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金属β-内酰胺酶检测 被引量:23
1
作者 余广超 徐霖 +7 位作者 袁广卿 张甜 陈康 蒋岗 姜余琴 许沙沙 常彦敏 曹开源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了解金属β-内酰胺酶在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的流行状况及其流行亚型,完善广州地区金属β-内酰胺酶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双纸片协同法和双纸片增效法对164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筛选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阳性的菌株... 目的了解金属β-内酰胺酶在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的流行状况及其流行亚型,完善广州地区金属β-内酰胺酶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双纸片协同法和双纸片增效法对164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筛选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阳性的菌株,采用PCR检测5类金属β-内酰胺酶的编码基因(IMP家族、VIM家族、GIM-1、SPM-1和SIM-1),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检测到的金属β-内酰胺酶亚型进行比对分析并制作分子进化树。结果 164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筛选出22株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阳性的菌株,IMP阳性15株(9.1%),其中11株为IMP-9亚型,另外4株携带一个新的亚型,命名为IMP-25,VIM阳性5株(3.0%),均为VIM-2亚型,未检测到GIM-1、SPM-1和SIM-1型金属β-内酰胺酶。结论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已经出现多型化的特征,同时存在IMP型和VIM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流行,本次研究发现了一个新的金属β-内酰胺酶亚型(IMP-25),为IMP家族金属β-内酰胺酶的多样性及其分子流行病学资料提供了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金属Β-内酰胺酶 耐药基因
下载PDF
2012-2013年广州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钟慧玲 徐霖 +3 位作者 张素粉 罗虹娇 曾谷城 曹开源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92-295,306,共5页
目的分析2012-2013年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人群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为RSV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广州地区11家哨点医院发热同时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病人的鼻咽拭子标本... 目的分析2012-2013年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人群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为RSV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广州地区11家哨点医院发热同时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病人的鼻咽拭子标本3 943份,采用巢式PCR的方法检测RSV的核酸,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基本信息,分析RSV的感染情况和人群、时间分布特点,对RSV阳性的标本进一步进行流感病毒(IFV)等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检测以了解其多重感染情况。结果共收集3 943份鼻咽拭子,1 374份来自门急诊病例,2 569份来自住院病例,男性2 446份,女性1 497份,年龄范围从0~98岁。共检出RSV阳性标本419份,检出率为10.63%,其中住院病例检出率(15.30%)高于门急诊病例(1.89%),男性检出率(11.28%)高于女性检出率(9.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人群中,婴幼儿(0~3岁)的检出率最高,为20.18%,占所有阳性病例的81.86%,随着年龄的增长RSV感染有下降趋势,中老年人的检出率有所升高。RSV感染的高峰期在1-4月,不同月份RSV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068.914,P〈0.05)。阳性病例中100例病例混合感染了至少一种其他呼吸道病毒,占RSV总阳性病例的23.87%,85例为双重感染(85%),15例为三重感染(15%),流感病毒是最常见的混合感染病毒。结论 2012-2013年广州地区RSV感染以婴幼儿为主;住院病例感染率高于门急诊病例;高峰为1-4月,最常见的混合感染病毒是IF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急性呼吸道感染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甲型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许沙沙 田鹏 曹开源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450-1452,F0003,共4页
流感病毒是有包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包括人流感病毒和动物流感病毒。根据核衣壳蛋白(NP)和基质蛋白(MP)不同,人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三型,是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体。2009年3月,甲型H1N1流感爆发,由于其... 流感病毒是有包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包括人流感病毒和动物流感病毒。根据核衣壳蛋白(NP)和基质蛋白(MP)不同,人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三型,是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体。2009年3月,甲型H1N1流感爆发,由于其为新的流感病毒株,人群对其缺乏免疫力,导致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据WHO统计,截至2010年3月19日,这种新病毒已经波及213个国家,共造成16 813例死亡。本文主要从流感病毒的结构、功能、变异和耐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血凝素 神经氨酸酶
