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八个大中城市院前急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94
1
作者 张在其 骆福添 +23 位作者 陈兵 陈锋 公保才旦 黄力 柯俊 赖欣 李继良 李金年 林才经 刘向 陆家韬 孟庆华 宁哗 裴雅春 孙文会 熊悦安 张斌 赵兴吉 欧阳文伟 陈文标 陈玮莹 郭彦池 杨正飞 黄子通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30-1136,共7页
目的 调查我国大中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 从我国8个大中城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数据,就其有完整记录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院前急救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 目的 调查我国大中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 从我国8个大中城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数据,就其有完整记录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院前急救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出车总时间、急救半径分别为(2.16±1.10)min,(14.01±6.82)min,(12.12±5.96)min,(14.08±6.85)min,(42.34±20.21)min和(8.50±4.18)km,院前非死亡组分别为(2.19±1.13)min,(14.15±7.14)min,(11.60±6.72)min,(14.92±6.89)min,(41.86±19.53)min和(8.63±4.31)km,院前死亡组分别为(2.10±1.08)min,(13.68±7.14)min,(25.25±12.34)min,(13.75±6.48)min,(54.74±25.47)min和(7.86±3.91)km,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分别为(2.09±1.03)min,(13.58±6.78)min,(25.53±12.34)min,(13.60±6.54)min,(53.79±23.77)min和(7.67±3.86)km,院前心脏性猝死组分别为(2.12±1.02)min,(14.10±7.05)min,(24.79±12.08)min,(13.79±6.61)min,(54.80±25.36)min和(7.90±3.92)km.院前死亡组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返回时间、急救半径均明显小于院前非死亡组,前组的现场时间、出车总时间均明显大于后者(P<0.05或P<0.01).院前心脏性猝死组的调度时间、返回时间与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组的到达时间、出车总时间、急救半径均明显大于后组,而现场时间明显小于后组(P<0.05或P<0.01).(2)院前急救组、院前非死亡组、院前死亡组、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院前心脏性猝死组的病例数均以第一季度为最多,其最少时间段分别是4:00-6:00、4:00-6:00、4:00-6:00、22:00-24:00、2:00-4:00,其最多时间段分别是20:00-22:00、20:00-22:00、8:00-10:00、2:00-4:00、8:00-10:00.(3)在241 876例院前急救病例中,创伤类患者是院前急救中最多的,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院前死亡 心脏性猝死 流行病学分析 大中城市 创伤 神经系统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中毒
原文传递
在急救中心开展多发伤一体化救治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赵双彪 谢钢 +3 位作者 宁晔 尹刚 郑伟华 蒋崇慧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40-342,共3页
目的 探讨提高多发伤救治成功率的措施。 方法 回顾性总结 2 0 0 2年 6月~2 0 0 3年 6月间中山市急救中心开展多发伤救治的效果 ,分析多发伤一体化救治的模式和关键点。结果 共收治 135例 ,抢救成功 10 7例 ,成功率 79.3% ;死亡 2 ... 目的 探讨提高多发伤救治成功率的措施。 方法 回顾性总结 2 0 0 2年 6月~2 0 0 3年 6月间中山市急救中心开展多发伤救治的效果 ,分析多发伤一体化救治的模式和关键点。结果 共收治 135例 ,抢救成功 10 7例 ,成功率 79.3% ;死亡 2 8例 ,死亡率 2 0 .7%。 结论  (1)在急救中心实施多发伤一体化救治是提高其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也是多发伤救治的发展趋势。(2 )在急救中心实施多发伤一体化救治的模式 :急救中心设立创伤中心、建立成套的创伤急救体系 ,培养高素质专业人员。多发伤的诊治由急救中心医师实施或组织实施。 (3)严重多发伤救治的关键点 :抓好院前、院内急救抢救生命 ;开展急诊手术尽早修复损伤器官 ,消除致死致残因素 ;重视重症监护及治疗进一步治疗原发损伤 ,保护各脏器功能 ,促进机体恢复 ,防止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中心 多发伤 手术治疗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我国大中城市院前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55
3
作者 张在其 骆福添 +24 位作者 陈兵 陈锋 公保才旦 黄力 柯俊 赖欣 李继良 李金年 林才经 刘向 陆家韬 孟庆华 宁哗 裴雅春 孙文会 熊悦安 张斌 赵兴吉 欧阳文伟 张在其1 陈文标 陈玮莹 郭彦池 杨正飞 黄子通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9期5-7,共3页
