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宫廷瑜伽》、西夏“道果機輪”及元代“演揲兒法”考證 被引量:5
1
作者 沈衞榮 安海燕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100,144,共51页
本文於前人對北京故宫博物院圖書館藏一部藏傳密教修行密典——《究竟定:清宫藏密瑜伽修行寶典》所做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考察這部清代秘藏之宫廷瑜伽法本所傳密法之實際内容,並結合我們於遼寧省圖書館發現的一部西夏或元代編譯的漢文... 本文於前人對北京故宫博物院圖書館藏一部藏傳密教修行密典——《究竟定:清宫藏密瑜伽修行寶典》所做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考察這部清代秘藏之宫廷瑜伽法本所傳密法之實際内容,並結合我們於遼寧省圖書館發現的一部西夏或元代編譯的漢文藏傳密教文獻殘卷抄本,即羅振玉於清内庫大檔所集《演揲兒法殘卷三種》中所見之相關資料,來更精確地説明這部清代宫廷瑜伽法本所傳藏傳密法的真實内容,並進而揭示它與傳爲元代蒙古宫廷内所演練的、臭名昭著的"演揲兒法"之間的關係,還蒙元時代藏傳佛教於中原之傳播的本來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密教 “演揲儿法” “道果机轮” 幻轮 究竟定
下载PDF
乾隆帝所習藏傅密法考述 被引量:1
2
作者 沈衛榮 安海燕 《中国文化》 2023年第2期219-237,共19页
乾隆帝是否信仰藏傳佛教是一個具有争議的學術議題。作馬大清王朝的一代明君,他理應是一位聖明的英武皇帝,可他卻還享有菩薩皇帝和轉翰聖王的美譽。新清史家們甚至認馬清朝采用了藏傳佛教的政教合一理念,并把它當成了統治大清帝國的上... 乾隆帝是否信仰藏傳佛教是一個具有争議的學術議題。作馬大清王朝的一代明君,他理應是一位聖明的英武皇帝,可他卻還享有菩薩皇帝和轉翰聖王的美譽。新清史家們甚至認馬清朝采用了藏傳佛教的政教合一理念,并把它當成了統治大清帝國的上層意識形態。這兩種不同觀點間的争議迄今持續不斷,而對乾隆帝及其時代與藏傳佛教之關僚的研究卻停滯不前。本文嘗試先從《章嘉國師若必多吉傳》所見乾隆帝隨三世章嘉呼圖克圖學習藏傳佛法的歷史資料出發,來了解乾隆帝究竟是否信仰藏傳佛教,并分析他修學藏傳顯密佛法的程度。然後,嘗試發掘乾隆帝曾經手收集、整理和御覽的大量來自西夏、元、明三代漢譯藏傳密教文獻,并對這些珍貴的密教文本的内容和其傅播的源流進行細致的解讀和分析,從而較深入地呈現乾隆帝所習藏傳密法的真實歷史面目,以幫助讀者正確認識乾隆帝與藏傳佛教之間的真實關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帝 藏傳密教 章嘉國師 《究竟定》 《大乘要道密集》
原文传递
乾隆朝《孔氏家儀》禁毁案新探——基於禮儀衝突與官紳矛盾雙重視角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孔勇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3-279,共27页
《孔氏家儀》是清人孔繼汾所撰的一部家族禮儀著作,因"字句悖逆"、内容與欽定禮典多有不合,於乾隆五十年遭到查禁,孔繼汾亦獲罪遣戍。以往學界對此問題的研究,主要從文字獄層面,揭示乾隆時期的文網嚴密程度,未免單一和片面。... 《孔氏家儀》是清人孔繼汾所撰的一部家族禮儀著作,因"字句悖逆"、内容與欽定禮典多有不合,於乾隆五十年遭到查禁,孔繼汾亦獲罪遣戍。以往學界對此問題的研究,主要從文字獄層面,揭示乾隆時期的文網嚴密程度,未免單一和片面。在史實叙述和史料運用方面,既有研究也存在諸多不足。本文立足於乾隆朝硃批奏摺、録副奏摺和孔府檔案等材料,將《孔氏家儀》禁毁案放在有清一代宏觀背景下,從"古禮"與"今俗"的衝突、清廷與孔府的矛盾等多維視角出發,對《孔氏家儀》案進行重新剖析和探討。以此研究,可以看到清代尤其乾隆時期的禮儀秩序重建、行政體制運作、官紳矛盾等多個面相,豐富對清代政治史的認知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繼汾 《孔氏家儀》 乾隆帝 禮儀衝突 官紳矛盾
