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肝癌流行概况 被引量:152
1
作者 魏矿荣 彭侠彪 +1 位作者 梁智恒 岑惠珊 《中国肿瘤》 CAS 2015年第8期621-630,共10页
全文对国内外现有尤其是最新肝癌流行资料进行系统回顾,发现虽然近年全球肝癌发病和死亡总体相对稳定,但仍是全球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主要恶性肿瘤,且生存率较低,对生命健康危害极大。中国是肝癌高发地区,其发病和死亡尤其男性位于世界较... 全文对国内外现有尤其是最新肝癌流行资料进行系统回顾,发现虽然近年全球肝癌发病和死亡总体相对稳定,但仍是全球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主要恶性肿瘤,且生存率较低,对生命健康危害极大。中国是肝癌高发地区,其发病和死亡尤其男性位于世界较高水平,虽然近年其发病和死亡也相对稳定,生存率位于世界较高水平,但仍相对较低。预计未来世界和中国肝癌发病和死亡数将增加,提示应加强肝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流行 全球 中国
原文传递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5
2
作者 何淑明 韦明秀 +1 位作者 韩燕华 何立红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36-538,共3页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商品名: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根据临床症状、彩色超声或MRI检查、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宫内放置LNG-IUS,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及子宫体积变化。结...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商品名: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根据临床症状、彩色超声或MRI检查、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宫内放置LNG-IUS,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及子宫体积变化。结果放置LNG-IUS后3个月,月经量显著减少,治疗3个月时的月经量降低为治疗前的(27±1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子宫体积为(143±33)cm3,治疗3个月时子宫体积为(115±22)cm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患者痛经症状显著缓解或完全消失;20例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从治疗前的(86±14)g/L恢复至治疗后的(124±8)g/L。结论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近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左炔诺孕酮 药物释放系统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子宫腺肌病 系统治疗 临床观察 LNG-IUS 治疗前后 血红蛋白水平
原文传递
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被引量:63
3
作者 黄薇 牛晓宇 韩燕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发病机制 专题讨论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因 子宫肌壁 子宫肌层 异位内膜 特殊类型
下载PDF
女性盆底功能及盆底肌功能评估方法 被引量:55
4
作者 苏园园 韩燕华 李丹彦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目前,盆底康复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了解盆底功能评估的意义,并正确选择盆底功能评估方法,对制定个性化盆底功能康复方案、提高治疗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对盆底功能及其评估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功能评估 盆底康复
原文传递
广东省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及相关因素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51
5
作者 邓洪容 武革 +21 位作者 罗国春 郎江明 林少达 张秀薇 梁干雄 许美伦 林健才 袁琳 李绍清 吴建能 吴永新 曾龙驿 方懿珊 蔡德鸿 欧文新 钟可荣 谢乃强 李路 陈定宇 谭国据 杨华章 翁建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6期3257-3261,共5页
目的 了解广东省1型糖尿病(T1DM)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和相关因素.方法 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89家三级和二级医院收集T1DM患者的血标本和临床资料.通过分析临床资料,了解影响血糖控制的因素.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评价血糖控制水平,HbA1... 目的 了解广东省1型糖尿病(T1DM)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和相关因素.方法 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89家三级和二级医院收集T1DM患者的血标本和临床资料.通过分析临床资料,了解影响血糖控制的因素.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评价血糖控制水平,HbA1c统一在广东省糖尿病防治中心检测.结果 2010年8月6日至2011年5月25日共调查纳入广东省851例T1DM患者.其中男408例,女443例.患者年龄的中位数为29.6岁(20.3 ~41.3岁);发病年龄为25.3岁(15.7 ~35.5岁);病程为3.3年(1.0~7.3年);体质指数(BMI)为19.9 kg/m2(17.9 ~21.8 kg/m2).HbA1c为8.6%(6.9% ~11.0%),234例(27.50%)患者达到相应年龄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13 ~ 19岁患者、家庭年收入低、未控制饮食和未接受糖尿病教育、病程短的患者血糖控制差.结论 广东省大多数T1DM患者血糖控制未达标,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改善这一现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广东省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原文传递
病区层级管理联合护士质控反馈会议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3
6
