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自主性与文化——迈向一种文化视角的国家理论 被引量:23
1
作者 肖文明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1-235,共25页
国家自主性是国家理论中非常重要的议题。本文批判性地回顾了不同国家理论流派对于国家自主性的理解,指出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文化的重要性,倾向于将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解为二元的零和博弈关系。因此,我们需要引入一种关系主义思维来... 国家自主性是国家理论中非常重要的议题。本文批判性地回顾了不同国家理论流派对于国家自主性的理解,指出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文化的重要性,倾向于将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解为二元的零和博弈关系。因此,我们需要引入一种关系主义思维来化解这一倾向,将国家自主性理解为一种嵌入式自主性,而后者需要以一种带有共识论色彩的文化观为基础。在这方面,我们需要从涂尔干和葛兰西的国家理论中汲取资源,并重新思考文化的界定和分析文化影响国家自主性的具体机制。由此,本文将为一种文化视角的国家理论指明方向,并为非零和博弈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提供理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主性 国家与社会关系 文化关系主义
原文传递
儒学与社会主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甘阳 肖滨 +19 位作者 陈少明 姚中秋 唐文明 孙江 吕新雨 杨丽君 张小军 麻国庆 卢晖临 罗成 刘骥 李长春 翁贺凯 刘伟 王婉雯 李嘉敏 于栎 李潇 黄海平 粟霞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80,共71页
第十三届开放时代论坛于2015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何屋村聚龙庄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儒学与社会主义'。在近代中国,社会主义作为一股最为强劲的外来思潮,自日本而进入中国,终蔚为壮观。儒家的大同思想、... 第十三届开放时代论坛于2015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何屋村聚龙庄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儒学与社会主义'。在近代中国,社会主义作为一股最为强劲的外来思潮,自日本而进入中国,终蔚为壮观。儒家的大同思想、平等观念、伦理本位、和谐意识、志士人格,都起到了接引社会主义思潮进入中国的重要作用。近代社会主义思潮进入中国,是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入侵导致基层社会溃败的回应。儒学作为经世济民之学,在面对经济全球化吞噬社会之今日,是否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再度接引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对于以儒家为社会及文化基调的中国来说,社会主义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内生性?于当下,皆有重新探讨此类问题之必要。本专题内容根据论坛现场录音整理而成,并经发言人审校。评论及讨论部分的小标题为编者所加。因为篇幅所限,部分内容未能一并刊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资本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 儒家传统 思想体系 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康有为与制度化儒学 被引量:11
3
作者 甘阳 唐文明 +9 位作者 张翔 白彤东 姚中秋 姚育松 陈明 曾亦 干春松 陈壁生 陈少明 刘小枫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41,共30页
甲午之战以来,两甲子间,国祚屡迁。加之西潮涌入,传统式微,时至今日,中国已非百余年前之中国。然中国何以为中国,这一问题却历久弥新。康有为生于晚清内外交困之际,面对从传统老大帝国到现代民族国家转化这一不可遏阻的洪流,面... 甲午之战以来,两甲子间,国祚屡迁。加之西潮涌入,传统式微,时至今日,中国已非百余年前之中国。然中国何以为中国,这一问题却历久弥新。康有为生于晚清内外交困之际,面对从传统老大帝国到现代民族国家转化这一不可遏阻的洪流,面对西方文明这一强有力的“他者”,而致思于儒学(教)制度化建设,冀望于传统内部开出新的文明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化建设 康有为 儒学 现代民族国家 西方文明 “他者” 中国 传统
原文传递
微时代“90后”大学生的微生活现状微探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燕芳 康遍霞 +3 位作者 张昕之 赵一波 顾颖能 徐侨妹 《高校辅导员》 2013年第1期72-77,共6页
