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在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汪根树 陆敏强 +8 位作者 杨扬 蔡常洁 郑丰平 王卫东 李华 许赤 易述红 易慧敏 陈规划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453-145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在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2003年10月至2006年3月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诊断及治疗的71例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资料。71例胆管并发症包括52例胆管狭窄、6例胆漏和13例胆管结石...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在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2003年10月至2006年3月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诊断及治疗的71例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资料。71例胆管并发症包括52例胆管狭窄、6例胆漏和13例胆管结石。结果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诊断胆管狭窄、胆漏和胆管结石的成功率分别为98·1%(51/52)、100%和100%(13/13)。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介入治疗胆管吻合口狭窄、肝外型、肝门型、肝内型和弥漫型胆管狭窄的治愈率分别均为66·7%、66·7%、0、0和0,治疗胆漏的治愈率为66·7%,治疗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的治愈率分别为77·8%和0。结论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是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有效诊断方法。不同类型的胆管并发症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介入治疗的疗效不同。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介入治疗仅能治愈部分胆管并发症(如胆管吻合口狭窄、肝外型胆管狭窄、轻中度胆漏及胆总管结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手术后并发症 胆管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原文传递
成人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中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英才 杨扬 +9 位作者 张琪 李华 汪根树 张剑 许赤 易述红 易慧敏 蔡常洁 陆敏强 陈规划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083-1087,共5页
目的 了解成人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患者术后中远期的生存情况和导致中远期生存率下降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7年6月行原位肝移植手术且术后存活时间超过1年的221例良性终末期肝病受者的资料,选取包括受者术前变量... 目的 了解成人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患者术后中远期的生存情况和导致中远期生存率下降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7年6月行原位肝移植手术且术后存活时间超过1年的221例良性终末期肝病受者的资料,选取包括受者术前变量、供者变量、术中变量和受者术后变量共26个可能影响患者长期存活的危险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肝移植受者术后长期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21例受者的随访率为97.3%(215/221),平均随访时间为(36.4±6.9)个月(12~56个月).其中28例在术后1年后死亡,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感染(5.0%,11/221)、胆道并发症(3.6%,8/221)、乙型肝炎复发或再感染(1.4%,3/221).保留在Cox回归方程内的协变量为高龄(RR=2.325,P=0.009)、ABO血型(RR=2.206,P=0.015)、冷缺血时间(RR=3.001,P=0.000)、术后感染部位(RR=1.665,P=0.007)和胆道并发症(RR=2.655,P=0.004).结论 影响受者术后中远期存活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ABO血型不符、冷缺血时间〉12 h、术后肺部感染和移植肝胆管弥漫性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病 生存率 死亡原因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脂肪肝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英才 杨扬 +4 位作者 杨卿 刘剑戎 潘国政 张琪 陈规划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中度脂肪肝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建立sD大鼠中度脂肪肝模型。60只大鼠分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处理组(MSC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只大鼠。MSC组缺血再灌注术前1d和...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中度脂肪肝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建立sD大鼠中度脂肪肝模型。60只大鼠分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处理组(MSC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只大鼠。MSC组缺血再灌注术前1d和术后第3天分别从尾静脉注射含2×10。人脐带问充质干细胞的缓冲液1.5ml。对照组则在相同时间点注射PBS缓冲液1.5ml。