下载PDF
《四庫全書考證》與四庫所據底本考索 被引量:3
4
作者 琚小飛 《历史文献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2-24,共13页
《四庫全書考證》是四庫館臣針對四庫底本的校勘記載,其中涉及底本)誤和採用的參校本,在推定四庫所據底本方面具有很大價值。利用其中關涉版本的内容,結合《四庫全書薈要》及相關目録學著作中的版本信息,核驗存世的版本,可以尋繹《四庫... 《四庫全書考證》是四庫館臣針對四庫底本的校勘記載,其中涉及底本)誤和採用的參校本,在推定四庫所據底本方面具有很大價值。利用其中關涉版本的内容,結合《四庫全書薈要》及相關目録學著作中的版本信息,核驗存世的版本,可以尋繹《四庫全書》收録書籍的底本源出。此外,衆多非《薈要》著録書籍,亦可據《考證》的校勘信息,並結合版本記載,推斷所據底本。探尋四庫所據底本,目的在於呼籲學界重新審視四庫館臣的校勘意見,重視《四庫全書考證》的版本記載和校改記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庫全書考證》 《四庫全書》 底本 考索
原文传递
《清實録》内閣小紅綾本下落考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恒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5-267,共23页
清代實録的修纂,一般共繕寫五套,其中皇史宬、盛京崇謨閣所藏大紅綾本,乾清宫所藏小紅綾本、内閣實録庫所藏小黄綾本四套皆有明確歸屬,惟有内閣實録庫所藏的小紅綾本一直下落不明。檔案文獻中記載了這一重要文物的流傳過程,它自1930年... 清代實録的修纂,一般共繕寫五套,其中皇史宬、盛京崇謨閣所藏大紅綾本,乾清宫所藏小紅綾本、内閣實録庫所藏小黄綾本四套皆有明確歸屬,惟有内閣實録庫所藏的小紅綾本一直下落不明。檔案文獻中記載了這一重要文物的流傳過程,它自1930年由故宫流出,並被贈送給南京國民政府,存放於文官處,但於1937年日軍攻陷南京後散佚,通過不同渠道流入海峽兩岸、日本等二十餘家機構和私人手中。本文通過細緻的文獻調查,確認了《清實録》内閣小紅綾本現存的三千餘卷的下落,並以檔案文獻爲據,追蹤了這套實録的流傳過程,對仍下落不明的四百餘卷的卷目進行了整理,爲見證了近代文物散失悲痛歷史的這套清朝實録未來的完整回歸提供了綫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 《清實録》 實録庫 小紅綾本
下载PDF
康雍朝古今圖書集成館考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項旋 《历史文献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294-306,共13页
近些年來,學界對纂修《古今圖書集成》之研究有了較大突破,但限於資料,對於康熙朝是否開設古今圖書集成館及纂修的具體情況衆説紛紜,語焉不詳。本文借助第一手檔案、文集、方志、家譜等資料,力圖對古今圖書集成館的相關情況,包括開館時... 近些年來,學界對纂修《古今圖書集成》之研究有了較大突破,但限於資料,對於康熙朝是否開設古今圖書集成館及纂修的具體情況衆説紛紜,語焉不詳。本文借助第一手檔案、文集、方志、家譜等資料,力圖對古今圖書集成館的相關情況,包括開館時間、開館地點等一直困惑學界的問題,一一予以考實,從而勾勒出古今圖書集成館的整體面貌。古今圖書集成館對於《古今圖書集成》的纂修乃至最後的成稿、刻印都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值得學界加以重視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圖書集成》 康熙 雍正 武英殿
