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洲牛带绦虫自吞噬相关蛋白3基因克隆及表达
1
作者 戴佳琳 廖兴江 +4 位作者 胡旭初 徐劲 余新炳 吴璇 黄江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43-1444,共2页
目的从亚洲带绦虫成虫cDNA质粒文库中识别并预测自吞噬相关蛋白(autophagy related protein3-like,APG3)基因,并将该基因进行克隆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网站及其他分析软件包,分析该蛋白质理... 目的从亚洲带绦虫成虫cDNA质粒文库中识别并预测自吞噬相关蛋白(autophagy related protein3-like,APG3)基因,并将该基因进行克隆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网站及其他分析软件包,分析该蛋白质理化特性等,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之后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结果该基因全长为1 331 bp,编码区为92-1099,编码335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等电点分别为37 498.5 Da和4.71。PCR、双酶切及DNA测序结果均表明pET-28a(+)-Ta APG3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经过尿素破包涵体法得到纯化蛋白。结论发现亚洲牛带绦虫APG3基因,成功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并表达出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牛带绦虫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序列分析 APG3基因
原文传递
亚洲带绦虫包虫诊断抗原P-29基因克隆表达
2
作者 周灵贵 戴佳琳 +5 位作者 黄江 廖兴江 胡旭初 余新炳 申萍香 郎书源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90-1092,共3页
目的识别亚洲带绦虫包虫诊断抗原P-29(Hydatid disease diagnostic antigen P-29)的已知序列并行克隆和蛋白表达及免疫学研究。方法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序列分析后以亚洲带绦虫成虫包虫诊断抗原P-29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 目的识别亚洲带绦虫包虫诊断抗原P-29(Hydatid disease diagnostic antigen P-29)的已知序列并行克隆和蛋白表达及免疫学研究。方法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序列分析后以亚洲带绦虫成虫包虫诊断抗原P-29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重组后的蛋白用His-镍蛋白纯化柱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用蛋白印迹进行免疫学分析。结果重组体构建成功并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破包涵体纯化蛋白并得到高纯度的蛋白,且该重组蛋白可被亚洲带绦虫及牛带绦虫病人血清识别,表明其具有免疫反应性。结论亚洲带绦虫成虫包虫诊断抗原P-29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获得具有免疫活性的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带绦虫 包虫诊断抗原P-29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免疫反应性
原文传递
人体寄生虫学互动交流平台QQ群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明社 吴忠道 《基础医学教育》 2015年第9期801-803,共3页
介绍了人体寄生虫学QQ群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建立的基本构想和目的,分享了来自全国寄生虫学教学和科研院所等部门的学者交流意见,总结了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应用和管理的经验体会。利用网络平台技术,建立寄生虫学互动交流群体,不断加强寄生虫... 介绍了人体寄生虫学QQ群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建立的基本构想和目的,分享了来自全国寄生虫学教学和科研院所等部门的学者交流意见,总结了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应用和管理的经验体会。利用网络平台技术,建立寄生虫学互动交流群体,不断加强寄生虫学专业教学科研的互动交流,对于专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寄生虫学 QQ群 在线讨论组
下载PDF
亚洲牛带绦虫NOMO1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廖兴江 戴佳琳 +5 位作者 黄江 胡旭初 余新炳 申萍香 周灵贵 郎书源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5-557,共3页
