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C38结肠癌小鼠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波扬 陈焕鹏 +2 位作者 余文兰 刘忠华 黄朝峰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409-417,共9页
目的观察荷瘤小鼠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将小鼠结肠癌MC38细胞移植到24只C57BL/6J小鼠皮下,荷瘤后每周一次记录小鼠体质量及肿瘤大小的变化,每周一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浸润免疫细胞水平,包括CD45^(+)... 目的观察荷瘤小鼠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将小鼠结肠癌MC38细胞移植到24只C57BL/6J小鼠皮下,荷瘤后每周一次记录小鼠体质量及肿瘤大小的变化,每周一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浸润免疫细胞水平,包括CD45^(+)细胞、CD3^(+)T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单核样髓源抑制细胞(monocytic-MDSC,M-MDSC)、粒样髓源抑制细胞(granulocytic-MDSC,M-MDSC),共检测4周。结果随着小鼠结肠癌肿瘤的增长,CD45^(+)细胞水平总体表现出下降趋势,CD8^(+)T细胞水平稳步下降至不可逆的水平,而CD4^(+)T细胞比例在荷瘤早期迅速增长,单位体积中浸润细胞数增长了近8倍,肿瘤浸润的T细胞几乎为CD4^(+)表型。以NK细胞为代表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持续下降,而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内持续累积,并通过激活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etase,iNOS),进一步加深免疫抑制作用。巨噬细胞浸润水平整体无显著变化,但Ⅰ型巨噬细胞浸润细胞数的下滑速度显著高于Ⅱ型。单位体积肿瘤内MDSC数未出现下降趋势,在肿瘤内持续累积;其中G-MDSC浸润水平呈稳降趋势,M-MDSC浸润水平持续上升,且占比远高于G-MDSC。结论小鼠移植MC38结肠癌细胞后,肿瘤组织内免疫细胞浸润水平整体下降,促肿瘤免疫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从而促进结肠癌的发展。肿瘤内产生了Th1/Th2漂移现象,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均显著降低,浸润的单核细胞和粒细胞主要是Ly6C^(+)表型。肿瘤相关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发挥了重要的免疫抑制作用,CD4^(+)T细胞和M-MDSC可能是发挥促肿瘤免疫效应的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肿瘤浸润免疫细胞 免疫微环境 小鼠
下载PDF
临床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检测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8
2
作者 张雪飞 钟兰兰 +6 位作者 肖胤勃 方芝莉 卿芸 黄盈敏 冯炼强 黄曦 田国宝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721-724,共4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临床大肠埃希氏菌耐药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流行情况。方法对临床分离鉴定的57株大肠埃希氏菌进行5大类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通过表型确认试验筛选出产ESBLs菌株,采用PCR法检测15种临床重要且常见的耐药...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临床大肠埃希氏菌耐药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流行情况。方法对临床分离鉴定的57株大肠埃希氏菌进行5大类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通过表型确认试验筛选出产ESBLs菌株,采用PCR法检测15种临床重要且常见的耐药基因。结果 57株大肠埃希氏菌对15种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有23株产ESBLs,ESBLs产生率为40.4%;24株产TEM,13株产CTX-M(其中,8株产CTX-M-55、4株产CTX-M-14、1株产CTX-M-27),2株产OXA-1。结论广州地区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情况依然严峻。同时,ESBLs流行趋势发生了变化:以前以流行CTX-M-9型为主,现在以CTX-M-1型和CTX-M-9型同时流行为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菌 耐药性 ESBLS 基因型
原文传递
合成醋酸阿比特龙的工艺改进 被引量:8
3
作者 严辉 陈晖旋 +1 位作者 刘晋彪 鲁桂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5-247,共3页
以去氢表雄酮为起始原料,经与肼缩合、碘代、Suzuki偶联、乙酰化四步反应制得醋酸阿比特龙粗品;粗品通过与三氟甲磺酸成盐进行纯化,纯度达99.6%,总收率36.5%,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
关键词 去氢表雄酮 醋酸阿比特龙 合成 工艺改进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布 被引量:6
4
作者 黄盈敏 方芝莉 +4 位作者 卿芸 尹琳 冯炼强 田国宝 黄曦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07-410,484,共5页
