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制核因子-κB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被引量:33
1
作者 丁鹤林 黎锋 +6 位作者 徐明彤 程桦 傅祖植 邓庆丽 邓诣群 朱振宇 王佑民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05-609,共5页
目的 研究抑制核因子 κB(NF κB)活性对糖尿病肾病 (DN)及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 (FN)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 将纯种雄性Wistar大鼠分为 :A组为正常对照组 (1 1只 ) ,B组为糖尿病无干预组 (1 1只 ) ,C组为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 ... 目的 研究抑制核因子 κB(NF κB)活性对糖尿病肾病 (DN)及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 (FN)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 将纯种雄性Wistar大鼠分为 :A组为正常对照组 (1 1只 ) ,B组为糖尿病无干预组 (1 1只 ) ,C组为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 (PDTC ,NF κB抑制剂 )干预组 (9只 )。饲养 1 8周后 ,以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技术检测肾组织NF κB活性 ,透射电镜检测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及系膜基质密度 (系膜基质面积 /系膜面积 ) ,逆转录PCR检测FNmRNA表达 ,收集 2 4h尿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结果 NF κB活性在B组大鼠肾组织 [(1 85± 0 54)× 1 0 6 ]显著高于A组 [(0 0 7± 0 1 1 )×1 0 6 ,P <0 0 1 ] ,C组 [(0 2 5± 0 2 5)× 1 0 6 ]显著低于B组 (P <0 0 1 )。B组与A组比较 ,UAE[(2 1 8±1 98)mgvs (0 41± 0 47)mg ,P <0 0 1 ]、肾小球基底膜厚度 [(531 6± 1 0 7 6)nmvs (31 2 4± 2 5 4)nm ,P<0 0 1 ]及系膜基质密度 [(56 41± 6 78)vs (33 95± 5 2 2 ) ,P <0 0 1 ]均有显著差异 ;UAE(0 56± 0 72 )mg、肾小球基底膜厚度 (31 5 8± 2 1 4)nm及系膜基质密度 (37 97± 7 37)在C组均显著低于B组 (P值均 <0 0 1 )。FNmRNA表达在B组大鼠肾组织 (0 73± 0 2 6)显著高于A组 (0 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核因子-ΚB 糖尿病肾病 动物模型 RT-PCR FN MRNA
原文传递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白蛋白排泄率检测的比较 被引量:29
2
作者 刘丹 唐菊英 +2 位作者 刘珊英 严励 黎锋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8期144-146,共3页
目的通过对单次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和过夜时段尿白蛋白排泄率(AER)检测比较,探讨能否将简便快捷的ACR用于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门诊筛查和随访。方法对2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进行单次晨尿ACR和过夜8h尿AER检测。以AER为标准... 目的通过对单次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和过夜时段尿白蛋白排泄率(AER)检测比较,探讨能否将简便快捷的ACR用于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门诊筛查和随访。方法对2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进行单次晨尿ACR和过夜8h尿AER检测。以AER为标准参照方法,比较ACR按英国慢性肾脏病指南推荐的切点值(男≥2.5mg/mmol,女≥3.5mg/mmol)诊断微量白蛋白尿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ROC曲线分析估测ACR的诊断价值及性别特异性诊断切点;并分析ACR与AER检测方法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偏差。结果按指南推荐的切点值,ACR诊断微量白蛋白尿的敏感性为95.15%、特异性为97.93%;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03%和96.60%。ROC曲线分析提示AC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6,诊断微量白蛋白尿的切点值为2.43mg/mmol(其敏感性为98.06%、特异性为97.24%);性别特异性切点值为:男2.43mg/mmol,女2.65mg/mmol。ACR与AER值密切相关(相关系数r为0.96;P<0.001)。两种方法所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总随机误差为0.189。结论 ACR为一项简单、快捷、准确反映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指标。ACR不仅与AER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且与AER比较有较好的一致性和较小的误差,可以用于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门诊筛查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白蛋白尿 肌酐
