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腹手术中超声引导下不可逆电穿孔联合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64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升平 何朝滨 +4 位作者 王俊 毛苡泽 劳向明 崔伯康 林小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87-792,共6页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中超声引导下不可逆电穿孔(IRE)联合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至2019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IRE联合化疗的64例LAP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0例,女性34例,中位年龄...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中超声引导下不可逆电穿孔(IRE)联合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至2019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IRE联合化疗的64例LAP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0例,女性34例,中位年龄58.5岁(范围:34~87岁)。肿瘤位于胰头30例、胰体尾34例。肿瘤平均最大径6.1 cm(≤4.0 cm 35例、>4.0 cm 29例)。开腹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进行IRE消融,根据肿瘤大小选择2~6根消融电极针,针距2 cm且相互平行,在横结肠系膜下方由足侧向头侧进针,使消融范围完全覆盖肿瘤。按治疗顺序将前15例和后49例分别定义为初期治疗组和中后期治疗组。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总体生存(OS)和肿瘤无进展生存(PFS),Log-rank检验比较各临床病理学指标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全组住院时间为(8.9±2.7)d(范围:5~20 d)。并发症发生率为20.3%(13/64),其中B级胰瘘、切口感染、上消化道大出血分别有7、4、2例。初期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15,2例死亡;中后期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6.1%(3/49),无死亡病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1,P<0.01)。术后1个月腹痛减轻者占95.3%(61/64)(t=-28.55,P<0.01)。6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3.8%,中位随访时间为29.3个月(范围:13.5~55.7个月)。全组OS时间为24.6个月(95%CI:22.0~27.3个月),PFS时间为12.0个月(95%CI:8.8~15.2个月)。结论开腹手术中超声引导下IRE联合化疗治疗LAPC的安全性和效果较好,但其治疗价值有待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电穿孔 纳米刀 生存分析 预后
原文传递
不可逆电穿孔治疗胰腺癌
2
作者 何朝滨 李升平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673-676,共4页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胰腺癌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中位居第7位,死亡率位居第6位;世界范围内胰腺癌发病率位居第9位,死亡率则位居第4位[1]。外科手术切除是胰腺癌唯一根治...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胰腺癌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中位居第7位,死亡率位居第6位;世界范围内胰腺癌发病率位居第9位,死亡率则位居第4位[1]。外科手术切除是胰腺癌唯一根治性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逆电穿孔 纳米刀 胰腺癌 新技术 预后
下载PDF
构建基于普美显增强MRI的肝切除术后肝衰综合预测模型
3
作者 尹鹏飞 黄桂忠 +1 位作者 林巧红 张建龙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3046-3050,共5页
目的:基于普美显增强MRI信号强度并结合临床变量,构建肝切除术后肝衰(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0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肝切除术1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测量普美显增强MRI图像的信号强... 目的:基于普美显增强MRI信号强度并结合临床变量,构建肝切除术后肝衰(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0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肝切除术1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测量普美显增强MRI图像的信号强度。通过Logistic回归确定PHLF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使用一致性指数、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验证模型的预测能力。最后,将模型与其他常用肝功能评估方法进行比较。结果:62例(31.6%)患者发生了PHLF,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手术时间、肝胆期肝脏信号强度(SI_(HBP))是PHLF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0。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显示模型具有较高预测能力和临床实用性。AUC显示该模型均显著优于ICGR-15等肝功能评估方法。结论:基于普美显增强MRI肝胆期信号强度和临床变量的PHLF预测模型,具有较佳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美显增强MRI 信号强度 肝切除术后肝衰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经皮超声引导纳米刀消融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3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俊 何朝滨 +4 位作者 宋运达 崔伯康 林小军 劳向明 李升平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8-360,共3页
胰腺癌(胰腺导管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中约40%为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ocally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LAPC)。通常LAPC定义为肿瘤无远处转移,但侵犯邻近的动脉>180°或侵犯静脉造成其不可重建[1-3]。LAPC的主要治疗手段... 胰腺癌(胰腺导管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中约40%为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ocally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LAPC)。通常LAPC定义为肿瘤无远处转移,但侵犯邻近的动脉>180°或侵犯静脉造成其不可重建[1-3]。LAPC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化疗,部分化疗联合放疗,但疗效欠佳[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经皮超声 纳米刀 不可逆电穿孔 局部进展期胰腺癌
