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与没骨
1
作者 张弓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1,共2页
恽寿平在《南田画跋》中提到:“川濑氤氲之气,林岚苍翠之色,正须澄怀观道,静以求之。”也正所谓以步入自然、感悟自然,以格物致知的心性,来挖掘心灵中美的源泉。在自然中所有的物象丰富多彩,不同时节、不同环境,可以给人别样的感受。而... 恽寿平在《南田画跋》中提到:“川濑氤氲之气,林岚苍翠之色,正须澄怀观道,静以求之。”也正所谓以步入自然、感悟自然,以格物致知的心性,来挖掘心灵中美的源泉。在自然中所有的物象丰富多彩,不同时节、不同环境,可以给人别样的感受。而更重要的是,大自然是“活”的。如何展现自然界中“鲜活”的生命力,如何表现自然界中无限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怀观道 格物致知 在自然中 恽寿平 感悟自然 生命力
原文传递
程式符号与皴法观念
2
作者 丘挺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本文以程式符号的语言以及皴法观念的生成来讨论山水画“写真”的本相,通过披麻皴各个时期形态的演变以及潇湘米氏烟云的图式分析,讨论程式语言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以及其所具备的开放性。程式符号中树石皴法的结构提炼归纳发展出新的笔墨... 本文以程式符号的语言以及皴法观念的生成来讨论山水画“写真”的本相,通过披麻皴各个时期形态的演变以及潇湘米氏烟云的图式分析,讨论程式语言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以及其所具备的开放性。程式符号中树石皴法的结构提炼归纳发展出新的笔墨形式,为后世山水创作提供了不竭的灵感。山水画造境涉及视觉心理方面的经验,也涉及对程式规范的掌握与运用,皴法的发展是伴随着笔墨技巧以及对造化体认的深化而丰富成熟的,是长期的笔墨实践中形成的合乎水墨材料特征的一套表现方式。古人也好,程式也好,心源的内化也好,都是互证互生的不断流变的概念共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式符号 写真 造化 披麻皴 造境 丘壑内营
原文传递
“荣宝斋首届青年艺术提名展”作品选登(六)
3
作者 杨娜 焦东华 +2 位作者 戴裕洲 范国歆 姜淼 《荣宝斋》 2024年第6期194-197,共4页
原文传递
空间意识在中国传统人物画创作中的应用探讨
4
作者 岳婷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2期56-58,共3页
中西方对于空间观念的差异,导致二者的绘画方法及表现形式也存在不同。中国传统人物画中对空间意识的表达一直有其特殊性,空间意识作为中国人物绘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空间表现更加自由且有深度。通过分析中国传统人物画中空间意识表现... 中西方对于空间观念的差异,导致二者的绘画方法及表现形式也存在不同。中国传统人物画中对空间意识的表达一直有其特殊性,空间意识作为中国人物绘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空间表现更加自由且有深度。通过分析中国传统人物画中空间意识表现形式的特点,探究空间意识在不同题材的中国传统人物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总结对当下写意人物画创作的影响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人物画 空间意识 表现形式
下载PDF
徐渭题画诗书法摭议
5
作者 刘天华 韩伯其 《书画世界》 2023年第10期14-16,共3页
古之文人群体往往集诗人、书家、画家等身份于一身。明代文人画代表人物之一的徐渭在诗文、书画、戏剧等领域均有极高的造诣,然而造化弄人,特殊的人生际遇与命运使其艺术不循常法,个性极为强烈,以至于世人对其艺术风格的接受往往大相径... 古之文人群体往往集诗人、书家、画家等身份于一身。明代文人画代表人物之一的徐渭在诗文、书画、戏剧等领域均有极高的造诣,然而造化弄人,特殊的人生际遇与命运使其艺术不循常法,个性极为强烈,以至于世人对其艺术风格的接受往往大相径庭。本文以徐渭题画诗书法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中管窥其艺术风格的成因,以期对徐渭书法艺术有一个更加客观、理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徐渭 题画诗
下载PDF
花鸟画“极化”构图与其审美拓展
6
作者 何专连 岳黔山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120,33,F0002,F0003,共7页
一、“极化”构图构图作为画面的显性因素,主导画面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表达。中国花鸟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构图规律、样式与法则,画家在法则内进行最大程度的自由发挥。然而总有一些作品,或者在不触碰传统构图法则的前提下... 一、“极化”构图构图作为画面的显性因素,主导画面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表达。中国花鸟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构图规律、样式与法则,画家在法则内进行最大程度的自由发挥。然而总有一些作品,或者在不触碰传统构图法则的前提下,将某一方面的矛盾推到极致;或者将传统审美的边界拓展一些,却不失去传统审美内涵。这些构图具备画家强烈的个性特征,发展了传统审美,丰富了中国画内涵,自身又变成了新的传统,可以称之为“极化”构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花鸟画 构图法则 传统审美 构图规律 显性因素 审美内涵 中国画 边界拓展