原文传递
联合使用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与白介素2,7,15体外扩增人脐血来源CIK/NK细胞 被引量:17
3
作者 黎阳 黄绍良 +3 位作者 吴燕峰 魏菁 包蓉 周敦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50-354,共5页
通过干细胞因子 (SCF)、FLT3配基 (FL)联合白介素 (IL) 2 ,7,15等的不同组合体系体外扩增人脐血来源的CIK NK细胞 (CB CIK NK) ,探讨不同培养方式对CB CIK NK细胞诱导、扩增产率的影响。按诱导扩增体系的不同分 3组 :A组 (SCF +IL2 +IL7... 通过干细胞因子 (SCF)、FLT3配基 (FL)联合白介素 (IL) 2 ,7,15等的不同组合体系体外扩增人脐血来源的CIK NK细胞 (CB CIK NK) ,探讨不同培养方式对CB CIK NK细胞诱导、扩增产率的影响。按诱导扩增体系的不同分 3组 :A组 (SCF +IL2 +IL7+IL15 ) ,B组 (SCF +FL +IL2 +IL7+IL15 )和C组 (IL2 +IL7+IL15 ,对照组 ) ,培养 2 1天 ,检测CD3+ CD5 6 + CIK细胞、CD3- CD5 6 + NK细胞比例和扩增倍数。结果表明 :经 2 1天培养 ,A ,B及C组CIK细胞比例分别为 (19.84± 2 .93) %、(2 6 .2 0± 4 .0 5 ) %及 (2 4 .0 3± 4 .99) % ;而NK细胞的比例A、B及C组比例分别为 (4 9.6 0± 1.4 0 ) %、(5 1.16± 6 .4 5 ) %及 (30 .85± 8.12 ) %。含SCF +FL的B组扩增效率最高 ,其中CIK细胞的扩增倍数由对照组 (C组 )的 (5 75 81± 2 2 1.72 )倍增加至 (796 .0 9± 2 78.4 7)倍 (最高为 1313倍 ) ;NK细胞由对照组 (C组 )的 (30 .39± 14 .4 7)倍增加至 (6 5 .85± 30 .83)倍 (最高为 12 1.0 6倍 )。结论 :通过合适的细胞因子组合可以同时扩增CB来源的CIK NK细胞 ;联合诱导、扩增CB CIK NK细胞以采用含SCF +FL +IL2 +IL7+IL15的培养体系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NK细胞 脐血 干细胞因子 FLT3配基 白介素2 白介素7 白介素15
下载PDF
洛沙坦降低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膜3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RNA的表达 被引量:16
4
作者 丁鹤林 徐明彤 +6 位作者 陈黎红 黎锋 邓庆丽 王佑民 傅祖植 程桦 钟光恕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4-267,共4页
目的 研究洛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膜 3型基质金属蛋白酶 (MT3 MMP)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分为 3组 ,A组 (11只 )为正常对照组 ,B组 (11只 )为糖尿病未干预组 ,C组 (9只 )为糖尿病大鼠洛沙坦 (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阻... 目的 研究洛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膜 3型基质金属蛋白酶 (MT3 MMP)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分为 3组 ,A组 (11只 )为正常对照组 ,B组 (11只 )为糖尿病未干预组 ,C组 (9只 )为糖尿病大鼠洛沙坦 (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阻断剂 )干预组。以链脲佐菌素 (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大鼠饲养 18周后取出肾脏检测MT3 MMPmRNA表达、电镜检测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及系膜基质密度 (系膜基质面积 /系膜面积 ) ;收集 2 4h尿测定尿白蛋白排泄量 (UAE)。mRNA表达采用RT PCR ,以 β actin作为内对照。UAE测定采用大鼠白蛋白特异的酶免疫分析试剂盒。结果 肾组织MT3 MMPmRNA表达在B组大鼠 (1.37± 0 .96 )显著高于A组 (0 .75± 0 .34,P <0 .0 5 )和C组 (0 .75± 0 .30 ,P <0 .0 5 ) ,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UAE、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及系膜基质密度在B组大鼠均显著高于A组和C组 (P <0 .0 5 )。结论 STZ糖尿病大鼠肾组织MT3 MMPmRNA表达明显增加 ,洛沙坦处理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与此同时降低MT3 MMPmRNA表达。提示MT3 MMP与糖尿病肾病发病可能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 实验性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洛沙坦 基质金属蛋白酶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抑制核因子-κB活性降低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及其1型受体的水平 被引量:14
5
