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赖文玉 刘畅 +6 位作者 吴燕云 麦友刚 苏浩彬 黄文革 欧阳颖 张红珊 李文益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共4页
目的 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经脑室移植后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模型的治疗作用及观察植入细胞的存活、迁移及对大鼠远期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扩增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用CM-DiI标记.7日龄新生SD... 目的 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经脑室移植后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模型的治疗作用及观察植入细胞的存活、迁移及对大鼠远期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扩增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用CM-DiI标记.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HIE组(n=10)、HIE-hMSC组(n=20).HIE-hMSC组:建立HIE模型后72 h,将hMSC(1×106细胞/μl)5μl采用立体定向移植到乳鼠侧脑室.大鼠6周龄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其学习记忆功能.取大鼠脑组织制作快速冰冻切片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及迁移.部分脑组织制成石蜡切片,HE染色计数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结果hMSC移植到大鼠脑室后能存活至少5周,移植后2周细胞沿移植针道呈条索状分布,并发出红色荧光;移植后5周,细胞分布较前稀疏,损伤组织中可见移植细胞.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有所改善,水迷宫平均逃逸潜伏期HIE-hMSC组(45.5±16.5) s较HIE组(74.5±7.5)s显著缩短(P<0.05),原平台像限的搜索时间HIE-hMSC组(47±10)s显著长于HIE组(36±8)s(P<0.01).HIE-hMSC组左侧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为(94±23)个/mm,较HIE组(61±12)个/mm显著增多(P<0.05).结论 hMSC 经脑室移植到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SD乳鼠后,hMSC能存活至少5周,并迁移至损伤脑组织.大鼠的远期学习记忆功能有所改善,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干细胞移植 大鼠 脑室
原文传递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术式探讨 被引量:15
2
作者 马毅 陈细桃 +2 位作者 朱晓峰 何晓顺 陈规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38-1240,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手术操作方法,并对大鼠颈部和腹部异位心脏移植的术式进行了比较。方法施行颈部异位心脏移植60次和腹部异位心脏移植90次,均采用显微外科缝合法进行动静脉吻合。结果颈部和腹部异位心脏移植供心获取时间... 目的探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手术操作方法,并对大鼠颈部和腹部异位心脏移植的术式进行了比较。方法施行颈部异位心脏移植60次和腹部异位心脏移植90次,均采用显微外科缝合法进行动静脉吻合。结果颈部和腹部异位心脏移植供心获取时间分别为(10.0±2.2)min和(7.2±0.8)min。受体血管吻合时间分别为(28.2±5.6)min和(20.6±3.8)min。无干预同系移植组中,颈部和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3.2%和92.6%,两种术式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异位心脏移植术式均可作为移植免疫及药物实验研究的可靠动物模型,两种术式分别有其各自的优缺点,术式选择主要根据实验者的设计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异位心脏移植手术 动物模型 移植免疫 血管吻合
原文传递
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模型的显微外科技巧 被引量:8
3
作者 马毅 何晓顺 +2 位作者 朱晓峰 陈细桃 陈规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25-1126,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模型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供体手术经腹主动脉以4℃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对供肾进行原位灌洗。受体手术采用将供肾的血管与受体的同名的血管作端端吻合的大鼠原位左肾移植。结果共施行大鼠原...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模型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供体手术经腹主动脉以4℃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对供肾进行原位灌洗。受体手术采用将供肾的血管与受体的同名的血管作端端吻合的大鼠原位左肾移植。结果共施行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手术120例,手术成功率为91.5%;非干预组中,同系移植大鼠1个月存活率为82.9%。结论肾动、静脉和输尿管的重建均采用端端吻合法而无须阻断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大大减少了对受体循环系统的影响。该模型稳定性强、重复性好,适合于移植免疫的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模型 动物 显微外科手术 肾脏移植模型 显微外科 原位 大鼠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原文传递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牙周韧带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付云 洪迅 刘佳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84-587,共4页