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们悄然进入了以微博为传媒代表的微时代,"90后"大学生是微时代最积极的践行者和体验者。通过针对"90后"大学生使用微博和社交网站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是微博和其他社交媒体的最活跃的... 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们悄然进入了以微博为传媒代表的微时代,"90后"大学生是微时代最积极的践行者和体验者。通过针对"90后"大学生使用微博和社交网站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是微博和其他社交媒体的最活跃的使用者。高校辅导员应与时俱进,更新工作方法,充分依托微博平台,与学生亦师亦友,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认同;与学生平等对话,使他们在分享体验中走出生命困顿;与学生直面真实,使他们在现实感知中回归理性,在微生活中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微时代 微生活 社交媒体
下载PDF
人民共和国的文明内涵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志强 李放春 +16 位作者 潘维 欧树军 潘妮妮 老田 谢茂松 章永乐 陈颀 丁耘 徐俊忠 宋少鹏 贺照田 董丽敏 张华 谭同学 肖文明 何浩 郭春林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89,共57页
第十五届开放时代论坛于2017年11月4日至5日在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人民共和国的文明内涵。在文明复兴与多样现代性的诉求推动下,对新中国史的自觉与对中国文明的自觉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文明(轴心性... 第十五届开放时代论坛于2017年11月4日至5日在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人民共和国的文明内涵。在文明复兴与多样现代性的诉求推动下,对新中国史的自觉与对中国文明的自觉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文明(轴心性)与现代性的关系问题,则为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梳理与反思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现代中国如何在学习、吸纳外来学说、经验的同时,努力保持"不忘本民族之地位"?人民共和国的"中华"内涵是什么?其与绵延的中国文明的深层关联是什么?如何理解其特殊性与普遍性?其复杂的历史经验对于中国与世界的未来构想与探索又有何启示?本届论坛旨在聚焦人民共和国的文明内涵,展开跨学科探讨,立足国史经验,从思想、观念、行动、制度、结构等诸方面深入挖掘,从中领略中西古今的碰撞交融。本专题根据现场录音整理而成,并经发言人审订。篇幅所限,部分内容未能收入。内容编排并未完全按照发言顺序,部分标题为编者所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共和国 内涵 文明 人文社会科学 重庆大学 开放时代 研究院 论坛
原文传递
由凡至圣:王阳明体悟本心的工夫阶次——以王龙溪《悟说》、《滁阳会语》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卫红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2-99,共8页
王龙溪《悟说》一文总结了体悟本心的工夫四阶次,以其与《滁阳会语》所述王阳明为学悟道的历程相印证,一方面揭示出阳明学旨、教法与自身悟境进展的一致性,一方面也印证补充了《悟说》内容:"悟前(解悟等)—证悟—保任—彻悟—忘悟&... 王龙溪《悟说》一文总结了体悟本心的工夫四阶次,以其与《滁阳会语》所述王阳明为学悟道的历程相印证,一方面揭示出阳明学旨、教法与自身悟境进展的一致性,一方面也印证补充了《悟说》内容:"悟前(解悟等)—证悟—保任—彻悟—忘悟"构成一个完整的由凡至圣的工夫阶次,对阳明学体悟本心的工夫历程具有普遍性,其形式则有取于禅宗工夫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学 体悟本心 工夫阶次
原文传递
作为道德机构的家庭:涂尔干论家庭 被引量:9
7
作者 肖文明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88,227,共25页
本文尝试在涂尔干道德科学的视域下系统呈现其家庭论述。面对家庭这一道德机构的现代转型,涂尔干强调捍卫家庭的重要道德功能,以家庭女性主义来回应家庭与婚姻生活所面临的挑战;同时,又揭示了家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功能式微,并寻... 本文尝试在涂尔干道德科学的视域下系统呈现其家庭论述。面对家庭这一道德机构的现代转型,涂尔干强调捍卫家庭的重要道德功能,以家庭女性主义来回应家庭与婚姻生活所面临的挑战;同时,又揭示了家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功能式微,并寻求以法团和国家作为补救方案。涂尔干的家庭论述鲜明地呈现出对社会团结与个体自主一以贯之的关切,但他调和这两种价值诉求的努力并不总能获得成功,令其论述呈现出复杂性与矛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婚姻 道德功能 社会团结 个体自主
原文传递
儒学与中国基层社会重建 被引量:7
8
