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9篇文章
< 1 2 1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 被引量:3044
1
作者 郭峰 王靖一 +3 位作者 王芳 孔涛 张勋 程志云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01-1418,共18页
当前,在传统金融机构加大普惠金融实践的同时,依托智能算法、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创新技术的数字金融模式进一步拓展了普惠金融的触达能力和服务深度。为了科学准确地刻画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工具性的基础数据... 当前,在传统金融机构加大普惠金融实践的同时,依托智能算法、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创新技术的数字金融模式进一步拓展了普惠金融的触达能力和服务深度。为了科学准确地刻画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工具性的基础数据,我们利用中国一家代表性数字金融机构数以亿计的微观数据,编制了一套2011—2018年覆盖中国内地31个省、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和约2800个县域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该指数刻画了中国不同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趋势: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总体上表现出了很强的地区收敛特征,同时也展现了很强的空间集聚性和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普惠金融 层次分析法
原文传递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金融化 被引量:821
2
作者 彭俞超 韩珣 李建军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7-155,共19页
当前中国出现的经济"脱实向虚"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研究均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将显著抑制企业实体经济投资,那么,此消彼长,企业金融化是否也是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的结果?本文采用2007—2015年沪深两... 当前中国出现的经济"脱实向虚"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研究均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将显著抑制企业实体经济投资,那么,此消彼长,企业金融化是否也是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的结果?本文采用2007—201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季度数据,利用实证分析解答了这一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总体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显著抑制了企业金融化趋势。分地区和行业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金融化趋势的抑制效应在中西部地区、竞争更激烈的行业更为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高不仅会对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总量造成影响,还会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结构产生影响。企业出于金融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的考虑,会减持投机性金融资产,并且增持保值性金融资产。本文还发现,受融资约束更弱的企业,其金融化趋势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的抑制作用更大。这表明中国企业金融化的主要动机是利润追逐,而非预防性储蓄。本文的研究对政府引导经济"脱虚向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金融化 金融资产配置
原文传递
企业“脱实向虚”与金融市场稳定--基于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 被引量:447
3
作者 彭俞超 倪骁然 沈吉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0-66,共17页
近年来,经济中出现的"脱实向虚"问题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企业金融投资如何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研究了企业"脱实向虚"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市场、公司和经理人的三期博弈模... 近年来,经济中出现的"脱实向虚"问题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企业金融投资如何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研究了企业"脱实向虚"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市场、公司和经理人的三期博弈模型,本文发现,上市公司为了隐藏负面信息而持有金融资产会提升企业股价崩盘的概率。基于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平均而言,企业金融投资每增加1个标准差,未来一期的股价崩盘风险约增加5.5%个标准差。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金融投资水平越高的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也越高。金融投资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经营风险更高、内部人受监督程度更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的发现揭示出了经济"脱实向虚"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价崩盘 企业金融化 脱实向虚 金融市场稳定
原文传递
转型时期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地方治理与银行改革的互动研究 被引量:355
4
作者 巴曙松 刘孝红 牛播坤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5-37,共13页
