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和门静脉化疗对预防复发的价值 被引量:39
1
作者 黎洪浩 区庆嘉 +2 位作者 陈积圣 宋尔卫 王捷 《中华肿瘤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 探讨在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 (hepaticarterychemoembo lization ,HACE)和门静脉化疗 (portalveinchemotherapy,PVC)对预防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 总结 1991年 8月~ 1995年 7月收治符合根治性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 目的 探讨在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 (hepaticarterychemoembo lization ,HACE)和门静脉化疗 (portalveinchemotherapy,PVC)对预防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 总结 1991年 8月~ 1995年 7月收治符合根治性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81例。其中 ,术后联合HACE和PVC(Ⅰ组 ) 2 3例 ,单纯HACE(Ⅱ组 ) 30例 ,未做特殊处理 (Ⅲ组 ) 2 8例。全部患者随访 3年以上。将 3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患者术后 1年 ,Ⅰ组和Ⅱ组的复发率比Ⅲ组低 ,生存率比Ⅲ组高 ;术后 2年 ,Ⅰ组的复发率比Ⅱ组和Ⅲ组低 ,生存率比Ⅱ组和Ⅲ组高 ;术后 3年和 5年的复发率和生存率 ,各组的差异不显著。癌灶 >5cm、无包膜、多个癌灶及AFP >40 0 μg/L ,是导致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 结论 在肝癌根治性切除后 ,联合HACE和PVC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 ,提高术后生存率 ,其结果优于术后单纯HACE ,但对远期 (3年以上 )的复发率和生存率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化学栓塞 肝切除术 复发 预防 肝动脉
原文传递
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附182例综合报道) 被引量:33
2
作者 戴显伟 陈亚进 +17 位作者 高志清 石景森 杨福全 马凯 邱芳 赵海鹰 卜宪民 戴阳 王亮 张磊 陈积圣 赵青川 孙凯 杨毅军 王林 焦兴元 卢云 赵风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485-487,共3页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综合国内4家医院收治的182例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2例经行胆管对端吻合或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恢复良好,病死率55%(10/18...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综合国内4家医院收治的182例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2例经行胆管对端吻合或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恢复良好,病死率55%(10/182)。结论胆囊切除术时应认清胆囊三角解剖关系,单纯胆囊切除时,应行逆行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应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根据损伤的情况和术后时间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源性 胆管损伤 胆肠吻合术 胆囊切除术
原文传递
非规则性肝切除及癌栓取除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被引量:19
3
作者 黎洪浩 陈积圣 +1 位作者 李海刚 吴一冲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29-730,共2页
目的 探讨非规则性肝切除及癌栓取除术治疗肝细胞癌 (HCC)合并门静脉癌栓 (PVTT)的价值。方法  1987年 1月至 1996年 12月采用非规则性肝切除及癌栓取除术治疗HCC合并PVTT的病人 6 2例 ,其中 ,40例在术后联合肝动脉化疗 (HAC)和门静... 目的 探讨非规则性肝切除及癌栓取除术治疗肝细胞癌 (HCC)合并门静脉癌栓 (PVTT)的价值。方法  1987年 1月至 1996年 12月采用非规则性肝切除及癌栓取除术治疗HCC合并PVTT的病人 6 2例 ,其中 ,40例在术后联合肝动脉化疗 (HAC)和门静脉化疗 (PVC)。 5 9例随访 3年以上。结果  6例在术后 3个月内死于肝、肾功能衰竭 ,5 6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 1、2、3年的复发率和生存率 ,在手术后应用HAC和PVC组分别为 46 2 %、5 9 0 %、79 5 %和 6 9 2 %、5 1 3%、30 8% ,在未化疗组分别为 80 0 %、90 0 %、10 0 %和 30 0 %、10 0 %、5 0 %。结论 非规则性肝切除和癌栓取除术是HCC合并PVTT有效的治疗方法 ,术后联合HAC和PVC可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肝切除术 癌栓取除术
原文传递