作者 吴重庆 姚中秋 吴宁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2-160,共9页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熟人社会"概念一直是解释乡土中国社会关系的重要范式。但随着市场化、全球化的裹挟,我国中部地区的农村已呈现空心化的态势,乡土社会的主体缺席导致熟人社会的行动逻辑无法呈现。在此背景下,吴重庆教授提出...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熟人社会"概念一直是解释乡土中国社会关系的重要范式。但随着市场化、全球化的裹挟,我国中部地区的农村已呈现空心化的态势,乡土社会的主体缺席导致熟人社会的行动逻辑无法呈现。在此背景下,吴重庆教授提出了"无主体熟人社会"的概念。围绕这一核心概念,吴重庆教授、姚中秋教授和吴宁博士重点讨论了无主体熟人社会的特性及行动逻辑、熟人社会构建中的儒家价值、宗族和小农经济的正名、儒学下乡与基层社会的重建、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模式的回归等话题。本刊辑要整理了此次对话的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中国 社会重建 儒学 熟人社会 社会治理模式 行动逻辑 社会关系 中部地区
下载PDF
用中国的方式研究中国用西方的方式研究西方 被引量:8
9
作者 甘阳 王钦 《现代中文学刊》 2009年第5期4-11,共8页
王钦(以下简称“王”):甘阳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就从刚刚结束的第三期“通识教育讲习班”谈起吧。我发现这次选择的阅读篇目中有章太炎的《馗书》和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您这些年来和刘小枫老师一... 王钦(以下简称“王”):甘阳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就从刚刚结束的第三期“通识教育讲习班”谈起吧。我发现这次选择的阅读篇目中有章太炎的《馗书》和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您这些年来和刘小枫老师一起提倡“重新阅读西方”,以及重新理解中西方的经典文本,做了很多工作;那么,这次“通识教育讲习班”选择了一些按照年代可以归为近现代著述的文本,其背后的用意是什么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方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中国 通识教育 经典文本 讲习班 “王” 梁漱溟
下载PDF
国家触角的限度之再考察——以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的文化改造为个案 被引量:9
10
作者 肖文明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0-152,共23页
本文以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的文化改造为个案,试图重新考察许慧文与萧凤霞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争论。通过对文化生产者、文化中介和文化受众三个方面的分析,来说明文化改造与国家设定的目标之间存在各方面的距离。本文... 本文以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的文化改造为个案,试图重新考察许慧文与萧凤霞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争论。通过对文化生产者、文化中介和文化受众三个方面的分析,来说明文化改造与国家设定的目标之间存在各方面的距离。本文由此支持许慧文所谓"国家触角的限度"之说法,并对其理论解释予以扩充深化,同时也将反思集权主义模式的适用性问题及前述争论引发的国家理论相关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理论 惯习 群众繁复性 文化自主性 集权主义
原文传递
超越集权主义模式:关于“前三十年”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海外中国研究述评 被引量:8
11
作者 肖文明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7-223,共17页
晚近"新革命史"的历史叙述重新引发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关注,且明确挑战迄今仍具强烈影响力的集权主义模式,但尚未提供较为详细的替代性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框架,也忽略了社会科学背景下的海... 晚近"新革命史"的历史叙述重新引发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关注,且明确挑战迄今仍具强烈影响力的集权主义模式,但尚未提供较为详细的替代性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框架,也忽略了社会科学背景下的海外中国研究的学术积累。本文系统梳理了海外中国研究的相关进展,对有关理论概念进行了批判性的辨析和评述,指出这些研究都从不同角度挑战了集权主义模式,这是可与"新革命史"引发共鸣的地方。基于这一系统的述评,本文特别指出,国家与社会互动互构模式是迄今最好的解释框架,但需要整合国家能力模式与其他国家理论。本文的探讨将为更具整合性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框架提供基础,而这将是超越集权主义模式的最佳路径,也将为"新革命史"等历史叙述提供理论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革命史 国家与社会关系 集权主义 国家能力
原文传递
王阳明“四句教”解义及辩证 被引量:8
12
作者 傅锡洪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7-76,128,共11页
