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房角镜下房角分离术治疗PACG操作规范专家推荐意见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秀兰 林凤彬 +7 位作者 唐广贤 原慧萍 谢琳 卢岚 范肃洁 唐莉 聂昕 周民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43-845,共3页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房角分离术(GSL)可通过分离粘连在房角上的虹膜组织而使关闭的房角结构重新开放,是MIGS治...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房角分离术(GSL)可通过分离粘连在房角上的虹膜组织而使关闭的房角结构重新开放,是MIGS治疗PACG的重要步骤。然而,目前我国GSL操作仍缺乏统一的规范,影响了治疗效果的有效评价,也增加了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制定详细、完整的GSL操作规范专家推荐意见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是非常必要的。本专家组就GSL的适应证、手术麻醉方式、手术部位、手术步骤、房角分离范围、联合术式、围手术期用药等问题进行讨论,基于国内外重要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以及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对GSL技术提出专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青光眼手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房角分离术 专家意见
下载PDF
周边虹膜切除联合房角分离及房角切开术操作规范专家推荐意见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秀兰 林凤彬 +6 位作者 范肃洁 唐莉 唐广贤 谢琳 卢岚 原慧萍 聂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开展,其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的作用也逐渐突显。周边虹膜切除(SP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作为新型的微创联合术式,目前被证实在治疗合并透明晶状体或没有白内障手... 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开展,其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的作用也逐渐突显。周边虹膜切除(SP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作为新型的微创联合术式,目前被证实在治疗合并透明晶状体或没有白内障手术指征的中晚期PACG中是安全、有效的,目前在临床上已用于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但其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用药仍缺乏统一的规范,影响了治疗效果的正确评价。国内部分青光眼治疗专家针对目前SPI联合GSL及GT治疗PACG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详细、完整的规范专家推荐意见,包括手术适应证、麻醉方法、手术部位、手术步骤、围手术期用药方法,以规范临床医生应用该技术治疗PACG的医疗过程,为更好地评价MIGS疗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微创青光眼手术 周边虹膜切除术 房角分离术 房角切开术 推荐意见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及房角切开术操作规范专家推荐意见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秀兰 宋云河 +6 位作者 范肃洁 唐莉 卢岚 谢琳 唐广贤 原慧萍 周民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00,共4页
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在中国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眼病,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既往治疗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PACG的手术方式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EI)联合小梁切除... 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在中国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眼病,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既往治疗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PACG的手术方式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EI)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较多。近年来PE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PACG被证实是安全和有效的,目前受到关注并且在我国已广泛开展,然而,PEI+GSL+GT手术治疗方案仍缺乏统一的规范。国内部分青光眼专家根据PEI+GSL+GT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中晚期PACG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详细、完整的手术操作规范,对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麻醉方法、手术操作技术和围手术期用药方法提出推荐意见,使临床医生对该治疗方法的应用过程进行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微创青光眼手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房角分离术 房角切开术 青光眼/手术疗法 推荐意见
下载PDF
周边虹膜切除联合房角分离及房角切开术治疗中晚期PACG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6
4
作者 林凤彬 路平 +13 位作者 宋云河 高新博 张英哲 聂昕 彭钰莹 黎晓燕 朱小敏 张恒丽 张懿 谢琳 唐广贤 唐莉 范肃洁 张秀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评估周边虹膜切除(SP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系列病例观察研究,对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邯郸市眼科医院、石家庄... 目的评估周边虹膜切除(SP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系列病例观察研究,对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邯郸市眼科医院、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完成SPI+GSL+GT的中晚期PACG患者27例35眼进行至少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9(7,10)个月。采用ETDRS视力表及Goldmann压平眼压计分别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眼压。