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剖宫产术后慢性腰背痛的风险因素 被引量:7
1
作者 关应军 金俊 +3 位作者 陈业松 于俊芳 赵颖 徐世元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4年第5期358-361,共4页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慢性腰背痛的风险因素。方法选择剖宫产产妇459例,记录产妇年龄、BMI、新生儿体重、术前腰背痛病史、生育次数、剖宫产时长、硬膜外穿刺次数、硬膜外穿刺部位、术后镇痛方式、是否急诊及穿刺医师职称。电话回访记录...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慢性腰背痛的风险因素。方法选择剖宫产产妇459例,记录产妇年龄、BMI、新生儿体重、术前腰背痛病史、生育次数、剖宫产时长、硬膜外穿刺次数、硬膜外穿刺部位、术后镇痛方式、是否急诊及穿刺医师职称。电话回访记录产妇1个月内发生且持续3个月的慢性腰背痛。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剖宫产术后慢性腰背痛的风险因素。结果157例(157/459例,34.2%)剖宫产产妇发生了慢性腰背痛,各风险因素经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体重、多次生育、术前腰背痛病史是产妇产后慢性腰背痛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体重、多次生育、术前腰背痛病史是产妇慢性腰背痛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痛 麻醉 脊髓 剖宫产术 风险因素
原文传递
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应及对母儿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明 陈业松 +2 位作者 陈振明 李立伟 黄景纯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4期840-842,共3页
选取足月初产妇100例(ASAⅠ~Ⅱ级),依据自愿和随机原则分为无痛分娩组(试验组)和常规分娩组(对照组),两组产妇均给予常规分娩前准备,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自然分娩方式,试验组产妇在此基础上给予可行走式无痛分娩治疗,统计分析两组... 选取足月初产妇100例(ASAⅠ~Ⅱ级),依据自愿和随机原则分为无痛分娩组(试验组)和常规分娩组(对照组),两组产妇均给予常规分娩前准备,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自然分娩方式,试验组产妇在此基础上给予可行走式无痛分娩治疗,统计分析两组产妇生命体征、分娩方式、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V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4h内出血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孕周基本相似(P〉0.05);试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命体征平稳,对照组SBP和HR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第一产程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第二产程、胎儿Apgar评分、产后24h内出血量及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行走式无痛分娩可有效缓解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情况,缩短第一产程,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行走式 分娩 镇痛 母儿
下载PDF
不同时机颈丛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肩痛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书庸 陈业松 +1 位作者 吴熠 李佩娜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探究不同时机颈丛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肩痛的影响。方法:选择132例行LC手术患者,按手术操作时间先后随机分为三组,术前组麻醉前即刻颈丛阻滞、术后组全麻清醒后颈丛阻滞、空白组未行颈丛阻滞,观察对比三组48h内术后肩痛的发... 目的:探究不同时机颈丛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肩痛的影响。方法:选择132例行LC手术患者,按手术操作时间先后随机分为三组,术前组麻醉前即刻颈丛阻滞、术后组全麻清醒后颈丛阻滞、空白组未行颈丛阻滞,观察对比三组48h内术后肩痛的发生率、疼痛程度及疼痛持续时间。结果:三组术后发生肩痛发生率分别为9.10%、25.00%、63.64%,三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和术后组48h内各时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空白组,且术前组低于术后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分别为(1.1±0.4)d、(1.8±0.8)d、(2.5±1.2)d,术前组明显优于术后组,术后组明显优于空白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全麻清醒后颈丛阻滞都能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肩痛的发生率,降低疼痛程度,全麻诱导前为最佳阻滞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时机 颈丛阻滞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后肩痛
下载PDF
产妇产后慢性腰背痛发病率和风险因素 被引量:22
4
作者 关应军 徐世元 +3 位作者 陈业松 金俊 钟兰兰 唐霜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5年第6期432-434,439,共4页
目的 观察产妇产后慢性腰背痛发病率和风险因素.方法 选择产妇881例,其中剖宫产459例,顺产422例.记录产妇年龄、身高、体质量、新生儿体质量、术前腰背痛病史、生育次数及分娩方式,电话回访记录产妇1个月内发生且持续了3个月的腰背痛.... 目的 观察产妇产后慢性腰背痛发病率和风险因素.方法 选择产妇881例,其中剖宫产459例,顺产422例.记录产妇年龄、身高、体质量、新生儿体质量、术前腰背痛病史、生育次数及分娩方式,电话回访记录产妇1个月内发生且持续了3个月的腰背痛.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产后慢性腰背痛的危险因素.结果 259例(259/881,29.4%)产妇发生了慢性腰背痛,其中157例(157/459,34.2%)剖宫产产妇发生了慢性腰背痛;102例(102/422,24.2%)顺产产妇发生J了慢性腰背痛,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58例产妇术前无腰背痛病史,150例(150/658,22.8%)产妇新发慢性腰背痛.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方式、生育次数、术前腰背痛病史是产妇产后慢性腰背痛的风险因素.结论 产妇产后慢性腰背痛发生率为29.4%,新发慢性腰背痛为22.8%;剖宫产、多次生育、术前腰背痛病史是产妇慢性腰背痛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妊娠 危险因素 剖宫产术
原文传递
腰硬联合阻滞及硬膜外镇痛用于剖宫产和无痛分娩对产妇泌乳素及初乳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业松 步宏 +2 位作者 吴熠 李书庸 庄少岳 《临床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及硬膜外镇痛用于剖宫产和无痛分娩对产妇泌乳素及初乳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头位孕足月初产妇200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及孕妇的生理状况,将产妇分为四组,每组50例。A、B组为剖宫产组,A组腰硬联合阻滞术后硬膜外...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及硬膜外镇痛用于剖宫产和无痛分娩对产妇泌乳素及初乳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头位孕足月初产妇200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及孕妇的生理状况,将产妇分为四组,每组50例。A、B组为剖宫产组,A组腰硬联合阻滞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B组腰硬联合阻滞术后不予镇痛;C组为腰硬联合阻滞无痛分娩组;D组为阴道自然分娩产妇。比较四组产妇产后泌乳情况、24 h母乳喂养次数、血清泌乳素(PRL)浓度。结果产后泌乳情况:A、C、D组产妇产后24 h开始泌乳的例数及母乳喂养次数明显多于B组,A、C、D组产后72 h乳汁分泌不足也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产妇产后PRL值均较产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D组产后24、48 h的PRL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A、C组产后PRL值与D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及无痛分娩能明显减少因疼痛引起的泌乳功能下降,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对产妇和新生儿母乳喂养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阻滞 剖宫产 硬膜外镇痛 无痛分娩 泌乳素
