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8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 被引量:482
1
作者 黄震方 陆林 +4 位作者 苏勤 章锦河 孙九霞 万绪才 靳诚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09-1421,共13页
新型城镇化在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科学引导乡村地域城镇化,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和重要科学命题。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审视和反思,... 新型城镇化在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科学引导乡村地域城镇化,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和重要科学命题。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审视和反思,认为乡村旅游既面临环境质量下降、乡村文化受损、旅游同质竞争、整体品质不高、产业培育不足、资金人才短缺、运营模式落后、土地利用错位等现实困境,又面临着新形势下需深入研究的诸多复杂性理论问题。提出要响应新时期国家重大战略和乡村旅游的发展需求,重点关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特性、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旅游的影响与互动机制、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乡村旅游文化与乡愁记忆的恢复与重构、乡村生态文明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空间结构优化及城乡旅游一体化空间格局与机制、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与产业融合创新、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及"三农"问题解决路径、乡村旅游运营管理与政策制度创新等科学问题。通过深化理论研究和强化实践应用,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升级,引导具备条件的乡村走以旅游为导向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城乡旅游互补和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村旅游 理论反思 困境突破
原文传递
国内耦合协调度模型的误区及修正 被引量:468
2
作者 王淑佳 孔伟 +2 位作者 任亮 治丹丹 戴彬婷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93-810,共18页
随着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成为研究区域整体均衡发展程度的有效评价与研究工具。但在该模型使用中,存在书写错误、丢失系数、错用权重和模型不成立四类误区,已经显著影响到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因此首先明确传统耦合协... 随着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成为研究区域整体均衡发展程度的有效评价与研究工具。但在该模型使用中,存在书写错误、丢失系数、错用权重和模型不成立四类误区,已经显著影响到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因此首先明确传统耦合协调度模型的规范公式,在探讨该传统模型在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中效度问题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耦合度的修正模型。此外耦合协调度模型还存在指标构建的主观性、耦合结果的波动性和无可比性的信度问题。以京津冀生态与经济系统为例,验证修正后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具有较好的效度,研究对象的时空变化会显著影响耦合协调度模型的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度 使用误区 模型效度 模型信度 模型修正
原文传递
文化和旅游融合:多层次关系内涵、挑战与践行路径 被引量:269
3
作者 张朝枝 朱敏敏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71,共10页
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使"文旅融合"成为热词,对文化和旅游关系的历时性反思却比较缺乏,进而影响了对文化和旅游关系的完整理解。文章基于对文化和旅游关系演变的历时性梳理,分析了文化和旅游关系的起源、发展与提升及其相应阶... 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使"文旅融合"成为热词,对文化和旅游关系的历时性反思却比较缺乏,进而影响了对文化和旅游关系的完整理解。文章基于对文化和旅游关系演变的历时性梳理,分析了文化和旅游关系的起源、发展与提升及其相应阶段可能面临的挑战。研究认为:文化的身份意义和旅游者追求身份认同使文化具有吸引物属性,建构文化的身份认同与集体记忆增强其吸引物属性并使之成为旅游资源,是践行文旅融合的第一层次路径,但也可能会面临关于文化工具性的批判。通过文化的可参观性生产提升文化的展示水平,是增强旅游者文化旅游体验的重要方式,也是践行文旅融合的第二层次路径,但因此而引起的文化商品化往往被批判为旅游导致文化衰落。文化旅游产品的进一步商业化与产业链延伸是践行文旅融合的第三层次路径,但也可能导致过度商业化与文化体验失真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文化旅游 内涵 挑战 路径
下载PDF
从缺失到凸显: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脉络 被引量:193
4
作者 孙九霞 保继刚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3-68,共6页
