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32
1
作者 黄顺伟 戴伟钢 管向东 《医学综述》 2010年第3期407-410,共4页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是创伤早期出现的急性凝血功能紊乱。它是相互影响的多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组织损伤是凝血和纤溶的启动因素;休克是其最初的驱动因素,凝血启动的同时激活了抗凝和纤溶途径;血液稀释、低体温、酸中毒和炎性反应...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是创伤早期出现的急性凝血功能紊乱。它是相互影响的多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组织损伤是凝血和纤溶的启动因素;休克是其最初的驱动因素,凝血启动的同时激活了抗凝和纤溶途径;血液稀释、低体温、酸中毒和炎性反应等加剧了已经存在的凝血病。早期诊断凝血病依赖于临床细致的观察和实验室检查。损伤控制复苏和纠正严重创伤伴发的"致命性三联征"是目前处理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重要措施,基因重组活化FⅦ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促进凝血酶生成的强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凝血病 病理生理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指标 被引量:28
2
作者 管向东 寇秋野 《创伤外科杂志》 2007年第2期97-99,共3页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对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的早期诊断、预后的判断以及治疗终点的选择、效果的观察、方案的调整均至关重要。septic shock组织灌注的监测是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核心内容,包括全身以及局部灌注指标的监测。全身灌注指标...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对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的早期诊断、预后的判断以及治疗终点的选择、效果的观察、方案的调整均至关重要。septic shock组织灌注的监测是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核心内容,包括全身以及局部灌注指标的监测。全身灌注指标包括氧输送(DO2)、氧消耗(VO2)、血乳酸水平、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或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等。局部灌注指标包括胃黏膜张力测定、舌下二氧化碳测定以及近年来出现的正交极化光谱成像(OPS)等。心功能的监测也是septic shock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要内容。经典的血流动力学监测通过Swan-Ganz导管来完成,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无创或微创测定心排量的方法,但还不能够完全替代Swan-Ganz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休克 脓毒症
下载PDF
免疫调理治疗改善脓毒症炎症因子、体液和细胞免疫以及预后的作用 被引量:21
3
作者 黄顺伟 管向东 +1 位作者 陈娟 欧阳彬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10期34-38,共5页
目的研究免疫调理治疗改善脓毒症炎症因子、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以及预后的作用。方法前瞻性分析70例符合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行常规治疗联合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和胸腺肽α1治疗(常规治疗+免疫调... 目的研究免疫调理治疗改善脓毒症炎症因子、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以及预后的作用。方法前瞻性分析70例符合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行常规治疗联合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和胸腺肽α1治疗(常规治疗+免疫调理),免疫调理疗程为7 d,分别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7天相关免疫学指标,并收集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结果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炎症因子的分析,治疗组TNFα-降低比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L-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L-10升高比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体液免疫的分析,治疗组的IgG水平比对照组有所提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细胞免疫的分析,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比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对照组死亡20例,治疗组死亡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可以明显降低促炎因子TNFα-水平,升高抗炎因子IL-10水平,轻度提高体液免疫中IgG水平,升高细胞免疫中CD4+T淋巴细胞数,增加脓毒症患者的住院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衰竭 免疫疗法 蛋白酶抑制药 胸腺素
原文传递
综合护理干预对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妙音 高明榕 +2 位作者 方子茹 王越秀 许红璐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950-1951,共2页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将2007年6月~2008年6月符合入选标准的129例外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64例,实验组65例。对照组按照外科重症监护中心的气管导管常规进行护理;实...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将2007年6月~2008年6月符合入选标准的129例外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64例,实验组65例。对照组按照外科重症监护中心的气管导管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加强心理护理,并使用爱心呼唤器、写字板、音乐疗法和图文示意卡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实验组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外科重症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
下载PDF
创伤性严重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免疫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和远期评价 被引量:19
5
作者 黄顺伟 管向东 +1 位作者 陈娟 欧阳彬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53-656,共4页
