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海青 张平天 《中国德育》 2014年第11期19-21,共3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于国家层面的这-四个范畴,内涵明确而富有针对性。
关键词 文明和谐 国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主
原文传递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 被引量:48
2
作者 李鹏 王艳杰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75,共3页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主动适应数据爆炸性增长的时代要求,要改变过去仅基于经验和直觉的思想政治工作思维习惯,转而将思想政治工作基于数据和分析,从而预判被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倾向,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性和有...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主动适应数据爆炸性增长的时代要求,要改变过去仅基于经验和直觉的思想政治工作思维习惯,转而将思想政治工作基于数据和分析,从而预判被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倾向,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要把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作为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载体,面对其复杂性、技术性和伦理性的挑战,并注重发挥互联网的"数据财富"的积极作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做到提升思政教育网站引导人、强化网络管理规范人、利用网络开放论坛塑造人、利用数据信息服务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预判性,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特点 措施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化、大众化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牛先锋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22,共5页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但它所具有的彻底批判精神、对人的终极关怀、方法论的普遍意义使其能够超越时代的局限,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源于它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具有指导意义。之所以要推进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但它所具有的彻底批判精神、对人的终极关怀、方法论的普遍意义使其能够超越时代的局限,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源于它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具有指导意义。之所以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是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基础,中国化是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核心,而大众化是时代化和中国化的落脚点。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时代化、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时代化 中国化 大众化
原文传递
“伟大斗争”的基本内涵及新形式、新特点 被引量:19
4
作者 韩庆祥 王海滨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11,159,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三番五次强调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由于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因此,我们所理解的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伟大斗争",不是"文化大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三番五次强调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由于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因此,我们所理解的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伟大斗争",不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所盛行的那种批判、批斗、争斗、打击和打倒的"斗争思维",更不是挑起群众斗群众,而是我们党要有效应对"严峻挑战"、经受"四大考验"、破解"四大危险"、完成"艰巨任务"和改造"复杂环境"这些难啃的硬骨头,就决不能放松警惕、无动于衷、精神懈怠和消磨斗志,而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勇于革新的斗志,来攻坚克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斗争 新的历史形式 新的历史特点
原文传递
新媒体与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高莹 《北京青年研究》 2015年第2期67-72,共6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作为当前最热门的网络新媒体,因其门槛低、方便快捷、沟通免费等优点,正如QQ一样逐渐走入高校,颇受青年学生群体的关注与喜爱。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己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高度普及。新媒体给青年群体思想...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作为当前最热门的网络新媒体,因其门槛低、方便快捷、沟通免费等优点,正如QQ一样逐渐走入高校,颇受青年学生群体的关注与喜爱。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己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高度普及。新媒体给青年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利用新媒体开展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新媒体进行合理规划和管控,利用其疏导并建立"学生粉丝"、积极与学生互动、组织话题讨论和各种创意性活动,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面对新媒体给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合理提出有关对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网络新媒体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青年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微信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12
6
作者 高莹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4年第8期27-28,共2页
利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微信进行合理规划和管控,利用其疏导并建立"学生粉丝"、积极与学生互动、组织话题讨论和各种创意性活动,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面对微信给青年大学生... 利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微信进行合理规划和管控,利用其疏导并建立"学生粉丝"、积极与学生互动、组织话题讨论和各种创意性活动,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面对微信给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合理提出有关对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网络新媒体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话题讨论 思政教育 网络新媒体 政治理论课 群体极化 创意性 思想动态 媒体特性 教学效果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中汝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107,共4页
