S可视化是地学可视化理论和技术的2 个基础部分。地学多维图解是从非可视化角度提出的,关于图的地学知识表达、获取及其图的地学问题解的求证原理和方法,是地学可视化的高一级发展阶段。地图可视化中的信息表达交流模型和地理视觉认知决策模型的研究,将从理论上促进地学多维图解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虚拟地理环境是地学可视化、地学多维图解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最后集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可视化 GIS 地学多维图解 地学可视化
下载PDF
论虚拟地理环境 被引量:105
4
作者 林珲 龚建华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共6页
提出虚拟地理环境概念 ,并讨论其特征。虚拟地理环境 ,是包括作为主体的化身人类社会以及围绕该主体存在的一切客观环境 ,其中的化身人类是表示现实世界中的人与虚拟世界中的化身相结合后的集合整体。虚拟地理环境结构由地理位置层面、... 提出虚拟地理环境概念 ,并讨论其特征。虚拟地理环境 ,是包括作为主体的化身人类社会以及围绕该主体存在的一切客观环境 ,其中的化身人类是表示现实世界中的人与虚拟世界中的化身相结合后的集合整体。虚拟地理环境结构由地理位置层面、内表达数据层面、外表达境象层面、单主体感知认知层面和互主体社会层面组成 ,它的孕育演化包括虚拟群落社会、虚拟村落社会和虚拟城市社会 3个阶段。最后讨论了地学虚拟环境与虚拟地理环境 ,以及虚拟地理环境和现实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博空间 虚拟现实 地学虚拟环境 虚拟地理环境 数字地球 化身人类
下载PDF
遥感图像最大似然分类方法的EM改进算法 被引量:84
5
作者 骆剑承 王钦敏 +2 位作者 马江洪 周成虎 梁怡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4-239,共6页
基于参数化密度分布模型的最大似然方法 (MLC)是遥感影像分类最常用手段之一 ,与其他非参数方法 (如神经网络 )相比较 ,它具有清晰的参数解释能力、易于与先验知识融合和算法简单而易于实施等优点。但是由于遥感信息的统计分布具有高度... 基于参数化密度分布模型的最大似然方法 (MLC)是遥感影像分类最常用手段之一 ,与其他非参数方法 (如神经网络 )相比较 ,它具有清晰的参数解释能力、易于与先验知识融合和算法简单而易于实施等优点。但是由于遥感信息的统计分布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随机性 ,当特征空间中类别的分布比较离散而导致不能服从预先假设的分布 ,或者样本的选取不具有代表性 ,往往得到的分类结果会偏离实际情况。首先介绍了用基于有限混合密度理论的期望最大(EM)算法来作为最大似然函数 (MLC)参数估计的方法———EM MLC。该模型首先假设总体混合密度分布可被分解为有限个参数化的高斯密度分布 ,然后把具有先验知识的样本与随机选取的未知样本混合在一起 ,通过EM迭代计算来估计出各密度分布的最大似然函数的参数集 ,从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参数估计可能出现的偏离。最后 ,本文提出了基于EM MLC遥感影像分类的具体实施流程和应用示范 ,并与一般最大似然方法 (MLC)得到的分类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综合比较 ,认为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混合模型 EM算法 最大似然 神经网络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空间极化研究 被引量:86
6
作者 甄峰 顾朝林 +2 位作者 沈建法 黄钧尧 朱剑如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03-410,共8页
改革开放 2 0年来广东省的空间结构演化表明 :传统的核心 -边缘模式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区域出现多极化且次级核心区形成。广州的华南中心城市的地位已经被香港所取代 ,韶关、湛江、汕头、潮阳等老中心城市地位不断下降 ,深圳、珠海、... 改革开放 2 0年来广东省的空间结构演化表明 :传统的核心 -边缘模式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区域出现多极化且次级核心区形成。广州的华南中心城市的地位已经被香港所取代 ,韶关、湛江、汕头、潮阳等老中心城市地位不断下降 ,深圳、珠海、东莞、中山、顺德、南海和番禺等新兴城市正发展成为新区域增长中心。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开始向外围地区扩展 ,出现了反极化的趋势。全省空间差异扩大 ,形成了多层次的空间极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极化 空间反极化 广东 空间结构 数据采集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水文与地貌特征变异及其成因 被引量:80
7
作者 陈晓宏 陈永勤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9-436,共8页
采用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数十年来的人类活动和水文特征资料,通过分析人类活动的水文响应特征,发现该地区近10年多来水文情势发生了显著异变。主要表现在河道人工采沙以及大洪水冲刷导致河床下切,部分断面水位—流量关系异变。部分河段冲... 采用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数十年来的人类活动和水文特征资料,通过分析人类活动的水文响应特征,发现该地区近10年多来水文情势发生了显著异变。主要表现在河道人工采沙以及大洪水冲刷导致河床下切,部分断面水位—流量关系异变。部分河段冲淤特征倒转,汊河分水分沙比发生变化。围垦、桥梁、码头建设以及水闸的不合理调度使得水量集中,蓄滞洪能力减小,河道流量增加。三角洲上部河床剧烈下切,汇流速度加快;而口门多呈淤积状态,加之海平面上升,潮流顶托阻水,三角洲腹地水位抬升,洪涝威胁加剧。剧烈人类活动是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水文与地貌特征变异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网河区 水文地貌特征 成因 人类活动 人工采沙