目的建立人牙周韧带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hPDLC)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hUCMSC)体外非接触式共培养模型,研究hUCMSC定向分化为hPDLC的可能性,探索新的可用于牙周... 目的建立人牙周韧带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hPDLC)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hUCMSC)体外非接触式共培养模型,研究hUCMSC定向分化为hPDLC的可能性,探索新的可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方法利用跨室培养装置(Transwell)培养板建立hPDLC与hUCMSC体外非接触式共培养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骨钙素(ostocalcin,OCN)及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的表达情况,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从蛋白水平定量分析诱导后hUCMSC在分子水平的改变。结果hUCMSC在非接触式共培养体系中可以被hPDLC诱导为多角形或梭形,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共培养3、7、14及21d后的hUCMSC在蛋白水平OCN和OPN表达上调[OCN共培养前(0.88±0.21),共培养21d(1.42±0.17);OPN共培养前(0.93±0.13),共培养21d(1.43±0.22)];BSP表达逐渐下调[共培养前(1.60±0.09),培养21d(0.75±0.20)],与共培养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UCMSC在一定条件下可向hPDLC定向分化,并有望成为牙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培养技术 间充质干细胞 牙周韧带细胞
原文传递
猴脑血管缺血模型复制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 被引量:9
5
作者 潘兴华 贺斌 +6 位作者 庞荣清 刘力 和占龙 唐隆旺 李进领 张步振 陈系古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533-536,532,F0004,共6页
目的建立猕猴局灶性血管缺血性脑损伤模型,评价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损伤的疗效及临床治疗可行性。方法用导管介入法从股动脉将栓子输送至大脑中动脉使大脑中动脉分支动脉栓塞,诱发局灶性缺血性脑损伤,经CT扫描确认脑损伤及... 目的建立猕猴局灶性血管缺血性脑损伤模型,评价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损伤的疗效及临床治疗可行性。方法用导管介入法从股动脉将栓子输送至大脑中动脉使大脑中动脉分支动脉栓塞,诱发局灶性缺血性脑损伤,经CT扫描确认脑损伤及部位和行为学观察符合脑损伤要求。分离扩增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至第4代,于脑血管栓塞后30d,在CT引导下将4×108细胞/kg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脑损伤部位,每月1次连续观察脑损伤面积及行为学变化。结果脑血管栓塞前造影明显可见左侧大脑中动脉血管树及其分支分布情况,栓塞后血管造影证实额颞区无血管显示,随后连续CT扫描见额颞叶区明显梗死灶,行为学观察可见血管栓塞对侧前后肢运动功能严重障碍。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3个月可见脑损伤面积明显缩小,脑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半年后脑损伤面积进一步缩小,脑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有助于缺血性脑损伤结构修复和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缺血性脑损伤 移植
下载PDF
猴血管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潘兴华 贺斌 +3 位作者 庞荣清 唐隆旺 李进领 陈系古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400-402,共3页
目的建立猕猴血管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为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损伤的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用导管介入法将聚乙稀醇(PVA)栓子输送至大脑中动脉使大脑中动脉分支动脉栓塞,诱发缺血性脑损伤,连续CT扫描观察脑损伤变化和血管栓塞对侧神经功能评... 目的建立猕猴血管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为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损伤的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用导管介入法将聚乙稀醇(PVA)栓子输送至大脑中动脉使大脑中动脉分支动脉栓塞,诱发缺血性脑损伤,连续CT扫描观察脑损伤变化和血管栓塞对侧神经功能评定分析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神经功能变化。结果脑血管栓塞前造影明显可观察到左侧大脑中动脉血管树及其分支分布情况,栓塞后血管造影证实额颞区无血管显示,连续24hCT扫描发现栓塞后6h内可见脑细胞水肿,但无明显可见梗死灶。12h后见额颞叶区梗死灶,24h可见明显梗死灶,1个月后见梗死灶面积减小,此后1年内梗死面积未见明显变化。行为学观察可见血管栓塞对侧前后肢运动功能严重障碍,1个月内神经功能评分为3~4级,3个月后为3级。结论用大脑中动脉介入法注入PVA栓子,成功建立了血管缺血性脑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损伤 模型
下载PDF