与后世质疑和批评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阳明自身坚信“四句教”是既具普遍性且无弊的工夫指点语。在他看来,“无善无恶”和“有善有恶”不过是对“已发”之意识状态的描述,是不同条件下达致“好善恶恶”的不同进路。无善无恶指意念完全出... 与后世质疑和批评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阳明自身坚信“四句教”是既具普遍性且无弊的工夫指点语。在他看来,“无善无恶”和“有善有恶”不过是对“已发”之意识状态的描述,是不同条件下达致“好善恶恶”的不同进路。无善无恶指意念完全出于良知的动力,因而没有且不必刻意和执着;有善有恶指受私欲牵累而必须有所刻意、执着。分别以两者为核心的“四无”和“四有”的为学进路并无高下之分,差异主要在入手处不同。四句教包含四无和四有两条为学进路;无善无恶的含义包含好善恶恶,并以其为根本。这两点分别保证了四句教的普遍性和无弊性。后世往往忽视这两点,质疑和批评也就由此而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四句教 好善恶恶 无善无恶 有善有恶
原文传递
什么是存在?——再论《兰亭序》的经典化
13
作者 陈少明 《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7,126,共13页
本文通过对书法名帖《兰亭序》经典化历程的分析,探讨“存在”一词的使用方式及其所运用的意义,从一种独特的艺术史现象中提取出一个有广泛意义的哲学论题。作者从“存在”的常规用法中区分出三种具体的存在类型(物理、意识与信息),并... 本文通过对书法名帖《兰亭序》经典化历程的分析,探讨“存在”一词的使用方式及其所运用的意义,从一种独特的艺术史现象中提取出一个有广泛意义的哲学论题。作者从“存在”的常规用法中区分出三种具体的存在类型(物理、意识与信息),并以之为概念框架,分诞生、隐没、重现、经典和遗产诸环节,描述《兰亭序》经典化过程所经历的存在变化,努力刻画事物的各种存在特征,较普遍者如物品与事件,存在与存在感,事件、运动与传统,存在与身份,以及次一级的如文与字、笔迹与人格、原作与衍生品等等。论文致力于呈现《兰亭序》存在状态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并揭示考察具体存在(动词)对理解抽象存在(名词)的重要性,从而打开面对形而上学的另一扇思想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亭序》 书法经典 存在 形而上学
原文传递
幕末勤王思想对明治维新的影响——以水户学为中心 被引量:8
14
作者 朱坤容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1-142,159-160,共12页
水户学是幕末的重要思潮之一,包括前期的水户史学和后期的水户政教学。幕府的衰颓和西方力量的出现在内外因上共同催生了勤王思想的勃兴。基于水户学的内外特征,本文分别从"皇"与"国"两个角度检讨了勤王思想对明治... 水户学是幕末的重要思潮之一,包括前期的水户史学和后期的水户政教学。幕府的衰颓和西方力量的出现在内外因上共同催生了勤王思想的勃兴。基于水户学的内外特征,本文分别从"皇"与"国"两个角度检讨了勤王思想对明治维新的得失影响,即"国"之意识的建立和"皇"之意识的延续。从而说明,明治维新一方面是在决意告别过去的政制,另一方面仍始终将尊皇思想置于国家设计的顶层,而这一导向也体现了日本近代化过程中民族性和近代性之间选择次第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维新 水户学 幕末 尊皇勤王
原文传递
乐制改革所见北宋景祐政治 被引量:8
15
作者 胡劲茵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9-59,共11页
在宋仁宗正式亲政的景祐时期,朝廷掀起了一场以"李照乐"为核心的乐制改革。透过这场改革,我们看到了景祐政治的独特面貌:面对频繁的自然灾害,仁宗及其团体采取了"应天以文"的政治方式,与强调"应天以实"... 在宋仁宗正式亲政的景祐时期,朝廷掀起了一场以"李照乐"为核心的乐制改革。透过这场改革,我们看到了景祐政治的独特面貌:面对频繁的自然灾害,仁宗及其团体采取了"应天以文"的政治方式,与强调"应天以实"的部分朝臣形成角力。从仁宗的角度出发,治理灾异的方法不应是对皇权的"贬损",而是正确、有效的祈禳方案。所以,天文、律历、五行等知识及其诠释的应用至为关键,乐制改革亦应运而生。朝臣对"应天以文"方式的否定,对仁宗"帝王好尚"的议论,对其支持者阎文应、吕夷简及技术官、内侍集团的排斥,则是乐制改革备受争议的根源。应对"天变"是宋代政治的重要内容,皇帝和士大夫之间围绕应对方式的争议,本质上仍是对政治权力的争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乐制改革 李照 《景祐乐髓新经》 景祐政治
全文增补中
宏大叙事的探寻与中国中心观的再思考 被引量:8
16
作者 肖文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77,177,共7页
中国研究领域存在某种碎片化的趋向,故对宏大叙事的探寻仍有必要。柯文曾梳理几种主要的诠释中国近代史的理论模式,即冲击—反应观、现代化模式、帝国主义模式和中国中心观模式,它们可以被视为是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最重要的几种宏大叙事... 中国研究领域存在某种碎片化的趋向,故对宏大叙事的探寻仍有必要。柯文曾梳理几种主要的诠释中国近代史的理论模式,即冲击—反应观、现代化模式、帝国主义模式和中国中心观模式,它们可以被视为是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最重要的几种宏大叙事。尽管柯文强调中国中心观模式相比于前三种模式的优胜处,但它也可能带来以下问题:未能真正摆脱西方中心主义;太过贬低外在因素的推动作用;未足够重视历史的断裂性;有丧失全国性视野的危险;较为忽略历史分析中的思想文化向度。与之相对,一种充分接纳冲击—反应观、现代化模式和帝国主义模式的有益成分的中国中心观将是一种更为健全的中国中心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大叙事 中国中心观 现代性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从“无极而太极”到"天理自然"周程授受关系新论 被引量:7
