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瘤 被引量:88
1
作者 张福君 吴沛宏 +4 位作者 顾仰葵 赵明 张亮 谭志斌 刘达信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06-909,共4页
目的 评价CT导向下12 5I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18例肺转移瘤患者 ,男 10例 ,女 8例 ,年龄 35~ 73岁 ,中位年龄 5 6 2岁 ,其中肝癌肺转移 10例 ,直肠癌肺转移 6例 ,乳腺癌肺转移 2例。 18例病灶数为 6 8个 ,平均每... 目的 评价CT导向下12 5I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18例肺转移瘤患者 ,男 10例 ,女 8例 ,年龄 35~ 73岁 ,中位年龄 5 6 2岁 ,其中肝癌肺转移 10例 ,直肠癌肺转移 6例 ,乳腺癌肺转移 2例。 18例病灶数为 6 8个 ,平均每人 3 8个病灶 ,病灶平均直径为 2 5cm。在CT导向下将12 5I粒子植入肺转移瘤灶内 ,采用治疗计划系统 (TPS)计算布源 ;对残留厚度≤ 1 0cm的肿瘤选择平面植入方法 ,采用 18 5~ 2 9 6MBq活度的12 5I粒子相隔 1 0~ 1 5cm平面播植 ,12 5I在 1 7cm内具有杀灭肿瘤的作用。结果  18例 6 8个病灶 ,完全缓解 (CR) 36个 ;部分缓解 (PR) 17个 ;无变化 (NC) 10个 ;进展 (PD) 5个。总有效率 77 9%。术中肺内有少量渗出 ;2例出现气胸 ,肺压缩均在 30 %以内 ,经保守治疗好转 ;术后 1周痰中带血 15例。 2个月随访过程中发生粒子移位 2例 (肺内 ) ;白细胞下降 2例 ,程度较轻 ,计数均在 3× 10 9/L以上。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部转移瘤临床疗效好 ,创伤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肺转移瘤 CT导向 病灶 植入治疗 肿瘤 年龄 NC 压缩 TPS
原文传递
开展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雪哲 吴沛宏 张福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01-902,共2页
关键词 治疗手段 恶性肿瘤 放射性粒子 组织间植入 疗效 微创技术 影像导引 交叉 综合应用 延长
原文传递
肿瘤微创治疗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沛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9期2737-2738,共2页
微创医学和生物医学已成为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两大趋势和热点,是肿瘤综合治疗手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肿瘤微创治疗是在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上,以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为定位、导向,集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药物治疗、生物、基因技术和高... 微创医学和生物医学已成为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两大趋势和热点,是肿瘤综合治疗手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肿瘤微创治疗是在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上,以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为定位、导向,集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药物治疗、生物、基因技术和高新医疗科技(如射频消融、氩氦冷冻消融、粒子植入、激光、超声聚焦、内镜、腔镜、光动力治疗等)为一体,具有精确定位、精确治疗、创伤小、痛苦轻、疗效确切等优点的现代肿瘤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综合治疗 微创治疗 医学影像设备 医学影像技术 生物医学 医学影像学 光动力治疗 医学发展
原文传递
肿瘤微创治疗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沛宏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7年第6期483-486,共4页
微创医学和生物医学已成为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两大趋势和热点,微创治疗精确定位、精确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痛苦轻,疗效确切。继以全身水平的生物基因治疗,通过肿瘤宿主防御机制或生物制剂的作用以调节机体自身的生物学反应,抑制或消除肿... 微创医学和生物医学已成为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两大趋势和热点,微创治疗精确定位、精确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痛苦轻,疗效确切。继以全身水平的生物基因治疗,通过肿瘤宿主防御机制或生物制剂的作用以调节机体自身的生物学反应,抑制或消除肿瘤,减少了肿瘤的复发,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21世纪肿瘤微创治疗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五大方面:(1)序贯联合模式;(2)精确定位、精确治疗;(3)联合生物免疫治疗;(4)根治性肿瘤微创治疗;(5)人性化、理性化治疗。微创治疗联合生物基因治疗的新模式将成为新世纪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创治疗 进展
下载PDF
肿瘤MR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沛宏 王国慧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2005年第3期139-142,共4页
MR分子影像学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借助MRI技术在活体状态下从分子、基因水平对肿瘤进行更早期、更特异性诊断与监测治疗效果。目前关于MR分子影像研究多集中于MR特异性分子探针的制备、肿瘤血管形成显像、报告基因显像、波谱显像等方面... MR分子影像学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借助MRI技术在活体状态下从分子、基因水平对肿瘤进行更早期、更特异性诊断与监测治疗效果。目前关于MR分子影像研究多集中于MR特异性分子探针的制备、肿瘤血管形成显像、报告基因显像、波谱显像等方面,由于MR具有精确的空间定位及功能成像等优势,因此在肿瘤分子影像研究中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将在21世纪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MR分子影像学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借助MRI技术在活体状态下从分子、基因水平对肿瘤进行更早期、更特异性诊断与监测治疗效果。目前关于MR分子影像研究多集中于MR特异性分子探针的制备、肿瘤血管形成显像、报告基因显像、波谱显像等方面,由于MR具有精确的空间定位及功能成像等优势,因此在肿瘤分子影像研究中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将在21世纪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显像 磁共振显像 肿瘤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I近距离治疗肝癌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6