术后第1、4和7天(每个时间点10只),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IJ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肝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肝组织损伤和白细胞浸润情况。结果术后第1、4天,与对照组相比。MSC组血清ALT、AST、TNF-α和肝组织MDA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ALT、AST和TNF-O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OD在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肝组织病理检查则发现MSC组肝细胞坏死和白细胞浸润明显较对照组减轻。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能有效减轻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移植 再灌注损伤 脂肪肝 脐带 大鼠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急性白血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4
作者 姜楠 张彤 +9 位作者 汪根树 李华 张剑 张俊峰 易述红 易慧敏 杨扬 蔡常洁 陆敏强 陈规划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46-948,共3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报道首例肝移植术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AML-M2)诊疗经过和化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经验。通过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特点和预后进行...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报道首例肝移植术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AML-M2)诊疗经过和化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经验。通过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特点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例42岁男性病人在肝移植术后38个月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经过适当的免疫抑制剂调整使其安全度过化疗期并获得缓解。复习相关文献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白血病病人17例,1年以内的病死率高达52.94%。结论肝移植术后急性白血病是一种少见但病死率极高的并发症,病人染色体变异类型、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及肝炎病毒的感染可能和肝移植术后急性白血病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肝移植 感染
原文传递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肝脏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良 冯啸 +4 位作者 袁泽南 彭延文 张琪 杨扬 张英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84-1687,共4页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ucMSC-Ex)对小鼠大部分肝切除后肝脏再生和肝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大部分肝切除模型,比较hucMSC-Ex处理组(n=15)和对照组(n=15)术后24、48、72 h剩余肝重体重...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ucMSC-Ex)对小鼠大部分肝切除后肝脏再生和肝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大部分肝切除模型,比较hucMSC-Ex处理组(n=15)和对照组(n=15)术后24、48、72 h剩余肝重体重比、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获取肝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脏再生。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hucMSC-Ex在体外对人L02肝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采用超速离心方法从hucMSCs条件培养基中成功分离出外泌体,Nasosight颗粒跟踪分析仪和透射电镜分析其直径范围在50~150 nm,最大分布峰值为137 nm;Western blot检测到hucMSC-Ex中CD63、CD9及HSP90α等标志蛋白的阳性表达。术后48、72 h后hucMSC-Ex处理组剩余肝重体重比较对照组增高[(3.06±0.44)%比(2.67±0.23)%、(3.18±0.29)%比(2.75±0.24)%,P=0.047、0.013],术后24、48 h处理组比对照组的ALT[(165.0±29.7)比(1 596.0±711.9) U/L、(49.5±18.7)比(124.0±39.7) U/L]、AST[(285.0±31.1)比(3 030.0±1249.0) U/L、(126.3±29.6)比(198.3±37.3) U/L]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14、0.011、0.030);术后24 h处理组的LDH较对照组下降[(457.0±41.0)比(4 605.0±2 941.0) U/L,P=0.033]。与对照组比较,处理组肝组织HE染色脂肪变性、肝细胞肿胀以及坏死较少,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的细胞增加。体外实验CCK-8检测100 μg/ml处理组的吸光度值比对照组显著增加(1.198±0.087比0.970±0.032,P=0.006)。 结论hucMSC-Ex可以加快肝切除术后肝脏再生及肝功能的恢复,促进肝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肝脏再生 肝切除
原文传递
原位肝移植术后弥漫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易述红 许赤 +8 位作者 陆敏强 蔡常洁 杨扬 李华 易慧敏 汪根树 赵辉 李敏如 陈规划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928-930,共3页