国内外的研究者目前都逐渐把社区及其居民作为旅游发展的主体,社区参与也因之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在对社区参与研究脉络和走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出社区参与理论共识的达成经历了“从缺失到凸显”的过程。在对社区参... 国内外的研究者目前都逐渐把社区及其居民作为旅游发展的主体,社区参与也因之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在对社区参与研究脉络和走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出社区参与理论共识的达成经历了“从缺失到凸显”的过程。在对社区参与的关注方面,中国和西方的研究具有各不相同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失 凸显 社区参与 旅游研究
下载PDF
基于地方实践的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逻辑与案例 被引量:161
5
作者 孙九霞 黄凯洁 王学基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49,共11页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直面乡村社会发展困境,以乡村的多维发展重塑合理的新型城乡关系。文章基于对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内在逻辑的探讨,借助傣族园村寨、双...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直面乡村社会发展困境,以乡村的多维发展重塑合理的新型城乡关系。文章基于对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内在逻辑的探讨,借助傣族园村寨、双廊村、天龙村、落水村和明月村等多案例研究,具体分析旅游推动乡村在不同维度上的振兴实践,研究认为:旅游发展为乡土空间重聚发展主体,将各类经济生产要素注入乡村,实现乡村在经济层面的产业结构多元化和空间多功能化,文化层面的物质文化保存与修复和精神文化的调适与再造,治理层面的内生自组织治理优化和网络治理的构建与深化,有效缓解甚至逆转乡村多重危机;同时,旅游发展在推动乡村各层面发展的过程中释放乡村居民的自主性,构建地方和外部力量的互动场域,共同推动乡村实现"新内生性发展"和持续振兴。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多元内在关系,为我国乡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和贫困消除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 地方实践 城乡关系 新内生性发展
下载PDF
跨学科聚焦的新领域:流动的时间、空间与社会 被引量:148
6
作者 孙九霞 周尚意 +7 位作者 王宁 朱竑 周大鸣 甄峰 刘行健 杨晶晶 陈敬复 杨茜好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01-1818,共18页
在全球化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当下,流动获得了内涵和外延的立体化与多面性,各种类型的流动正表征并重塑地方、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如何认识流动、分析流动对理解当前世界多重空间尺度的各类社会文化现象、理解空间及附加其上的意义具... 在全球化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当下,流动获得了内涵和外延的立体化与多面性,各种类型的流动正表征并重塑地方、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如何认识流动、分析流动对理解当前世界多重空间尺度的各类社会文化现象、理解空间及附加其上的意义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流动性是流动实践空前增强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发生在全球与区域的尺度上,也发生在城市内部日常生活与通勤的尺度上。另一方面,流动性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中基本概念的阐释具有革命性的作用,例如地方,认同这些话题都需要从流动性的视角进行重新思考。以时间和空间作为刻画流动性的基础尺标,在新流动性范式下,从地方、城市、移民、旅游、身份认同、政策与管制等方面探讨流动性多层次的社会文化意义,期于在流动性这一场域进行跨学科的对话,并促使国内学界对流动现象的关注上升为对流动性理论本身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流动性 理论创新 空间与地方实践 地理研究
原文传递
雨崩村社区旅游:社区参与方式及其增权意义 被引量:138
7
作者 保继刚 孙九霞 《旅游论坛》 CSSCI 2008年第4期58-65,共8页
在云南迪庆州德钦县云岭乡的雨崩村发现了一个社区主动参与旅游发展,社区基本实现了经济增权、心理增权和部分政治增权的案例。雨崩村在游客住宿、租马等经营方面实施了相对均衡的利益共享的措施,控制了外来投资,它已经发展成社区自主... 在云南迪庆州德钦县云岭乡的雨崩村发现了一个社区主动参与旅游发展,社区基本实现了经济增权、心理增权和部分政治增权的案例。雨崩村在游客住宿、租马等经营方面实施了相对均衡的利益共享的措施,控制了外来投资,它已经发展成社区自主的、自我实现的可持续性旅游社区。雨崩的社区旅游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具典型意义的社区旅游,村民真正参与到旅游决策、管理、利益分配各个环节中。本质上雨崩村的旅游增权是个人增权,怎样在制度层面上确立社区的权力,进行制度性增权,真正凸显社区在旅游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是雨崩村旅游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崩村 增权 社区旅游 社区参与
下载PDF
红色旅游与政党认同——基于井冈山景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41
8
作者 左冰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9期60-72,共13页
文章基于对"红色旅游的摇篮"——井冈山景区的游客调查,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旅游对政党认同的影响模型,分析并刻画了旅游活动对政党认同的影响及其作用于政党认同的具体路径,探讨了游客对政党认同和国家认同的认知差异、... 文章基于对"红色旅游的摇篮"——井冈山景区的游客调查,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旅游对政党认同的影响模型,分析并刻画了旅游活动对政党认同的影响及其作用于政党认同的具体路径,探讨了游客对政党认同和国家认同的认知差异、政党认同的阶层差异以及旅游的政治功能等相关问题。研究表明,政党认同更多的是人们理性认知的结果。红色旅游活动对于增进游客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和情感具有重要作用,并可间接地促进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行为。通过唤起记忆、讲述历史和情景体验,红色旅游有助于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合法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政党认同 中国共产党 井冈山景区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传统村落:理论内涵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140
