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广州管圆线虫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1
作者
何汉江
吴忠道
余新炳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242-244,共3页
广州管圆线虫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幼虫侵入人体后可移至大脑,主要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其发病为幼虫移行,幼虫在颅部占位并释放代谢产物,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纤溶酶原活化因子的产生,嗜酸性粒细胞对神经细胞的毒害及超...
广州管圆线虫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幼虫侵入人体后可移至大脑,主要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其发病为幼虫移行,幼虫在颅部占位并释放代谢产物,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纤溶酶原活化因子的产生,嗜酸性粒细胞对神经细胞的毒害及超敏反应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偶尔该虫也可侵犯眼球,眼球病变主要是免疫反应导致的损害。了解广州管圆线虫的发病机制,对该病的防治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脑膜脑炎
幼虫
嗜酸性粒细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州管圆线虫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1
作者
何汉江
吴忠道
余新炳
机构
中山大学
中山医学院
寄生虫
学
研究所
、
教育部
热带病
防治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242-244,共3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No.2006AA022422)
文摘
广州管圆线虫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幼虫侵入人体后可移至大脑,主要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其发病为幼虫移行,幼虫在颅部占位并释放代谢产物,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纤溶酶原活化因子的产生,嗜酸性粒细胞对神经细胞的毒害及超敏反应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偶尔该虫也可侵犯眼球,眼球病变主要是免疫反应导致的损害。了解广州管圆线虫的发病机制,对该病的防治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脑膜脑炎
幼虫
嗜酸性粒细胞
Keywords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Meningoencephalitis
Larve
Eosinophil
分类号
R532.1 [医药卫生—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广州管圆线虫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何汉江
吴忠道
余新炳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07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