目的观察肝移植术后弥漫性脑病的发生及临床表现,探讨其易发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完成的467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术后并发弥漫性脑病的病例进行统汁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术后共有7... 目的观察肝移植术后弥漫性脑病的发生及临床表现,探讨其易发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完成的467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术后并发弥漫性脑病的病例进行统汁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术后共有72例患者发生弥漫性脑病,发生率为15.41%;平均发生时间在术后(8.4±4.3)d。高龄、术前高胆红素坦率血症、高渗透压、低血小板、肺部严重感染与弥漫性脑病密切相关。68例患者痊愈,3例死于感染.1例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结论弥漫性脑病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是多因素的,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的神经毒性只是一个促进因素。针对病因的综合治疗和免疫抑制剂的及时调整有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脑病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西罗莫司应用于肝癌肝移植受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许世磊 张英才 +6 位作者 易慧敏 汪国营 张剑 李华 汪根树 杨扬 陈规划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81-485,共5页
目的评估肝癌肝移植受者应用西罗莫司对肿瘤复发和受者存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行肝癌肝移植的142例受者的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应用西罗莫司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80例)。采用生存分析方法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评估肝癌肝移植受者应用西罗莫司对肿瘤复发和受者存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行肝癌肝移植的142例受者的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应用西罗莫司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80例)。采用生存分析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带瘤生存时间及受者对西罗莫司的耐受性。结果两组受者无瘤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符合米兰标准者、超过米兰标准且符合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标准者、超过UCSF标准者分别相比较,受者无瘤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35例肝移植后肿瘤复发,其中21例肿瘤复发后加用西罗莫司,带瘤生存时间中位数为12个月;14例复发后继续使用原有免疫抑制剂,带瘤生存时间中位数为8个月;两者带瘤生存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研究组新发糖尿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是口腔溃疡和高脂血症发生率却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发现西罗莫司能明显降低肝癌肝移植后肿瘤复发率,但移植后肿瘤复发者应用西罗莫司可延长其带瘤生存时间;应用西罗莫司者移植后糖尿病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移植 西罗莫司 存活率 肿瘤复发
原文传递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囊泡提取和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姚嘉 唐晖 +3 位作者 郑俊 张琪 杨扬 张英才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4期221-227,共7页
目的研究分离和提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囊泡(hUC-MSCs-MVs)并分析其理化性质。方法 (1)运用Ⅰ型胶原酶联合透明质酸酶消化Wharton's Jelly组织的方法,分离和扩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2)实验组:用"饥饿法&qu... 目的研究分离和提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囊泡(hUC-MSCs-MVs)并分析其理化性质。方法 (1)运用Ⅰ型胶原酶联合透明质酸酶消化Wharton's Jelly组织的方法,分离和扩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2)实验组:用"饥饿法"处理hUC-MSCs,分离和提纯hUC-MSCs-MVs;对照组:用未经"饥饿法"处理的hUC-MSCs来尝试提取hUCMSCs-MVs;(3)验证hUC-MSCs-MVs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结果 (1)分离出的hUCMSCs状态良好,扩增后的子代hUC-MSCs数量及状态满足后续实验的要求。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hUC-MSCs-MVs高表达CD44、CD29和CD73,而低表达α-6 integrin(CD49f)和HLAclassⅡ(HLA-DR)。(2)实验组成功分离和提纯了hUC-MSCs-MVs,而对照组未见确切hUCMSCs-MVs产生;扫描电镜观察到hUC-MSCs-MVs的囊泡样结构,直径几十到几百nm不等,均在1μm以下;透射电镜观察到hUC-MSCs-MVs的产生和胞吐作用;蛋白定量结果为1337.1μg/ml;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其大小绝大部分在1μm以下,并能高表达CD44和CD29,而低表达CD73、α-6 integrin(CD49f)和HLA-classⅡ(HLA-DR)等表面分子。结论用"饥饿法"处理hUC-MSCs可成功获得hUC-MSCs-M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质干细胞 微囊泡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英才 刘剑戎 +5 位作者 许世磊 杨卿 任杰 郑荣琴 杨扬 陈规划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4期6-10,共5页