目的阐明广州地区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布。方法用药敏纸片法对67株耐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筛选,采用PCR检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对部分ESBLs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目的阐明广州地区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布。方法用药敏纸片法对67株耐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筛选,采用PCR检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对部分ESBLs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结果 67株菌中有58株菌ESBLs表型阳性,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显示,44株产CTX-M、43株产SHV(其中10株产超广谱的SHV)、14株产OXA-1群、38株产TEM,7株菌产AmpC。产CTX-M的菌株有20株产CTX-M-1群(包括15株产CTX-M-15)和24株产CTX-M-9群(包括14株产CTXM-14)。PFGE结果显示产ESBLs菌株同源性低。结论广州地区耐三代头孢肺炎克雷伯菌以产CTX-M-1群和CTX-M-9群ESBLs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Β-内酰胺酶 脉冲场凝胶电泳
原文传递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组织中TRAIL蛋白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欣欣 罗海华 +1 位作者 张辉 李晓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组织中TRAIL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表达差异及TRAIL与乳腺癌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法检测110例乳腺癌及12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TRAI...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组织中TRAIL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表达差异及TRAIL与乳腺癌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法检测110例乳腺癌及12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TRAIL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组织中TRAIL蛋白表达差异,以及TRAIL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Ki-67表达等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与其他分子亚型相比较,TRAIL蛋白在Luminal B HER-2+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35),在Ki-67高表达的乳腺癌组织中也发现了TRAIL表达水平下调(P=0.045),并且TRAIL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还受到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和TNM分期等因素影响(P=0.004、P=0.006、P=0.001),而不受乳腺癌的病理类型、癌细胞分级、肿瘤有无坏死和神经浸润及患者年龄等因素的影响。【结论】TRAIL蛋白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并且其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等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可能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TRAIL 分子亚型 临床分期 预后指标
下载PDF
TREM-1在细菌性化脓性角膜炎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5
6
作者 聂鑫鑫 朱敏 +5 位作者 李美玉 苏家豪 李海波 刘畅 吴敏昊 黄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5-310,共6页
【目的】探讨髓样细胞诱发受体1(TREM-1)在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角膜炎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为了揭示TREM-1在细菌性角膜炎中的作用,我们建立了PA角膜炎小鼠模型和PA感染的腹腔巨噬细胞模型,real-time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感... 【目的】探讨髓样细胞诱发受体1(TREM-1)在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角膜炎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为了揭示TREM-1在细菌性角膜炎中的作用,我们建立了PA角膜炎小鼠模型和PA感染的腹腔巨噬细胞模型,real-time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感染前后TREM-1的表达水平;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的抑制剂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预处理巨噬细胞,再用脂多糖(LPS)和TREM-1活化抗体刺激,real-time PCR检测IL-1β、MIP-2、TNF-α和IL-6等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进一步探讨TREM-1调控PA角膜炎的分子机制;用Th1细胞因子IFN-γ或者Th2细胞因子IL-4、IL-10刺激巨噬细胞,real-time PCR检测Th1/Th2细胞因子对TREM-1表达的调控。【结果】PA感染的C57BL/6小鼠角膜中TREM-1表达高于BALB/c小鼠;体外研究显示PA感染和LPS刺激均诱导TREM-1高表达;TREM-1通过MAPK和PI3K-Akt通路调节促炎因子生成;Th1细胞因子促进TREM-1表达,而Th2细胞因子不影响TREM-1的表达。【结论】PA感染上调TREM-1的表达,TREM-1通过调控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进一步放大炎症,导致角膜溃疡穿孔,这一发现可能为化脓性角膜炎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角膜炎 TREM-1 TH1/TH2 细胞因子 巨噬细胞