原文传递
ADA、ACE、LDH、CEA的联合检测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4
作者 梁剑平 温冬梅 曹开源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756-759,共4页
目的测定血清和胸水中腺苷脱氨酶(ADA)、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乳酸脱氢酶(LDH)与癌胚抗原(CEA)的水平,探讨其指标联合检测对结核性和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临床已确诊的72例胸腔积液患者(结核性40例,恶性32例)的胸水和血清... 目的测定血清和胸水中腺苷脱氨酶(ADA)、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乳酸脱氢酶(LDH)与癌胚抗原(CEA)的水平,探讨其指标联合检测对结核性和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临床已确诊的72例胸腔积液患者(结核性40例,恶性32例)的胸水和血清分别采用酶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进行ADA、ACE、LDH和CEA含量测定。结果结核性胸水中ADA的含量为(60.2±20.10)U/L,ACE的含量为(35±9.6)U/L,LDH的含量为(338±41)U/L,CEA的含量为(12.8±5.82)μg/L;在恶性胸水中,ADA为(11.02±5.23)U/L,ACE为(16±11.0)U/L,LDH为(379±69.0)U/L,CEA为(39.9±19.7)μg/L。结核性胸水ADA和ACE含量较恶性胸水组明显增高(P<0.01),CEA在恶性胸水中含量较结核性胸水组明显增高(P<0.01)。胸水中ADA和ACE的检测对结性性胸膜积液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4.3%、87.5%,特异性分别为87.5%、80.0%;而胸水中LDH和CEA的检测对恶性胸膜积液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4.3%、75.0%,特异性分别为80.0%、93.0%。四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性为78.1%,特异性为97.5%,较单一指标的特异性高。结论胸水中ADA、ACE、LDH和CEA的联合检测对结核性和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有助于临床胸水性质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脱氨酶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乳酸脱氢酶 癌胚抗原 结核性胸水 恶性胸水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抑制乳腺癌SKBR3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松音 袁广卿 +2 位作者 姚燕丹 徐霖 曹开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62-1067,共6页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抑制乳腺癌细胞SKBR3增殖及侵袭转移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SKBR3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NCTD对乳腺癌细胞SKBR3增殖抑制能力;流式细胞术测NCTD对SKBR3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应用肿瘤细...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抑制乳腺癌细胞SKBR3增殖及侵袭转移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SKBR3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NCTD对乳腺癌细胞SKBR3增殖抑制能力;流式细胞术测NCTD对SKBR3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应用肿瘤细胞体外黏附实验、迁移实验和Transwell体外侵袭转移模型检测NCTD对SKBR3细胞黏附、运动、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结果:NCTD可抑制人乳腺癌SKBR3细胞增殖,具有明显量效和时间依赖性,24h的IC50为12.5mg/L;10mg/LNCTD作用SKBR3细胞24h、48h后,特异地使SKBR3细胞发生G2/M期阻滞,G2/M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5.82%、38.70%,G1期和S期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亚G1和G0峰DNA含量逐渐增加,24h、48h的凋亡率分别为3.44%和6.17%;SKBR3细胞的体外黏附、运动、侵袭转移能力随NCTD药物浓度提高而下降,表现在黏附抑制率增加,过河时间延长,过膜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NCTD可通过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对基质黏附、迁移运动、侵袭转移等途径抑制癌症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细胞增殖 肿瘤侵润 去甲斑蝥素 肿瘤转移
下载PDF
2011-2013年广州地区腹泻病毒的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洪展桐 徐霖 +5 位作者 钟慧玲 张素粉 罗虹娇 庹玖玲 张甜 曹开源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679-1682,共4页