目的寻找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ITBLs)的新模式。方法选取2003年10月至2012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移植中心行原位肝移植手术后确诊为ITBLs的80例受者。其中,传统模式组37例受者在出现ITBLs症状后接受... 目的寻找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ITBLs)的新模式。方法选取2003年10月至2012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移植中心行原位肝移植手术后确诊为ITBLs的80例受者。其中,传统模式组37例受者在出现ITBLs症状后接受药物治疗,明确诊断后行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无效者行再次肝移植。早期诊断与干预模式(EDIM)组43例受者接受预防性药物治疗,定期行胆道超声造影,出现ITBLs征象时给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明确诊断后行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无效者行再次肝移植。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受者初诊为ITBLs的时间、采取介入治疗的时间及移植肝丢失时间,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法比较两组移植肝1,3年生存率。结果传统模式组受者和EDIM组受者术后初诊为ITBLs的平均时间分别为(56±31)d和(24±1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5.136,P<0.05)。传统模式组和EDIM组从确诊为ITBLs到采取介入治疗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05±42)d和(58±2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7.035,P<0.05)。传统模式组和EDIM组死亡受者分别为8例和7例。传统模式组移植肝1,3年生存率分别89.2%,54.1%,EDIM组移植肝1,3年生存率分别95.3%,81.3%,传统模式组受者移植肝1,3年生存率均低于EDIM组(χ2=4.219,P<0.05)。传统模式组和EDIM组移植肝丢失时间分别为(25±9)个月和(33±10)个月,传统模式组出现移植肝丢失时间早于EDIM组(t=-2.085,P=0.018)。结论早期诊断和干预ITBLs的新型模式可以延长术后移植肝存活时间,延迟移植肝丢失时间,提高ITBLs的整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型胆道病变 肝移植 超声造影
原文传递
肝移植在复杂胆道结石治疗中的应用和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规划 易述红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47-549,共3页
肝切除术联合胆道内外引流以及胆道内镜技术的应用是当前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那些经历了复杂的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已经或即将出现不可逆转的肝脏和胆道系统功能障碍或衰竭的复杂胆道结石病例,肝移植技术提供了最后治愈的... 肝切除术联合胆道内外引流以及胆道内镜技术的应用是当前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那些经历了复杂的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已经或即将出现不可逆转的肝脏和胆道系统功能障碍或衰竭的复杂胆道结石病例,肝移植技术提供了最后治愈的有效方法。Ⅲ型和IV型肝内胆管结石是有可能接受肝移植治疗的主要类型。控制感染和改善凝血功能是肝移植术前准备的两个重要方面。术后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和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胆道结石
原文传递
负载小鼠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的树突状细胞体内诱导抗肝癌免疫应答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楠 汪根树 +8 位作者 李华 张剑 张俊峰 易述红 易慧敏 杨扬 蔡常洁 陆敏强 陈规划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5-409,共5页
目的探讨小鼠端粒酶逆转录酶(mTERT)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Ad-mTERT—DC)在体内诱导抗肝癌活性的情况。方法选用BalB/c小鼠肝癌种植模型,用携带mTERT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mTERT)转染小鼠体外培养的DC,对同系小鼠进行免疫... 目的探讨小鼠端粒酶逆转录酶(mTERT)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Ad-mTERT—DC)在体内诱导抗肝癌活性的情况。方法选用BalB/c小鼠肝癌种植模型,用携带mTERT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mTERT)转染小鼠体外培养的DC,对同系小鼠进行免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脾细胞体外抗原再刺激后白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分泌IFN-γ细胞的数量,51Cr释放法检测细胞毒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按种H22细胞后,观察肿瘤大小及荷瘤小鼠存活情况。并进一步观察,在H22移植瘤存在的情况下,Ad—mTERT—DC是否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生长。结果小鼠脾细胞体外接受抗原再刺激后,Ad—mTERT组IL-2和IFN-γ水平以及IFN-γ分泌细胞的数量分别为871.25pg/ml、169.15ng/ml和378/10^6个脾细胞,显著高于Ad—GFP组(131.6pg/ml、15.4.g/ml和36/10。个脾细胞,均P〈0.05)、DC组(71.3pg/ml、10.5ng/ml和21/10。个脾细胞)和PBS组(65.8pg/ml、7.4ng/ml和18/10。个脾细胞,均P〈0.05)。Ad-mTERT.DC能诱导特异性CTL的产生,在效靶比为90:1时,Ad—mTERT组的特异性杀伤率为58.7%,明显高于Ad—GFP组(10.3%)、DC组(2.9%)和PBS组(1.7%)。接种后第27天,Ad-mTERT组中成瘤小鼠的肿瘤平均直径明显低于各对照组(P〈0.05),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5)。Ad—mTERT组抑瘤率为43.6%,明显高于PBS组、DC组和Ad—GFP组(均P〈0.01)。结论Ad—mTERT—DC在小鼠体内可诱导出mTERT抗原特异性的抗肿瘤活性,对肝癌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树突状细胞 端粒酶逆转录酶 免疫反应
