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记忆”主题沙龙 被引量:1
1
作者 冯原 庞伟 +9 位作者 冯江 刘志伟 郑力鹏 何健翔 余志 邓启耀 刘珩 薛军 朱晔 赵趄 《城市建筑》 2015年第34期6-19,共14页
建筑对于人类,是记录过往历史坚固并宽宏的姿态。每一座城市,都留下这些记忆的痕迹。对于一座城市来讲,老建筑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承载着一代代在这里生活者的记忆,还是构建城市特色风格的"筋骨"。
关键词 建筑学院 建筑遗产 城市规模 历史建筑 媒介社会 历史城市 历史观念 库哈斯 文化特性 小资
下载PDF
“非正式遗产的维育”主题沙龙 被引量:2
2
作者 冯江 郑力鹏 +13 位作者 曹劲 张磊 刘文静 肖旻 梁以华 刘晖 杨华辉 幸晔 徐好好 卫鼎锋 禤文昊 何姗 林佳 冯原 《城市建筑》 2015年第10期6-20,共15页
文化遗产保护最普遍的方式是建立遗产名录,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层次、类型越来越丰富,通过将各种文化遗产正式化、法定化,遗产的意义得到尊重,被纪念碑化和公众化。正式的遗产总体上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但是还有大量需要保护的遗产是更加... 文化遗产保护最普遍的方式是建立遗产名录,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层次、类型越来越丰富,通过将各种文化遗产正式化、法定化,遗产的意义得到尊重,被纪念碑化和公众化。正式的遗产总体上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但是还有大量需要保护的遗产是更加具有日常性、社区化和个人化的非正式遗产,不可能将所有的非正式遗产都正式化和博物馆化。在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城乡建设中,非正式遗产遭受到了最为严重的破坏,导致许多具有世代传承价值的传统建成景观大量消失,城乡的文化基底和地域特征几乎丧失,对社会、家庭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建筑 世代传承 社区化 骑楼街 集体记忆 历史文化街区 城乡建设 建筑学院 法定化 恩宁路
下载PDF
深圳启示录 建造的现代性与中国经验的历史结构 被引量:2
3
作者 冯原 《时代建筑》 2014年第4期10-13,共4页
深圳得以在短短的35年时间内崛起为一个大都市,不啻为一个当代的世界性奇迹。而这一进程蕴藏在深圳的建造史以及各个主要的建筑中,非常典型地表现了20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人对于现代化的想象;更重要的是关联着中国一个起始于18世纪的... 深圳得以在短短的35年时间内崛起为一个大都市,不啻为一个当代的世界性奇迹。而这一进程蕴藏在深圳的建造史以及各个主要的建筑中,非常典型地表现了20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人对于现代化的想象;更重要的是关联着中国一个起始于18世纪的历史性结构,这一结构以北京为中心,表现出一种内外有别和以内化外的力量构型,它与西方的现代性共同合力,并分别塑造了18世纪的广州和19世纪的上海,深圳特区的出现仍然可以被看成是这一历史结构的当代再现。文章追溯了这一进程,并着力于这一历史结构的挖掘,目标是要呈现出以深圳建造为表征的中国经验的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城市 历史结构 力量构型
下载PDF
高峰型、流动型与再生型——文化转型中的中国创意产业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原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9,共3页
2000年前后,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的“蛋”(中国国家大剧院)引发了轩然大波.这不仅因为该建筑拥有一个无法解释的外形(形式上的创新或传统),还因为保罗·安德鲁的西方建筑师的身份(文化上的内与外),
关键词 中国国家大剧院 文化转型 创意产业 再生 建筑师 安德鲁 法解释 保罗
原文传递
“名一形”间性——兼谈“衣山钵影”的文字原典与视觉形式
5
作者 冯原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69,共4页
万物之有名,是人类发明语言之后的结果,进一步说,文字的创生使语言由音及形,获得定型化的符号。因此,借以文字一语言的作用,人们得以符号化一个外在的世界,并由此也创生了一个内在的思维世界。此间道理万千,不容赘叙,对于人的视觉而言,... 万物之有名,是人类发明语言之后的结果,进一步说,文字的创生使语言由音及形,获得定型化的符号。因此,借以文字一语言的作用,人们得以符号化一个外在的世界,并由此也创生了一个内在的思维世界。此间道理万千,不容赘叙,对于人的视觉而言,有一结果是为必然——人们再也看不到一个无名的世界,世界之所以被思维所把握,实乃文字—语言的命名呈现,反过来说,一个无形的世界也同样被文字一语言所消除,所谓的无形,无非是尚未被文字一语言所定义,对此,人们会视而不见。所以,在文字一语言的作用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经》 间性 达摩 惠能 原典 视觉形式 中国禅宗 六祖 直指人心 弘忍
原文传递
造物与传心:“人造之心”的文化五问
6
作者 冯原 《艺术评论》 2021年第2期75-84,共10页
要思考人工智能之于设计的意义,必然首先会触及人类心智的特征以及心智的文化内涵。事实上,正是心智的演化导致了人心与人造物的相关性——心与物的设计演化进程既构建了物质产品的设计史,也映射了人心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可以把物质产... 要思考人工智能之于设计的意义,必然首先会触及人类心智的特征以及心智的文化内涵。事实上,正是心智的演化导致了人心与人造物的相关性——心与物的设计演化进程既构建了物质产品的设计史,也映射了人心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可以把物质产品看成是内在心智的媒介。基于此,就有理由进一步来思考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核心命题——衍生于生物之心的人类文化如何能被人工智能所延续或扩张,或者说,超级人工智能是否必然意味着"人造之心"的出现?亦或相反——人的文化是否只能由人类心灵所传承和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之心 传心 民族之心
