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2例结节性红斑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彭朝权 朱国兴 +1 位作者 余步云 陆春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1999年第4期8-10,共3页
分析了102例结节性红斑的病因和临庆表现,发现病因未明的占30例(占29.4%),感染引起者18例(占17.6%),风湿病引起者54例(占53%)。风湿病既可以结节性红斑为首发,也可继发,且皮疹的分布多较广泛。对多部位结节性红斑,特别是伴ESR、CRP... 分析了102例结节性红斑的病因和临庆表现,发现病因未明的占30例(占29.4%),感染引起者18例(占17.6%),风湿病引起者54例(占53%)。风湿病既可以结节性红斑为首发,也可继发,且皮疹的分布多较广泛。对多部位结节性红斑,特别是伴ESR、CRP、肝功能明显异常的患者要注意合并风湿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红斑 病因 临床表现
下载PDF
TTV在性病高危人群中的感染状况(附166例报告)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建国 周元平 +2 位作者 姚春兰 黄仰苏 陈文章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03-204,共2页
为调查性病高危人群中输血传播病毒 (TTV)的感染状况 ,我们在TTVORF1保守区设计引物 ,建立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PCR) ,检测 16 6例性病高危人群和 90例普通体检人群血清中TTVDNA。发现本组性病高危人群中有 34例TTVDNA阳性 ,阳性率为 2 0 ... 为调查性病高危人群中输血传播病毒 (TTV)的感染状况 ,我们在TTVORF1保守区设计引物 ,建立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PCR) ,检测 16 6例性病高危人群和 90例普通体检人群血清中TTVDNA。发现本组性病高危人群中有 34例TTVDNA阳性 ,阳性率为 2 0 5% ,而普通体检人群的阳性率为 4 4 % (P <0 0 0 5)。显示性病高危人群亦是TTV感染的高危人群 ,性接触是获得TTV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聚合酶链反应 输血传播病毒
原文传递
STD门诊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的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慧兰 苏向阳 +2 位作者 赖维 叶兴东 张锡宝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63-364,共2页
目的了解生殖器溃疡性疾病(GUD)的发病率、病因及其与H IV感染的关系。方法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D-F)、梅毒血清学试验(STS)、酶免疫法(E IA)检测HSV抗原和HD培养等方法检测322例生殖器溃疡标本中TP、HSV和HD,并进行血清H IV抗体检测。... 目的了解生殖器溃疡性疾病(GUD)的发病率、病因及其与H IV感染的关系。方法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D-F)、梅毒血清学试验(STS)、酶免疫法(E IA)检测HSV抗原和HD培养等方法检测322例生殖器溃疡标本中TP、HSV和HD,并进行血清H IV抗体检测。结果在8 999例STD门诊患者中,GUD患者322例(3.58%,322/8 999);在322例GUD患者中,梅毒85例(26.4%,85/322),生殖器疱疹74例(26.09%,84/322),软下疳0例(0,0/322),病因不明的GUD为153例(47.52%,153/322);其中GUD患者的H IV感染率为1.86%(6/322),梅毒患者的H IV感染率为4.70%(4/85),生殖器疱疹患者的H IV感染率为1.19%(1/84),其他GUD的H IV感染率为0.65%(1/153)。比较三者的H IV感染率发现,梅毒的H IV感染率高于生殖器疱疹和其他GUD患者(4.70%vs1.19%,2χ=0.24,P>0.05,OR=3.04,95%C I=0.31-29.93;4.70%vs 0.65%,χ2=1.29,P>0.05,OR=5.63,95%C I=0.58-55.06),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GH患者的H IV感染率与其他GUD患者的H IV感染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1.19%vs 0.65%,χ2=0.00,P>0.05,OR=1.85,95%C I=0.11-30.00)结论在性病门诊中,GUD的主要病因为梅毒和生殖器疱疹,且存在混合性感染;梅毒与H IV的感染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 梅毒螺旋体 单纯疱疹病毒 杜克雷嗜血杆菌 HIV
下载PDF
解脲支原体中tetM基因的检测及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朱慧兰 徐广坤 +2 位作者 赖维 陆春 陈荣章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5-186,共2页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TETM基因 药敏性 疗效
原文传递
雅尔康疗效护肤霜治疗皮肤病12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何雅强 陆文德 +1 位作者 徐广坤 林泽 《腐植酸》 1989年第4期46-48,共3页
雅尔康疗效护肤霜是由广东省佛山市石油化工产品技术开发公司出品,由北京海淀医院鉴制,内含黄腐酸等多种有效药物及营养成分,经科学方法研制而成的一种新型疗效护肤用品。我们三间医院同时于1989年2至3月间应用上述雅尔康疗效护肤霜治... 雅尔康疗效护肤霜是由广东省佛山市石油化工产品技术开发公司出品,由北京海淀医院鉴制,内含黄腐酸等多种有效药物及营养成分,经科学方法研制而成的一种新型疗效护肤用品。我们三间医院同时于1989年2至3月间应用上述雅尔康疗效护肤霜治疗皮肤病125例,进行临床观察,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尔康 护肤霜 皮肤病
全文增补中
抗皮肤真菌药联苯苄唑溶液的Ⅱ期临床试验
6
作者 林宝珠 钟幸福 +5 位作者 刘次伟 凌绍贤 徐广坤 卜少庸 林泽 蔡小嫦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29-133,138,共6页