原文传递
小鼠端粒酶蛋白亚单位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序列测定
12
作者 姜楠 陈规划 +8 位作者 陆敏强 杨扬 蔡常洁 李华 许赤 易述红 汪根树 易慧敏 冯炼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51-855,共5页
目的:克隆小鼠端粒酶蛋白亚单位(mTERT)的cDNA,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序列测定。方法:从肝癌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mTERT的基因编码区序列,将序列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AC,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获得mTERT编码区3 369 b... 目的:克隆小鼠端粒酶蛋白亚单位(mTERT)的cDNA,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序列测定。方法:从肝癌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mTERT的基因编码区序列,将序列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AC,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获得mTERT编码区3 369 bp的cDNA片段,用PCR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鉴定,表明获得重组质粒pAC-mTERT。通过对mTERT编码区cDNA序列测序证实其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一致。结论:成功克隆了mTERT编码区序列,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为以TERT为基础的肿瘤生物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末端转移酶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真核表达载体
下载PDF
小鼠端粒酶蛋白亚单位转染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特异性抗肝癌细胞免疫应答
13
作者 姜楠 李华 +8 位作者 张剑 汪根树 张俊峰 易述红 易慧敏 杨扬 蔡常洁 陆敏强 陈规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19-1321,共3页
目的观察携带小鼠端粒酶蛋白亚单位(mTERT)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AdmTERT)转染树突状细胞(DC)后诱发免疫效应细胞产生特异性抗肝癌细胞免疫应答的研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及电镜观察培养6dDC的细胞表型及形态,Ad—mTERT重组腺... 目的观察携带小鼠端粒酶蛋白亚单位(mTERT)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AdmTERT)转染树突状细胞(DC)后诱发免疫效应细胞产生特异性抗肝癌细胞免疫应答的研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及电镜观察培养6dDC的细胞表型及形态,Ad—mTERT重组腺病毒转染体外培养的小鼠DC,Western blot检测mTERT融合蛋白表达;用负载mTERT的DC刺激同型淋巴细胞,免疫磁珠分选CD8^+T细胞做为效应细胞,小鼠肝癌细胞株(H22)及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作为靶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干扰素(IFN)-γ分泌量和释放抗原特异性IFN-γ的T细胞数,^51Cr释放法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细胞表型及形态观察证实小鼠骨髓来源的DC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AdmTERT转染DC后能正确表达mTERT融合蛋白,用AdmTERT转染DC致敏的淋巴细胞IFN-γ分泌量(208.6μg/L)和分泌IFN—γ的特异性T细胞的数量(341/10^6脾细胞)都高于Ad—GFP转染的DC组(14.2μg/L,33/10^6脾细胞)和单纯DC组(12.1μg/L,19/10^6脾细胞,P〈0.05)。AdmTERT修饰DC刺激产生的效应T细胞在效靶比为90:1时,对H22细胞的杀伤率(54.2%)明显高于AdGFP致敏组(8.2%)和未致敏DC组(4.5%,P〈0.05),而对CT26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结论AdmTERT修饰的DC体外能够诱导出针对mTERT抗原特异性的CTL效应.可特异性杀伤mTERT阳性的肝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树突状细胞 端粒酶 细胞毒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对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汪国营 李华 +7 位作者 刘炜 姜楠 朱焕兵 张剑 汪根树 张琪 杨扬 陈规划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15-618,共4页