原文传递
贝伐珠单抗联合以5-FU为基础的双药化疗用于结直肠癌仅肝转移患者新辅助治疗:一项多中心单臂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万德森 张苏展 +4 位作者 陈玉泽 许剑民 陶凯雄 王贵玉 郝纯毅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通过开放标签的多中心探索性研究评估贝伐珠单抗联合氟尿嘧啶(5-FU)作为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仅肝转移、转移灶初始不可切除且未经治疗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R0切除率的影响。方法在全国7家中心招募既往未经治疗(原发... 目的通过开放标签的多中心探索性研究评估贝伐珠单抗联合氟尿嘧啶(5-FU)作为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仅肝转移、转移灶初始不可切除且未经治疗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R0切除率的影响。方法在全国7家中心招募既往未经治疗(原发灶已切除)、只存在肝转移灶且不可切除的中国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 CRC)患者。入组患者均接受贝伐珠单抗(静脉注射,5 mg/kg,每2周1次,d1)联合以氟尿嘧啶(5-FU)为基础的双药化疗方案进行新辅助治疗。患者术前和术后共接受≤12个周期的治疗,术前最后1个周期的化疗(无贝伐珠单抗)不计入12个周期内。主要终点为R0切除率,次要终点为R1切除率、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无瘤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0例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11例;患者中位年龄57岁(范围37~73岁),R0切除率为30.0%,R1切除率为0.0%。50例患者的ORR为15.0%,中位PFS为12.06个月(95%CI:6.70~13.31),接受R0切除的15例患者中位DFS为8.57个月(95%CI:1.84~17.74)。总体安全性良好,32例患者(64.0%)共发生159次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其中24次为3级AE,无≥4级AE。最常见的与贝伐珠单抗相关的≥3级AE为高血压(8.0%)。手术安全人群(n=17)中,5例(29.4%)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但均为肝脏局部并发症,仅1例发生肺部感染。结论对于肝脏为唯一转移灶且初始不可切除的CRC患者,使用贝伐珠单抗联合以5-FU为基础的双药化疗进行新辅助治疗可提高R0切除率,且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药物疗法 结直肠肿瘤/外科学 肝肿瘤/继发性 肝肿瘤/药物疗法 化学疗法 辅助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氟尿嘧啶/治疗应用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应用 肝切除术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创伤伤口患者居家洗浴与伤口感染现况调查及伤口感染影响因素分析:一项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蒋琪霞 徐娟 +7 位作者 王亚玲 解怡洁 郑美春 王蔚蔚 孙红玲 冯欢 嵇会明 白育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9期3757-3762,共6页
背景创伤后洗浴是保持皮肤清洁的重要手段,但如何洗浴一直存有争议,有研究报道术后温水淋浴不增加伤口感染率,居家洗浴是否可行尚缺乏证据支持。目的多中心调查创伤伤口患者居家洗浴及伤口感染的现况,分析居家洗浴与伤口感染的相关性以... 背景创伤后洗浴是保持皮肤清洁的重要手段,但如何洗浴一直存有争议,有研究报道术后温水淋浴不增加伤口感染率,居家洗浴是否可行尚缺乏证据支持。目的多中心调查创伤伤口患者居家洗浴及伤口感染的现况,分析居家洗浴与伤口感染的相关性以及伤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选择适宜的洗浴方法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9月纳入13所医院伤口护理门诊创伤伤口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创伤伤口患者居家洗浴与伤口感染现况的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资料、创伤伤口资料、创伤后洗浴及伤口感染资料等。通过问卷星链接或二维码自愿完成在线问卷的匿名填写及提交。分别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居家洗浴和伤口感染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收到949份问卷,剔除2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947份,有效率为99.8%。(1)基本资料:男460例,女487例;年龄18~100岁,平均年龄(50.2±17.9)岁。创伤持续时间(42.7±66.7)d,全皮层损伤和部分皮层损伤分别占55.8%(528/947)和44.2%(419/947);致伤原因中以利器切割伤和跌倒外伤为主,分别占43.4%(411/947)和27.8%(263/947)。(2)伤后居家洗浴现况:伤后从未洗浴者占28.0%(265/947),带伤居家洗浴者占72.0%(682/947);洗浴方式以温水擦浴为主,占76.7%(523/682),包裹和敞开伤口温水淋浴分别占18.3%(125/682)和5.0%(34/682);洗浴以1次/周最多,占38.4%(262/682),其次为2次/周37.4%(255/682)和3次/周24.2%(165/682)。(3)伤口感染现况:伤口总感染率为36.0%(341/947),带伤居家洗浴者伤口感染率为24.6%(168/682),伤后从未洗浴者伤口感染率为65.3%(173/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00,P<0.001);其中温水擦浴、包裹和开放伤口温水淋浴者伤口感染率分别为25.8%(135/523)、20.0%(25/125)和23.5%(8/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60,P=0.395);居家洗浴频次1次/周者、2次/周者和3次/周者伤口感染率分别为32.8%(86/262)、22.4%(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感染 创伤和损伤 皮肤清洗 洗浴 横断面研究 多中心研究
下载PDF
结直肠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功 张荣欣 +2 位作者 李丹丹 王福龙 肖巍魏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47-955,共9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的出现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一方面,DNA错配修复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ect,dMMR)/高度微卫星不稳定(high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H)患者是ICI治疗的“敏...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的出现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一方面,DNA错配修复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ect,dMMR)/高度微卫星不稳定(high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H)患者是ICI治疗的“敏感人群”,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1,PD-1)单抗单药可有效用于dMMR/MSI-H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后线治疗,在此基础上筛选优势患者人群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治疗获益。