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活动性胃溃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7
1
作者 赖人旭 任江南 +3 位作者 苟新敏 高敏照 麦蕾 郭惠学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868-1870,共3页
目的观察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合并活动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7例Hp感染合并活动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试验组43例。对照组予以埃索美拉唑肠溶片20 mg,qd,口服;试验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合并活动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7例Hp感染合并活动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试验组43例。对照组予以埃索美拉唑肠溶片20 mg,qd,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铝碳酸镁片每次1 g,tid,口服。2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愈合质量,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0%(39/43例)和88.64%(39/44例),Hp根除率分别为81.40%(35/43例)和77.27%(34/44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愈合质量(优级)分别为65.12%(28/43例)和40.91%(18/4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有食欲缺乏、头晕、反胃,对照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有食欲缺乏和反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95%和1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治疗Hp感染合并活动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与单用埃索美拉唑肠溶片相似,但前者可显著提高患者溃疡的愈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碳酸镁片 埃索美拉唑肠溶片 幽门螺杆菌 活动性胃溃疡
原文传递
术前外周血中性/淋巴细胞比值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坚 潘海燕 +4 位作者 蔡潮农 关晓东 李培平 谢玉妍 张百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4-397,共4页
【目的】评价肝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82例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NLR大小分为低NLR组(NLR<5)和高NLR... 【目的】评价肝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82例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NLR大小分为低NLR组(NLR<5)和高NLR组(NLR≥5),Log rank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无瘤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导入Cox回归模型进行风险分析。【结果】所有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4%、66.5%、57.2%,其中高NLR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51.9%、37.0%,低NLR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0%、69.7%、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4%、59.1%、49.7%,其中高NLR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0%、40.0%、26.7%,低1、3、5年NLR组生存率分别为89.1%、63.7%、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FP≥400μg/L、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数目>3个、NLR≥5、血管侵犯及切缘阳性是影响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癌无瘤生存及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术前NLR≥5、肿瘤数目>3个以及最大肿瘤直径>5 cm及切缘阳性是肝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术前高NLR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单独危险因素,对肝癌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无瘤生存率
下载PDF
Notch通路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TLR4介导的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徐晓嫦 朱晔 +6 位作者 张慧涛 陈萍祯 郑晶 贾宁 林宇静 李玲玲 张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5-491,共7页
目的:探讨Notch通路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Toll样受体4(TLR4)介导的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I组)和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干预组(DAPT组)。分别于再灌注6 h、12 h、24 h... 目的:探讨Notch通路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Toll样受体4(TLR4)介导的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I组)和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干预组(DAPT组)。