17
作者 傅锡洪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83,共12页
胡五峰、朱子和张南轩认为濂溪和二程具有授受关系。尽管道学主流接受了他们的观点,历来仍有颇多质疑,即便承认周程授受关系的学者也往往认为周程思想的断裂性大于连续性。事实上,周程思想的连续性大于断裂性。这不仅是因为二程继承了... 胡五峰、朱子和张南轩认为濂溪和二程具有授受关系。尽管道学主流接受了他们的观点,历来仍有颇多质疑,即便承认周程授受关系的学者也往往认为周程思想的断裂性大于连续性。事实上,周程思想的连续性大于断裂性。这不仅是因为二程继承了濂溪的圣人可学论,而且因为二程继承了濂溪对天道和圣人之道的根本看法。二程提出的“天理自然”是对濂溪“无极而太极”的继承,两者都论述了自然生生的天道。二程体贴出来的“天理”二字,也是对“无极而太极”的高度概括。朱子出于不同的问题意识从“无形而有理”的角度解释“无极而太极”,遮蔽了“无极而太极”与“天理自然”的对应关系,进而使得周程授受关系变得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极 太极 自然 生生 周程授受
原文传递
明代地方官德政册《萃美录》政治文化意义新论——基于其刊刻时间的考证
18
作者 黄友灏 黄澈 《历史教学(下半月)》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萃美录》是明代浙江士民歌颂镇守太监刘璟德政的诗文汇编。从书中所收诗文作者的身份书写入手,我们考证出该书并非刊刻于正德十年刘璟离浙之时,而是正德十三年秋冬。这恰处于刘璟走出政治困局,在明代宦官制度史上破例从南京闲散之职... 《萃美录》是明代浙江士民歌颂镇守太监刘璟德政的诗文汇编。从书中所收诗文作者的身份书写入手,我们考证出该书并非刊刻于正德十年刘璟离浙之时,而是正德十三年秋冬。这恰处于刘璟走出政治困局,在明代宦官制度史上破例从南京闲散之职重新出任一省镇守的前夕。《萃美录》在此时刊刻,无疑起到了宣传其过往政绩,证明其能力堪任的作用,很可能正是刘璟谋求东山再起的重要努力。《萃美录》兼具离任纪念册与复出推荐书的特质,充分表明了明代地方官德政文本刊刻时间值得仔细辨析,以及在此基础上结合被歌颂者具体处境与当时官员考课选授制度探讨其政治文化意义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地方官德政册 《萃美录》 刊刻时间 政治文化意义
原文传递
后殖民视角下的欧里庇得斯批评史与古典学术话语流变
19
作者 王瑞雪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104,共18页
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批评阐释历程深度参与了西方从殖民主义到后殖民主义的认识论变化。重新审视西方古典学术对于欧里庇得斯剧中的希腊身份及其文化他者的研究,将为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提供有效的古典维度。首先,欧里庇得斯在... 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批评阐释历程深度参与了西方从殖民主义到后殖民主义的认识论变化。重新审视西方古典学术对于欧里庇得斯剧中的希腊身份及其文化他者的研究,将为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提供有效的古典维度。首先,欧里庇得斯在东方主义话语的发展中呈现出多样的面相;其次,欧里庇得斯批评中的希腊人与“野蛮人”问题与古典学术话语的变革持续相关。这些学术批评中的诗学话语实践,尤其是对希腊性、人性、普遍性等概念的反思,体现了后现代西方文化之重构的一个侧面。欧里庇得斯悲剧的批评接受中的悖谬表征着后殖民与后现代文化生态之困境,也反映了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化赋值之难题。回观这一历程未完成的问题也有助于我们当下研究的主体性视角及文化身份的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里庇得斯 后殖民 西方古典学术 “希腊性” 多元文化
原文传递
寻找金枝:庞德与古典文学传统
20
作者 王承教 《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2期54-56,共3页
《在地铁站》及其创作说明《在地铁站》“是最著名的意象主义诗歌之一”。原诗及飞白先生的译文如下: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在地铁站)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Petals on a wet, ... 《在地铁站》及其创作说明《在地铁站》“是最著名的意象主义诗歌之一”。原诗及飞白先生的译文如下: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在地铁站)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迄今为止,《在地铁站》的汉译本已有近30个,国内学界以它为解读对象的单篇论文早有数十篇之多。在英美学界,它也是“被讨论最多的”诗歌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铁站》 金枝 古典文学传统 单篇论文 汉译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