而抗PD-1单抗和低剂量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 4,CTLA-4)单抗双药联合方案的疗效优于PD-1单抗单药,安全性可接受,并且有望逐渐拓展至一线治疗甚至更早期疾病的新辅助治疗。另一方面,自2019年起,在ICI用于MMR完整(mismatch repair-proficient,pMMR)/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方面获得了一些突破,包括寻找潜在有效标志物和不同机制药物的联合治疗等,为这一通常被认为是免疫治疗药物无效的人群带来新的机遇。本文旨在对上述ICI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治疗的现状和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DNA错配修复 微卫星不稳定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疗法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非手术治疗”中的决策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屹 陈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0-634,共5页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仍旧首选的直肠癌局部治疗方案。新辅助放化疗的实施显著地提高了直肠癌局部控制率,部分患者甚至可以达到病理完全缓解,其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也因此显著获益。这部分直肠癌患者如果通过临床及影像学判断为临床完全...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仍旧首选的直肠癌局部治疗方案。新辅助放化疗的实施显著地提高了直肠癌局部控制率,部分患者甚至可以达到病理完全缓解,其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也因此显著获益。这部分直肠癌患者如果通过临床及影像学判断为临床完全缓解(cCR),将可能不再需要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而进行"监测与随访" ,即"非手术治疗" (NOM)。NOM对于保全因手术而丧失或受损的肛门括约肌功能和避免手术治疗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近年来直肠癌治疗的新趋势。影像学协助诊断cCR患者是NOM实施的重要环节。影像学方法,包括磁共振影像(MRI),扩散加权成磁共振成像(DW-MRI)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对于cCR的判断都存在局限性。首先,基线影像学(治疗前)尚不具备预判新辅助放化疗效果或识别cCR患者的能力。然而,通过高分辨率MRI所判断的肿瘤浸润深度、壁外血管侵犯与否、环周切缘情况及肿瘤位置,进行临床危险度分层,是直肠癌分层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应用基线影像学所判断的危险因素筛选出更容易获得cCR的患者则显得更加重要。此外,新辅助放化疗后治疗效果的影像判断指标应与患者远期生存密切相关,即与NOM实施的根本目标相结合。通过高分辨率MRI所评估的肿瘤退缩分级(mrTRG)可有效识别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负荷改变,并与患者长期生存显著相关。未来需要功能影像学乃至分子影像学来帮助筛选新辅助治疗更易获得cCR的群体并评价新辅助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磁共振影像 非手术治疗 新辅助治疗 临床完全缓解
原文传递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策略:分而治之
9
作者 丁培荣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6年第3期210-213,共4页
尽管术前放疗显著降低了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复发风险,但这种治疗模式不仅未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总生存,而且还带来严重的远期毒性,使患者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本文将介绍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对临床实践的影响。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新辅助 个体化
原文传递
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28
10
作者 张志凌 周芳坚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91-92,共2页
膀胱癌90%以上为尿路上皮癌,其他为腺癌、鳞癌和小细胞癌等。膀胱尿路上皮癌一般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NMIBC 治疗的... 膀胱癌90%以上为尿路上皮癌,其他为腺癌、鳞癌和小细胞癌等。膀胱尿路上皮癌一般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NMIBC 治疗的标准治疗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后辅以膀胱内灌注药物治疗和定期复查膀胱镜,相当一部分患者(50%~80%)会出现肿瘤复发,少数患者则出现肿瘤进展[1]。MIBC是致死性疾病,标准治疗是根治性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但手术非常复杂、并发症多、风险大,因此不少患者选择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保留膀胱手术+化疗+放疗)。近年来无论是 MIBC 还是 NMIBC 的诊断和治疗均有许多进展,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诊断 治疗 进展
下载PDF
提高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诊治水平 被引量:25
11
作者 万德森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2年第1期2-4,共3页
关键词 结肠癌 直肠癌 术后复发 肿瘤转移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2009年美国甲状腺学会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治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26
12
作者 郭朱明 李秋梨 李浩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59-862,共4页
2009年11月美国甲状腺学会(ATA)修订了第三版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治疗指南,第二版修订时间为2006年,而第一版制订的时间为1996年。期间在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很多进展,但在多方面仍存争议,... 2009年11月美国甲状腺学会(ATA)修订了第三版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治疗指南,第二版修订时间为2006年,而第一版制订的时间为1996年。期间在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很多进展,但在多方面仍存争议,包括甲状腺结节评价措施中性价比最高的方法、甲状腺癌的手术范围、甲状腺切除术后残余组织放射性碘消融的应用、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的合理应用和人重组促甲状腺素(rhTSH)的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甲状腺学会 甲状腺结节 分化型甲状腺癌