本文立足于中国渐进式的转轨路径,分析了转型期地方治理与银行改革的互动表现和影响。计划轨和市场轨的相互制约与影响,在地方治理与银行改革方面,突出地表现为地方政府在自身改革的不同阶段,从自身利益出发,利用银行改革中的制度缺陷,... 本文立足于中国渐进式的转轨路径,分析了转型期地方治理与银行改革的互动表现和影响。计划轨和市场轨的相互制约与影响,在地方治理与银行改革方面,突出地表现为地方政府在自身改革的不同阶段,从自身利益出发,利用银行改革中的制度缺陷,不断改变对银行金融资源的争夺方式,由初始的直接行政干预到对银行决策施加影响,再过渡到目前通过逃废银行债务等间接争夺银行资源,而中央政府和银行体系则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和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来抵御地方政府的争夺。双方博弈的结果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对全社会金融资源的配置、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和金融微观主体的经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建议从地方政府职能转换、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银行治理结构等方面入手,逐步形成地方治理和银行改革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 地方治理 银行改革 互动
原文传递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投资的渠道分析 被引量:339
5
作者 谭小芬 张文婧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26,共24页
本文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中国企业投资行为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实物期权和金融摩擦两种渠道抑制了中国企业投资,政策不确定性的传导作用可归结为其对资本流动性价值的冲击。尽管两种传导渠道同时发挥... 本文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中国企业投资行为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实物期权和金融摩擦两种渠道抑制了中国企业投资,政策不确定性的传导作用可归结为其对资本流动性价值的冲击。尽管两种传导渠道同时发挥作用,但是从整个上市公司的样本看,实物期权渠道占据主导地位。对于个体企业,主导渠道的确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的财务状况,外部融资约束程度越大的企业受金融摩擦渠道的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企业投资 实物期权 金融摩擦
原文传递
风险投资背景与公司IPO:市场表现与内在机理 被引量:325
6
作者 张学勇 廖理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8-132,共15页
本文研究风险投资背景对公司在股票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政府背景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外资和混合型背景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IPO抑价率较低,股票市场累计异常回报率较高,民营背景风险投资支持的与政府背景支持的无显著差异;如... 本文研究风险投资背景对公司在股票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政府背景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外资和混合型背景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IPO抑价率较低,股票市场累计异常回报率较高,民营背景风险投资支持的与政府背景支持的无显著差异;如果仅划分为有、无外资背景风险投资参与两类,那么外资背景风险投资参与支持的公司相对于那些非外资背景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IPO抑价率更低,股票回报率更高。对影响机理进一步剖析发现:相对于那些非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外资背景风险投资倾向更加谨慎的投资策略,投资之后对公司治理结构安排会更加合理,并且公司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这些最终导致公司股票IPO抑价率较低和回报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投资 抑价 异常回报率 外资 Fama—French
原文传递
普惠金融、收入分配和贫困减缓——推进效率和公平的政策框架选择 被引量:296
7
作者 李建军 韩珣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9-148,共20页
本文从县域和省际两个层面,采用OLS最小二乘法和DID双重差分法检验了普惠金融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发展初期,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这种效应仅在集中连片特困区显著,受资源倾向性配置的效率损失、农贷的"精英俘获&qu... 本文从县域和省际两个层面,采用OLS最小二乘法和DID双重差分法检验了普惠金融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发展初期,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这种效应仅在集中连片特困区显著,受资源倾向性配置的效率损失、农贷的"精英俘获"以及金融知识匮乏的影响,银行服务包容性的提高没有反映出明显的益贫性;在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中介市场发育程度较高、对生产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程度较强的地区,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对金融资本扭曲配置行为加以约束,纠正普惠金融对贫困减缓的负面效应;银行、保险等正规金融机构忽视弱势群体的资源配置结构是导致包容性金融体系无法实现减贫的根源。因此,兼顾广泛包容、特定配比和商业可持续的制度框架才能扭转正规金融机构现有效率和公平皆损的局面;构建信息化普惠金融体系,能够克服正规金融机构高门槛、服务成本高以及逆向选择等问题,成为对社会帕累托最优的政策框架选择,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和减缓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收入分配 贫困减缓 政策框架
原文传递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经营风险 被引量:260
8
作者 李建军 韩珣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1-35,共15页