作者 高飞 顾仰葵 +2 位作者 黄金华 张福君 吴沛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2155-2157,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原发性肝癌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125I近距离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12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介入病区20例肝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125I近距离治疗。采用电脑治疗计划系统(TPS)确定植人粒子的数目...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原发性肝癌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125I近距离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12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介入病区20例肝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125I近距离治疗。采用电脑治疗计划系统(TPS)确定植人粒子的数目、剂量、放置部位及穿刺路径;在CT引导下穿刺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CT扫描确定粒子植入针位置合适后开始排布粒子;治疗后行CT扫描进行术后验证、放疗质量评估。采用增强CT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25I近距离治疗后第3、6、10、15个月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0.0%、56.3%、44.4%、25.O%:所有患者未发生大量出血及周围正常组织放射性损伤等并发症。结论^125I近距离治疗是肝癌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转移 肝肿瘤 腹膜后肿瘤
原文传递
CT灌注成像对肝硬化结节及癌结节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亮 周奇 +3 位作者 范卫君 王立刚 唐田 吕衍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155-158,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硬化结节及癌结节的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0例肝硬化单个或多个可数结节患者的共计500个结节灶行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计算CT灌注参数,对其中动脉血供增加者,共61例行穿刺活... 【目的】初步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硬化结节及癌结节的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0例肝硬化单个或多个可数结节患者的共计500个结节灶行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计算CT灌注参数,对其中动脉血供增加者,共61例行穿刺活检,其结果不典型增生结节24例,肝细胞癌25例,随后均行手术治疗。【结果】癌结节组,不典型增生结节组及肝硬化结节组间肝动脉灌流量,组织血流量及血容量呈递增趋势,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呈下降趋势。其中肝动脉灌流量(HAP)在三组中均有显著差异,而组织血流量,血容量,只在肝细胞癌小结节与肝硬化结节中有显著差异。【结论】肝硬化结节癌变时,局部血流供应增加,CT灌注成像BF,BV,HAP的测量有助于鉴别肝硬化结节与癌变结节,其中以HAP的鉴别诊断效能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肝硬化 肝细胞癌
下载PDF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高飞 顾仰葵 +2 位作者 黄金华 赵明 吴沛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1期2897-2900,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原发性肝癌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4年3月至2010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影像与介人中心32例原发性肝癌并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将分为两组:A组19例,在CT引导...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原发性肝癌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4年3月至2010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影像与介人中心32例原发性肝癌并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将分为两组:A组19例,在CT引导下行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射频消融治疗(肝/肺单发转移灶行射频消融治疗);B组13例,仅行肝/肺单发转移灶的射频消融而未行淋巴结治疗。采用增强CT或PET/CT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评价A组疗效并对两组患者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A组患者3、6、10、15个月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8.9%、73.3%、41.7%、25.O%。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组的1年生存率为26.3%,明显高于B组的7.7%(P=0.029)。A组患者未发生胃肠道或胆道热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是治疗肝癌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转移 肝肿瘤 腹膜后肿瘤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合并肺转移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亮 范卫君 +6 位作者 黄子林 吴沛宏 黄金华 张福君 赵明 李传行 顾仰葵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技术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肺转移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9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肺转移患者,肝内共计24个病变,肺内共计41个病灶,采用包括针对肝脏病灶的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射频消融(RFA)、经皮无水乙...