重组生长激素对实验性肝硬化肝细胞生长激素受体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洪涛 邓美海 +3 位作者 区庆嘉 魏菁 刘晓平 陈双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生长激素对肝硬化肝细胞表达生长激素受体的调控作用。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重组生长激素 (0、13 3、133 3、1333ng/ml)干预后大鼠肝硬化肝细胞生长激素受体的数量变化。结果培养后肝硬化肝细胞生长激素受体的数量 (10 4 /ce... 目的探讨重组生长激素对肝硬化肝细胞表达生长激素受体的调控作用。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重组生长激素 (0、13 3、133 3、1333ng/ml)干预后大鼠肝硬化肝细胞生长激素受体的数量变化。结果培养后肝硬化肝细胞生长激素受体的数量 (10 4 /cell)分别为 0 73± 0 13、1 14± 0 17、1 2 3± 0 2 1、0 6 8± 0 10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受体
原文传递
裸鼠人肝癌原位移植多药耐药模型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2
5
作者 熊茂明 区庆嘉 +1 位作者 王捷 陈双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 在体内建立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移植多药耐药模型 ,并研究其耐药机理。方法采用人肝癌 (BEL 740 2 )裸小鼠 (4~ 6周龄 )原位移植 ,给予阿霉素 (1.5mg/kg体重 ,每周 1次 )腹腔注射诱导耐药 (共 8周 ) ,经四唑蓝 (MTT)快速比色法检测... 目的 在体内建立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移植多药耐药模型 ,并研究其耐药机理。方法采用人肝癌 (BEL 740 2 )裸小鼠 (4~ 6周龄 )原位移植 ,给予阿霉素 (1.5mg/kg体重 ,每周 1次 )腹腔注射诱导耐药 (共 8周 ) ,经四唑蓝 (MTT)快速比色法检测原代培养的耐药细胞对抗癌药的敏感性 ,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癌细胞表面mdr1基因产物P 糖蛋白 (P gp)的表达 ,并用罗丹明试验观察该蛋白功能。结果 移植瘤组织形态及生物学方面符合人肝癌特征 ,实验组肝癌细胞表面P gp表达为 (75 .45± 5 .67) % ,而对照组表达仅 (4.2 5± 1.2 8)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对阿霉素的耐药倍数提高了16.67倍 ,对羟基喜树碱具有交叉耐受性 (13 .67倍 )。耐药细胞表面P gp有较强的药物外排功能。结论 阿霉素较易诱导原位移植于裸小鼠的人肝癌多药耐药性的产生 ,其耐药倍数与临床肝细胞癌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动物模型 原位移植 裸小鼠 多药耐药性
原文传递
迎接我国微创胆道外科新时代的到来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积圣 巴明臣 陈训如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胆道外科 微创手术 胆囊结石
下载PDF
人肝硬化肝细胞生长激素受体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洪涛 陈双 +2 位作者 区庆嘉 邓美海 刘晓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 探讨人肝硬化肝组织和肝硬化肝细胞生长激素受体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配体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 32例癌旁肝硬化肝组织和 6例癌旁肝硬化肝细胞中生长激素受体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 ,并分别与 5例正常肝组织、... 目的 探讨人肝硬化肝组织和肝硬化肝细胞生长激素受体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配体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 32例癌旁肝硬化肝组织和 6例癌旁肝硬化肝细胞中生长激素受体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 ,并分别与 5例正常肝组织、3例正常肝细胞比较。结果 人肝硬化肝组织表达生长激素受体 ,其表达数量较正常肝组织明显减少 [RT,(2 2 4± 5 0 )fmol/mg蛋白 ,n =32vs (41 3± 5 3)fmol/mg蛋白 ,n =5 ;P <0 0 5 ],并且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进一步减少 (P <0 0 5 ) ;人肝硬化肝细胞生长激素受体的位点数量较正常肝细胞明显减少 [位点 ,(2 4 0± 0 93)× 10 4/细胞 ,n =6vs (4 6 8± 1 14 )× 10 4/cell,n =3;P <0 0 5 ],人肝硬化肝组织生长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量也较正常肝组织明显减少 [riOD ,30 8%± 8 2 % ,n =32vs 4 4 9%± 6 3% ,n =5 ;P <0 0 5 ],并且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进一步减少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肝细胞表达生长激素受体 ,其表达水平降低 ;肝硬化越严重 ,该表达下调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生长激素受体 MRNA