9
作者 孙九霞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共3页
一、我国传统村落面临严峻的存续危机 伴随着现代化与城镇化进程,农村地区的传统村落陷入了一系列的发展困境。一方面,传统村落大多年代久远,位居相对偏僻、落后地区,长期以来的人口外流和空间荒废导致大量村落出现"空心化"与"自然... 一、我国传统村落面临严峻的存续危机 伴随着现代化与城镇化进程,农村地区的传统村落陷入了一系列的发展困境。一方面,传统村落大多年代久远,位居相对偏僻、落后地区,长期以来的人口外流和空间荒废导致大量村落出现"空心化"与"自然衰退",村落发展主体缺失,造成村落的"文化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保护与利用 旅游发展 路径 内涵 中国 城镇化进程 农村地区
下载PDF
日常生活视野中的旅游社区空间再生产研究——基于列斐伏尔与德塞图的理论视角 被引量:128
10
作者 孙九霞 周一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75-1589,共15页
在空间与旅游地空间的相关研究中,社区居民及其日常生活所扮演的角色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而本文试图转向微观层面,关注空间演化中居民与日常生活的力量。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核心区马降龙村为例,运用观察法与... 在空间与旅游地空间的相关研究中,社区居民及其日常生活所扮演的角色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而本文试图转向微观层面,关注空间演化中居民与日常生活的力量。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核心区马降龙村为例,运用观察法与访谈法,探索由旅游发展所推动的旅游社区空间再生产的现象与特征。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论"与德塞图的"日常生活实践"理论,讨论在空间再生产的过程中,居民如何通过日常生活,对抗政府与景区管理主体构想的空间表征,体现具有反抗性的表征空间。研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反抗性的表征空间表现出嵌入、抵制、进攻性抵制、反噬、再生等形式。现阶段,低度开发水平下居民与政府及景区管理主体的对抗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长期看来景区组织与居民角色的特性,以及对土地的掌控保障了反抗潜力的延续。而旅游社区的空间秩序最终将在所有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协商中形成。旅游发展中居民扮演的角色影响其协商能力,造成不同的行动机制与意义。旅游社区空间活力最终在多主体、多目标的空间生产过程中激发,这一过程始终展现出日常生活的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社区 社会空间 空间再生产 表征空间 日常生活实践
原文传递
基于大数据的旅游目的地情感评价方法探究 被引量:127
11
作者 刘逸 保继刚 朱毅玲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1-1105,共15页
基于情绪分类取向,通过界定三个旅游文本情感分析的过滤参数:旅游专属词库、语义逻辑规则和情感乘数,构建基于网络大数据的旅游目的地情感评价模型。基于该模型,抓取了120731条游客评论对8个旅游目的地进行评价,并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 基于情绪分类取向,通过界定三个旅游文本情感分析的过滤参数:旅游专属词库、语义逻辑规则和情感乘数,构建基于网络大数据的旅游目的地情感评价模型。基于该模型,抓取了120731条游客评论对8个旅游目的地进行评价,并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监测数据作为标准数据进行校验。研究证实三个过滤参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能够较为准确地捕捉到游客对目的地评价的总体情感意象;经过单年度和多年度校验,六类规则的准确度依次为:C2>C1>C3>B>评分法>A,即规则C2下的评价结果与监测结果最为吻合。结论证实了旅游大数据的可用性,为后续的理论推进和实践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旅游目的地 情感评价模型 情感意象
原文传递
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因素及其贡献度分析 被引量:122
12
作者 左冰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2-90,共9页
文章以经济增长理论的进展为基础,使用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历史面板数据,结合旅游业的经济特性,分析影响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诸要素及其贡献度。结果表明,中国旅游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依靠要素投入特别是资本投入而不是通过追求技术进... 文章以经济增长理论的进展为基础,使用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历史面板数据,结合旅游业的经济特性,分析影响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诸要素及其贡献度。结果表明,中国旅游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依靠要素投入特别是资本投入而不是通过追求技术进步来获得的,属于典型的要素驱动型增长。价格水平、环境质量和技术进步对于旅游经济增长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作用下,各地的旅游发展绩效与其制度质量无关;可进入性与旅游发展的关系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加以分析。此外,旅游发展可能会降低目的地人力资本以及教育投资需求,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也会对制造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旅游发展是把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好旅游发展与其它产业、技术进步以及人力资本培育之间的关系,旅游业的长期繁荣同样有可能面临"资源诅咒",对地方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经济增长 影响因素 贡献度 资源诅咒