文化的灵魂是价值观。当代中国文化呈现出一元多样的新特征。一元,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多样,是指多种社会思潮与价值观念的竞争并存。引导多样化社会思潮的良性互动,消除文化领域的个人主义与... 文化的灵魂是价值观。当代中国文化呈现出一元多样的新特征。一元,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多样,是指多种社会思潮与价值观念的竞争并存。引导多样化社会思潮的良性互动,消除文化领域的个人主义与拜金主义现象,形成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灵魂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原文传递
个人与社会何以维系——基于涂尔干《社会分工论》的思考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虎学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5-61,共7页
在"现代社会",个人与社会何以维系?这是涂尔干在《社会分工论》中提出并试图给予解答的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涂尔干认为,分工的"真正功能"并不在于优化经济,而在于实现社会整合,因为分工既是社会团结的源泉,又是道... 在"现代社会",个人与社会何以维系?这是涂尔干在《社会分工论》中提出并试图给予解答的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涂尔干认为,分工的"真正功能"并不在于优化经济,而在于实现社会整合,因为分工既是社会团结的源泉,又是道德秩序的基础。历史地看,在"机械团结"的传统社会,个人与社会主要维系于集体意识,而在"有机团结"的现代社会,个人与社会主要以社会分工为纽带。"失范"是涂尔干对现代社会的病理诊断,但其原因不在分工,而在传统社会道德支柱的瓦解。因此,与马克思不同,涂尔干认定现代社会的"危机"在性质上是属于道德的而非经济的,现代社会的"出路"就在于必须诉诸基于社会分工之上的道德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尔干 个人 社会 分工 有机团结 机械团结
下载PDF
民主政治发展的中国道路与模式 被引量:6
9
作者 王中汝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25,共5页
中国的民主政治,是具有民主共性又有鲜明特性的新型民主政治。中国民主政治的特性,既表现在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追求上,又表现在符合基本国情的经济、政治制度安排上。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 中国的民主政治,是具有民主共性又有鲜明特性的新型民主政治。中国民主政治的特性,既表现在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追求上,又表现在符合基本国情的经济、政治制度安排上。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最大的机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与人的主体性的日益发育。最主要的挑战,是解决贫富差距等导致的社会不平等问题,为民主政治的提升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基本制度,创新民主理念,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完善中国民主政治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政治 中国道路 中国模式
原文传递
论作为分析框架的动力、平衡、调整三种根本机制 被引量:8
10
作者 韩庆祥 王海滨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0,共7页
机制是规律与制度体制政策及现象的中介。作为规律的外在表现和制度体制政策及现象的内在机理,动力、平衡和调整三种机制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精神世界之中。以三大机制及其相互关系为分析框架,可以用来分析经典马克思主义... 机制是规律与制度体制政策及现象的中介。作为规律的外在表现和制度体制政策及现象的内在机理,动力、平衡和调整三种机制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精神世界之中。以三大机制及其相互关系为分析框架,可以用来分析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马克思当时心目中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当代西方社会的新变化、当代中国的改革发展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根本思路等人们所关注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制 平衡机制 调整机制 分析框架
原文传递
中国道路与创新精神 被引量:8
11
作者 秦刚 《理论视野》 CSSCI 2011年第7期28-32,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过程,是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使社会主义发展与现代化建设成为一体化的事业;通过改革开放激发社会发展进步的活力;把远大理想现实化,以阶段性的奋斗目标体现发展的过程性;把民族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过程,是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使社会主义发展与现代化建设成为一体化的事业;通过改革开放激发社会发展进步的活力;把远大理想现实化,以阶段性的奋斗目标体现发展的过程性;把民族精神作为社会动员的重要资源;坚持和平发展,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的集中体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进一步弘扬创新精神,并要努力使其成为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 创新精神
下载PDF
中国话语自信 被引量:8
12
作者 邱耕田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12,共3页
话语自信,是中国自信在中国话语体系上的体现。中国自信是话语自信的基础,话语自信是对中国自信的反映。只有对中国的道路、理论和制度有信心,对中国发展的现在和未来有信心,我们才能确立起话语自信。话语自信,既是对中国话语充满... 话语自信,是中国自信在中国话语体系上的体现。中国自信是话语自信的基础,话语自信是对中国自信的反映。只有对中国的道路、理论和制度有信心,对中国发展的现在和未来有信心,我们才能确立起话语自信。话语自信,既是对中国话语充满自信,也是在传播中国话语时充满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语 自信 话语体系 信心
原文传递
宏观调控的五大误区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为民 《社会观察》 2011年第7期44-46,1,共3页
把调整经济结构当作是宏观调控的任务,这本身就超出了宏观调控的功能,宏观调控要解决的是某种总量平衡问题,而结构问题恰恰是只有依靠市场才能解决的问题。在宏观调控问题上,长期存在着若干认识的或理论的误区,如仍不能消除这些误区,则... 把调整经济结构当作是宏观调控的任务,这本身就超出了宏观调控的功能,宏观调控要解决的是某种总量平衡问题,而结构问题恰恰是只有依靠市场才能解决的问题。在宏观调控问题上,长期存在着若干认识的或理论的误区,如仍不能消除这些误区,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就还要继续受到极大的妨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误区 调整经济结构 平衡问题 结构问题 调控问题
下载PDF
在应然与实然之间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被引量:7
14
作者 牛先锋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0年第3期37-39,共3页
社会主义优越性有应然与实然之别。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应然性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现实社会主义实践从实然性角度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然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实然与应然之间并不是亦步亦趋的即时对应关系,从应然到实然有一个转... 社会主义优越性有应然与实然之别。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应然性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现实社会主义实践从实然性角度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然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实然与应然之间并不是亦步亦趋的即时对应关系,从应然到实然有一个转变过程。当前,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实际出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促进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优越性 应然 实然