分别于再灌注6 h、12 h、24 h、48 h、72 h时点观察各组肾脏病理改变,检测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水平,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大鼠肾脏Notch1、TLR4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IRI组,呈现不同程度的以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损伤为主的肾脏病理改变,BUN、Scr及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含量在各时点均显著高于sham组(P<0.05),而在DAPT干预组,在各时点肾脏病理损伤明显减轻,BUN、Scr和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IRI组(P<0.05)。Notch1、TLR4和NF-κB p65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中,在sham组仅有微量表达,在IRI组则有高表达,在各时点表达与sham组相比均显著增强(P<0.05),而在DAPT组,各因子的表达水平在各时点均较IRI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鼠肾脏IRI出现显著的肾功能及肾脏病理改变,血清炎性因子TNF-α和IL-6水平升高,Notch1、TLR4及NF-κB p65在肾组织中表达增强;而DAPT可通过抑制Notch1活化和TLR4/NF-κB通路,抑制TLR4所介导的炎症反应,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NOTCH通路 TOLL样受体4 炎症
下载PDF
镍接触性皮炎的斑贴试验及其组织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8
4
作者 陆东庆 王晓鸿 +2 位作者 高兴华 易先平 陈洪铎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斑贴试验在金属过敏等环境与职业性皮炎中的诊断价值 ,了解镍接触性皮炎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应用欧洲标准抗原系列斑贴试验检测 110例疑诊为接触性皮炎患者 ,并对 13例硫酸镍 (5 % )斑贴试验不同时段阳性反应皮肤进行活... 目的 探讨斑贴试验在金属过敏等环境与职业性皮炎中的诊断价值 ,了解镍接触性皮炎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应用欧洲标准抗原系列斑贴试验检测 110例疑诊为接触性皮炎患者 ,并对 13例硫酸镍 (5 % )斑贴试验不同时段阳性反应皮肤进行活检。结果  3 9例接触性皮炎患者对硫酸镍敏感 (占 3 5 5 % ) ,其中阳性反应皮肤组织学特征为 :2 4h时表皮轻度海绵变性和灶状空泡变性 ,少许嗜酸性粒细胞外渗 ;48~ 72h时表皮和真皮炎症达高峰 ,主要是CD45RO+ T细胞和CD68+ 巨噬细胞分布于炎症表皮及真皮血管周围。 96h~ 5d时表皮轻度增生 ,不同细胞成分参与修复过程。结论 硫酸镍是引起湿疹皮炎类疾病的主要接触变应原 ,镍皮炎病理学改变符合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性皮炎 硫酸镍 斑贴试验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头颈部多发性Kimura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汪跃平 游云华 +4 位作者 梁军 黄志权 刘本艳 张华伟 易先平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6期48-50,共3页
Kimura病是临床少见的一种主要累及头颈部浅表淋巴结和软组织的局部慢性肉芽肿性病变。该病由Kim等于1937年以“嗜酸性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首次报道并予论述。1948年,Kimura等以“伴有淋巴组织增生的特殊肉芽肿”对本病作了较系统... Kimura病是临床少见的一种主要累及头颈部浅表淋巴结和软组织的局部慢性肉芽肿性病变。该病由Kim等于1937年以“嗜酸性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首次报道并予论述。1948年,Kimura等以“伴有淋巴组织增生的特殊肉芽肿”对本病作了较系统的描述.故本病又叫金氏病或木村病。该病病因不明、临床少见。因此临床医生对该病往往认识不足,临床易误诊且复发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MURA病 临床医生 头颈部 病理分析 多发性 肉芽肿性病变 淋巴组织增生 浅表淋巴结
原文传递
利用右肾动脉行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坚 刘琦 +3 位作者 关晓东 谢玉妍 陈红涛 张百萌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建立利用右肾动脉行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的大鼠模型,并研究此模型大鼠的门静脉压力、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方法实验组大鼠行右肾动脉与近端入肝门静脉主干端端吻合,右肾静脉与远端门静脉主干端端吻合,对照组大... 目的建立利用右肾动脉行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的大鼠模型,并研究此模型大鼠的门静脉压力、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方法实验组大鼠行右肾动脉与近端入肝门静脉主干端端吻合,右肾静脉与远端门静脉主干端端吻合,对照组大鼠仅行门静脉阻断10min后关腹。观察大鼠术后2d、2周和2个月时门静脉压力、肝功能及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结果成功建立利用右肾动脉行门静脉完全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的大鼠模型30只,手术成功率为91%。术后2d大鼠入肝门静脉主干压力为(13.9±1.7)cmH2O、术后2周为(12.8±2.7)cmH2O、术后2个月为(12.6±1.6)cmH2O,与对照组的(10.2±2.3)cmH2O相比显著升高(P〈0.05);术后大鼠各时间段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和肌酐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和2周时大鼠肝脏组织病理结构无明显改变,术后2个月时出现肝窦间隙扩张,无其他病理性改变。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利用右肾动脉行入肝门静脉完全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的大鼠模型是稳定可行的,成功率较高。术后大鼠入肝门静脉压力明显增高,并且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但未发现对肝脏功能及组织结构有明显的损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 门静脉 门腔分流术 外科 门静脉压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静脉注射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模型小鼠的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1
7
作者 涂常力 刘香 +5 位作者 郑晓滨 余加琳 朱淑琴 苏敏红 邬伟明 黄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0期6436-6443,共8页