作者 冯锦芳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9年第3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病区层级管理联合护士质控反馈会议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从2003年7月开始,在病区层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每周1次的病区护士质控反馈会议,对质控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制订整改措施。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层级管理联... 目的探讨病区层级管理联合护士质控反馈会议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从2003年7月开始,在病区层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每周1次的病区护士质控反馈会议,对质控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制订整改措施。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层级管理联合护士质控反馈会议后,病区各项护理质量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实施层级管理及每周1次的病区护士质控反馈会议,能使护理各环节处于有效的动态监控中,使护理质量得以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区 层级管理 护士质控反馈会议 护理质量 护理管理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4种定量指标变化及Harris评分分析 被引量:50
7
作者 李锐军 蔡荣辉 何智勇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7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状况,探讨4种髋关节定量评价指标与Harris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9例THA患者,分别采用6 min步行测试、爬楼梯测试、计时&qu...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状况,探讨4种髋关节定量评价指标与Harris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9例THA患者,分别采用6 min步行测试、爬楼梯测试、计时"起立-行走"测试、5次坐立试验4种定量评价方法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并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同时分析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与Harri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术前、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47±6)分、(81±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各定量评价指标低于正常人群水平,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与6 min步行测试结果呈正相关(r=0.602,P=0.000),与5次坐立试验结果呈负相关(r=-0.397,P=0.005),与爬楼梯测试、计时"起立-行走"测试结果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4种定量评价指标和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各指标与Harris评分的相关性差异较大,建议结合髋关节功能定量指标的变化开展康复训练,以更好地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功能恢复 HARRIS 评分 定量评价研究
下载PDF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51
8
作者 贺婷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3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以期为开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干预研究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115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以期为开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干预研究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115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心力衰竭自我护理索引V.4(self-care of heart failure index,SCHFI V.4)、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问卷(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其进行自我护理行为和生活质量测评。结果患者SCHFI V.4中自我护理的维护、自我护理的管理和自我护理信心的评分分别为(46.56±22.31)、(50.43±21.56)和(48.15±19.33)分,MLHFQ中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及总体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评分分别为(25.54±6.84)、(8.32±6.73)和(48.35±15.62)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信心与生活质量具有相关性(均P<0.01),自我护理信心是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信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自我护理 生活质量 自信心
下载PDF
中国开展成人体外膜肺氧合项目建议书 被引量:46
9
作者 侯晓彤 杨峰 +13 位作者 童朝晖 龙村 邱海波 陈静瑜 方强 黑飞龙 李欣 詹庆元 隆云 李斌飞 章晓华 李军 刘小军 孙兵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69-772,共4页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高级生命支持形式,该技术能够代表一个国家、地区或医院的医疗水平。近年来ECMO技术在我国广泛开展,但该技术在快速普及期间可能遇到一些问题。本建议书代表一组国...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高级生命支持形式,该技术能够代表一个国家、地区或医院的医疗水平。近年来ECMO技术在我国广泛开展,但该技术在快速普及期间可能遇到一些问题。本建议书代表一组国内在成人ECMO辅助技术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的ECMO专家,就目前国内开展ECMO技术的相关问题,如医疗单位的资质、人员和设备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供致力于开展ECMO技术的医生、ECMO管理者、医疗单位以及相关医疗政策制定者参考,以促进我国ECMO技术的进一步规范化开展,并能够积极参与相关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循环支持 呼吸支持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慢性期痛风性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8
10
