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被引量:35
1
作者 谭敏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61-762,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技术 脾脏切除术 手术操作 脾切除 血管 腹腔镜手术 病例 困难 局限性 丰富
原文传递
经腹腔镜结肠直肠癌切除术 被引量:37
2
作者 谭敏 郭宝贤 +3 位作者 吴志棉 陈国泰 郑朝旭 赵振献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69-772,共4页
目的 探讨电视腹腔镜手术在治疗结肠直肠癌中的应用、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腹腔镜技术对 78例结肠直肠癌的患者进行手术 ,并对手术操作、并发症的出现及术后恢复等情况进行总结性分析。 结果  78例患者采用电视腹腔镜方法... 目的 探讨电视腹腔镜手术在治疗结肠直肠癌中的应用、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腹腔镜技术对 78例结肠直肠癌的患者进行手术 ,并对手术操作、并发症的出现及术后恢复等情况进行总结性分析。 结果  78例患者采用电视腹腔镜方法完成手术 ,无因术后并发症而死亡的病例。经随访 ,1、3、5年生存者分别为 2 1、17、8例 ;术后因肿瘤转移死亡 11例 ,其他原因死亡 2例 ;失访 10例 ;余 9例为术后不足 1年时间的患者 ,除 1例术后 11个月发生肿瘤肝转移需行手术切除外 ,其他 8例尚未见肿瘤的复发及转移。 结论 只要掌握好腹腔镜的操作技巧及结肠直肠癌切除的手术指征 ,用腹腔镜的方法治疗结肠直肠癌不但是可行的 ,而且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 结肠癌 肿瘤切除术
原文传递
慢性阑尾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疗效比较 被引量:35
3
作者 许峰峰 肖隆斌 +4 位作者 吴文辉 张兴伟 龙硕 谭进富 谭敏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59-361,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治疗慢性阑尾炎的I临床疗效。方法将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间收治的224例慢性阑尾炎患者按其个人意愿分为腹腔镜手术组(98例)与开腹手术组(126例),对比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术中发...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治疗慢性阑尾炎的I临床疗效。方法将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间收治的224例慢性阑尾炎患者按其个人意愿分为腹腔镜手术组(98例)与开腹手术组(126例),对比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术中发现和处理的差异,并随访患者术后慢性腹痛的改善情况。结果开腹组手术时间(54.8±21.8)min,腹腔镜组则为(51.8±18.0)min(t=0.80,P〉0.05);开腹组术中出血(18.6±23.3)ml,腹腔镜组则为(9.8±4.7)ml(t=3.13,P〈0.05);开腹组住院时间(8.9±5.3)d,腹腔镜组则为(6.8±3.0)d(t=2.66,P〈0.05)。腹腔镜手术组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腹腔粘连25例(25.5%),其中阑尾与周围粘连9例,回盲部与前侧腹壁粘连6例,大网膜与腹壁及肠管粘连4例,升结肠与周围及腹腔内其他粘连6例,均在术中给予松解:开腹手术组发现阑尾与周围粘连14例(11.1%),松解粘连行阑尾切除术(x^2=7.95,P〈0.05)。术后开腹手术组慢性腹痛发生率24.5%(24/98例),而腹腔镜手术组仅占10.3%(9/87例),两组比较x^2=6.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对慢性阑尾炎的治疗同样具有一定优势,且能降低术后慢性腹痛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阑尾炎 手术 腹腔镜 腹腔粘连 慢性腹痛
原文传递
内镜超声检查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的价值 被引量:23
4
作者 陈流华 郑朝旭 +5 位作者 谭敏 余俊峰 孙晓东 谢晓燕 崔毅 吴志棉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评估内镜超声检查(EUS)对于胆囊结石患者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排除胆总管下段良性疾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患有胆囊结石并行LC的住院病历资料共1000例,选取常规B超(BUS)提示胆总管直径≥0.7c... 目的评估内镜超声检查(EUS)对于胆囊结石患者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排除胆总管下段良性疾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患有胆囊结石并行LC的住院病历资料共1000例,选取常规B超(BUS)提示胆总管直径≥0.7cm病例共202例,分为EUS组和BUS组,计算EUS组的诊断率、敏感度、特异度,BUS组的胆总管下段良性病变的漏诊率。结果 EUS的对胆总管良性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2%、92.5%,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94.7%、92.5.4%,术前正确诊断率为95.8%;BUS组对胆总管结石的术前漏诊率为55.7%(21/46),对所有胆总管下段良性疾病的漏诊率为65.2%(30/46);所有EUS组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胆囊结石患者当术前B超提示胆总管直径≥7mm时,胆总管结石或者下段良性病变的比例为65.2%,其中大部分为胆总管结石,EUS对胆总管下段良性疾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和正确诊断率均高于90%,因此EUS可以作为胆总管良性扩张的诊断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超声检查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超声检查:胆总管结石
原文传递
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的制备:不同管径内支架支撑幽门及前胃结扎 被引量:19
5
作者 郑朝旭 林伟斌 +1 位作者 余俊峰 陈流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705-3708,共4页