目的调查2011-2013年广州地区7种主要腹泻病毒的流行状况和特点。方法收集2011-2013年广州地区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 587份,采用ELISA检测粪便标本中A组轮状病毒抗原,用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对采集的粪便标本进行6种病毒核酸检测,结合病人... 目的调查2011-2013年广州地区7种主要腹泻病毒的流行状况和特点。方法收集2011-2013年广州地区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 587份,采用ELISA检测粪便标本中A组轮状病毒抗原,用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对采集的粪便标本进行6种病毒核酸检测,结合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原学特征分析。结果 1 587份粪便标本中571例检出为腹泻病毒阳性,检出率为35.98%,主要腹泻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A组轮状病毒18.15%(288/1 587)、诺如病毒12.10%(192/1 587)、腺病毒6.87%(109/1 587)、星状病毒1.83%(29/1 587)、札如病毒0.69%(11/1 587)、B组轮状病毒0.25%和C组0.19%;腹泻病毒在1~岁婴幼儿和75~93岁老人腹泻病毒的总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7.57%和51.65%,在7~15岁少年检出率降到最低24.36%;〈3岁婴幼儿、3~74岁人群、75~93岁老人组检出率分别为43.62%、30.66%、5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病毒全年均可检出,夏季以诺如病毒感染为主而秋冬季以A组轮状病毒感染为主。结论 2011-2013年间广州地区腹泻病毒发病率较高,全年均有检出;发病率无性别差异;流行高峰出现在3月份;3岁以下幼儿和75岁以上老人是腹泻病毒监测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病毒 病毒性腹泻 病原学
原文传递
质粒介导的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毕超 蒋岗 +4 位作者 余广超 叶惠芬 陈柳勤 李珩 曹开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755-3758,共4页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等12种抗菌药物耐药性,探讨qnr、qepA、aac-(6′)-Ib-cr质粒基因流行状况以及与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广州市两所三甲医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103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PCR技术检测大...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等12种抗菌药物耐药性,探讨qnr、qepA、aac-(6′)-Ib-cr质粒基因流行状况以及与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广州市两所三甲医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103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PCR技术检测大肠埃希菌中qnr(qnrA、qnrB、qnrS)、aac-(6′)-Ib-cr和qepA质粒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 103株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0%,20株菌检出阳性基因qnrB、qnrS、aac(6′)-Ib-cr的阳性率分别为9.7%、7.8%、10.7%,有8株菌同时携带≥2种质粒基因,这8株菌对喹诺酮类药物全部耐药,同时合并其他类抗菌药物耐药,其中52号菌同时携带3种基因[qnrB、qnrS、aac-(6′)-Ⅰb-cr],对6类抗菌药物全部耐药,12株菌检出单个质粒基因,其中4株对喹诺酮类敏感。结论广州市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居高不下;药敏谱呈多样化,多药耐药株比例高;菌株中存在qnrB、qnrS、aac-(6′)-Ⅰb-cr的流行,并呈现出两种或多种耐药基因共存于同一株细菌的特征;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数量与耐药种类数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喹诺酮类 耐药机制 质粒基因
原文传递
人博卡病毒及其在中国的流行现状 被引量:12
8
作者 何霞 曹开源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4,共9页
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属于细小病毒科,博卡病毒属。HBoV是除细小病毒B19和人细小病毒4(Human parvovirus,PARV4)外,目前所发现的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细小病毒之一。至今已有4种不同的HBoV相继报道,分别为HBoV1、HBoV2、HBoV3和... 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属于细小病毒科,博卡病毒属。HBoV是除细小病毒B19和人细小病毒4(Human parvovirus,PARV4)外,目前所发现的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细小病毒之一。至今已有4种不同的HBoV相继报道,分别为HBoV1、HBoV2、HBoV3和HBoV4。HBoVs感染的发生率差异较大,且患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常与其它病原体共检出。本文就有关HBoVs的报道,从HBoVs的生物学性状、流行特征、致病机制、系统进化分析及其在我国的流行现状进行了阐述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博卡病毒 流行病学 致病机制 中国
原文传递
2012-2013年广州地区鼻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0
9
作者 罗燕芬 钟慧玲 +5 位作者 徐霖 庹玖玲 汪杨 朱勋 曾谷城 曹开源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42-445,共4页
