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糖水平和血糖变异度对脑出血术后28天生存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小悦 李恒 +1 位作者 邓卓超 李少洪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338-340,共3页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和血糖变异度对脑出血术后28天生存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入住重症医学科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间断血糖监测和预后观察,血糖监测终点为转入ICU后24小时,预后观察终点为转入ICU...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和血糖变异度对脑出血术后28天生存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入住重症医学科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间断血糖监测和预后观察,血糖监测终点为转入ICU后24小时,预后观察终点为转入ICU后28天;统计转入时血糖(GLU_(adm))、血糖最大值(GLU_(max))、血糖最小值(GLU_(min))、计算患者转入ICU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糖差值(GLU_(dif))、血糖平均值(GLU_(ave))及标准差(GLU_(sd))、血糖变异系数(GLU_(cv))和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按患者28天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76例脑出血术后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存活组59例,死亡17例,两组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基础血糖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活组女性比例显著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存活组SOFA评分、GLU_(max)、GLUdif、GLU_(ave)、GLU_(sd)、MAGE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SOFA评分、GLU_(max)二者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7和0.873。当GLU_(max)取临界值为17.5 mmol/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4%和84.7%。结论:高血糖水平和高血糖变异度是脑出血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GLU_(max)是预测脑出血术后患者28天生存率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血糖变异度 脑出血术后 预后
下载PDF
东莞地区青年及未成年人群心跳骤停特征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
2
作者 邱全煌 张新斌 +6 位作者 相永森 黄莹 余志群 李恒 李小悦 邓卓超 桂见军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376-2378,2382,共4页
目的分析东莞地区青年及未成年人群心跳骤停(SCA)的特点以及心源性猝死(SCD)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东莞地区5个区域代表性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青年及未成年人群SCA病例资料,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发病诱因、发生地点、... 目的分析东莞地区青年及未成年人群心跳骤停(SCA)的特点以及心源性猝死(SCD)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东莞地区5个区域代表性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青年及未成年人群SCA病例资料,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发病诱因、发生地点、有无目击者心肺复苏(CPR)、呼叫120至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呼叫120至确定SCA时间、反应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的例数,CPR开始至首次电除颤时间,建立人工气道及首剂肾上腺素时间,患者入院和出院的存活率,记录所有患者最后的诊断结果。结果 SCA患者共7 432例,其中出现SCD的患者5 136例(69.11%),273例存活出院,出院存活率为3.67%。7 432例SCA患者中,平均年龄(25.17±12.12)岁,患者在21~25岁的年龄段比例最高,占SCA患者的24.95%;73%的患者发病地点在公共场所;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反应时间、救护车到达时间、确定SCA时间、首次除颤时间、建立气道时间和首剂肾上腺素时间均显著低于自主循环未恢复的患者(P<0.001);5 136例SCD猝死者中,冠心病占26.83%,心肌病占20.81%,心传导系统异常占18.83%,诱因不明的患者占22.78%,诱因为饮酒的占16.59%,运动和过度劳累占14.64%,情绪激动占12.15%。结论东莞地区SCA发生后旁观者参与复苏率低,复苏成功率低,SCD为猝死主要类型,冠心病为主要病因,饮酒、运动和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是主要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未成年人 心跳骤停 东莞 流行病学 心源性猝死
下载PDF
长时程心脏骤停复苏后家猪心脏线粒体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伟权 陈丹 +3 位作者 姚一鸣 张伟 吕志华 李少洪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9年第4期309-311,共3页