目的评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对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AR)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具有完整肝活检和肝活检当天或前1天血常规和肝功能等临床数据的101例受者纳入研究。根据肝活检结果将受者分为AR... 目的评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对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AR)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具有完整肝活检和肝活检当天或前1天血常规和肝功能等临床数据的101例受者纳入研究。根据肝活检结果将受者分为AR组和非急性排斥反应(NAR)组,比较两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率等指标的差异。比较白细胞分类与发生AR的相关性。采用R0c分析确定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率的最佳截断值,并分析其诊断A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结果AR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率分别为(0.127±0.161)x10^9/L和(2.8±7.3)%,均显著高于NAR组的(0.071±0.100)×10^9/L和(1.0±1.1)%(P〈0.05);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与AR的发生呈明显正相关(P〈0.05)。ROC分析显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率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145x10^9/L和2.35%,此时约登指数最高(分别为0.17和0.185),诊断A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8.6%和88.4%、28.6%和89.9%。结论肝移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升高与AR的发生有关,对诊断AR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移植物排斥 嗜酸性粒细胞
原文传递
胆管空肠吻合术在肝移植术后肝外胆道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华 汪根树 +6 位作者 傅斌生 张彤 朱曙光 吴小材 张剑 杨杨 陈规划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肠吻合术)在肝移植肝外术后胆道并发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本回顾性研究对象为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原位肝移植(OLT),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的109例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目的探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肠吻合术)在肝移植肝外术后胆道并发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本回顾性研究对象为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原位肝移植(OLT),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的109例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按照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胆肠吻合组(40例)和非胆肠吻合组(69例)。胆肠吻合组男性31例,女性9例,年龄25~69岁,中位年龄47岁;胆漏4例、胆道狭窄31例、胆泥或结石形成5例。非胆肠吻合组男性56例,女性13例,年龄31~59岁,中位年龄45岁;胆漏3例、胆道狭窄41例、胆管炎19例、胆泥或结石形成6例;首次肝移植术中胆道重建方式均采用供肝胆管 ̄受体胆管端端吻合术。胆肠吻合组患者均行胆肠吻合术,非胆肠吻合组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鼻胆管引流、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胆道介入放置支架、肝动脉放置支架。患者接受随访。观察两组死亡发生情况、胆道并发症的治疗情况、治疗后患者的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胆肠吻合组无发生死亡,非胆肠吻合组发生死亡4例,均死于术后严重的胆道感染及合并其他器官感染。胆肠吻合组的胆道并发症明显好转率为78%(31/40),非胆肠吻合组明显好转率为70%(48/69);胆肠吻合组胆道并发症的明显好转率显著高于非胆肠吻合组(χ2=32.517,P<0.01)。胆肠吻合组的胆道感染发生率61%(19/31),非胆肠吻合组为63%(30/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0,P>0.05)。结论胆肠吻合术能有效改善肝移植术后肝外胆道并发症的临床症状,在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外胆道并发症 胆肠吻合术 介入治疗 胆道感染
原文传递
胆管空肠吻合术重建胆道对肝移植患者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汪根树 李华 +7 位作者 姜楠 许赤 杨建旭 李势辉 易述红 张剑 杨扬 陈规划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采用胆管空肠吻合术重建胆道对患者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本组回顾性研究对象为2003年10月至2009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实施原位肝移植术的765例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采用胆管空肠吻合术重建胆道对患者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本组回顾性研究对象为2003年10月至2009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实施原位肝移植术的765例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按胆道重建方式将患者分为胆管空肠吻合术组(胆肠吻合组)52例和胆管端端吻合术组(端端吻合组)713例。统计两组肝移植术后胆漏、胆管狭窄及胆泥或结石等胆道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组765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共有132例发生胆道并发症,术后胆道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为17.3%(132/765),胆漏、胆管狭窄和胆泥或结石的发生率分别为2.4%(18/765)、16.3%(125/765)和4.6%(35/765)。胆肠吻合组胆漏、胆管狭窄和胆泥或结石的发生率分别为6%(3/52)、21%(11/52)和8%(4/52),端端吻合组分别相应为2%(15/713)、16%(114/713)和4%(31/713)。两组患者术后胆漏、胆管狭窄和胆泥或结石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吻合口狭窄和非吻合口狭窄比例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374、2.661,均为P>0.05)。结论与胆管端端吻合术比较,肝移植患者术中采用胆管空肠吻合术并未增加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两种术式均为胆道重建的有效方法,胆肠吻合术可以作为胆管端端吻合术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术 胆管端端吻合术 胆管空肠吻合术 胆道并发症