目的了解2012-2013年广州地区呼吸道感染人群中人鼻病毒(HRV)感染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2-2013年广州市5家哨点医院符合条件的有发热并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的咽拭子标本2124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标本中HRV的核酸,同时... 目的了解2012-2013年广州地区呼吸道感染人群中人鼻病毒(HRV)感染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2-2013年广州市5家哨点医院符合条件的有发热并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的咽拭子标本2124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标本中HRV的核酸,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基本信息,分析HRV的感染情况、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等。对HRV阳性的标本进一步进行流感病毒(IF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检测,以了解其共感染情况。结果共收集咽拭子2124份,1254份来自门诊急诊病例,870份来自住院病例;男性1253份,女性871份,男女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年龄范围0个月到103岁。HRV检测阳性的标本有101份,阳性检出率为4.76%;阳性标本中20例混合感染了至少一种其他呼吸道病毒,占HRV阳性标本的19.80%;IFV是最常见的混合感染病毒。HRV全年散发,秋季检出率最高(6.13%),冬季最低(1.51%),不同季节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92,P〈0.05)。尤以感染0~4岁的婴幼儿和65岁的老年人为主,中青年检出率低。结论广州地区HRV以感染儿童和老年人为主,尤其是4岁以下的婴幼儿;全年均可发生;男女感染率无明显差异;与IFV混合感染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鼻病毒 呼吸道感染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检测乙肝两对半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文思 陈伟 +1 位作者 周爱群 曹开源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研究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乙肝两对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ELISA、TRFIA和ECLIA 3种方法对120份病例的阳性检出情况;探讨此3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示值和阴性预示值;研究3种方法检测HBsAg的线性范围和... 目的:研究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乙肝两对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ELISA、TRFIA和ECLIA 3种方法对120份病例的阳性检出情况;探讨此3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示值和阴性预示值;研究3种方法检测HBsAg的线性范围和最低检出浓度;评价TRFIA的重复性;分析3种方法的检出模式。结果:TRFIA对乙肝两对半的阳性检出与ELISA有显著差异,与ECLIA基本一致。TRFIA具有优于ELISA的灵敏度和阴性预示值,两者的特异性和阳性预示值达到或接近100%,而ECLIA的各项指标均达100%。TRFIA和ECLIA检测HBsAg具有相当的线性范围和最低检出浓度。TRFIA试剂盒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3种方法的检出模式有9种,TRFIA和ECLIA另检出3种模式,部分标本在三者之间的检出模式有差别。结论:TRFIA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的定量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 电化学发光法 乙肝两对半 灵敏度
原文传递
广州市及周边地区2011年手足口病病原学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8
11
作者 关琳琳 张定梅 +4 位作者 徐霖 汪杨 罗燕芬 郑芸 曹开源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19-423,共5页
目的对广州市及周边地区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1年广州市及其周边地区手足口病病例968份,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肠道病毒(EV)核酸检测,将其分为肠道病71型(EV71)、萨克奇病毒A组1... 目的对广州市及周边地区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1年广州市及其周边地区手足口病病例968份,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肠道病毒(EV)核酸检测,将其分为肠道病71型(EV71)、萨克奇病毒A组16型(CA16)、非EV71、CA16阳性肠道病毒(N)三类,分离部分EV71毒株并进行全基因测序和分析。并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病毒基因特征分析,经在线比对后进行EV型别鉴定。结果分析显示2011年广州市及周边地区HFMD的高发年龄段为年龄小于4岁的儿童,1~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5-7月为发病高峰期;EV71和CA16为HFMD的主要病原;但有24.79%的病例由其他肠道病毒(EV)型别引起。基于全基因序列构建种系发生进化树显示,所分离的6株EV71毒株与C4亚型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性和最高的同源性。结论2011年EV71和CA16为广州市及周边地区流行的主要病原,EV71病毒株分离株属于C4型,且遗传性较稳定,但存在部分其他型别EV引起HF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人肠道病毒EV71型 流行病学 病原学
原文传递
2011-2013年广州地区发热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人流感病毒监测及其亚型的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敏静 徐霖 +5 位作者 钟慧玲 张素粉 罗虹娇 庹玖玲 张甜 曹开源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683-1686,共4页
