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宫颈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 被引量:34
1
作者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宫颈癌质控专家委员会 +18 位作者 郎景和 吴令英 孔北华 刘继红 吴小华 向阳 娄阁 王丹波 王建六 姚书忠 张国楠 李贵玲 黄曼妮 张福泉 应建明 袁光文 曹冬焱 杨文静 杨娟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15-622,共8页
2020年宫颈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妇科生殖道恶性肿瘤, 在中国女性中, 其发病率亦呈持续上升趋势。随着宫颈癌筛查、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的普及以及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 我国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较前有所提高, 但不同地区间诊断及... 2020年宫颈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妇科生殖道恶性肿瘤, 在中国女性中, 其发病率亦呈持续上升趋势。随着宫颈癌筛查、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的普及以及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 我国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较前有所提高, 但不同地区间诊断及治疗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201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导领导成立了国家肿瘤质控中心, 推行肿瘤诊疗质量控制, 规范肿瘤诊疗行为, 促进全国范围内肿瘤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标准化, 最终提升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推动宫颈癌规范化诊疗质控工作,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委托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宫颈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依据《宫颈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等国家级宫颈癌诊疗指南规范, 结合循证医学、临床经验, 在符合科学性、普适性、规范性、可操作性指导原则下, 起草并制定了《中国宫颈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 具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规范诊疗 质控指标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息肉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玉凤 王宁宁 +4 位作者 刘庆平 廖桂莲 黄诗华 何冰 江燕妮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22期6631-6636,共6页
目的寻找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合并子宫内膜息肉(EP)不孕的发病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02年7月至2008年4月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临床及病理确诊EMs合并EP育龄妇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4例(原发不孕者)包括增殖期9例,分泌期5例... 目的寻找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合并子宫内膜息肉(EP)不孕的发病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02年7月至2008年4月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临床及病理确诊EMs合并EP育龄妇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4例(原发不孕者)包括增殖期9例,分泌期5例;对照组(有妊娠史)23例,增殖期14例,分泌期9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EP组织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CD34检测,结合显微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EMs合并EP的原发不孕患者中,7例息肉在增殖期VEGF-A阳性细胞数为726.93±274.75,EMs合并EP有妊娠史的患者中,14例息肉在增殖期VEGF-A阳性细胞数为535.24±143.05,原发不孕组EP在增殖期VEGF-A阳性细胞较高。EMs合并EP有妊娠史的患者中,14例息肉在增殖期VEGF-A阳性细胞面积的面密度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系数为0.64,呈正相关(P<0.05),EMs合并EP有妊娠史的患者中,9例息肉在分泌期VEGF-A阳性细胞数与MVD的相关系数为-0.75,呈负相关(P<0.05)。结论 EMs合并EP导致不孕可能与VEGF-A升高有关。在增殖期息肉内VEGF-A与MVD无正相关、分泌期无负相关可能是EMs合并息肉患者的不孕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不育 女(雌)性 微血管密度 子宫内膜息肉
原文传递
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切除12例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罗小琴 姚书忠 邹辉璋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508-509,共2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aesarean sear pregnancy,CSP)经阴道手术切除的价值。方法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膀胱截石位,子宫颈膀胱间隙注射垂体后叶素,电切开宫颈前方阴道黏膜,上推膀胱,暴露剖宫产切口处肿物,给予切除,...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aesarean sear pregnancy,CSP)经阴道手术切除的价值。方法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膀胱截石位,子宫颈膀胱间隙注射垂体后叶素,电切开宫颈前方阴道黏膜,上推膀胱,暴露剖宫产切口处肿物,给予切除,并吸引宫腔一遍,切口给予缝合。结果12例CSP行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切除,顺利完成,术后住院3~5d,3周HCG恢复正常,3—7d阴道流血干净,1—2个月恢复月经。结论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切除,疗效好,手术简单、安全,费用低,恢复快,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外科学 剖宫产术/副作用 妊娠 异位/病因学/外科学
原文传递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的直肠-乙状结肠透明细胞癌合并子宫内膜样腺癌:病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郑玉 孙婷婷 杨国奋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363-369,共7页
报告1例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的直肠-乙状结肠透明细胞癌合并子宫内膜样腺癌,并对病例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患者,女,66岁,因腹胀10 d为主诉于本院就诊,临床表现为右下腹肿块,无明显压痛,肛查无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盆腔右侧-乙状结肠右旁... 报告1例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的直肠-乙状结肠透明细胞癌合并子宫内膜样腺癌,并对病例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患者,女,66岁,因腹胀10 d为主诉于本院就诊,临床表现为右下腹肿块,无明显压痛,肛查无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盆腔右侧-乙状结肠右旁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病灶左侧缘与乙状结肠分界不清,致肠腔偏心性狭窄;阴道残端上方见形状不规则肿块,病灶与肠管分界不清。患者20年前因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行全子宫切除术+右侧附件切除术+左侧卵巢囊肿剔除术。此次手术切除直肠与乙状结肠肿物与右侧髂窝肿物,病理显示子宫内膜样腺癌与透明细胞癌混合。术后化疗:力朴素240 mg/卡铂500 mg。化疗期间肿瘤复发且进行性增大,肿瘤标记物持续增加,换用多美素50 mg后依旧持续性进展。子宫内膜异位至肠道并恶变病例罕见,且本例对化疗耐受,与卵巢癌变相同的治疗方法是否值得推广有待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 直肠-乙状结肠 透明细胞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