猕猴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潘兴华 庞荣清 +7 位作者 陈系古 刘建昆 何占龙 王惠萱 张步振 王鹤桦 杨勇琴 屈璐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肝门静脉移植对猕猴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和为人类肝损伤治疗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猕猴1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日皮下注射40%CCL40.8ml/kg,连续注射4d,经肝功能生化指标检测及肝穿组织病理学观察确认肝...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肝门静脉移植对猕猴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和为人类肝损伤治疗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猕猴1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日皮下注射40%CCL40.8ml/kg,连续注射4d,经肝功能生化指标检测及肝穿组织病理学观察确认肝损伤后,分离实验组猴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按3×108细胞/kg将骨髓细胞植入肝门静脉,植入后60d进行肝功能相关指标检测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连续注射CCL44d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球蛋白(GLOB)(P<0.001),而总蛋白(TP)和白蛋白含量无变化(P>0.05),肝组织结构紊乱,大量肝细胞坏死,部分细胞变性,水肿,汇管区及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骨髓细胞肝门静脉移植后60d,血清AST、ALT活性和GLOB、BIL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TP、ALB、LDL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构清楚,而对照组有纤维增生和肝细胞有脂肪变性。结论自体骨髓细胞肝门静脉移植能对猕猴急性肝损伤有明显治疗作用,可改善急性肝损伤猕猴的肝功能及组织结构,提示该方法可能对人类急性肝损伤有一定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肝损伤 骨髓干细胞 移植
下载PDF
大鼠脂肪干细胞向肠神经样干细胞转分化的初步实验研究
8
作者 伍耀豪 刘宝宁 +7 位作者 陈露平 曾乐祥 邱荣林 张杰 苏健航 廖敏仪 周军 邓小耿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0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小分子SB431542、noggin和LDN1931897将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转分化成肠神经样干细胞的可行性,为先天性巨结肠的细胞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种子细胞。方法取SD大鼠腹股沟脂肪组织分离培养ADSCs。当ADSCs传代至第3代时,加入...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小分子SB431542、noggin和LDN1931897将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转分化成肠神经样干细胞的可行性,为先天性巨结肠的细胞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种子细胞。方法取SD大鼠腹股沟脂肪组织分离培养ADSCs。当ADSCs传代至第3代时,加入小分子SB431542、noggin、LDN1931897以及肠神经培养基进行转分化实验。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和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其肠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表达情况。结果ADSCs在含有3种小分子的肠神经细胞培养基中转分化培养7天后形成神经球样的细胞团。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发现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Nestin呈阳性表达,肠神经干细胞标记物Sox2呈阳性表达。结论小分子SB431542、noggin和LDN1931897可在肠神经培养基中将ADSCs转分化为肠神经样干细胞。ADSCs有可能作为先天性巨结肠干细胞移植的种子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小分子 转分化 肠神经干细胞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的新视角
9
作者 付云 刘佳 洪迅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7期585-587,共3页
目的从脐带中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并进行鉴定,阐明其多向分化的潜在作用。方法收集健康胎儿脐带,分离培养脐带中的间充质干细胞,以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细胞表面标志检测,多种成分联合... 目的从脐带中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并进行鉴定,阐明其多向分化的潜在作用。方法收集健康胎儿脐带,分离培养脐带中的间充质干细胞,以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细胞表面标志检测,多种成分联合诱导其向脂肪、成骨方向分化,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诱导后的细胞变化。结果脐带中分离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不表达造血细胞系的标志CD34、CD45、HLA-DR,强表达CD105、CD44、CD90,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可向脂肪及成骨方向分化。结论脐带中存在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原文传递
人肝癌高增殖率细胞筛选及致瘤特性分析
10
作者 潘兴华 魏洪林 +2 位作者 郭中敏 庞荣清 蔡学敏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0年第10期1045-1048,F0004,共5页