背景:部分幽门结扎法是制备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的常用方法之一。幽门结扎口径大小关系到能否有效建立反流性食管炎模型。目的:比较运用不同管径内支架并部分幽门加前胃结扎制备大鼠反流性食管炎模型的差异,以寻求合理的制备模型方法... 背景:部分幽门结扎法是制备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的常用方法之一。幽门结扎口径大小关系到能否有效建立反流性食管炎模型。目的:比较运用不同管径内支架并部分幽门加前胃结扎制备大鼠反流性食管炎模型的差异,以寻求合理的制备模型方法。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外径2.9mm内支架和外径3.7mm内支架支撑结扎幽门,并加前胃结扎减少胃容量建立动物模型。观察大鼠体质量及7d存活率。7d后处死大鼠,取食管下段组织标本观察食管炎发生率。结果与结论:2.9mm内支架组和3.7mm内支架组7d存活率分别为35%(7/20)和68%(13/1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8);两组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86%(6/7)和77%(10/13),以及两组存活大鼠结扎后每天体质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采用部分幽门加前胃结扎可成功建立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幽门结扎后管径与大鼠存活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动物模型 幽门结扎法 大鼠 管径
下载PDF
腹腔镜大肠癌手术的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附82例报告 被引量:15
6
作者 谭敏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9-360,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大肠癌手术的要点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手术的82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及结论:全组病人均采用腹腔镜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未发生重大并发症。术后无因并发症而死亡的病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大肠癌手术的要点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手术的82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及结论:全组病人均采用腹腔镜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未发生重大并发症。术后无因并发症而死亡的病例。除1例术后11个月发生肿瘤肝转移须行手术切除和1例穿刺孔及辅助切口肿瘤种植复发外,其他病人未见肿瘤的复发及转移。只要掌握好腹腔镜的操作技巧及大肠癌切除的手术指征,重视关键部位的操作,用腹腔镜治疗大肠癌是可行的,其并发症会随着操作技巧的提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腹腔镜 外科手术 并发症 防治 并发症
下载PDF
胸腔镜入路和胸骨正中入路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左继东 陈振光 +1 位作者 刘卫彬 谭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94-797,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胸腔镜入路和胸骨正中入路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探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2~10月,行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20例,同期行胸骨正中入路胸腺扩大切除术32例;胸腔镜组采用右侧胸腔三孔法,胸... 目的通过比较胸腔镜入路和胸骨正中入路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探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2~10月,行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20例,同期行胸骨正中入路胸腺扩大切除术32例;胸腔镜组采用右侧胸腔三孔法,胸骨正中入路组则完全切开胸骨,两组病人均切除胸腺和清扫前纵隔脂肪组织。结果胸腔镜组与胸骨正中入路组比较,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失血量减少,术后不必使用镇痛药物,术后入住ICU比例非常低,这些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总住院费用和缓解好转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术比较,手术切口小,体内无残留金属异物,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手术中远期效果无差异,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切除术 胸腔镜入路
下载PDF
胆囊切除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黄成 吴志棉 +3 位作者 郑朝旭 李勇 谭敏 樊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38-340,共3页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研究组为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 111例 ,与研究组相匹配的有上消化道症状而无胆囊结石的患者 5 77例作为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行13 C呼气试验 ,以检查胃内活动性幽门螺杆菌 (Hp)感染 ,比...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研究组为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 111例 ,与研究组相匹配的有上消化道症状而无胆囊结石的患者 5 77例作为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行13 C呼气试验 ,以检查胃内活动性幽门螺杆菌 (Hp)感染 ,比较胆囊结石组和对照组人群Hp感染率。胆囊结石组中Hp阳性患者术后均行一疗程根治Hp治疗 ,随访 3~ 6个月。结果 胆囊结石组Hp感染率为 4 5 .9% ,对照组Hp感染率为 2 7.4 % ,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P<0 .0 1) ;胆囊切除术后Hp阳性患者根治Hp治疗后随访 3~ 6个月 ,均未见明显的上腹部隐痛、饱胀不适等症状。结论 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Hp感染率较高 ,Hp可能是引起“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因素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胆囊结石 胆囊炎
下载PDF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被引量:10
9