作者 丁鹤林 邓庆丽 +8 位作者 徐明彤 张少玲 陈黎红 黎锋 朱振宇 邓诣群 程桦 傅祖植 钟光恕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 观察抑制核因子 κB(NF κB)活性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 (Ang)Ⅱ水平及其 1型受体 (AT1R)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分为 3组 :A组为正常对照组 (11只 ) ,B组为糖尿病大鼠未干预组 (11只 ) ,C组为吡咯... 目的 观察抑制核因子 κB(NF κB)活性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 (Ang)Ⅱ水平及其 1型受体 (AT1R)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分为 3组 :A组为正常对照组 (11只 ) ,B组为糖尿病大鼠未干预组 (11只 ) ,C组为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 (NF κB活性抑制剂 )干预组 (9只 )。以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在实验的第 18周末取出肾脏检测NF κB活性、AngⅠ与AngⅡ水平及AT1RmRNA表达。NF κB活性检测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AngⅠ和AngⅡ水平以放免法检测。mRNA检测采用RT PCR法。结果 B组大鼠肾组织NF κB活性 (1.85± 0 .5 4× 10 6)显著高于A组 (0 .0 7± 0 .11× 10 6,P <0 .0 1)和C组 (0 .2 5± 0 .2 5× 10 6,P <0 .0 1)。肾组织肾素活性在 3个观察组间差异无显著性。B组大鼠肾组织AngⅠ (2 .5 7± 1.94)pg/mg显著高于A组〔(1.2 9± 0 .47)pg/mg组织 ,P <0 .0 1〕和C组〔(1.15± 0 .3 1)pg/mg组织 ,P <0 .0 1〕。肾组织AngⅡ水平B组大鼠 (12 1.9± 2 1.9)pg/mg组织与A组大鼠 (10 1.9± 2 0 .3 )pg/mg组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C组大鼠 (75 .4± 2 7.5 )pg/mg组织显著低于B组 (P <0 .0 1)。AT1RmRNA表达在B组大鼠 (0 .62± 0 .17)显著低于A组 (1.13± 0 .82 ,P <0 .0 1) ,C组 (0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活性 糖尿病 肾组织 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原文传递
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罗向阳 李平甘 +6 位作者 李栋方 岑丹阳 何展文 孟哲 梁立阳 魏菁 苏芳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9-303,307,共6页
目的对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临床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可能机制进行分析,为临床应用IVIG治疗儿童癫痫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癫痫患儿应用ⅣIG治疗癫痫的疗效、耐受性、安全性及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改变。免疫指标包括淋巴... 目的对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临床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可能机制进行分析,为临床应用IVIG治疗儿童癫痫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癫痫患儿应用ⅣIG治疗癫痫的疗效、耐受性、安全性及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改变。免疫指标包括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前者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后者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设健康体检儿童66例为对照组,测定其免疫指标。结果IVIG治疗癫痫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8.57%。部分发作有效率为77.27%,全面发作有效率为79.6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SL(P〉0.05)。特发性癫痫有效率68.09%,症状性癫痫有效率为8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单药治疗组有效率89.29%,二次单药组有效率69.23%,添加治疗组有效率75.4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例头颅MRI异常的患儿治疗后半年复查,31例病灶有改善,总有效率为68.89%;13例患者出现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为13.27%,但症状轻微,没有因不能耐受而停用的情况。治疗前,癫痫组CD19+13、CD20+B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增高,CD3+CD4+T细胞比例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S)。治疗后CD19+13和CD20+B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CD4+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周末、6个月时2组患儿的血清IgG水平明显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IG对癫痫患JLN高的CD19+B和CD20+B细胞有下调作用,对伴有免疫紊乱的症状性癫痫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癫痫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淋巴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13-MTD通过激活MAPK途径和抑制Akt存活途径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 被引量:12