作者 梁慧英 廖琳 +1 位作者 何善智 冯兴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分期方案治疗慢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首诊时予洛索洛芬钠片每次60 mg、每天3次,秋水仙碱片每次0.5 mg、每天3次;间歇期予苯溴马隆片每...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分期方案治疗慢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首诊时予洛索洛芬钠片每次60 mg、每天3次,秋水仙碱片每次0.5 mg、每天3次;间歇期予苯溴马隆片每次50 mg,每天1次;急性发作期予洛索洛芬钠片(每次60 mg,每天3次)+秋水仙碱片(每次0.5 mg,每天3次)+苯溴马隆片(每次50 mg,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首诊时及急性发作期予清热利湿方药,间歇期予健脾利湿方药,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急性发作时关节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过去24周内关节炎急性发作次数、血尿酸水平、过去24周患者自我感觉的总体评价(PGA)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GA评分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PGA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VAS评分、PG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水平、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次数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分期方案可有效减少慢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次数,减轻发作时关节疼痛程度,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关节疼痛 血尿酸
原文传递
170例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被引量:48
11
作者 黎颖然 潘泰先 《中国药物警戒》 2010年第10期623-625,共3页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山市人民医院2008~2009年上报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的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病例,检索1994~2009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学期刊报道的应用参麦注射...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山市人民医院2008~2009年上报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的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病例,检索1994~2009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学期刊报道的应用参麦注射液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多发生于40岁以上年龄组,女性多于男性,其ADR出现时间多在用药过程中30min内发生。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过敏反应居多。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加强其应用过程中的监测,谨慎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药品不良反应(ADR) 分析
下载PDF
初产妇产后6周盆底电生理指标及盆腔器官脱垂分度状况全国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43
12
作者 孙智晶 朱兰 +12 位作者 郎景和 张业武 刘桂芝 陈晓春 冯嵩芝 张菊新 姚宇红 张洁 苏园园 房桂英 杨梅 刘娟 马志敏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3-439,共7页
目的获得中国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电生理指标及盆腔器官脱垂分度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自2011年10月在广西、广东、河北、河南、山西5省开展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在产后6周对产妇基本情况、产科情况及盆底电生理指标和盆腔器官脱垂分度(... 目的获得中国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电生理指标及盆腔器官脱垂分度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自2011年10月在广西、广东、河北、河南、山西5省开展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在产后6周对产妇基本情况、产科情况及盆底电生理指标和盆腔器官脱垂分度(POP-Q)数据进行采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入组1327例初产妇,产后6周的盆底电生理指标显示,Ⅰ类肌肌力3级以上的占47.5%,Ⅱ类肌肌力3级以上的占43.6%,盆底动态压力为(61.8±29.2)cm H2O。A3反射正常率为66.7%。分娩时会阴裂伤(OR=1.48;95%CI 1.11~1.97)和工作体位以站位为主(OR=1.57;95%CI 1.06~2.33)是发生Ⅰ类肌早期肌力下降的危险因素。盆底障碍性疾病家族史是Ⅰ类肌和Ⅱ类肌疲劳度异常的危险因素。盆腔器官脱垂分度中,第二产程延长是后壁Ap点(OR=10.02,95%CI 1.88~53.49)和Bp点(OR=5.57,95%CI 1.19~26.01)下移的危险因素,会阴裂伤是中盆腔C点(OR=1.54,95%CI 1.14~2.09)和D点(OR=2.61,95%CI 1.51~4.53)下移的危险因素。结论约半数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电生理指标处于受损状态,会阴裂伤和家族遗传史是其危险因素。第二产程延长和会阴裂伤是产后早期POP-Q分度位点下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电生理指标 盆腔器官脱垂分度
原文传递
显微支撑喉镜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44
13
作者 李欣 傅敏仪 +1 位作者 徐建慧 伍健辉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0-192,共3页
目的 探讨显微支撑喉镜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早期声门型喉癌78例,根据国际抗癌联盟喉癌TNM分期标准,其中T1s13例,T1a37例,T1b 28例;均采用显微支撑喉镜低温等离子射频消... 目的 探讨显微支撑喉镜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早期声门型喉癌78例,根据国际抗癌联盟喉癌TNM分期标准,其中T1s13例,T1a37例,T1b 28例;均采用显微支撑喉镜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完全切除肿瘤.术后定期随访,复查喉镜,观察患者喉内创面愈合进度和肿瘤复发情况,评定临床效果.结果 78例均能一次切除肿瘤,声门区结构和喉功能保全良好.术中无大出血,术后无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5个月~6年,肿瘤复发4例,其余74例无复发,呼吸、吞咽均正常,发声功能良好.结论 显微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能完整切除肿瘤,保留喉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手术安全可靠,复发率低,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门型喉癌 显微支撑喉镜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临床医学实验室生物参考区间的建立 被引量:43
14
作者 陈桂山 杨有业 +1 位作者 梁锦胜 温冬梅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1-424,共4页