下载PDF
基于万维网的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孔云峰 林珲 《遥感学报》 EI CSCD 1998年第2期143-148,共6页
本文在总结了近年来GIS软件进展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万维网的地理信息系统,对于系统集成方面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如基于万维网的GIS分布模型、分布式GIS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地理分析“巨事务”处理方案... 本文在总结了近年来GIS软件进展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万维网的地理信息系统,对于系统集成方面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如基于万维网的GIS分布模型、分布式GIS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地理分析“巨事务”处理方案等;同时介绍了一些相关的新技术、新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系统集成 万维网 地理分析
下载PDF
东江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46
9
作者 陈晓宏 陈永勤 赖国友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6-372,共7页
该文建立了一个以东江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为目标,考虑防洪、供水、航运、压咸等约束,采用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运用逐步宽容约束法及递阶分析法,通过三大水库与河道、区间径流联合调度,进行自流域至供水行业的多层次优化的水资源优... 该文建立了一个以东江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为目标,考虑防洪、供水、航运、压咸等约束,采用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运用逐步宽容约束法及递阶分析法,通过三大水库与河道、区间径流联合调度,进行自流域至供水行业的多层次优化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在特枯水年来水情况下,对2020年水平年水资源进行优化调配,得出各个用水户两种不同初始条件下的配水结果。说明只有在三大水库初始蓄满的条件下,才能满足特枯年各个用水户2020水平年的需水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配置 逐步宽容约束法 水资源系统 东江流域 递阶分析法 水资源利用
下载PDF
90年代上海中心城人口分布及其变动趋势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58
10
作者 沈建法 王桂新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5-52,共8页
本文主要根据数学模型,对1990~1997年间上海中心城①的人口分布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在该期间,上海中心城的人口分布基本符合负指数函数分布模式;中心城的人口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市中心点人口密度下降40%,人口密度... 本文主要根据数学模型,对1990~1997年间上海中心城①的人口分布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在该期间,上海中心城的人口分布基本符合负指数函数分布模式;中心城的人口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市中心点人口密度下降40%,人口密度斜率减小约35%,城市半径上人口分布的“重心点”由离市中心点3公里向外推进到4.6公里;上海中心城人口分布的变化,在时间上以1995~1997年发展速度比较快,在空间上以东、西两个方向,特别是向东方向的推进力度比较大;上海中心城人口分布的“均衡化”、合理化变动,将进一步为上海城市的未来发展开创新的“潜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人口分布 变动趋势 发展速度 合理化 推进 中心 均衡化 方向 重心
原文传递
论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五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53
11
作者 伍世良 邹桂昌 林健枝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0-324,共5页
在最近的10年间 ,中国生态农业建设迅速发展 ,现已成为中国农村发展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生态农业建设利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及系统工程学方法进行农业规划、设计和管理 ,寻求农村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本文从资源管理的角度讨论... 在最近的10年间 ,中国生态农业建设迅速发展 ,现已成为中国农村发展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生态农业建设利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及系统工程学方法进行农业规划、设计和管理 ,寻求农村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本文从资源管理的角度讨论了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5个基本问题 :经济规模、农民接受程度、市场、资金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生态农业建设 农村发展 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学 资源管理 经济规模