联苯苄唑是一种新的咪唑类广谱抗真菌药,本项临床研究以1%克霉唑溶液作对照,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和开放试验,评价1%联苯等唑溶液治疗皮肤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中,共治疗患者257例,其中联苯苄唑组132... 联苯苄唑是一种新的咪唑类广谱抗真菌药,本项临床研究以1%克霉唑溶液作对照,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和开放试验,评价1%联苯等唑溶液治疗皮肤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中,共治疗患者257例,其中联苯苄唑组132例,克霉唑组125例。两组的治愈率分别是78.8%和73.6%,有效率分别是90.2%和87.2%,真菌阴转率分别是89.4%和81.8%,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5.3%和4.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苯苄唑溶液组的起效时间平均4.3±2.4d,而克霉唑溶液组平均5.4±2.7d,联苯苄唑溶液的起效时间较克霉唯溶液快(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苄唑 克霉唑 临床试验 比较
下载PDF
伊曲康唑短程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观察
7
作者 赖维 张玉清 +1 位作者 徐广坤 陆文德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1995年第1期12-13,共2页
伊曲康唑(商品名:斯皮仁诺)是由比利时杨森制药公司研制并于近年来投放到我国市场的一种新的广谱、高效、低毒的咪唑类抗真菌药。1993年10月至1994年10月,我科采用该药进行短程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13例,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伊曲康唑 甲真菌病 抗真菌药物 短程间歇冲击疗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国产泛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被引量:25
8
作者 林麟 陈祥生 +8 位作者 崔盘根 余碧娥 王玮臻 唐素华 章伟 陆春 傅雯雯 陈春梅 万苗坚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带状疱疹 药物疗法 泛昔洛韦 阿昔洛韦
原文传递
润燥止痒胶囊配合氯雷他定片与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刘耀华 李林梅 +2 位作者 陈海燕 朱小敏 陈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65-2767,共3页
目的:探讨润燥止痒胶囊配合氯雷他定片与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在慢性湿疹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2例慢性湿疹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片与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润燥... 目的:探讨润燥止痒胶囊配合氯雷他定片与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在慢性湿疹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2例慢性湿疹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片与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润燥止痒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生活质量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与对照组76.0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皮损严重程度、瘙痒程度及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症状部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与同期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87%、15.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润燥止痒胶囊配合氯雷他定片与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湿疹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 氯雷他定片 润燥止痒胶囊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药连花清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猛 杨少华 +1 位作者 杨眉 游顶云 《中国药物评价》 2020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连花清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CBM、CNKI、万方和VIP数据库,搜集中药连花清瘟联合常规药物治疗NCP的临床研究,检索时...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连花清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CBM、CNKI、万方和VIP数据库,搜集中药连花清瘟联合常规药物治疗NCP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2月。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项试验,共13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连花清瘟联合常规药物对NCP的主要症状(发热、咳嗽、乏力)及其他症状(胸闷、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消失率均优于常规药物。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与常规药物相比,连花清瘟联合组可以更好的缓解患者的主要症状,同时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症状得到缓解。但由于纳入文献数量较少质量较低,尚需要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花清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ALA-PDT对尖锐湿疣凋亡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胡永轩 谭妙娟 +7 位作者 周冼苡 吴中 毛祖豪 胡燕卿 黄诗韵 刘康兴 卢艳 韩雪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检测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前后尖锐湿疣皮损凋亡相关因子(Fas、caspase3、Bcl-2)及促炎症细胞因子(CCL-20、TNF-α、IL-1)的表达,探讨AL 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可能机理。方法:收集10例尖锐湿疣患者ALA-PDT治疗前后... 