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计算手术成功率,手术完全成功定义为不使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下,眼压控制在5~18 mmHg(1 mmHg=0.133 kPa)且眼压较基线下降20%,无威胁视力的并发症,无需接受额外的抗青光眼手术,无光感丢失;条件成功定义为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条件下达到完全成功的标准。结果术眼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为(15.69±3.70)mmHg,明显低于术前的(30.83±8.8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88,P<0.001);眼压平均降低13.00(8.00,21.00)mmHg,降幅为44.00%(34.78%,60.00%)。术后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数量为0(0,1)种,较术前的2(0,3)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59,P<0.001)。术前、术后6个月BCVA分别为0.80(0.63,1.00)和0.80(0.6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83,P=0.777)。手术完全成功率为62.86%(22/35),条件成功率为91.43%(32/35)。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积血(6/35)、一过性眼压升高(3/35)和术后浅前房(4/35),未发生威胁视力的并发症。结论SPI+GSL+GT是治疗中晚期PACG安全、有效的方法,为PACG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 手术 多中心研究 房角切开术 房角分离术 周边虹膜切除术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有效白内障手术覆盖率和有效屈光不正矫正覆盖率 被引量:4
5
作者 何明光 王宁利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59-862,共4页
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优先战略事项。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全球范围内眼健康服务的使用和质量,有助于更好地监测全民健康覆盖总体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在第74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建议将以人群为基础的有效白内... 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优先战略事项。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全球范围内眼健康服务的使用和质量,有助于更好地监测全民健康覆盖总体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在第74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建议将以人群为基础的有效白内障手术覆盖率(eCSC)和有效屈光不正矫正覆盖率(eREC)作为新的眼健康指标,并通过决议将指标的目标设定为2030年各国的eCSC增加30%,eREC增加40%。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将这2个指标纳入《“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中。本文将解读这2个指标的定义、计算、考量因素以及实际收集和报告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助力眼健康服务监测工作高质量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 目标设定 世界卫生大会 全民健康覆盖 健康指标 全球范围 考量因素 卫生健康
原文传递
表观遗传修饰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代谢记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骞元婕 魏雁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34-1637,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仍可能持续并进展,这表明先前的高血糖会导致长期有害的血管功能障碍,这种现象被定义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代谢记忆”(metabolic memory)。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起病隐匿,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仍可能持续并进展,这表明先前的高血糖会导致长期有害的血管功能障碍,这种现象被定义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代谢记忆”(metabolic memory)。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起病隐匿,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为临床对症治疗,缺乏有效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手段,新的诊治思路亟待开发。近年来许多新兴研究证明表观遗传修饰在DNA甲基化、组蛋白翻译后修饰和微小RNA(microRNAs,miRNAs)调控等方面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代谢记忆”的发病机制,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子机制的探究提供了努力方向和研究策略。本文综述了表观遗传修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潜在挑战和治疗前景,旨在为未来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代谢记忆 表观遗传修饰 综述
下载PDF
重视小儿白内障摘除手术后青光眼问题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伟蓉 王婧荟 +2 位作者 张宇 陈卉 林浩添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白内障摘除手术后青光眼是小儿白内障摘除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影响患儿“二次盲”的主要原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难诊断、评估困难等问题近年逐渐受到国内外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在发病特点、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方案等方面仍存在一些... 白内障摘除手术后青光眼是小儿白内障摘除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影响患儿“二次盲”的主要原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难诊断、评估困难等问题近年逐渐受到国内外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在发病特点、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方案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本文针对小儿白内障摘除手术后青光眼的定义及诊断标准、相关危险因素、治疗策略以及随访预后等4个方面上进行探讨,论述并提出需重视小儿白内障摘除手术后青光眼的发生,建立规范小儿白内障摘除手术后青光眼诊疗体系,从而更好地提高患儿白内障摘除手术后的视觉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青光眼 儿童