下载PDF
基础医学类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究与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旭 刘炳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1-518,共8页
科研实验室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在“双一流”建设发展的背景下,实验室安全管理一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梳理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实验室管理办法,从学科实验室分类及特点、实验室安全准入培训和考核等各工作方面进行剖析,... 科研实验室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在“双一流”建设发展的背景下,实验室安全管理一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梳理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实验室管理办法,从学科实验室分类及特点、实验室安全准入培训和考核等各工作方面进行剖析,总结了基础医学类实验室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从管理制度建设、安全管理、安全检查监督、全员安全意识和制度执行力等方面的实验室管理视角进行阐述,以期望为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可行性、创见性的科学指导依据,期望建立健康、安全的实验环境,保障实验室工作安全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学类实验室 管理制度 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管理 生物安全
下载PDF
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型髓系抑制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志国 钟丽梅 +4 位作者 燕王翔 陈宇 陈丹 丁学强 张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3-620,共8页
【目的】评价口腔鳞癌(OSCC)患者外周血中髓系抑制细胞(MDSC)变化及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的58例口腔鳞癌患者(OSCC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 【目的】评价口腔鳞癌(OSCC)患者外周血中髓系抑制细胞(MDSC)变化及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的58例口腔鳞癌患者(OSCC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对照组和OSCC组术前外周血中MDSC的表型及比例,比较分析20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后3天、7天、30天外周血中MDSC的动态变化;分选CD11b+CD33highHLA-DR-细胞,采用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精氨酸酶活性检测,以及一氧化氮含量检测验证该群细胞功能;检测血清IL-6含量及与外周血CD11b+CD33highHLA-DR-MDSC变化的相关性。【结果】(1)OSCC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CD11b+CD33highHLA-DR-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68±0.21)%和(0.65±0.05)%,OSC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中CD11b+CD33highHLA-DR-细胞是一群CD14+CD15-的有免疫抑制功能单核细胞型髓系抑制细胞(M-MDSC),可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3)M-MDSC的变化与患者临床分期有关,临床Ⅲ、Ⅳ期口腔鳞癌患者与临床Ⅰ、Ⅱ期患者外周血M-MDSC比例分别为(3.01±0.35)%和(2.19±0.19)%,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MDSC的变化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患者外周血中M-MDSC比例在术后3天内明显升高(7.46±0.57)%,7天后逐渐下降(2.56±0.20)%,至术后30天可逐渐下降接近健康者水平(1.07±0.06)%,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患者外周血中M-MDSC变化与IL-6含量呈正相关性(P<0.001)。