目的调查我国大中城市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心脏性猝死病例特点。方法从我国8个大中城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死亡数据,就其有完整记录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院前心脏性猝死的调度时间、到... 目的调查我国大中城市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心脏性猝死病例特点。方法从我国8个大中城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死亡数据,就其有完整记录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院前心脏性猝死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总时间、急救半径分别为(2.12±1.02)min、(14.10±7.05)min、(24.79±12.08)min、(13.79±6.61)min、(54.80±25.36)min、7.90±3.92(km);②院前心脏性猝死的病例数以第一季度为最多,且最多时间段是8:00~10:00,最少时间段是2:00~4:00;③男性院前心脏性猝死明显多于女性,但年龄明显小于女性;④院前心脏性猝死目击者CPR为4.48%,医护人员现场CPR成功率2.26%。结论①心脏性猝死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最常见的院前死亡原因;②加强心血管病防治,提高中老年患者的常见急危重症早期识别与院前急救水平以及普及公众CPR对降低死亡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心脏性猝死 流行病学分析
原文传递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出血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8
4
作者 赵双彪 尹刚 +4 位作者 宁晔 郑伟华 蒋崇慧 谢钢 吴美英 《中国医药》 2007年第4期222-223,共2页
目的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出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选择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出血未控制前行充分液体复苏90例为对照组,创伤出血性休克出血未控制前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患者86例为研究组。记录入院到出血未控制前的病死率、出... 目的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出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选择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出血未控制前行充分液体复苏90例为对照组,创伤出血性休克出血未控制前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患者86例为研究组。记录入院到出血未控制前的病死率、出血控制后24h的病死率及总病死率,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并随访患者直至出院或死亡。结果研究组入院到出血未控制前死亡2例(2.33%);出血控制后24h死亡3例(3.49%);总死亡7例(8.14%)。术后DIC7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1例,并发症发生率9.30%。对照组入院到出血未控制前死亡6例(6.67%);出血控制后24h死亡4例(4.44%);总死亡13例(14.44%)。术后并发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DIC8例、MODS2例、脓毒血症2例,共13例,发生率14.44%。研究组入院到出血未控制前的病死率、出血控制后24h的病死率及总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在创伤出血性休克的急救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下载PDF
现代院前急救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6
5
作者 王得坤 谢钢 +4 位作者 宁晔 桑宝珍 蒋崇慧 赵双彪 尹刚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5-46,共2页
充分分析目前中国的院前急救体系,剖析中国院前急救的现状及需求,构建出具有中山特色的院前急救体系。通过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城市院前急救体系的构建,完善EMSS体系,着重加强院前急救的救治能力和水平,从而促进了整体急救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构建
下载PDF
急危重症患者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23
6
作者 吴美英 谢钢 +5 位作者 蒋崇慧 王欣 李玉燕 黄永贵 桑宝珍 黄桂英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6年第4期317-318,共2页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eraneOxygenation,ECMO)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危重患者采用动脉-静脉(A-V)模式或静脉-静脉(V-V)模式进行ECMO救治的护理资料。结果:成活27例,死亡21例,死因主...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eraneOxygenation,ECMO)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危重患者采用动脉-静脉(A-V)模式或静脉-静脉(V-V)模式进行ECMO救治的护理资料。结果:成活27例,死亡21例,死因主要为原发病不能控制及治疗(4例)、脑死亡(3例)和并发症(14例)。结论:ECMO是救治严重呼吸、循环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严密的监护和有效的护理是保证ECMO成功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急诊 危重症 护理
下载PDF
构建急救信息化体系,提高急救医疗救治水平 被引量:10
7