原文传递
根皮素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Graves眼病眼眶成纤维细胞中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8
作者 靳玮 张黎 +2 位作者 李谦 倪瑶 柴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3-240,共8页
目的观察根皮素对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的Graves眼病(G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OFs)中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确诊为非活动期GO并行眼眶减压术的患者6例6眼的眼眶脂肪... 目的观察根皮素对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的Graves眼病(G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OFs)中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确诊为非活动期GO并行眼眶减压术的患者6例6眼的眼眶脂肪及结缔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原代OFs并传代,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OFs。将细胞分为对照组、IL-1β诱导组以及不同浓度根皮素处理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25、50、75、100和200μmol/L根皮素处理24和48 h后OFs的活性。采用IL-1β诱导OFs模拟GO体外炎症环境。采用荧光探针H2DCF-DA法检测正常对照组、IL-1β诱导组、50μmol/L根皮素组和100μmol/L根皮素组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正常对照组、IL-1β诱导组以及25、50、75、100μmol/L根皮素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促炎细胞因子IL-6、IL-8和MCP-1质量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对照组、IL-1β诱导组及100μmol/L根皮素组细胞内血红素加氧酶1(HO-1)、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Nrf2和MAPK信号通路蛋白P38、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结果原代分离培养的OFs表达vimentin,证明为间充质来源,desimin、S-100、cytokeratin-18表达阴性,鉴定为成纤维细胞。CCK-8结果显示,25、50、75和100μmol/L根皮素组细胞处理后24和48 h吸光度(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0μmol/L根皮素组和100μmol/L根皮素组细胞内ROS水平分别为21.95±1.71和10.01±1.03,明显低于IL-1β诱导组的39.27±4.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ELISA结果显示,25μmol/L、50μmol/L、75μmol/L和100μmol/L根皮素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质量浓度分别为(4544.25±572.98)、(1000.25±133.96)、(724.25±98.63)和(519.50±118.02)pg/ml,均显著低于IL-1β诱导组的(7581.75±565.93)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皮素 GRAVES眼病 眼眶成纤维细胞 氧化应激 炎症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辅助圆锥角膜诊断中的应用
9
作者 谢怡 刘泉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54-858,共5页
圆锥角膜的诊断与人工智能息息相关,而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各种结合了角膜形态数据的机器学习模型是圆锥角膜诊断中的有效补充,并提供了一定的决策支持,这类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提高读图效率、减少人为误判几率并有效降低人力成本。... 圆锥角膜的诊断与人工智能息息相关,而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各种结合了角膜形态数据的机器学习模型是圆锥角膜诊断中的有效补充,并提供了一定的决策支持,这类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提高读图效率、减少人为误判几率并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本文通过归纳既往辅助诊断圆锥角膜的机器学习模型,帮助研究者们了解圆锥角膜智能诊断领域的相关知识,这对于进一步开展这一领域的机器学习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角膜地形图
原文传递
确保眼健康全民覆盖 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10
作者 何明光 王伟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39-742,共4页
2021年联合国通过决议《人人拥有视力:加快行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这是一份推动全球眼健康工作的重要文件,是联合国通过的第一个旨在解决可避免视力丧失问题的决议,该决议将眼健康纳入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部分。该决议总结了全... 2021年联合国通过决议《人人拥有视力:加快行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这是一份推动全球眼健康工作的重要文件,是联合国通过的第一个旨在解决可避免视力丧失问题的决议,该决议将眼健康纳入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部分。该决议总结了全球眼健康工作的经验教训,设定眼健康工作的全球目标,即各国应确保其人民充分享有眼保健服务,到2030年实现人人享有眼保健服务,并设立了国家层面眼健康工作的监测指标和方法。这一文件将作为全球眼健康全民覆盖、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工作蓝图;这一全球行动也将对我国的眼健康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这一重要决议对推动我国眼健康工作持续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障碍 眼疾病 全球健康 预防卫生服务 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
原文传递
先天性晶状体脱位患者角膜曲率与像差特征
11