7
作者 蔡清清 林天歆 +4 位作者 范新兰 尹心宝 董文 黄立 林桐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73-876,共4页
目的:探讨侧链饱和脂肪酸13-甲基十四烷酸(13-MTD)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140mg/L13-MTD处理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和人乳腺正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观察13-MTD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 目的:探讨侧链饱和脂肪酸13-甲基十四烷酸(13-MTD)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140mg/L13-MTD处理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和人乳腺正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观察13-MTD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13-MTD处理后细胞内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等蛋白磷酸化变化。结果:流式细胞仪实验结果显示13-MTD能有效地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但不引起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检测显示经13-MTD处理后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JNK和p38磷酸化蛋白明显增加,Akt磷酸化蛋白明显减少。结论:13-MTD是一个新的安全高效抗肿瘤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MAPK途径和抑制Akt存活途径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细胞凋亡 13-甲基十四烷酸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通过Smad途径上调Osterix的表达 被引量:10
8
作者 潘秋辉 李益广 +4 位作者 杨松海 马纪 谢在春 于永春 孙奋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0-45,共6页
Osterix(Osx)是一种重要的调控成骨细胞分化的具有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 2)能够上调Osx的表达,但其分子机制并不清楚.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到BMP2诱导成骨相关细胞C3H10T1/2,MC3T... Osterix(Osx)是一种重要的调控成骨细胞分化的具有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 2)能够上调Osx的表达,但其分子机制并不清楚.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到BMP2诱导成骨相关细胞C3H10T1/2,MC3T3-E1,C2C12中Osx的转录水平显著上调,并且与成骨分化指标Col1a1,osteocalcin具有相似的表达动力学特征.而且,在C3H10T1/2细胞中过表达负显性(dominant negative,DN)Osx基因,能够有效抑制BMP2诱导的成骨分化.过表达BMP/Smad信号通路抑制蛋白Smad6,能够抑制Osx转录水平的上调.但是通过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对Osx的启动子-1254^+85区域进行分析后未发现接受BMP通路调控的启动子区域.上述结果表明,BMP2能够通过Smad途径上调Osx的表达,并对成骨分化的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ERIX 成骨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特性和表面标志与培养基中胎牛血清浓度的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韦育林 李楚强 +3 位作者 伍卫 傅玉如 魏菁 梁尉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0,i0001,共4页
目的:讨两种浓度胎牛血清培养的不同传代次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探在生长特性及表面标志方面的差异性。方法:实验于2004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取健康Wistar大鼠5只,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 目的:讨两种浓度胎牛血清培养的不同传代次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探在生长特性及表面标志方面的差异性。方法:实验于2004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取健康Wistar大鼠5只,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然后分别以体积分数为0.1和0.15的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基进行贴壁培养,观察原代和传代细胞的形态特征、生长曲线及表面标志CD45,CD11b,CD29和CD44的表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29和CD44,造血前体细胞表达CD45和CD11b)。