背景:建立理想的肺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对探究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及筛选有效防治药物尤为重要。目的:建立一个反映人肺纤维化形成的小鼠模型改良方案。方法:雄性C57BL/6小鼠56只,随机等分为A,B两组。A组为单次剂量注射模型,一次性尾静... 背景:建立理想的肺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对探究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及筛选有效防治药物尤为重要。目的:建立一个反映人肺纤维化形成的小鼠模型改良方案。方法:雄性C57BL/6小鼠56只,随机等分为A,B两组。A组为单次剂量注射模型,一次性尾静脉注入博来霉素200 mg/kg;B组为多次小剂量注射模型,每周经尾静脉注射博来霉素50 mg/kg,连续6周。结果与结论:Micro-CT扫描显示A组在造模后第4周所形成的肺CT表现最具有代表性,可见周围肺野及肺底网格状阴影,不均匀的斑片状阴影,粗网状不透光影,6周时肺内病变范围有所减少;B组造模后肺CT病变类似A组,但随时间延长纤维化病变逐渐增多。A组肺泡炎、肺纤维化评分于造模后第4周达最高,6周有所下降,而B组于造模后逐渐增加,6周时较A组高。免疫组化显示异常的Ⅰ型胶原蛋白主要沉积在胸膜下、血管周围和肺泡间隔,与Masson染色所见的胶原纤维分布一致;转化生长因子β1和α平滑肌动蛋白在肺泡炎和肺纤维化部位表达明显增多;A组Ⅰ型胶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α平滑肌动蛋白的表达在造模后第4周达到峰值,并在第6周有所下降,而B组于造模后逐渐增加,6周时较A组高。A组小鼠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于造模后第4周达到峰值,第6周有所下降,而B组于造模后逐渐增加,造模后第6周较A组高。说明尾静脉注射博来霉素可有效诱导肺间质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和α平滑肌动蛋白在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多次小剂量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模型具有部分典型寻常型间质性肺炎特征,尤其在模型稳定性上明显优于单次大剂量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模型,更加符合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心肺及血管损伤动物模型 动物模型 静脉注射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寻常型间质性肺炎
下载PDF
中性/淋巴细胞比例动态变化对结肠癌术后及化疗后患者无复发生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坚 贾英斌 +4 位作者 蔡潮农 关晓东 李培平 谢玉妍 张百萌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1171-1174,共4页
目的评价术前及术后化疗前外周血中性/淋巴细胞比例(NLR)的动态变化对结肠癌无复发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并术后6个疗程FOLFOX6方案(氟尿嘧啶、四氢叶酸和奥沙利铂... 目的评价术前及术后化疗前外周血中性/淋巴细胞比例(NLR)的动态变化对结肠癌无复发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并术后6个疗程FOLFOX6方案(氟尿嘧啶、四氢叶酸和奥沙利铂)化疗的149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第1次化疗前进行血常规检查以获得NLR值。分析NLR及其动态变化对患者无复发生存的预测价值。结果149例结肠癌患者外周血NLR为2.8±1.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当NLR取3.5作为截点时,其对术后无复发生存的预测价值最高。按此最佳截点.将患者分为高NLR组和低NLR组。术前低NLR组(127例)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6.4%,明显高于术前高NLR组(22例)的50.9%(P=0.025)。化疗前低NLR组(115例)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1.4%,明显高于化疗前高NLR组(34例)的50.1%(P=0.032)。12例患者在手术后化疗前NLR值由术前大于3.5下降至小于3.5(降低组),其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9.5%,与化疗前低NL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8)。有16例患者NLR值由术前小于3.5上升至大于3.5(升高组),其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17.7%,与化疗前高NL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术后升高组与降低组5年无复发生存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化疗前,高NLR都提示结肠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状态不佳,动态检测其变化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并为制订个体化治疗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中性 淋巴细胞比例 化学疗法 无复发生存率
原文传递
败丹黄配方颗粒鼻腔灌洗对鼻窦炎手术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新野 洪海裕 +6 位作者 苟新敏 陈舒琳 冯韶燕 陈默 郭志华 黄顺德 廖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8年第5期361-363,369,共4页
目的观察败丹黄配方颗粒鼻腔灌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FESS)术后的临床疗效及黏膜修复的影响。方法对60例11型慢性鼻窦炎患者,在鼻内镜手术后,采用Foley导管鼻腔灌洗法进行鼻腔灌洗,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用败丹黄灌洗液,并与常规... 目的观察败丹黄配方颗粒鼻腔灌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FESS)术后的临床疗效及黏膜修复的影响。方法对60例11型慢性鼻窦炎患者,在鼻内镜手术后,采用Foley导管鼻腔灌洗法进行鼻腔灌洗,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用败丹黄灌洗液,并与常规的西药灌洗液进行对照,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尽管两组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鼻腔修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在提前结束治疗病例的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剂配制成败丹黄液鼻腔灌洗液,其理化指标更符合鼻黏膜的生理要求,有效的鼻腔灌洗能缩短鼻黏膜修复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Foley导管鼻腔灌洗法 鼻窦炎围手术期 败丹黄灌洗液 中药配方颗粒