目的研究免疫调理治疗对创伤性严重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作用机制和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单盲和对照的临床研究分析70例符合创伤性严重脓毒症和MODS标准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6例)。... 目的研究免疫调理治疗对创伤性严重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作用机制和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单盲和对照的临床研究分析70例符合创伤性严重脓毒症和MODS标准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和胸腺肽α1治疗(常规治疗+免疫调理),免疫调理疗程为7d。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3、7、14和28d淋巴细胞计数和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 DR)水平等相关免疫学指标动态变化,并收集临床资料和远期随访。结果住重症监护室(ICU)期间,对照组死亡20例,治疗组死亡13例,病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淋巴细胞计数及CD14+单核细胞HLA DR水平在7d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并持续至治疗后28d(P均<0.05);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和使用升压药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1);但治疗组患者的住ICU时间和费用没有显著性增加(P均>0.05);治疗组远期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免疫调理治疗可以改善创伤性严重脓毒症和MODS患者住院28d内的预后,可以升高淋巴细胞计数和CD14+单核细胞HLA DR水平,从而改善免疫麻痹。免疫调理治疗可以缩短患者机械通气和使用升压药的时间,而不增加ICU的住院时间和费用,有良好的效价比,可以延长远期生存时间,充分显示免疫调理治疗是危重病抢救中成功的治疗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严重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免疫调理治疗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_1改善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黄顺伟 管向东 +3 位作者 陈娟 欧阳彬 杨春华 陈敏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68-2172,共5页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免疫调理治疗改善脓毒症免疫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前瞻性分析70例符合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成经典治疗组和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经典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组使用常规治疗...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免疫调理治疗改善脓毒症免疫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前瞻性分析70例符合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成经典治疗组和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经典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组使用常规治疗联合乌司他丁和胸腺肽α1治疗,免疫调理疗程为7d,分别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3、7d临床和相关免疫学指标,并收集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结果:脓毒症患者仍以细菌感染为主,极少发生单纯真菌感染。病原菌常见于痰和腹腔引流液。免疫调理炎症因子的分析,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TNF-α低于经典治疗组(P<0.05);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IL-10高于经典治疗组(P<0.05)。免疫调理体液免疫的分析,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的IgG水平高于经典治疗组(P<0.05);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的IgA、IgM、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与经典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调理细胞免疫的分析,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高于经典治疗组(P<0.05),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的淋巴细胞计数及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在7d较经典治疗组显著升高,持续至治疗后28d(P<0.05);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和使用升压药的时间较经典治疗组明显缩短(P<0.05);但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患者的ICU住院天数和ICU费用没有显著增加(P>0.05)。住院期间,经典治疗组死亡20例,与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死亡13例比较(P<0.05);随访观察,经典治疗联合免疫调理治疗组远期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对以细菌感染为主的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可以明显降低促炎因子TNF-α水平,升高抗炎因子IL-10水平,轻度提高IgG水平,升高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从而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免疫麻痹。免疫调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衰竭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呼气末正压联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被引量:17
7
作者 高明榕 李向芝 +1 位作者 陈仙 时宽凡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04-805,共2页
目的探讨运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及呼气末正压(PEEP)联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3例ARDS用小潮气量(6-8ml/kg),PEEP(15-20cmH2O)机械通气,经纤维支气管镜给予PS治疗。结果13例中有9例血气分析指标得到改善,PaO... 目的探讨运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及呼气末正压(PEEP)联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3例ARDS用小潮气量(6-8ml/kg),PEEP(15-20cmH2O)机械通气,经纤维支气管镜给予PS治疗。结果13例中有9例血气分析指标得到改善,PaO2>75mmHg,氧合指数>200mmHg,病情好转,生命体征趋于稳定;4例血气分析指标无改善,最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ARDS患者应用PS及PEEP联合治疗应注意用药前后呼吸道的护理,选用小潮气量高PEEP通气,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及循环系统的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剂 正压呼吸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护理