原文传递
1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生育情况 被引量:4
17
作者 汪根树 李势辉 +8 位作者 李敏如 李华 姜楠 傅斌生 金海 杨建旭 张剑 杨扬 陈规划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2271-2273,共3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受者的生育能力及其子代生长发育状况。方法回顾分析在中山大学器官移植中心随访的336例肝移植术后受者中13例生育受者的生育情况,用生长发育指数和丹佛发育筛查表评估其子女的生长发育状况。结果13例受者生育了16...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受者的生育能力及其子代生长发育状况。方法回顾分析在中山大学器官移植中心随访的336例肝移植术后受者中13例生育受者的生育情况,用生长发育指数和丹佛发育筛查表评估其子女的生长发育状况。结果13例受者生育了16名子女。其中2例女性受者分别生育1子1女,10例男性受者使妻子怀孕并生产6子8女,1名男性受者已使妻子怀孕28周。11例男性受者首次致孕的中位时间是术后21个月,共致孕15例次,其中12例次的平均孕龄为(38.2±1.8)周,未发生妊娠相关并发症。12名婴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1±0.5)k,其中早产儿3名,低体重儿2名。2例女性受者生育2名子女的孕龄分别为37.3和40.4周,出生体重分别为2.7和3.4kg,1例出现轻度新生儿缺氧,未发生妊娠相关并发症。16名婴儿均未发现畸形。接受检测的13名子女的生长发育指数和10名子女丹佛发育筛查结果基本正常。结论育龄肝移植术后受者可以生育,其子女的近期的生长发育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生育 后代 生长发育
原文传递
肝移植与妊娠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楠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03-704,共2页
关键词 肝移植患者 妊娠成功 肝移植术后 功能减退 排斥反应 病例统计 病例报道 术后患者 移植物 绝育术
原文传递
ERCP和PTC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9
19
作者 易述红 陆敏强 +10 位作者 杨扬 蔡常洁 王卫东 郑丰平 单鸿 姜在波 许赤 李华 易慧敏 汪根树 陈规划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37-339,共3页
目的比较ERCP和PTC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06年8月44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临床资料,比较ERCP和PTC介入治疗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首选ERC... 目的比较ERCP和PTC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06年8月44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临床资料,比较ERCP和PTC介入治疗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首选ERCP介入治疗31例,3例操作失败(9.6%);PTC介入治疗16例,均操作成功。胆道吻合口狭窄和非胆道吻合口狭窄ERCP和PTC介入治疗的治愈率分别为73.3%、77.7%和23.1%、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和PTC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当,可以将PTC介入技术作为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首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胆道并发症 介入治疗 ERCP PTC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患者家属焦虑状况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汪根树 姜楠 +8 位作者 李华 傅斌生 金海 杨建旭 李势辉 许赤 张剑 杨扬 陈规划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46-1049,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家属的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接受肝移植术并随访的患者的家属5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其焦虑状况,与国内SAS量表常...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家属的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接受肝移植术并随访的患者的家属5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其焦虑状况,与国内SAS量表常模进行比较。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患者家属SAS评分的因素。结果 50名肝移植术后患者家属的SAS评分为(35.1±8.1)分,明显高于国内SAS量表常模(1158人)的(29.8±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肝移植术后患者家属SAS评分受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10),职业为行政工作人员、医师、教师和公司职员者的SAS评分高于职业为私人企业主、工人和农民者(P〈0.10),人均月收入3500元以下者SAS评分高于家庭人均月收入7000元以上者(P〈0.05),有术后并发症的患者的家属SAS评分高于无术后并发症者(P〈0.01)。结论 肝移植术后患者家属的焦虑水平高于一般人群,受职业、家庭收入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肝移植术 家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