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丁未袁世凱致端方密信箋釋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張建斌
-
机构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理論研究所
-
出处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21年第2期285-301,402,403,共19页
-
基金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丁未政潮與清末政局”(20CZS043)的階段性成果。
-
文摘
丁未政潮期間,直隸總督袁世凱致兩江總督端方一封密信,内容涉及政爭的重要隱秘情事,該信後由端方家流出,刊發在《國聞週報》,學界多有引用,被視爲晚清政治史研究不可多得的史料。此封密信用了大量的隱語,需要借助檔案予以解讀,當事人的檔案尤其重要。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端方檔案,保存了政潮期間端方與外界往來的多封電報,其中一些内容與袁、端密信有着密切的關聯,借助這些電文可對密信中相關史事予以重新疏釋,或糾先期解讀之誤,或補前人研究之缺,借以揭示政情内幕以及光緒朝政局走向。
-
关键词
端方
袁世凱
岑春煊
丁未政潮
密信
-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從甲骨文“束”字本意解讀《詩經·揚之水》
- 2
-
-
作者
張艦戈
-
机构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理論研究所
-
出处
《甲骨文与殷商史》
2023年第1期239-247,共9页
-
基金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别委托項目:“《永樂大典》綜合研究、復原”(21@ZH046)
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科研啓動基金項目:“書籍史視野下明清通俗小説的創作與出版”(2022YQNQD025)成果之一
-
文摘
甲骨文是中國漢字文化的鼻祖,在殷商甲骨文中有“束”字表示捆綁之意。在《詩經》中有三篇《揚之水》,歷代文人墨客都有解讀,然而有些詞句解讀不够順暢完美。其中兩篇《揚之水》中皆包含的“束”字,是作動詞還是量詞之意解讀呢?根據甲骨文“束”字原意,經過對《詩經》“賦、興、比”藝術寫法的反復推究,把《詩經·揚之水》重新解讀,其“揚之水,不流束薪”詩句表述成“不能把揚河的流水當作繩索,用來捆綁柴薪”更爲準確,“束”在這裏作動詞“捆綁”之意。據此,可以提煉出新成語——“流水束薪”,以解《揚之水》詩文原意。成語“流水束薪”和“水中撈月”“抽刀斷水”有相同的意藴,比喻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
关键词
《詩經》
《揚之水》
束
不流束薪
詩經新解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K877.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H131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禮、俗、法之間——出土文獻所見秦對楚地的治理
- 3
-
-
作者
董家寧
-
机构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理論研究所
-
出处
《简帛研究》
2022年第1期203-215,共13页
-
基金
國家社科基金中國歷史研究院重大研究專項“重大歷史問題研究項目”委托項目“中國歷代民族治理研究”(20@WTZ007)階段性成果。
-
文摘
秦對楚地的治理是經由禮與法兩條路綫進行的。秦對楚地風俗治理予以特别重視,睡虎地秦簡“南郡守騰文書”記録了南郡守爲推行規範風俗法令而進行的政策調整,文書的實質内容是對基層吏治的監督、加强和整頓。秦在南郡的治理取得了正面成果,但同時也要認識到秦法與楚俗之間難以調和的矛盾。嶽麓秦簡“禁伐樹木詔”啓發了重新看待《史記》中的相關記載。秦始皇對楚地信仰與文化予以充分尊重,并採取兼容并蓄的方式,將之納入大一統體系之中。對於難以親身抵達的楚地邊緣,秦始皇通過“望”的禮儀形式,實現了統治權威的抵達。
-
关键词
南郡
《語書》
“南郡守騰文書”
“禁伐樹木詔”
國家治理
-
分类号
K87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33
[历史地理—历史学]
D691
[政治法律—政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