原文传递
虚谷和尚出尘新解——基于《虚谷和尚三十出尘三章》的分析
7
作者 韩建文 《美术大观》 2023年第9期73-76,共4页
虚谷是晚清海上画派的代表画家,以绘画风格独特著称,有“落笔冷隽,蹊径别开”的赞誉。在海上画派群体中,虚谷有着非常特殊的身份,他早年为清军参将,三十岁“意有感触”出尘为僧,开始云游的生活。在虚谷的一生中,弃军为僧是一个最为重要... 虚谷是晚清海上画派的代表画家,以绘画风格独特著称,有“落笔冷隽,蹊径别开”的赞誉。在海上画派群体中,虚谷有着非常特殊的身份,他早年为清军参将,三十岁“意有感触”出尘为僧,开始云游的生活。在虚谷的一生中,弃军为僧是一个最为重要的转折点,但对于他为何出家历来没有定论。本文借《虚谷和尚三十出尘三章》分析虚谷出家原因,为虚谷生平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解释,并以此分析虚谷绘画风格的性格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谷 出尘原因 绘画风格
下载PDF
20世纪50至60年代中国画光色表现探析
8
作者 靳骐沣 《大观(论坛)》 2023年第6期3-5,共3页
传统中国画画家运用笔墨描绘自然,是一种非客观再现的表达,但不描绘客观的光影不代表画家忽视光的客观存在。古代画家面对自然,以心观物,提炼出适宜水墨材质表现的中国画笔墨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画的发展具有积极、深远的... 传统中国画画家运用笔墨描绘自然,是一种非客观再现的表达,但不描绘客观的光影不代表画家忽视光的客观存在。古代画家面对自然,以心观物,提炼出适宜水墨材质表现的中国画笔墨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画的发展具有积极、深远的影响。祖国的山川新貌、国家建设的场面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都呈现在中国画画家的面前,而描绘这些新的景象需要运用到更多的光色因素,这使得中国画创作者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新的中国画笔墨语言,以更好地表现国家的新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光影观” 山川新貌 笔墨语言
原文传递
纪实图式与作者新探——上海博物馆藏《西湖图》卷研究
9
作者 周江南 《中国美术》 2023年第6期79-85,共7页
上海博物馆藏有传为南宋画家李嵩所作《西湖图》卷。画者应是借助地舆学有关图文材料,通过登高写生与目识心记绘成此图,画作底本极可能是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临安志》中的《西湖图》。上海博物馆藏《西湖图》卷具有纪实性,时人... 上海博物馆藏有传为南宋画家李嵩所作《西湖图》卷。画者应是借助地舆学有关图文材料,通过登高写生与目识心记绘成此图,画作底本极可能是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临安志》中的《西湖图》。上海博物馆藏《西湖图》卷具有纪实性,时人已经把欣赏画卷当作游览西湖的一部分。笔者通过研究相关文献,认为该图存在明代何琮所作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嵩 《西湖图》卷 地舆学 何琮
下载PDF
构建当代书法学科专业体系——全国高等院校书法学科升级建设研讨会综述
10
作者 解小青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3-175,共3页
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承办的“构建当代书法学科专业体系:全国高等院校书法学科升级建设研讨会”,四月二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举行。研讨会围绕“美术与书法”正式成为一级学科后的目标任务,聚焦... 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承办的“构建当代书法学科专业体系:全国高等院校书法学科升级建设研讨会”,四月二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举行。研讨会围绕“美术与书法”正式成为一级学科后的目标任务,聚焦专业学位建设,深化交流互鉴,深入思考新时代中国书法高等教育方向、格局和内涵,为高质量推进艺术领域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再启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 中央美术学院 当代书法 报告厅 高等院校 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学科升级 交流互鉴
原文传递
蔚县东坡寨辽墓M1墓室壁画语言及其与河北地区其他墓室壁画的异同和影响
11
作者 马宇歌 《美术教育研究》 2023年第20期26-28,共3页