随着经济金融化进程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非金融企业通过直接充当“实质性信用中介”或“间接参与影子信贷市场”的方式开展影子银行业务。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化行为对经营风险有何影响,风险又通过何种机制在企业部门之间、企业与金融部... 随着经济金融化进程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非金融企业通过直接充当“实质性信用中介”或“间接参与影子信贷市场”的方式开展影子银行业务。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化行为对经营风险有何影响,风险又通过何种机制在企业部门之间、企业与金融部门之间进行传导?本文利用2004—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会增加经营风险,在融资约束程度较高、公司治理较差的企业中,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对经营风险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当企业通过委托贷款或者民间借贷方式,作为信用中介向资金需求方融出资金时,借款方的还款风险会降低贷款企业的偿债能力,并且通过“会计账户机制”传导到贷款方,进而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当企业部门通过购买“体制内影子银行体系”发行的各种“类金融产品”间接参与到影子信贷信用链条中,整个金融体系的波动将通过“系统性风险联动机制”增加企业预期收益的波动性,从而加剧经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经营风险 会计账户传导 系统性风险联动
原文传递
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发展:多维度内涵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243
9
作者 李建军 彭俞超 马思超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52,共16页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基于对普惠金融发展与传统金融发展的概念辨析,本文提出了一个包含广泛的包容性、特定化配比程度与商业可持续性三个维度...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基于对普惠金融发展与传统金融发展的概念辨析,本文提出了一个包含广泛的包容性、特定化配比程度与商业可持续性三个维度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采用2009—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每提高1个标准差,东部地区的人均实际GDP增长率平均将提高5.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平均将下降10%。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通信基础设施更差、民营经济更多的地区更显著,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缓解作用在通信基础设施更差或农业GDP占比更高的地区更强。本文的政策建议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要考虑地区的条件差异而因地施策,从而更好地兼顾公平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二元经济
原文传递
经济“脱实向虚”的成因与治理:理解十九大金融体制改革 被引量:240
10
作者 彭俞超 黄志刚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25,共23页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十九大报告对金融工作的重要要求。本文以金融体制为出发点,通过构建两部门内生融资约束模型,研究中国经济出现的"脱实向虚"问题。在企业缺少直接融资方式的情况下,模型中银...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十九大报告对金融工作的重要要求。本文以金融体制为出发点,通过构建两部门内生融资约束模型,研究中国经济出现的"脱实向虚"问题。在企业缺少直接融资方式的情况下,模型中银行差别性对待风险异质性企业,将导致企业金融化和影子银行的形成。经营风险越小的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越多的信贷支持,进而将多余的资金投向影子银行体系,造成企业金融化。这一影响在国有银行占比较低的地区更严重。基于此,本文提出一个系统的金融体制改革框架,以实现金融稳定和经济效率的双重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实向虚 金融体制改革 企业金融化 融资约束
原文传递
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97
11
作者 巴曙松 严敏 王月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37,共11页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国金融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也是一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深入,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利率市场化带来的严重冲击和巨大挑战。与大型国有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存在资...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国金融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也是一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深入,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利率市场化带来的严重冲击和巨大挑战。与大型国有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存在资产规模小、传统业务竞争力弱、中间业务发展相对落后、资金内部转移定价能力差以及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弱等突出问题,实施利率市场化后,中小银行明显处于弱势群体地位,受到的冲击将会更大,这不仅表现在净利差的收窄,更表现于来自大型银行的竞争和挤压。利率市场化后,伴随着优质企业议价能力的提高,传统信贷业务方面同业竞争将更为残酷。为此,中小银行不仅需要通过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实现业务结构调整和多元化经营来应对挑战,更需要充分利用自身区域特征以及业务审批速度快等比较优势,基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急、少、短、频"的特征,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小银行在信息搜寻、贷款谈判以及贷款后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成本等方面的供给优势,积极拓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实现共赢。这将是中小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中小银行 风险管理
下载PDF
结构性货币政策、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稳定 被引量:194
12