下载PDF
制度增权: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之土地权利变革 被引量:120
13
作者 左冰 保继刚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2期23-31,共9页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权利失败、机会缺失与能力匮乏。对于后两者,研究者们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研究。而针对社区居民"无权"和"去权"的权利失败状况,学术界至今缺乏应有的关注。文章以马克...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权利失败、机会缺失与能力匮乏。对于后两者,研究者们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研究。而针对社区居民"无权"和"去权"的权利失败状况,学术界至今缺乏应有的关注。文章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起点,结合现代产权理论,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剖析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状态及其决定的旅游开发增值收益分配在理论上和现实中的矛盾性,提出了"吸引物权"这一新型的产权权利,并指出我国农村社区参与权利失败的制度性根源在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受限制支配、所有权主体"虚位"和吸引物权"缺位",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中国农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土地权利变革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土地产权 吸引物权 社区参与 傣族园
下载PDF
感知价值视角下的传统节庆旅游体验--以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为例 被引量:116
14
作者 马凌 保继刚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9-278,共10页
感知价值是研究消费者体验和体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理论。本文以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庆———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为案例对节庆游客旅游体验的感知价值维度进行了分析并验证。在定性访谈和以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游客体验传统节... 感知价值是研究消费者体验和体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理论。本文以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庆———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为案例对节庆游客旅游体验的感知价值维度进行了分析并验证。在定性访谈和以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游客体验传统节庆的感知价值量表,并根据量表进行了测量。同时对感知价值维度与节庆游客满意度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游客体验傣族泼水节的感知价值维度包括七个:文化认知价值、享乐价值、社交价值、服务价值、经济便利价值、情境价值和功能价值。研究发现,不同感知价值维度与游客满意度的相关程度高低不同。与西方学者的研究发现不同的是,作为实用价值的文化认知价值对国内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是最大的,这与西方游客更看重节庆体验中的享乐价值是相区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庆 旅游体验 感知价值 满意度
原文传递
原真性理解:旅游与遗产保护视角的演变与差异 被引量:105
15
作者 张朝枝 《旅游科学》 CSSCI 2008年第1期1-8,28,共9页
"原真性"是一个动态、多元和复杂的问题。遗产保护研究领域强调客体本身衡量标准,讨论建构公认的遗产保护标准体系与技术指标;而旅游研究则强调主体的实地体验,讨论主体对客体"真"、"假"的辨别及其体验... "原真性"是一个动态、多元和复杂的问题。遗产保护研究领域强调客体本身衡量标准,讨论建构公认的遗产保护标准体系与技术指标;而旅游研究则强调主体的实地体验,讨论主体对客体"真"、"假"的辨别及其体验效果。旅游与遗产保护是一个互动演进与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在旅游与遗产保护研究中要从互动与动态的角度来理解原真性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真性 旅游 遗产保护 演变 差异
下载PDF
旅游影响下传统社区空间变迁的理论探讨——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反思 被引量:108
16
作者 孙九霞 苏静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5期78-86,共9页