作者 刘思源 靳光明 郑丹莹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806-811,共6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晶状体脱位(CEL)患者角膜曲率、散光和像差的特征,为术前人工晶状体(IOL)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就诊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双眼CEL患者55例(55眼)作为CEL组,同时纳入年龄、性... 目的:探讨先天性晶状体脱位(CEL)患者角膜曲率、散光和像差的特征,为术前人工晶状体(IOL)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就诊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双眼CEL患者55例(55眼)作为CEL组,同时纳入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门诊体检者54例(54眼)作为对照组。采用Pentacam测量2组角膜前、后表面及总角膜曲率、散光及像差。采用Mann-WhitneyU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等对组间角膜参数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2组及各亚组间的散光类型分布。CEL组角膜参数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CEL组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及总角膜曲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5.62、-6.25、-5.66,P<0.001)。CEL组角膜前表面散光、总角膜散光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0,P=0.028;U=3.06,P=0.002);2组间的角膜后表面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散光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28、0.001)。CEL组总角膜像差、高阶像差及低阶像差高于对照组(U=3.95,P<0.001;U=2.24,P=0.025;U=3.87,P<0.001),而球差低于对照组(U=-3.7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角膜前表面水平彗差与年龄呈负相关(r=-0.31,P=0.032)。结论:与健康者相比,CEL患者角膜曲率更小,角膜散光程度更高,角膜像差更大,角膜球差更小。CEL术前选择IOL时应参考总角膜散光情况,建议选择零球差或者球面I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晶状体脱位 角膜散光 角膜像差 高阶像差
原文传递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拱高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晓莉 谢怡 +2 位作者 林丽勉 冯绮婷 刘泉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5,共8页
目的分析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IOL)植入术后早期拱高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连续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pIOL植入术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近视眼或近视眼合并散光患者的资料。收... 目的分析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IOL)植入术后早期拱高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连续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pIOL植入术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近视眼或近视眼合并散光患者的资料。收集所有患者的术前眼部检查结果,包括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超声生物显微镜和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检测的屈光度数、角膜曲率、角膜水平径、前房容积、前房深度、瞳孔直径、睫状沟直径(STS)、晶状体厚度等参数;记录植入pIOL的度数和植入后位置,以及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的视力和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AS-OCT)测量得到的拱高。并按术后1 d拱高范围及植入pIOL的尺寸分别对拱高进行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314例(314只眼),其中男性52例(16.56%),女性262例(83.44%);年龄为(26.44±4.60)岁;术前等效球镜度数为(-8.09±2.41)D。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拱高分别为(671.88±273.02)、(652.26±272.21)、(615.08±259.69)和(591.14±250.71)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拱高>750μm者术后早期拱高下降幅度更大(P<0.001);植入12.1 mm尺寸pIOL的术眼术后拱高最低,13.2 mm者最高(P>0.05)。与术后1 d拱高相关的因素分别为角膜水平径、前房深度、术前柱镜度数、房角度数、晶状体厚度、pIOL柱镜度数;和术后3个月拱高相关的因素分别为角膜水平径、前房深度、术前柱镜度数、前房容积、房角度数、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pIOL球镜和柱镜度数;与术后早期拱高变化值相关的因素分别为角膜曲率K2、前房深度、前房容积、瞳孔直径、水平STS、垂直STS、眼轴长度和术前球镜度数(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晶状体厚度对术后1 d的拱高有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晶体植入 眼内 眼前半段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影响因素分析 屈光
原文传递
非典型影像表现的眼眶孤立性纤维瘤1例
13
作者 张特 杨华胜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S01期38-41,共4页
59岁男性,因“右眼球突出1年余”入院。眼部检查:右眼球前突,向外上方移位,内转、下转受限,眶压T+2,结膜轻度充血,余查体阴性。影像学示右眼内下方肌锥内外可见较大的实性肿物,与视神经、内直肌、下直肌等结构紧密相连,肿物边界清楚,内... 59岁男性,因“右眼球突出1年余”入院。眼部检查:右眼球前突,向外上方移位,内转、下转受限,眶压T+2,结膜轻度充血,余查体阴性。影像学示右眼内下方肌锥内外可见较大的实性肿物,与视神经、内直肌、下直肌等结构紧密相连,肿物边界清楚,内部信号不均匀,瘤体上、下半部磁共振成像(MRI)信号表现不一致,上半部瘤体明显强化,下半部部分不强化。入院后予下睑皮肤切口入路行右眼眶肿物完整切除,病理提示孤立性纤维瘤。讨论体会:孤立性纤维瘤不完全切除易复发,部分孤立性纤维瘤有恶变倾向,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对于影像特征不典型需要鉴别诊断,术前鉴别诊断分析、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及入路对完整切除肿瘤防止肿瘤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 低度恶性肿瘤 眼眶肿瘤
下载PDF
流行病学研究对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新启示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燕先 韩晓彤 何明光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721-725,共5页