目的以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个生化项目为例,探讨适合本实验室建立生物参考区间的方法。方法结合ISO15189:2003(E)《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条款要求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 目的以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个生化项目为例,探讨适合本实验室建立生物参考区间的方法。方法结合ISO15189:2003(E)《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条款要求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C28-A2文件推荐方法,先引用权威书刊、厂家试剂说明书或转移其他医院实验室的生物参考区间,然后进行实验验证,验证不通过的项目,收集120例健康参考个体自建适用于本实验室的生物参考区间,定期进行临床评审。结果TC现用生物参考区间验证通过,可以继续使用;HDL—C验证不通过,不适用,须自建生物参考区间,自建区间为男性0.82~1.82mmol/L、女性0.89~1.97mmol/L。结论采用本研究方法确立临床医学实验室生物参考区间从多途径保证检验指标的生物参考区间可靠、准确、科学、实用,能确保生物参考区间符合临床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参考区间 临床医学实验室 建立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治疗预后对比 被引量:42
15
作者 刘卫其 张励庭 +6 位作者 黄炫生 袁勇 冯力 张劲 吴颖 韩莹 黎洁雯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81-784,共4页
目的观察急诊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2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71例来诊时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诊介入治... 目的观察急诊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2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71例来诊时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诊介入治疗组);53例来诊时已超出急诊介入治疗时间窗,常规保守治疗7~10天后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择期介入治疗组);两组患者心肌梗死情况及一般资料等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天及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一年随访期间复发梗死再次住院率及30天、一年内死亡情况。结果急诊介入治疗组术后7天(52.3%±7.5%比48.2%±6.9%)及6个月(54.9%±8.2%比50.1%±7.1%)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择期介入治疗组(P<0.05);随访1年,急诊介入治疗组住院期间心脏破裂发生率、复发梗死再次住院率、30天死亡率及一年内死亡率(分别为0.42%、6.58%、3.82%和8.28%)显著低于择期介入治疗组(分别为3.77%、16.98%、11.32%和18.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择期介入治疗而言,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诊介入治疗,可迅速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灌注,从而及时减轻患者心肌缺血症状,降低患者再次梗死发生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1
16
作者 来彬 邓志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85-1087,共3页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5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试验组给予胺碘酮100 mg +0.9%氯化钠20 mL,静脉缓慢注射6 min,后改静脉滴...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5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试验组给予胺碘酮100 mg +0.9%氯化钠20 mL,静脉缓慢注射6 min,后改静脉滴注0.5~1.0 mg· min-1,直至恢复窦性心律。对照组给予毛花苷丙0.4 mg+5%葡萄糖20 mL,静脉缓慢推注5min注射完毕。比较2组24 h心房颤动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心房颤动转复后1个月窦性心律维持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24 h 心房颤动控制14例,控制率为53.8%;对照组心房颤动控制6例,控制率为24.0%,试验组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转复窦性心律后,试验组1个月内窦性心律维持有效率为88.5%(23/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0%(12/25)。试验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 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优于毛花苷丙,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胺碘酮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广东省2012年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 被引量:37
17
作者 孟瑞琳 许燕君 +3 位作者 林立丰 魏矿荣 陈万青 郑荣寿 《中国肿瘤》 CAS 2016年第12期933-941,共9页
[目的]对2015年收集的广东省各肿瘤登记处上报的2012年恶性肿瘤登记资料进行分析,估计广东省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水平。[方法]全省共收到9个登记处上报的2012年肿瘤登记数据,通过审核和评估,共8个肿瘤登记处的数据符合入选标准。将入... [目的]对2015年收集的广东省各肿瘤登记处上报的2012年恶性肿瘤登记资料进行分析,估计广东省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水平。[方法]全省共收到9个登记处上报的2012年肿瘤登记数据,通过审核和评估,共8个肿瘤登记处的数据符合入选标准。将入选的登记处按地区(城乡)、性别以及年龄别、肿瘤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层,结合2012年全省人口数据,估计全省恶性肿瘤合计和主要肿瘤的发病、死亡情况。标化率采用全国2000年人口普查和世界Segi’s人口结构为标准。[结果 ]全省8个肿瘤登记处共覆盖登记人口15 084 942人,占全省总人口17.47%。病理诊断比例为72.84%,只有死亡证明书比例为0.87%,死亡/发病比为0.56。据估计,广东省2012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21.1万例,死亡病例约11.7万例。全省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50.20/10万(男性265.39/10万,女性234.29/10万),中国人口标准化发病率(中标率)为207.04/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为201.34/10万,累积率(0~74岁)为22.91%。城市地区发病率为267.25/10万,中标率为221.43/10万,农村地区发病率为215.51/10万,中标率为178.77/10万。全省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48.44/10万(男性190.95/10万,女性105.06/10万),中标率为103.73/10万,世标率为102.44/10万,累积率(0~74岁)为11.68%。城市地区死亡率为164.57/10万,中标率为105.46/10万,农村地区死亡率为124.63/10万,中标率99.97/10万。肺癌、肝癌、女性乳腺癌、结肠癌和鼻咽癌是广东省恶性肿瘤发病的前5位,肺癌、肝癌、结肠癌、胃癌和鼻咽癌是前5位的肿瘤死因。[结论]肺癌、肝癌、结肠癌、女性乳腺癌以及鼻咽癌的疾病负担沉重,是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在肿瘤防控工作中,针对不同癌种进行早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疾病负担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登记 恶性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广东省
