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灾难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及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 被引量:39
1
作者 黄媛 张敏强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年第2期231-233,共3页
目的针对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性事件后人们产生的心理应激反应,提出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就重大灾难性事件后可能产生的心理应激反应及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探讨。结果经历特大地震这样的突发性灾难事件后,假如没有... 目的针对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性事件后人们产生的心理应激反应,提出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就重大灾难性事件后可能产生的心理应激反应及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探讨。结果经历特大地震这样的突发性灾难事件后,假如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极有可能给受害者造成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甚至影响其今后的正常生活。结论积极开展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对维护和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突发性灾难 心理应激 心理危机干预
下载PDF
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状况及其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的关系 被引量:13
2
作者 洪恬 王珊珊 黄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家庭环境因素与其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评定问卷对351名高中生(留守儿童172名)进行测查。结果①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的亲密度...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家庭环境因素与其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评定问卷对351名高中生(留守儿童172名)进行测查。结果①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道德宗教、控制性显著偏低,矛盾性显著偏高;在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方面,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指向问题较低,指向情绪较高(t=2.327~3.992,P〈0.05);②儿童家庭环境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多个维度存在显著的相关(t=-0.22~0.317,P〈0.05);③儿童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多个维度存在显著的相关(t=-0.385~0.254,P〈0.05)。结论留守儿童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同时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与消极的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相关,且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家庭环境 自我概念 应对方式
下载PDF
地震后青少年焦虑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郑裕鸿 柳武妹 +1 位作者 崔苗苗 范方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年第5期573-576,共4页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6个月后青少年焦虑的水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取都江堰市区初一至高一学生共2244名,使用儿童焦虑性情绪筛查表于震后6个月进行调查,同时收集人口学资料和地震暴露资料。结果①)焦虑总分和各因子分(躯体化...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6个月后青少年焦虑的水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取都江堰市区初一至高一学生共2244名,使用儿童焦虑性情绪筛查表于震后6个月进行调查,同时收集人口学资料和地震暴露资料。结果①)焦虑总分和各因子分(躯体化惊恐、分离性焦虑、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惧、学校恐惧),女性均高于男性(t=5.9-11.6,P均〈0.001),15-18岁组均高于11-14岁组(t=2.5-12.1,P均〈0.05),农村组均高于城镇组(t=2.2-6.6,P均〈0.05)。控制其他人口学变量后的单因素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的总分和各因子分仍大于男性(F=31.6-135.6,P均〈0.001);15-18岁组的总分、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惧和学校恐惧仍大于11-14岁组(F=23.4-104.6,P均〈0.001);农村组的总分、广泛性焦虑和社交恐惧仍大于城镇组(F=5.5~9.5,P均〈0.05);②多元Log 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OR=2.17,P〈0.001)、15-18岁(OR=1.98,P〈0.001)和地震中有家人伤亡(OR=1.39,P〈0.01)是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震后6个月青少年焦虑问题受性别、年龄、家庭居住地及地震暴露等因素影响,在灾后学校心理援助工作中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焦虑 青少年 影响因素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肥胖儿童与普通儿童自尊与攻击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平 洪恬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考察肥胖儿童的自尊和攻击性行为与普通儿童的差异以及自尊与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osen-berg的自尊量表、Buss和Perry的攻击量表对3~6年级131名肥胖儿童和普通儿童的自尊和攻击性状况做了调查。结果①肥胖儿童与普通儿... 目的考察肥胖儿童的自尊和攻击性行为与普通儿童的差异以及自尊与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osen-berg的自尊量表、Buss和Perry的攻击量表对3~6年级131名肥胖儿童和普通儿童的自尊和攻击性状况做了调查。结果①肥胖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自尊水平(t=0.309,P>0.05)和攻击性水平(t=4.523,P>0.05)差异不显著;②普通儿童自尊与攻击性总分相关不显著(r=-0.124,P>0.05);③肥胖儿童的自尊与攻击性得分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353,P<0.01),自尊总分中"生气"(r=-0.338,P<0.01)、"敌意"(r=-0.396,P<0.01)2个因子的负相关极显著。结论肥胖是影响儿童自尊与攻击性关系的重要因素,在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与教育时应考虑肥胖症这个因素,给予肥胖儿童以心理上的关注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肥胖儿童 普通儿童 自尊 攻击性
下载PDF
情侣依恋与个体抑郁的关系:冲突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吴悦 陆爱桃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1期150-152,共3页
目的考察大学生情侣依恋、冲突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冲突量表和抑郁量表,运用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结果①依恋回避与依恋焦虑是相互独立的维度(r=0.05,P>0.05);②依恋回避对个体抑郁没有预测作用(Beta=0.1... 目的考察大学生情侣依恋、冲突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冲突量表和抑郁量表,运用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结果①依恋回避与依恋焦虑是相互独立的维度(r=0.05,P>0.05);②依恋回避对个体抑郁没有预测作用(Beta=0.11,P>0.05);③冲突在依恋焦虑与抑郁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作用(△R2=0.04,P<0.01)。结论依恋焦虑既可直接对抑郁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也可通过冲突对抑郁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侣依恋 依恋焦虑 依恋回避 抑郁 冲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