作者 谢钢 宁晔 +7 位作者 桑宝珍 蒋崇慧 牛瑛 陈晓诚 吴美英 郑伟华 尹刚 黄永贵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目的 构建急救信息化体系能提高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整体快速反应能力,也是提供早期救治急危重患者的有效保证之一。方法 以医院大规模集成化医院信息系统为依托,以紧急救治指挥调度中心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点,把急救医疗信息库的... 目的 构建急救信息化体系能提高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整体快速反应能力,也是提供早期救治急危重患者的有效保证之一。方法 以医院大规模集成化医院信息系统为依托,以紧急救治指挥调度中心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点,把急救医疗信息库的建立作为突破口,以车载信息系统为信息一体化的呈现,进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结果 通过急救信息化体系的构建,赢得了抢救患者的“黄金”时间,同时也提高了整体急救反应能力、救治能力、抢救成功率,获得了更好的急救效益和患者满意度。结论 通过实施急救信息化体系的构建,开辟了计算机在现代急救医学领域里的应用,成为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提供可靠的保证,对全国其他地区急救信息化体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救治水平
原文传递
群体33例毒鼠强急性中毒的救治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赵双彪 谢钢 +3 位作者 周再生 郑伟华 蒋崇慧 程少钧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39-740,共2页
目的 研究提高群体急性毒鼠强中毒的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群体 33例急性毒鼠强中毒的救治。结果  32例康复出院 ,1例死亡 ,治愈率 97.0 %。结论 提高急性毒鼠强中毒救治的关键 :控制抽搐、开放气道、及时彻底清除体内毒物... 目的 研究提高群体急性毒鼠强中毒的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群体 33例急性毒鼠强中毒的救治。结果  32例康复出院 ,1例死亡 ,治愈率 97.0 %。结论 提高急性毒鼠强中毒救治的关键 :控制抽搐、开放气道、及时彻底清除体内毒物、早期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措施是抢救毒鼠强中毒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鼠强 中毒 血液灌流
下载PDF
群体毒鼠强急性中毒急救的组织及管理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双彪 蒋崇慧 +1 位作者 谢钢 郑伟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47-448,共2页
目的 探讨提高群体急性毒鼠强中毒救治的组织和管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群体 ( 3批计 12 1例 )急性毒鼠强中毒急救的组织及实施。结果  12 0例康复出院 ,1例死亡 ,治愈率 99 2 %。结论 群体急性毒鼠强中毒急救的组织及管理关... 目的 探讨提高群体急性毒鼠强中毒救治的组织和管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群体 ( 3批计 12 1例 )急性毒鼠强中毒急救的组织及实施。结果  12 0例康复出院 ,1例死亡 ,治愈率 99 2 %。结论 群体急性毒鼠强中毒急救的组织及管理关键 :①启动急救指挥系统 ,各救护部门在统一指挥、评估、协调下运作。②做好院前急救及安全运转。③迅速按病情分组分诊分流急救。④每张床位、每组病人都责任到人 ,都要有一组人员负责救治 ,具体由急诊医师主管、指挥。⑤有序合理的安排洗胃、催吐、血液净化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鼠强中毒 急救 综合治疗 组织 管理
下载PDF
中山市群体性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特点与应急医疗救援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伟华 宁晔 +5 位作者 徐华 方尔斌 侯六生 赵双彪 尹刚 梁洁珍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2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从事件中找出特点和趋势,探讨应急医疗救援策略,为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山市急救中心调度信息数据库中提取2006~2010年间发生3人(含3人)以上伤亡的3474起群体性突发事件... 目的:从事件中找出特点和趋势,探讨应急医疗救援策略,为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山市急救中心调度信息数据库中提取2006~2010年间发生3人(含3人)以上伤亡的3474起群体性突发事件资料,总结分析其流行病特点和应急处置情况。结果:中山市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突发事故类型依次是交通事故、外伤、火灾;交通事故和外伤事件有逐年增加趋势,食物中毒呈下降趋势。人员伤亡主要集中在21~50岁的年龄段;事故发生高峰在晚上18:00~凌晨2:00:平均反应时间(从呼叫受理至急救车到达事发现场的时间)由2006年的12.4 min缩短到2010年的11.6min:救治结果:显效6490例(52.83%),有效4738例(38.57%),无变化870例(7.08%),恶化187例(1.52%),总有效率为91.4%。结论:建立健全的院前急救系统、合理布局急救站点、规范现场处置工作、加强120系统内外联动的协作配合、完善预案并加强演练和普及急救知识是降低突发群体伤亡事件病死率和伤残率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流行病学:应急医疗救援
下载PDF
急救医疗技术员的院前急救模式人力资源绩效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美英 黄永贵 +1 位作者 蒋崇慧 赵润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年第13期7-8,共2页
目的:研究急救医疗技术员的最佳配置方案。方法:对实验组(急救医疗技术员+医师)与对照组(医师+护士+司机+担架员)的院前急救的人力资源绩效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工作时间和工资支出成本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在现场行... 目的:研究急救医疗技术员的最佳配置方案。方法:对实验组(急救医疗技术员+医师)与对照组(医师+护士+司机+担架员)的院前急救的人力资源绩效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工作时间和工资支出成本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在现场行急救技术种类多于实验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抢救成功率等基本相同,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救医疗技术员的应用可显著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并可承担绝大部分院前急救工作,但对于病情复杂的危重病人则需选择医师+护士+司机+担架员组合出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医疗技术员 院前急救 人力资源 绩效