作者 彭俞超 方意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9-42,86,共15页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央行新创设了定向降准、再贷款和常备借贷便利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负外部性产业与为之提供针对性信贷的垄断竞争银行部门,本文对两类...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央行新创设了定向降准、再贷款和常备借贷便利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负外部性产业与为之提供针对性信贷的垄断竞争银行部门,本文对两类数量型和两类价格型结构性货币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稳定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贝叶斯参数估计和数值模拟分析,四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对于不同的外生冲击均有效,且主要通过定向影响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而起到信贷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基于改进的政策前沿曲线评判框架,本文发现,非对称地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更能兼顾经济稳定和产业结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货币政策 产业结构 经济稳定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原文传递
基于DSGE模型的绿色信贷激励政策研究 被引量:191
13
作者 王遥 潘冬阳 +1 位作者 彭俞超 梁希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8,共18页
在绿色金融政策实践与有关学术理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以绿色信贷的激励政策为切入点,提供一种分析绿色金融政策的理论模型分析框架,并基于模型开展量化的政策效果分析。本文在真实商业周期框架的基础上引入银行部门,通过拆分厂商部... 在绿色金融政策实践与有关学术理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以绿色信贷的激励政策为切入点,提供一种分析绿色金融政策的理论模型分析框架,并基于模型开展量化的政策效果分析。本文在真实商业周期框架的基础上引入银行部门,通过拆分厂商部门为"绿色"与"其他"两部分,并设置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的相关政策,纳入了绿色信贷激励政策。研究发现,针对绿色信贷的贴息、定向降准、再贷款(调整再贷款利率与质押率)均是有效且合意的激励政策,一定强度的政策不仅能够提高绿色信贷量,在绿色意义上优化经济结构,而且对总产出、总就业不会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从而带来"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 激励政策 DSGE模型
原文传递
普惠金融的国际比较研究——基于银行服务的视角 被引量:182
14
作者 郭田勇 丁潇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5-64,共10页
本文运用全球金融包容性专题调查数据对普惠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发现,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国际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金融科技化滞后、信贷可得性不高,且农村地区与世界的差距尤为明显。本文从银行服务的视角采... 本文运用全球金融包容性专题调查数据对普惠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发现,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国际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金融科技化滞后、信贷可得性不高,且农村地区与世界的差距尤为明显。本文从银行服务的视角采用面板数据所做的实证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意识和信贷资源价格是影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惠金融发展的共同因素,差异体现在信息科技水平显著作用于发达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则受城镇化水平和人口地理因素的影响。因此,我国应着重增加居民收入、推进城镇化并普及金融教育,以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经济较发达地区则可更多地依靠金融科技化手段。此外,推进普惠金融应在信贷方面有所侧重而非单纯的规模扩张,且要保持合理的信贷资源价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国际比较 银行服务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绿色金融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 被引量:165
15
作者 王遥 潘冬阳 张笑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42,共10页
近年来,中国环境问题凸显,经济亟需绿色发展,"绿色金融"在此背景下受到广泛关注与大力推动。文章基于前人有关"中国的绿色金融"、"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问题的研究,展望性地探讨了绿色金融对中国经济发... 近年来,中国环境问题凸显,经济亟需绿色发展,"绿色金融"在此背景下受到广泛关注与大力推动。文章基于前人有关"中国的绿色金融"、"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问题的研究,展望性地探讨了绿色金融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贡献及其作用机制。文章认为,这样的贡献及机制主要包含三大方面:绿色金融优化经济的宏观发展,提高经济的微观效率并与传统经济政策形成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经济发展 贡献 机制
原文传递
分层式垄断竞争:互联网行业市场结构特征研究——基于互联网平台类企业的分析 被引量:161
16
作者 苏治 荆文君 孙宝文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100,共21页