下载PDF
细胞周期调控系统相关因子 Cyclin D1-CDK4-p21在瘢痕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10
作者 林宇静 郭瑞珍 王海青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23-927,共5页
目的细胞周期调控机制失调是细胞增生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文中探讨细胞周期调控系统相关因子Cyclin D1-CDK4-p21在瘢痕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遵义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病理科2005-2011年石蜡包埋标本,分为瘢痕... 目的细胞周期调控机制失调是细胞增生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文中探讨细胞周期调控系统相关因子Cyclin D1-CDK4-p21在瘢痕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遵义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病理科2005-2011年石蜡包埋标本,分为瘢痕癌组、病理性瘢痕组和正常皮肤组。应用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瘢痕癌、病理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Cyclin D1、CDK4、p21蛋白的表达。采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yclin D1 mRNA、CDK4 mRNA、p21 mRNA在3组组织中的表达。对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平均光密度(表达强度)和阳性面积(表达水平)。结果 1Cyclin D1、CDK4、p21蛋白和Cyclin D1 mRNA、CDK4 mRNA、p21 mRNA在瘢痕癌癌组织呈强阳性表达,在病理性瘢痕上皮中呈弱阳性表达,在正常皮肤表皮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瘢痕癌组CDK4蛋白表达强度(0.273±0.024)及表达水平(0.159±0.036)较正常皮肤组(0.194±0.013、0.053±0.086)、病理性瘢痕组(0.214±0.026、0.061±0.014)升高,瘢痕癌组CDK4 mRNA表达强度(0.281±0.033)、表达水平(0.207±0.039)较正常皮肤组(0.195±0.012、0.067±0.027)、病理性瘢痕组(0.235±0.021、0.080±0.03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瘢痕癌组Cyclin D1蛋白表达强度(0.262±0.023)、表达水平(0.141±0.036)较正常皮肤组(0.169±0.012、0.039±0.095)及病理性瘢痕组(0.176±0.039、0.065±0.013)高,瘢痕癌组Cyclin D1mRNA表达强度(0.264±0.031)、表达水平(0.201±0.041)较正常皮肤组(0.179±0.022、0.049±0.083)及病理性瘢痕组(0.193±0.021、0.068±0.035)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瘢痕癌组p21蛋白表达强度(0.148±0.031)、表达水平(0.275±0.032)较正常皮肤组(0.052±0.020、0.197±0.036)及病理性瘢痕组(0.062±0.021、0.214±0.032)高;瘢痕癌组p21 mRNA表达强度(0.227±0.059)较正常皮肤组(0.072±0.044、0.203±0.024)、病理性瘢痕组(0.075±0.041、0.223±0.021)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癌 细胞周期调控 CYCLIN D1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 P21
下载PDF
胃癌组织HER-3和Akt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1
作者 邓婉芳 韩军 +2 位作者 王晓鸿 林宇静 张红雨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0年第23期1935-1938,共4页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与非肿瘤胃组织(胃黏膜及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HER-3)、丝苏氨酸激酶(Akt)的表达及胃癌组织中HER-3、Akt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ElivisionTM二步法检测84例胃癌及15例非肿瘤胃组织中...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与非肿瘤胃组织(胃黏膜及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HER-3)、丝苏氨酸激酶(Akt)的表达及胃癌组织中HER-3、Akt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ElivisionTM二步法检测84例胃癌及15例非肿瘤胃组织中HER-3、Akt的表达,应用SPSS 13.0分析HER-3、Akt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HER-3阳性率为56.0%(47/84),过表达率为21.4%(18/84),Akt阳性率为48.3%(54/84),过表达率为31.0%(26/84)。HER-3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远处转移相关(P值分别为0.038和0.008),Akt的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值分别为0.023和0.028),Akt的过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值分别为0.014、0.009和0.034。HER-3阴性的总生存时间(OS)显著优于阳性者(P=0.023),Akt低表达的OS、无进展生存率(PFS)均显著优于高表达者,P<0.001。结论:HER-3、Akt的表达与细胞的恶变相关。HER-3、Akt可能参与肿瘤细胞的粘附、增殖、浸润及转移的过程,可作为胃癌预后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受体 erbB-3 预后
原文传递