下载PDF
推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俊伟 《石油政工研究》 2010年第3期42-44,共3页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一论断是我党历史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开展各项工作始终要坚守的根本原则。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我国现代国有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和...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一论断是我党历史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开展各项工作始终要坚守的根本原则。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我国现代国有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严峻的挑战,结合国有企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推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转型,是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现代国有企业的生命线作用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国有企业 现代转型 跨越式发展 经济工作 科学总结 实践经验 生命线
原文传递
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6
16
作者 卢旭东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4期34-37,共4页
执政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权并不代表着领导权,领导权强调社会民众认可、遵循、践行该意识形态的自觉性和非强制性。增强意识形态领导权是一个动态的意识形态建设过程。因此,要在整个意识形态领导权的获得、维持和发展过程中去把握其... 执政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权并不代表着领导权,领导权强调社会民众认可、遵循、践行该意识形态的自觉性和非强制性。增强意识形态领导权是一个动态的意识形态建设过程。因此,要在整个意识形态领导权的获得、维持和发展过程中去把握其动态特征。新时期,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必须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价值指向,必须严格遵循"层级设置"的基本规律,必须深入把握"政治实践"的示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领导权 统治权 动态特征
下载PDF
社会主要矛盾与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6
17
作者 邱耕田 《理论视野》 CSSCI 2014年第5期13-15,55,共4页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除了大力发展生产力之外,还要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生产的良好发展。因为社会生产中包含着生态生产,而当前我国社会生产的落后...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除了大力发展生产力之外,还要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生产的良好发展。因为社会生产中包含着生态生产,而当前我国社会生产的落后,主要就是生态生产的"落后"或疲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 物质生产 生态生产 生态文明
下载PDF
中国话语方式 被引量:6
18
作者 唐爱军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0,共2页
中国话语体系建设需要打造行之有效的表达方式、话语方式。有了行之有效的话语方式,广大人民群众能更容易理解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社会也会更容易理解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打造行之有效的话语方式,可以从国内、国... 中国话语体系建设需要打造行之有效的表达方式、话语方式。有了行之有效的话语方式,广大人民群众能更容易理解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社会也会更容易理解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打造行之有效的话语方式,可以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话语方式 国际社会 话语体系 人民群众 易理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中汝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54,共4页
让人民群众体面劳动、体面生活,是党和政府向全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影响人民群众体面劳动、体面生活的最大因素,是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持续扩大。这种扩大是在收入分配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出现的。其根本原因是,难以发现社会主义基本价值... 让人民群众体面劳动、体面生活,是党和政府向全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影响人民群众体面劳动、体面生活的最大因素,是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持续扩大。这种扩大是在收入分配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出现的。其根本原因是,难以发现社会主义基本价值所要求的按劳分配的有效实现形式,市场经济要求的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又存在重大缺陷。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实现人民群众的体面劳动与体面生活,需要在完善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方式的同时,深入思考并实践马克思所讲的按需分配,在此基础上推进收入分配方式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距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 按需分配 体制创新
原文传递
新起点上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海青 赵玉洁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8-102,共5页
立足全面深化改革新起点,回顾30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历程,可以揭示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演进逻辑:从过分理想化的党政分开思路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党政关系模式,从更为注重经济民主到日益重视和发展多样化的政治民主,从强调更具工具色... 立足全面深化改革新起点,回顾30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历程,可以揭示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演进逻辑:从过分理想化的党政分开思路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党政关系模式,从更为注重经济民主到日益重视和发展多样化的政治民主,从强调更具工具色彩的法制到强调更具超越性与权威性的法治。结合改革形势,认真分析中央相关决策,对于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大致可做如下研判:改革要秉持现实问题推动的原则,更为深入地推进政治体制的结构性改革,愈益关注执政党自身机构与制度的改革,以选择性集权作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策略性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党政关系 法治 选择性集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