原文传递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椎管内阻滞法用于分娩镇痛的效应及其对母儿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业松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19-921,共3页
目的研究比较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椎管内阻滞法用于分娩镇痛的效应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胎、初产、足月、无其他合并症产妇150例(ASAⅠ-Ⅱ级),按自愿原则随机分为3组,A组腰硬联合阻滞组(n=50);B组硬膜外阻滞组(n=50);C组未进行... 目的研究比较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椎管内阻滞法用于分娩镇痛的效应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胎、初产、足月、无其他合并症产妇150例(ASAⅠ-Ⅱ级),按自愿原则随机分为3组,A组腰硬联合阻滞组(n=50);B组硬膜外阻滞组(n=50);C组未进行任何镇痛处理的产妇(n=50,对照组)。比较3组产妇的生命体征、各产程时间(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胎儿的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镇痛效果以及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的影响。结果 3组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妊娠时间基本相似(P>0.05);镇痛起效时间A组(5±2.3)min,B组(20±4.7)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镇痛优良为50例(100%);B组优良34例(68%),有效13例(26%),无效为3例(6%),C组有效2例(4%),无效为48例(96%),A组产妇镇痛效应明显优于B组与C组(P<0.05);A组产妇生命体征趋于平稳,C组SBP和HR则始终处于较高水平(P<0.05);另外,A组产妇活跃期明显缩短,而3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胎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及下肢运动神经阻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小剂量芬太尼混合液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阻滞 分娩镇痛 罗哌卡因 芬太尼
下载PDF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腰背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陈业松 关应军 +2 位作者 吴熠 李书庸 庄少岳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6期540-541,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腰背痛的影响。方法选取61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剖宫产组(A组)和自然分娩组(C组)产妇年龄、体重指数、新生儿体重、通过体格检查观察怀孕期、产后3、6、9个月腰背痛发生率,以及腰背疼痛的VAS...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腰背痛的影响。方法选取61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剖宫产组(A组)和自然分娩组(C组)产妇年龄、体重指数、新生儿体重、通过体格检查观察怀孕期、产后3、6、9个月腰背痛发生率,以及腰背疼痛的VA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产前腰背痛基本相似(P〉0.05),产后3个月腰背痛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6个月C组36例(15.7%),A组52例(23.9%),A组高于C组(P〈0.05);产后9个月C组29例(12.7%),A组44例(20.2%),A组高于C组(P〈0.05);产妇产后6、9个月A组产妇的腰背部痛点压痛VAS评分都高于C组(P〈0.05)。结论剖宫产后产妇腰背痛6-9个月发生率高于自然分娩产妇,剖宫产手术及腰硬联合麻醉可能是产妇发生腰背痛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痛 剖宫产术 分娩方式 风险因素
下载PDF
曲马多及芬太尼联合用于上腹部术后静脉镇痛的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陈业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2期106-106,109,共2页
目的:探讨曲马多及芬太尼联合用于上腹部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上腹部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F组采用芬太尼1mg+恩丹西酮8mg;T组采用曲马多1000mg+恩丹西酮8mg;F+T组采用芬太尼0.5mg+曲马多500mg+恩丹西酮... 目的:探讨曲马多及芬太尼联合用于上腹部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上腹部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F组采用芬太尼1mg+恩丹西酮8mg;T组采用曲马多1000mg+恩丹西酮8mg;F+T组采用芬太尼0.5mg+曲马多500mg+恩丹西酮8mg。比较三组术后4、8、12、24、36hVAS评分及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瘙痒等的发生率,36h用药总量,静脉自控镇痛(PCA)有效按压次数。结果:术后4、8、12、24、36hVAS评分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6h用药总量,PCA有效按压次数均相似;嗜睡、尿潴留、皮肤瘙痒发生率三组间也无统计学差异,但恶心、呕吐发生率F组和T组明显高于F+T组。F+T组曲马多及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少于F组和T组。结论:曲马多及芬太尼联合用于上腹部术后静脉镇痛是一种简单、安全、不良反应少而又有效的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曲马多 恩丹西酮 术后静脉镇痛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体会 被引量:3
9
作者 陈业松 《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第12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18~65岁择期或急诊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0.33%罗哌卡因30mL+舒芬太尼10μg,对照组30例:0.33%罗哌卡因30mL。比较麻醉后两组患者生命...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18~65岁择期或急诊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0.33%罗哌卡因30mL+舒芬太尼10μg,对照组30例:0.33%罗哌卡因30mL。比较麻醉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镇静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10、20、30、60、120min BP、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评分在麻醉20min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效果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镇静镇痛效果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臂丛神经阻滞