目的分离培养人肝癌组织中的高增殖率细胞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无菌采集人肝细胞癌组织,切成1mm×1mm×1mm组织块并置于裸鼠肾包膜下生长3w;相同方法反复体内传代3次后,将组织块剪碎,胶原酶消化分离为单细胞悬液,接种于培... 目的分离培养人肝癌组织中的高增殖率细胞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无菌采集人肝细胞癌组织,切成1mm×1mm×1mm组织块并置于裸鼠肾包膜下生长3w;相同方法反复体内传代3次后,将组织块剪碎,胶原酶消化分离为单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瓶中,用阿霉素(Adm)5mg/L处理72h获得抗药细胞。通过体外培养和体内生长观察该细胞的生长规律;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其表达C-kit、CD133和甲胎蛋白(AFP)的情况。结果原代肝癌细胞直接分离培养生长较缓慢,经体内传代3次后,分离培养获得生长良好细胞,再经抗肿瘤药物阿霉素共培养后,获得耐Adm细胞。经体内生长特性观察发现,Adm筛选后,相同数量细胞的致瘤生长速度升高。经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发现,筛选后的细胞表达C-kit、AFP、CD133。结论通过组织块体内传代、体外抗癌药物筛选,初步获得表达肝干细胞标志性抗原的高致瘤性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高增殖细胞 致瘤性
下载PDF
利用皮肤干细胞的横向分化重建角膜上皮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9
11
作者 黄冰 王智崇 +6 位作者 葛坚 陈系古 刘敬波 范志刚 陶靖 刘炳乾 郭芬芬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38-842,共5页
目的 观察皮肤干细胞在角膜基质上的分化发育情况 ,探讨皮肤干细胞重建角膜上皮的可能性。方法 将体外分离培养的 1~ 4代人和兔皮肤干细胞种植在兔角膜基质上 ,在体外和体内观察皮肤干细胞的分化发育情况。实验标本作HE染色及用人上... 目的 观察皮肤干细胞在角膜基质上的分化发育情况 ,探讨皮肤干细胞重建角膜上皮的可能性。方法 将体外分离培养的 1~ 4代人和兔皮肤干细胞种植在兔角膜基质上 ,在体外和体内观察皮肤干细胞的分化发育情况。实验标本作HE染色及用人上皮细胞角蛋白K19单克隆抗体和角膜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K3/K12抗体AE5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 皮肤干细胞在角膜基质的调控下可以横向分化发育成表达角膜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K3/K12的细胞 ,呈现AE5抗体阳性 ;并可形成类似角膜上皮外观透明的多层细胞结构。结论 利用皮肤干细胞有可能重建角膜上皮 ,进行自体生物角膜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干细胞 细胞横向分化 功能重建 角膜上皮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24
12
作者 黄文革 郭芬芬 +4 位作者 刘慰华 陈凤英 张健 刘本胜 黄河清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9-52,84,共5页
目的对大鼠血管性痴呆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模型(permanent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occlusion,2VO)进行改良,以提高模型动物存活率。方法采取改良造模方法(间隔7d分2次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和传统的2VO方法(同时结扎双侧颈总动... 目的对大鼠血管性痴呆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模型(permanent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occlusion,2VO)进行改良,以提高模型动物存活率。方法采取改良造模方法(间隔7d分2次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和传统的2VO方法(同时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观察并比较2种方法大鼠的存活率、学习记忆能力改变及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7 d,改良模型组动物存活率(86.7%)明显高于传统模型组(40.0%)(P<0.05)。术后8 w与12 w,与假手术组比较,两种方法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5),而改良法与传统法造模组之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E染色显示:改良法与传统法造模组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有相似程度的明显变性、坏死和凋亡。结论 2VO改良造模法是降低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动物死亡率的成功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血管性痴呆 颈总动脉 MORRIS水迷宫
下载PDF
APPSWE转基因鼠的繁育及子代鉴定的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国营 张革 +3 位作者 胡金家 汪华侨 邱国光 姚志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性痴呆 (AD)转基因模型鼠 (TgAPPSWE2 576杂合子鼠 ,Tg2 576)的优化繁育方法 ,鉴定APPSWE基因阳性的子代鼠 ,为下一步AD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1)用 3种不同的交配方式观察子代鼠的存活率及APPSWE基因阳性的比率 ;(2 )从... 目的 :探讨老年性痴呆 (AD)转基因模型鼠 (TgAPPSWE2 576杂合子鼠 ,Tg2 576)的优化繁育方法 ,鉴定APPSWE基因阳性的子代鼠 ,为下一步AD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1)用 3种不同的交配方式观察子代鼠的存活率及APPSWE基因阳性的比率 ;(2 )从子鼠鼠尾中提取基因组DNA ,用PCR方法扩增APPSWE基因片段 ,电泳后观察结果 ;(3 )PCR产物装入pGEM -Teasy载体中 ,测序证实其基因序列。结果 :雄性和雌性Tg2 576互交 ,所产 4窝子鼠 ,2d内全部死亡。雄性Tg2 576和雌性C57BL交配所产子鼠存活率 81% ,APPSWE基因的阳性率为 43 3 %。雌性Tg2 576和雄性C57BL交配存活率 82 4% ,APPSWE基因的阳性率 2 1 9%。经秩和检验两种繁育方式所产子鼠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APPSWE基因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5)。琼脂糖电泳显示PCR产物分子量为 42 8bp ,与目的基因片段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一致 ;DNA序列测定证实PCR产物基因序列和APP片段基因序列一致 ,并存在APPSWE(K670N ,M671L)突变。结论 :雄性Tg2 576和雌性C57BL品系小鼠交配是繁育APPSWE基因阳性子鼠的较好方法 ;本实验所用PCR方法能够精确鉴定APPSWE基因阳性子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繁殖 小鼠 转基因动物模型 基因鉴定 老年性痴呆 APPSWE基因 子代鉴定