【结论】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M-MDSC的变化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针对M-MDSC的治疗可能成为加强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髓系抑制细胞 免疫抑制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在寨卡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巧巧 赖宏智 +2 位作者 刘婷 蒲洁莹 黄曦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703-707,共5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寨卡病毒(ZIK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建立ZIKV感染的A549细胞模型,Realtime-PCR方法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点Hsp70表达水平;在A549细胞中过表达Hsp70-flag或沉默Hsp70,感染ZIKV后,Realtime-PCR方法检测ZIKV RN...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寨卡病毒(ZIK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建立ZIKV感染的A549细胞模型,Realtime-PCR方法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点Hsp70表达水平;在A549细胞中过表达Hsp70-flag或沉默Hsp70,感染ZIKV后,Realtime-PCR方法检测ZIKV RNA表达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β(IFN-β)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病毒蛋白的表达水平;用Hsp70的抑制剂VER155008处理A549细胞,Realtime-PCR方法检测ZIKV RNA表达水平和TNF-α、IFN-β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病毒蛋白表达水平,并用FocusForming Assay检测病毒粒子释放水平。结果 A549细胞感染ZIKV后,Hsp70表达上调,感染组是未感染组的2倍(P<0.05);在A549细胞中过表达Hsp70-flag后,ZIKV复制水平和TNF-α、IFN-β水平均增高(P<0.05);在A549细胞中沉默Hsp70后感染ZIKV,病毒胞内复制减弱,TNF-α、IFN-β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抑制Hsp70的功能后,ZIKV胞内复制水平降低,TNF-α、IFN-β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Hsp70可促进ZIKV在A549细胞中的增殖及促炎性因子TNF-α、IFN-β的释放,并且这种作用依赖于Hsp70与ATP结合的功能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70 寨卡病毒 肿瘤坏死因子 干扰素-Β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抗结核免疫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春宇 尹琳 +5 位作者 何军芳 陈涛 周琳 钟球 张萍 黄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7-292,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巨噬细胞抗结核免疫作用的影响。【方法】为了研究VEGF与结核病(TB)之间的相关性,分离健康人和肺结核病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Real-time PCR检测VEGF的表达水平;体外实验中,用卡介苗(BCG)...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巨噬细胞抗结核免疫作用的影响。【方法】为了研究VEGF与结核病(TB)之间的相关性,分离健康人和肺结核病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Real-time PCR检测VEGF的表达水平;体外实验中,用卡介苗(BCG)感染佛波酯(PMA)诱导分化的THP-1细胞,PCR检测VEGF的表达水平。进一步探讨VEGF在抗结核免疫中的作用,分别用BCG单独处理或BCG与VEGF共同处理THP-1诱导分化的细胞,Real-time PCR检测促炎因子TNF-α,IL-6,IFN-γ,MIP-2的表达水平;Griess法检测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NO)的产生。【结果】肺结核病人的PBMC中VEGF表达水平相对于健康人明显升高。BCG感染THP-1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后,VEGF表达水平上调;VEGF显著增强BCG感染的巨噬细胞中TNF-α,IL-6,IFN-γ,MIP-2的表达和NO的产生。【结论】肺结核病人的PBMC和BCG感染的巨噬细胞中VEGF表达均显著上调,并可能通过影响促炎因子和NO的产生调节巨噬细胞的抗菌活性,提示VEGF可能是治疗结核病的一个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结核分枝杆菌 巨噬细胞 促炎因子 一氧化氮
下载PDF
恙虫东方体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泽霞 胡胜锋 +2 位作者 田国宝 景钦隆 黄曦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463-1466,共4页