下载PDF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无痛分娩中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业松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13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无痛分娩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妊娠≥36周,产前无服用镇痛催眠药史的初产妇60例为镇痛组,当宫口开到3cm时,蛛网膜下腔注入罗哌卡因2mg及芬太尼25μg混合液2ml,再经硬膜外导管自...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无痛分娩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妊娠≥36周,产前无服用镇痛催眠药史的初产妇60例为镇痛组,当宫口开到3cm时,蛛网膜下腔注入罗哌卡因2mg及芬太尼25μg混合液2ml,再经硬膜外导管自动持续泵入0.125%罗哌卡因8ml/h(每毫升含芬太尼2μg),镇痛维持到分娩结束。对照组为同期未实行镇痛的正常分娩者,比较两组产妇的生命体征,总产程时间以及胎儿的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除6例产妇因胎儿宫内窘迫而行剖宫产外,剩下的镇痛有效率为100%。两组相比,总产程时间,产妇生命体征及胎儿Apgar评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无痛分娩镇痛起效快,效果好,可控性强,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 无痛分娩 罗哌卡因 芬太尼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用于下腹部腹腔镜手术的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业松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90-159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用于下腹部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择期经腹腔镜行下腹部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3组,A组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组(n=30);B组一点法腰-硬联合麻醉组(n=30);C组二点法腰-硬联合麻醉组(n=3...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用于下腹部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择期经腹腔镜行下腹部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3组,A组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组(n=30);B组一点法腰-硬联合麻醉组(n=30);C组二点法腰-硬联合麻醉组(n=30)。监测患者心电图(ECG)、血压(SBP/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并记录术后苏醒时间及患者麻醉效果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相似,且麻醉前后、CO2气腹前后及手术结束时SBP、DBP、MAP、HR、SpO2、PETCO2变化均有所波动,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与A组相比术后苏醒时间快(P〈0.01);C组比B组麻醉效果更强,且患者不良反应较少(P〈0.01)。结论下腹部短时间(〈60 m in)腹腔镜手术可酌情选择腰-硬联合麻醉,而二点法则具有起效迅速、镇痛及肌松完善、术中易于调节麻醉阻滞平面,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不失为基层医院下腹部腹腔镜手术一种经济、实用、安全的麻醉方法,可在临床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腹腔镜手术 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
下载PDF
剖宫产手术100例麻醉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业松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6期22-23,共2页
目的:研究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的应用。方法:选择100例需行剖宫产术的健康临产妇,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组52例和硬膜外麻醉(EA)组48例。麻醉过程中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记录手... 目的:研究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的应用。方法:选择100例需行剖宫产术的健康临产妇,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组52例和硬膜外麻醉(EA)组48例。麻醉过程中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记录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记录新生儿娩出1分钟和5分钟的Apgar评分;并记录麻醉并发症及是否出现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头痛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中两种麻醉方式麻黄素用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出现的不良反应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麻联舍硬膜外麻醉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及注射局部麻醉药到胎儿娩出的时间明显少于硬膜外麻醉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具有用药剂量小、起效快、阻滞完善、镇痛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产科剖宫产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手术 麻醉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不同剂量用于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熠 李书庸 +1 位作者 庄少岳 宁华兰 《北方药学》 2020年第5期141-142,共2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剂量在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9月在我院行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患者74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低浓度组0.3μg/kg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n=37);高浓度组0.6μg/kg右...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剂量在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9月在我院行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患者74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低浓度组0.3μg/kg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n=37);高浓度组0.6μg/kg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n=37)。分别比较两组麻醉优良率;拔管后5 min及10 min血氧饱和度;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停留在PACU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优良率,高浓度组明显优于低浓度组(P<0.05);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停留在PACU的时间相比,高浓度组均短于低浓度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拔管后5 min及10 min血氧饱和度,高浓度组也优于低浓度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中应用0.6μg/kg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术中术后各项生命体征更加平稳,且显著缩短导管拔除时间以及麻醉恢复时间,麻醉效果确切,加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 右美托咪定 不同给药剂量 麻醉效果