目的:检测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前后尖锐湿疣皮损凋亡相关因子(Fas、caspase3、Bcl-2)及促炎症细胞因子(CCL-20、TNF-α、IL-1)的表达,探讨AL 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可能机理。方法:收集10例尖锐湿疣患者ALA-PDT治疗前后皮损(同时以正常健康者皮肤组织对照),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Fas、caspase3、Bcl-2、CCL-20、TNF-α、IL-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其Fas、caspase3、Bcl-2、CCL-20、TNF-α、IL-1蛋白表达。结果:尖锐湿疣皮损组织内Fas、caspase3、Bcl-2、CCL-20、TNF-α、IL-1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Bcl-2、CCL-20、TNF-α、IL-1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Fas、caspase3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AL A-PDT是一种能有效治疗尖锐湿疣的方法,它可诱导细胞表面凋亡蛋白Fas、caspase3的表达、减少凋亡抑制因子Bcl-2的表达,从而可能依靠内源性途径(线粒体介导的凋亡)和外源性途径(死亡受体介导的凋亡)促进尖锐湿疣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并可能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CCL-20、TNF-α、IL-1而发挥局部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ALA-PDT 凋亡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恶性黑色素瘤内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艳丽 祝顺琴 +1 位作者 刘亚玲 崔红娟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4-78,共5页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易转移、预后差、对放化疗均不敏感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迅速增长。多数早期患者通过手术能够得到治愈,但对于中晚期患者,标准化疗效果欠佳,因此探索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易转移、预后差、对放化疗均不敏感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迅速增长。多数早期患者通过手术能够得到治愈,但对于中晚期患者,标准化疗效果欠佳,因此探索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近几年黑色素瘤在临床治疗方面有所突破,本文结合近年来有关文献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免疫治疗 靶向免疫治疗 化学治疗
下载PDF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朱永蒙 郝玉琴 刘新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45-48,共4页
目的观察免疫增强剂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相关免疫因子的影响,初步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梅毒血清固定的可能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对我院确诊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头孢曲松... 目的观察免疫增强剂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相关免疫因子的影响,初步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梅毒血清固定的可能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对我院确诊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头孢曲松钠每日1.0静脉注射共14 d治疗,治疗组在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辅以卡介菌多糖核酸0.70 mg隔日肌注共20次治疗,治疗结束按时随访至12月时,计算两组的痊愈率;ELISA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h1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2、Th2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的变化情况;应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治疗结束后,按规定时间随访12个月,治疗组痊愈率85.0%,对照组痊愈率75.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χ2=0.156,P>0.05);②治疗前,两组IL-2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IL-10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IL-2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与正常组水平相当(P>0.05);IL-10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与正常组水平相当(P>0.05)。治疗后,对照组IL-2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仍低于正常组(P<0.05);IL-10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应用头孢曲松钠驱梅治疗疗效确切,若同时辅以免疫增强剂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维持Thl/Th2比值的动态平衡,恢复正常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菌多糖核酸 梅毒 血清固定 白介素2 白介素10
下载PDF
RNA干扰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鑫 郝玉琴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19-122,共4页
RNA干扰技术具有高特异性、高效性等显著优势,近年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包括基因组研究、病毒性疾病治疗、肿瘤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及新药开发等。本文就RNAi技术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RNA干扰技术 医学应用前景