目的利用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恙虫东方体检测方法。方法利用LAMP DESIGNER软件设计恙虫东方体TSA56基因通用检测引物,建立恙虫东方体LAMP检测方法。并与Realtime PCR和普通PCR方法进行检测特异性和灵敏... 目的利用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恙虫东方体检测方法。方法利用LAMP DESIGNER软件设计恙虫东方体TSA56基因通用检测引物,建立恙虫东方体LAMP检测方法。并与Realtime PCR和普通PCR方法进行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的比较。同时,对16例临床确诊的恙虫东方体感染病例以及20例健康人样本进行检出率的比较。结果本研究设计的恙虫东方体检测引物与其他病原体无交叉反应,所建立的恙虫东方体LAMP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与Real-time PCR一致,为1.0×102 copies/μl,是普通PCR方法灵敏度(1.0×103copies/μl)的10倍。16例临床确诊恙虫东方体感染病例血液样本或焦痂样本的检测,LAMP方法阳性检出数与Real-time PCR一致(16/16),检出率为100%,高于普通PCR方法(62.5%,10/16)。三种方法检测健康人样本均为阴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简便、特异、灵敏的恙虫东方体LAMP检测方法,为临床恙虫东方体的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 恙虫东方体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人类CD8^+记忆T细胞体外扩增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海华 周南 +3 位作者 张旭 郭学敏 张辉 刘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39-1344,共6页
目的:研究体外扩增人类CD8+记忆T细胞的新方法,为抗病毒与抗肿瘤的过继性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方法:将anti-CD3抗体、anti-CD28抗体、CD70、白细胞介素(IL)-2、IL-7和IL-15进行排列组合,设计出63种刺激方式,对体外分离得到的正常人外... 目的:研究体外扩增人类CD8+记忆T细胞的新方法,为抗病毒与抗肿瘤的过继性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方法:将anti-CD3抗体、anti-CD28抗体、CD70、白细胞介素(IL)-2、IL-7和IL-15进行排列组合,设计出63种刺激方式,对体外分离得到的正常人外周血CD8+T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培养14 d后进行细胞计数,并检测CD8+T细胞的纯度以及CD8+中枢记忆T细胞(TCM)和CD8+效应记忆T细胞(TEM)所占的比例,进而计算出CD8+T细胞、CD8+TCM和CD8+TEM的体外扩增倍数,从而确定理想的刺激方法。结果:体外扩增CD8+T细胞、CD8+TCM和CD8+TEM的理想刺激方式均为anti-CD3抗体、IL-2和IL-7三者的组合;该刺激方式使3种细胞在培养14 d后分别扩增了13.19、13.28和15.27倍。结论:Anti-CD3抗体、IL-2和IL-7三者的组合,是刺激人类CD8+记忆T细胞体外扩增的相对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继性免疫治疗 CD8+记忆T细胞 体外扩增
下载PDF
miR-146a对登革病毒诱导的炎性因子的负调控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廷龙 吴思宇 +2 位作者 李玉叶 张萍 黄曦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11-414,429,共5页
目的探讨miR-146a对登革病毒感染过程中炎性因子产生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建立过表达miR-146a的THP-1细胞模型,以Real-time PCR检测登革病毒诱导的炎性因子TNFα、IL-6、IL-12和IL-8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丝... 目的探讨miR-146a对登革病毒感染过程中炎性因子产生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建立过表达miR-146a的THP-1细胞模型,以Real-time PCR检测登革病毒诱导的炎性因子TNFα、IL-6、IL-12和IL-8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丝裂原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在登革病毒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的激活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检测登革病毒感染后核因子κΒ(NF-κB)的核转位情况。结果 miR-146a过表达细胞在登革病毒感染后所表达的TNFα、IL-6、IL-12和IL-8等炎性因子mRNA水平明显下调;miR-146a过表达可明显抑制MAPK、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 miR-146a通过抑制登革病毒诱导的MAPK、NF-κB信号通路激活从而调控炎性因子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6A 登革病毒 炎性因子 MAPK NF-ΚB
原文传递
14-3-3ε在寨卡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14
作者 李丽炎 刘婷 +1 位作者 蒲洁莹 黄曦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699-702,共4页
目的探讨14-3-3ε在寨卡病毒(ZIK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ZIKV感染A549细胞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4-3-3ε的表达。在A549细胞中过表达和沉默14-3-3ε,探针法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ZIKV RNA复制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炎... 目的探讨14-3-3ε在寨卡病毒(ZIK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ZIKV感染A549细胞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4-3-3ε的表达。