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患者及配偶婚姻调适与二元应对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锁蓉飞 谢敏仪 +4 位作者 叶凤莲 张丽娟 潘青竹 李富兰 颜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及配偶的婚姻调适与二元应对的关系。方法:选取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乳腺专科门诊的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偶共206对,采用婚姻调适测定(MAT)、二元应对量表(DCI)进行调查,通过主-客体互倚模型(APIM)分析患者及其配偶的婚...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及配偶的婚姻调适与二元应对的关系。方法:选取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乳腺专科门诊的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偶共206对,采用婚姻调适测定(MAT)、二元应对量表(DCI)进行调查,通过主-客体互倚模型(APIM)分析患者及其配偶的婚姻调适与二元应对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的积极二元应对、支持性二元应对得分均低于配偶,而委托性二元应对得分高于配偶(均P<0.05)。APIM结果显示,个体的婚姻调适与自身及配偶的共同二元应对、支持性二元应对均正向关联(β=0.76~2.37),与配偶的压力交流正向关联(β=1.73、1.85),配偶的婚姻调适与自身压力交流正向关联(β=1.14);个体的婚姻调适与自身消极二元应对负向关联β=-0.94、-0.86),配偶婚姻调适与患者的消极二元应对负向关联(β=-0.48)。结论:本研究提示,乳腺癌患者及配偶的婚姻调适与二元应对相关,积极的二元应可利于自身及对方的婚姻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配偶 婚姻调适 二元应对 主-客体互倚模型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琴琴 唐军 +4 位作者 邱超学 范平 黄毓珍 冯乐平 杨名添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5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breast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microinvasion,DCIS-Mi)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可手术乳腺DCIS-Mi病例共174例,分析有无腋窝淋巴...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breast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microinvasion,DCIS-Mi)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可手术乳腺DCIS-Mi病例共174例,分析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不同分子病理特征,并通过χ2检验、Spearman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174例DCIS-Mi患者中,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9例(5.17%)。DCIS-Mi病灶中,DCIS级别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262,P=0.000),激素受体状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192,P=0.01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相互调整后,DCIS高级别(OR=37.191,P=0.005)和肿瘤直径≥4.0cm(OR=29.634,P=0.023)是DCIS-Mi病灶发生转移的高危因素。结论在DCIS-Mi患者中,DCIS级别高和肿瘤直径≥4.0cm者容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对此类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原位癌 微浸润 腋窝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自噬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梦川 张健 +3 位作者 纪术峰 赵侃侃 王子祥 吴爱国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9年第1期8-15,共8页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共培养环境下,CAFs自噬促进TNBC细胞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1)分离和鉴定CAFs: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6例TNBC患者(...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共培养环境下,CAFs自噬促进TNBC细胞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1)分离和鉴定CAFs: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6例TNBC患者(临床分期Ⅱ~Ⅲ期)的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从这些标本中分离CAFs和正常成纤维细胞(NFs)。进一步采用荧光抗体标记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并计算α-SMA阳性细胞比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AFs和NFs的α-SMA表达水平,以鉴定CAFs为本实验所需。(2)评估CAFs自噬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检测CAFs组、NFs组和CAFs+3-MA组(加入自噬抑制剂3-MA的CAFs)自噬标志蛋白beclin 1和p62的表达水平。(3)明确CAFs自噬对MDA-MB-231和BT-549细胞迁移的作用:采用Transwell小室模型观察不同培养条件[分4组,包括空白组(含10%FBS的DMEM培养基,即普通培养基)、NFs组、CAFs组和CAFs+3-MA组]下MDA-MB-231和BT-549的细胞迁移数。