下载PDF
急救医疗技术员绩效成本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美英 王欣 +3 位作者 蒋崇慧 黄永贵 杨少红 尹刚 《青岛医药卫生》 2006年第3期197-198,共2页
目的研究急救医疗技术员(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an,EMT)的最佳配置方案。方法对实验组(EMT+医生)与对照组(医生+护士+司机+担架员)的院前急救的绩效成本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工作时间和工资支出成本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P&... 目的研究急救医疗技术员(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an,EMT)的最佳配置方案。方法对实验组(EMT+医生)与对照组(医生+护士+司机+担架员)的院前急救的绩效成本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工作时间和工资支出成本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P<0.01),对照组在现场行急救技术种类多于实验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抢救成功率等基本相同,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救医疗技术员的应用可显著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并可承担绝大部分院前急救工作,但对于病情复杂的危重病人则需选择医生+护士+司机+担架员组合出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医疗技术员 院前急救 绩效成本 人员配置
下载PDF
快速气管插管326例
13
作者 赵双彪 蒋崇慧 +1 位作者 龙丽珊 郑伟华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4年第3期43-44,共2页
目的 探讨提高快速气管插管术成功的方式方法。方法 回顾性的总结2001年6月2002年6月间在院前、院内实施的快速气管插管术的经验,按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插管方式、插管失败和困难的原因以及处理的方法等方面分析研究。结果 总326... 目的 探讨提高快速气管插管术成功的方式方法。方法 回顾性的总结2001年6月2002年6月间在院前、院内实施的快速气管插管术的经验,按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插管方式、插管失败和困难的原因以及处理的方法等方面分析研究。结果 总326例,无需药物诱导直接气管插管96例,快速静推安定诱导后气管插管230例。经口气管插管295例,经鼻气管插管31例。总插管成功324例,成功率99.4%。一次插管成功308例,成功率94.5%。插管失败2例,失败率0.6%。并发症发生率6.2%。结论 提高快速气管插管成功的关键:制定明确的急诊插管适应证及禁忌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选择合适的插管方式;插管前要检查、评估气管插管困难程度,做好各项防备工作:掌握气管插管的技巧:气管插管失败后要采取有效的挽救措施:预防气管插管术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气管插管 插管方法 适应证 并发症
下载PDF
我国大中城市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附12568例分析 被引量:51
14
作者 张在其 骆福添 +23 位作者 陈兵 陈锋 公保才旦 黄力 柯俊 赖欣 李继良 李金年 林才经 刘向 陆家韬 孟庆华 宁哗 裴雅春 孙文会 熊悦安 张斌 赵兴吉 欧阳文伟 陈文标 陈玮莹 郭彦池 杨正飞 黄子通 《新医学》 2010年第11期708-711,770,F0003,共6页
目的:调查中国大中城市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死亡病例特点.方法:从中国8个大中城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死亡数据,对有完整记录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2 568例院前死亡者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 目的:调查中国大中城市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死亡病例特点.方法:从中国8个大中城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死亡数据,对有完整记录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2 568例院前死亡者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总时间、急救半径分别为(2.10±1.08) min、(13.68±7.14) min、(25.25±12.34) min、(13.75±6.48) min、(54.74±25.47) min、(7.86±3.91) km;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分别为(2.09±1.03) min、(13.58±6.78) min、(25.53±12.34) min、(13.60±6.54) min、(53.79±23.77) min、(7.67±3.86) km,院前心脏性猝死组分别为(2.12±1.02) min、(14.10±7.05) min、(24.79±12.08) min、(13.79±6.61) min、(54.80±25.36) min、(7.90±3.92) km.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与院前心脏性猝死组到达时间、现场时间、出车总时间、急救半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②院前死亡总体、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院前心脏性猝死组的病例数月份及季节分布以2月份、第一季度为最多,日时间段分布以8:00~10:00为最多.