原文传递
《群書考索》四庫底本考論 被引量:1
7
作者 琚小飛 《版本目录学研究》 2018年第1期223-233,共11页
《群書考索》,又名《山堂先生群書考索》《山堂考索》,前集六十六卷,後集六十五卷,續集五十六卷,别集二十五卷,合二百十二卷,南宋章如愚撰,其中别集二十五卷爲吕中增輯。《總目》稱'(如愚)慶元中登進士第,初授國子博士,改知貴州。... 《群書考索》,又名《山堂先生群書考索》《山堂考索》,前集六十六卷,後集六十五卷,續集五十六卷,别集二十五卷,合二百十二卷,南宋章如愚撰,其中别集二十五卷爲吕中增輯。《總目》稱'(如愚)慶元中登進士第,初授國子博士,改知貴州。開喜初,被召,疏陳時政,忤韓侂冑,罷歸,事迹具《宋史·儒林傳》'~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刻本
原文传递
《資治通鑑》注本胡三省蹈襲史炤問題再審——以先秦、漢魏紀部分爲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恒 《历史文献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200-212,共13页
史炤的《資治通鑑釋文》是現存最早的《通鑑》注本,它與《通鑑》胡注的關係在清代成爲《通鑑》研究的一大公案。本文對《通鑑》先秦、漢魏紀部分的史炤釋文、胡三省音注詳加比勘,將二者相同之處加以歸類、統計、分析,指出胡注曾廣泛參... 史炤的《資治通鑑釋文》是現存最早的《通鑑》注本,它與《通鑑》胡注的關係在清代成爲《通鑑》研究的一大公案。本文對《通鑑》先秦、漢魏紀部分的史炤釋文、胡三省音注詳加比勘,將二者相同之處加以歸類、統計、分析,指出胡注曾廣泛參考史炤《釋文》,只有少部分蹈襲自史炤,且集中在《通鑑》前十餘卷,遠没有王鳴盛等人所説的那樣嚴重。《釋文》的草創之功,與胡注作爲'通鑑之功臣',兩不相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資治通鑑》 史炤 釋文 胡注 比勘
原文传递
《群書考索》四庫底本考論 被引量:1
9
作者 琚小飛 田雯 《中国四库学》 2019年第1期248-259,共12页
《群書考索》現存宋刻本、元圓沙書院刻本、明慎獨齋刻本三種。學界多認爲《四庫全書》收録以明刻本爲底本,筆者認爲四庫底本應爲圓沙書院刻本。緣由有三:其一,核查元刻本、明刻本以及四庫本《群書考索》的標目分合,發現四庫本在兩者基... 《群書考索》現存宋刻本、元圓沙書院刻本、明慎獨齋刻本三種。學界多認爲《四庫全書》收録以明刻本爲底本,筆者認爲四庫底本應爲圓沙書院刻本。緣由有三:其一,核查元刻本、明刻本以及四庫本《群書考索》的標目分合,發現四庫本在兩者基礎上進行了一些調整,而元、明刻本之間的分目並無差别,以標目來判斷明刻本爲四庫底本的説法不足取。其二,《四庫全書總目》叙述内容並非抄録慎獨齋本《章如愚小傳》,而是轉引《金華先民傳》。所謂内府藏本即是《天禄琳瑯書目》著録的慎獨齋本更是難以立足,因元刻本亦曾收貯内府,只是未被《天禄琳瑯書目》收録;其三,經與湖南省圖書館所藏四庫底稿本核對,并結合各版本内容的比勘,可以確信四庫本《群書考索》當以圓沙書院本爲底本,兼以明刻慎獨齋本參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書考索》 章如愚 圓沙書院 慎獨齋
下载PDF
清代浙東史學的文獻特色與傳承意識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愛平 《中国文化》 2020年第2期199-212,共14页