原文传递
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物理治疗对于患者的干预效应和结局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毛玉瑢 黄东锋 +2 位作者 管向东 李晓鹏 陈正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50-85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物理治疗在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实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对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手术后进入SICU中的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病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一般术后24h内),实施早期物理治疗,观察患者治疗中的反应,并... 目的:探讨早期物理治疗在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实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对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手术后进入SICU中的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病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一般术后24h内),实施早期物理治疗,观察患者治疗中的反应,并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氧分压(PO2)、通气与血氧饱和度(FiO2/SpO2)比例,生命体征,心肺功能情况变化,患者在SICU停留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物理治疗前后PO2、FiO2/SpO2及各项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P>0.05),但肺部X片检查显示浸润性炎症吸收较快,停留在SICU时间缩短,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结论:早期物理治疗应用于术后SICU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并能缩短患者在SICU住院时间以减少医疗费用,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手术 早期物理治疗
下载PDF
谷氨酰胺联合ω-3不饱和脂肪酸对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小悦 陈娟 +1 位作者 吴荣耀 管向东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2315-2317,共3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联合ω-3不饱和脂肪酸对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将连续收治的22例脓毒症患者按CD4/CD8比值分为CD4/CD8>2组(n=9)和CD4/CD8<2组(n=13),干预方法为静脉滴注含有谷氨酰胺0.67 g/(kg...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联合ω-3不饱和脂肪酸对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将连续收治的22例脓毒症患者按CD4/CD8比值分为CD4/CD8>2组(n=9)和CD4/CD8<2组(n=13),干预方法为静脉滴注含有谷氨酰胺0.67 g/(kg.d)和ω-3不饱和脂肪酸0.17 g/(kg.d)的营养液,疗程3 d,观察谷氨酰胺联合ω-3不饱和脂肪酸对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后CD4/CD8>2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CD4/CD8<2组;CD4/CD8<2组治疗后CD4和IgG水平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CD8>2组治疗后CD4和CD4/CD8比值有下调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谷氨酰胺联合ω-3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增强CD4/CD8<2脓毒症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抑制CD4/CD8>2脓毒症患者过度的炎症反应,降低免疫亢进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Ω-3不饱和脂肪酸 脓毒症 免疫
下载PDF
普通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获得性感染的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娟 黎丽芬 +5 位作者 管向东 陈冬梅 陈敏英 欧阳彬 黄顺伟 吴健锋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189-1192,共4页
目的监控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ICU)中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指导临床防治。方法监测分析我院SICU 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情况。结果平均感染率为11.3%,常见感染部位是呼吸道(30.9%)、腹腔(29.0%)、血... 目的监控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ICU)中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指导临床防治。方法监测分析我院SICU 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情况。结果平均感染率为11.3%,常见感染部位是呼吸道(30.9%)、腹腔(29.0%)、血液(9.7%)和胆道(7.2%);常见病原菌是铜绿假单胞菌(11.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1%)、白色念珠菌(9.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株的检出率分别为66.2%和58.5%;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是94.7%和88.2%。碳青霉烯类对肠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非发酵菌耐药严重;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革兰阳性球菌活性最强,二性霉素B对真菌抗菌活性最强。结论SICU医院获得性感染耐药问题严重,不同感染部位的病原菌各有特点,建立感染监控机制,掌握医院获得性感染的耐药性变化是有效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抗药性 院内感染 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原文传递