下载PDF
线性四叉树和线性八叉树邻域寻找的一种新算法 被引量:31
12
作者 肖乐斌 龚建华 谢传节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5-203,共9页
线性四叉树和线性八叉树邻域寻找的一种新算法肖乐斌①龚建华②谢传节①(①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②香港中文大学地理系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香港)ANEWALGORI... 线性四叉树和线性八叉树邻域寻找的一种新算法肖乐斌①龚建华②谢传节①(①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②香港中文大学地理系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香港)ANEWALGORITHMFORSEARCHING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四叉树 线性八叉树 邻域 算法 测量数据库
下载PDF
论地理空间形象思维——空间意象的发展 被引量:45
13
作者 鲁学军 周成虎 龚建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01-409,共9页
本文对于作为地理思维的载体——空间意象的定义及其意义进行了论述, 对于不同类型空间意象的思维模式、含义和实质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对于空间意象发展的讨论, 揭示了区域地理系统是现代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范式, 并提出应在基... 本文对于作为地理思维的载体——空间意象的定义及其意义进行了论述, 对于不同类型空间意象的思维模式、含义和实质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对于空间意象发展的讨论, 揭示了区域地理系统是现代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范式, 并提出应在基于地理分析不变基元——最小空间功能单元体和作为地理区域分析基本功能单元——地理景观研究基础之上, 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面向地理分析的空间数据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思维 空间意象 空间意象思维 地理学
下载PDF
上海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补缺替代关系研究 被引量:40
14
作者 王桂新 沈建法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9,共11页
90年代以来 ,上海的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方面本地下岗待业劳动力日见增多 ,与此同时又有数以百万计的外来劳动力涌入就业 ,本地劳动力下岗待业与外来劳动力“上岗”就业同时并存发展 ,构成了上海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本... 90年代以来 ,上海的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方面本地下岗待业劳动力日见增多 ,与此同时又有数以百万计的外来劳动力涌入就业 ,本地劳动力下岗待业与外来劳动力“上岗”就业同时并存发展 ,构成了上海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主要从上海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发展及分层特征、上海本地劳动力的供给规模及劳动供给行为特征、外来劳动力的基本属性及劳动供给行为特征等几个方面 ,对上海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的补缺、替代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劳动力 上海 劳动力市场 替代关系 劳动供给行为 下岗 待业 补缺 特征 海外
原文传递
异构地理信息处理环境互操作的Internet GIS方法 被引量:29
15
作者 袁相儒 龚健雅 +1 位作者 林珲 陈莉丽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194-198,共5页
提出了异构地理信息处理环境互操作的Internet GIS方法和基于互操作性的Internet GIS构造模型,即分布式超图模型,阐述了其具体实现过程,并以自主开发的Internet GISGeoSurf为例验证了此... 提出了异构地理信息处理环境互操作的Internet GIS方法和基于互操作性的Internet GIS构造模型,即分布式超图模型,阐述了其具体实现过程,并以自主开发的Internet GISGeoSurf为例验证了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ET GIS 互操作性 分布式超图模型
原文传递
多尺度空间单元区域划分方法 被引量:38
16
作者 骆剑承 周成虎 +2 位作者 梁怡 张讲社 黄叶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7-173,共7页