清代浙東史學是中國學術史上的重要地域流派。本文致力于發掘支撑其傳承發展的内在動力和精神理念,認爲深厚的文獻基礎和自覺的傳承意識,是清代浙東史學得以賡續發展的極爲重要的因素。從清初開啓新局的黄宗羲,繼武其後的萬斯同,承上啓... 清代浙東史學是中國學術史上的重要地域流派。本文致力于發掘支撑其傳承發展的内在動力和精神理念,認爲深厚的文獻基礎和自覺的傳承意識,是清代浙東史學得以賡續發展的極爲重要的因素。從清初開啓新局的黄宗羲,繼武其後的萬斯同,承上啓下的邵廷采和全祖望,至乾隆時期發揚光大的邵晋涵和爲之總結揚厲的章學誠,都極爲重視讀書,重視文獻史料的搜求、整理和鑒别,重視史事、人物、典制的記述,重視史學精神的堅守和史學要義的闡發。這種扎實的文獻基礎和自覺的傳承意識,爲清代浙東史學的發展奠定了深厚的根基,注入了持久的活力,使之形成一個傳承有自、特色鮮明的學派,并在清代學術史上占據一席之地,産生重要影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浙東史學 文獻 傳承
原文传递
明清《問津院志》編纂考論
11
作者 吴晗 《历史文献研究》 2022年第2期320-328,共9页
本文對明清時代的《問津院志》的版本與編纂情况作了整體考察,辨析了萬曆本《院志》的修纂者與過程,澄清了當前學界對該志主修者的一些臆斷,明確了黄彦士并非院志主修者,釐清了萬曆本《院志》、康熙本《院志》和道光本《院志》各自的編... 本文對明清時代的《問津院志》的版本與編纂情况作了整體考察,辨析了萬曆本《院志》的修纂者與過程,澄清了當前學界對該志主修者的一些臆斷,明確了黄彦士并非院志主修者,釐清了萬曆本《院志》、康熙本《院志》和道光本《院志》各自的編纂者與修撰過程,對光緒本《院志》的文獻價值作了初步實證分析,指出了一些瑕瑜互見之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問津院志 編纂 文獻考辨
原文传递
明藩刻《風宣玄品》源流考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廖菊楝 《历史文献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237-246,共10页
明琴譜《風宣玄品》刻於嘉靖十八年,海内孤本,現藏於中國藝術研究院。本文擬對其歷代著録及收藏情況考訂,進而梳理該書的編纂背景、版刻源流,同時確定主持編纂者爲徽藩王朱厚爝,而非張鯤。另外,從其内容沿革流變的角度來考察,《風宣玄... 明琴譜《風宣玄品》刻於嘉靖十八年,海内孤本,現藏於中國藝術研究院。本文擬對其歷代著録及收藏情況考訂,進而梳理該書的編纂背景、版刻源流,同時確定主持編纂者爲徽藩王朱厚爝,而非張鯤。另外,從其内容沿革流變的角度來考察,《風宣玄品》所收入的琴曲、琴論大部分輯自於前人琴譜,其中琴論内容主要來自於《太古遺音》及其改編本,《風宣玄品》面世之後,又有其他琴書採擷《風宣玄品》的内容入書,因此,《風宣玄品》可視作《太古遺音》系列文獻中承前啓後的著作。無論從琴學研究還是古文獻研究角度來衡量,《風宣玄品》都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的典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風宣玄品》 《太古遺音》 琴譜 朱厚爝 張鯤
原文传递
時間·空間·命運——本命佛信仰研究
13
作者 錢寅 《佛教文化研究》 2021年第1期360-376,381,共18页
近來本命佛信仰在中國逐漸流行起來。作爲與佛教相關的文化現象,佛教界内部對此的態度比較排斥。但是如果把它作爲一種新興的民俗文化現象來看待,則需要借由考察本命信仰和時空觀念等衆多問題予以解决。通過與异文化的比較研究,可以知... 近來本命佛信仰在中國逐漸流行起來。作爲與佛教相關的文化現象,佛教界内部對此的態度比較排斥。但是如果把它作爲一種新興的民俗文化現象來看待,則需要借由考察本命信仰和時空觀念等衆多問題予以解决。通過與异文化的比較研究,可以知曉本命佛現象的根源在日本佛教真言宗的十二支守本尊。東亞文化的同質性造就了近似的本命信仰和時空觀,由於時空具有支配人生命運的可能性,因此這種文化下生存的人們自然也要尋找符合這種命理觀的守護神。本命佛即是這樣的一種文化現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時空 命運 本命佛 真言宗