多年来,流行病学研究促进了我们对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近视发病规律及其危险因素等多方面的认知,也为近视防控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新型干预手段。现笔者对既往近视相关的重要流行病学研究和多个国家的近视防控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 多年来,流行病学研究促进了我们对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近视发病规律及其危险因素等多方面的认知,也为近视防控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新型干预手段。现笔者对既往近视相关的重要流行病学研究和多个国家的近视防控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包括构建近视防控“筛-诊-防-治”四位一体的全链条模式,加速推进教育减负、增加户外活动等普适性防控举措,加强近视防控知识宣传以及加强科研投入和转化等,为我国近视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近视 户外活动 公共卫生
原文传递
眼科人工智能研究发展存在的挑战及应对 被引量:3
15
作者 袁进 肖鹏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5-249,共5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给眼病诊疗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为眼科影像诊断技术提供了全新的智能辅助诊断模式。然而,随着临床应用反馈和需求的不断变化,眼科人工智能研究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缺乏标准化的数据集和共享平台,算法模型单一,跨模态... 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给眼病诊疗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为眼科影像诊断技术提供了全新的智能辅助诊断模式。然而,随着临床应用反馈和需求的不断变化,眼科人工智能研究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缺乏标准化的数据集和共享平台,算法模型单一,跨模态信息融合不足,以及缺乏临床可解释性等问题。为了满足眼科人工智能研究的新需求,我们需要努力建设眼科数据标准及共享平台,突破核心智能算法创新,并建立临床逻辑可解释的眼病筛查、诊断、预测模型。此外,与5G、虚拟现实、手术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也将推动我国眼科智能医学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疾病 诊疗模式 医师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领扣型人工角膜治疗高危移植角膜盲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婷 王丽强 +9 位作者 顾建军 徐建江 陈蔚 黄一飞 洪佳旭 王婷 李素霞 高华 王敬亭 史伟云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2-271,共10页
目的评价领扣型人工角膜移植术治疗高危移植角膜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前瞻性连续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 目的评价领扣型人工角膜移植术治疗高危移植角膜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前瞻性连续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且符合条件、拟行领扣型人工角膜移植术的高危移植角膜盲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的术后视力,以视力≥0.05为标准计算脱盲率并评定治疗的有效性;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人工角膜在位情况,以评定手术的安全性。结果37例(37只眼)患者纳入研究,男性32例,女性5例;年龄范围为27~72岁。角膜移植手术后角膜植片混浊21只眼(56.8%),眼部化学烧伤8只眼(21.6%),眼部热烧伤5只眼(13.5%),不明原因角膜混浊2只眼(5.4%),角膜融解穿孔1只眼(2.7%)。2只眼于术后3个月退出研究,35只眼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31只眼完成术后12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83.8%术眼视力≥0.05,术后12个月81.8%术眼视力≥0.05。合并青光眼11只眼,术后12个月6只眼视力≥0.05。术后12个月领扣型人工角膜的在位率为100%;5只眼(16.1%)光学镜柱后膜形成,5只眼(16.1%)出现持续性载体角膜上皮缺损,4只眼(12.9%)发生黄斑水肿,4只眼(12.5%)新发青光眼(包括因新发青光眼术后3个月退出研究1只眼),2只眼(6.5%)出现无菌性载体角膜融解,继发无菌性玻璃体炎、感染性角膜炎各1只眼(3.2%)。结论领扣型人工角膜移植术治疗高危移植角膜盲安全且有效,术后多数患者可获得较好视力,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假体和植入物 假体植入 有效性研究(主题) 多中心研究(主题)
原文传递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2
17
作者 钟勇 李新楠 杨晖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3-428,共6页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50岁以上人群最常见的急性视神经病变,是由于睫状后短动脉低灌注导致筛板前视神经供血不足,视神经纤维缺血坏死造成不可逆性大范围视野缺损,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不佳,因此预防NAION是...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50岁以上人群最常见的急性视神经病变,是由于睫状后短动脉低灌注导致筛板前视神经供血不足,视神经纤维缺血坏死造成不可逆性大范围视野缺损,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不佳,因此预防NAION是当务之急。本文针对NAION的局部和全身危险因素以及易感基因进行阐述,希望帮助眼科医师深入认识NAION发生的危险因素,对NAION的发病机制展开深入研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视野缺损 眼科医师 视神经纤维 缺血坏死 低灌注 供血不足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就诊情况单中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子田 陈子东 +7 位作者 邴宥慈 杨扬帆 张宇宁 杨汶鑫 高新博 黄晶晶 林明楷 余敏斌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38-845,共8页