(4)明确CAFs自噬对MDA-MB-231和BT-549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3种培养条件[普通培养基(空白组)、CAFs条件培养基(CAFs-CM组)和加入3-MA的CAFs条件培养基(CAFs+3-MA-CM组)]下MDA-MB-231和BT-549 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 vimentin)的表达情况。正态分布的数据用■表示,偏态分布的数据用M(P_(25)-P_(75))表示。2组间α-SMA表达水平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α-SMA阳性细胞比例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间细胞自噬标志蛋白表达水平、细胞迁移数和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每视野下CAFs组α-SMA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高于NFs组[(81.11±3.95)%比(5.11±2.37)%,t=49.49,P<0.001); Western blot检测表明,CAFs组α-SMA表达水平也高于NFs组[M(P_(25)~P_(75)):0.98(0.95~0.98)比0.48(0.47~0.48),Z=2.023,P=0.043]。(2)CAFs组、NFs组和CAFs+3-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成纤维细胞 自噬
原文传递
乳腺癌患者乳房切除术皮瓣管理的证据总结
4
作者 古楚儿 朱晓丽 +3 位作者 罗苑浈 刘佳丽 马艳梅 张惠婷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15期2004-2009,共6页
目的评价并总结国内外乳腺癌患者乳房切除术皮瓣管理的相关证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临床决策系统、指南网站、专业学会网站、循证数据库、原始研究数据库,查找关于乳腺癌患者乳房切除术皮瓣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 目的评价并总结国内外乳腺癌患者乳房切除术皮瓣管理的相关证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临床决策系统、指南网站、专业学会网站、循证数据库、原始研究数据库,查找关于乳腺癌患者乳房切除术皮瓣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2010年1月-2020年4月。由2名具有循证护理知识的研究者独立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文献24篇,包括系统评价17篇,证据总结2篇,专家共识3篇,临床决策2篇。从术前、术中、术后管理3个方面汇总了17条最佳证据。结论现有证据涵盖了术前、术中、术后管理3个方面,在临床应用中,应以系统改变为主要切入点,实现证据向临床的转化,从而减少术后皮瓣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皮瓣管理 循证护理学
原文传递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外泌体对糖尿病兔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易佳荣 李泽楠 +8 位作者 谢慧清 陈舒悦 蒋碧梅 钱利 徐立新 李海红 雷少榕 陈志钊 周建大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23-1033,共11页
目的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外泌体对糖尿病兔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19年6月收治的2例糖尿病溃疡患者(男49岁、女58岁)手术切除溃疡周边皮肤组织,提取原代血管内皮细胞(VEC)和人... 目的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外泌体对糖尿病兔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19年6月收治的2例糖尿病溃疡患者(男49岁、女58岁)手术切除溃疡周边皮肤组织,提取原代血管内皮细胞(VEC)和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通过形态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成功鉴定。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HUVEC外泌体,通过形态观察、粒径检测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成功鉴定。取20只3个月龄雌性新西兰兔,背部两侧分别制作1个2型糖尿病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将创面分成外泌体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并进行相应处理,每组20个创面,观察创面组织完全覆盖时间。伤后14 d,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或Masson染色,观察血管生成或胶原纤维增生情况(样本数为20)。观察VEC和HSF与HUVEC外泌体共培养24 h对HUVEC外泌体的摄取情况。将VEC与HSF均分成采用HUVEC外泌体或PBS处理的外泌体组和PBS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培养4 d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划痕试验检测并计算划痕后24、48 h细胞迁移率,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培养24 h细胞迁移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核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RF2)、转录激活因子3(ATF3)的mRNA表达,行成管实验观测VEC培养12 h血管分支点数和成管长度(样本数均为3)。取VEC及HSF,分成同前处理的PBS组、外泌体组和采用相应基因干扰的NRF2干扰组、ATF3干扰组、空载干扰组,同前检测2种细胞增殖、迁移和VEC的血管形成(样本数均为3)。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及LSD检验。结果外泌体组创面组织完全覆盖时间为(17.9±1.9)d,明显短于PBS组的(25.2±2.3)d,t=4.54,P<0.05。伤后14 d,PBS组创面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外泌体组(t=10.12,P<0.01),胶原纤维生成少于外泌体组。培养24 h,HUVEC外泌体成功被VEC和HSF摄取。培养4 d,外泌体组HSF和VEC增殖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转录激活因子3 核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 糖尿病创面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