结果:①两种浓度胎牛血清培养细胞均能获得贴壁梭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但体积分数为0.15的胎牛血清原代培养的细胞分裂增殖较快,集落融合较早,传代时间较短(平均10d)。②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传代培养第1,2代细胞均质性相对较差,CD45阳性率分别为23.4%,15.4%,CD11b阳性率分别为16.6%,10.3%,高于体积分数为0.15的胎牛血清培养组(P<0.05),至第3代后两组已无差异,CD45和CD11b阳性率均小于5%,而CD29和CD44阳性率均大于95%。③两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相似,但体积分数为0.15的胎牛血清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数生长期峰值出现较早,为第6天,而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培养组为第7天。结论:体积分数为0.1和0.15的胎牛血清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生长特性和表面标志方面存在差异。使用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已可满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培养扩增,但要在短期内获得较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体积分数为0.15胎牛血清优于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 细胞培养 大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生长特性 表面标志 培养基 胎牛血清浓度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黄花荣 刘甜甜 +3 位作者 魏菁 檀卫平 吴葆菁 麦贤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04-2207,共4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70例发作期哮喘患儿,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外周血的Tr细胞数。结果:糖皮质激素规则治疗后患儿外周血CD4+CD25+Tr水平(7.05%...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70例发作期哮喘患儿,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外周血的Tr细胞数。结果:糖皮质激素规则治疗后患儿外周血CD4+CD25+Tr水平(7.05%±1.61%)明显高于治疗前(5.62%±1.29%),P<0.01。完全控制组患儿外周血CD4+CD25+Tr水平最高(7.56%±1.88%),部分控制组患儿次之(7.09%±1.23%),控制不佳组患儿最低(6.11%±1.96%),差异均显著,P<0.05。经激素规则治疗的患儿外周血Tr水平(7.05%±1.61%)明显高于不规则治疗组患儿(5.91%±1.76%),P<0.01。结论:规则使用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可明显提高哮喘患儿外周血Tr水平,Tr水平与哮喘的激素治疗效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哮喘 糖皮质激素类 吸入疗法 儿童
下载PDF
肝癌患者手术后外周血AFP mRNA的检测及其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9
11
作者 智慧 詹俊 +1 位作者 邓庆丽 黄志明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手术后外周血AFP mRNA的检测及其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患者29例,对照组为15例非原发性肝癌但须行肝部分切除手术者。分离术后第1,7和14天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单个核细胞的总RNA,进行RT—PCR...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手术后外周血AFP mRNA的检测及其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患者29例,对照组为15例非原发性肝癌但须行肝部分切除手术者。分离术后第1,7和14天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单个核细胞的总RNA,进行RT—PCR和Southem杂交,检测AFP mRNA,并对肝癌患者进行36个月的随访。结果全组有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复发。术后3次检测外周血AFP mRNA不全阴性者17例,其中14例复发,复发率为82.4%;3次检测均为阴性者12例,有4例复发,复发率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后外周血AFP mRNA检测均为阴性。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后外周血AFP mRNA的检测可以预测肝癌的复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AFP MRNA 肿瘤复发 RT—PCR Southem杂交
原文传递
