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转喻与隐喻:拉康的能指链的运作方式
被引量:6
- 1
-
-
作者
杜超
屠友祥
-
机构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中国语言文学系
-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4-141,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建符号学基本原理视域下的符号否定性与本体论研究"(项目编号:17BZW003)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普通符号学与生态符号学研究"(项目编号:16JJD740014)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雅各布森从失语症的研究中得出了隐喻与转喻的两极图式,这个超出语言符号本身的图式被拉康继承并建构到其能指链的运作方式之中。因为拉康改写索绪尔的符号算式之后需要重建意义产生的方式,转喻与隐喻问题就成为他整合语言学和精神分析的关键所在。在此过程中,拉康确立了转喻对隐喻的优先性,并重新阐释了弗洛伊德的"移置"和"凝缩"概念。转喻与隐喻理论为拉康的精神分析提供了基石,成为他解释一系列精神分析现象的有效工具。本文通过对转喻与隐喻问题的阐发,揭示了拉康理论的丰富内涵和独特价值。
-
关键词
拉康
雅各布森
转喻
隐喻
能指链
精神分析
-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清初回族诗人丁澎谪戍关外时期的创作心态
被引量:2
- 2
-
-
作者
蓝青
-
机构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中国语言文学系
-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6-102,共7页
-
文摘
清初大批士人因抗清、文字狱、科场案、朋党案等被流放至东北,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巨,均称空前。在与关外地域文化的碰撞中,这些流人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丁澎是清初流人的典型代表,谪戍关外时期,其人格心态经历了由畏惧压抑到安闲自适的转变过程,其中交织着温厚与怨愤,颇具研究价值。丁澎于关外临风抒啸,著述不辍,尚阳堡恶劣的气候与雄壮的景观,伴随着诗人的复杂心态,使其创作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
关键词
丁澎
贬谪
地域文化
创作心态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马来西亚、新加坡及印尼华文女作家的国家忧患意识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马峰
-
机构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中国语言文学系
-
出处
《学术探索》
2019年第4期106-112,共7页
-
基金
中山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项目(17wkpy93)
-
文摘
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相互毗邻,三国的政治发展及历史变革都有颇多联系。就华文女作家小说而言,她们在以华族为表现主体的政治历史书写中都具有一定的国家忧患意识。马华女作家对华社精英及马共议题的反思,新华女作家对社会变迁的追溯,印华女作家对排华暴乱的殇悼,不同国情也展现出政治历史的多义性。以文学视角去书写历史,这是个体对集体历史的正视,更是对正统史观的有益补充。
-
关键词
马华文学
新华文学
印华文学
女作家小说
政治历史
-
Keywords
Malaysian Chinese literature
Singaporean Chinese literature
Indonesian Chinese literature
female writers’novel
political history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