原文传递
转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肝癌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7
8
作者 闵军 陈积圣 +2 位作者 刘彦文 罗树红 余新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1-232,共2页
目的 建立表达转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 (HBx)的人肝癌细胞株 ,为研究HBx基因与肝癌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提供模型。方法 以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从 3.2kb乙型肝炎病毒 (HBV)全基因组中扩增HBx基因 ,亚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 ,磷酸钙共沉淀... 目的 建立表达转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 (HBx)的人肝癌细胞株 ,为研究HBx基因与肝癌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提供模型。方法 以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从 3.2kb乙型肝炎病毒 (HBV)全基因组中扩增HBx基因 ,亚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 ,磷酸钙共沉淀法将其导入包装细胞系 ,以含病毒的培养上清感染人肝癌细胞系QGY770 1 ,新霉素 (G41 8)筛选 ,PCR与反转录PCR (RT PCR)鉴定。结果 PCR法从HBV基因组扩增出 51 8bp片段 ,序列分析证实其中含HBx基因全编码序列 ;用逆转录病毒将HBx基因转导QGY770 1细胞系 ,G41 8筛选 4~ 6周后出现阳性克隆株QGY/HBx ,PCR法从其基因组中鉴定出全长HBx基因整合 ,RT PCR证实细胞有HBxmRNA的稳定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 转基因细胞模型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在肝动脉栓塞化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叶华 王捷 张建龙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9-250,共2页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栓塞 化疗 乌司他丁
原文传递
转HBx基因肝癌细胞增殖与抗凋亡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闵军 刘彦文 +2 位作者 陈积圣 罗树红 余新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46-49,共4页
:【目的】研究转HBx基因肝癌细胞增殖与拮抗凋亡特性 ,探讨肝癌恶性表型的分子基础。【方法】以携HBx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QGY770 1肝癌细胞 ,G418筛选 ,PCR与RT PCR鉴定 ;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细胞增殖周期 ;用阿霉素诱导细胞凋亡 ,... :【目的】研究转HBx基因肝癌细胞增殖与拮抗凋亡特性 ,探讨肝癌恶性表型的分子基础。【方法】以携HBx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QGY770 1肝癌细胞 ,G418筛选 ,PCR与RT PCR鉴定 ;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细胞增殖周期 ;用阿霉素诱导细胞凋亡 ,FCM定量检测。【结果】QGY770 1肝癌细胞经HBx基因转染后 ,G418筛选 4~ 6周获阳性克隆株QGY/HBx ,PCR与RT -PCR分别证实细胞有HBx基因整合与HBxmRNA表达 ;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 ,QGY/HBx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明显加快 ,并可明显抵制阿霉素的凋亡诱导作用。【结论】HBx基因可加速肝癌细胞周期的进程 ,并增强肝癌细胞的抗凋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基因 HBx 细胞周期 凋亡 转基因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结石漏入腹腔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6
11