原文传递
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肺癌术后化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小海 杨弘 +1 位作者 王建 李永峰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肺癌术后放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12月于本组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肺癌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均采用放化疗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监测两组治疗前后T... 目的:探讨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肺癌术后放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12月于本组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肺癌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均采用放化疗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监测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监测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上升,CD8下降,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降低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降低等骨髓抑制以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等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功能、症状、总体健康等维度评分均上升,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肺癌术后放化疗中加用加味补中益气汤,可减少毒副作用,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升术后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放疗 化疗 加味补中益气汤 免疫 安全性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5
14
作者 刘术舟 郭朱明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4期26-30,共5页
目的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因甲状腺结节行手术切除的患者资料,共207名患者入组本研究,其中行超声检查207例,行超声+CT检查144例。所有患者行手术治疗,对比术后病理与术前影像学... 目的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因甲状腺结节行手术切除的患者资料,共207名患者入组本研究,其中行超声检查207例,行超声+CT检查144例。所有患者行手术治疗,对比术后病理与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用统计软件SPSS16.0,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对比超声与CT的统计学意义,对比超声与C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病理显示151例为良性,56例为恶性。对比术前资料。超声和CT的敏感性分别是80.4%、75.0%,特异性分别是68.2%、47.1%,准确率分别是71.5%、54.9%,阳性预测值分别是48.4%、35.3%,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0.4%、83.1%。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结节中的特异性和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非常有用的方法。形态不规则、钙化、低回声、边界不清、Ⅱ型血流及实性结节是判断结节良恶性的参考指标。存在3个以上超声特征的结节的恶性概率将明显增加。超声检查在良恶性鉴别方面优于CT检查。CT检查对甲状腺癌评估有一定的价值,可协助超声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超声特征
原文传递
食管癌的营养干预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弓磊 张洪典 +14 位作者 刘肖琼 杨明建 马钊 段晓峰 马明全 岳杰 尚晓滨 唐鹏 姜宏景 巴一 杨跃 傅剑华 陈龙奇 骆金华 于振涛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325-328,共4页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食管是摄入饮食、获取营养的主要通道,因肿瘤本身的影响,恶液质的发病率较高。规范的营养支持为食管癌治疗提供良好的保障。然而目前食管癌营养支持疗法尚无有效规范,本文就食管癌营养筛查、治...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食管是摄入饮食、获取营养的主要通道,因肿瘤本身的影响,恶液质的发病率较高。规范的营养支持为食管癌治疗提供良好的保障。然而目前食管癌营养支持疗法尚无有效规范,本文就食管癌营养筛查、治疗途径、营养制剂与配方进行阐述与分析,希望能够为食管癌营养支持提出规范化支持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营养支持 营养筛查
原文传递
前列腺周围神经阻滞麻醉对缓解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疼痛的效果 被引量:22
16
作者 谢毅 周芳坚 +5 位作者 李永红 蒋丽娟 吴志明 秦自科 韩辉 刘卓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1-704,共4页
目的:评估前列腺周围神经阻滞麻醉(PPNB)对缓解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时疼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月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12针系统穿刺患者111例,根据是否采用PPNB,将患者分成PPNB组(52例... 目的:评估前列腺周围神经阻滞麻醉(PPNB)对缓解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时疼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月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12针系统穿刺患者111例,根据是否采用PPNB,将患者分成PPNB组(52例)和非PPNB组(59例)。PPNB组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注射1%利多卡因阻滞麻醉前列腺周围神经,然后行穿刺活检;非PPNB组未采用任何麻醉方法。穿刺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直肠指检(DRE)、经直肠超声检查、穿刺过程进行疼痛评分;穿刺结束后7天随访患者穿刺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DRE异常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DRE疼痛评分(1.40∶1.39,P=0.997)、经直肠超声检查疼痛评分(2.10∶2.07,P=0.8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PPNB组穿刺疼痛评分更低(2.54∶3.07,P=0.033)。