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与过敏体质和IgE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花荣 刘甜甜 +3 位作者 魏菁 麦贤弟 吴葆菁 檀卫平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的变化及其与过敏体质和IgE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0例哮喘患儿的Tr细胞数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IgE含量。结果急性发作期组患儿外周血Tr水平[(6.17±1...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的变化及其与过敏体质和IgE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0例哮喘患儿的Tr细胞数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IgE含量。结果急性发作期组患儿外周血Tr水平[(6.17±1.72)%]明显低于缓解期组患儿[(7.56±1.48)%]和对照组儿童[(7.13±1.48)%](均P<0.05);而缓解期患儿外周血Tr水平与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过敏体质患儿外周血Tr水平[(5.53±1.18)%]明显低于无过敏体质患儿[(6.40±2.00)%](P<0.05)。哮喘组患儿外周血Tr水平[(6.17±1.72)%]与其外周血IgE水平[(144.86±14.74)IU/ml]呈负相关(rp=-0.435,P<0.05)。结论外周血Tr水平在哮喘患儿发作期显著降低,而在有过敏体质的患儿更低,并与外周血IgE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抗原 CD4 白细胞介素2受体α亚单位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免疫球蛋白E
原文传递
广东地区汉族正常人群HLAE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甄子俊 方建培 +3 位作者 邓庆丽 徐宏贵 范丽安 黄绍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83-787,共5页
为了检测广东地区汉族正常人群HLA E基因的多态性 ,并分析HLA E与典型HLA I类 (Ia)位点之间的连锁关系 ,采用PCR SSP方法检测广东地区 15 0个无血缘相关的正常人的HLA E基因型 ,同时用NIH标准微量淋巴细胞毒方法检测其中 10 6人HLA A , ... 为了检测广东地区汉族正常人群HLA E基因的多态性 ,并分析HLA E与典型HLA I类 (Ia)位点之间的连锁关系 ,采用PCR SSP方法检测广东地区 15 0个无血缘相关的正常人的HLA E基因型 ,同时用NIH标准微量淋巴细胞毒方法检测其中 10 6人HLA A , B基因型 ,对HLA E与HLA A , B位点之间作连锁分析。结果发现 ,在广东地区汉族正常人群中共检出 3个HLA E等位基因 :HLA E 0 10 1,HLA E 0 10 3 1,HLA E 0 10 3 2 ,其基因频率分别为 4 5 .3 3 % ,3 2 .3 3 % ,2 2 .3 3 %。未检出E 0 10 2和E 0 10 4。HLA E与HLA A , B位点之间B15 / E0 10 3 2及A2 /E 0 10 3 2存在连锁不平衡 ,除此之外其他任何两位点之间不存在连锁不平衡。结论 :HLA E高度保守的多态性提示其生物学特性可能有别于HLA Ia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E基因 基因多态性 连锁不平衡
下载PDF
儿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及其亚型的微小RNA表达 被引量:9
14
作者 罗学群 徐令 +3 位作者 柯志勇 黄礼彬 张晓莉 张丽丹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31-835,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微小RNA(miRNA)表达谱,深化对AL的分型诊断乃至发病机制和预后的认识。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93例AL患儿骨髓的miRNA表达谱,另选12例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作为对照,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微小RNA(miRNA)表达谱,深化对AL的分型诊断乃至发病机制和预后的认识。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93例AL患儿骨髓的miRNA表达谱,另选12例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作为对照,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印证miRNA的异常表达。结果粒细胞系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miRNA表达谱明显不同,前者分别有17种和18种miRNA明显表达上调和下调,后者分别有21种和11种表达上调和下调。根据法、美、英协作组(FAB)形态学分型标准,在粒系AML的M1、M2和M3亚型中,miRNA表达各异,分别有miR-335、miR-126和miR-125b特异性高表达,基因芯片能区分这3种亚型。在M2和M3亚型中,AML1-ETO阳性组和PML—RARer阳性组的miR-126和miR-125b表达水平,分别比阴性组明显升高(均P〈0.01)。miR-335和miR-146在粒系AML表达上调,不同于在成人患者中研究报道的结果。结论miRNA可能为AL的分类和诊断提供新的生物学标记。各型AL之间有不同的miRNA调控网络,可能存在与特异的miRNA表达相关的不同发病机制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微小RNA 儿童
原文传递
体外阻断CD_(40)-CD_(40)L共刺激途径减轻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中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绍良 陈纯 +5 位作者 段连宁 李浩威 温冠媚 李琳 詹美意 魏菁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90-294,共5页