作者 巴明臣 陈训如 +3 位作者 陈积圣 毛静熙 周正东 张红卫 《肝胆外科杂志》 2001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 C)结石漏入腹腔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了 1991年 9月~ 1999年 12月 72 0 0例 L C术中结石漏入腹腔患者发生的原因 ,探讨其临床预防措施及处理成功的经验。结果  L C术中结石...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 C)结石漏入腹腔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了 1991年 9月~ 1999年 12月 72 0 0例 L C术中结石漏入腹腔患者发生的原因 ,探讨其临床预防措施及处理成功的经验。结果  L C术中结石漏入腹腔 36 3例 ,其中 L C术中胆囊分破所致 2 19例 ,钳夹胆囊侧胆囊管钛铗脱落所致 43例 ,自腹壁戳孔取出时撕破34例 ,分离钳扩开戳孔时刺破 6 7例 ,结石漏入腹腔发生率约为 5 %。L C术中结石漏入腹腔后多全部取出 ,腹腔残留结石患者确切数目不甚清楚 ,随访 1~ 8年无腹腔脓肿、窦道形成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L C术中胆囊分破、钳夹胆囊侧胆囊管的钛铗碰落、自腹壁戳孔取出时用力撕破或胆囊取出时因戳孔过小扩开时刺破是 L C术中结石漏入腹腔的主要原因。L C术中一旦结石脱入腹腔采取必要的方法全部取出是减少或避免腹腔残石发生的主要措施。 L C术中结石脱入腹腔未能全部取出 ,可严密观察随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并发症 腹腔 残留结石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尿激酶和尿激酶受体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闵军 陈孝平 +2 位作者 陈积圣 吴在德 裘法祖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95-397,共3页
目的 研究肝癌尿激酶和尿激酶受体的表达 ,探讨肝癌侵袭和转移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放射配基结合试验分析 12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尿激酶和尿激酶受体的表达。结果 肝癌组织中尿激酶水平为 (777± 5 86 )... 目的 研究肝癌尿激酶和尿激酶受体的表达 ,探讨肝癌侵袭和转移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放射配基结合试验分析 12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尿激酶和尿激酶受体的表达。结果 肝癌组织中尿激酶水平为 (777± 5 86 ) pmol/g蛋白 ,细胞表面尿激酶受体数量为(6 49± 2 2 3) pmol/ g蛋白 ,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84± 5 7)pmol/ g蛋白和 (72± 30 ) pmol/g蛋白 ,P <0 .0 1];肝癌细胞尿激酶与尿激酶受体的高亲和力 (0 .33± 0 .18)比癌旁组织 (6 .6 3± 2 .17)更高 (P <0 .0 1)。结论 肝癌组织中尿激酶与尿激酶受体过量表达 ,这可能在肝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尿激酶 尿激酶受体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上调肝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胚胎启动子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闵军 陈亚进 +3 位作者 张磊 徐国权 王金林 陈积圣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 (HBx)对肝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Ⅱ (IGF Ⅱ )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探讨HBx基因影响肝癌恶性表型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检测QGY770 1肝癌细胞株和转HBx基因肝癌细胞...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 (HBx)对肝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Ⅱ (IGF Ⅱ )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探讨HBx基因影响肝癌恶性表型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检测QGY770 1肝癌细胞株和转HBx基因肝癌细胞株QGY/HBx的IGF Ⅱ成年启动子P1与胚胎启动子P3、P4的活性。结果 与QGY770 1细胞相比 ,QGY/HBx细胞IGF Ⅱ基因P1启动子活性无明显改变 (分别为 3 .12± 1.18与 3 .74± 1.87,P >0 .0 5 ) ,而P3与P4活性显著升高 (2 .2 7± 0 .68、3 .97± 1.66与 1.2 0± 0 .3 9、1.45± 0 .43比较 ,P <0 .0 5 )。结论 HBx基因可上调肝癌细胞IGF Ⅱ基因胚胎启动子P3、P4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HBX基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启子
原文传递
肝切除联合经导管化学药物治疗伴有门静脉癌栓的肝癌40例报告 被引量:4
14
作者 黎洪浩 陈积圣 +1 位作者 李海刚 吴一冲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57-459,共3页