下载PDF
基因敲除动物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19
14
作者 卢丽 陈系古 黄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基因敲除动物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在个体水平上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类实验动物,它以基因敲除技术和胚胎干细胞技术为基础,在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最近两年发展起来的RNA干扰技术仍然不能代替它。本文综述了基因... 目的基因敲除动物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在个体水平上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类实验动物,它以基因敲除技术和胚胎干细胞技术为基础,在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最近两年发展起来的RNA干扰技术仍然不能代替它。本文综述了基因敲除动物在各医学生物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浅谈其与RNA干扰技术的比较及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基因敲除 干细胞移植 RNA干扰
下载PDF
人工合成抗菌肽的常用方法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9
15
作者 彭博 郭中敏 陆家海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6-183,共8页
抗菌肽是来自生物体内经诱导产生的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小分子多肽,能够高效杀灭多种革兰阴性、阳性菌,其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能有效解决耐药性等问题。由于天然产生的抗菌肽数量较少,往往很难大量获得,而通过人工合成方法,可解决表达量... 抗菌肽是来自生物体内经诱导产生的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小分子多肽,能够高效杀灭多种革兰阴性、阳性菌,其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能有效解决耐药性等问题。由于天然产生的抗菌肽数量较少,往往很难大量获得,而通过人工合成方法,可解决表达量和所需成本等问题,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抗菌肽抑菌功能上的改进。本文综述了人工合成抗菌肽的常用方法与研究进展,探讨了人工合成抗菌肽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化学合成 人工合成 基因工程 表达体系 NDM-1
下载PDF
剑尾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动态病理变化观察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杜雄伟 于博 +3 位作者 李叶 常藕琴 吴淑勤 石存斌 《中国兽医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2-25,共4页
对剑尾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病理变化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观察。结果显示 :剑尾鱼感染发病呈急性过程 ,感染后 10~ 15h为发病死亡高峰期 ;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全身溶血性贫血和广泛的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主 ;感染发病死亡时间主要集中在 5~... 对剑尾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病理变化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观察。结果显示 :剑尾鱼感染发病呈急性过程 ,感染后 10~ 15h为发病死亡高峰期 ;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全身溶血性贫血和广泛的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主 ;感染发病死亡时间主要集中在 5~ 2 4h ,感染部位和鳃最先受到损伤 ,最终因各器官结构破坏、功能衰竭和窒息而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尾鱼 嗜水气单胞菌 病理变化
下载PDF
三聚氰胺诱发SD大鼠尿结石初步观察 被引量:18
17
作者 邹移海 张薇 +10 位作者 张钟广 符路娣 郭学军 黄武当 伍军军 黄海定 陈剑波 谢玲玲 何国振 陈小霞 桑传兰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95-101,共7页
【目的】观察三聚氰胺连续给药20 d诱发SD大鼠尿结石的情况。【方法】60日龄SPF级SD大鼠190只共分为6组,5组给药组每组各34只,分别给予三聚氰胺2.5、2.0、1.5、1.0、0.5 g/kg连续灌胃;空白对照组20只,每天灌胃10 g/L甲基纤维素溶液。采... 【目的】观察三聚氰胺连续给药20 d诱发SD大鼠尿结石的情况。【方法】60日龄SPF级SD大鼠190只共分为6组,5组给药组每组各34只,分别给予三聚氰胺2.5、2.0、1.5、1.0、0.5 g/kg连续灌胃;空白对照组20只,每天灌胃10 g/L甲基纤维素溶液。采用肉眼和体视显微镜观察大鼠肾脏、输尿管和膀胱形态改变,比较各组肾脏、膀胱的质量和脏器指数,观察大鼠血肌酐(CREA)、尿素氮(BUN)、尿酸(UA)、钙、磷、镁的含量变化。【结果】给药10 d各组大鼠膀胱结石发生率为9%(4/47),给药20 d各组大鼠膀胱结石发生率为37%(11/30),输尿管结石发生率为93%(28/30)。给药10 d和20 d各组大鼠肾脏均肿大呈灰黄色,肾内均出现条索状黄色沉淀物,部分肾脏有点状或片状出血灶。给药20 d各组肾内黄色沉淀物开始融合成片状或颗粒状,并在皮质和髓质之间形成黄色弧形光环。