CD133、β-catenin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关联性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小卫 姚宝忠 +4 位作者 李展宇 杨颖秋 苏远航 岑宏 汤聪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1年第2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CD133、β-catenin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35例手术切除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胰腺组织及胰周淋巴组织中CD133及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 CD133、β-catenin在胰腺癌中的表... 目的探讨CD133、β-catenin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35例手术切除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胰腺组织及胰周淋巴组织中CD133及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 CD133、β-catenin在胰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4.3%、62.9%,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CD133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病理分期有关(P<0.05)、β-catenin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0.05),两者在蛋白表达水平上有明显相关性(P<0.05),CD133阳性表达组术后生存期明显短于阴性组(P<0.05)。结论胰腺癌中CD133的高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CD133高表达与胰腺癌预后差有关。β-catenin可能通过调节CD133的表达来调节胰腺癌干细胞的某些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肿瘤干细胞 CD133 Β-CATENIN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PRL-3在癌症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孔梅 王莺 +1 位作者 林宇静 邢长永 《中华全科医学》 2010年第12期1505-1506,共2页
目的观察乳腺癌、胃癌和结直肠癌转移中患者的PRL-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5例乳腺癌患者(25例无转移灶,30例有淋巴结转移)、60例胃癌患者(35例无转移灶,25例有淋巴结转移)以及60例结直肠癌患者(28例无转移灶,32例有淋巴结转移)外... 目的观察乳腺癌、胃癌和结直肠癌转移中患者的PRL-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5例乳腺癌患者(25例无转移灶,30例有淋巴结转移)、60例胃癌患者(35例无转移灶,25例有淋巴结转移)以及60例结直肠癌患者(28例无转移灶,32例有淋巴结转移)外科手术切除标本中PRL-3的表达。结果①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PRL-3阳性率(86.67%)明显高于无转移灶组(48.00%),P<0.01。②胃癌淋巴结转移组PRL-3阳性率(80.00%)明显高于无转移灶组(48.57%),P<0.05。③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组PRL-3阳性率(56.25%)明显高于无转移灶组(28.57%),P<0.05。结论 PRL-3在肿瘤转移中的高表达表明其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仍有一些问题急需解决,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利于揭示PRL-3的功能特性和它促进肿瘤转移的具体机制,从而使PRL-3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及判断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及潜在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磷酸酶 乳腺肿瘤 胃肿瘤 结直肠肿瘤
原文传递
H7N9禽流感病毒跨种间传播及其感染人气道黏膜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妍蓉 谈思怡 +7 位作者 林宇静 刘曦 郑晓滨 乔永康 Tan Kai Sen 王德云 张评浒 严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的禽流感,2013年2月底在我国长三角地区率先暴发感染人的疫情。人感染的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下可以感染人,且目前尚...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的禽流感,2013年2月底在我国长三角地区率先暴发感染人的疫情。人感染的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下可以感染人,且目前尚未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然而,H7N9禽流感已成为一种持续的公共卫生威胁,截至目前,中国已暴发了6次H7N9禽流感疫情,向WHO报告的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已有1567例,其中615例死亡。在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的过程中,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首当其冲,在病毒传播和感染过程中起关键作用。H7N9禽流感病毒如何跨越种属屏障造成人的感染,以及禽流感病毒感染宿主而导致的黏膜损伤诱发的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是该综述探讨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病毒 跨种间传播 气道上皮细胞 免疫应答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实验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大心肌细胞中黏着斑激酶的表达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展宇 易先平 +6 位作者 钟玲 Fa-qian Li 周文英 曹婉维 郑燕璇 王晓鸿 王亚南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77-680,共4页