目的了解2011-2013年广州地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患者的人流感病毒及其亚型流行特征。方法收集广州市2011-2013年5家哨点医院共2 085例发热同时伴随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病人的咽拭子标本及相关临床信息,对人流感病毒进行筛查,并结合临床信息... 目的了解2011-2013年广州地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患者的人流感病毒及其亚型流行特征。方法收集广州市2011-2013年5家哨点医院共2 085例发热同时伴随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病人的咽拭子标本及相关临床信息,对人流感病毒进行筛查,并结合临床信息,分析其流行特征。结果 2011-2013年收集到的2 085份样本中237例经普通PCR检测为人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为11.4%,其中人流感病毒甲型和乙型阳性的标本分别为202例和35例(阳性率分别为9.68%和1.68%),以甲型流感为主;人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组别为学生(大中小学生)组,就诊率最高科室为儿科;男女比例1.34:1,性别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型流行高峰呈不均匀分布,其中流感病毒甲型发病高峰为3-5月;流感病毒乙型分布较为分散;广州地区人流感病毒是以0~岁组、7~岁组及18~39岁年龄组易感,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广州地区甲型流感病毒也是以18~39岁组高发,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型感染则以7~17岁组发病率最高。结论 2011-2013年广州并未暴发大型的人流感病毒疫情,人流感病毒以甲型流感为主,乙型流感也有散发,未发现丙型流感病毒感染;流行高峰出现在3-5月,18~3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人流感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原文传递
2012-2015年广州地区人冠状病毒及其亚型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素粉 徐霖 +3 位作者 罗虹娇 庹玖玲 张甜 曹开源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30-433,共4页
目的对2012-2015年广州地区发热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人冠状病毒(HCoV)及亚型进行监测,分析其流行特征,为HCoV的预防和监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广州地区14家哨点医院符合标准的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人的咽拭子标本... 目的对2012-2015年广州地区发热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人冠状病毒(HCoV)及亚型进行监测,分析其流行特征,为HCoV的预防和监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广州地区14家哨点医院符合标准的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人的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 PCR方法进行HCoV及亚型检测,对HCoV阳性标本同时检测其它7种呼吸道病毒以了解混合感染情况;检测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Excel作图表,结合病例信息,从人口学特征、年龄、季节、性别等方面对HCoV及亚型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5年间共收集了5 519份咽拭子标本,其中HCoV阳性病例174份,检出率为3.15%。住院病例检出率明显高于门急诊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32,P〈0.05);男女之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8,P〉0.05);感染发病高峰出现在冬夏两季,各季节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352,P〈0.05);以41~66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为4.05%,各年龄段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519.000,P〈0.05)。亚型229E、OC43、NL63和HKU1检出分别为32例(0.58%)、92例(1.67%)、30例(0.54%)和19例(0.34%),HKU1和OC43同时感染1例,未检测到SARS和MERS亚型。阳性病例中51例发生混合感染,3例为三重感染,48例为二重感染,以混合流感为主。结论 2012-2015年广州地区HCoV流行高峰在冬夏两季,主要感染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因此要加强中老年人冬夏季节的防护,预防以HCoV感染导致的住院率和混合感染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人冠状病毒 混合感染
原文传递
广州地区流感病毒和人博卡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8
14
作者 何霞 冯发深 +6 位作者 王铸 徐霖 张定梅 关琳琳 郑芸 周荣 曹开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7-420,F0003,406,共6页
【目的】调查2010-2011年广州地区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流感病毒(IFV)和人博卡病毒(HBoV)的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方法】采集2010-2011年广州市5家哨点医院共3 460例符合条件的有发热伴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同时进行相关临... 【目的】调查2010-2011年广州地区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流感病毒(IFV)和人博卡病毒(HBoV)的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方法】采集2010-2011年广州市5家哨点医院共3 460例符合条件的有发热伴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同时进行相关临床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采用普通和巢式PCR方法检测IFV和HBoV的核苷酸,分析IFV和HBoV的流行情况和时间、人群分布特点,对IFV和HBoV均为阳性的样本进一步进行副流感病毒等5种常见呼吸道感染病毒的检测,以了解多重感染的状况。