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技术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肺转移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9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肺转移患者,肝内共计24个病变,肺内共计41个病灶,采用包括针对肝脏病灶的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射频消融(RFA)、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及针对肺部病变的^125I粒子植入治疗,评价患者的疗效和近期平均生存期,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肺部病变完全缓解16例;进展3例,为肺部出现新发病灶。肝脏病灶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4例,稳定2例,进展2例。肝内病灶处理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害19例、发热16例、术后疼痛17例及局部出血1例,肺部病灶处理过程中出现出血3例、气胸2例、气促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患者近期平均生存期(11.5±1.1)个月。结论微创治疗技术的综合运用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肺转移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转移 放射学 介入性 放射疗法 计算机辅助 放射性粒子
原文传递
微波消融毁损活体猪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飞 顾仰葵 +2 位作者 黄金华 罗荣光 李常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88-892,共5页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毁损淤血肿大的活体猪脾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规律。方法麻醉并开腹分别结扎5头活猪脾静脉2~4h,待脾脏淤血肿大后进行微波消融(共56个位点),观察术中针道渗血、微波电极周围组织炭化情况,并记录不同功率、时间及消融...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毁损淤血肿大的活体猪脾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规律。方法麻醉并开腹分别结扎5头活猪脾静脉2~4h,待脾脏淤血肿大后进行微波消融(共56个位点),观察术中针道渗血、微波电极周围组织炭化情况,并记录不同功率、时间及消融部位对脾脏毁损体积的影响,同时观察消融术后消融灶及其周围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消融术中针道渗血发生率为8.9%(5/56),均为微波电极周围组织炭化所致;炭化发生率为8.9%(5/56);微波消融范围受消融功率、时间、部位的影响;消融范围与消融时间成正相关(r=0.97536,P<0.01);消融范围与消融功率成正相关(r=0.98184,P<0.01);远离脾门区域(Ⅱ区)消融范围明显大于靠近脾门区域(Ⅰ区)(P<0.01);消融术后即时病理改变与1周后病理改变中均可见较大面积的凝固性坏死,后者坏死组织周边可见较明显的炎性反应及组织水肿改变。结论微波消融是一种毁损淤血肿大脾脏较为安全、可靠的微创方法,并可通过调整消融功率、时间、部位控制其毁损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消融 脾脏
下载PDF
CT导向下骨盆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亮 范卫君 +1 位作者 赵明 王立刚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2046-2049,共4页
目的探讨CT导向下射频消融技术在治疗骨盆肿瘤中的意义。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影像与介入中心2003年3月至2007年8月治疗的19例骨盆肿瘤患者,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25~49岁,中位年龄37岁。骨巨细胞瘤2例,尤文氏肉瘤2... 目的探讨CT导向下射频消融技术在治疗骨盆肿瘤中的意义。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影像与介入中心2003年3月至2007年8月治疗的19例骨盆肿瘤患者,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25~49岁,中位年龄37岁。骨巨细胞瘤2例,尤文氏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肺癌骨盆转移4例,鼻咽癌骨盆转移4例,肝癌骨盆转移2例,乳腺癌骨盆转移2例。肿瘤最大长径为5.4~9.0cm,平均6.2cm。肿瘤生长部位按Enneking等提出的骨盆肿瘤分类方法,TypeⅠ型9例,TypeⅢ型4例,TypeⅣ型6例。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疼痛,按患者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法)分级,轻度疼痛3例,中度疼痛8例,重度疼痛8例。根据肿瘤组织的情况,选用单极或多极消融设备。治疗时采用CT引导定位,穿刺前常规扫描定位,根据肿瘤的大小及位置,选定最佳层面进针。根据患者肿瘤大小决定消融时间,治疗时间为5—15min,必要时行叠加治疗。结果疼痛完全缓解10例(10/19),部分缓解8例(8/19),轻度缓解1例(1/19)。影像学评价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7例,稳定2例。结论CT导向下射频消融技术是治疗骨盆肿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导管消融术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125Ⅰ粒子置入辅助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外转移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亮 范卫君 +1 位作者 王立刚 唐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44-848,共5页