重症脓毒症患者动态监测血乳酸及D-二聚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顺伟 管向东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92-494,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外科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血乳酸及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符合重症脓毒症标准的患者,比较8、16、24、48、72和168 h的血乳酸变化和24、72、168 h的D-二聚体变化。结果其中34例存活,21例死亡,死亡率为3... 目的动态观察外科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血乳酸及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符合重症脓毒症标准的患者,比较8、16、24、48、72和168 h的血乳酸变化和24、72、168 h的D-二聚体变化。结果其中34例存活,21例死亡,死亡率为38.2%,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34例存活组血乳酸48 h内均达到正常,而21例死亡组直至第168 h仍明显高于存活组和正常值(P<0.05)。死亡组24 h D-二聚体水平比存活组明显升高(为正常值的5倍)(P<0.05),在72和168 h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D-二聚体仍明显升高(为正常值的2.5倍)。若以24 h血乳酸和24 hD-二聚体预测死亡能力作ROC曲线,24 h血乳酸和D-二聚体的预测死亡能力相当。结论动态监测1周内血乳酸水平是判断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血乳酸48 h内降至正常,预后良好;随后的血乳酸仍高于正常,预后差。24 h血乳酸水平与24 h D-二聚体水平预测死亡能力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脓毒症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乳酸 D-二聚体
下载PDF
腹腔感染抗菌治疗 被引量:12
12
作者 管向东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09-611,共3页
关键词 腹腔感染 抗菌治疗
原文传递
创伤 严重脓毒症和MODS免疫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顺伟 管向东 +6 位作者 陈娟 欧阳彬 陈敏英 黎丽芬 吴健锋 张晟 徐向东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32-935,共4页
目的研究创伤、严重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免疫调理治疗作用。方法前瞻性分析70例符合创伤、严重脓毒症和MODS标准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和胸腺肽仅1治疗... 目的研究创伤、严重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免疫调理治疗作用。方法前瞻性分析70例符合创伤、严重脓毒症和MODS标准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和胸腺肽仅1治疗(常规治疗+免疫调理),免疫调理疗程为7d,分别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3、7、14和28d相关免疫学指标:淋巴细胞计数、CD4、CD8、CD4/CD8,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死亡20例,治疗组死亡13例,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CD4在7~14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CD8则在14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在治疗7d内,两组CD4/CD8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但是在停免疫调理治疗后,治疗组cD4/CD8会出现有意义的下降,P〈0.05。治疗组的淋巴细胞计数及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在7d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持续至治疗后28d,P〈0.05。结论免疫调理治疗可以改善创伤、严重脓毒症和MODS病人住院28d内的预后,可以升高淋巴细胞和CD0单核细胞HLA-DR水平,值得推荐临床使用。免疫调理治疗对CD。和CD。的升高作用则有不同步或延迟现象,可能与危重病人T细胞亚群对免疫调理的应答时间不一致和(或)T细胞亚群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有关。治疗7d内,常规治疗或常规治疗加免疫调理治疗对维持CD4/CD8的稳定具有同样价值,但是停免疫调理治疗后CD4/CD8则会出现下降趋势,原因不明,有待日后适当延长免疫调理疗程深入观察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严重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免疫调理治疗
原文传递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0
14
作者 方子茹 高明榕 +1 位作者 张妙音 何丽仪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第3期16-18,共3页
回顾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气管插管病人中非计划性拔管病人的护理15例,发现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插管方式的选择,缺乏有效的固定,未采取适当的肢体约束措施,镇静效果不佳以及医疗护理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有效... 回顾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气管插管病人中非计划性拔管病人的护理15例,发现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插管方式的选择,缺乏有效的固定,未采取适当的肢体约束措施,镇静效果不佳以及医疗护理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计划性气管拔管 护理 原因分析
下载PDF
可行性论证方法在护理排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高明榕 成守珍 +1 位作者 王越秀 余长兰 《护理管理杂志》 2008年第9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排班的可行性论证方法。方法对外科重症监护中心护理工作量进行调查,根据结果设计新的排班模式,对实施新排班模式前后人力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论证其可行性。结果旧的排班方法床边交接班占全部护理工作量的5.12%。日班... 目的探讨护理排班的可行性论证方法。方法对外科重症监护中心护理工作量进行调查,根据结果设计新的排班模式,对实施新排班模式前后人力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论证其可行性。结果旧的排班方法床边交接班占全部护理工作量的5.12%。日班与夜班工作量之比为1.21:1,而病区排班日班与夜班人力之比为2.57:1。经可行性论证的新排班模式实行后,95.65%的护士反映交接班次数减少、可准时下班、夜班护理质量有保证;84.62%的护士认为有利于连续观察病情、夜班压力减小;80 77%的护士认为人力与工作量之比合理、小夜班不影响睡眠;100.00%的医生认为新排班模式实行后,提高了夜班护理工作质量;81.81%的医生认为夜班护士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72.73%的医生认为能促进医护合作,护士精神面貌好转。结论可行性论证体现了科学排班的原则,保证了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的人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班模式 人力资源 可行性论证 护理管理