空间是传统社区旅游的核心吸引要素,是游客体验的对象,也是社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以传统社区(社会)空间为研究对象,依照社会建构主义的研究范式,以列斐伏尔(Lefebvre)的空间生产理论为指导,对旅游与传统社区空间生产之间的... 空间是传统社区旅游的核心吸引要素,是游客体验的对象,也是社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以传统社区(社会)空间为研究对象,依照社会建构主义的研究范式,以列斐伏尔(Lefebvre)的空间生产理论为指导,对旅游与传统社区空间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旨在为后续的旅游影响研究提供理论上的依据。研究发现:旅游影响了传统社区空间变迁的根本原因在于游客成了传统社区空间生产的主体之一;旅游利益相关者是传统社区空间的主要建构者,并通过占有传统社区的土地成为社区空间的直接生产者;空间生产主体的多元化、主体生产目标和行动的错位是导致旅游影响下的传统社区空间生产过程中矛盾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影响 传统社区 社会空间 空间生产 反思性研究
下载PDF
赋权理论与旅游发展中的社区能力建设 被引量:103
17
作者 孙九霞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2-27,共6页
伴随着旅游业的急速增长,作为旅游业利益相关者中之弱势群体的社区,亟须予以不同层面的赋权以提高其参与能力。赋权是一个建立意识、增强能力和发展技能,通向更多参与、更加平等、更大影响的行动过程。本文通过对国内不同地域社区旅游... 伴随着旅游业的急速增长,作为旅游业利益相关者中之弱势群体的社区,亟须予以不同层面的赋权以提高其参与能力。赋权是一个建立意识、增强能力和发展技能,通向更多参与、更加平等、更大影响的行动过程。本文通过对国内不同地域社区旅游目的地的追踪研究,在赋权理论的框架下,提出旅游发展中社区能力建设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权理论 旅游发展 社区参与 能力建设
下载PDF
文化与旅游何以融合:基于身份认同的视角 被引量:103
18
作者 张朝枝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2-166,共5页
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再次引发各界对文化与旅游关系的讨论,但大多讨论仍围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诗与远方"的合作展开。本文从文化与旅游关系的深层根源出发,以身份认同的视角探讨了文化与旅游的关系。笔者认为:旅... 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再次引发各界对文化与旅游关系的讨论,但大多讨论仍围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诗与远方"的合作展开。本文从文化与旅游关系的深层根源出发,以身份认同的视角探讨了文化与旅游的关系。笔者认为:旅游者个体或者民族与国家集体寻找文化身份认同是旅游与文化关系的起源,而文化变成旅游者的身份符号则是旅游与文化关系进一步强化,但人们的身份角色差异引起的价值理解差异却是旅游与文化矛盾冲突的根源,文化与旅游的融合需要通过调整角色、培育文化自信增进相互理解和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旅游 融合 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韧性的特征与空间差异研究 被引量:96
19
作者 刘逸 纪捷韩 +1 位作者 张一帆 杨宇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29-2043,共15页
当前区域经济韧性的测度研究的测度维度较为单一地聚焦在GDP之上,缺乏揭示韧性在其它经济指标上的表现;同时过于注重区域内因素,忽略了外向联系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选择5个经济指标对大湾区的经济韧性进行多维度测算... 当前区域经济韧性的测度研究的测度维度较为单一地聚焦在GDP之上,缺乏揭示韧性在其它经济指标上的表现;同时过于注重区域内因素,忽略了外向联系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选择5个经济指标对大湾区的经济韧性进行多维度测算,并借助关系经济地理学理论视角,对区域内部差异的形成原因给予解释。主要得到三个结论:第一,区域的经济韧性难以从单一维度来判定,多维度指标所揭示的经济韧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GDP所表现出来的区域经济韧性较为保守,而就业指标所表现出来的经济韧性变动较大。第二,大湾区内部各城市的经济韧性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与区位和GDP规模无显著关系,而与其产业经济结构和嵌入全球生产网络方式有显著关系。第三,湾区城市在经济韧性表现的差异可以用战略耦合来进行初步解释,深圳因自主耦合而经济韧性表现最佳,佛山和广州次之,香港和澳门因以依附耦合的方式嵌入全球金融和酒店网络,因而经济韧性相对较差。本文为经济韧性研究提供了大湾区案例和新的分析视角,推动了关系经济地理学在经济韧性研究中的应用。本文建议未来要重视基于定性方法的经济韧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经济韧性 空间差异 战略耦合 关系经济地理
原文传递
遗产旅游地居民的地方认同——“碉乡”符号、记忆与空间 被引量:97
20
作者 孙九霞 周一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81-2394,共14页
文化地理学者对"地方"这一理论视角主观性意义的强调,使得"地方认同"等呈现人与地方情感联系的概念被重新审视。在当今中国申遗热的背景下,当地人的地方认同在各方力量对遗产归属与表述的争夺中重塑,如果将这种重... 文化地理学者对"地方"这一理论视角主观性意义的强调,使得"地方认同"等呈现人与地方情感联系的概念被重新审视。在当今中国申遗热的背景下,当地人的地方认同在各方力量对遗产归属与表述的争夺中重塑,如果将这种重塑放在多尺度的分析框架下,就可以发现地方认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特定封闭的地点,在本土、全国以及跨国空间中呈现不同的表述。开平碉楼与村落作为广东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并且是中国唯一以华侨文化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是研究遗产生产对地方认同变迁影响的典型案例。结合文献分析、观察法与访谈法等,阐述遗产旅游发展背景下当地居民的地方认同变迁,分析开平作为"碉乡"的具体内涵。研究发现:遗产申报和维护使碉楼被硬性确立为地方的象征,具有高度符号化的特点;"碉乡"形象在居民地方认同中的展开并不完整;"碉乡"在历史延续中存在着多重割裂;"碉乡"的空间边界既明确又封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 地方认同 遗产旅游 侨乡 碉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