目的了解^125Ⅰ粒子置入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外转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外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患者肝内病灶31个。肝外肺转移14例,32个病灶;骨转移6例,8个病灶;肝门区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6例,8个... 目的了解^125Ⅰ粒子置入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外转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外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患者肝内病灶31个。肝外肺转移14例,32个病灶;骨转移6例,8个病灶;肝门区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6例,8个病灶。采用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或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肝脏病灶,CT引导下^125Ⅰ粒子置入治疗肝外转移病灶。肝内病灶治疗结束后1个月增强CT扫描复查,肝外转移病灶治疗结束后3个月增强CT扫描复查,根据影像检查结果评估疗效。患者首次治疗后半年内每1个月复查1次,包括胸、腹部或病变部位CT,X线胸片检查;半年后电话追踪随访患者生存状况,每3个月随访1次,直至失访,评价患者近期平均生存期。结果肝外病变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4例,进展3例。肝脏病灶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4例,稳定6例,进展5例。26例患者随访期内均存活,随访时间7.0—24.0个月,中位生存期14.5个月。结论^125Ⅰ粒子置入辅助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外转移灶,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延长生存时间,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转移 放射学 介入性
原文传递
重视CT导引介入放射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雪哲 吴沛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7-217,共1页
关键词 CT导引 介入放射技术 临床应用 介入放射学 经皮活检 非经血管 介入性治疗 微创技术 临床医生 介入技术
原文传递
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及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专家解读 被引量:6
14
作者 范卫君 韩玥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1期2404-2406,共3页
肿瘤消融治疗技术是指采用物理方法直接毁损肿瘤的局部治疗技术,包括射频、微波、冷冻、超声、激光、不可逆电穿孔等消融方法[1],治疗途径包括经皮、经腔镜和开放手术直视下.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与探索,已经受到了越来... 肿瘤消融治疗技术是指采用物理方法直接毁损肿瘤的局部治疗技术,包括射频、微波、冷冻、超声、激光、不可逆电穿孔等消融方法[1],治疗途径包括经皮、经腔镜和开放手术直视下.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与探索,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的重视,成为目前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之外的治疗实体肿瘤的又一重要手段.虽然肿瘤消融治疗技术具有确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由于其起步晚,对许多实体瘤的治疗尚属起步阶段,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均有较高要求,因此属于需要限定条件的医疗技术.与此同时,当前我国各级医疗机构都正在开展或者拟开展肿瘤消融治疗的临床与科研工作,但各机构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化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融治疗 实体肿瘤 临床应用 质量控制指标 技术管理 解读 专家 医疗机构
原文传递
经皮微波消融与肝切除治疗肝细胞肝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15
作者 黎升 王薏淇 +1 位作者 董军 吴沛宏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1-307,共7页
目的分析经皮微波消融与肝切除治疗2~4个病灶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2002年8月至2012年3月间收集122例2~4个病灶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大小为1~7cm,均行完全微波消融或根治性切除术。切除组根据临床特征与微波组患者匹配,选取行... 目的分析经皮微波消融与肝切除治疗2~4个病灶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2002年8月至2012年3月间收集122例2~4个病灶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大小为1~7cm,均行完全微波消融或根治性切除术。切除组根据临床特征与微波组患者匹配,选取行肝切除术的患者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微波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为100.0%、73.0%和62.0%,切除组分别为80.0%、56.0%和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组患者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8.0%、63.0%和52.0%,切除组分别为68.0%、45.0%和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水平、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治疗方式和肿瘤大小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微波消融微创、重复性好。与肝切除术比较,微波消融能延长2~4个病灶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消融技术 肝切除术 治疗结果 预后
原文传递
十二指肠壁囊性营养不良一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荣光 吕衍春 +2 位作者 张赟 谢传淼 黄金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223-1224,共2页
患者男,42岁.因右中、上腹痛1个月余入院.查体:右中、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糖链抗原:0.577万U/L、癌胚抗原:1.59μg/L、血淀粉酶:169 U/L、尿淀粉酶:761 U/L.内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球部黏膜隆起,表面不规则... 患者男,42岁.因右中、上腹痛1个月余入院.查体:右中、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糖链抗原:0.577万U/L、癌胚抗原:1.59μg/L、血淀粉酶:169 U/L、尿淀粉酶:761 U/L.内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球部黏膜隆起,表面不规则,充血肿胀明显,降段狭窄,提示十二指肠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壁 营养不良 囊性 实验室检查 糖链抗原 癌胚抗原 血淀粉酶 尿淀粉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