作者 谭敏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4期1-2,共2页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用腹腔镜行脾切除的病例越来越多,但由于腹腔镜手术的局限性及脾脏位于左上腹深处且具有质软且脆、血管丰富等特性,尤其是门脉高压导致的脾门部血管的改变,给手术操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与风险,...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用腹腔镜行脾切除的病例越来越多,但由于腹腔镜手术的局限性及脾脏位于左上腹深处且具有质软且脆、血管丰富等特性,尤其是门脉高压导致的脾门部血管的改变,给手术操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与风险,因此有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门静脉高压症 治疗 腹腔镜技术 腹腔镜手术 门脉高压 手术操作 脾切除
原文传递
成人先天性中肠旋转不良治疗诊治体会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流华 郑朝旭 +2 位作者 余俊峰 吴志棉 谭敏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08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成人中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2003年至2007年收治的6例成人中肠旋转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就该病特点及诊治经验进行探讨。结果3例外科收治患者中2例在消化道造影明确诊断ABLadd’s手术,1例急诊... 目的探讨成人中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2003年至2007年收治的6例成人中肠旋转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就该病特点及诊治经验进行探讨。结果3例外科收治患者中2例在消化道造影明确诊断ABLadd’s手术,1例急诊手术行Ladd’s粘连带松解、肠扭转复位,3例内科收治患者经消化道造影或胶囊胃镜检查后明确诊C,EFGHIJK。结论成人中肠旋转不良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当遇到无法解释的反复腹痛、腹胀、呕吐及肠梗阻时,应考虑本病可能,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Ladd's手术是标准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旋转不良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ITP患者脾切除前后外周血Th亚群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俊 郑冬 +1 位作者 张珑涓 郑朝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1-906,共6页
目的: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T helper lymphocyte,Th)亚群细胞因子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脾切除术前后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QuantiGene Plex(QGP)方法检测22例ITP患者腹腔镜脾切除术前后外周血Th1(IL-2和IFN-γ)、Th2(I... 目的: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T helper lymphocyte,Th)亚群细胞因子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脾切除术前后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QuantiGene Plex(QGP)方法检测22例ITP患者腹腔镜脾切除术前后外周血Th1(IL-2和IFN-γ)、Th2(IL-4、IL-5、IL-6和IL-10)、Th3(TGF-β1)和Th17(IL-17)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术前组IL-2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IL-17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其它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在术前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组TGF-β1表达较术前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组IL-2表达较术前有所升高(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在术前组和术后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术前IL-2与IFN-γ之间成正相关(r=0.647,P<0.01),术前其它细胞因子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术后3对细胞因子之间成正相关,分别是IL-2与IFN-γ(r=0.787,P<0.01),IL-17与IL-2(r=0.554,P<0.01),IL-17与IFN-γ(r=0.461,P<0.05);术后其它细胞因子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ITP患者存在Th亚群细胞因子失衡,脾切除术可改善ITP患者部分Th亚群细胞因子的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脾切除术 细胞因子类 辅助性T淋巴细胞
下载PDF
术前超声内镜检查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残余结石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流华 吴志棉 +6 位作者 郑朝旭 谢晓燕 崔毅 余俊峰 赵振献 陈国泰 谭敏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28-929,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检查对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手术前可疑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100例术前B超检查可疑胆总管结石的病人行超声内镜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内镜检查成功率100%,发...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检查对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手术前可疑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100例术前B超检查可疑胆总管结石的病人行超声内镜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内镜检查成功率100%,发现胆总管结石54例,超声内镜对病人胆总管结石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0%,97.83%,97.00%,98.11%,95.74%。