原文传递
限制与积极液体复苏法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4
18
作者 汪新良 谢钢 +2 位作者 郑伟华 宁晔 蒋崇慧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78-880,共3页
目的比较限制液体复苏与积极液体复苏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将符合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限制液体复苏组和积极液体复苏组,对其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组与积极液体复... 目的比较限制液体复苏与积极液体复苏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将符合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限制液体复苏组和积极液体复苏组,对其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组与积极液体复苏组比较,收缩压差异无显著性(院前51±19 mmHg vs 50±21 mmHg,术前74±27 mmHg vs 82±28 mmHg,P>0.05),输液量显著降低(院前232±215 mL vs 830±542 mL,术前328±309 mL vs 1905±1340 mL,P<0.01),死亡率降低(13.3%vs 27.8%,P<0.05),术前血红蛋白升高(94±21 g/L vs 85±23 g/L,P<0.05),术前凝血指标好转〔血小板计数(268±94)×109/L vs(233±91)×109/L,P<0.05;凝血酶原时间12.3±1.7 s vs 14.5±1.9 s,P<0.01;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6.5±14.1 s vs 41.8±18.5 s,P<0.05〕。结论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液体复苏法可能优于积极液体复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积极液体复苏 限制液体复苏
下载PDF
广东巨大儿发病率调查及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19
作者 陈海天 胡明晶 +14 位作者 王广涵 祝文晶 王子莲 崔咏怡 高结坤 魏晓萍 温济英 黎箐 范建辉 陈宏霞 韩凤珍 潘石蕾 范舒舒 王蕴慧 胡淑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6-280,F0003,共6页
【目的】调查广东巨大儿发生率及探讨其高危因素。【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广东13所大型医院产科2010年10月至2010年11月住院分娩的巨大儿(≥4000 g)共222例作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正常体质量(2 500~3 999 g)的新生儿414... 【目的】调查广东巨大儿发生率及探讨其高危因素。【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广东13所大型医院产科2010年10月至2010年11月住院分娩的巨大儿(≥4000 g)共222例作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正常体质量(2 500~3 999 g)的新生儿414例作为对照组。计算巨大儿发生率,比较两组间孕妇年龄、孕次、产次、身高、孕前体质量、产前体质量、孕期增重、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体质指标、孕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等情况,统计分析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及高危因素。【结果】巨大儿共222例,总发生率为2.78%;两组间孕妇孕期增重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15±5)kg vs巨大儿组(18±5)kg,P<0.05];巨大儿组中妊娠期糖尿病(16.9%vs 5.6%,P<0.01)、羊水过多(7.8%vs 1.2%,P<0.01)的发生率更高;巨大儿组顺产率更低(20.1%vs 47.5%,P<0.05),手术产率更多(78.5%vs 51.0%,P<0.01);巨大组和对照组的男女婴比例有显著差异(146/76 vs 229/185,P<0.01);头围也有统计学差异[(35.75±1.07)cm vs(33.70±1.53)cm,P<0.01]。分娩巨大儿的相关因素为孕周、孕次、身高、孕前体质量、孕前BMI、产前体质量、产前BMI、孕期增重等;分娩巨大儿的高危因素为年龄、孕周、产前体质量、妊娠期糖尿病等。【结论】广东巨大儿发生率约为2.78%,高危因素为年龄、孕周、产前体质量、妊娠期糖尿病等;在具有分娩巨大儿高危因素的孕妇当中,要注意筛查巨大儿,特别是在四步触诊临床估计胎重及超声测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儿 新生儿 妊娠期糖尿病 剖宫产
下载PDF
肛提肌裂孔与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及脱垂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2
20
作者 吴曼丽 林欣 +10 位作者 王旭东 符元春 陈海燕 南淑良 黄伟俊 陈禹 王莉 荆春丽 陈文娟 田家玮 张新玲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00-705,共6页
目的:探讨肛提肌裂孔大小与盆腔器官脱垂量化(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POP-Q)分期及脱垂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研究分中心单位就诊的996例女性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问诊、POP-Q分期及盆底超声检查... 目的:探讨肛提肌裂孔大小与盆腔器官脱垂量化(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POP-Q)分期及脱垂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研究分中心单位就诊的996例女性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问诊、POP-Q分期及盆底超声检查,采集静息状态、最大收缩状态及最大Valsalva状态的盆底超声容积数据。分析肛提肌裂孔大小与POP-Q分期及脱垂症状的相关性,并分析最大Valsalva状态肛提肌裂孔面积诊断临床显著性盆腔器官脱垂(POP-Q分期≥2)及脱垂症状的效能。结果:不同POP-Q分期女性患者三种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与腹部坠胀感症状的相关性最高(r=0.277,P<0.001)。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诊断临床显著性盆腔器官脱垂(POP-Q分期≥2)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脱垂症状(0.77对0.69,P<0.001)。结论:盆底超声测量肛提肌裂孔面积的大小与POP-Q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肛提肌裂孔面积与POP-Q的相关性较脱垂症状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盆底 肛提肌裂孔 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