互联网行业各细分领域的市场结构呈现新特征,其中平台类企业尤其明显。本文从互联网平台类企业行为的角度分析行业市场结构形成机制与特征,构建符合互联网行业市场结构特征的新垄断竞争理论。研究发现:中小型互联网平台类企业进出市场... 互联网行业各细分领域的市场结构呈现新特征,其中平台类企业尤其明显。本文从互联网平台类企业行为的角度分析行业市场结构形成机制与特征,构建符合互联网行业市场结构特征的新垄断竞争理论。研究发现:中小型互联网平台类企业进出市场的高度流动性和大型互联网平台类企业垄断地位的相对稳定性共同形成了行业特有的"分层式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垄断集中于大型互联网平台类企业的主营业务中,竞争则由中小型互联网平台类企业与衍生业务主导,且不对大型互联网平台类企业造成竞争压力,这种市场结构是长期均衡现象。本文解释了互联网行业市场结构特征的内在机理,为判断互联网行业市场结构的发展趋势及政府制定反垄断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行业 市场结构 平台类企业 分层式垄断竞争 市场壁垒
原文传递
从微观视角理解经济“脱实向虚”——企业金融化相关研究述评 被引量:160
17
作者 戴赜 彭俞超 马思超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1-43,共13页
企业金融化是经济"脱实向虚"的微观表现形式。本文从微观企业视角,对关于企业金融化的前沿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述评,着重辨析了经济金融化与企业金融化的概念差异,划分了企业金融化的不同类型,并分析了企业金融化的不同成因及其... 企业金融化是经济"脱实向虚"的微观表现形式。本文从微观企业视角,对关于企业金融化的前沿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述评,着重辨析了经济金融化与企业金融化的概念差异,划分了企业金融化的不同类型,并分析了企业金融化的不同成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以分散风险、缓解融资约束为目的的企业金融化能够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因银行融资歧视形成的企业金融化和因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企业金融化会削弱金融稳定,阻碍经济发展。本文有助于研究者进一步从微观视角理解"脱实向虚",有针对性地研究不同类型的企业金融化,并提出差异化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脱实向虚 虚拟经济
原文传递
股权分置改革、自愿性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 被引量:145
18
作者 张学勇 廖理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39,53,共13页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逐步推进的特征,实证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本文发现:无论是政府控制的还是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都可以有效地提升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逐步推进的特征,实证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本文发现:无论是政府控制的还是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都可以有效地提升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不过股权分置改革仅能显著影响非财务信息披露,而对财务信息披露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认为这是由于信息披露专有化成本存在所导致的,而且公司财务信息的专有化成本要高于非财务信息。进一步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之所以能有效提升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是因为股权分置改革通过改变上市公司股东之间利益基础的一致性改善了公司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自愿性信息披露 公司治理 终极控制
原文传递
中国的数字金融革命:发展、影响与监管启示 被引量:146
19
作者 黄益平 陶坤玉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35,M0004,共13页
近年来,数字金融(或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和金融格局。通过对中国数字金融产业的发展、影响和风险进行全面的梳理与分析,本文发现,首先数字金融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传统金融服务的供给短缺、金融监管的相对... 近年来,数字金融(或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和金融格局。通过对中国数字金融产业的发展、影响和风险进行全面的梳理与分析,本文发现,首先数字金融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传统金融服务的供给短缺、金融监管的相对包容以及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其次,中国的数字金融在提高金融效率、支持创新以及促进普惠金融,改善社会平等,消除贫困和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我们建议通过建立数字金融行业的统一的监管规则、统合监管体系、增强监管科技以及引入监管沙箱四方面的改革实现鼓励金融创新、有效防控风险和保护消费者权益三者之间的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普惠金融 监管科技
原文传递
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渠道与度量研究——兼论宏观审慎政策实施 被引量:144
20
作者 方意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2-57,共26页
本文创新性构建了包含银行破产机制和去杠杆机制的资产负债表直接关联网络模型。本文发现:(1)四类银行特征和4个外生参数影响四类传染渠道,且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四类传染渠道中去杠杆渠道(Loss^(DEL))和银行间负债违约渠道(Loss^(IA_DF)... 本文创新性构建了包含银行破产机制和去杠杆机制的资产负债表直接关联网络模型。本文发现:(1)四类银行特征和4个外生参数影响四类传染渠道,且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四类传染渠道中去杠杆渠道(Loss^(DEL))和银行间负债违约渠道(Loss^(IA_DF))最为重要;(2)在传染过程中,银行破产会导致系统性风险急剧上升,且破产越集中,系统性风险越大;(3)系统性风险存在"区制转换"效应:当低于某一参数阈值,金融体系呈现出随时间递减的"常态"系统性风险(SR),该风险由银行体系杠杆率驱动;当高于某一参数阈值,金融体系呈现出随时间递增的"危机"系统性风险(SR),该风险由银行关联性和资产规模驱动,并主要来源于传染指标较高的大型商业银行;(4)4个外生参数对应了四类针对金融体系整体的宏观审慎政策,脆弱性指标(VBI)和传染性指标(CBI)对应了针对单家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政策,这些宏观审慎政策应根据金融周期(上行或下行)和系统性风险类型(常态或危机)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模型 系统性风险 宏观审慎政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