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对胆总管可疑结石的病人行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减少胆囊切除后胆总管残余结石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超声内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或术后意外胆囊癌的治疗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流华 郑朝旭 +6 位作者 谭进富 余俊峰 赵振献 左继东 黄文生 吴志棉 谭敏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3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发现意外胆囊癌(UGC)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5000例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发现UGC12例,结合以往文献对UGC的诊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手术顺利,术中和术后被证实为胆囊癌的...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发现意外胆囊癌(UGC)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5000例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发现UGC12例,结合以往文献对UGC的诊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手术顺利,术中和术后被证实为胆囊癌的患者12例,发生率为0.24%(12/5000),其中T1期6例,T2期4例,T3期1例,T4期1例。T1期患者仅行LC,除1例于术后第39个月死于其他疾病外均长期存活;T2期仅行LC2例,中转开腹2例,行胆囊癌根治术,术后均长期存活;T3期1例,行LC,于术后第42个月死于肿瘤转移;T4期1例,术中发现腹膜广泛种植,仅行LC,于术后第6个月死亡。有3例发生戳孔种植,T1、T2、T3期各1例。结论胆囊癌存活期短,预后差,但腹腔镜手术发现的UGC大多属早期,采取合适的治疗手段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胆囊癌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原文传递
我国胸腔镜食管癌手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7
14
作者 谭敏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98-400,共3页
关键词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食管癌手术 食管癌切除术 20世纪90年代 surgery 普通外科手术 VATS 胸部切口 外科手术史
原文传递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6
15
作者 许峰峰 肖隆斌 +3 位作者 赵振献 谭进富 龙硕 谭敏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8年第5期359-360,376,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2000年~2007年我院对110例术前通过B超或内镜超声确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与同期100例开腹手术者的疗效。结果2组手...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2000年~2007年我院对110例术前通过B超或内镜超声确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与同期100例开腹手术者的疗效。结果2组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胆总管Ⅰ期缝合46例,置T管引流64例。开腹组均置T管引流。2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腔或切口感染率、残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是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微创优势,取净结石的情况下行胆总管Ⅰ期缝合,微创效果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纤维胆道镜 胆总管切开取石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42体会 被引量:6
16
作者 许峰峰 黄俐明 +2 位作者 肖隆斌 谭进富 谭敏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腹腔镜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2例食管裂孔疝患者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其中32例行胃底360°折叠术(Nissen术),10例行胃底270°部分折叠术(Toupet术)。39例采用4号丝线缝合修补疝缺口,3例... 目的探讨使用腹腔镜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2例食管裂孔疝患者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其中32例行胃底360°折叠术(Nissen术),10例行胃底270°部分折叠术(Toupet术)。39例采用4号丝线缝合修补疝缺口,3例应用补片修补疝缺口。结果42例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38±22)min,失血平均(62±16)ml;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5.2±1.9)d。术后症状完全消失32例(76%),好转10例(24%)。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具有疗效确定、安全和创伤小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食管裂孔疝 胃底折叠术
原文传递