下载PDF
颈浅丛阻滞复合清醒镇静、镇痛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书庸 吴熠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20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颈浅丛阻滞复合清醒镇静、镇痛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将拟在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颈浅丛阻滞复合清醒镇静、镇痛。对照组传统C4横突一点法颈丛阻滞后静注氟芬合剂。观察两组患者麻醉镇痛... 目的:探讨颈浅丛阻滞复合清醒镇静、镇痛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将拟在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颈浅丛阻滞复合清醒镇静、镇痛。对照组传统C4横突一点法颈丛阻滞后静注氟芬合剂。观察两组患者麻醉镇痛质量、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并发症及配合程度。结果:观察组的麻醉镇痛效果,术中配合程度,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颈浅丛阻滞复合清醒镇静、镇痛术中镇痛效果好,循环稳定,并发症少,配合度高,显著提高了神经阻滞效果及术中安全性,是甲状腺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浅丛阻滞 清醒镇静镇痛 甲状腺手术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用于小儿静脉麻醉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陈业松 吴熠 刘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5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静脉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各类手术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KD组给予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Dex)麻醉,KP组给予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K组仅给予氯胺酮麻醉。观...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静脉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各类手术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KD组给予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Dex)麻醉,KP组给予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K组仅给予氯胺酮麻醉。观察手术前、切皮时、手术中、手术结束时、手术后5、10min MAP、HR、RR、SpO2、PETCO2的变化;记录停药至苏醒的时间以及术中体动、术后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K组麻醉后与麻醉前及KP、KD两组相比MAP显著增高,HR、RR显著增快,组间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KP、KD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KD组与K组、KP组相比,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缩短,术中体动、术后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少,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x联合氯胺酮用于小儿静脉麻醉是安全可行的,其术中血流动力学等生命体征较平稳,术后苏醒较快,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丙泊酚 右美托咪定 小儿麻醉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书庸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27期69-70,共2页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评价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12月收治的8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各41例,观...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评价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12月收治的8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各41例,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比较麻醉前、麻醉后3、5、15、30min BP、HR、SpO2、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手术前、麻醉后3、5、15、30min BP、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麻醉效果优于EA组,麻醉起效快于EA组,下肢改良Bromage评分优于EA组,并发症少于E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更佳,起效更快,并发症更少,且对BP、HR、SpO2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髋关节置换术 硬膜外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下载PDF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颈浅丛阻滞的效果比较
17
作者 李书庸 《中外医疗》 2011年第32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颈浅丛阻滞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6例行甲状腺次全切术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0.375%布比卡因进行双侧颈浅丛阻滞,46例观察组患者应用0.375%罗哌卡因进行双侧颈浅丛...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颈浅丛阻滞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6例行甲状腺次全切术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0.375%布比卡因进行双侧颈浅丛阻滞,46例观察组患者应用0.375%罗哌卡因进行双侧颈浅丛阻滞,比较2组麻醉效果及麻醉后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效果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5.7%和92.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麻醉后10、30min及60min时点血压及心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0.375%罗哌卡因进行颈浅丛阻滞效果确切,且血流动力学稳定,是颈浅丛阻滞的理想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浅丛阻滞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