目的研究黏着斑激酶(FAK)在高血压心室肥大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特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SHHF)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荧光标记、共聚焦显微镜及 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不同月龄 SHHF 大鼠左心室心肌细胞中 FAK 的表达及其分... 目的研究黏着斑激酶(FAK)在高血压心室肥大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特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SHHF)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荧光标记、共聚焦显微镜及 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不同月龄 SHHF 大鼠左心室心肌细胞中 FAK 的表达及其分布。结果实验组 SHHF 大鼠与对照组 WKY 大鼠比较,FAK 的表达在2月龄时无明显变化(50.5±6.9比49.8±5.0,n=6,P>0.05),而6、12、18月龄的 SHHF 大鼠心肌细胞中,FAK 表达明显增加(130.6±3.0比47.3±1.3,144.7±5.4比46.4±3.1,141.4±9.8比48.5±2.2,各组 n=6,P<0.05),并且聚集在心肌细胞两端的闰盘和细胞核等部位。结论在心肌肥大的发展过程中,FAK 表达增加并有闰盘及核内的聚积,提示 FAK 与心肌肥大关系密切,可能参与了心肌肥大细胞信号转导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斑激酶1 高血压 心肌疾病 衔接蛋白质类 信号转导
原文传递
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对大鼠肝脏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坚 关晓东 +3 位作者 刘琦 谢玉妍 蔡潮农 张百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8-512,共5页
【目的】在大鼠70%肝部分切除基础上建立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的模型,并研究大鼠肝脏再生情况。【方法】155只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3组。实验组大鼠65只,利用右肾动脉行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并行门腔分流及肝部分切除,肝切组大... 【目的】在大鼠70%肝部分切除基础上建立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的模型,并研究大鼠肝脏再生情况。【方法】155只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3组。实验组大鼠65只,利用右肾动脉行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并行门腔分流及肝部分切除,肝切组大鼠65只,仅进行肝部分切除,对照组大鼠25只,仅右肾切除。分别观察实验组及肝切组术后2、7、14及28d残肝再生比率变化,以及3组在术中0h、术后24、48、72h及7d各时相点残肝肝脏S期细胞比例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的肝细胞比例情况。【结果】术后2、7、14d两组肝脏再生比率相比,实验组较肝切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至术后28d,实验组及肝切组肝脏再生比率趋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相点实验组及肝切组残肝S期肝细胞比例及PCNA阳性表达肝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肝切组相比,术后24h残肝S期细胞比例及PCNA阳性细胞比例均已经开始升高,至术后48、72h及术后7d,实验组仍明显高于肝切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入肝门静脉动脉化重建入肝血流对大鼠肝细胞的增生及增殖有促进作用,是预防肝部分切除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动脉化 肝切除术 再生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与肺动静脉和支气管关系的螺旋CT表现 被引量:8
17
作者 柳学国 王勇 +8 位作者 梁明柱 张皓 陈翠芬 秦培鑫 钟国梅 何燕丽 刘晓彬 韩铭钧 易先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2-596,共5页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显示并分析周围型肺癌与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的影像表现及相关因素。方法搜集54例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CT增强扫描后运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方法观察肿瘤与肺动静...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显示并分析周围型肺癌与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的影像表现及相关因素。方法搜集54例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CT增强扫描后运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方法观察肿瘤与肺动静脉、支气管间的关系并分型(1型:在肿瘤边缘被截断;2型:在肿瘤内部截断;3型:在肿瘤内部穿过;4型:在肿瘤边缘走行.僵直、牵拉或变窄;5型:在肿瘤边缘走行,向外推压呈光滑弧形)。使用χ^2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统计分型与周围型肺癌病理类型、分期、大小、部位和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1)支气管分型中:1型(33例,61.1%)多见于直径2.0cm以上、实性、Ⅱ~Ⅳ期周围型肺癌;2型(14例,25.9%)多见于直径2cm以下、部分实性或非实性,Ⅰ期周围型肺癌。(2)肺动脉分型中:1、2、4型比例相近(15例,27.8%;25例,46.3%;11例,20.4%),1型多见于直径2.0cm以上、实性、Ⅱ~Ⅳ期周围型肺癌,2型多见于部分实性或非实性、I期周围型肺癌。(3)肺静脉分型中:4型最多见(29例,53.7%),2型(13例,24.1%)多见于部分实性或非实性肺癌。(4)支气管、肺动脉受累分型间呈正相关(r=0.5265,P〈0.01)。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可显示周围型肺癌时支气管、肺动静脉的影像改变类型,为后续良恶性鉴别或长期预后等相关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动脉 肺静脉 支气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蔡潮农 李坚 +5 位作者 李培平 关晓东 周文英 陈红涛 谢玉研 张百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6-480,共5页