目的 探讨非规则性肝切除及癌栓摘除术联合肝动脉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 ) (hepaticarterychemotherapy ,HAC)及门静脉化疗 (portalveinchemotherapy ,PVC)治疗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 cinoma ,HCC)合并门静脉癌栓 (portalveintumort... 目的 探讨非规则性肝切除及癌栓摘除术联合肝动脉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 ) (hepaticarterychemotherapy ,HAC)及门静脉化疗 (portalveinchemotherapy ,PVC)治疗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 cinoma ,HCC)合并门静脉癌栓 (portalveintumorthrombi,PVTT)的价值。方法 总结 1987年 1月~1996年 12月采用非规则性肝切除及癌栓摘除术治疗HCC合并PVTT的患者 6 2例 ,其中 ,40例在术后联合HAC和PVC。 5 9例获随访 3年。结果  6例在术后 3个月内死于肝、肾功能衰竭 ,5 6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 1、2、3年的复发率和生存率 ,在手术后应用HAC和PVC组分别为 46 % (18/ 39)、5 9%(2 3/ 39)、79% (31/ 39)和 6 9% (2 7/ 39)、5 1% (2 0 / 39)、31% (12 / 39) ,而在未化疗组分别为 80 % (16 / 2 0 )、90 % (18/ 2 0 )、10 0 % (2 0 / 2 0 )和 30 % (6 / 2 0 )、10 % (2 / 2 0 )、5 % (1/ 2 0 )。结论 非规则性肝切除和癌栓摘除术是HCC合并PVTT有效的治疗方法 ,术后联合HAC和PVC可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门静脉癌栓 肝切除术 化学治疗
原文传递
腹膜重建门静脉后腔面6-酮-前列腺素F_(1α)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伟强 区庆嘉 +1 位作者 赵善广 吴一冲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 了解腹膜重建门静脉后腔面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 PGF1α)、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及重建门静脉后的通畅率。方法 采用健康幼猪 2 5头 ,切除 1段门静脉 ,分别代以自体腹膜和自体静脉 ,观察移植后不同时期通畅率、组织病理... 目的 了解腹膜重建门静脉后腔面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 PGF1α)、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及重建门静脉后的通畅率。方法 采用健康幼猪 2 5头 ,切除 1段门静脉 ,分别代以自体腹膜和自体静脉 ,观察移植后不同时期通畅率、组织病理变化并测定移植物腔面 6 k PGF1α、NOS含量。结果 腹膜重建门静脉后 1个月、2~ 3个月及 5个月时通畅率分别为 94.1%、76 .9%及71.4%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腹膜间皮细胞可释放 6 k PGF1α,并具有NOS ,2组移植前后腔面 6 k PGF1α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NOS移植后期已恢复接近正常。结论 腹膜重建门静脉有较高的通畅率 ,间皮细胞可释放 6 k PGF1α,并具有NOS ,其释放量和酶活性与移植血管创伤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重建 6-K-PGF1Α 自体腹膜
原文传递
肝癌术中肝后段下腔静脉损伤的处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杰 谭卫民 区庆嘉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52-353,共2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术中肝后段下腔静脉损伤的原因、修复及预防。方法 从 1 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间为 32 7例原发性肝癌实施了肝切除术 ,损伤肝后段下腔静脉 1 6例(4 89% ) ,其中 1 2例在全肝血流阻断下行裂口修补术 ,4例未...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术中肝后段下腔静脉损伤的原因、修复及预防。方法 从 1 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间为 32 7例原发性肝癌实施了肝切除术 ,损伤肝后段下腔静脉 1 6例(4 89% ) ,其中 1 2例在全肝血流阻断下行裂口修补术 ,4例未行全阻断修补。结果 所有血管损伤病例均为巨块型肝癌病人。 1 2例行全肝血流阻断裂口修补术的病人 ,1 0例痊愈出院 ,1例术中大出血 ,修补失败死亡 ,1例于术后 4h死于不可逆休克 ;而 4例未行全阻断修补术的病人 ,1例痊愈 ,2例术中大出血死亡 ,1例术后 6h死亡。结论 巨块型肝癌致深部术野显露受限 ,术中过度牵拉肝脏 ,是造成静脉壁撕裂的重要原因。全肝血流阻断对修复肝后段下腔静脉损伤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对贴近第二、第三肝门的巨块型肝癌 ,切肝前酌情在常温下预置全肝血流阻断带 ,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后段下腔静脉损伤 手术中并发症 肝细胞癌 修复