目的 在异基因骨髓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小鼠模型中 ,观察抗CD4 0 L单克隆抗体 (单抗 )体外预处理供鼠T细胞输注 ,观察其减轻GVHD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供鼠(C5 7BL 6 H 2b)脾T细胞作为反应细胞 ,受鼠 (BALB cH 2d)脾细... 目的 在异基因骨髓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小鼠模型中 ,观察抗CD4 0 L单克隆抗体 (单抗 )体外预处理供鼠T细胞输注 ,观察其减轻GVHD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供鼠(C5 7BL 6 H 2b)脾T细胞作为反应细胞 ,受鼠 (BALB cH 2d)脾细胞作为刺激细胞 ,分别加抗CD4 0 L单抗或不加单抗进行混合培养 ,培养第 5天的细胞作为经体外诱导后的脾T淋巴细胞 ,分别混合供鼠骨髓细胞后移植给接受 8.0Gy全身照射预处理的受鼠。比较受鼠GVHD发生和造血重建。在移植后不同时间点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受鼠脾细胞中T细胞表型的改变 ,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移植后对照组受鼠均于 2 5d内死于GVHD ,实验组GVHD的发生率为2 0 % ,与对照组小鼠相比 ,存活率和存活时间明显增高和延长 (P <0 0 1) ;存活的实验组小鼠 (8只 )第4 0天时骨髓细胞中H 2Db 阳性细胞为 (93.5 4± 2 .32 ) %。实验组小鼠CD3+ CD4+ 、CD3+ CD8+ 、CD4+CD2 5+ 、CD4+ CD6 9+ 、CD8+ CD2 5+ 、CD4+ CD4 0 L+ 和CD8+ CD6 9+ 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CD8+ CD4 0 L+ 和CD4+ CD4 5RA+ T细胞比例在两组中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实验组受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阻断 CD40-CD40L 异基因 骨髓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原文传递
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腔内脐血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对造血干细胞植入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蔡耘 黄绍良 +3 位作者 陈凤英 黄文革 魏菁 车丽洪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4-650,共7页
【目的】建立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腔内脐血移植模型,研究该技术对造血干细胞(HSC)归巢、植入率、移植后免疫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方面的影响。【方法】用C57BL/6胎鼠及新生鼠外周血(FNPB)作供体,以单侧胫骨骨髓腔内注射(I... 【目的】建立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腔内脐血移植模型,研究该技术对造血干细胞(HSC)归巢、植入率、移植后免疫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方面的影响。【方法】用C57BL/6胎鼠及新生鼠外周血(FNPB)作供体,以单侧胫骨骨髓腔内注射(IBMI)和尾静脉注射(IV)两种途径移植经亚致死量^(60)Coγ射线辐照预处理的BALB/c鼠。200只受鼠随机分为4组:骨髓腔内注射组(IBM组);尾静脉注射组(IV组);放疗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每组50只。用组织冰冻切片和流式细胞术动态了解CFSE标记FNPB在受体内的分布变化,并观察移植后受鼠存活状况、植入水平、造血与免疫功能恢复及GVHD情况。【结果】①荧光际记FNPB体内动力学显示直至输注后72h,供体FNPB经IBMI后主要积聚于注射侧骨髓腔内,肺部滞留很少。而IV组及IBM组非注射侧骨髓中的FNPB细胞数显著少于IBM组注射侧,IV组非造血组织器官如肺部有明显供体细胞滞留。②同种异基因小鼠CBT模型中IBM组造血、免疫功能的恢复明显快于IV组,无GVHD,移植后90d存活率达到90%,注射侧胫骨植入水平(29.53±6.64)%,较IV组有显著改善。③IBM输注侧骨髓中供体HSCs植入水平及造血重建速度明显优于非注射侧骨髓。【结论】成功建立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腔内脐血移植模型,并证实IBMI途径对促进HSCs植入,造血免疫功能重建,提高UCBT效果方面优于IV途径,多部位IBMI可能更有利于HSC归巢骨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脐血移植 动物模型 造血干细胞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韦育林 伍卫 +3 位作者 王景峰 傅玉如 魏菁 邓义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体外培养并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在第3代细胞以5-氮杂胞苷进行诱导,用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方法对诱导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诱导后细胞体积较... 目的:体外培养并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在第3代细胞以5-氮杂胞苷进行诱导,用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方法对诱导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诱导后细胞体积较诱导前增大,而且更加细长,呈长梭形。14d后细胞之间出现连接,排列方向渐趋一致。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诱导后部分细胞结蛋白(desmin)、横纹肌肌动蛋白(α-sarcomericactin)和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roponinI)呈阳性反应。RT-PCR结果表明诱导细胞有心肌β肌球蛋白重链表达。结论:5-氮杂胞苷能在体外诱导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质干细胞 阿扎胞苷 心肌细胞