【目的】探讨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125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A组(n=50),入肝门静脉完全动脉化+门腔分流;B组(n=50),仅行门腔完全分流;C组(n=25),门静脉阻断30 min+右肾切除。分别检测各组大... 【目的】探讨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125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A组(n=50),入肝门静脉完全动脉化+门腔分流;B组(n=50),仅行门腔完全分流;C组(n=25),门静脉阻断30 min+右肾切除。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术前、术后1、2、4及8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及吲哚氰氯15 min潴留率(ICGR15)。【结果】术前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及ICGR15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着时间推移,A组大鼠的ALT、TB、AST及ICGR15较B、C两组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AST:P<0.05,其他指标P<0.01),并于术后2周后,可达到稳态;而A组ALB术后较B、C两组明显升高,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并于术后4周可达到稳态。【结论】入肝门静脉动脉化重建入肝血流能明显促进肝硬化大鼠肝功能恢复,有助预防门腔分流术后肝功能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动脉化 肝硬化大鼠 肝功能 吲哚氰氯15分钟潴留率
下载PDF
表氧化二十碳三烯酸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NLRP3炎症小体表达及细胞焦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朱晔 朱伟平 +5 位作者 李巍 张慧涛 陈斌焕 丁傲 杨慧 张桦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79-784,共6页
目的探讨表氧化二十碳三烯酸(EET)对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10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R组、I/R+EET干预组(I/R+EET组)、I/R+Toll样受体4(TLR4)抑制剂TAK242干预组(I/R... 目的探讨表氧化二十碳三烯酸(EET)对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10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R组、I/R+EET干预组(I/R+EET组)、I/R+Toll样受体4(TLR4)抑制剂TAK242干预组(I/R+TAK242组)及I/R+EET+TAK242干预组,每组6只。于再灌注24 h时观察各组肾脏病理改变,检测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小鼠肾脏NLRP3炎症小体、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TLR4和髓样分化因子(MyD8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I/R组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肾功能下降[BUN:(10.37±0.53)比(6.70±0.82)mmol/L,t=9.17,P<0.001;Scr:(83.67±3.88)比(32.50±3.51)μmol/L,t=23.96,P<0.001],NLRP3(1.54±0.10比0.71±0.05,t=13.14,P<0.001)、caspase-1(2.35±0.05比0.62±0.02,t=73.77,P<0.001)、IL-1β(3.11±0.11比1.26±0.05,t=35.97,P<0.001)、TLR4(1.58±0.03比0.39±0.01,t=86.00,P<0.001)和MyD88(0.94±0.02比0.26±0.01,t=72.61,P<0.00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R+EET组肾功能损害及上述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I/R组(均P<0.001),TAK242联合抑制后,各蛋白的表达水平较I/R及I/R+EET组均降低(均P<0.001)。结论EET能够减轻小鼠肾I/R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通路调节NLRP3活化介导的细胞焦亡而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表氧化二十碳三烯酸 炎症小体 细胞焦亡
原文传递
艾普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7
20
作者 郭永谊 祁真 +1 位作者 苟新敏 宋家武 《中国药物评价》 2012年第3期235-236,238,共3页
目的:比较艾普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济效果。方法:选择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9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给予艾普拉唑10mg/d;对照组34例,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d,连续口服8周后比较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总费用,通过药物经... 目的:比较艾普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济效果。方法:选择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9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给予艾普拉唑10mg/d;对照组34例,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d,连续口服8周后比较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总费用,通过药物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结果:用药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1.42%和88.23%,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0和8.8%,2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成本分别为2228.88元和2241.48元,其中对照组治疗不良反应的成本为664.44元。最小成本分析法显示,2组治疗总成本差异不显著。结论:艾普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与埃索美拉唑相当,但不良反应的成本更低,从用药安全性看艾普拉唑占药物经济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普拉唑 埃索美拉唑 反流性食管炎 药物经济学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