蔚县东坡寨辽墓出土的辽代壁画是中国北方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辽代壁画,也是辽代绘画语言的珍贵遗存。这些壁画采用了传统的线描法和平涂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人物形象,绘画语言受当时中原地区的影响,但也有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法。东坡寨... 蔚县东坡寨辽墓出土的辽代壁画是中国北方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辽代壁画,也是辽代绘画语言的珍贵遗存。这些壁画采用了传统的线描法和平涂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人物形象,绘画语言受当时中原地区的影响,但也有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法。东坡寨壁画注重表现人物的神态和情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人物形象线条流畅、造型传神,体现出较强的动态感和生命力。同时,绘画中大量运用了自然元素,这些元素具有丰富的装饰性和象征意义。蔚县东坡寨辽墓壁画和河北地区墓室壁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技法,研究这些艺术特点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辽金时期的绘画艺术,对中国绘画史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蔚县东坡寨辽墓壁画 绘画语言 河北地区墓室壁画
下载PDF
守正创新——从“现代国画写生法”看中国画人物画写生
12
作者 王宏州 《国画家》 2023年第4期26-31,共6页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是中国画教员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而来,即指写生、临摹、创作三者结合补充的教学方式,“三位一体”教学中写生、临摹、创作在不同时期教学中的意义和比重不断调整、变化,体现了教员在...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是中国画教员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而来,即指写生、临摹、创作三者结合补充的教学方式,“三位一体”教学中写生、临摹、创作在不同时期教学中的意义和比重不断调整、变化,体现了教员在教学实践中的应变性。建校后,在“改良中国画”的主张下,通过写生方式来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观察能力,重在手眼的配合,并一直延续至今。写生课在中国画人物画教学中课时比重大,是最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写生意义的重释离不开对传统的观照,回溯“现代国画写生法”的形成过程,以其作为中国画人物画教学经验的坐标,守正以求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人物画 现代国画写生法 “三位一体” 写生
原文传递
宣化辽墓群张世卿墓壁画绘画语言研究
13
作者 马宇歌 《美术教育研究》 2023年第21期23-30,共8页
宣化辽墓群Ⅰ区规模十分宏大,保存相对较为完整,墓室分布较为集中,纪年明确,墓葬形式多样。尤其是其中的壁画内容丰富,绘画技艺精湛,色泽鲜艳,风格率真。在该墓群封闭前,可以直观考察到的是一号墓,即张世卿墓。其壁画的绘画语言十分独特... 宣化辽墓群Ⅰ区规模十分宏大,保存相对较为完整,墓室分布较为集中,纪年明确,墓葬形式多样。尤其是其中的壁画内容丰富,绘画技艺精湛,色泽鲜艳,风格率真。在该墓群封闭前,可以直观考察到的是一号墓,即张世卿墓。其壁画的绘画语言十分独特,线条较为写意、简练,用色自然,包括散乐图、备马出行图、彩绘星图、门吏守卫图、备茶图等,描绘了墓主在世时的生活场景。这些壁画真实地反映了辽代的人物风貌、风土民情、天文学等领域的发展,是研究辽代绘画语言的宝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室壁画 张世卿墓 绘画语言 线条 用色
下载PDF
竹印创作浅谈——由吴让之《方竹四面印》引发的思考
14
作者 戴裕洲 《西泠艺丛》 2023年第8期44-55,共12页
本文从清代篆刻名家吴让之《方竹四面印》分析入手,结合清代文人雅士竹印以及笔者自己的大量实践,阐述对竹印形制、镌刻与材质、工具、方法之间关系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竹印篆刻的拓展性,以使其更好地表达出印人之“意”与“境”。
关键词 方竹四面印 吴让之 竹印 篆刻
原文传递
笔墨 光影 时代──20世纪中叶中央美术学院水墨人物画教学对光影形式的思考和反应
15
作者 靳骐洋 《美术文献》 2023年第4期2-4,共3页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水墨人物画在写实性描绘上趋于完善和成熟,通过传统中国画笔墨与西方科学造型方法的融合,人物形象的塑造达到了新的高度。为提升中国画笔墨语言描绘现实的能力,具有强烈明暗调子的光影素描被引入早期学院中国画基...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水墨人物画在写实性描绘上趋于完善和成熟,通过传统中国画笔墨与西方科学造型方法的融合,人物形象的塑造达到了新的高度。为提升中国画笔墨语言描绘现实的能力,具有强烈明暗调子的光影素描被引入早期学院中国画基础教学,一系列关于中国画专业素描教学的讨论由此展开。在学院中国画教学改革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蒋兆和以创作和教学实践为基础提出的“现代国画写生法”,以中国绘画造型规律为基础,强调用线提炼形象而减弱明暗黑白调子。他的理念有助于学习者在把握中国画造型基础时深入理解物象结构,而非停留在表面的光影明暗效果上,深刻影响了此后的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水墨人物画 教学 光影
