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供肝评估的经验总结及临床选择标准的探讨
1
作者
毕方方
计勇
+5 位作者
甄作均
陈焕伟
吴志鹏
李清汉
许鹏杰
胡刚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51-155,共5页
目的总结公民逝世后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DBCD)供肝的评估经验,并探讨DBCD供肝临床选择的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1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实施DBCD供肝30例的供、受者资料。结果30例DBCD供者的年龄为...
目的总结公民逝世后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DBCD)供肝的评估经验,并探讨DBCD供肝临床选择的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1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实施DBCD供肝30例的供、受者资料。结果30例DBCD供者的年龄为(35±12)岁(15-59岁);在供者肝脏获取前所检测的AST中位数为73U/L,95%可信区间为45~313U/L;ALT中位数为62U/L,95%可信区间为35-221U/L;血清Na+中位数为146mmol/L,95%可信区间为146~155mmol/L。供肝的热缺血时间为(9,0±4.9)min,冷缺血时间为(5.4±2.1)h。移植后受者发生早期移植肝功能不全10例,胆管狭窄4例,胆漏2例,肝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移植后均未出现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2例受者死亡,术后1年移植物及受者存活率均为95.70(22/23),术后2年移植物及受者存活率均为93.3%(14/15)。结论DBCD供肝的临床选择应综合参考供者年龄、肝功能、血清Na+、供肝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脂肪变性情况,及供、受者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结果和血型配型情况。对DBCD供肝的临床情况进行早期评估,谨慎的扩大供肝临床选择的标准,可有效扩大器官来源,保障移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供者选择
脑死亡
心死亡
器官获取
原文传递
脑-心双死亡与脑死亡供肝移植的疗效比较
2
作者
毕方方
甄作均
+5 位作者
陈焕伟
吴志鹏
李清汉
许鹏杰
计勇
胡刚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3-227,共5页
目的 探讨脑-心双死亡(DBCD)与脑死亡(DBD)不同捐献模式对肝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7月实施的38例器官捐献成人肝移植临床资料,其中DBCD 28例、DBD 10例.分析DBCD、DBD两组受者供肝移植术中...
目的 探讨脑-心双死亡(DBCD)与脑死亡(DBD)不同捐献模式对肝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7月实施的38例器官捐献成人肝移植临床资料,其中DBCD 28例、DBD 10例.分析DBCD、DBD两组受者供肝移植术中、术后情况.主要观察终点是两组术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早期移植肝功能不全、胆道或肝血管早期并发症(<30 d)的发生以及术后1年移植物和受者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均未出现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DBCD组术后发生早期移植肝功能不全9例,胆管狭窄4例,胆漏2例,肝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DBD组术后发生早期移植肝功能不全2例,胆管狭窄3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BCD组有1例因术中、术后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术后1年DBCD组移植物及受者生存率(95.7%)与DBD组(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BCD供肝移植疗效良好,可取得与DBD供肝移植类似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脑-心双死亡
器官捐献
肝移植
原文传递
题名
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供肝评估的经验总结及临床选择标准的探讨
1
作者
毕方方
计勇
甄作均
陈焕伟
吴志鹏
李清汉
许鹏杰
胡刚
机构
中山大学
附属
佛山
医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肝脏
胰腺
外科
湖北省黄石
市
中心
医院
普外一科
出处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51-155,共5页
文摘
目的总结公民逝世后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DBCD)供肝的评估经验,并探讨DBCD供肝临床选择的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1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实施DBCD供肝30例的供、受者资料。结果30例DBCD供者的年龄为(35±12)岁(15-59岁);在供者肝脏获取前所检测的AST中位数为73U/L,95%可信区间为45~313U/L;ALT中位数为62U/L,95%可信区间为35-221U/L;血清Na+中位数为146mmol/L,95%可信区间为146~155mmol/L。供肝的热缺血时间为(9,0±4.9)min,冷缺血时间为(5.4±2.1)h。移植后受者发生早期移植肝功能不全10例,胆管狭窄4例,胆漏2例,肝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移植后均未出现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2例受者死亡,术后1年移植物及受者存活率均为95.70(22/23),术后2年移植物及受者存活率均为93.3%(14/15)。结论DBCD供肝的临床选择应综合参考供者年龄、肝功能、血清Na+、供肝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脂肪变性情况,及供、受者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结果和血型配型情况。对DBCD供肝的临床情况进行早期评估,谨慎的扩大供肝临床选择的标准,可有效扩大器官来源,保障移植效果。
关键词
肝移植
供者选择
脑死亡
心死亡
器官获取
Keywords
Liver transplantation
Donor selection
Brain death
Cardiac death
Organ harvesting
分类号
R339.39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脑-心双死亡与脑死亡供肝移植的疗效比较
2
作者
毕方方
甄作均
陈焕伟
吴志鹏
李清汉
许鹏杰
计勇
胡刚
机构
中山大学
附属
佛山
医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肝脏
胰腺
外科
湖北省黄石
市
中心
医院
普
外科
出处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3-227,共5页
文摘
目的 探讨脑-心双死亡(DBCD)与脑死亡(DBD)不同捐献模式对肝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7月实施的38例器官捐献成人肝移植临床资料,其中DBCD 28例、DBD 10例.分析DBCD、DBD两组受者供肝移植术中、术后情况.主要观察终点是两组术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早期移植肝功能不全、胆道或肝血管早期并发症(<30 d)的发生以及术后1年移植物和受者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均未出现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DBCD组术后发生早期移植肝功能不全9例,胆管狭窄4例,胆漏2例,肝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DBD组术后发生早期移植肝功能不全2例,胆管狭窄3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BCD组有1例因术中、术后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术后1年DBCD组移植物及受者生存率(95.7%)与DBD组(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BCD供肝移植疗效良好,可取得与DBD供肝移植类似的效果.
关键词
脑死亡
脑-心双死亡
器官捐献
肝移植
Keywords
Brain dead donor
Brain and cardiac dead donor
Organ donation
Liver transplantation
分类号
R657.3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供肝评估的经验总结及临床选择标准的探讨
毕方方
计勇
甄作均
陈焕伟
吴志鹏
李清汉
许鹏杰
胡刚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5
0
原文传递
2
脑-心双死亡与脑死亡供肝移植的疗效比较
毕方方
甄作均
陈焕伟
吴志鹏
李清汉
许鹏杰
计勇
胡刚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