目的探讨近3年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流行期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急性发作就诊人数变化特点及其与广东省新冠Omicron变异株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生态学研究。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2月至2023年1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因PACG急性发... 目的探讨近3年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流行期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急性发作就诊人数变化特点及其与广东省新冠Omicron变异株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生态学研究。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2月至2023年1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因PACG急性发作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就诊日期分为2020年组(2020年2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2021年组(2021年2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和2022年组(2022年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收集基本临床资料、疾病史及新冠感染情况。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取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据。重点观察每周PACG急性发作就诊人数,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广东省新冠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间)PACG急性发作就诊人数及占比、发病特点、变化趋势及其与广东省每日新冠感染新增人数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方差分析、Bonferroni法、Kruskal-Wallis H检验、Fisher精确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048例PACG急性发作患者资料,其中2020年组235例,2021年组274例,2022年组539例。2022年组每周PACG急性发作就诊人数为8(5,11)例,显著大于2020年组[(4.52±1.95)例,P<0.05]和2021年组[(5.27±2.76)例,P<0.05]。在2022年组中,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PACG急性发作就诊人数为199例,占2022年组36.9%,是2020年组和2021年组同期(12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的6.63和6.42倍,每周PACG急性发作就诊人数为(22.11±20.84)例;3个组同期双眼发病患者比例和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22年组中接受电话随访的123例患者中,109例(88.6%)患者在急性发作前2(0,3)d有新冠感染相关病史。每日PACG急性发作人数自2022年12月增加,至12月23日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减少,与广东省同期每日新冠核酸检测阳性新增人数趋势相似。每日PACG急性发作人数与每日新冠核酸检测阳性新增人数呈正相关(r=0.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 新型冠状病毒 疾病大流行 门诊医疗 生态学研究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儿童干眼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解睿 王志容 +2 位作者 朱颖婷 余建洪 卓业鸿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1-325,共5页
近年来,由于环境的变化和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儿童干眼的发病率迅速增加。由于儿童患者主观表达能力较差,症状与成人不完全相同,并具有隐匿性,因此目前对儿童干眼的诊疗认识尚不充分。干眼会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能力、生活质量、视觉质... 近年来,由于环境的变化和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儿童干眼的发病率迅速增加。由于儿童患者主观表达能力较差,症状与成人不完全相同,并具有隐匿性,因此目前对儿童干眼的诊疗认识尚不充分。干眼会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能力、生活质量、视觉质量和视觉发育,因此有必要提高临床工作者对儿童干眼的重视,以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对患儿造成永久性视觉损伤。本文尝试讨论和总结儿童干眼的流行病学和常见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综合征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继发性青光眼住院患者疾病类型构成及首次手术方式单中心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转娣 朱颖婷 +4 位作者 钟毅敏 方蕾 林树芬 卓业鸿 刘杏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09-715,共7页
目的分析儿童继发性青光眼住院患者疾病类型构成及首次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住院治疗的16岁及以下儿童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儿童青光眼研究网络(CGRN... 目的分析儿童继发性青光眼住院患者疾病类型构成及首次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住院治疗的16岁及以下儿童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儿童青光眼研究网络(CGRN)分类系统分类,并分析其诊断及继发因素、性别、发病年龄、受累眼别、首次手术年龄及类型、眼科检查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540例(744只眼)患者,其中男性319例(59.1%),女性221例(40.9%)。单眼发病336例(62.2%),双眼发病204例(37.8%)。发病年龄为4.0(0.0,9.0)岁,首次行抗青光眼手术的年龄为5.0(0.7,10.0)岁。其中非获得性眼部异常继发性青光眼195例(36.1%),中位发病年龄0.0(0.0,4.0)岁,男性97例(49.7%);非获得性全身疾病或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68例(12.6%),中位青光眼发病年龄0.1(0.0,4.0)岁,男性47例(69.1%);获得性疾病继发性青光眼192例(35.6%),中位发病年龄9.0(5.0,13.0)岁,男性125例(65.1%);白内障摘除手术后继发性青光眼占85例(15.7%),中位发病年龄3.0(0.8,7.0)岁,男性50例(58.8%)。非获得性全身疾病或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和获得性疾病继发性青光眼以男性患者为主,分别为47例(69.1%)和125例(65.1%)(χ2=9.94,17.52;P=0.002,<0.001)。除非获得性眼部异常继发性青光眼外,其余类型的儿童继发性青光眼均以单眼发病为主:非获得性全身疾病或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为52例(76.5%),获得性疾病继发性青光眼为128例(66.7%),白内障摘除手术后继发性青光眼为54例(63.5%)(χ2=19.06,21.33,6.22;均P<0.05)。非获得性眼部异常继发性青光眼以先天性葡萄膜外翻占比最高[46例(23.6%)];非获得性全身疾病或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以斯德奇-韦伯综合征多见[45例(66.3%)];获得性疾病继发性青光眼多继发于外伤[59例(30.8%)]和使用糖皮质激素[56例(29.2%)]。小梁切除术[2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分类法 流行病学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引流植入物 疾病特征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