原文传递
喜新恋旧——建筑记忆的维度以及当代形态
7
作者 冯原 《城市建筑》 2015年第34期20-21,共2页
本文试图在个体、社会和生产这三个维度来讨论建筑记忆中的心理、文化和符号生产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指出,现代性带来的观念话语创造了新与旧的两分结构,也由此形成了求新美学和恋旧美学的对立依存状态,后现代的符号生产高度利用了喜... 本文试图在个体、社会和生产这三个维度来讨论建筑记忆中的心理、文化和符号生产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指出,现代性带来的观念话语创造了新与旧的两分结构,也由此形成了求新美学和恋旧美学的对立依存状态,后现代的符号生产高度利用了喜新与恋旧的文化矛盾,并使得主体的记忆走向了"拟像"的虚拟符号。当代中国的建筑记忆正是话语与生产两个维度在不同条件下共谋而成的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新美学 恋旧美学 拟像
下载PDF
重新安置香港——在殖民和民族的遗产之间
8
作者 冯原 聂本洲 《艺术界》 2013年第2期90-97,16,共8页
公元2046年,回归后香港的现行制度已维持到第50个年头。 也许在第二年,一部名为《2046》的小说会写道: “如果搭上前往2046年的车,人们就能找回失去的记忆。于是,没有人想要再离开搬儿。有些人去过,但没有回来。以为自己放不下... 公元2046年,回归后香港的现行制度已维持到第50个年头。 也许在第二年,一部名为《2046》的小说会写道: “如果搭上前往2046年的车,人们就能找回失去的记忆。于是,没有人想要再离开搬儿。有些人去过,但没有回来。以为自己放不下那个人,希望回到什么都不会改变的2046……或近或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遗产 民族 殖民 安置 《2046》 现行制度
原文传递
艺术消费的代际效应
9
作者 冯原 本刊图片库 《收藏.拍卖》 2018年第12期32-33,共2页
近年来,艺术从高高在上美术馆、博物馆等,开始越来越多地走向大众的视野,例如文博热的出现;各类艺术机构遍地开花;大众对艺术品的消赀需求越来越多;审美品位越来越高……这并不是突然而至,实际上,中国早就应该做好准备来迎接这一全民性... 近年来,艺术从高高在上美术馆、博物馆等,开始越来越多地走向大众的视野,例如文博热的出现;各类艺术机构遍地开花;大众对艺术品的消赀需求越来越多;审美品位越来越高……这并不是突然而至,实际上,中国早就应该做好准备来迎接这一全民性文化盛宴的到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消费 代际 艺术机构 审美品位 美术馆 博物馆 艺术品 性文化
原文传递
题材结构与风格类型——从35件入选优秀雕塑看全国美展的选择机制
10
作者 冯原 《雕塑》 2015年第1期12-13,共2页
一件雕塑,虽然被视为一件完整之作,其实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可以称之为叙事域……雕塑言说或表现了某个对象,这就是现实主义美学所指称的内容或题材部分;第二部分为风格域——雕塑采纳了某种特定的视觉样式,并呈现出材质、... 一件雕塑,虽然被视为一件完整之作,其实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可以称之为叙事域……雕塑言说或表现了某个对象,这就是现实主义美学所指称的内容或题材部分;第二部分为风格域——雕塑采纳了某种特定的视觉样式,并呈现出材质、性状和手法的形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格类型 雕塑 题材 选择机制 美展 选优 结构 现实主义美学
原文传递
从拈花示众到衣钵相传 “衣山钵影”对于心—物关系的视觉建构
11
作者 冯原 《雕塑》 2016年第4期82-85,共4页
衣山钵影项目名称:衣山钵影项目来源:广东韶关市莞韶城项目位置:莞韶城"双塘印雪"景区作品尺寸:"衣山"高17m、长24m"钵影"直径10m、高4.5m项目策划:杨小彦、冯原总设计:冯原形态与参数化设计:胡建强、冯原工程监理:孙力... 衣山钵影项目名称:衣山钵影项目来源:广东韶关市莞韶城项目位置:莞韶城"双塘印雪"景区作品尺寸:"衣山"高17m、长24m"钵影"直径10m、高4.5m项目策划:杨小彦、冯原总设计:冯原形态与参数化设计:胡建强、冯原工程监理:孙力、阳荣光项目组:孙月、张程、翁昌汉、陈小兰设计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策划 视觉文化研究 工程监理 设计单位 项目来源 项目位置 参数化设计 达摩 双塘 张程
原文传递
建筑·记忆
12
作者 冯原 《城市建筑》 2015年第34期3-3,共1页
对于故土的怀念显现了人们拥有建筑记忆的普遍性,因为现代人的故乡不可能是荒野和洞穴,而是一种人居生活的共有模式,这一模式是以人与建筑—主体与空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的。因此,个人的回忆多少会包含了建筑记忆的雏形,它是建筑能成为... 对于故土的怀念显现了人们拥有建筑记忆的普遍性,因为现代人的故乡不可能是荒野和洞穴,而是一种人居生活的共有模式,这一模式是以人与建筑—主体与空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的。因此,个人的回忆多少会包含了建筑记忆的雏形,它是建筑能成为情感符号的基本由来。不过,在某种共享的社会文化层面上来解释建筑记忆的表现形式,个人之于童年空间的情感就只是普遍性的心理机制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有模式 情感符号 社会文化层面 心理机制 现代性 对象世界 活着 空间的 文化话语 当代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