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干部的政治信任与政治效能感——一项以问卷为基础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雪莲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15,共12页
地方干部对当前政治体制的信任和支持状况是一个非常重要却没有被充分研究的议题。"第六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与奖励计划"项目提供了一个从中国现实政治出发,考察地方干部对政治体制的信任程度和日常政治参与过程中的政治... 地方干部对当前政治体制的信任和支持状况是一个非常重要却没有被充分研究的议题。"第六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与奖励计划"项目提供了一个从中国现实政治出发,考察地方干部对政治体制的信任程度和日常政治参与过程中的政治效能感的机会。一份以全国24个地区的720位地方干部(县乡干部为主)为问卷调查对象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地方干部的意识形态信任和制度信任高于对领导干部的人格信任,同时具有较高的政治效能感。官僚阶层对现行制度的高信任度和高政治效能感,是制度实现调试能力增长和保持可持续稳定的根基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干部 政治信任 制度信任 政治效能感
下载PDF
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化:领导体制、制度体系与工作机制的综合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朱昔群 胡小君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19,共7页
我们党围绕民主集中制建立了以党的委员会为中枢的领导体制、以党章为总则的党内制度体系和集中与民主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这些制度机制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点,但在政治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领导体制方面:党委制的民主基础不足,党委与... 我们党围绕民主集中制建立了以党的委员会为中枢的领导体制、以党章为总则的党内制度体系和集中与民主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这些制度机制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点,但在政治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领导体制方面:党委制的民主基础不足,党委与纪委、党委与人大政协、上下级党委之间权力关系尚未理顺。制度体系方面:制度建设重要素轻体系,制度安排重实体轻程序,制度设计重规范轻惩戒。工作机制方面:过于强调集中统一,协调沟通机制不畅,权力运行透明度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应按照充分体现民主集中制的要求,不断深化党的领导体制、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集中制 领导体制 制度体系 工作机制
原文传递
管控型特大城市治理模式分析——以北京市“城市精简”治理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雪莲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5-90,共6页
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各种"城市病",中央定下"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政策导向,北京实施了全国范围内最为严苛的"人口控制"管理措施。囿于自身城市发展条件和功能定位,北京城市病的根源在于区域发展... 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各种"城市病",中央定下"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政策导向,北京实施了全国范围内最为严苛的"人口控制"管理措施。囿于自身城市发展条件和功能定位,北京城市病的根源在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和资源分布不均衡。以"人口控制"为首要手段的"城市精简"政策恶化了劳动力年龄和知识结构,降低了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活力,既有悖于现代城市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也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适用于中国特大城市治理的新思路是摒弃"管控型"特大城市治理模式,推行"多中心化"的城市群联动,以城市治理模式和社会管制方式上的多元化创新带动公共资源均等化和城市发展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 人口控制 管控型城市治理
下载PDF
电子参与与民意政治——辽宁省民心网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雪莲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61,共6页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中国政治体制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以网络为主要载体的新信息沟通技术平台,从机制设计上为实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平权化提供了相对低成本、便捷化的渠道。辽宁省纪委等部门建立的民心网,借助网络...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中国政治体制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以网络为主要载体的新信息沟通技术平台,从机制设计上为实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平权化提供了相对低成本、便捷化的渠道。辽宁省纪委等部门建立的民心网,借助网络平台的平等性、公正性和透明性,使得民意能够通过制度化的低成本、直接便捷的网络平台被决策者知晓、并对决策者产生压力,进而转化为具体的地方政策。民心网在电子参与领域的探索代表着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即加大公民对政府的信息输入、改善政府决策质量、提高政府透明度并抑制腐败。其运行经验也证明了电子治理是民意政治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电子治理 民意政治 电子参与
下载PDF
深化改革:动力从何而来?
5
作者 陈雪莲 《小康》 2016年第7期24-25,共2页
新一轮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特别是体制机制的改革,没有顶层设计,再怎么"摸石头","河"都趟不过去。同时,新一轮改革也是上下互动的全面改革,离不开基层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 深化改革 全面改革 体制机制 基层
下载PDF
第七轮机构改革和职能有何转变?
6
作者 陈雪莲 《小康》 2013年第4期26-27,共2页
目前来看。第七轮机构改革方案最大的突破在于高度认识到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和优先性,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没有职能转变为基础前提,机构改革终将沦为形式 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模式来源于前苏联,政府职能按照计划经... 目前来看。第七轮机构改革方案最大的突破在于高度认识到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和优先性,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没有职能转变为基础前提,机构改革终将沦为形式 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模式来源于前苏联,政府职能按照计划经济的要求设计,内容庞杂、范围宽泛,以微观管理为主,管理方式简单化,呈现出高度集中、过度管制、单一手段、全面干预的格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34年中进行了六次大的政府机构改革,大致每隔五年进行一次:1982、1988、1993、1998、2003、2008年。新一轮机构改革较前六次改革,面临着何种变化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职能转变 机构改革方案 行政体制改革 管理体制模式 政府机构改革 2008年 计划经济 微观管理
下载PDF
当代中国国家建构中人民军队的角色及其变迁
7
作者 李月军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27,共11页
军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军队对如何建构国家、建构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发挥着重要影响。当代中国国家建构中军队角色的变迁,主要体现在政权建构、社会建构和经济建设三个过程中。在政权建构过程中,军队的结构性角色... 军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军队对如何建构国家、建构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发挥着重要影响。当代中国国家建构中军队角色的变迁,主要体现在政权建构、社会建构和经济建设三个过程中。在政权建构过程中,军队的结构性角色主要体现在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设置、权力与职能上,军队还扮演了保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安全、维护我党的执政地位、向地方党政机构输送干部等行动性角色;在社会建构过程中,军队成为党和国家建构社会体制和道德的模板,并为社会提供了多种公共产品;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军队大量从事各方面的经济生产活动,与军队相关的军事工业成为国家经济体制建构的重中之重。在可预见的将来,军队在中国未来国家建构与转型中仍将是我党执政地位的重要护持者,其防御外来武力威胁的角色功能会更加重要,不过在中国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军队也面临角色转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建构 军队 政党—国家 军事主义
下载PDF
简政放权的核心目标是打造精干政府
8
作者 陈雪莲 《决策探索》 2014年第20期25-25,共1页
什么是一个好的现代政府?从行政学的角度,高效、低成本是基本原则。从政治学的角度,公平、公正的实现公共福祉的最大化是核心标准。回溯近30多年来的中国行政改革历程,分析时至今日依然尚未解决的改革难点,我们发现,下一步行政改革的... 什么是一个好的现代政府?从行政学的角度,高效、低成本是基本原则。从政治学的角度,公平、公正的实现公共福祉的最大化是核心标准。回溯近30多年来的中国行政改革历程,分析时至今日依然尚未解决的改革难点,我们发现,下一步行政改革的重点依旧是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政府、社会和市场,作为公共领域的三个主体,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对这三者的角色和功能定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政府 简政放权 政府与社会 中央与地方 改革历程 改革难点 行政改革 制度安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