③院前死亡患者中循环系统、其他、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类的死亡数分别位居第一、二、四、五、八,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阶段最多,其中循环系统类中心脏性猝死死亡最多;创伤、中毒类的死亡分别位居第三、六,均以21~50岁青壮年阶段最多.④男性院前死亡数及院前心脏性猝死数均明显多于女性.⑤院前心脏性猝死占循环系统类死亡的绝大部分(67.33%),目击者现场心肺复苏(CPR)为4.46%,医护人员现场CPR成功率2.21%.结论:①心脏性猝死是中国大中城市最常见的院前死亡原因.②加强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高中老年患者的常见急危重症早期识别与院前急救水平以及普及公众CPR对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院前死亡 心脏性猝死 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与积极液体复苏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8
15
作者 郑伟华 汪新良 +1 位作者 徐华 赵双彪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7年第9期533-535,共3页
目的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LFR)与积极液体复苏(AFR)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方法132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LFR组〔60例,当平均动脉压(MAP)上升至50~60mmHg时即减慢输液速度,限制液体入量,维持MAP在50mmHg左右〕和积极液体复苏... 目的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LFR)与积极液体复苏(AFR)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方法132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LFR组〔60例,当平均动脉压(MAP)上升至50~60mmHg时即减慢输液速度,限制液体入量,维持MAP在50mmHg左右〕和积极液体复苏组(72例,采取早期、快速、足量补液,维持MAP在70mmHg左右),对其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FR组院前输液量为(232±215)ml,显著低于AFR组〔(830±542)ml,P<0.01〕,LFR组术前输液量为(328±309)ml,显著低于AFR组(1905±1340,P<0.01)。LFR组死亡率为13.3%,显著低于AFR组(27.8%,P<0.05,单侧)。LFR组术前剩余碱(BE)值为(-7.9±5.9)mmol/L,显著低于AFR组(-9.9±5.7,P<0.05),LFR组术前血小板计数为(268±94)×109,显著高于AFR组〔(233±91)×109,P<0.05〕;LFR组术前凝血酶原时间为(12.3±1.7)s,显著低于AFR组〔(14.5±1.9)s,P<0.01〕;LFR组术前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为(36.5±14.1)s,显著短于AFR组〔(41.8±18.5)s,P<0.05〕。结论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液体复苏法可能优于积极液体复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积极液体复苏 限制液体复苏
下载PDF
限制与积极液体复苏法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4
16
作者 汪新良 谢钢 +2 位作者 郑伟华 宁晔 蒋崇慧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78-880,共3页
目的比较限制液体复苏与积极液体复苏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将符合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限制液体复苏组和积极液体复苏组,对其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组与积极液体复... 目的比较限制液体复苏与积极液体复苏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将符合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限制液体复苏组和积极液体复苏组,对其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组与积极液体复苏组比较,收缩压差异无显著性(院前51±19 mmHg vs 50±21 mmHg,术前74±27 mmHg vs 82±28 mmHg,P>0.05),输液量显著降低(院前232±215 mL vs 830±542 mL,术前328±309 mL vs 1905±1340 mL,P<0.01),死亡率降低(13.3%vs 27.8%,P<0.05),术前血红蛋白升高(94±21 g/L vs 85±23 g/L,P<0.05),术前凝血指标好转〔血小板计数(268±94)×109/L vs(233±91)×109/L,P<0.05;凝血酶原时间12.3±1.7 s vs 14.5±1.9 s,P<0.01;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6.5±14.1 s vs 41.8±18.5 s,P<0.05〕。结论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液体复苏法可能优于积极液体复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积极液体复苏 限制液体复苏
下载PDF
安体舒通对感觉神经损伤性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及RAAS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汪新良 何兆初 +2 位作者 曾昭华 罗碧辉 苏诚坚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10期773-776,共4页