探讨Fas/FasL的表达与大肠癌发展及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文生 彭慧 +1 位作者 谭进富 谭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Fas/FasL在大肠癌组织细胞的表达以及它们与肿瘤的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41例(包括各个不同Dukes分期)的大肠癌组织以及正常大肠组织的Fas/FasL进行检测。【结果】大肠癌组织Fas阳性率为48.8%,... 【目的】探讨Fas/FasL在大肠癌组织细胞的表达以及它们与肿瘤的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41例(包括各个不同Dukes分期)的大肠癌组织以及正常大肠组织的Fas/FasL进行检测。【结果】大肠癌组织Fas阳性率为48.8%,低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Fas阳性率92.7%(P<0.01)。大肠癌组织FasL阳性率为53.7%,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FasL阳性率4.9%(P<0.01)。在不同分期的大肠癌组织中,Fas阳性率分别为:A期87.5%,B期66.7%,C期25.0%,D期21.2%。而FasL阳性率分别为:A期25.0%,B期33.3%,C期66.7%,D期88.8%。随着Dukes分期的递升,Fas阳性率呈递减趋势,而FasL阳性率呈递升趋势。【结论】在大肠癌组织中,Fas表达下调,以及FasL表达上调,肿瘤细胞凋亡减少,这有利于肿瘤细胞的增殖。Fas/FasL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大肠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细胞凋亡 FAS FASL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血液学疗效与脾脏细胞免疫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纪壮奇 郑朝旭 郑冬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0年第4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切除血液学疗效与脾脏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采用抗人CD3、CD4、CD8单克隆抗体和抗人S100多克隆抗体,分别检测33例脾切除有效(A组)和14例脾切除无效(B组)的ITP患者的脾脏组...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切除血液学疗效与脾脏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采用抗人CD3、CD4、CD8单克隆抗体和抗人S100多克隆抗体,分别检测33例脾切除有效(A组)和14例脾切除无效(B组)的ITP患者的脾脏组织标本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和S100+细胞的表达情况,对照组为12例因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的脾脏组织标本(C组)。显微镜下观察脾脏组织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中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数,并计算CD4+/CD8+比值。分析3组CD3+、CD4+、CD8+、S100+细胞百分数和CD4+/CD8+细胞比值的差异。结果 3组PALS中CD3+、CD4+细胞百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CD8+细胞百分数高于B组(P=0.001)和C组(P<0.01),而C组PALS中CD4+/CD8+比值分别高于A组(P=0.001)和B组(P=0.001);A组PALS中S100+细胞百分数高于B组(P=0.015)。结论 ITP患者脾脏细胞免疫存在异常。脾切除血液学疗效与脾脏细胞免疫异常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术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细胞免疫
原文传递
术前血小板计数与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袁梅 郑朝旭 +1 位作者 郑冬 李娟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0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计数与腹腔镜脾切除术(L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有随访资料、经LS治疗IT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1d血小板(PLT)计数分为3组:Ⅰ组PLT计数〈50×10^9/L,Ⅱ组... 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计数与腹腔镜脾切除术(L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有随访资料、经LS治疗IT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1d血小板(PLT)计数分为3组:Ⅰ组PLT计数〈50×10^9/L,Ⅱ组PLT计数在(50~100)×10^9/L,BI组PLT计数〉100×10^9/L。比较:,组间的手术结果指标及长期血液学疗效,定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定性资料比较采用X2或秩和检验。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48h引流量、术后第1天的PLT计数和术后住院天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34.5个月,其血液学疗效有明显差异(P=0.046)。结论ITP患者术前PLT计数与LS手术结果和血液学疗效有密切关系。术前应尽量提升PLT计数,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腹腔镜 脾切除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原文传递
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朝旭 袁凯涛 +1 位作者 陈流华 谭敏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09年第5期58-60,共3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LNF)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CBM、CNKI及Cochrane图书馆;手工检索有关中文杂志。纳入LNF与传统开腹Nissen胃底折叠术(ONF)治疗GERD的前瞻性随机对照... 目的评价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LNF)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CBM、CNKI及Cochrane图书馆;手工检索有关中文杂志。纳入LNF与传统开腹Nissen胃底折叠术(ONF)治疗GERD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用RevMan4.2.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包括442例患者,无一例术后死亡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LNF与ONF相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ONF相比LNF治疗GERD有更高的手术安全性,尚有待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RCT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底折叠术 腹腔镜外科手术 胃食管反流 并发症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