原文传递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生 麦刚 +5 位作者 巴明臣 蒋平 袁霖 章崇杰 管昌田 庞其捷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 探讨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TIL)对原发性肝癌 (HCC)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和临床疗效及半乳糖抗CD3 单克隆抗体 TIL复合物 (Gal Anti CD3 McAb TIL)体外及体内的趋肝性。方法  (1)对 30例HCC患者术后进行了TIL和重组白介... 目的 探讨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TIL)对原发性肝癌 (HCC)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和临床疗效及半乳糖抗CD3 单克隆抗体 TIL复合物 (Gal Anti CD3 McAb TIL)体外及体内的趋肝性。方法  (1)对 30例HCC患者术后进行了TIL和重组白介素 2 (rIL 2 )治疗。 (2 )制备半乳糖基抗CD3 单克隆抗体 TIL(McAb TIL)复合物。将TIL和McAb TIL分别与小鼠肝细胞置CO2 孵箱中孵育 ,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趋肝性。将12 5I TIL和12 5I McAb TIL分别经小鼠尾静脉注入 ,观察示踪剂在脏器中的分布。结果 TIL治疗后 ,30例患者外周血rIL 2、T细胞亚群均有上升。 2 4例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随访 6~ 48个月无复发。McAb TIL与肝细胞有明显粘附 ,给小鼠静脉注射后 ,TIL和McAb TIL主要在肺中积聚 ,在肝内浓度较低。结论 TIL治疗可能提高HCC患者术后抗肿瘤细胞免疫功能。TIL与半乳糖抗CD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瘤 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 单克隆抗体 TIL HCC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肝脏功能改变原因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建成 巴明臣 +1 位作者 张杰 陈积圣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1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elecystectomy,LC)后肝功能改变的原因。方法 将肝功能正常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32名,B组30名,C组34名。A组在LC术中除胆囊管及胆囊动脉钛铗夹闭外,采用电刀...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elecystectomy,LC)后肝功能改变的原因。方法 将肝功能正常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32名,B组30名,C组34名。A组在LC术中除胆囊管及胆囊动脉钛铗夹闭外,采用电刀切除胆囊,CO_2空腹压力维持在7.5mmHg以下,称电刀组;B组患者在LC术中除不易用钳夹止血的出血点偶用电刀止血外,用弯剪游离胆囊,CO_2气腹压力维持15mmHg柱以下,称非电刀高腹压组;C组切除胆囊方法同B组,但CO_2气腹压力维持在7.5mmHg以下,称非电刀低腹压组。术后1、3、5、7天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进行肝功能测定。结果 A组患者术后1天外周血AST、ALT、γ-GGT、TBIL均显著升高,5天以后开始下降,1周后基本恢复正常;B组、C组患者术后1天外周静脉血仅AST、ALT略升高,术后3天均恢复正常。统计学处理显示:A组患者术后1、3、5天外周静脉血AST、ALT、γ-GGT、TBIL与B组及C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7天血浆AST、ALT、γ-GGT、TBIL差异已无临床意义(P>0.05)。但是B组与C组患者术后1、3、5、7天患者血浆AST、ALT、γ-GGT、TBIL无显著差异(P>0.05)。全部患者均恢复良好,肝功能改变与患者预后无明显关系。结论 电刀热损伤是LC术后肝功能改变的主要原因,而与CO_2气腹引起的腹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肝脏功能 电刀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肝癌切除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黎洪浩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764-765,共2页
如何保护肝癌患者在肝癌切除术后的肝、肾功能,使其尽快恢复正常,尽早实施HACE或PVC,预防术后复发,将是肝癌外科治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1~3].为此我们在肝癌切除的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来预防或减轻术后患者发生的肝、肾功能损害,效果良... 如何保护肝癌患者在肝癌切除术后的肝、肾功能,使其尽快恢复正常,尽早实施HACE或PVC,预防术后复发,将是肝癌外科治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1~3].为此我们在肝癌切除的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来预防或减轻术后患者发生的肝、肾功能损害,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肝癌切除术 肝功能 肾功能
原文传递
肝癌复发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红卫 陈积圣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0年第3期229-231,共3页
原发性肝癌术后的复发与转移是影响肝癌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肝癌复发的来源、预测。
关键词 肝癌 复发 肿瘤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