下载PDF
B7-H1阻断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东印 闵军 +6 位作者 褚忠华 万云乐 邵静 魏菁 刘珊英 郑利民 区庆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06-910,共5页
目的探讨B7-H1阻断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Cs)的免疫刺激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细胞因子GM-CSF和IL-4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在诱导过程中B7-H1的表达,并以B7-H1单抗阻断处理,分别以流式细胞仪、MTT法、ELISA、EL... 目的探讨B7-H1阻断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Cs)的免疫刺激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细胞因子GM-CSF和IL-4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在诱导过程中B7-H1的表达,并以B7-H1单抗阻断处理,分别以流式细胞仪、MTT法、ELISA、ELISPOT法检测B7-H1阻断对DCs的成熟和内吞能力、刺激淋巴细胞增殖、IL-12的分泌、诱导淋巴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DCs在诱导过程中B7-H1表达逐渐增强,第7d时的阳性表达率为54.12%,以TNF-α诱导成熟后阳性表达率为83.64%;B7-H1阻断对DCs成熟和内吞能力无影响,但可使未成熟DC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和IL-12的分泌明显增强,并诱导淋巴细胞向分泌IFN-γ的Th1/Tc1的分化。结论B7-H1阻断可增强未成熟DCs的免疫刺激活性,利用B7-H1阻断的DCs瘤苗激发抗肿瘤免疫的方案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B7-H1
下载PDF
SARS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3^+、CD4^+及CD8^+细胞数量的变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建国 陈瑞 +7 位作者 魏菁 严海燕 赖琳 徐安平 李依群 江山平 尹松梅 伍卫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2-384,共3页
目的 探讨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 4 4例SAR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SARS组... 目的 探讨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 4 4例SAR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SARS组患者白细胞总数显著下降 ,淋巴细胞百分数和绝对数显著下降 ,粒细胞绝对数显著下降 ,粒细胞百分数显著增加 ;CD3+ 、CD4 + 和CD8+ 细胞绝对数显著下降 ,CD3+ 、CD4 + 及CD8+ 细胞百分数和CD4 + CD8+ 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SARS冠状病毒感染损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细胞免疫 T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BMP2/7异源二聚体调控CIZ的表达与自身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6
20
作者 潘秋辉 杨松海 +1 位作者 董群伟 孙奋勇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18,共5页
BMP2/7异源二聚体的活性显著高于BMP2同源二聚体,但其机制并不清楚。采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BMP2/7异源二聚体处理成骨细胞MC3T3-E1,细胞化学染色发现BMP2/7的活性显著高于BMP2,报告载体p3GC2-LUX检测发现BMP2/7能够明显上调BMP/Smad通... BMP2/7异源二聚体的活性显著高于BMP2同源二聚体,但其机制并不清楚。采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BMP2/7异源二聚体处理成骨细胞MC3T3-E1,细胞化学染色发现BMP2/7的活性显著高于BMP2,报告载体p3GC2-LUX检测发现BMP2/7能够明显上调BMP/Smad通路的活性(P<0.05)。但在成骨细胞中过表达CIZ(casinteracting zinc finger protein),能够显著抑制BMP2/7上调ALP与Osteocalcin的作用,并阻断BMP2/7对BMP/Smad通路的激活。同时发现BMP蛋白能够上调CIZ的表达,但BMP2/7的作用明显低于BMP2同源二聚体。可以认为BMP2/7能够诱导CIZ的表达,但由于作用较弱,所以对自身活性的反馈抑制作用也较弱,这可能是BMP2/7有着较强生物活性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异源二聚体 成骨细胞 分化 CIZ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