下载PDF
清代佛教史籍的流通與禁毁
14
作者 曹剛華 《历史文献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208-214,共7页
清代佛教史籍是記載高僧大德光輝史事,寺院山林、宗派發展的佛教史書。具有較高的學術性、專業性。因此,在清代社會中流傳並不廣泛。民間百姓多不閲讀此類書籍,文人雅士則多通過士僧交往、市場買賣或閲讀寺院藏書等方式接觸此類書籍。
关键词 清代佛教史籍 閲讀 流通 禁毁
原文传递
從四份理藩院滿文題本中所見清代順治朝聽事制度
15
作者 宋瞳 《历史文献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173-181,共9页
在清初順康兩代中,很多制度尚未形成,因此在《清會典》等官書中或缺載,或語焉不詳。但在清代政府機構的運行與組成中,很多重要的制度肇端於此時。雖然官書無述,但不意味此時没有相關政策,因此,利用清代浩如煙海的檔案就成爲清史研究中... 在清初順康兩代中,很多制度尚未形成,因此在《清會典》等官書中或缺載,或語焉不詳。但在清代政府機構的運行與組成中,很多重要的制度肇端於此時。雖然官書無述,但不意味此時没有相關政策,因此,利用清代浩如煙海的檔案就成爲清史研究中的重要路徑。本文所述及的聽事制度即爲此例。所謂聽事,爲外藩蒙古(順治時專指漠南蒙古)派員至京師,於會盟前聽取皇帝諭令,傳達朝廷意旨的制度。該制度也是滿蒙關係中的重要組成部份,是連結清廷與外藩蒙古的紐帶之一。而順治朝理藩院題本中,有四份關涉及此,尚未被學者所利用,故特予以翻譯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藩院 滿文題本 聽事制度
原文传递
試論四庫提要對清前期官方經學的解讀與評判
16
作者 黄愛平 《历史文献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11,共11页
清代前期,統治者以官修的方式,對儒家經典重加疏解,先後纂成各部經解19種,由此而構建出一個系統的官方經學體系。成書於乾隆末年的《四庫全書總目》,則以'欽定'的姿態,鈎玄提要,在政治上大力表彰清前期官方經學'以經學爲治... 清代前期,統治者以官修的方式,對儒家經典重加疏解,先後纂成各部經解19種,由此而構建出一個系統的官方經學體系。成書於乾隆末年的《四庫全書總目》,則以'欽定'的姿態,鈎玄提要,在政治上大力表彰清前期官方經學'以經學爲治法'的理念,凸顯其强化倫理道德,重視人心風俗的現實作用,並借此展現出《總目》自身推崇儒學經世致用傳統的顯著特色;在學術上則有意淡化其尊崇程朱理學的色彩,轉而揄揚漢學的考證之功,並且努力倡導'消融門户之見而各取所長'的持平態度和包容精神。但對清前期官方經學在學術上的缺失,《總目》卻大多採取彌縫和回避的態度。考察四庫提要對清前期官方經學所作的解讀與評判,無疑有助於我們瞭解清前期官方經學體系構建的作用、意義乃至缺失,把握清代學術的發展變化以及《總目》自身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庫提要 官方經學 解讀 評判
原文传递
清代佛教史籍體裁評述
17
作者 曹剛華 《历史文献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137-153,共17页