两组患者穿刺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无麻醉,采用前列腺周围神经阻滞麻醉可减轻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时疼痛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穿刺活检 前列腺癌 前列腺周围神经阻滞麻醉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护士职业认同现状调查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叶 柳书悦 +1 位作者 胡小春 严珺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710-712,共3页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临床护士职业认同水平的现状。方法应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289名临床护士职业认同水平。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临床护士职业认同总分为(112.03±17....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临床护士职业认同水平的现状。方法应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289名临床护士职业认同水平。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临床护士职业认同总分为(112.03±17.50)分;临床护士的择业原因以及驰援武汉的意愿对职业认同得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的职业认同是以公众对其职业的认同为基础的,今后需加强社会宣传,着重突出护理的技能性和专业性,重塑护士职业形象,加深社会人士对护士工作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护士 职业认同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安全共识 被引量:12
18
作者 毕建斌 白遵光 +7 位作者 陈兴发 董柏君 姜华东 路惠茹 李永红 王志华 汪维 曾浩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814-819,共6页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筛查的普及和影像检查方法的改进,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尽管针对前列腺癌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前列腺穿刺活检仍然是确诊前列腺...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筛查的普及和影像检查方法的改进,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尽管针对前列腺癌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前列腺穿刺活检仍然是确诊前列腺癌的金标准。良好的穿刺技术应兼具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经直肠超声 穿刺活检 安全共识
下载PDF
泌尿系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0例报告) 被引量:13
19
作者 秦自科 周芳坚 +4 位作者 梅骅 丘少鹏 曾国华 韩辉 刘卓炜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 探讨泌尿系各部位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血管瘤患者 2 0例 ,血管瘤发生于肾脏 5例、输尿管 2例、膀胱 10例、尿道 4例 ;其中发生于膀胱和尿道者 1例 ,膀胱和头颈部者 1例 ,尿道和会阴部者 1例。术前诊断主要采用B超、C... 目的 探讨泌尿系各部位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血管瘤患者 2 0例 ,血管瘤发生于肾脏 5例、输尿管 2例、膀胱 10例、尿道 4例 ;其中发生于膀胱和尿道者 1例 ,膀胱和头颈部者 1例 ,尿道和会阴部者 1例。术前诊断主要采用B超、CT、IVU及内窥镜检查等。手术治疗 19例(95 % ) ,1例尿道血管瘤者行激光治疗。 结果 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血管瘤术前确诊分别为 0、1、9和 4例。病理类型 :海绵状血管瘤 13例 ,毛细血管瘤 6例 ,蔓状血管瘤 1例。随访 9个月~ 16年 ,1例膀胱多发性血管瘤手术后 1年复发。 结论 泌尿系血管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检查 ,肾实质或肾表面血管瘤的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 ;治疗以手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血管瘤 影像学检查 手术治疗 内镜检查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三联”保膀胱模式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建峰 周晓峰 +4 位作者 方丹波 吴志明 丁振山 陈星 刘乃波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614-1616,共3页
目的观察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术后放化疗的“三联”模式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保留膀胱治疗上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中日友好医院等3个中心收治的73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资料。28例患者(TMT组... 目的观察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术后放化疗的“三联”模式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保留膀胱治疗上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中日友好医院等3个中心收治的73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资料。28例患者(TMT组)接受了根治性TURB+术后联合放化疗。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68.9±8.9)岁。T2期16例,T3期12例。同期45例患者(RC组)接受了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66.3±9.6)岁。T2期25例,T3期18例,T4a期2例。分析两种治疗模式对于MIBC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TMT组的总体生存率为64.3%,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78.6%。RC的总体生存率为66.7%,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82.2%。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47.9±3.2)个月和(48.5±2.6)个月。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方面,TMT组优于RC组。结论在严格控制适应证,进行严密的术后随访,并及时进行挽救性膀胱切除术的前提下,“三联”保膀胱疗法可以作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之外的MIBC患者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保留膀胱 放化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