下载PDF
温热疗法与10%聚维酮碘联合激光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 被引量:10
15
作者 毛祖豪 周冼苡 +4 位作者 吴中 胡永轩 韩雪 胡燕卿 卢艳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05-409,共5页
目的:探讨温热疗法与10%聚维酮碘联合激光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应用温热疗法与10%聚维酮碘联合激光治疗;B组应用激光治疗;小于1 cm疣体的复发性尖锐湿疣患... 目的:探讨温热疗法与10%聚维酮碘联合激光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应用温热疗法与10%聚维酮碘联合激光治疗;B组应用激光治疗;小于1 cm疣体的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30例作为C组,应用光动力治疗。每组观察6个月然后判定疗效。结果:A组治愈27例,复发3例;B组治愈19例,复发11例;C组治愈26例,复发4例;A组疗效优于B组(χ2=5.963,P=0.015);而A组与C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2,P=0.688)。A组治疗期间出现可耐受不良反应。结论:温热疗法与10%聚维酮碘联合激光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有效而安全,优于单纯激光治疗,与光动力治疗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温热疗法 聚维酮碘 激光治疗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外生殖器官微生态与HPV病毒亚型的关系 被引量:9
16
作者 邓国辉 胡永轩 +1 位作者 吴晓燕 杨国良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3-15,共3页
目的通过PCR、微生物培养等检测尖锐湿疣患者HPV病毒亚型、微生态p H值、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细菌等,旨在探讨尖锐湿疣患者HPV病毒亚型与微生态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尖锐湿疣患者(同时以正常健康者50例为对照),取不同部位(男性常规... 目的通过PCR、微生物培养等检测尖锐湿疣患者HPV病毒亚型、微生态p H值、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细菌等,旨在探讨尖锐湿疣患者HPV病毒亚型与微生态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尖锐湿疣患者(同时以正常健康者50例为对照),取不同部位(男性常规取外阴、尿道,女性取外阴、宫颈分泌物、白带)无菌拭子,常规测p H值、真菌涂片、真菌培养、细菌涂片、细菌培养、支原体、衣原体、白带常规、BV等。结果 50例尖锐湿疣患者中,HPV-6、11等低危型感染者25例,HPV-16、18等高危型感染者15例,同时有高危和低危型HPV感染者10例;合并支原体、衣原体、假丝酵母、淋球菌等微生物感染较比正常健康者高(P<0.01),男女之间无差异性(P>0.05),HPV高危型者、低危型者、混合感染者之间有差异性(P<0.05);25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中,p H值比正常健康者高(P<0.05),HPV高危型者、低危型者、混合感染者之间有差异性(P<0.05);女性患者白带异常率(60%)较正常健康者(20%)高(P<0.05),HPV高危型者、低危型者、混合感染者之间有差异性(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存在微生态失衡,易合并支原体、衣原体、假丝酵母、淋球菌等微生物感染,HPV-16、18等高危型病毒亚型患者较HPV-6、11等低危型病毒亚型患者更易致微生态失衡和合并微生物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微生态 HPV病毒亚型 微生物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联合微波治疗宫颈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胡燕卿 卢艳 +6 位作者 胡永轩 朱德江 韩雪 毛祖豪 刘康兴 吴中 周冼苡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3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微波治疗宫颈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采用ALA-PDT联合微波治疗,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的治...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微波治疗宫颈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采用ALA-PDT联合微波治疗,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治疗后3个月后的复发率分别为85.29%和14.71%;对照组分别为41.18%和58.8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值均为14.23,P值均<0.05)。结论:ALA-PDT联合微波治疗宫颈尖锐湿疣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复发率明显降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光动力疗法 宫颈 微波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中国慢性诱导性荨麻疹诊治专家共识(2023)》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奇权 杨显杰 +4 位作者 顾恒 徐金华 郝飞 姚煦 宋志强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4-539,共6页