原文传递
中国画平面性刍议——谈虚谷绘画的形式语言
16
作者 韩建文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3年第10期69-72,共4页
虚谷是晚清海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作品以风格独特著称。虚谷画作形式美感与平面性特征有关。通过对虚谷作品形式语言的分析与比较,解读绘画平面性对其艺术风格产生的影响,并以此阐释中国画形式语言的特点。
关键词 虚谷 平面性 形式语言
下载PDF
新中国十七年中国画人物画中的“素描”
17
作者 王宏州 《艺术品鉴》 2022年第12期110-117,共8页
1949年-1965年,也被称为新中国十七年,是20世纪中国画人物画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处于转折中的中国画在变化中谋求新的发展创造,这个过程曲折迂回,对其后中国画人物画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西方艺术的冲击,中国画人物画科教员在... 1949年-1965年,也被称为新中国十七年,是20世纪中国画人物画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处于转折中的中国画在变化中谋求新的发展创造,这个过程曲折迂回,对其后中国画人物画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西方艺术的冲击,中国画人物画科教员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对应中国画人物画发展的素描、构图、水彩等多门造型训练基础课程,以实现新时代中国画的现代化转变。其中,素描的教学改革对中国画人物画科影响最为深远。中国画人物画科通过试行素描教学改革,贯通中西绘画的笔墨与造型,形成了中国画人物画科的“现代国画写生法”,“以形写神”、“骨法用笔”等成为后来贯穿始终的中国画人物画的绘画核心精神。因此,对于新中国十七年中关于素描教学的研究是理清中国画人物画教学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十七年 中国画人物画 素描 蒋兆和
原文传递
水墨边界——王宏州作品自述
18
作者 王宏州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22-24,共3页
大量的信息已经贯穿于我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之中,人们行色匆忙,来不及多思多想,不管是自己还是周遭。不断更新的当下时时推送到眼前,信息扑面而来,叠加在一起,顾不及咀嚼、消化当下,转而陷入怀旧,感觉因积重而迟钝,削弱感受力也许可以帮... 大量的信息已经贯穿于我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之中,人们行色匆忙,来不及多思多想,不管是自己还是周遭。不断更新的当下时时推送到眼前,信息扑面而来,叠加在一起,顾不及咀嚼、消化当下,转而陷入怀旧,感觉因积重而迟钝,削弱感受力也许可以帮助我们降低生活成本,逐渐,“感受”这个词汇也就变得陌生、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受力 多思多想 作品自述
下载PDF
中国画的多维建构
19
作者 岳黔山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25,共1页
今天我们在这儿讨论中国画的多维建构,借此机会,我想谈一点自己对多维建构的思考。我们谈多维建构也好,多学科融合也罢,首先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自由,也体现了广大美术学家在思考和探索中国画在新时代如何与时代... 今天我们在这儿讨论中国画的多维建构,借此机会,我想谈一点自己对多维建构的思考。我们谈多维建构也好,多学科融合也罢,首先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自由,也体现了广大美术学家在思考和探索中国画在新时代如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如何与时代发展相同步的追求与理想,更体现出中国画的创造性与创新性在多维度发展中的可能性,其目的就是探索和寻求中国画在新时代要求下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向。这是非常有时代意义和学术意义的新课题。20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和思潮大量进入中国以后,中国画就开始在各种观念、主张、思潮中进行“改革”与“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建构 时代精神 中国画 多学科融合 相同步 美术学 学术意义 多维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