目的构建亚洲牛带绦虫NOMO1基因原核重组质粒,进行原核表达、纯化及免疫学研究。方法以亚洲牛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含NOMO1基因的质粒作为模板,扩增该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测序鉴定重组质粒后再行诱导表达,表达产... 目的构建亚洲牛带绦虫NOMO1基因原核重组质粒,进行原核表达、纯化及免疫学研究。方法以亚洲牛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含NOMO1基因的质粒作为模板,扩增该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测序鉴定重组质粒后再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并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分析其免疫反应性。结果成功建构了原核重组质粒pET28a(+)-NOMI1。该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破包涵体后纯化蛋白通过SDS-PAGE鉴定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得到高效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可被亚洲牛带绦虫、牛带绦虫病人血清识别,具有免疫反应性。结论成功克隆亚洲牛带绦虫NOMO1基因、表达和纯化得到了该基因的重组蛋白并且证明该基因具有免疫反应性,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牛带绦虫 NOMO1基因 基因克隆 免疫反应性
原文传递
网络信息交流对寄生虫学专业发展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明社 刘益萍 +1 位作者 吴忠道 孙希 《基础医学教育》 2022年第4期284-287,共4页
文章为探索网络平台的信息交流对寄生虫学专业发展的作用,通过挖掘微信群和QQ群交流内容的专业词语和交流主题词频信息,分析交流信息的集中趋势。结果表明,两个群内的有效专业交流信息分别有5 192条和5 932条,涉及原虫、蠕虫、昆虫、寄... 文章为探索网络平台的信息交流对寄生虫学专业发展的作用,通过挖掘微信群和QQ群交流内容的专业词语和交流主题词频信息,分析交流信息的集中趋势。结果表明,两个群内的有效专业交流信息分别有5 192条和5 932条,涉及原虫、蠕虫、昆虫、寄生虫学、医学、教学、检验和其他生物等八个方面;交流信息的主题涉及课程教学、标本鉴定、专业术语、学术研究和资源共享等五个方面。文章认为网络平台的信息交流在教学、科研和医学应用等多个方面对寄生虫学专业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学 网络平台 信息交流
下载PDF
我国两网络交流平台寄生虫学信息分析与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明社 刘益萍 +2 位作者 赵世林 孙希 吴忠道 《基础医学教育》 2019年第3期225-228,共4页
通过网络交流平台数据分析,探讨我国寄生虫学信息交流热点问题和寄生虫学教学改革趋向。文章收集中国寄生虫学微信群和中国寄生虫学QQ群的交流信息,用寄生虫学关键词查询并记词频数;以讨论虫种内容为主题,计次数和每月交流图像和视频量... 通过网络交流平台数据分析,探讨我国寄生虫学信息交流热点问题和寄生虫学教学改革趋向。文章收集中国寄生虫学微信群和中国寄生虫学QQ群的交流信息,用寄生虫学关键词查询并记词频数;以讨论虫种内容为主题,计次数和每月交流图像和视频量。计数分析表明,寄生虫学信息交流对输入性寄生虫病的关注有增强趋势。强化寄生虫学科普宣传和寄生虫学课程教学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寄生虫学 在线交流 QQ群 微信
下载PDF
我国医学院校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被引量:37
7
作者 刘明社 孙希 +1 位作者 吕志跃 吴忠道 《基础医学教育》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文章调查了中国大陆的64所高等医药院校寄生虫学课程的设置情况;评估了课程设置就寄生虫学课程对医学生培养可能带来的影响,指出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学时偏少、重视不够的问题,对于国家"一带一路"发展的影响以及对新的输入性寄... 文章调查了中国大陆的64所高等医药院校寄生虫学课程的设置情况;评估了课程设置就寄生虫学课程对医学生培养可能带来的影响,指出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学时偏少、重视不够的问题,对于国家"一带一路"发展的影响以及对新的输入性寄生虫病的出现和危害带来的挑战,为医学教育模式改革和完善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建设提供了第一手证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寄生虫学 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
下载PDF
信息交流平台在寄生虫病辅助诊断或虫种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明社 孙希 +1 位作者 吕志跃 吴忠道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567-1569,1572,共4页
目的总结"中国寄生虫学"腾讯交流平台进行寄生虫病辅助诊断或虫种鉴别的经验。方法收集整理在信息交流平台上讨论的可疑寄生虫病或虫种的信息,梳理交流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容涉及寄生虫病辅助诊断或虫种鉴别的时间占... 目的总结"中国寄生虫学"腾讯交流平台进行寄生虫病辅助诊断或虫种鉴别的经验。方法收集整理在信息交流平台上讨论的可疑寄生虫病或虫种的信息,梳理交流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容涉及寄生虫病辅助诊断或虫种鉴别的时间占总交流时间19.1%,交流信息量占总记录30.2%;交流内容涉及生物种类至少39个动物种类、3个微生物种类,还有植物或花粉等;交流内容至少涉及11类人体的检材样品。结论寄生虫病的诊断或鉴别诊断问题不容忽视,寄生虫学知识缺乏和检验样品取材不规范可致医疗人员误诊误治,网络交流平台有助于寄生虫病的辅助诊断或寄生虫的虫种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病 诊断 虫种鉴别 信息交流平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