下载PDF
普通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娟 黎丽芬 +5 位作者 管向东 陈冬梅 陈敏英 欧阳彬 黄顺伟 吴健锋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监控普通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中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指导临床防治。方法监测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SICU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情况。结果常见病原菌是铜绿假单胞菌(11·63%)、凝... 目的监控普通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中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指导临床防治。方法监测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SICU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情况。结果常见病原菌是铜绿假单胞菌(11·6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11%)、白色念珠菌(9·6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产生株的检出率分别为66%和59%;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是94·74%和88·24%。碳青霉烯类对肠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非发酵菌耐药严重;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革兰阳性球菌活性最强,两性霉素B对真菌抗菌活性最强。结论SICU医院获得性感染耐药菌株多,耐药问题严重,目标性细菌学监测治疗是有效预防和治疗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可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感染 病原菌
原文传递
波特兰标准在外科ICU病人术后血糖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高明榕 余娜 +4 位作者 王俊 管向东 欧阳彬 陈娟 李小悦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第19期51-52,87,共3页
目的:探讨波特兰标准(Portland Protocol)在外科ICU病人术后血糖控制中的应用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制定严密的实施方案,当血糖值在不同的范围内变化时,胰岛素的使用量、使用速度也随之变化。医护密切配合,建立出现高、低血糖反应时... 目的:探讨波特兰标准(Portland Protocol)在外科ICU病人术后血糖控制中的应用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制定严密的实施方案,当血糖值在不同的范围内变化时,胰岛素的使用量、使用速度也随之变化。医护密切配合,建立出现高、低血糖反应时的预警机制。结果:病人血糖控制在(6.13±2.01~9.64±2.16)mmol/L,发生低血糖(<2.20mmol/L)1例,及时发现并纠正,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波特兰标准控制血糖在我院ICU的应用是可行的,使用时应注意血糖监测频率和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和相关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特兰标准 血糖 ICU 护理
下载PDF
创伤致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治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娟 管向东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07-708,共2页
关键词 横纹肌溶解症 诊治 创伤 挤压综合征 高钾血症 临床表现 急性肾衰竭 RENAL
下载PDF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的液体治疗 被引量:6
19
作者 管向东 黄顺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8-21,共4页
外科液体治疗一直是关注的热点并存在争议。本文就液体治疗对术后肠道功能的影响、液体治疗对外科预后的影响和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围手术期液体治疗三方面进行讨论,应该注意在低灌注状况下胶体的补充和适当的晶/胶体比例。不同液体种类... 外科液体治疗一直是关注的热点并存在争议。本文就液体治疗对术后肠道功能的影响、液体治疗对外科预后的影响和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围手术期液体治疗三方面进行讨论,应该注意在低灌注状况下胶体的补充和适当的晶/胶体比例。不同液体种类的选择在近年来的研究中未显示出远期效果的显著差异。关注2012SSC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指南更新中液体治疗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科 液体治疗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原文传递
丙酮酸乙酯对脓毒症小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敏英 周奇 +4 位作者 梁力建 彭宝岗 管向东 欧阳彬 陈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50-2452,共3页
目的:研究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对脓毒症小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小鼠盲肠结扎穿孔模型,应用丙酮酸乙酯林格氏液(REPS)与乳酸钠林格氏液(RLS)对小鼠进行液体复苏,检测肝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和肝功能改变。结果:脓毒症小... 目的:研究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对脓毒症小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小鼠盲肠结扎穿孔模型,应用丙酮酸乙酯林格氏液(REPS)与乳酸钠林格氏液(RLS)对小鼠进行液体复苏,检测肝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和肝功能改变。结果:脓毒症小鼠抗氧化能力低于假手术组,P<0.01。应用REPS复苏显著提高肝组织抗氧化能力,REPS组肝组织丙二醛浓度低于RLS组[(48.18±5.98)μmol.g-1prote invs(78.34±11.16)μmol.g-1pro-te in],超氧化物歧化酶[(5.19±1.41)103U/g prote invs(3.20±1.08)103U/g prote in]和总抗氧化能力[(7.02±1.79)103U/g prote invs(4.77±1.35)103U/g prote in]高于RLS组,P<0.01;REPS组小鼠丙氨酸转氨酶低于RLS组,[(210.06±23.36)Uvs(458.86±51.55)U],P<0.01。结论:丙酮酸乙酯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效应,提高脓毒症小鼠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肝细胞 丙酮酸乙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