【结果】3 460例病例中,IFV和HBo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1.13%和1.68%;731例IFV阳性标本中,甲、乙、丙型流感病毒(FluA、B、C)的比例为558∶172∶1,其中481例(66.75%)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58例HBoV阳性病例中44例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75.86%)。IFV和HBoV病毒的检出均与年龄关联,检出率最高的年龄组分别为15~34岁和0.5~1岁。IFV和HBoV的发病高峰分别为7~8月和5~6月。5例检出HBoV与IFV的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率为0.64%,其中1例为IFV、HBoV和人冠状病毒(HCoV)的三重感染,HBoV阳性的成人患者的混合感染率为50%。【结论】2010-2011年甲型流感病毒仍是广州地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的主要病原之一,青壮年检测率较高,夏季为流行高峰;人博卡病毒为全年散发,5-6月发病率较高,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成人病例中人博卡病毒与流感病毒的混合感染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流感病毒 人博卡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不同级别小鼠来源的骨髓细胞对制备优势DC2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邓玉兰 彭延文 +5 位作者 徐霖 阮奕满 曹开源 袁广卿 项鹏 李树浓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索不同级别小鼠来源的骨髓细胞对体外制备优势DC2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PF级和健康普通级C57BL/6小鼠股、胫骨骨髓细胞及脾细胞,设细胞因子诱导的实验组、低浓度GM-CSF对照组、无外源细胞因子对照组及脾细胞组。骨髓细胞采用GM-CSF,... 目的探索不同级别小鼠来源的骨髓细胞对体外制备优势DC2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PF级和健康普通级C57BL/6小鼠股、胫骨骨髓细胞及脾细胞,设细胞因子诱导的实验组、低浓度GM-CSF对照组、无外源细胞因子对照组及脾细胞组。骨髓细胞采用GM-CSF,IL-4,Flt3L和SCF的不同细胞因子浓度和组合体外培养诱导。脾细胞培养2d去除大部分淋巴细胞,第3天采用流式细胞术4色荧光标记法分析细胞表型,骨髓细胞诱导的各组同样于第3天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比较不同级别小鼠骨髓细胞所诱导的DC2细胞的表型和比例。结果SPF来源的小鼠骨髓细胞诱导的各组第3d在CD11c+的DC细胞群中CD8α+DC2所占比例及不成熟DC2的比例均高于普通级小鼠,显示普通鼠来源的骨髓细胞更倾向于产生成熟的DC,不易诱导产生高比例的不成熟的DC2。对两种动物脾细胞DC2的分析结果表明,普通鼠脾脏中CD8α-MHCⅡ+的成熟DC1比例为75.58%,远远超过SPF鼠的30.60%。结论小鼠的微生物级别可影响耐受性DC的诱导效果,采用SPF级小鼠来源的骨髓细胞体外制备优势DC2细胞效果优于普通级鼠,原因可能与普通鼠接触微生物较多,免疫系统更易于产生免疫应答而非免疫耐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SPF动物 普通动物
原文传递
肾癌G250抗原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序列测定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晓飞 曹开源 +4 位作者 徐霖 袁广卿 张亚东 肖娜 刘晓华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构建肾癌G250抗原基因编码区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序列测定。方法从肾癌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肾癌G250抗原的基因编码区序列,将PCR片段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肾癌组织RT-PCR扩增后... 目的构建肾癌G250抗原基因编码区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序列测定。方法从肾癌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肾癌G250抗原的基因编码区序列,将PCR片段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肾癌组织RT-PCR扩增后,均产生特异性条带,位置在1000 bp和1600 bp之间,与预定相符。pcDNA3.0-G250分别用H indⅢ、XhoⅠ双酶切后产生2条带,均与预定位置相符;抗原基因编码区序列与Genbank登录号BC014950文献报道的序列同源性为100%,目的基因与载体正确连接。结论成功克隆了肾癌G250抗原的基因编码区序列,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G250,为核素标记的G250单克隆抗体在诊断和治疗的应用及G250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的肾癌生物治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G250/MN/CAIX抗原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克隆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同种异型抗原冲击不成熟CD8α^+ DCs抑制T细胞增殖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康 曹开源 +4 位作者 徐霖 吴耀良 袁广卿 张甜 傅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02-2206,共5页