目的:建立长时程心脏骤停复苏家猪模型,探究长时程心肺复苏后家猪线粒体及其功能的变化。方法:通过右心室交流电致颤法建立长时程10分钟室颤家猪模型,将10头家猪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复苏组(ROSC组),Sham组不经历心脏骤停和复苏直接取... 目的:建立长时程心脏骤停复苏家猪模型,探究长时程心肺复苏后家猪线粒体及其功能的变化。方法:通过右心室交流电致颤法建立长时程10分钟室颤家猪模型,将10头家猪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复苏组(ROSC组),Sham组不经历心脏骤停和复苏直接取材,ROSC组的动物经历10分钟未处理室颤和复苏后监测12小时后取材。检测两组动物的ATP水平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复苏后与Sham对比,ROSC的12小时心脏线粒体水平明显下降。线粒体超微结构显示复苏后12小时心肌线粒体广泛肿胀,体积增大,形状不一,肿胀严重者呈圆形;线粒体嵴部分断裂,结构不清晰,基质密度降低。结论:长时程心脏骤停复苏后家猪12小时后线粒体损伤普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线粒体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心跳骤停复苏后大鼠肺部炎症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伟权 陈丹 +6 位作者 方圆 余志群 胡真琼 张伟 张磊云 李恒 李少洪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9年第1期1-2,13,共3页
目的:建立室颤心脏骤停大鼠模型,探究心肺复苏后大鼠肺部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通过右心室交流电致颤法建立未处理8分钟室颤大鼠模型,随机将24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复苏后1 h组(ROSC 1h组)、复苏后3 h组(ROSC 3h组)和复苏后6h组... 目的:建立室颤心脏骤停大鼠模型,探究心肺复苏后大鼠肺部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通过右心室交流电致颤法建立未处理8分钟室颤大鼠模型,随机将24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复苏后1 h组(ROSC 1h组)、复苏后3 h组(ROSC 3h组)和复苏后6h组(ROSC 6h组)。Sham组不经历心脏骤停和复苏直接取材,另外3组的动物均经历8分钟未处理室颤和6分钟CPR,复苏后分别监测1 h、3 h和6 h后取材。检测4组动物的IL-1α、IL-6和TNF-α。结果:对比于Sham,ROSC 1h的IL-1α、IL-6和TNF-α均显著增高;ROSC 3h组IL-1α、IL-6和TNF-α均显著增高;ROSC 6h的IL-6显著增高。结论:复苏后1h和3h大鼠肺部的炎症因子IL-1α、IL-6和TNF-α均显著增高,复苏后6小时肺部炎症因子IL-1α和TNF-α均回落接近正常水平,而IL-6仍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跳骤停 心室颤动 炎症因子
下载PDF
Xpert MTB/RIF与涂片抗酸染色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少洪 郭主声 邓卓行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549-551,559,共4页
目的:探讨Xpert MTB/RIF技术与涂片抗酸染色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东莞东华医院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疑似患结核病的住院患者病例639份,同时进行了涂片抗酸染色以及Xpert MTB/RIF检测,以出院时的临床诊断为标准,比... 目的:探讨Xpert MTB/RIF技术与涂片抗酸染色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东莞东华医院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疑似患结核病的住院患者病例639份,同时进行了涂片抗酸染色以及Xpert MTB/RIF检测,以出院时的临床诊断为标准,比较Xpert MTB/RIF技术与涂片抗酸染色的阳性率和符合率等,以及比较送检标本的类型情况。结果:在639例病例中,Xpert MTB/RIF阳性率为16.1%(103/639),涂片抗酸染色的阳性率为12.7%(81/639),经卡方检验发现两种检测方法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Xpert MTB/RIF比常规的涂片抗酸染色检测的阳性率高。其中在诊断为结核的190个病例中,Xpert MTB/RIF的阳性符合率为50.0%(95/190),阴性符合率为98.2%(441/449);抗酸涂片的阳性符合率为41.1%(78/190),阴性符合率为99.3(446/449)。送检的标本主要以灌洗液和痰为主,灌洗液和痰的Xpert MTB/RIF阳性率分别为17.1%和19.2%,涂片抗酸染色的阳性率分别为12.4%和23.1%。合格痰与不合格痰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9.6%和15.2%,经卡方检验发现合格与不合格痰标本的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Xpert MTB/RIF技术在诊断结核病中有显著的优势,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结核患者进行早期快速的诊断治疗,满足临床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pert MTB/RIF 涂片抗酸染色 抗酸杆菌 结核病 阳性率 符合率
下载PDF
心肺复苏后不同觉醒程度患者颅脑表观弥散系数与血清NSE水平的研究
6
作者 李少洪 刘伟权 +3 位作者 钟坚 相永森 刘同刚 余志群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9年第1期14-15,32,共3页
目的:比较心肺复苏后不同觉醒程度患者颅脑表观弥散系数与血清NSE水平。方法:选择2015-2017年我院EICU收治的心跳骤停且自主循环恢复患者,进行觉醒程度评估、颅脑MR以及血清NSE水平检查。比较不同觉醒程度患者组间颅脑表观弥散系数、血... 目的:比较心肺复苏后不同觉醒程度患者颅脑表观弥散系数与血清NSE水平。方法:选择2015-2017年我院EICU收治的心跳骤停且自主循环恢复患者,进行觉醒程度评估、颅脑MR以及血清NSE水平检查。比较不同觉醒程度患者组间颅脑表观弥散系数、血清NSE值。结果:纳入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收入EICU心跳骤停且自主循环恢复患者44人,其中男性32人,女性12人。按照28天后觉醒程度分级,微小意识状态18人,持续植物状态26人。两组间在总复苏时间、肾上腺素用量上存在显著差异。颅脑MR提示两组患者复苏后以皮层及丘脑损伤显著,且持续植物状态组ADC值显著低于微小意识状态组。同时血清NSE水平随着观察时间逐渐降低,但持续植物状态组水平显著高于微小意识状态组。结论:复苏后不同脑区和其ADC值监测,同时结合血清NSE水平,可以对病情稳定后患者觉醒状态判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觉醒状态 表观弥散系数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