目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中国慢性诱导性荨麻疹诊治专家共识(2023)》,并为共识的构建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充分检索并评估慢性诱导性荨麻疹研究相关的文献,撰写《中国慢性诱导性荨麻疹诊治专家共识(2023)》初稿,并设计专家咨询问卷。选... 目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中国慢性诱导性荨麻疹诊治专家共识(2023)》,并为共识的构建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充分检索并评估慢性诱导性荨麻疹研究相关的文献,撰写《中国慢性诱导性荨麻疹诊治专家共识(2023)》初稿,并设计专家咨询问卷。选取有代表性的25位专家,严格按照德尔菲法的研究方法,以电子问卷的形式进行两轮专家问卷函询,并对共识稿件内容进行修改完善。结果两轮问卷收回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2±0.09。第1轮问卷结果中有9个条目变异系数(CV值)>20%,3个条目的认可度平均值<7分;第2轮问卷结果中所有条目的CV值均<15%,原有认可度平均值<7分的3个条目认可度均升至7分以上,且所有条目的中位数均≥8分。两轮问卷结果的信度分析显示,Cronbachα系数和标准化Cronbachα系数均>0.9;两轮问卷结果的一致性Kendall协调系数检验结果均P<0.001,第1轮问卷结果的Kendall协调系数为0.170,第2轮为0.219。结论应用德尔菲法构建的《中国慢性诱导性荨麻疹诊治专家共识(2023)》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权威性和可靠性;本研究也为共识的制定和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问卷调查 德尔菲法 慢性诱导性荨麻疹 诊断 治疗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染料激光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早期红色增生性瘢痕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19
作者 丁菲 杜红霞 +5 位作者 张道军 尹光文 巴西 张瑞 程晓曼 艾静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611-1617,共7页
目的探讨染料激光联合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早期红色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周口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早期红色增生性瘢痕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BTXA治疗,... 目的探讨染料激光联合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早期红色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周口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早期红色增生性瘢痕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BTXA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染料激光联合BTX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的瘢痕面积、瘙痒感[数字评估量表(NRS)]、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估量表(VAS)]、瘢痕情况[温哥华瘢痕量表(VSS)]、瘢痕血清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瘢痕面积分别为(4.25±1.23)cm^(2)、(2.16±0.58)cm^(2),明显小于对照组的(5.34±1.16)cm^(2)、(2.87±0.89)cm^(2),瘙痒感NRS评分分别为(3.48±1.06)分、(1.80±0.5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5±0.97)分、(2.64±0.67)分,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76±0.95)分、(1.72±0.6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0.89)分、(2.29±0.74)分,瘢痕血管分布评分分别为(2.01±0.52)分、(1.54±0.3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0.54)分、(1.92±0.40)分,瘢痕厚度分别为(2.27±0.48)分、(1.41±0.3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0.51)分、(1.76±0.28)分,瘢痕色泽评分分别为(1.84±0.48)分、(1.21±0.2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0.42)分、(1.49±0.29)分,瘢痕柔软度分别为(2.52±0.51)分、(1.78±0.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8±0.47)分、(2.21±0.48)分,VSS总评分分别为(8.64±2.14)分、(5.94±1.4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94±1.98)分、(7.38±1.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的血清TGF-β1分别为(336.84±41.37)n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A型肉毒毒素 染料激光 视觉模拟量表 温哥华瘢痕量表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黑眼圈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刚 徐天华 +6 位作者 赵荀 宋为民 姜莉 曹东升 刘耿 付俊 林晓曦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362-367,共6页
黑眼圈用于描述眼周的灰暗状态,给人疲劳、悲伤或者宿醉样外观,带来美容性烦恼。尽管黑眼圈非常普遍,然而关于黑眼圈的文献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回顾黑眼圈相关的医学文献,并结合作者对黑眼圈的临床诊治经验,总结黑眼圈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黑眼圈用于描述眼周的灰暗状态,给人疲劳、悲伤或者宿醉样外观,带来美容性烦恼。尽管黑眼圈非常普遍,然而关于黑眼圈的文献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回顾黑眼圈相关的医学文献,并结合作者对黑眼圈的临床诊治经验,总结黑眼圈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黑眼圈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可分为色素性黑眼圈(真皮黑色素的过度沉积)、血管性黑眼圈(眼睑皮肤的菲薄透明,其下的眼轮匝肌和内含的血管、真皮毛细血管网以及皮下蓝色网状静脉透过皮肤形成外观的灰暗)、结构性黑眼圈(先天性和后天性结构阴影)三大类,不同患者可同时合并以上多种类型称为混合型黑眼圈。治疗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如去色素剂、化学剥脱、激光、注射充填、眼部整形手术等,混合型黑眼圈需联合治疗,才能达到美容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眼圈 病因 真皮色素沉积 眼周静脉 泪槽 眼袋 皮肤松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