目的:探索同种异基因抗原体外冲击后小鼠优势不成熟CD8α+树突状细胞(DCs)体外抑制T细胞增殖的最佳条件。方法:取SPF级C57BL/6(H-2b)小鼠的骨髓细胞,GM-CSF+IL-4+SCF+Flt3L诱导制备优势不成熟CD8α+DCs,于培养最后1d加入梯度蛋白浓度(0... 目的:探索同种异基因抗原体外冲击后小鼠优势不成熟CD8α+树突状细胞(DCs)体外抑制T细胞增殖的最佳条件。方法:取SPF级C57BL/6(H-2b)小鼠的骨髓细胞,GM-CSF+IL-4+SCF+Flt3L诱导制备优势不成熟CD8α+DCs,于培养最后1d加入梯度蛋白浓度(0、2.5、5、10和20mg/L)同种异基因(H-2d)小鼠脾细胞抗原冲击DCs。经抗原冲击后的DCs分别与同系T细胞按1∶1、2∶1、4∶1比例共培养,MTT法观察T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和IL-10)的含量。以GM-CSF+IL-4+TNF-α诱导的成熟DCs作为对照。结果:优势不成熟CD8α+DCs与T细胞1∶1共培养时不能有效刺激T细胞增殖,与2∶1及4∶1组相比刺激能力最弱(P<0.05);上清中IFN-γ的分泌明显低于成熟DCs对照组,且经小剂量抗原(<2.5mg/L)冲击时IL-10的分泌高于对照组。结论:经小剂量(2.5mg/L)同种异基因抗原冲击后的优势不成熟CD8α+DCs,与T细胞1∶1混合,是抑制T细胞增殖的最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移植物抗宿主病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广州部分人群血清嗜肺军团菌抗体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冯文如 曹开源 +4 位作者 陆勇军 宋宏 郑睦锐 刘世强 江思力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7-409,共3页
目的了解广州部分人群血清嗜肺军团菌抗体水平及主要影响因素,找出重点防控人群。方法于2009年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5家医疗及疾控机构健康体检人员中的一般人群和处于集中空调环境人群,对其血清嗜肺军团菌抗体进行检测,同时就... 目的了解广州部分人群血清嗜肺军团菌抗体水平及主要影响因素,找出重点防控人群。方法于2009年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5家医疗及疾控机构健康体检人员中的一般人群和处于集中空调环境人群,对其血清嗜肺军团菌抗体进行检测,同时就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一般人群及处于集中空调环境人群的血清嗜肺军团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3.7%及46.2%。患有慢性病人群血清嗜肺军团菌抗体阳性的危险约是无慢性疾病人群的7倍;处于集中空调环境下人群血清嗜肺军团菌抗体阳性的危险约是非空调环境的人群的3倍。结论本次调查的广州人群存在嗜肺军团菌的隐性感染,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和使用集中空调的场所是嗜肺军团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和高危场所,是嗜肺军团病防控的的重点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肺军团菌 军团病 血清抗体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2012-2013年广州地区散发性腹泻诺如病毒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
19
作者 汪杨 徐霖 +6 位作者 罗燕芬 钟慧玲 张素粉 张定梅 朱勋 曾谷城 曹开源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567-570,共4页
目的调查2012—2013年广州市散发性腹泻诺如病毒(NoV)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方法收集2012—2013年广州地区门急诊散发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2236份,采用荧光定量RT—PCR对采集的标本进行NoV核酸检测并初步分型,收集并分析病人的临床基... 目的调查2012—2013年广州市散发性腹泻诺如病毒(NoV)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方法收集2012—2013年广州地区门急诊散发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2236份,采用荧光定量RT—PCR对采集的标本进行NoV核酸检测并初步分型,收集并分析病人的临床基本信息,分析NoV阳性检出率在不同年龄段、性别、月份季节差异,同时对NoV阳性的标本进行A组轮状病毒、B组轮状病毒、C组轮状病毒、腺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检测,研究其混合感染情况。结果NoV阳性检出率为10.60%(237/2236),以GⅡ型为主。NoV在18~40岁的青年人中检出率最高(16.47%),7~17岁少年最低(3.67%),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V全年都可检测到,夏季为高发季节,其中7-8月份检出率最高。NoV与其他肠道病毒共感染率为14.35%(34/237),其中与A组轮状病毒共感染率最高。结论广州地区NoV夏季为高发季节。在18-40岁的青年人中检出率最高,以GⅡ型感染为主,混合感染最常见为A组轮状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散发性腹泻 RT-PCR
原文传递
PSMA基因疫苗抑瘤效应及免疫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汪波 曹开源 +4 位作者 徐向东 徐霖 袁广卿 张甜 丘少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8-122,共5页
目的:观察表达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基因疫苗在荷瘤小鼠模型中抑瘤效应并探讨其免疫机制,为前列腺癌的预防和免疫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PSMA基因疫苗肌注入BALB/c小鼠体内,检测其血清中PSMA抗体水平并观察脾T细胞的增殖效应和... 目的:观察表达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基因疫苗在荷瘤小鼠模型中抑瘤效应并探讨其免疫机制,为前列腺癌的预防和免疫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PSMA基因疫苗肌注入BALB/c小鼠体内,检测其血清中PSMA抗体水平并观察脾T细胞的增殖效应和杀细胞毒效应,以sp2/0-PSMA细胞攻击免疫后小鼠,观察小鼠的成瘤率、肿瘤大小、平均瘤重及生存率,评价PSMA基因疫苗的抑瘤效应。结果:PSMA基因疫苗可诱导实验组小鼠产生PSMA抗体,脾T细胞的增殖效应和杀细胞毒效应,在一定时间内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抗体水平、脾细胞的增殖和杀细胞毒效应均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小鼠成瘤率低,无瘤生存期延长,肿瘤生长缓慢。结论:PSMA基因疫苗能诱导实验组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且有明显的抑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疫苗 DNA 抗肿瘤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