清代佛教史籍體裁多是繼承前代佛教史籍體裁的特點,繼承的表現在對前代主要體裁的延續使用,諸如編年、經録、傳記、燈録等體裁仍然在清代佛教史籍編撰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變化的則是紀傳體裁的消失,年譜、方志體裁的繁盛,以及禪宗燈録對... 清代佛教史籍體裁多是繼承前代佛教史籍體裁的特點,繼承的表現在對前代主要體裁的延續使用,諸如編年、經録、傳記、燈録等體裁仍然在清代佛教史籍編撰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變化的則是紀傳體裁的消失,年譜、方志體裁的繁盛,以及禪宗燈録對律宗、賢首宗燈録編撰的影響。而這些體裁的變化都是清代佛教變化對清代佛教史學影響的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佛教史籍 體裁
原文传递
古今圖書集成館纂修人員考實
18
作者 項旋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3-162,共20页
康熙五十五年,康熙帝詔開古今圖書集成館,任命誠親王允祉為監修,陳夢雷為總裁,物色人員進館纂修《古今圖書集成》。集成館開館前後採取舉薦、詔試等方式選拔人員入館纂修,並設立了監修、總裁、副總裁等職,由專人分修《古今圖書集成》各... 康熙五十五年,康熙帝詔開古今圖書集成館,任命誠親王允祉為監修,陳夢雷為總裁,物色人員進館纂修《古今圖書集成》。集成館開館前後採取舉薦、詔試等方式選拔人員入館纂修,並設立了監修、總裁、副總裁等職,由專人分修《古今圖書集成》各典部,也有專人負責謄錄、校閱、繪圖和刷印工作。雍正帝即位後,清洗原集成館部分纂修人員,纂修工作短暫停頓後二次開館,至雍正三年十二月閉館,雍正四年六月初一日吏部尚書孫柱請准議叙纂校人員。值得注意的是,集成館纂修人員多為身份低微的舉貢生員,集成館興廢也直接影響到了纂修人員的個人命運,此一特殊性與康熙末年的皇位繼承關係甚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馆 纂修人员 陈梦雷
下载PDF
王氏《東華録》史源與編纂初探——以雍正七年記事爲中心
19
作者 董建中 《历史文献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257-269,共13页
本文選取雍正七年記事爲考察對象,比較了王録、實録、《大義覺迷録》與起居註册等的文本。通過對曾靜案的記述分析,可以肯定,《大義覺迷録》是王録的史源,排除了來自實録稿本的説法;而七年其他記事表明,實録是王録的唯一史源。王録利用... 本文選取雍正七年記事爲考察對象,比較了王録、實録、《大義覺迷録》與起居註册等的文本。通過對曾靜案的記述分析,可以肯定,《大義覺迷録》是王録的史源,排除了來自實録稿本的説法;而七年其他記事表明,實録是王録的唯一史源。王録利用《大義覺迷録》、實録,自有一套編纂方法。該方法有得有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東華録》 實録 《大義覺迷録》 史源 编纂
原文传递
“異域陪京”:朝鮮燕行使者視域中的清代盛京城
20
作者 何永智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2019年第1期193-217,共25页
近年來,隨着"燕行録"的整理出版,學界對燕行文獻的認識與研究逐步加深,相關領域成果頗豐。"燕行録"海量的文字記載幾乎與清朝歷史相同步,其不僅是朝鮮燕行使者的旅行日記,更以嶄新的"域外視角"對清朝政... 近年來,隨着"燕行録"的整理出版,學界對燕行文獻的認識與研究逐步加深,相關領域成果頗豐。"燕行録"海量的文字記載幾乎與清朝歷史相同步,其不僅是朝鮮燕行使者的旅行日記,更以嶄新的"域外視角"對清朝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有着詳實的觀察與記述,使之在反映清朝乃至東亞歷史文化現場的同時,亦可補充中國本土史料之不足~①。"燕路三千里,瀋陽恰半程"~②。有清一代,由於特殊的區位關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行使者 相同步 整理出版 三千里 清朝政治 盛京城 史料 朝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