传统空间单元的区域划分通常仅以属性数据作为划分依据,而对单元之间空间依赖关系考虑不周。在尺度空间理论基础上,提出多尺度空间单元区域划分方法,在考虑空间单元属性信息的同时,增加了空间单元的相互依赖关系,使得在空间尺度在... 传统空间单元的区域划分通常仅以属性数据作为划分依据,而对单元之间空间依赖关系考虑不周。在尺度空间理论基础上,提出多尺度空间单元区域划分方法,在考虑空间单元属性信息的同时,增加了空间单元的相互依赖关系,使得在空间尺度在由小变大过程中,具有高度空间相互依赖关系的空间单元相互融合,得到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区域划分。以江苏省从1978年到1995年的18年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划分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实际发展水平的分布情况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空间理论 空间聚类分析 区域划分 江苏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下载PDF
基于尺度空间的分层聚类方法及其在遥感影像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17
作者 骆剑承 梁怡 周成虎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9-324,共6页
基于尺度空间的分层聚类方法(SSHC)是一种以热力学非线性动力机制为理论基础的新型聚类算法,是视觉松弛化过程的模拟。与传统基于统计方法的聚类算法相比较,SSHC具有样本空间可服从自由分布、通过规则可获取最优聚类中心点... 基于尺度空间的分层聚类方法(SSHC)是一种以热力学非线性动力机制为理论基础的新型聚类算法,是视觉松弛化过程的模拟。与传统基于统计方法的聚类算法相比较,SSHC具有样本空间可服从自由分布、通过规则可获取最优聚类中心点及类别、可在聚类过程中融合后验知识等优点。本文从聚类系统的热力学运动机制和视觉模拟过程出发,对SSHC聚类算法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如何生成聚类树的过程进行详细描述,提出了通过融合点的部分自由能(FFE)和所属聚类子树所包含叶结点最小点集等规则来获取对最优聚类中心点决策;最后对SSHC算法在多波段遥感影像分类中的应用模型进行详细探讨,结论认为相对于传统的统计聚类方法,SSHC聚类算法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影像分类 尺度空间 分层聚类
下载PDF
城市政治经济学与城市管治 被引量:25
18
作者 沈建法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8-11,64,共5页
探讨城市政治经济学与城市管治的关系 ,认为城市管治是对各种社会经济关系的一种调整 ,因此城市政治经济学是城市管治的理论基础。简要回顾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政治经济学与城市管治的研究 ,并从城市政治经济学和城市管治的角度分... 探讨城市政治经济学与城市管治的关系 ,认为城市管治是对各种社会经济关系的一种调整 ,因此城市政治经济学是城市管治的理论基础。简要回顾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政治经济学与城市管治的研究 ,并从城市政治经济学和城市管治的角度分析中国城市化和城市人口迁移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管治 城市政治经济学 城市化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共振模型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骆剑承 王钦敏 +1 位作者 周成虎 梁怡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5-150,共6页
人工神经网络 (ANN)是人视觉和脑的基本功能的抽象、简化和模拟。在对遥感影像的综合解译应用中 ,与传统的统计方法和符号逻辑方法相比较 ,ANN更接近人对影像的视觉解译分析过程。自适应共振理论 (ART)是一种自组织产生认知编码的神经... 人工神经网络 (ANN)是人视觉和脑的基本功能的抽象、简化和模拟。在对遥感影像的综合解译应用中 ,与传统的统计方法和符号逻辑方法相比较 ,ANN更接近人对影像的视觉解译分析过程。自适应共振理论 (ART)是一种自组织产生认知编码的神经网络理论 ,其自组织、反馈式增量学习机能 ,能兼顾适应性和稳定性 ,克服了一般神经网络学习速度慢、网络结构难以确定、局部最小陷阱等缺陷。以FUZZY ART和ARTMAP为基础 ,提出基于ART遥感影像非监督和监督分类的一般模型 ,并以实际土地覆盖分类和城市结构信息提取为应用实例 ,通过与传统统计方法和一般ANN分类器相比较 ,ART具有正确率更高、学习速度快、自适应性等优点 ,是复杂数据分类和信息提取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共振模型 遥感影像 分类方法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视觉系统的聚类算法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讲社 梁怡 徐宗本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6-501,共6页
人类对于结构的感知方式和产生数据的物理系统原理对于聚类分析而言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因此 ,在聚类算法的设计和分析中 ,模拟人类的主要器官——视觉系统将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领域的一些基本问题 .从这一观点出发 ,文中提出一类基于初级... 人类对于结构的感知方式和产生数据的物理系统原理对于聚类分析而言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因此 ,在聚类算法的设计和分析中 ,模拟人类的主要器官——视觉系统将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领域的一些基本问题 .从这一观点出发 ,文中提出一类基于初级视觉系统尺度空间理论的聚类算法 ,并通过引入显著性假设 ,将生物物理学中的Weber定律与聚类结构的有效性联系起来 .由此产生的聚类算法简洁有效 ,并可部分地回答那些与人类感知数据结构相关联的聚类有效性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空间理论 聚类算法 视觉系统 模式识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