目的观察安体舒通对感觉神经损伤性盐敏感高血压大鼠模型血管重构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新生雄性Wistar大鼠生后第1、2天,实验组皮下注射辣椒辣素(50mg/kg),对照组注射对照液。哺乳期后,大鼠被随机分成以下5组... 目的观察安体舒通对感觉神经损伤性盐敏感高血压大鼠模型血管重构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新生雄性Wistar大鼠生后第1、2天,实验组皮下注射辣椒辣素(50mg/kg),对照组注射对照液。哺乳期后,大鼠被随机分成以下5组:对照+正常盐饮食组;对照+高盐饮食组;辣椒辣素+正常盐饮食组;辣椒辣素+高盐饮食组;辣椒辣素+高盐饮食+安体舒通组。定期测量大鼠体重、血压。实验结束时,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大小二种动脉血管形态学等指标。结果安体舒通治疗组较高血压模型组鼠尾收缩压显著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醛固酮浓度显著升高,血管重构现象明显改善。结论RAAS可能参与了该模型高血压的形成;安体舒通可预防该模型的血压升高及血管重构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体舒通 盐敏感性 高血压 血管重构 辣椒辣素
下载PDF
影响体外膜肺氧合救治成人心源性休克预后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侯六生 谢钢 +5 位作者 蒋崇慧 袁勇 李斌飞 郑伟华 宁晔 赵双彪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0-513,共4页
目的总结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在成人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shock,CS)中的临床救治经验,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3年1月至201... 目的总结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在成人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shock,CS)中的临床救治经验,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因药物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无效而行ECMO辅助的C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合并严重颅脑损伤、晚期恶性肿瘤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排除在外,据出院时的预后将其分为康复出院组与院内死亡组,先通过组间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预后的可能危险因素,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辅助时间(41.56±43.07)h,31例成功脱机,22例康复出院,与预后有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ECMO前血乳酸水平、ECMO前心脏射血分数、弥漫f生血管内凝血、肾功能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P〈0.05)。结论ECMO患者心功能的可逆性及其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尽早识别及防治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心源性休克 危险因素 预后
原文传递
常见临床指标在急性LVEF降低与保留型心衰的分型及近期预后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汪新良 宁晔 +2 位作者 吴美英 郑伟华 蒋崇慧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患者常见临床指标在急性LVEF降低与保留型心衰的分型及近期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衰患者就诊时血压、心率、NT-proBNP、微机血糖、1d内心脏超声、病史等指标。左室EF<0.5为LVEF降低型心衰组,≥0.5为LVEF保留... 目的:探讨患者常见临床指标在急性LVEF降低与保留型心衰的分型及近期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衰患者就诊时血压、心率、NT-proBNP、微机血糖、1d内心脏超声、病史等指标。左室EF<0.5为LVEF降低型心衰组,≥0.5为LVEF保留型心衰组。随访半年,半年内心源性死亡和重入院者为近期预后不良组,否则为近期预后良好组。结果:入选患者130例,男79例(60.8%),女51例(39.2%),年龄[M(P25,P75)]74.0(64.0,80.0)岁。急性心衰分型与心率和NT-proBNP相关。急性LVEF降低型心衰组心率和NTproBNP高于急性LVEF保留型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衰近期预后与收缩压呈正相关,与血糖和NT-proBNP呈负相关。急性LVEF降低型心衰近期预后与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病史、EF呈正相关。急性LVEF保留型心衰近期预后与NT-proBNP呈负相关。结论:就诊时血压、心率、NT-proBNP、血糖或高血压病史对急性心衰分型和近期预后有重要意义,这些指标在两类心衰中的预后作用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指标 射血分数 急性心力衰竭 预后
原文传递
中山市突发群体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伟华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63-265,共3页
随着中山市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工贸、旅游、建筑与交通等行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日益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2006年1月~2010年12月中山市急救中心共对3474起发生3人以上伤亡群体性突发事件实施... 随着中山市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工贸、旅游、建筑与交通等行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日益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2006年1月~2010年12月中山市急救中心共对3474起发生3人以上伤亡群体性突发事件实施应急医疗救援,均圆满完成任务。现将中山市急救中心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情况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应急医疗救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