给药10 d和20 d各组肾脏质量和脏器指数均显著性升高,给药20 d血CREA、BUN、磷、镁含量升高(P〈0.01)。【结论】使用0.5~2.5 g/kg三聚氰胺连续给药20d,可诱发部分SD大鼠产生膀胱结石和输尿管结石,肾脏出现黄色片状或颗粒状沉淀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毒性 结石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睾丸性不育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风华 杨冬梓 +5 位作者 王沂峰 梁晓萍 彭文明 曹长安 陈系古 郭忠敏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探讨制作睾丸性不育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①X-射线局部照射:取8~10周龄的BALB/c雄鼠70只,分实验组1、2、3、4、5、6和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1、2、3、4、5、6分别用1000、1200、1400、1600、1800、2000cGy6种不同的剂量照射睾丸局... 目的:探讨制作睾丸性不育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①X-射线局部照射:取8~10周龄的BALB/c雄鼠70只,分实验组1、2、3、4、5、6和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1、2、3、4、5、6分别用1000、1200、1400、1600、1800、2000cGy6种不同的剂量照射睾丸局部10min;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做受孕试验。②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取4~5周龄的雄鼠40只,分实验组1、2、3和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分别以30、5070mg/kg体重剂量的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每周2次,连续注射5周;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做受孕试验。③达菲林腹腔注射:取8~10周龄的雄鼠20只,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0.375mg/ml达菲林0.4m,l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4ml。做受孕试验。④通过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等病理学检查鉴定。未使雌鼠受孕的雄性小鼠定为睾丸性不育,共30只。结果:①X-射线局部照射:实验组1、2的雄鼠分别于X-射线照射后10、15d使雌鼠受孕;实验组3、4的雄鼠,经观察3个月也未能使雌鼠受孕;实验组5、6的雄鼠,于X-射线照射后第5d和第2d死亡;对照组雄鼠皆于3d内使雌鼠受孕。②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实验组1雄鼠体重增加7g左右,停药后9~14d恢复生育能力,使雌鼠受孕;实验组2雄鼠体重增加4g左右,停药后观察3个月未使雌鼠受孕;实验组3雄鼠体重不增,呈消瘦状,分别于用药第3、4、5周相继死亡;对照组雄鼠皆于3d内使雌鼠受孕。③达菲林腹腔注射:实验组雄鼠于停药后3周左右使雌鼠受孕;对照组雄鼠皆于3d内使雌鼠受孕。④TUNEL结果:对照组睾丸组织偶见凋亡细胞,占(0.71±0.12)%;睾丸性不育组睾丸组织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占(10.36±1.4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E染色:对照组睾丸组织正常,生精小管呈饱满椭圆形,各级生精细胞排列有序,内含大量精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不育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银屑病动物模型 被引量:14
19
作者 袁媛 朱健平 陈系古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0-73,共4页
银屑病是一种长期困扰人类的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难治愈的特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银屑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对揭示该病遗传背景、发病机制及开发新药等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 银屑病是一种长期困扰人类的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难治愈的特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银屑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对揭示该病遗传背景、发病机制及开发新药等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银屑病动物模型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辣椒素受体在肠易激惹综合征内脏痛觉过敏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梁杰贤 季文进 +2 位作者 洪迅 吉锦泉 梅莉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42-344,共3页
目的研究辣椒素受体(VR1)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新生雄性SD大鼠21只分为痛觉过敏阳性对照组(P组)、阴性对照组(N组)、去辣椒素受体神经元组(D组),出生第2天D组背部皮下注射辣椒素50mg/kg。出生第8天起P组和D组... 目的研究辣椒素受体(VR1)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新生雄性SD大鼠21只分为痛觉过敏阳性对照组(P组)、阴性对照组(N组)、去辣椒素受体神经元组(D组),出生第2天D组背部皮下注射辣椒素50mg/kg。出生第8天起P组和D组给予结肠内充气刺激每天一次,连续2周,7周时给予结直肠扩张(CRD)刺激,进行腹部收缩反射(AWR)评分和腹直肌肌电记录。结果D组AWR评分低及腹直肌放电活动少(P<0.01,与P组相比)。结论辣椒素受体参与了发育期幼鼠肠激惹致IBS内脏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惹综合征 内脏痛觉过敏 辣椒素受体 腹部收缩反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