在A549细胞中过表达和沉默14-3-3ε,探针法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ZIKV RNA复制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P38和p-ERK信号通路在ZIKV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的激活情况。结果 ZIKV感染会抑制14-3-3ε的表达,在A549细胞中,转染14-3-3ε过表达质粒后检测到ZIKV复制显著下降(P<0.05),沉默14-3-3ε后检测到ZIKV的复制显著升高(P<0.05);过表达14-3-3ε后激活p-P38和p-ERK的表达,促进炎性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P<0.05)。结论ZIKV感染诱导14-3-ε表达降低,14-3-3ε能够抑制ZIKV的复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P38和p-ERK通路来促进炎性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升高,进而发挥抗病毒的作用,14-3-3ε有望成为抗ZIKV的一个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3-3ε 寨卡病毒 P-ERK P-P38
原文传递
化学基元组学与药物创新
15
作者 徐峻 顾琼 +8 位作者 刘海波 周家驹 卜宪章 黄志纾 鲁桂 李丁 魏冬青 王领 古练权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34,共17页
化学基元组学(chemomics)是与化学信息学、生物信息学、合成化学等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生物系统从内源性小分子(天然砌块)出发,通过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序列制造天然产物.生物系统通过化学反应和天然砌块向目标天然产物"砌入"一... 化学基元组学(chemomics)是与化学信息学、生物信息学、合成化学等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生物系统从内源性小分子(天然砌块)出发,通过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序列制造天然产物.生物系统通过化学反应和天然砌块向目标天然产物"砌入"一组原子,这样的一组原子称为化学基元(chemoyl).化学基元组(chemome)是生物组织中所含有的化学基元的全体.化学基元组学研究各种化学基元的结构、组装与演化的基本规律.在生存压力和繁衍需求的驱动下,生物系统已经进化出有效手段来合成天然产物以应付环境的变化,并产生了丰富多彩的生物和化学多样性.近年来,人们意识到药物创新的瓶颈之一是药物筛选资源的日益枯竭.化学基元组学可以解决这个瓶颈问题,它通过揭示生物系统制备化学多样性的规律,发展仿生合成方法制备类天然化合物库(quasi natural product libraries)以供药物筛选.本文综述了化学基元组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在药物创新各领域中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基元组 化学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 药物创新 仿生合成
原文传递
顺式-4-氨基环戊-2-烯-1-羧酸的手性拆分
16
作者 王瑞彬 翁江 +1 位作者 黎逢权 鲁桂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2-814,共3页
采用(±)-2-氮杂双环[2.2.1]庚-5-烯-3-酮开环酯化路线,以酒石酸为拆分试剂制得L-酒石酸(1S,4R)-4-氨基环戊-2-烯-1-羧酸甲酯(4),总收率45.5%,光学纯度99%。由4可合成制备帕拉米韦的中间体顺式-4-氨基环戊-2-烯-1-羧酸。
关键词 帕拉米韦中间体 顺式-4-氨基环戊-2-烯-1-羧酸 L-酒石酸 手性拆分
下载PDF
靶向于APOBEC3G-Vif相互作用的苯并咪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探索
17
作者 丁燕超 柏川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2-648,共7页
APOBEC3G能使HIV-1病毒正链DNA超突变,影响病毒的复制,但Vif蛋白通过形成蛋白复合物的方式与APOBEC3G结合,导致APOBEC3G发生泛素化并使其降解,增强病毒的感染力。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了苯并咪唑类衍生物能够靶向作用于Vif和APOBEC3G复合... APOBEC3G能使HIV-1病毒正链DNA超突变,影响病毒的复制,但Vif蛋白通过形成蛋白复合物的方式与APOBEC3G结合,导致APOBEC3G发生泛素化并使其降解,增强病毒的感染力。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了苯并咪唑类衍生物能够靶向作用于Vif和APOBEC3G复合物,有效保护APOBEC3G蛋白,但是活性化合物存在水溶性较差的问题。本研究设计合成了水溶性较好的糖基化苯并咪唑类衍生物C66,并发现C66能够降低细胞内APOBEC3G蛋白水平,但其另一构型C83无此活性。本研究为开发新的用于HIV-1研究的工具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靶向于APOBEC3G的不利生理作用提供了新的先导化合物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 病毒感染因子(Vif) APOBEC3G 苯并咪唑类衍生物
下载PDF
HCV细胞感染模型研究进展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李义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825-1830,共6页
利用从基于JFH1克隆的HCV嵌合体或者复制子中鉴定的适应性突变,已经建立了代表基因1~3型HCV的细胞感染模型。迄今,JFH1仍然是唯一能在肝细胞系中自主高效复制的克隆,因此迫切需要建立能培养所有HCV临床分离株的通用细胞感染模型。概述... 利用从基于JFH1克隆的HCV嵌合体或者复制子中鉴定的适应性突变,已经建立了代表基因1~3型HCV的细胞感染模型。迄今,JFH1仍然是唯一能在肝细胞系中自主高效复制的克隆,因此迫切需要建立能培养所有HCV临床分离株的通用细胞感染模型。概述了建立HCV细胞感染模型的历程、现有细胞感染性克隆和支持HCV复制的细胞系,同时简述HCV细胞复制和感染模型在药物研究中的一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属 细胞 培养的 抗病毒药
下载PDF
过表达IGF-1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
19
作者 赵雷 陈昕 +1 位作者 冯业童 刘朋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0-166,共7页
目的:分析过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开发UC-MSCs新的应用模式。方法:通过酶消化法,从脐带组织中分离UC-MSCs,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的表面特异标志物进行鉴定,通过逆转录病毒感... 目的:分析过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开发UC-MSCs新的应用模式。方法:通过酶消化法,从脐带组织中分离UC-MSCs,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的表面特异标志物进行鉴定,通过逆转录病毒感染体系,构建过表达IGF-1的UC-MSCs(UC-MSCs-IGF-1),并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流式细胞术对UC-MSCs-IGF-1的IGF-1表达水平进行评价,同时分析UC-MSCs-IGF-1的表面标志物及成骨成脂分化能力;用不同浓度的H_2O_2(0μmol/L、10μmol/L、50μmol/L和100μmol/L)处理细胞,分析UC-MSCs-IGF-1在增殖活力维持、抗氧化损伤和抗凋亡方面的优势。结果:UC-MSCs表面标志物CD29、CD90和CD105的表达均呈阳性,而CD34的表达为阴性,符合正常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特征;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应用逆转录病毒感染体系构建的UC-MSCs-IGF-1在IGF-1表达方面远高于正常UC-MSCs,同时干细胞表型与UC-MSCs一致,且具备正常的成脂成骨分化能力;在H_2O_2的氧化损伤作用下,与UC-MSCs相比,UC-MSCs-IGF-1具有较强的增殖活力和抗氧化、抗凋亡功能,同时细胞中的SOD活性略高于UC-MSCs。结论:过表达IGF-1对UC-MSCs的氧化损伤及氧化引起的凋亡均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与正常UC-MSCs相比,UC-MSCsIGF-1可能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氧化损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Toll样受体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中的差异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司瑜 张志钢 +5 位作者 黄春宇 何军芳 冯炼强 陈愈彬 陈涛 黄曦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8-393,共6页
目的检测Toll样受体2(toll—likereceptor2,TLR2)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4,TLR4)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耳硬化症患者(对照组)、慢性... 目的检测Toll样受体2(toll—likereceptor2,TLR2)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4,TLR4)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耳硬化症患者(对照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化脓性中耳炎组)、中耳胆脂瘤患者(中耳胆脂瘤组)各30例,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免疫组化检测TLR2/TLR4在正常外耳道皮肤,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黏膜、肉芽组织,中耳胆脂瘤患者黏膜、肉芽组织及胆脂瘤囊壁中的表达,并比较表达程度的差异。结果@TLR2/TLR4mRNA及蛋白质在正常外耳道皮肤,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黏膜、肉芽组织,胆脂瘤的中耳黏膜、肉芽组织及胆脂瘤囊壁均有表达。@TLR2/TLR4mRNA及其蛋白质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黏膜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外耳道皮肤(P值均〈0.05),在胆脂瘤囊壁中的表达低于正常外耳道皮肤(P值均〈0.05),两组黏膜中TLR2/TLR4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③TLR2/TLR4mRNA及蛋白质在两组中耳炎肉芽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外耳道皮肤(P值均〈0.01),且TLR2mRNA在中耳胆脂瘤肉芽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P〈0.05)。④TLR2/TLR4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肉芽组织中,且明显多于正常外耳道皮肤,但胆脂瘤囊壁中的阳性细胞少于正常外耳道皮肤。结论TLR2和TLR4在正常外耳道皮肤、慢性化脓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中均有表达,提示中耳具有TLR2、TLR4参与调节的固有免疫系统,但二者的差异性表达也提示其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的发病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2 TOLL样受体4 中耳炎 化脓性 胆脂瘤 中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